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醫(yī)學檢驗基礎知識個基本概念_第1頁
檢驗醫(yī)學檢驗基礎知識個基本概念_第2頁
檢驗醫(yī)學檢驗基礎知識個基本概念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檢驗】醫(yī)學檢驗基礎知識100個基本概念1. 中毒顆粒在嚴重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內出現(xiàn)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顆粒。2. 亞鐵血紅素血紅蛋白色素部分,由鐵原子及原卟啉區(qū)組成。3點彩紅細胞紅細胞中殘存的嗜堿性物質,是 RNA變性沉淀的結果。4. 中性粒細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多(出現(xiàn)晚、中、早幼粒細胞以致原粒細 胞)。5. 血型是人體血液的一種遺傳性狀,是指紅細胞抗原的差異。6. AB 0血型抗體一般分為二類;“天然”抗體和免疫抗體,都是通過免疫產生的。7. 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續(xù)超過0.15g/d,常為病理性,是腎臟疾病的可靠指標。8. 腎小管蛋白尿系腎小球濾過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濾過的蛋白質

2、不能被腎小管充分回 吸收所致。9. 本周氏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輕鏈單體或二聚體,屬于不完全抗體球蛋白。常出現(xiàn)干 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診斷意義10. 網織紅細胞是介于晚幼紅細胞和成熟紅細胞之間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11. 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紅和堿性染料美藍組成的復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離為 帶正電的美藍和帶負電的伊紅離子。12. 異型淋巴細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過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細胞增生,并出現(xiàn)一定的形態(tài) 變化稱為異型淋巴細胞。13. 退行性變白細胞白細胞出現(xiàn)胞體腫大、結構模糊、邊緣不清、核固縮、腫脹或溶解等變 化。14. 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細胞五葉核以上者超過 3%稱為核右移。15. 紅斑狼瘡細胞

3、SLE患者血液(體液中)存在LE因子,在體外可使受累白細胞核 DNA解聚, 形成游離均勻體,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細胞所吞噬而形成。16. 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指凝血始動反應因子刈的激活IXa-PF3-忸-Ca復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 因子X。17. 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指因子激活及因子皿以組織損傷后所釋放出的組織凝血活酶起動外源 性凝血途徑為特點。18. 血凝的固相激活指刈因子接觸到一種帶電荷的表面,即被激活為刈a的過程(簡意:即 刈a激活過程)。19. 血凝的液相激活指激肽釋放酶原轉變?yōu)榧る尼尫琶负笱杆偌せ钬譨這一反饋作用又稱酶激活。20. Rh血型紅細胞上含有與恒河猴紅細胞相同的抗原為Rh血型。21. 滲透

4、壓差是體內水重吸收的動力,濃度差和電位差是一些溶質重吸收的動力。22. 真性糖尿因胰島素分泌量相對或絕對不足使體內各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 致。23腎性糖尿指血糖處于正常水平,由于腎小管對糖的再吸收能力減低所致。24. 血紅蛋白尿指當發(fā)生血管內溶血時,產生的血紅蛋白超過結合珠蛋白的結合能力而 由尿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25. 乳糜尿指尿中含有淋巴液,外觀是牛奶狀稱為乳糜尿。26. 血型是腎小管中蛋白聚集物形成的管狀鑄型。27. 溶組織內阿米巴為公認致病的阿米巴,根據其生活史各期的變化而分滋養(yǎng)體和包囊期, 可引起腸阿米巴痢疾或其他阿米巴病。28. 滲出液由局部組織發(fā)炎引起的炎性積液,滲出是炎癥病灶內

5、血管中的液體成份 和細胞成分通過血管壁進入組織或體腔過程。29. 濾出液血管內的水分伴同營養(yǎng)物通過毛細血管濾出,這種在組織間隙或體腔內 積聚的非炎癥性組織液稱濾出液。30. 血液流變學是一門新興的生物力學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觀流動性質,血細胞流動性 質及生物化學成分的一門科學。31. PH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shù),用以表示溶液的酸堿度。32. 稀釋倍數(shù)稀釋前溶液濃度除以稀釋后的溶液濃度所得的商。33. 雙縮脲反應分子中含有兩個氨基甲酪基(CONH)的化合物與堿性銅溶液作用,形成 紫色復合物的反應。34. 中位數(shù)計量資料的一群觀察值按大小依次排列,其所在的數(shù)位于中間者即為中 位數(shù)。35. 變異系數(shù)標準差

6、除以均數(shù)而得的百分比,表示方法的相對精密度。36. 酶酶是由生物體產生的一類具有特異性和催化能力的蛋白質,亦稱生物催 化劑。37. 正常值應用統(tǒng)計方法來確定的某種生理指標的正常波動范圍。38. 糖原異生非糖物質(如某些氨基酸及乳酸、丙酮酸和甘油)在肝臟和腎臟等器官 中某些特有酶的催化下轉變成糖原或葡萄糖的過程。39. 摩爾濃度是以1升溶液中所含溶質的摩爾數(shù)表示的濃度。40. 蛋白質誤差樣品溶液中含有蛋白質或多肽時,常使 pH值的比色測定出現(xiàn)嚴重的誤 差。41. 酶的活性單位指在一定的作用條件下,酶促反應中單位時間內作用物的消耗量或產物 的生成量。42. 精密度對同一樣品多次測定,每次測定結果和

