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軟管總成作業(yè)指導書_第1頁
液壓軟管總成作業(yè)指導書_第2頁
液壓軟管總成作業(yè)指導書_第3頁
液壓軟管總成作業(yè)指導書_第4頁
液壓軟管總成作業(yè)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適用范圍:本細則適用于液壓軟管總成產品的型式檢驗和出廠檢驗。1.1 編寫依據:根據GB/T 7939-2008液壓軟管總成 試驗方法的規(guī)定,制定本細則,細則是對GB/T 7939-2008實施過程的細化。有利于在檢驗細節(jié)上統(tǒng)一要求,以便更準確的把握質量標準。1.2 方法原理:本細則依據的檢驗方法盡可能采用國內外同類產品性能檢測的通用方法,以確保標準要求的統(tǒng)一。2 產品名稱:液壓軟管總成2.1 產品分類:按接頭型式分為擴口式、卡套式、焊接式、法蘭式、24°錐密封式。2.2 規(guī)格型號:3 檢驗用儀器(1) 鋼卷尺(2) 游標卡尺(3) 內徑量規(guī)(4) 塞規(guī) (5) 光學放大鏡(6)

2、游標卷尺(7) 高壓試壓泵(8) 控溫箱、芯軸(9) 脈沖加載試驗臺4 檢驗項目及方法4.1 內徑的測量4.1.1一般要求 方法1到方法5的測量可在整根軟管的端部或從整根軟管切下的試樣(最低長度為150 mm)上進行。鋼絲增強液壓軟管,應在離軟管端部至少25 mm處測量。 進行測量應選用下列方法之一。4.1.2方法1 測量公稱內徑小于150 mm和各種規(guī)格可折疊型軟管,可用直徑增量為0.25 mm的塞規(guī)進行。將塞規(guī)不施加壓力緩慢插入軟管試樣里。如果軟管管腔不是精確地圓形時,更應小心測量。4.1.3方法2 對公稱內徑小于63 mm準確度要求高的軟管,如鋼絲增強的液壓軟管,應使用一個擴張球式或伸縮

3、式內徑量規(guī)來測量。4.1.4方法3 測量公稱內徑為100 mm及100 mm以下的軟管,可使用符合GB 1214.2要求的滑動游標卡尺的內測量爪測量。在互為直角處進行兩次測量,取其平均值作為內徑。測量時注意不要使軟管變形。測量100 mm以上公稱內徑的軟管時,如要求測量結果的準確度比方法5(見3.6)要求更高時,可使用適當規(guī)格卡尺進行測量。4.1.5方法4 測量所有規(guī)格內徑的軟管,都可以使用設計用于測量彈性體材料制成的管壁并帶有圓腳內徑指示表(見GB/T 1219),卡尺規(guī)格要適合于被測量的內徑,應在互為直角處進行兩次測量,并取其平均值作為內徑。4.1.6方法5測量公稱內徑在100 mm以上的

4、軟管時,使用有刻度的鋼尺一般就能達到足夠的準確度。應在互為直角處進行兩次測量,并取其平均值作為內徑。4.1.7方法6對斷面未受切割操作影響而造成變形的適宜直徑軟管,可使用0.l mm分度的光學放大鏡,應在互為直角處進行兩次測量,并取其平均值作為內徑。方法1 測量公稱外徑為100 mm及100 mm以下的軟管時,可使用滑動游標卡尺或符合GB/T 1216規(guī)定的千分尺。在互為直角處進行兩次測量,并取其平均值作為外徑。測量時應注意不要使軟管變形。當要求準確度較高時,應將外徑等于軟管內徑的圓棒插入軟管內,以防試樣變形。4.2 .3方法2測量公稱外徑為20 mm以上的軟管時,可使用以兀標度的游標卷尺。4

5、.2 .4方法3 測量公稱外徑為100 mm以上的軟管時,可使用能直接讀出直徑的卷尺,或用卷尺測量周長,再由周長計算出軟管直徑。4.2.5方法4對斷面未受切割操作影響而造成變形的適宜直徑軟管,可使用0.l mm分度的光學放大鏡,應在互為直角處進行兩次測量,并取平均值作為外徑。4.3增強層外徑的測置增強層外徑的測量一般只限于裝配管接頭的液壓軟管,并應在從軟管上切取的試樣上進行測量。 完全去掉外覆層材料之后,按或規(guī)定進行測量。4.4壁厚的測量4.4.1一般要求當需要知道壁厚時,通常以取外徑與內徑之差的一半來計算?;蛘呤褂孟铝蟹椒ㄖ恢苯訙y量壁厚。4.4.2方法1 用滑動游標卡尺測量,測量時注意不要

