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被動防護網系統簡介及施工的詳細說明_第1頁
SNS被動防護網系統簡介及施工的詳細說明_第2頁
SNS被動防護網系統簡介及施工的詳細說明_第3頁
SNS被動防護網系統簡介及施工的詳細說明_第4頁
SNS被動防護網系統簡介及施工的詳細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SNS被動防護網系統簡介及施工的詳細說明被動防護網系統是一種能攔截和堆存落石的柔性攔石網,主要由:鋼絲繩網,鋼絲格柵,工字鋼柱,減壓環(huán)等部件組成。其技術基礎和功能特點如下:與傳統攔擋結構的主要差別在于系統的柔性和強度足以吸收和分散傳遞預計的落石沖擊動能,即從觀念上一改傳統的剛性或低強度低柔性結構為高強度柔性結構來實現系統防護功能的有效。被動防護網柔性結構承受并擴散巖石的沖擊力,由 于本系統有相當大的變形能力。從而延長了巖石的作用 時間,根據動力定理可知,T越大,系統所受沖擊力越小。故本系統能有效克服沖擊巖石所帶來的沖擊動能。系統防護能量依據防護等級的不同從 400KJ-3000KJ。系統產品的

2、開發(fā)和定型以大量的現場試驗為基礎,并由此實現了系統各構成部件的標準化均衡設計,它能在系統的設計能力范圍內安全地吸收落石的動能并將其轉變?yōu)橄到y的變形能而加以消散,且這種功能基本上與 落石在網上的沖擊點位置無關,給系統的設計選型和標準化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設計上不僅考慮了易于安裝,同時還考慮了在象 懸崖這樣的惡劣地形條件下能實現這種安裝,即用最少量的錨固和最少量的開挖來實現最快速簡便的施工安裝。材質:鋼絲繩網、支撐繩和減壓環(huán)構造:由鋼絲繩網或環(huán)形網(需攔截小塊落石時附加一層鐵絲格柵)、固定系統(錨桿、攔錨繩、基座和支撐繩)、減壓環(huán)和鋼柱四個主要部分構成。產品特性:系統的柔性和攔截強度足以吸收和分散

3、傳遞預計的落石沖擊動能,消能環(huán)的設計和采用使系統的抗沖擊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與剛性攔截和砌漿擋墻相比較,改變了原有施工工藝,使工期和資金得到減少。產品用途:適用于建筑設施旁有緩沖地帶的高山峻嶺,把巖崩、飛石、雪崩、泥石流攔截在建筑設施之外,避開災害對建筑設施的毀壞。型號網型結構配置主要防護功能RX-025(常用簡單型)DO/08/250鋼柱+支撐繩+拉錨繩+縫合繩+減壓環(huán)鋼柱( 間距10M),帶消能環(huán)的14雙支撐繩和16“1”字形上拉錨繩(每跨3個消能環(huán)),14側拉錨繩(單繩),/08/250/4*5鋼絲繩網,8縫合繩,格柵網攔截撞擊能250kj以內的落石RX-050(普通常用型)DO/08/

4、200同RX-025鋼柱(間距10M),帶消能環(huán)的16雙支撐繩和16“人”字形上拉錨繩(每跨6個消能環(huán)),16側拉錨繩(單繩),/08/200/4*5鋼絲繩網,8縫合繩,格柵網攔截撞擊能500kj以內的落石RX-075(常用型)DO/08/150同RX-025鋼柱(間距10M),帶消能環(huán)的18雙支撐繩和16“人”字形上拉錨繩(每跨10個消能環(huán)),18側拉錨繩(單繩),/08/150/4*5鋼絲繩網,8縫合繩,格柵網攔截撞擊能750kj以內的落石RX I-025R5/3/300鋼柱+支撐繩+拉錨系統+縫合繩同RX-025RX I-050R7/3/300同RX I-025RX-050RX I-07

5、5R7/3/300同RX-025RX-075RX I-100R9/3/300同RX-025鋼柱(間距9m),帶消能環(huán)的18雙支撐繩和16“人”字形上拉錨繩(每跨10個消能環(huán)),18側拉錨繩(單繩),/08/120/4*4.5鋼絲繩網,8縫合繩,格柵網支撐繩(c+)、錨桿(L+)攔截撞擊能1000kj以內的落石RX I-150R12/3/300同RX-025攔截撞擊能1500kj以內的落石RX I-200R19/3/300同RX-025攔截撞擊能2000kj以內的落石AX-015DO/08/250同RX-025攔截撞擊能150kj以內的落石AX-030DO/08/200同RX-025攔截撞擊能3