7、平均值的相接近程度。43. 醫(yī)學決定水平指在診斷及治療工作時,對疾病診斷或治療起關鍵作用的某一被測成分 的濃度。44. 電泳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移動現(xiàn)象。45. 準確度是指測定結果和真值接近的程度。46. 電滲在電場作用下,對于固體支持物的相對移動現(xiàn)象。47. 溶血當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因細胞外液體進入細胞內,使紅細胞過度膨脹 而發(fā)生破裂,這一現(xiàn)象謂溶血。48. 摩爾吸光數(shù)在規(guī)定的波長處,1摩爾濃度的溶液通過光徑25px比色他時的吸光度49. 比色法以可見光作光源,比較溶液顏色深淺度以測定所含有色物質濃度的方法。50. 體液是指機體內的水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物質電解質、小分子 有機物和蛋白

8、質等。51. 真脂中性脂肪或稱三酸甘油酯。52. 酶激活劑能使無活性的酶原變成有活性的物質。53. 水解酶凡促進作用物的加水分解作用的酶。54. 熒光分析法利用某些物質被紫外光照射后所發(fā)生的能反映出該物質特性的熒光,可 以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55. 標準溶液亦稱基準溶液,是濃度已經準確測知的溶液。56. 米氏常數(shù)簡指反應速度v為最大速度V的一半時所需的底物濃度。57. 同工酶在同一種屬中其理化及生物性質不同而能催化相同反應的酶。58. 鹽析在蛋白質溶液中加入中性鹽以破壞蛋白質的膠體性而使蛋白質從水溶液 中沉淀析出。59. 酶的熱穩(wěn)定試驗利用不同來源的酶對熱的穩(wěn)定性不同,比較血清加熱前后酶

9、活性的變化 來區(qū)別酶的器官來源。60. 等電點蛋白質是兩性電解質,在特定的pH溶液中所帶正電荷數(shù)恰好等于負電荷 數(shù)。此時蛋白在電場中不再移動,此溶液的pH稱該蛋白質的等電點。61. 鞭毛細菌體上附著的細長呈波狀彎曲的絲狀物,是細菌的運動器官。62. 莢膜細菌細胞壁外圍繞的粘性、膠胨樣物質,厚度在0.2卩m上者,稱為莢膜。63. 芽胞有些細菌在一定條件下,在菌體內形成一折光性很強的小體,有強大的 抵抗力。64. L型細菌無細胞壁或細胞壁有缺陷的細菌。65. 噬菌體是侵襲細菌、真菌或螺旋體的病毒,在易感的宿主細胞內增殖并將其裂 解。66. 質粒存于細菌染色體外的環(huán)形DNA67. 條件致病菌寄居在人

10、體一定部位的細菌,在正常情況下不致病,當機體平衡狀態(tài)破 壞時可引起疾病者。68. 外毒素細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分泌到菌體外的毒性物質。69. 內素素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細胞壁外部結構,當菌體死亡或裂解后才釋出的毒性 物質。70. 甲型溶血指在血液瓊脂平板上,細菌菌落周圍的草綠色溶血環(huán)。71. 乙型溶血指在血液瓊脂平板上,細菌菌落周圍的無色透明溶血環(huán)。72. 異染顆粒指白喉桿菌菌體的染色性不均勻而出現(xiàn)的染色較深的顆粒。73. 菌體抗原是細菌的細胞壁成分,有抗原性、耐熱與相應抗體呈顆粒狀凝集。74. 鞭毛抗原細菌的鞭毛蛋白,有抗原性、不耐熱,與相應的抗體呈絮狀凝集。75. 表面抗原細菌體周圍的多糖成份,

11、不耐熱,可阻斷0抗原與相應抗體反應。76. ETEC產腸毒素型大腸埃希氏菌。77. EPEC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茵。78. EIEC侵襲性大腸埃希氏菌。79. 非發(fā)酵菌指一大群不發(fā)酵糖類、專性需氧、無芽胞的革蘭氏陰性桿菌。80. 衛(wèi)星現(xiàn)象指流感嗜血桿菌生長在金葡萄周圍處的菌落增大現(xiàn)象。81. 抗原指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tǒng)產生免疫應答而生成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等免疫 應答產物并與之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物質。82. 補體結合試驗抗原與抗體結合時可激活補體,此為兩組抗體抗原爭奪補體的試驗。83. 非均相免疫技術指在免疫反應中必需分離結合型與游離型標記物的技術。84. 抗原特異性指抗原具有能與相應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

12、發(fā)生特異結合的物質。85. 補體是一組具有酶活性而不耐熱的球蛋白,存于人和動物的正常新鮮血清 中。86. 免疫活性細胞能接受抗原刺激而發(fā)生分化、增殖形成免疫效應物質并能進行特性免疫 反應的細胞。87. 體液免疫B細胞參與的免疫應答。88. 細胞免疫T細胞參與的免疫應答。89. 變態(tài)反應是機體受同一抗原再刺激后發(fā)生的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的特異性反 應。90. 抗原抗體反應指抗原與相應杭體之間所發(fā)生的特異性結合反應。91. 免疫佐劑促進抗體產生的抗原輔助劑。92. 單克隆抗體通過雜交瘤細胞產生的特異性純凈抗體。93. 沉淀反應可溶性抗原和抗體在液相中特異結合生成沉淀物的反應。94. 雙向擴散試驗指在瓊脂內抗原和抗體各自向對方擴散,在適當比例處形成沉淀線的試 驗方法。95. 凝集反應指顆粒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的結合,并出現(xiàn)肉眼可見的凝集現(xiàn)象。96. 均相免疫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