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細粉制備方法及其團聚問題_第1頁
超細粉制備方法及其團聚問題_第2頁
超細粉制備方法及其團聚問題_第3頁
超細粉制備方法及其團聚問題_第4頁
超細粉制備方法及其團聚問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 22卷第 1期 1997年 2月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 JOU RNAL O F KUNM I N G UN I V ER ST Y O F SC IEN CE AND T ECHNOLO GY V o l . 22N o. 1Feb . 1997收稿日期 :1996-12-02超細粉制備方法及其團聚問題王劍華郭玉忠(昆明理工大學材料工程系 , 昆明 650093摘要 超細粉泛指尺度在納米級的微小固體微粒 . 本文扼要介紹了超細粉的幾 種典型的制備方法及其特點 , 以及超細粉在精細陶瓷 , 光 , 電 , 磁 , 催化 , 生物等領(lǐng) 域的應用狀況 . 并著重討論了超細粉制備及加工中的團聚現(xiàn)象

2、, 團聚的表征 , 團 聚體強度及團聚控制 .關(guān)鍵詞 超細粉 ; 應用 ; 粉體制備 ; 團聚狀態(tài)中圖分類號 T F 123. 7材料的性能和它的晶粒尺寸關(guān)系密切 , , 生突變 , , 磁 , . 80年代以來 , 超細粉 . 美國 , 日本 , 西歐等發(fā)達國家都 . 例如美國的 “星球大戰(zhàn)” 計劃 , 西 , 日本 1981年開始實施的 “高技術(shù)探索研究” 計劃都列入了納米材 . 一些超細粉如鈦酸鋇 , 氮化硅 , 氧化鋯等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商品化 , 隨著研究 人員對表面 , 界面狀態(tài)以及超細微粒的制備 , 性能的廣泛深入的研究 , 從理論和實驗上展 示了超細粉的奇異特性及廣闊應用前景 .1超細

3、粉的特性及應用前景當粉末材料的粒度從傳統(tǒng)的微米級下降到亞微米級甚至納米級 (1100nm 時 , 材 料表現(xiàn)出許多奇異的 , 非凡的特性 . 首先是材料的表面狀態(tài) , 隨著顆粒尺寸的減小 , 比表 面積 S =6 d 將顯著增大 , 其界面原子數(shù)的比例極大 , 對 10nm 粒徑粉末 , 可占到總原子數(shù) 的 50%.即使這種超微粒本身 的晶粒或非晶態(tài)固體組成 , 由于其界面的無規(guī)則分布 , 使 納米固體中的原子排列既不同于晶體 , 也不同于短程有序的玻璃態(tài)固體 , 因此被一些研究 人員稱為第三態(tài)固體材料 . 這種結(jié)構(gòu)使材料出現(xiàn)小尺寸效應 (如蒸氣壓增大 , 熔點降低 等 , 量子效應 , 宏觀

4、量子遂道效應 , 表面和界面效應等 , 使其具有與傳統(tǒng)材料不同的物理 化學性質(zhì) , 因而在結(jié)構(gòu)材料及光 、 電聲磁和催化等方面展示出特殊的品質(zhì)和應用前景 . 現(xiàn) 例舉其中的一些應用 :1. 1陶瓷新型結(jié)構(gòu)和功能陶瓷的制備一般是先制備一定成分和粒度的粉體原料 , 再經(jīng)壓制成 型和燒結(jié) . 新型陶瓷材料具有優(yōu)良的耐磨 , 耐蝕 , 耐高溫及各種電 、 磁性能 , 然而其致命弱點 脆性 , 卻使其難于加工成型 , 而且承受動態(tài)載荷的能力極低 . 在對陶瓷韌性的研究 中發(fā)現(xiàn) :減少粉體尺寸不僅可以大大降低燒結(jié)溫度 , 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常溫韌性 . 德國 Saddrland 大學用納米級的 T i O

5、2和 CaF 2粉末原料制作的陶瓷材料可產(chǎn)生 100%的塑性變 形 , 同時燒結(jié)溫度比大顆粒樣品降低了 600 1 . 因為在陶瓷燒結(jié)過程中 , 致密化速率與 粉體顆粒尺寸的四次成反比 2 . 有研究表明 2 , 當部分穩(wěn)定氧化鋯 (PSZ 的顆粒從 1m 降低到 0. 10. 2m 時 , 所得材料的 K I C 從 3M Pa 提高到 1216M Pa . 而納米級 PSZ 粉制 成的陶瓷片的塑性已達對折不斷 4 . 因此 , 用納米粉末制備的陶瓷材料 , 是提高陶瓷韌 性 , 使其在常溫或低溫機加工成為可能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1. 2金屬用于超細粉末的小尺寸效應 , 熔點大大下降 .