6、00kj以內的落石AX I-015R5/3/300同RX I-025同AX-015AX I-030DO/08/300同RX-025同AX-030CX-030DO/08/200同RX-025同AX-030CX-050DO/08/150同RX-025同RX-050CXI-030R7/3/300同RXI-025同AX-030CXI-050R7/3/300同RX-025同RX-050注:1、上表型號中后邊數字代表被動防護網的能量吸收能力;如“050”表示系統最大能量吸收能力為500kj,“150”表示系統最大能量吸收能力為1500kj,依次類推;2、以上被動柔性防護系統“主要構件及特征”如有與你的設計

7、圖不完全符合之處,本公司可按照你的設計圖要求進行加工制造;3、產品質量標準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行業(yè)標準:TB/T 30892004”詳情資訊:安平縣瑞明泰金屬網制造有限公司網站:被動菱形網,常用型號:RX-025、RX-050、RX-075 高度3-7m之間被動環(huán)形網,常用型號:RXI-025、RXI-050、RXI-075、RXI-100、RXI-150、RX-200等高度:3-7m之間SNS柔性防護網施工專項方案一、編制依據 (一)設計圖紙及現場施工地形情況: (二)國家標準、規(guī)范:l、公路工程施工測量規(guī)范(JT/T528-2004)2、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200

8、4);3、公路邊坡柔性防護系統構件(JT/T- 528-2004); 4、鋼絲繩GB/T8918-1996;二、編制原則(一)嚴格執(zhí)行國家基本建設程序,發(fā)揮我司的優(yōu)勢,遵循下面的質量方針:用我們的承諾和智慧雕塑時代的精品。(二)科學安排施順序,保證施工的連續(xù)性和均衡性,在各施工階段之間互有搭接,銜接緊湊,力求達到快速、優(yōu)質、安全、高效的管理目標。 (三)加強工程項目生產要求的優(yōu)化配制及動態(tài)管理,確?,F場文明、整潔及工程正常的施工。人員的安全。當攔截的落石在無約束條件下可能向坡下滾動時,在行到清除或加固以前,應嚴禁解開系統的底部,否則會帶來人為的落石危害。三、施工準備(一)施工技術準備 l、開工

9、前組織技術管理人員熟悉圖紙和文件,學習有關標準規(guī)范。 2、項目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經業(yè)主及工程監(jiān)理批準后向全體施工技術人員交底。 3、除施工組織設計外,各專業(yè)尚需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的需要在分項工程開工前,編制相應的施工技術方案。 (二)勞動力準備 根據工程的實物工程量、施工工期及施工要求,及時組織并調整施工力量。凡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均應持證上崗,特殊工種必須持有勞動部門考試合格的上崗證件進行操作安裝工10 名電 工 1 名安全員2 名施工員2名工程師1 名現場負責人1 名施工機具準備 施工中我們將根據實際施工進度對施工機具的要求 ,提前做好各種準備,以滿足施工需要。本工程所需設備如下:名稱

10、型號數量備注滑輪(開口式)3噸4個保險繩(15)20米長20根兩用扳手171把一頭梅花一頭開口19、22、132把活動扳手4501把安全帶(套大腿式)6根按10人配置鋼絲鉗180(普通)2把撬棍1.2米2把安全帽20頂按20人配置切割機、空壓機、風鉆、鋼尺四、被動防護施工安裝及維護1、SNS被動防護系統流程:鋼柱及上拉錨繩安裝鋼柱基礎測量定位基座錨固 側拉錨繩安裝上下支撐繩安裝鋼繩網安裝格柵安裝2、 清坡在多數情況下,清坡工作并不是必須的,但以下兩種情況是需要加以考慮的:當坡面上特別是施工人員的活動范圍內存在浮土或浮石時,對可能因施工活動引起崩塌、滾落而威脅施工安全的,宜予清除或就地臨時處理。

11、對坡面上存在的存在的將來又發(fā)生崩塌可能性很大的個別塊孤危石,若它(們)的崩落可能帶來系統的大量維護工作需要甚至超過系統的防護能力,則宜對其進行適當的加固處理或予以事先清除。3、放線 盡管定型化標準結構對鋼柱間距、錨桿位置等是有尺寸限制的,但也有一定的允許調整范圍,特別是對于錨桿來講,其位置的確定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此外,現場條件本身是非常復雜的,在設計圖紙上不可能會得到完全的反映,特別是一些可以加以利用或需特別注意的細部特征。因此,放線工作是一項原則性和經驗性都非常強的工作,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系統的橫向位置是不得改變的,這是根據落石可能達到的范圍而在設計時已經確定的,除非施工時發(fā)現設計依

