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kinemRNA在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_第1頁
MidkinemRNA在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_第2頁
MidkinemRNA在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_第3頁
MidkinemRNA在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_第4頁
MidkinemRNA在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Midkine mRNA在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作者:胡俊,田小強,商延芳,劉飛,劉全俊,

2、黃培林【摘要】  目的:探討靶基因中期因子(MK)在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其與食管鱗癌生物學行為的關系。方法:采用巢式RTPCR方法檢測54例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的MK mRNA。1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為陰性對照,11例食管鱗癌腫瘤組織為陽性對照。結果:54例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MK mRNA陽性率為61.11%(33/54),并與食管鱗癌患者淋巴結轉移有顯著相關性(P<0.05),而健康成人外周血則無一例出現陽性。結論:應用巢式RTPCR方法檢測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的MK mRNA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它有望成為判斷食管鱗癌惡性程度、轉移、復發(fā)和監(jiān)測療效的客觀指標。

3、【關鍵詞】  中期因子;食管鱗癌;外周血;腫瘤標志物;生物學行為研究表明,惡性腫瘤在侵襲和轉移的早期階段就有癌細胞入血,即微轉移(micrometastasis),它是腫瘤的惡性標志和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導致治療失敗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診斷腫瘤微轉移是提高惡性腫瘤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的有效途徑之一12。而巢式RTPCR可在1×107個單個核細胞中檢出110個腫瘤細胞,其敏感性、特異性遠高于其他方法3。迄今為止,國內外尚未見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期因子(midkine,MK)mRNA表達情況的研究報道。本研究擬用巢式RTPCR方法檢測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的MK m

4、RNA表達,并探討其與食管鱗癌生物學行為的關系。1  材料與方法1.1  材料1.1.1  樣本  54例食管鱗癌患者均為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胸外科20042006年的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經病理確診;男40例,女14例;年齡4683歲,平均63.4歲。取術前患者外周血3ml。以11例食管鱗癌腫瘤組織標本為陽性對照,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為陰性對照。1.1.2  試劑  淋巴細胞分離液和DEPC為南京生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Trizol試劑、RTPCR試劑盒及Taq酶等為日本TaKaRa公司產品。1.1.3  引物 

5、; 參照有關文獻,采用Primer5引物設計軟件自行設計,所有引物均由江蘇百龍基因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見表1。表1  actin和MK基因的引物序列(略)Tab1  Primer sequences of actin and MK1.2  方法1.2.1  樣本處理及總RNA提取  抽取術前患者外周靜脈血3ml,以枸櫞酸鈉抗凝,用淋巴細胞分離液按密度梯度離心法常規(guī)分離單個核細胞。腫瘤組織以勻漿器研碎得細胞懸液。Trizol一步法分別提取總RNA20l,將提取的RNA于紫外分光光度計上定量,并行10%瓊脂糖凝膠電泳,以明確RNA未降解。1.2.

6、2  逆轉錄合成cDNA和PCR擴增  所有標本各取5l RNA,706min變性,根據TaKaRaRNA試劑盒進行cDNA第1鏈合成,行MK巢式PCR。第1輪PCR:取cDNA5.0l,10×PCRbuffer2.5l,25mmol·L1MgCl20.5l,10mmol·L1dNTP0.5l,10pmol·L1第1輪PCR上、下游引物各2.5l,TaqDNA聚合酶1.25U,加滅菌水至25l。反應條件:945min預變性;9430s,6030s,7260s,30個循環(huán);725min延伸。第2輪PCR:取第1輪PCR產物2.0l作模板

7、,加10pmol·L1第2輪PCR上、下游引物各2.5l,除退火溫度改為53外,余反應體系及反應條件同前。選擇actin基因作為內參照質控指標。PCR反應中加入其上、下游引物各2.5l,擴增條件除退火溫度改為56外,余反應體系及反應條件同前,但只進行1輪擴增。1.2.3  RTPCR產物鑒定  將第1輪PCR產物雙向測序,并取第2輪MK PCR產物及actinPCR產物各5l加樣于1.5%瓊脂糖凝膠進行電泳,電壓80V,電泳約25min,然后用紫外光凝膠成像系統(tǒng)掃描并拍照。在相應位置(531、272bp)出現肉眼可見條帶判為陽性(圖1)。MK產物帶272 bp,a

8、ctin產物帶531bpM.Marker;1.腫瘤組織陽性對照;2.健康捐獻者外周血陰性對照;37.患者外周血圖1  3種標本PCR產物瓊脂糖凝膠電泳示例(略)Fig 1  Example of three kines of PCR products separated by gel electrophoresis1.3  統(tǒng)計學處理用SPSS軟件分析各組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9、;              2  結果2.1  MK mRNA測序結果PCR產物采用上、下游引物進行雙向測序,結果如下:5ATGCAGCACCGAGGCTTCCTCCTCCTCACCCTC CTCGCCCTGCTGGCGCTCACCTCCGCGGTCGCCAAAAAGAAAGATAAGGTGAAGAAGGGCGGCCCGGGGAGCGAGTGCGCTGAGTGGGCCTGGGGGCCCTGCACCCCCAGCAGCAAGGATTGCG

