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依靠直覺進行兒童美術教育的探索 【摘要】 直覺在兒童美術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兒童依靠直覺能夠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夠創(chuàng)造性 地表現視覺意象,能夠體現美的自然法則。而在傳統美術教育中,只注重傳授知識技能,忽視素質教育,忽視 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教材內容脫離兒童發(fā)展實際,不符合藝術教育特點。要改革美術教育,就應依靠直覺進行美 術教育,以視覺訓練為中心,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尊重兒童的視覺表達?!娟P鍵詞】 直覺 兒童美術教育 傳統美術教育 視覺訓練視覺表達 一、直覺在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地位直觀知覺和理智分
2、析路人類的兩種認識程序,兩者相互配合發(fā)揮作用。直覺是一種為感性活動所專有的認 識能力,兒童的認識主要靠直覺發(fā)展,尤其在藝術活動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導地位。兒童依靠直觀知覺作畫有 以下特點: (一)兒童依靠直覺把握物象基本特征 兒童觀察物象時眼睛最先接觸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現象,而是接 受視覺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們把吸引了他們注意力的東西加以選擇和強調,從而表現出對 象的特征。從審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質。比如4歲幼兒看一輛車,他知道車身近似方形, 車輪是圓形, 這是車的基本特征,盡管有時他們在一個方形下面畫許多圓,但仍能看出這些圓
3、是代表滾動的車輪,在這里數量并不重要;兒童畫鳥時畫一個橢圓代表身體,在圓的一端有時用三角形,有時用線代表喙,在圓的上下兩側畫兩條線或畫兩個三角形代表翅膀??梢?,兒童年齡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隨著兒童年齡增加 ,他們的觀察記憶力增強了,所表現的物象也越復雜,越接近真實。他們表現形的能力由簡單到復雜,這是他們認識發(fā)展的自然過程。 人類認識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感覺器官。通過直觀感受發(fā)展認識是兒童認識發(fā)展的重要方面。藝術 要求兒童注意世界的具體特征,不僅表現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現個性。藝術表現要求不是畫物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有個性特征的物象,是這個物象和那個物象的
4、區(qū)別。因此,在藝術教育中不斷啟發(fā)和引導兒童去注意觀 察和區(qū)別各種物象的具體特征,通過直觀感受發(fā)展認識,提高藝術表達能力,把兒童從概念化的表現中解放出 來,起十分重要的任務。 (二)兒童依靠直覺能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視覺意象兒童的早期藝術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幾何圖形,它們并 不是對大自然的復制,而足對大自然本質特征的反應,有人認為這樣的概念不可能產生于觀察過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級的、非觀察性的層次上推敲的結果,他們認為兒童對現實情況的思維不是靠直接的感覺,而是靠 非感性的智力的升華。其實,兒童與成人的藝術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維活動。概括在所有的知覺中都會自 動發(fā)生
5、,因為簡化的形象是被記住的形象,兒童所表現的視覺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觀需要上。比如 ,兒童畫一條公路上行駛著的車輛時,運用折式構圖,在一條線的上下畫出兩個天空,來往的車輛和行人上下 顛倒地畫在這條線上。再如,兒童畫一個人在洗頭發(fā),他把伸進盆里的頭和地面用俯視表現,以便讓人看清洗 頭發(fā)的情景,把人的身體用平視表現,以表示人站立的動態(tài)。所以,兒童在表現世界的根本性結構特征方面, 具有非同尋常的創(chuàng)造力。 (三)兒童依靠直覺能體現美的自然法則 對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諧等現象的體驗和追求,是人 類的審美本能。在兒童的繪畫中,均能得到自然顯現。如兒童在線畫
6、中能自由運用各種形態(tài)的線通過疏密、繁簡變化表現節(jié)奏和韻律,他們用直線、曲線、圓形、方形、三角形在人物、動物、植物上自由組合裝飾,做到 繁而不亂,繁簡有序;在線描寫生畫中,能把復雜的景物組織得井井有條。兒童在色彩畫 中,常用補色對比表現強烈而和諧的色彩關系,依靠直覺他們能感覺出一塊紅背景前的人臉是綠色的;在黃色背景前把人臉面成紫色;他們還可以根據物象受光的影響所產生的明暗變化,用不同的明度和純度的色塊進行 表現,這些并不是在理性知識指導下的藝術表達,而是靠直觀感受,靠主觀感情支配所做的自然表達。教學中 教師只需要把兒童畫中表現出的這些優(yōu)點加以肯定,并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使兒童由無意識的顯現發(fā)展為藝