12、據與現場實際情況存在偏差。系統的縱坡位置或其所處高程通常也是不得隨意改變的,系統在設計選型時已考慮了該特定位置處落石的可能沖擊動能和彈高度,但根據現場的局部地形特征,在允許的范圍內進行靈活布置可能會帶來更好的防護效果。比如,當系統的設計安裝高程處為一平臺或比上下坡段都緩的緩坡時,應將系統盡可能設置在該區(qū)域的外沿或遠離上側陡坡,給落石到達攔石網前留下更寬的緩沖空間,以減小其沖擊作用,并降低落石飛越攔網頂的可能性。鋼柱的設計柱間距通常允許有20%的調整量,它給系統的合理布置帶來了相當大的發(fā)揮空間。比如,通達間距的靈活采用,可以選擇最有利于基礎的位置,即應盡可能選擇局部地形平坦的基巖面,避免選取在松

13、動巖土體或基巖面凹凸不平的位置處,前者在直接鉆錨桿孔并用少量沙漿找平后即可實現基座的安裝,而后者可能需要開挖基坑來設置砼基礎,至少也需要進行局部整平或用砼澆筑平臺;再比如,當系統的設置走向上有局部溝槽存在時,應通過柱間距的調整來避免將鋼柱設置在溝槽內,以保證系統在任何位置處的攔截高度,此時系統底部的懸空部分可以才應額外的柔性網來給予以封閉。鋼柱連續(xù)布置的局部走向在任何情況下都上可以調整的,這種調整通常也是為了選擇最方便的施工位置,但若為了施工方便或其他考慮而過多改變相鄰鋼柱間的走向關系,可能會到來材料消耗的增加,一個最為簡單的道理是,沿同一高程直線布置的系統能夠實現最大的攔截范圍,同時,這種選

14、擇還會避免對下拉錨繩的需要。4、基礎施工 該項工作主要是為了保證錨桿的錨固能力,因此,對本身為基巖或堅硬巖土的位置,就具體化為錨桿孔的鉆鑿,而對不能直接成孔的松散巖土體位置,則可能包括基坑開挖、砼基礎澆筑。5、基座及錨桿安裝對直接成孔的錨桿位置,錨桿采用灌注沙漿方式安裝,對采用砼基礎的地方,錨桿一般在澆筑基礎砼的同時直接埋設。6、鋼柱及拉錨繩安裝與調試從便于安裝和確保安裝后的鋼柱穩(wěn)定性考慮,鋼柱通常必須與拉錨繩同時安裝,并在安裝后通過拉錨繩張拉段的長度改變來將鋼柱調整到設計的安裝傾角。但經驗表明,支撐繩安裝后常常還會改變鋼柱的傾角而需要二次調試,因此初次調試不必要求完美。此外,必須注意的是,鋼

15、柱及拉錨繩在安裝前錨桿沙漿至少要已經過三天的凝固期。7、支撐繩安裝與調試 上支撐繩通常必須在柔性網鋪掛前安裝,而下支撐繩的安裝是選擇的,先于柔性網的安裝方法較為簡單,而在柔性網安裝后采用直接穿過下沿網孔的方式可以省去底部縫合連接,但安裝相對麻煩,特別是有減壓環(huán)時。支撐繩的安裝必須嚴格滿足其位置要求,同時必須事先將減壓環(huán)調整到正確位置,否則一旦支撐繩張緊后,其位置就不易改變。支撐繩安裝就位后,必須予以張緊,經驗表明,當為雙支撐繩時,宜按相反的方向對兩根支撐繩各自同步張拉,避免單向張拉時鋼柱發(fā)生明顯傾斜,當為單支撐繩時,宜在張拉的同時對已發(fā)生明顯傾斜的鋼柱調整復位,避免鋼柱進行二次調試,甚至兩者上

