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f41e5ee5-5b7f-4bfd-9cef-e783f37d72cc/f41e5ee5-5b7f-4bfd-9cef-e783f37d72cc1.gif)
![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f41e5ee5-5b7f-4bfd-9cef-e783f37d72cc/f41e5ee5-5b7f-4bfd-9cef-e783f37d72cc2.gif)
![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f41e5ee5-5b7f-4bfd-9cef-e783f37d72cc/f41e5ee5-5b7f-4bfd-9cef-e783f37d72cc3.gif)
![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f41e5ee5-5b7f-4bfd-9cef-e783f37d72cc/f41e5ee5-5b7f-4bfd-9cef-e783f37d72cc4.gif)
![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f41e5ee5-5b7f-4bfd-9cef-e783f37d72cc/f41e5ee5-5b7f-4bfd-9cef-e783f37d72cc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校班別姓名裝訂線試卷號裝訂線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可能用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C12O16Ca40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共40分,將正確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下列不屬于化學科學研究范疇的是 A將廢舊塑料變成汽車燃料 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C研制新藥 D研究地殼板塊結(jié)構及運動規(guī)律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水由一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B水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C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D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3.下列各組物質(zhì)前者屬于混合物,后者屬于化合物的是 A水空氣 B礦泉水冰水混
2、合體 C自來水氧氣 D高錳酸鉀雙氧水4.如圖向盛水的燒杯中放入一粒品紅,一段時間后,燒杯中形成紅色溶液能說明分子處于不斷運動之中 ;分子大,原子??;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分子之間有間隔 A B C D5人類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是通過發(fā)生化學變化產(chǎn)生的是 A給電熨斗通電產(chǎn)生的熱量 B水電站利用水力發(fā)電產(chǎn)生的電能 C液化石油氣燃燒放出的熱量 D給電動車充電,儲存在電瓶內(nèi)的能量6已知金屬M(只有一種化合價),氧化物的化學式為M2O3,則它的氯化物的化式為 A、MCl3 B、MCl2 C、M2Cl3 D、MCl7下面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示意圖,據(jù)此分析錯誤的是A反應前后原子數(shù)目沒有變化B反應的
3、本質(zhì)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過程C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D圖中的各物質(zhì)均屬于化合物8.某同學將蠟燭置于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發(fā)現(xiàn)瓶壁有水霧產(chǎn)生,接觸瓶壁的手感到發(fā)燙。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結(jié)論,你認為不符合實際的是 A蠟燭燃燒放出熱量 B蠟燭燃燒有二氧化碳生成 C蠟燭燃燒有水生成 D蠟燭在氧氣中能燃燒9下列物質(zhì)由離子構成的是 A.蒸餾水(H20) B汞(Hg)C氯化鈉( NaCl) D金剛石(C)10要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最好方法是 A把混合氣體點燃 B把混合氣體從一個集氣瓶倒入另一個集氣瓶中C把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CuO D把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11某同學對下列符號中“3”所表示的含義有如下記載
4、,其中錯誤的是 A302中的“3”表示三個氧分子 BS03中的“3”表示一個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個氧原子 C30中的“3”表示三個氧原子 DFe3+上中的“3”表示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12氧化物與X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則X是A混合物 B金屬氧化物 C化合物 D單質(zhì)13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的氣體化合物是 AC02 BC CH2 DCO14在化學反應:A + B = C + D中,已知15 gA和20 gB能恰好完全反應,生成5gC。若實際反應時生成了6gD,則參加反應的B的質(zhì)量為 A6 g B1 g C4 g D3 g15.如圖所示,將分別充滿下列氣體的四支試管,倒立在水槽中,撥開塞子后,試管內(nèi)
5、水位上升最高的是A.H2 BCO2CN2 DO216. 下列是火柴頭中含有的四種物質(zhì),火柴被點燃時,能聞到一股氣體的刺激性氣味,已知這種氣體會污染空氣,形成酸雨?;鸩顸c燃時生成這種有害氣體的物質(zhì)是 A二氧化錳 B氯酸鉀 C紅磷 D硫17. 下圖表示水電解的微觀過程(圖中“o”“”分別表示氫原子、氧原子),則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A過程表明化學變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B過程表明化學變化前后分子種類發(fā)生了改變C該示意圖還能說明化學變化中原子能再分D過程I、表明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均不變18.已知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A,若R2核外有x個電子,則其原子核內(nèi)的中子數(shù)為 AAx2 BAx2CAx2 DAx2
6、19三氧化鉻(Cr03)常用于金屬鍍鉻。在工業(yè)上,用重鉻酸鈉(Na2Cr207)制造三氧化鉻,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r207 + X = 2Cr03 + Na2SO4 + H20,其中X的化學式為 A. H2S B. H2S04 C.H2S03 D.S0220.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后,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物質(zhì)甲乙丙丁反應前質(zhì)量g522022反應后質(zhì)量g待測11285A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B甲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C乙、丙變化的質(zhì)量比為9:8 D反應后甲的質(zhì)量為Og二、填空題:(化學方程式每空2分,其它每空1分,共26分)2