6、因弧度影響造成誤差。4.4.3方法2用帶有可與軟管內表面相接觸的圓形測量頭的千分尺或用類似圖2所示裝置進行測量。4.4.4方法3用適用于測量彈性材料的、帶有圓形壓腳的測厚千分尺測量。4.4.5方法4用分度為0.1 mm的光學放大鏡測量。4.5同心度的測量4.5.1一般要求 同心度是軟管內徑和外徑的最高和最低讀數之間差的度量。這些讀數應采用下列方法之一來測量。所有讀數處應在離軟管試樣端部至少15 mm處讀取。圖14.5.2方法1 將軟管試樣安裝在一根外徑等于軟管內徑的芯軸上,芯軸的端部支撐在V型墊塊上。使用千分表測出沿軟管圓周上高低讀數之間的最大偏差值。4.5.3方法2使用帶有可與軟管內表面相接

7、觸的圓形測量頭千分表或用類似圖2所示儀器,對于公稱內徑為63 mm及63 mm以上的軟管,應沿軟管圓周按45。間隔取八個讀數,對公稱內徑小于63 mm的軟管,應沿軟管圓周按90°間隔取四個讀數。4.6內村層和外覆層厚度的測量4.6.1 方法14.6.1.1 取一段長約50 mm的軹管試樣,并在其兩端標出直徑,兩端直徑標記應相互垂直(見圖2a)。4.6.1.2將試樣切成相等長度的兩段,然后將每段沿標出直徑縱向切開兩等份(見圖2b和見圖2c)。圖24.6.1.3用分度為0.1 mm的光學放大鏡測量軟管切開部分八個縱向切邊的每邊上最薄部分的內襯層和外覆層厚度。4.6.1.4記錄和計算這八個

8、測量值的平均值,即為內襯層及外覆層的厚度。4.6.1.5當外覆層呈波紋狀時,應測量最薄處。4.6.2方法24.6.2.1測量從任何型別的軟管上所截取的內襯層和外覆層的厚度,都可以用刻度0. 02 mm,帶有直徑3 mml0 mm、能施加22 kPa±5kPa_壓力的壓腳的標準厚度計進行測量。4.6.2.2測量貼近編織或纏繞增強層的內襯層或外覆層的厚度時取其兩次厚度測量的平均值,其中一次測量值應從剛好磨去編織層或纏繞層波紋的試樣獲得,記錄取自間隔90°兩個試樣讀數的平均值。4.6.3方法3 當對鋼絲增強軟管規(guī)定了最大外覆層厚度時,外覆厚度應采用帶有圓形壓腳的千分表測深規(guī)進行,

9、圓形壓腳應于軟管平行放置,橫跨從軟管外覆層上切取的12.5 mm25 mm寬的條所形成的凹槽,測量外膠層的壁厚。將一根囤棒放人軟管孔腔中,以保證使偏差降至最小。記錄沿圓周測量最大和最小讀數。4.7長度的測量及測量點的標志4.7.1 長度的測量 對長度在20 m及20 m以下的軟管,使用有刻度的鋼卷尺進行測量。對長度在20 m以上的軟管,用一把帶刻度的鋼卷尺或一個輪型測量儀進行測量。 所有測量應在軟管呈直線狀,且在未受拉伸的狀態(tài)下進行。4.7.2測量點4.7.2.1 未裝有管接頭的軟管 測定切割長度兩末端間的軟管長度。4.7.2.2裝有管接頭的軟管 標志出軟管組合件長度的測量點。圖3到圖8示出了

10、典型的管接頭及如何標識不同測量點的方法。圖3從鼓形管接頭中心線開始的長度未在圖3到圖8中示出的帶管接頭的軟管組合件,應按照管結頭按裝者數據對接頭測量點進行標識。4.8基本參數與連接尺寸4.8.1擴口式液壓軟管總成的結構見圖9。擴口式液壓軟管總成的基本參數與連接尺寸應符合表1規(guī)定。圖9擴口式液壓軟管總成4.8.2卡套式液壓軟管總成的結構見圖10。其基本參數與連接尺寸應符合表2規(guī)定。圖10卡套式液壓軟管總成4.8.3焊接式或快換式液壓軟管總成的結構見圖11。其基本參數與連接尺寸應符合表3規(guī)定。4.8.4法蘭式液壓軟管總成的結構見圖12。其基本參數與連接尺寸應符合表4規(guī)定。圖11焊接式或快換式液壓軟