16、一個互動的調試過程。8、柔性網的鋪掛與縫合通??刹捎美K卡或卸扣將鋼絲繩網或環(huán)形網臨時懸掛在上支撐繩上,且網上的懸掛點宜在上沿網孔以下,以方便下一步的縫合連接??p合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與鋼柱、基座、拉錨繩間連接,僅在網與支撐繩和不同網塊間連接,且對支撐繩上帶有減壓環(huán)的系統,還必須注意縫合繩在減壓環(huán)附近不得與帶減壓環(huán)的一根連接。9、格柵鋪掛設計采用了小網孔普通鋼絲格柵時的最后一道安裝工序。格柵與柔性網間應當用扎絲扎結,并宜翻越網頂上沿適當寬度,避免落石沖擊時格柵被輕易墜拉下來。此外,格柵下部通常宜留有一定富余,使其自然平鋪在網后地面上,避免攔截下來的小塊巖石從網底可能存在的懸空處外泄。10、完善性工

17、序系統安裝完畢后,有條件時宜用土或小石塊將平鋪在地面上的格柵壓住,避免落石將格柵向上掀起。11、系統維護 為確保工程設計壽命期內系統功能的正常發(fā)揮和防護能力不被降低,對系統的工作狀態(tài)進行檢查,并在必要時進行適當的維護、維修是必須的。11.1、系統工作狀態(tài)檢查通常情況下,系統工作狀態(tài)的定期檢查每年進行一次即可,其具體時間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征和落石的主要誘因來決定。對干旱少雨的地區(qū),春季的凍融循環(huán)和積雪融化可能是引起落石的主要原因,檢查工作宜在初春進行,而對于多雨地區(qū),雨季是落石的多發(fā)性季節(jié),因此宜在雨季到來前進行檢查。但是,當遭遇當地十年一遇的暴雨或風暴襲擊后,通常都應進行檢查,因為這種異常氣候

18、發(fā)生時落石也可能集中暴發(fā)。11.2、攔截物特征若有大塊巖石或堆積物使系統處于緊張狀態(tài),系統的柔性將會降低,防護能力也相應降低,在攔截下一次落石時不能得到充分保證,應予以清除。此外,若有巖塊、碎石、土和落葉等大量堆積物存在,它一方面將使系統處于張緊狀態(tài)而降低防護能力,同時可能形成彈性平臺而降低系統的有效高度,亦應考慮清除,通常,當這種堆積高度超過系統設計高度的1/4時,則必須予以清除。對近水平安裝的層頂式結構系統,必須特別注意上述攔截物的清除,因為此時的攔截物將以重力形式直接作用在網上,且容易給下部的行車、行人造成一種極不安全的恐懼感。11.3、支撐繩支撐繩是被動防護系統實現整體柔性的核心連接構

19、件,因此起強度設計上是有足夠保證的,通常也不會發(fā)生任何破壞,但當遭遇到落石直接沖擊時,可能引起整繩或部分鋼絲斷裂,當有兩根以上的鋼絲斷裂或影響其強度的嚴重扭曲發(fā)生時,一般就需要更換整根鋼絲繩或發(fā)生斷裂的局部繩段。此外,繩卡的松脫、減壓環(huán)的變形,都可能引起上支撐繩明顯下垂或系統有效高度明顯減小,當這種變化超過系統設計高度的10%時,一般應從新張緊上支撐繩。11.4、減壓環(huán)作為一種系統的過載保護構件,且其保護作用是通過自身的不可恢復變形來實現的,減壓環(huán)成為了攔石網中最可能需要隨時更換的構件。通常,當減壓環(huán)的伸長位移超過最大伸長量的50%,或落石直接沖擊減壓環(huán)使其發(fā)生變形破壞時,就需要加以更換,而這

20、種更換一般僅針對需要更換減壓環(huán)所在繩段,而不是整根支撐繩。11.5、柔性網及格柵這是系統中通常直接受到沖擊的部分,也是最易發(fā)生損傷破壞的部分。通常按以下原則考慮修復:若格柵發(fā)生了破壞或撕裂,且確實存在危害性的小塊落石,則應對破損區(qū)域予以修補、重新鋪掛或更換整張格柵。若單張鋼絲繩網在不超過三個網孔的范圍內有兩根以上的斷絲、影響其強度的嚴重扭曲現象或不超出三點以上的斷繩現象,則可以用至少相同規(guī)格的鋼絲繩段按交叉或環(huán)繞方式予以修補,該繩段的交叉點和端點應用繩卡緊固;若損傷現象超過了上述程度,則就考慮更換該張鋼絲繩網。若環(huán)形網內鋼絲有斷裂或影響其強度的嚴重扭曲現象,則首先可考慮采用相同規(guī)格的鋼絲按相同