10、GCGTGGGTTTCCGCGAGGGCACCTGCGGGGCCCAGACCCAGCGCATCCGGTGCAGGGTGCCCTGCAACTGGAAGAAGGAGTTTGGAGCCGACTGCAAGTACAAGTTTGAGAACTGGGGTGCGTGTGATGGGGGCACAGGCACCAAAGTCCGCCAAGGCACCCTGAAGAAGGCGCGCTACAATGCTCAGTGCCAGGAGACCATCCGCGTCACCAAGCCCTGCACCCCCAAGACCAAAGCAAAGGCCAAAGCCAAGAAAGGGAAGGGAAAGGACTAGACGCCAAGCCTGGAT3。應用美國國家生物

11、技術信息中心(NCBI)中的BLAST分析軟件,將第1輪PCR產物測序結果與從GenBank數據庫獲取這種MK基因的mRNA全長序列比對,結果完全一致。圖2為部分測序結果。2.2  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MK mRNA表達54例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MK mRNA的陽性率為61.11%(33/54)。陽性對照組11例食管鱗癌組織中MK mRNA表達率為81.82%(9/11);陰性對照組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MK mRNA則全部陰性表達。圖2  MK測序圖(略)Fig 2  Sequence map of MK2.3  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MK mRNA表達

12、與臨床病理的相關性分析本實驗將患者按性別、年齡、細胞分化、臨床分期、有無淋巴結轉移、浸潤深度及有無遠處轉移進行分類列表,探討MK基因表達改變。根據年齡分為60歲和>60歲兩組;按病理形態(tài)將腫瘤分化程度分為高(分化良好)、中(分化中等)、低(低、未分化)3大類;臨床分期根據美國癌癥分期聯合委員會(AJCC)的腫瘤分期法,即根據腫瘤波及的范圍(原位、器官內、器官外、侵入鄰近器官、遠處轉移)分為5期(0期),按0期和期兩組討論;浸潤深度按傳統(tǒng)TNM分期法分為T1T2和T3T4兩欄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MK mRNA表達在有無淋巴結轉移組之間存在差異(P<0.05),而其它各組無明顯差異(

13、P>0.05),提示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MK mRNA陽性表達與患者的性別、年齡、臨床分期、細胞分化程度無明顯相關,而與患者有無淋巴結轉移有關。另外4例食管鱗癌術后復發(fā)患者和1例遠處轉移患者外周血中MK基因均為陽性(100%,5/5)。表2  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MK mRNA表達情況與病理分型、分期的關系(略)Tab 2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MK mRNA and pathologic type and stage of tumor1)P<0.053  討論MK作為肝素結合生長因子家族的

14、一員,是一種能被維甲酸誘導產生的生長因子,具有促神經軸突生長、組織修復和促進血管生長等作用。正常生理情況下,MK基因表達具有時間性和空間性的特征,并隨個體的發(fā)育而變化,在胚胎期高表達,出生后逐漸降低,在成年組織中,除腎臟和小腸上皮外其它部位幾乎不表達45。而不斷有研究表明,MK在人類多種癌組織中出現高頻率、高強度表達。到目前為止,仍不斷有表達MK的新腫瘤病例的報道56。特別在嬰幼兒最多見的惡性腫瘤之一Wilms腫瘤中,Adachi等7發(fā)現人MK基因啟動子-157-149區(qū)域有Wilms腫瘤抑制基因WT1的結合位點,正常情況下WT1與其結合,抑制MK基因表達,當WT1缺失,抑制作用被解除,這也是

15、幾乎所有Wilms腫瘤中均可見MK過表達的原因。在食管癌方面,王瓊等8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檢測的45例食管癌中,35例為陽性,表達率高達778%,并與腫瘤血管形成有關。本實驗陽性對照組11例食管鱗癌腫瘤組織中9例MK mRNA表達陽性(8182%)的結果與之一致。Shimada等9還在檢測血清中MK蛋白的濃度時發(fā)現,61%的食管鱗癌患者MK蛋白濃度明顯升高,且與腫瘤的大小及預后相關。這些研究都說明,MK可能參與腫瘤形成,并有望成為一種新的腫瘤標志物。本研究應用巢式RTPCR方法檢測54例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的MK mRNA表達情況,其陽性率為61.11%(33/54)。將實驗結果與食管鱗癌患

16、者臨床病理資料綜合分析發(fā)現,MK基因的表達在有無淋巴結轉移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提示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MK mRNA的表達可反映該腫瘤細胞具有較強的惡性生物學行為。另外,雖然本研究中收集食管鱗癌手術復發(fā)患者和遠處轉移患者外周血標本較少(5例),但MK mRNA均為陽性(5/5),而作為陰性對照的10例志愿者外周血MK mRNA均陰性表達。結果顯示,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MK mRNA陽性表達可提示腫瘤細胞具有較強的侵襲甚至轉移的能力。目前,對MK基因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它最終的生理和病理作用還未完全清楚。本研究結果提示,食管鱗癌患者外周血中MK mRNA的表達有望成為判斷食管

17、鱗癌生物學行為惡性程度、轉移、復發(fā)和監(jiān)測療效的客觀指標,但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探討?!緟⒖嘉墨I】  1WANG J Y,WU C H,LU C Y,et al. Molecular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RTPCR: significance of the prediction of postoperative metastasisJ.World J Surg,2006,30(6):1

18、0071013.2HUANG P,WANG J,GUO Y,et al.Molecular detection of disseminated tumor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03,129(3):192198.3PECK K,SHER Y P,SHIN J Y,et al.Detection and quantization of circulating cancer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lung cancer patientsJ.Cancer Res,1998,58:27612765.4KITAMURA M,SHIRASAWA T,MITARAI T,et al.A retinoid responsive cytokine gene MK is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the proximal tubules of the k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