6、例如用干電子器件中導電涂層的 A g , 超細銀粉在 100下即可燒結(jié) , 使電路基板的材料從陶瓷改變?yōu)闃渲?, 塑料 . 微米級鎢粉 在摻入 0. 1%0. 5%的鎳粉后 , 燒結(jié)溫度從 3000下降到 1200 , 如此 , 還可望將互不 相溶的金屬制成合金 . 這些都為傳統(tǒng)的粉末冶金工業(yè)注入了新的活力 .1. 3磁性材料納米級粉末料材往往顯現(xiàn)出特別的磁學性質(zhì) . , , 當 顆粒減小到單磁疇臨界尺寸時 , , 不僅音質(zhì) , 圖象好 , 信噪比高 , -. , 175合金超細粉已用于制備TV 1. 4. 有人用納米鉑黑作催化 劑 , 使乙烯的氧化反應從 600降低到室溫 1 . 反應溫度的

7、大大降低將顯著降低能耗和化 學反應對容器的腐蝕 , 從而產(chǎn)生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 . 超細的 Fe , N i , -Fe 2O 3混合物的燒結(jié) 體已用作汽車尾氣凈化的有效催化劑 .1. 5生物超細顆粒還表現(xiàn)出良好的生物活性 , 在 Fe 的超細顆粒表面覆蓋一層 520nm 厚的 聚合物后 , 可以固定蛋白質(zhì)或酶 1 , 用以控制生物反應 . 這在生物技術(shù)中大有用處 . 由國 家超細粉末工程中心研究的一種稱為 CPC 的超細羥基凝灰石制作的人造骨材料已進入 臨床試用 , 結(jié)果表明該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 把漿料注入患處 , 可以與人體結(jié)為一體 , 且可以像人體骨骼一樣生展 , 從而使人體傷殘肢體

8、的修復更加完美 .1. 6微孔過濾器金屬超細粉制造的過濾器孔徑小 , 過濾效率高 , 廣泛用于氣體同位素 , 混合稀有氣體 , 高分子有機物的分離和濃縮 . 日本位友電器公司用超細 N i 粉制成了孔徑 10nm 的微孔 過濾器 .1. 7納米復合材料用超細的陶瓷粉末摻入金屬基 , 例如在 A l 基中加入 Si C , Si 3N 4, 可以制備出重量輕 , 強度高 , 耐熱性好的新型復合材料 .1. 8填充材料即使作為性能較為簡單的填充材料 , 當其粒度降低時也會有異常特性 . 例如作為油 27 昆 明 理 工 大 學 學 報 1997年漆填充料的鈦白粉 , 當粒度 <1m 時 ,

9、油漆透明光亮 , 用于高級轎車噴涂 . 如果加入不銹 鋼的粉末 , 可使漆產(chǎn)生防銹作用 .2超細粉的制備方法及特點超細粉的制備方法可分為機械法 , 物理法和化學法 .2. 1機械法又稱粉碎法 , 是用研磨或氣流 、 液流 、 超聲的方法將大塊固體或粗粉破碎 , 機械法產(chǎn)量 大 , 但一般只能制得十幾微米的細粉 . 機械法的長處在于制備那些不能參與化學變化的 粉末 , 配有良好的分級設備后 , 可制備粒徑 0. 2m 的細粉. 2. 2物理方法又稱物理氣相沉積 (PVD . 即在 10-310-4Pa 的壓力下 , 采用各種形式的熱能轉(zhuǎn)換 方式使塊狀材料蒸 發(fā)形成細微顆粒的氣態(tài)粒子 , 冷凝在收

10、集器上而得 . 加熱源可以是電 阻 , 高頻感應 , 電子束轟擊 , 等離子束轟擊或激光 . , 適用 于熔點不太高的金屬 , 使用中應避免選用能與蒸發(fā)材料形成合金 (料 . 使用電子束轟擊蒸發(fā)源的方法 , (3000 物理方法可以制備出粒徑極小的粉末 , , 雜 , 造價昂貴 , 操作不便 . , , 物理法現(xiàn)在主要用于制備少量的超細 2. 31 化學氣相沉積 (CVD 法是將反應物由氣體攜帶進入反應室 , 在一定的溫度和壓 力下反應獲取產(chǎn)物 . 反應可以是分解的 , 也可以是合成的或化學運送反應 . 用 H 2或 CO 還原金屬鹽可以制備出幾乎所有的金屬 . 此法也可用于制備碳 (氮 、

11、氧化物粉 , 但反應溫 度較高 , 一般都在 900以上2 水解法將金屬醇鹽 M (OR 與水反應后 , 過濾 , 干燥后可制得粒徑從幾十到幾百 個埃的氧化物超細粉 . 將幾種金屬的醇鹽制成端合溶膠后 , 可以制備復合氧化物的超細 粉 . 醇鹽與水的反應為 :M (OR n +n H 2O M (OH n +n R -OH復合醇鹽的實例 :Pb 醇鹽 +T i 醇鹽 PbT i O 2(O P r 2 PbT i O 3水解法工藝簡單 , 易于控制 , 制造組成成分精確 , 分散均勻 , 且純度高 , 粒度細 , 規(guī)模 大 , 是極有希望的氧化物超細粉的制備方法 . 近年來受到廣泛的關(guān)注和研究