21、的圈數盤繞成環(huán)修補,也可采用抗破斷能力不低于鋼絲環(huán)股抗破斷能力的鋼絲繩環(huán)繞修補,若這種損傷現象在一張網內超過了10上環(huán)孔,則因考慮更換該張網,若超過了20個環(huán)孔,則必須更換該張網。11.6、繩卡通常應注意卡緊固附近鋼絲繩是否與滑動痕跡,若有,則表明繩卡有所松動或安裝時緊固程度不夠,應予以從新緊固;若這種現象是發(fā)生在拉錨繩上(這通常也可由鋼柱傾角的明顯變化來予判斷),則還要考慮對該拉錨進行重新張拉調節(jié)。11.7、腐蝕雖然各系統構件都采取了滿足防腐處理,但落石沖擊作用可能會導致防腐層的局部機械損傷,或可能有過支未發(fā)現的特殊蝕源(如腐蝕性地下水)存在,都會降低系統的防腐壽命,因此,檢查時也應注意是否

22、有眼可見的特殊腐蝕作用發(fā)生,若有,應弄清其發(fā)生原因和是否還會繼續(xù)發(fā)生,當這種非正常的腐蝕作用可能明顯降低系統的工作壽命進(通常為影響范圍超過構件原始斷面尺寸10%時),應對有關構件予以更換或加強防腐處理,并消除可能繼續(xù)發(fā)生作用的腐蝕源。11.8拉錨繩當落石偶然直接沖擊拉繩時,可能引起它們的局部損傷,當有兩根以上的鋼絲斷裂或影響其強度的嚴重扭曲現象發(fā)生時,一般應考慮更換整根鋼絲繩.11.9鋼柱當落石偶然直接沖擊鋼柱進,鋼柱可能發(fā)生彎曲甚至斷裂,若彎曲角度超過150或系統高度降低10%以上,應考慮更換鋼柱,若彎曲角度大于300或有明顯損傷或斷裂,則必須更換鋼柱。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系統設計薄弱點的連

23、接件也可能發(fā)生彎曲或斷裂。若彎曲角度超過150或已發(fā)生明顯傷或斷裂,必須予以更換。當落石頻率較高時,應特別注意這種現象并宜在設計事先考慮鋼柱的加強。11.10拉錨錨桿通常應檢查錨桿是否有拔出跡象,若這種拔出跡象是由系統能經50%以下的落石引起,或由接近系統的落石引起且拔出長度超過3cn,說明錨桿的設計或施工抗拔力不足;此外若落石直接沖擊錨桿外露段并引起明顯損傷或繩股斷裂,錨桿的抗拉能力可能受到明顯減弱,在這兩種情況下,都應考慮在該錨桿附近重新設置新的錨桿(原錨桿也可繼續(xù)同時使用)11.11 基礎作為鋼柱定位和基座固定的基礎,在一般情況下是允許發(fā)生適當水平位移的,若這種位移超過了5cm,則通常的

24、可能是基礎附近有陡坎,此時應對基礎周邊進行加固以避免其傾倒失穩(wěn),這同時也表明在系統施工安裝時要注意避開這樣的位置或在不能避開時予以事先加固。11.12 基座和地腳螺栓錨桿當落石直接沖擊基座或地腳螺栓錨桿時,可能引起它們的變形或破壞。若基座已發(fā)生開裂性破壞,則必須更換,若僅有變形但不影響繼續(xù)使用,則不必更換;若錨桿在頂部發(fā)生變形但不影響向下擰緊,則不需考慮更換,當發(fā)生嚴重變形或開裂且基座已松動時,則應考慮在臨近位置從新設置錨桿,將基座和鋼柱移位。11.13 維護作業(yè)的安全性問題由于被動防護系統結構的復雜性和個構成部分之間的更換都必須考慮系統穩(wěn)定性和整體的維持,否則可能導致系統的整體或局部倒塌,系

