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完善我國表見代理制度的思考_第1頁
對完善我國表見代理制度的思考_第2頁
對完善我國表見代理制度的思考_第3頁
對完善我國表見代理制度的思考_第4頁
對完善我國表見代理制度的思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完善我國表見代理制度的思考內容提要 表見代理是基于本人的過失或本人與無權代理人之間存在特殊關系,使相對人有理由相信無權代理人享有代理權而與之為民事法律行為,代理行為的后果由本人承受的一種特殊的無權代理。我國表見代理制度建立時間不長,還有不完善之處,有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其中,相對人對義務人的選擇權問題、無權代理人的法律責任問題以及代理人的抗辯權問題便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論述期望能夠對完善我國表見代理制度有所幫助。 關鍵詞:代理 表見代理 無權代理 代理人 相對人 本人 一、表件代理制度的由來 英美法學者普遍認為,代理發(fā)端于中世紀早期?!?】隨著商業(yè)貿易的不

2、斷發(fā)展,代理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廣泛的被人們采用。 我國傳統(tǒng)民法認為,代理行為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權限范圍內,以被代理人名義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從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fā)生權利義務的行為?!?】按照代理制度,代理人在授權范圍內以本人名義訂立的合同,由本人作為合同當事人直接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借助于代理制度,民事主體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開展其業(yè)務。從代理是本人借助他人而參加民事活動這一特性出發(fā),現(xiàn)代民法根據(jù)市場經(jīng)濟對交易安全、高效運轉的要求,認為代理行為是代理人的行為,是代理人與相對人共同作出的意思表示,行為人雙方是代理人和相對人。而代理行為的法律后果直接歸屬于本人的根據(jù)是代理行

3、為的行為人之一代理人是以本人名義為意思表示的。由此可見,相對人在進行民事法律行為時只需對代理人的意思表示盡到注意義務,從客觀情形上對行為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權限進行判斷,以確定其意思表示的真實性。只要相對人履行了這一義務,其與代理人所為的民事代理行為的履行利益就應受到法律的保護,就有權向本人主張該民事代理行為所產(chǎn)生的法律效果,即使該代理人并不享有代理權,表見代理制度由此應運而生。我國民法通則第66條和合同法第49條都肯定了表見代理行為的效力。 二、表見代理的概念及法律效力 (一)表見代理的概念。 表見代理制度始于1900年的德國民法?!?】表見代理的概念,有的學者認為是指行為人雖無代理權,但因被

4、代理人的行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相對人客觀上有充分理由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表征,被代理人須對之負有授權人責任的代理?!?】也有的學者認為,表見代理是指由于本人的過失或基于本人與無權代理人之間的特殊關系,善意第三人確信無權代理人享有代理權而與之為民事行為,因而代理行為的法律效果直接歸本人承受的一種特殊的無權代理?!?】還有的學者認為是指無權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如果善意相對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權,則可以向本人主張代理的效力,要求本人承擔責任的制度?!?】筆者認為,上述概念并無實質上的差異。綜合進來,表見代理包含以下含義: 1、表見代理是一種特殊的無權代理。 2、表見代理是基于本人的過失或本人與無權代理

5、人之間存在特殊關系。 3、相對人有理由相信無權代理人享有代理權。 4、代理行為的后果由本人承受。 (二)表見代理的法律效力。表見代理成立后,本人就應該受到無權代理人與相對人所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所產(chǎn)生的法律效力的拘束。 1、在外部關系上,當相對人主張代理行為的效力時,表見代理發(fā)生與正常的代理相同而且對等的法律效力,即代理人代理行為所設定的權利義務由本人承受,并在雙方之間產(chǎn)生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其所產(chǎn)生的法律責任也一并由本人來負擔。代理人因過失致相對人以損害的,相對人有權請求本人予以賠償。 2、在內部關系上,由于代理人與本人之間并不存在代理權的授予問題,自然也就不發(fā)生民事法律關系。但是,在本人承受代