7、術 表現,認識就會得到升華。 人的直覺不是少數超人和藝術家才有的特質,直覺是人所共有的天賦,依靠直覺進行的美術教育活動,可 以開啟人的智慧,促進人的直覺發(fā)展。 二、我國傳統兒童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兒童美術教育只重視理性知識和技能傳授,把傳授專業(yè)技能技巧作為掌握知識、發(fā)展理智的根本途 徑,在教學中教師向兒童灌輸知識,兒童只能被動接受一套死的表現方法,從而抵消和壓抑了直覺的認識作用 ,也抹殺了兒童的靈感和天賦。我從許多兒童在不同的狀態(tài)中所畫的截然不同的圖畫中,驚訝地發(fā)現了不同的 教育
8、對兒童發(fā)展認識所起的不同作用,證明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既可以培養(yǎng)人的能力,也可以阻礙人發(fā)展才能。 (一)傳統美術教學,注重臨摹,忽視兒童的個性表現常用簡化了的圖形做為形象表現的模式,通過臨 摹灌輸給兒童,把學簡筆畫稱為讓兒童掌握繪畫“詞語”。兒童在成長中,模仿是他們的天性,如果成人先入 為主地教他們畫一些模式化的東西,就會使兒童形成定勢,兒童學會了這些形象公式,套用在自己的畫里,就 出現了所有兒童畫一個模子的太陽、大雁、花、樹。比如常見幼兒園的孩子用一條折線畫大雁,他們從老師那值得到一個錯誤的概念,認為這個符號代表鳥,他們不知道繪畫形象來源于生活,他們不懂得通過
9、自己觀察發(fā)現各種形態(tài)特征的鳥長得是不一樣的,臨摹教學使兒童對生活中的美無動于衷,對生動有趣的物象不會畫 也不敢畫,每個孩子的畫沒有個性,沒有心靈感受。 (二)傳統的美術教育忽視兒童成長的歷程,教材內容脫離兒童實際 如教材內容由簡到繁,從成人的眼 光看兒童的造型能力發(fā)展,認為:物象的形狀越簡單,兒童越容易掌握和接受,所以教材從簡單形到復雜形安 排,以體現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所以教材規(guī)定由平面形開始:圓形、方形、三角形、組合形看來這種安 排似平是符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實際上兒童生來認識世界并不以形的繁簡來發(fā)展認識,他們喜歡畫 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人和事,
10、他們一開始拿筆畫畫就先會畫人。兒童在成長中的思維常常產生掌握世界、了 解世界,并證明世界神奇的沖動,兒童圖畫常表現了人類發(fā)展中各階段的創(chuàng)造力,他們能把大千世界中變化萬千的事物,自由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現出來。實踐證明兒童繪畫題材并不存在繁簡問題,我通過教學實踐了 解到,富于變化的復雜形反而易于被兒童接受,如,中學教材中的旅游鞋、自行乍、古建筑,都是兒童寫 生的好題材,我還實驗讓各年齡段的兒童畫藤椅、畫成組的蔬菜、畫成組人物,不同的年齡階段,都創(chuàng)作出了 表現各階段繪畫能力的優(yōu)秀范例,成功地達到了教學的預期效果。 (三)傳統美術教育的評估標準,壓抑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
11、展 在傳統的美術教育中,只以象不象為評價作業(yè) 的標準,忽視了藝術中的多元化表現。 藝術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教育,藝術創(chuàng)造沒有統一的答案。美術造型是人的精神產物,是人表達情感的視覺語言。每個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所表達的方式也必然有差異。傳統美術教學強調學生臨摹老師范畫,臨得越象越好,要求教學的統一性,從而帶來的后果是學生作業(yè)的呆滯、僵化和千篇一律。 人的美感由于審美觀點、審美標準和審美能力不同,對審美對象產生的審美感受就有差異,美從不同的側 面和角度呈現在人面前,也會引起不同的美感。兒童受不同環(huán)境、不同氣質和不同教養(yǎng)影響,審美情
12、趣和能力也有差別,美感的差異性是普遍的、絕對的。在美術創(chuàng)造活動中只有強調個性表現,提倡獨出心載,才可能促使兒童產生創(chuàng)造力。 傳統美術教學還始終強調形的準確度,要求一開始就得畫準比例,實際這是兒童做不到的。在審美教育中 似乎只有畫得象真實物象,才是美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畫得象并不等于畫得美。傳統美術教學把技術放在 第一位,不注意讓學生通過觀察,表現豐富多彩、鮮明生動的典型形象,表現自己的生活認識和感受,因此在 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兒童的能動性。 通過多年兒童美術教學實驗,我們認識到,兒童美術教育同專業(yè)的美術教育是既有區(qū)別又有聯