25、統的解體等嚴重后果,并威脅維護人員的安全。當攔截的落石在無約束條件下可能向坡下滾動時,在行到清除或加固以前,應嚴禁解開系統的底部,否則會帶來人為的落石危害三、施工安裝要點1、對鋼柱和錨桿基礎進行測量定位2、基座錨固(1) 基坑開挖(對覆蓋層不厚的地方,當開挖至基巖而尚未達到設計深度時,則在基坑的錨孔位置處鉆鑿桿孔,待錨桿插入基巖并注漿后才灌注上部基礎砼)。(2) 預埋錨桿并灌注基礎砼(對巖石基礎,(1)、(2)工序應為鉆鑿錨桿孔和錨桿安裝,對砼基礎,亦可在灌注基礎砼后鉆孔安裝錨桿)。(3) 將基座套入地腳螺栓并用螺帽擰緊。(4)基座搬到基坑位置后,將基座套入地腳螺栓,用水平尺測量基座的水平度,

26、若不平整用水泥砂漿墊平,待水泥砂漿凝固到能承受力時,將螺帽擰緊,基座的各個方向水平誤差允許在5o范圍內,基座地與混凝土必須完全接觸,若有縫隙,必須用水泥砂漿將縫隙補滿。在安裝基座時,注意基座的安裝方向。3、鋼柱及上拉錨繩安裝(1) 將鋼柱順坡向向上放置并使用鋼柱底部位于基座處。(2) 將上拉錨繩的掛環(huán)掛于鋼柱頂端掛座上,然后將拉錨繩的另一端與對應的上拉錨桿環(huán)套連接并用繩卡暫時固定(設置中間加固和下拉繩時,同上拉錨繩一起安裝或待上拉錨繩安裝好后再安裝均可)。(3) 將鋼柱緩慢抬起并對準基座,然后將鋼柱底部插入基座中,最后插入連接螺桿并擰緊。(4) 通過上拉錨繩來按設計方位調整好鋼柱的方位,拉緊上

27、拉錨繩并用繩卡固定。4、側拉錨繩的安裝 安裝方法同上拉錨繩,上拉錨繩安裝完畢后,進行側拉錨繩的安裝。5、上下支撐繩安裝(1)將第一根上支撐繩的掛環(huán)端暫時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裝時為每一段的起始鋼柱)的底部,然后沿平行于系統走向上調直支撐繩并放置于基座的下側,并將消能環(huán)調節(jié)就位(距鋼柱約50cm,同一根支撐繩上每一跨的消能環(huán)相對于鋼柱對稱布置),然后將支撐繩的掛環(huán)掛于終端鋼柱頂部的掛座上。(2) 在第二根鋼柱處,用繩卡將支撐繩固定于掛座的外側(此時僅用30%標準堅固力);在第三根鋼柱處,將支撐繩放在掛座內側;如此相間安裝支撐繩在基座掛座的外側和內側,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鋼柱并向下繞至該鋼柱基座的掛座上,

28、再用繩卡暫時固定。(3) 再次調整消能環(huán)位置,當確信消能環(huán)全部正確就位后拉緊支撐繩并用繩卡固定。(4) 第二根上支撐繩與第一根的安裝方法相同,只不過是從第一根支撐繩的最后一根鋼柱向第一根鋼柱的方向安裝而已,且消能環(huán)位于同一跨的另側。(5) 在距消能環(huán)40cm處用一個繩卡將兩根上部支撐繩相互聯結(僅用30%的緊固力),在同一掛座處形成內側和外側兩根交錯的雙支撐繩結構。6、鋼繩網安裝(1) 將鋼繩網按組編號,并在鋼柱之間按照對應的位置展開。(2) 用一根多余的起吊鋼繩穿過鋼繩網上緣網孔(同一跨內兩張網同時起吊),一端固定在一根臨近鋼柱的頂端,另一端通過另一根鋼柱掛座繞到其基座并暫時固定。(3) 用緊繩器將起吊繩拉緊,直到鋼繩網上升到上支撐繩的水平為止,再用多余的繩卡將網與上支撐繩暫時進行松動聯結,同時也可將網與下支撐繩暫時聯結以確定縫合時的更為安全,此后起吊繩可以松開抽出。(4) 將鋼繩網暫時掛到上支撐繩上,并側向調整鋼繩位置使之正確。(5) 將縫合繩的中間固定在每張網的上緣中點,從中點開始用一半縫合繩分別向左向右將網與支撐繩纏繞在一起,直到跨越鋼繩網下緣中點,使左右側的縫合繩端頭重疊1.0m為宜,最后用繩長將縫合繩與鋼繩網固定在一起,繩長放在離縫合繩末端0.5m的地方。7、格柵安裝(1) 格柵鋪掛在鋼繩網的內側,并疊蓋在鋼繩網上緣,用扎絲固定在網上。(2) 格柵底部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