12、 .3 共沉法將可溶性鹽在溶液中進行反應 , 生成膠體尺寸 (1100nm 的顆粒 , 再經(jīng) 分離和干燥可制得超細粉 . 例如在 (ZnOC l 2+YC l 3+A l 3 混合液中加入堿性物 N H 3 H 2O 后 , 得到膠粒 :Zr (OH 4m n OH -(n -x N H +4x- x N H +4A l (OH 3m l OH -(l -y N H +4y- yN H +4 37 第 1期 王劍華等 :超細粉制備方法及其團聚問題 經(jīng)水洗 , 干燥后得到 Zr (OH 4與 A l OH 3混合粉末 , 再經(jīng) 800的鍛燒后得 Zr O 2與 A l 2O 3的 混合粉 (PS

13、Z , Y 的含量很少 , 主要存在于 Zr O 2中 . 各組分因為是在溶液中混合后共沉 , 因而分布均勻 . 共沉法可以制備納米級的粉末 .4 固相反應 是目前很多陶瓷粉末產(chǎn)業(yè)化制備方法 . 例B aCO 3+T i O 2 B aT i O 3+CO 2 該法簡便易行 , 但混合難于均勻 , 反應也難于徹底 , 而且燒結(jié)產(chǎn)物經(jīng)粉碎后才成為粉 末 , 因而一般不用于生產(chǎn)超細粉 .3團聚問題無論哪一種方法制備的粉末 , 細微的顆粒都趨向于聚集在一起 , 形成團聚狀的二次顆 粒 , 乃至三次顆粒 , 每個顆粒內(nèi)部有細小孔隙 , 這種自發(fā)的聚集傾向?qū)Τ毞鄣墓に嚭褪?用性能都產(chǎn)生不利影響 . 特

14、別是一次顆粒以較強的結(jié)合力結(jié) 合的硬團聚 , 由于團聚體不 易被破壞 , 影響更大 . 人們通常關(guān)心的是團聚體尺寸和強度 .3. 1團聚體的大小及團聚程度, d 50作表征量 . d BET . John son 5 等人提出團聚體參數(shù) (r , A 50 =d 50 d B E T , 當 A F 的數(shù)值減小時 , 團聚程度較 大 . , 建議用電鏡測試的平均粒徑 d T EM 代替 d B ET , 即 A F *(50 =d 50 d T EM . 本人認為由于電鏡測試中取樣的代表性和測量次數(shù) 太少 , 難于保證 d T EM 是粒徑的統(tǒng)計平徑值 , 該法只適合于粒徑分布較窄的情況 .

15、也可以用 團聚體系數(shù) (Coagn lati on Facto r 來表示粉末團聚體的聚集程度 6 , CF =d B E T d c , 其中 d c 為 X -ray 衍射測得的晶粒尺寸 . CF 的數(shù)值增加時 , 團聚程度大 , 將引起燒結(jié)密度下降等 一系列的工藝和使用性能下降 . 同類粉末的 H au snen 比也可以反應粉末的團聚狀態(tài) . 當 比值 H au sner =實 松 增大時 , 說明粉以軟團聚為主 , 易于破壞 , 對使用性能的影響較小 , 其中 實 , 松 分別為粉末的搖實密度和松裝密度 . 圖 1 粉料中孔隙分布測量示意圖 圖 2不同壓力下成型坯體的孔隙分布 47

16、昆 明 理 工 大 學 學 報 1997年孔隙分布可以很好地反應出粉末 7 、 素坯及燒結(jié)體的團聚狀態(tài) , 孔隙尺寸及體積分布 可以在壓汞測孔儀上獲得 . 一般粉末都具有雙峰的孔隙分布 , 如圖 1所示 , 較小尺寸的是 團聚體內(nèi)部的孔隙 , 而大尺寸的是團聚體顆粒間的孔隙所致 , 因而當曲線只出現(xiàn)一個峰 值 , 而且是較小尺寸的孔隙 , 則說明團聚體已消失 ; 但如果只有較大尺寸的孔隙 , 則說明一 次顆粒出現(xiàn)了硬團聚 .3. 2 團聚體的強度 圖 3成型壓力與素坯密度變化 . 8 . 如圖 3. 但并不是所有的曲線都存在 M eisz 提出的突變點 , 而是一個光滑的曲線 .有些研究者提出將高壓線性區(qū)和低壓線性區(qū)的延長線的交點來表征團聚體的破碎強度 . 如圖 4.通過測量一組不同壓力下成型的素坯孔隙分布可以確定團聚體強度 7 . 如圖 2中的一組曲線轉(zhuǎn)變?yōu)閳D 5后 , 當大尺寸孔徑消失 , 孔隙呈一級分布時表明團聚體已被破壞 , 當 V 2=0時的壓力值就作為團聚體的強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