7、1、用化學用語填空。4個氮原子;兩個二氧化氮分子;硫酸根;水中氧元素的化合價;鈉原子的原子結(jié)構示圖。22、有下列六種物質(zhì):氧氣、酒精、氫氣、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用化學式填空。其固體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引起煤氣中毒的主要物質(zhì)是;可用作還原劑的單質(zhì)是;最清潔的燃料是。23、學好化學能使我們更好地認識各種現(xiàn)象,更輕松、合理地解決實際問題。回答下列問題:家里炒菜時油鍋著火,最好的滅火方法是 。燒煤氣(主要成分為CO)的家用燃氣灶,改燒天然氣后,空氣進氣管的直徑應 (填增大或減小)。小紅同學檢驗自家的井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加肥皂水攪拌沒有出現(xiàn)穩(wěn)定泡沫,則該井水是(填硬水或軟水),用該井水洗衣服時最好
8、用(填肥皂或洗衣粉)。24國慶假期,小張一家人駕車去參觀北海歷史文化古跡一合浦曲樟客家土圍樓。(1)途徑加油站,小張給汽車加了乙醇汽油。 乙醇俗稱,化學式為_ _。 (2)土圍樓護墻厚實堅固,建筑隊在墻體表面涂抹石灰漿 Ca(OH)2。請你結(jié)合所學知識說說涂抹石灰漿的作用(寫化學方程)。 (3)土圍樓內(nèi)有許多年代久遠的木房子,建造時部分木材表面被烤焦炭化。請你談談烤焦的原因。_ (4)木質(zhì)房子易著火,前人常在房子門旁放置一個水缸儲水備用。 從物質(zhì)燃燒條件看,木材屬于_。 簡述水能滅火的原理:。25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可以和許多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下圖是 硫粉、紅磷、光亮的細鐵絲在
9、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裝置: (1)小明是個善于思考、善于總結(jié)的學生。做完三個實驗后,他發(fā)現(xiàn)了一些共同點:在反應條件方面,三個實驗都要 ,在能量變化方面,三個實驗都(填“吸熱”或“放熱”),在反應基本類型方面,三個反應都是 。(2)小明同時也總結(jié)出生成物的種類、生成物的狀態(tài)和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三個方面存在的不同。請你替小明同學填寫空格:乙中生成物的化學式 。丙中觀察到的反應現(xiàn)象是。(3)小明還總結(jié)出:三個實驗的集氣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三、簡答與推斷題:(化學方程式每空2分,其它每空1分,共12分)C.26下列是初中化學部分重要的實驗或?qū)嶒炑b置。請按要求填空。(1)A實
10、驗玻璃管中產(chǎn)生的氣體是 ;該裝置氣密性良好,但玻璃管與玻璃管的氣體體積比明顯小于理論值的1:2,原因是。(2)B實驗如果實驗數(shù)據(jù)小于21%,可能原因是 (寫出一點即可);(3)C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為 。學校班別姓名裝訂線試卷號裝訂線小華同學過濾后,看到濾液仍渾濁,再過濾一次,濾液還是渾濁,其可能的原因是。27有A、B、C、D四種單質(zhì),通常狀況下,A、D是無色氣體,B是紅色金屬,C是黑色粉末?,F(xiàn)在進行下列實驗:在D中加熱B,生成一種黑色的固體物質(zhì);C與中的生成物混合,高溫下得到B和一種無色氣體;向的生成物中通入氣體A并加熱,得到B和一種常溫下的無色液體。(1)依據(jù)以上實驗,試推斷單質(zhì)A、C、D的
11、化學式:A ; C ;D 。(2)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四、實驗探究題:(化學方程式每空2分,其它每空1分,共16分)28.(7分)通常情況下,氨氣(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和消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如圖所示是實驗室常用的裝置。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制取氨氣的發(fā)生裝置,可選用 (填編號),收集氨氣應選用 (填編號)。 為了防止多余的氨氣逸散到空氣中造成污染,可用 吸收處理。 (2)實驗室制取CO2 ,其發(fā)生裝置可選用 (填編號),收集裝置可選用 (填編號),請寫出實驗室制取CO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12、: 。29.(9分)通過半年的化學學習,你已經(jīng)掌握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有關規(guī)律,根據(jù)下圖的一些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A B C D E a (1)寫出圖中有標號儀器的名稱:a 。(2)關閉B裝置中的止水夾后,從長頸漏斗向錐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靜止后如圖所示,則B裝置是否漏氣?_(填“漏氣”、“不漏氣”或“無法確定”);(3)寫出實驗室用B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4)利用裝置A和E,加熱氯酸鉀制取并收集氧氣,實驗結(jié)束,停止加熱時要先 ,其理由 ;若在反應后的殘余物中回收MnO2,需進行過濾操作,過濾時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和漏斗外,還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其在過濾操作中的作用是 。(5)利用上述實驗儀器收集氣體時,若只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三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 Animals on the farm(Again Please)說課稿 冀教版(三起)
- 8的乘法口訣(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北京版
- 2024年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5課《少年中國說》說課稿 北京課改版
- 16 麻雀 第一課時 說課稿-2024-2025學年語文四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24年春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 8 木蘭詩說課稿 新人教版
- 1 折彩粽(說課稿)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001
- Unit 4 My home Part B Lets learn(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四年級上冊
- 2025樓房承包合同協(xié)議模板
- 2025家居裝修工程施工合同范文
- 2025房地產(chǎn)銷售代理合同范本
- 物業(yè)管理服務應急響應方案
- 醫(yī)院培訓課件:《如何撰寫護理科研標書》
- 風車的原理小班課件
- 河南省鄭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數(shù)學 含答案
- 2024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
- 2024年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全冊數(shù)學單元測試題含答案
- 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5屆數(shù)學高二上期末學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六年級數(shù)學競賽試題及答案(六套)
- 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
-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科學第一章 電和磁整章思維導圖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組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