6、理行為的后果后,因此而造成的損失,本人有權向代理人進行追償。這也正是我國民事責任合理分擔的一種體現(xiàn)。 3、對相對人的效力問題。對于表見代理,本人和無權代理人無權主張該代理行為無效,但相對人卻可以主張該代理行為無效。 三、設立表見代理制度之意義 法律設立表見代理制度旨在對善意第三人進行保護,并維護交易安全?!?】因此,表見代理制度的設立主要是出于保護善意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市場交易的安全的目的。這一制度是隨著市場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應運而生的。在各國民事法律中,例如日本民法典第109條、第110條、112條、德國民法典第170條、第171條以及我國臺灣民法典第169條等都對這一制度進行了規(guī)定?!?】在

7、英美法系國家也有相似的“不容否認的代理”制度?!?】我國民法通則第66條規(guī)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有學者認為民法通則第66條不是實際意義上的表見代理,有學者甚至從歷史上分析我國民法通則承襲前蘇聯(lián)民法的角度,認為我國民法通則根本不存在表見代理制度。【10】筆者同意這種看法。在梁書文、回滬明、楊振山主編的民法通則及配套規(guī)定新釋新解(1996年月10月版)一書中,也沒有“表見代理”的概念。我國合同法第49條的規(guī)定填補了這一空白。設立表見代理制度的合理性在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交易中,某人是否享有代理權,其代理權的范圍如何,由于法律沒有責成本人公示其

8、代理人及其權限的義務,相對人往往只能憑代理人所持有的授權委托書或本人的某些行為來進行判斷。如果相對人的判斷失誤,就存在一個無過失的善意相對人的信賴利益是否應當受到法律保護的問題,或者無過失的本人是否應當因表見代理人的侵權行為而向善意相對人承擔責任致使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問題。如果善意相對人的利益不受法律保護,與代理人進行民事活動的相對人就會失去安全感,從而影響代理制度的信用和效益,制約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效率。因此,通過保護善意相對人的利益和平衡本人與善意相對人之間的利益來維護代理制度的信用,增強代理制度的社會效益,就是我國代理制度的價值所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對我國市場經(jīng)濟運作的規(guī)范制度中,應當

9、參照世界上發(fā)達經(jīng)濟國家的立法經(jīng)驗,進一步完善表見代理制度,以提高代理制度的信用程度以及交易的安全性,實現(xiàn)市場經(jīng)濟“安全、高效”運行的宗旨,保護善意相對人以及本人的合法權益。 四、對完善我國表見代理制度的思考 (一)相對人對義務人的選擇權問題。 表見代理中相對人是否可以選擇由本人或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這便是相對人對義務人的選擇權問題。在代理貿易中,就本人與代理人的經(jīng)濟能力比較而言,本人一般處于優(yōu)勢的經(jīng)濟地位,其經(jīng)濟責任的承擔能力要比代理人要強。表見代理規(guī)定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這本是保護了相對人的利益。但是,現(xiàn)實社會中也有許多代理人的經(jīng)濟實力比本人雄厚的情況,如單位間的掛靠行為,或個人委托信托投資

10、部門進行商業(yè)買賣,代理人的實力就可能比本人實力強。在這種狀態(tài)下產(chǎn)生表見代理,由本人承擔責任就對相對人明顯不利。因此相對人可以行使選擇義務人的權利,他可以選擇由本人承擔責任,也可以選擇由代理人承擔責任。 事實上,相對人可以通過主張表見代理或主張狹義無權代理的方式來對義務人進行選擇,以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由本人承擔義務對相對人有利,則相對人將主張表見代理;如果由無代理權人承擔義務對相對人有利,則相對人將主張狹義無權代理。學者大多肯定了相對人的這種選擇權。但是,如果不對相對人行使選擇權的次數(shù)、時間做出限制,將產(chǎn)生很大弊端: 首先,相對人會取得比有權代理還大的權益,變相鼓勵相對人在交易中不認真審查代理