11、管總成圖12法蘭式液壓軟管總成4.8.5 24°錐密封式液壓軟管總成的結構見圖13。其基本參數與連接尺寸應符合表5規(guī)定。圖13 24°錐密封式液壓軟管總成5.2耐壓試驗5. 2.1軟管總成以2倍的最高工作壓力進行靜壓試驗,至少保壓60 s。5.2.2經過耐壓試驗后,軟管總成未呈現泄漏或其他失效跡象,則認為通過了該試驗。5.3長度變化試驗5.3.1伸長率或收縮率的測定,應在未經使用的且未老化的軟管總成上進行,軟管接頭之間的軟管自由長度至少為600 mm。5.3.2將軟管總成連接到壓力源,呈不受限制狀態(tài),如果因自然彎曲軟管不呈直的狀態(tài),可以橫向固定使呈直的狀態(tài),加壓到工作壓力保

12、壓30 s,然后釋放壓力。5.3.3在軟管總成卸壓重新穩(wěn)定30 s后,在兩端軟管接頭中間位置取一點,向兩邊各距125 mm(/o)處做精確的參考標記。5.3.4對軟管總成重新加壓至規(guī)定的最高工作壓力,保壓30 s。5.3.5軟管保壓期間,測量軟管上參考點之間的距離,記錄為L1,。5.3.6按下列公式確定長度變化。 L=(L1-L0)÷L0×100% 式中: L0-軟管總成在初次加壓、卸壓并重新穩(wěn)定后,參考標記間的距離,單位為毫米(mm)。 L1-軟管總成在壓力狀態(tài)下,參考標記間的距離,單位為毫米(mm)。 L長度變化百分比,在長度伸長的情況下為正值(+),縮短的情況下為負值

13、(-)。5.4爆破試驗5.4.1 一般要求 這是一種破壞性試驗,試驗后的軟管總成應報廢。5.4.2步驟5.4.2.1對已組裝上軟管接頭30天之內的軟管總成,勻速增加到4倍的最高工作壓力進行爆破試驗。5.4.2.2軟管總成在規(guī)定的最小爆破壓力以下,呈現泄漏、軟管爆破或失效,應拒絕驗收。5.5低溫彎曲試驗5.5.1 一般要求 這是一種破壞性試驗,試驗后的軟管總成應報廢。5.5.2步驟5.5.2.1 使軟管總成處在產品規(guī)定的最低使用溫度下,保持直線狀態(tài),持續(xù)24 h。5.5.2.2仍在最低使用溫度下,用8 s12 s時間在芯軸上彎曲試驗一次,芯軸直徑為規(guī)定的最小彎曲半徑的兩倍。當軟管總成的公稱內徑在

14、22 mm(含22 mm)以下,應在芯軸上彎曲180。,當軟管總成的公稱內徑大于22 mm,應在芯軸上彎曲90。5.5.2.3彎曲后,讓試樣恢復到室溫,目測檢查外覆層有無裂紋,并做耐壓試驗(見5.2)。5.5.2.4軟管總成在低溫彎曲試驗后未呈現可見裂紋、泄漏或其他失效現象,應認為通過了該項試驗。5.6耐久性(脈沖)試驗5. 6.1 一般要求 這是一種破壞性試驗,試驗后的軟管總成應報廢。5.6.2步驟5.6.2.1 應在組裝接頭后的30天內,且未經使用的軟管總成進行此項試驗。5.6.2.2計算在試驗下的軟管的自由(暴露)長度。如圖1所示,根據軟管內徑選用下列適當的公式: a)軟管公稱內徑22

15、mm(含22 mm)以下:彎曲180°,自由長度=r+(d/2)+2d。 b)軟管公稱內徑22 mm以上:彎曲90°,自由長度=r+(d/2) /2+2d。 式中:r-最小彎曲半徑; d-軟管外徑。5.6.2.3把軟管總成試件連接到試驗裝置上,按圖14所示安裝,當軟管總成公稱內徑在22 mm(含22 mm)以下時,應彎曲180°;大于22 mm時,彎曲90°。n r+(d/2)l+2d 圖14 軟管總成耐久性(脈沖)試驗安裝示意圖5.6.2.4選擇的試驗油液應符合黏度等級ISO VG 46(在40'C時,46cSt±4. 6cSt)的要求,使其在軟管總成內以足夠的速度循環(huán),以維持相同的溫度。5.6.2.5對軟管總成內部施加一脈沖壓為,其頻率在0.5 Hzl.3 Hz(30周期分至78周期分之間),記錄試驗的頻率。5.6.2.6壓力循環(huán)應在圖15所示的陰影區(qū)域內,并使之盡可能接近圖示曲線。壓力上升的實際速率應在100 MPals350 MPa/s之間。5.6.2.7對軟管總成進行脈沖試驗,其壓力為軟管總成最高工作壓力的100%、125%、133%,試驗油溫度保持在100士3。5.6.2.8脈沖試驗的持續(xù)總脈沖次數的確定,按產品標準規(guī)定,試驗可以間歇進行。5.6.2.9在完成所需的總脈沖次數后,軟管總成未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