13、系的。兒童 美術教育主要靠發(fā)展直觀知覺,通過觀察、體驗、記憶、聯想、創(chuàng)造等一系列活動,調動人的一切感官,讓兒 童自己去發(fā)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兒童美術是綜合性教育,需要利用多種媒體對兒童進行刺激,使 他們產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和沖動,順應兒童自然發(fā)展,把知識潛移默化地傳授給他們,幫助他們完善創(chuàng)作所要表達 的感受。 三、依靠直覺進行造型訓練的原則與方法 (一)依靠直覺進行造型訓練應遵循如下教學原則 以兒童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為兒童創(chuàng)造自由表達、自由探索、自由創(chuàng)作的機會,以利身心健康和諧發(fā) 展;根據兒
14、童各年齡段的繪畫心理特征和他們素質與能力的發(fā)展,選擇和決定各段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形成連 續(xù)性教學;依靠直觀知覺,發(fā)展兒童感官,培養(yǎng)美學意識,利用多種手段擴大生活視野,激發(fā)創(chuàng)作興趣,培養(yǎng) 兒童視覺造型反應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情感表達能力;通過觀察、記憶、體驗、聯想、欣賞等進行啟發(fā)式教學,教 師盡量不做技法示范。教會學生運用各種繪畫工具、材料的方法,以及運用造型元素、造型規(guī)律的方法,不限 制只用一種表現方法。 (二)依靠直覺進行造型訓練的教學方法是 1.以視覺訓練為中心,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中國傳
15、統繪畫歷來用傳授技術的方式,如教使用繪畫工具的表現技巧,習慣用一種模式來要求學生如何表 現。這種數學容易對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產生抑制作用,也不符合藝術教育特點。其實,兒童繪畫能力不靠教具體知 識和方法,仍舊能自然發(fā)展。發(fā)展規(guī)律為:由簡單表達到復雜表現,由意象到再現。他們的寫實能力隨認識的 發(fā)展自然提高。他們對物象的自然屬性、比例、結構、透視、體積和對色彩的認識與表現,依靠感知而發(fā)展, 也能為個別兒童將來進行專業(yè)學習準備好條件。我通過女兒黃歡進行寫生教學實驗結果說明,造型能力不靠教 死技法,而是依靠直觀知覺能使兒童能力得到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 依靠直覺進行造型訓練首先要求兒
16、童注意觀察。兒童習慣畫記住的形象,常常認為擺在面前的實物,與自 己畫畫無關,不認真觀察,只畫記住的概念形象。通過觀察就可以幫助兒童克服造型的概念化。 其次,要教兒童如何觀察?如何記憶形象?如物象的形狀特征、與其它物象的區(qū)別、物體形象的具體內容 和細節(jié)、物體之間的關系、物體空間距離、色彩的感受與變化等。 再次,教材系列化。通過多種媒體,如通過實物、錄像、圖片、幻燈等觀察,形成有相互聯系的教材內容 ,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地擴人知識面,進行感官刺激,激發(fā)兒童創(chuàng)作熱情。運用多種手段,如名作欣賞、生活體驗、觸 摸、語言描述、啟發(fā)聯想、鼓勵獨創(chuàng)精神等方法
17、。作業(yè)內容要密切貼近兒童生活,以提高他們的繪畫興趣和創(chuàng) 作熱情。 2.尊重兒童的視覺表達,把兒童從再現和復制自然中解放出來 對原型的忠實復制決不是評判藝術作品是否優(yōu)秀的唯一尺度,它妨礙人進行自由的、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兒童 繪畫的意圖并不著眼于畫得與真實的一模一樣,所以兒童畫與技巧并沒有太大關系,我們也沒有必要過早、過 多灌輸那些不可能被他們接受的技法知識。只有在他們心理發(fā)育可接受的范圍內通過引導把必要的知識滲透給 他們,培養(yǎng)起他們對美的感受能力,美感意識自然產生后,才能通過圖畫表現出來。 因此,對兒童的美學意識培養(yǎng)需要選準、選對知識點,對他們不可操之過急。兒童繪畫的造型特點是:用 線和色彩進行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包含技術培訓的服務合同
- 2024年簡易立體停車設備租賃
- 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及無效情形探討
- 2024年二手車交易協議書案例
- 2024專業(yè)版商業(yè)合作協議書特點
- 工業(yè)園區(qū)企業(yè)員工勞動合同
- 廣告投放合同書撰寫指南
- 代理招生業(yè)務合作協議
- 2024年購買服務的合同
- 廈門市商品房預訂協議
- 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中的職業(yè)暴露預防
- 銀行安防知識教育
- 八年級英語閱讀競賽試卷及答案
- 運動障礙疾病護理查房
- 分紅合同附加協議
- 礦通風系統檢測報告2
- 2024年中國石油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課程標準
- CNAS-SC180:2023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方案
- 小學智力七巧板低中高各年級比賽試題
- 2023年表彰大會運動員發(fā)言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