11、權。因為相對人可以根據(jù)自身利益考慮進行多種選擇:1.相對人與無代理權人之間的法律行為成立后即對相對人不利,則相對人為終止該合同行為,主張狹義無權代理而由無代理權人承擔法律責任。而即便在有權代理中,相對人也不能依單方意思表示終止成立的合同2.開始時表見代理的結果對相對人有利,則相對人將主張表見代理;在合同履行完畢之前,可能基于相對人的經(jīng)濟計劃、經(jīng)濟狀況、本人履行能力變化等考慮,相對人欲終止與本人之間的原法律關系,則相對人此時可以主張狹義無權代理,又由無代理權人承擔責任。所以,無限制地賦予相對人以選擇權,違反了民法的公平、公正原則,破壞了交易秩序,不利于交易安全。 其次,當法院判決構成表見代理由本

12、人承擔責任后,相對人發(fā)現(xiàn)主張無權代理對自己更為有利,就又主張構成無權代理進行申訴或另行起訴。那么法院就必需撤銷原生效判決,極不嚴肅,而且浪費司法資源。這樣還可能出現(xiàn)讓無代理權人與本人均對相對人承擔責任的情況,顯然不公平。 再次,無權代理與表見代理的訴訟當事人有可能不同,無權代理訴訟中的當事人是相對人和無代理權人,本人可以不參加訴訟,表見代理訴訟中的當事人是相對人和本人,無代理權人可以不參加訴訟,案件審理中途如果相對人第二次行使選擇權將使訴訟主體變化,案件的審理無法正常進行。 (二)無權代理人的法律責任問題 一般認為,在害及本人利益的表見代理中,由于無權代理人擅自以本人的名義為民事行為,造成本人

13、損害,如果善意相對人未撤銷其行為,而主張表見代理的,本人在承擔表見代理的法律效果后,獲得向無權代理人追償?shù)臋嗬?。這在民事責任中屬于一般侵權責任,適用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的規(guī)定。如果對于本人的損失,無權代理人與本人都有過錯,則按雙方過錯的性質和程度分擔損失。 但當前越來越多的表見代理案例表明,無權代理人借代理之名行侵占財物之實的情形屢見不鮮。在本人依表見代理向善意相對人為給付后,再按照侵權之債向無權代理人主張權利時,無權代理人往往已將以本人名義從善意相對人處取得的財物揮霍一空,從而沒有償還能力,本人因此蒙受損失。表見代理制度對本人不利的一面由此可見一斑。法律設立表見代理制度,雖多少于本人有

14、所不利,但可以維護交易安全,也有利于代理制度的實行。對于表見代理制度,我們在司法實踐中,應結合其他法律制度加以完善,盡可能趨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公平正義。在構成表見代理的無權代理行為中,無權代理人惡意借代理之名行侵占財物之實,如果善意相對人堅持主張按表見代理處理,本人承擔民事責任后,對于無權代理人,其行為符合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條關于侵占罪的構成要件的,本人作為受害人,可以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的規(guī)定,以侵占罪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并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侵占罪是指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行為。無權代理人惡意借代理之名行侵占財物之實的行為完全符合侵占罪的構

15、成要件。首先,從主體要件看,侵占罪屬于身份犯,其犯罪主體必須是他人財物的代為保管者或占有者。表見代理中無權代理人以本人名義向相對人為意思表示,或者受領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為本人實施民事行為,其效力直接及于本人。如果無權代理人依表見代理行為從相對人處獲取財物,無權代理人對該財物不是所有者而是代為保管者或暫時占有者,符合侵占罪主體要件。其次,從客觀要件看,侵占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行為。這里的“他人”不限于公民個人。代為保管的原因包括代理等民事行為所導致的對他人財物的合法持有。無權代理人不按法律關于代理行為的規(guī)定將代為保管的數(shù)額較大的財物交與本人,而

16、非法占為己有,符合本罪的客觀要件。第三,從主觀要件看,表現(xiàn)為故意,即明知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而非法占為己有。無權代理人惡意借代理之名行侵占財物之實,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符合本罪主觀要件。此外,由于侵占罪適用告訴的才處理,故將無權代理人惡意借代理之名行侵占財物之實的行為作為侵占罪處理,亦不違反刑法謙抑性的精神,訴訟是否啟動取決于本人的意愿,這對衡平表見代理中本人的利益也是公平的。 無權代理人以代理為名行侵占之實的行為,實際上是把表見代理情形下應當歸屬本人的、由無權代理人以本人名義從善意相對人處獲得的財物據(jù)為己有,拒不交與本人,該行為由無權代理人實施,侵害對象是應屬本人的合法財物

17、,行為的受害人為本人,且該行為發(fā)生在表見代理之后,與表見代理行為并非同一行為,既為兩個行為,分屬兩種不同性質,便不足為怪。所以,在無權代理人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的情況下,同時認定無權代理人侵占本人財物的行為構成犯罪,并不矛盾。 (三)無權代理人的抗辯權問題 當相對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慮主張構成狹義無權代理時,如果善意無代理權人對無權代理的產(chǎn)生沒有任何過錯,無代理權人是否可以對該無權代理的主張?zhí)岢隹罐q?有學者對此認為:“無代理權人沒有過失的前提下,第三人不能主張狹義無權代理以逃避自己原應承擔的與本人契約關系的風險?!?;還有學者提出,代理人若能證明成立表見代理,則本人應負授權責任。意即表見代理中的代理

18、人可以無過失為由對相對人主張的無權代理提出抗辯,迫使其主張表見代理而由本人承擔后果。 筆者認為,無代理權人不得以無過錯為由提出抗辯或主張構成表見代理,理由如下: 1、表見代理本質是一種無權代理,無權代理中的代理人承擔的是一種無過錯責任。 不論有何表象,代理人畢竟未獲合法授權。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與英美法系國家不同的是,表面授權不是代理權產(chǎn)生的原因,不能強制代理權因此產(chǎn)生或責令本人進行事后授權。綜觀德、日、中國臺灣地區(qū)有關表見代理的表述,均未把無代理權人視為有權代理人。因此,表見代理本質是無權代理,而無權代理人承擔的是無過失責任。民法通則第66條規(guī)定,無權代理行為,本人不予追認的,由行為人承擔民

19、事責任??梢姶藷o代理權人的責任是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不以無代理權人有故意、過失為要件,屬于一種無過失責任。因此無代理權人不能以無過錯為由主張不承擔法律責任,也不能以具有授權表象為由主張具有代理權。 2、表見代理制度是為維護交易安全而設立的,交易的雙方是本人和相對人,如果交易雙方都主張構成無權代理,那么法律就沒有必要讓無權代理人主張表見代理。 表見代理是因相對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權而產(chǎn)生的,如果連相對人都不主張該代理為有權代理或表見代理,那法院就沒有判定其構成表見代理的必要。否則違背了交易雙方的共同意志,強行干涉交易,對交易的正常進行不利。表見代理實質是通過維護相對人的利益來實現(xiàn)交易安全,只有

20、相對人才有權主張構成表見代理。如果允許代理人主張構成表見代理,那么可能會損害相對人的利益,不能實現(xiàn)表見代理維護交易安全的法律價值。 3、無代理權人不能通過主張表見代理來逃避自己的責任。 由于無代理權人沒有代理權,那么當無權代理行為發(fā)生后,首先應該由無代理權人對相對人承擔全部責任。至于無代理權人是否有過錯,應該承擔多少責任,那是無代理權人與本人之間的法律問題,與相對人無關。不能由無代理權人主張構成表見代理,否則將使代理人逃避責任,對相對人不利。 無代理權人如果確實對無權代理行為的產(chǎn)生是沒有過錯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救濟:如果本人對無權代理的產(chǎn)生有過錯,那么相對人承擔了責任后可以向本人追償,如果能夠舉證本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那么即可免除責任,甚至對利益損失可要求本人與相對人共同賠償。參考書目: 【1】參見梁書文、回滬明、楊振山編著民法通則及配套規(guī)定新釋新解,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448頁?!?】參見尹田編著民法總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