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明清八景_第1頁
遼陽明清八景_第2頁
遼陽明清八景_第3頁
遼陽明清八景_第4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遼陽明清八景李大葆公元 1522 年至 1566 年,是我國明朝的嘉靖年代,畢業(yè)于國子監(jiān)的知識分子韓承訓(xùn)生活于期間。韓氏自曾祖韓斌、祖父韓輔、至父親韓璽,均為朝廷命官,鎮(zhèn)守遼東。在遼陽城那座深宅大院長大的韓承訓(xùn),沒有繼承家族的尚武之風(fēng),愛的卻是舞文弄墨的文人生意。如果說祖上“外抗夷虜、內(nèi)撫軍士、政理民安,卓有能聲”,那么,承訓(xùn)之輩通過自己的詩歌將家鄉(xiāng)的風(fēng)光名勝描摹在案,讓后人對人杰地靈的遼陽感悟得更為具體和深入,也可謂功不可沒。這就是韓承訓(xùn)留給我們的“遼陽八景詩”。其一為望京杰構(gòu) :身在江湖心在廟,登樓見日動長謠。杖藜嘆世惡長苦,授簡題詩興亦遙。畫棟珠簾江渚映,城高徑仄旆旌搖。憑高欲上呼閭闔,

2、遼水東西盡寂寥。這一景是遼東都司鎮(zhèn)城上的西南角樓望京樓。其時,遼陽城儼然一座軍城,衙門林立,戒守森然,城墻巍巍,角樓高聳,難以讓人或欲駐足其下,或欲登臨其上。其二為廣佑雄圖 :西北禪林出廓偏,當階寶塔對金仙。頂蘆月在光同照,層鐸鐘虛韻獨傳。立地卻愁鰲背負,凌霄應(yīng)礙鳥飛還。轉(zhuǎn)輪還是推來易,誰與蒼生結(jié)善緣。這是對白塔及廣佑寺的描繪。其時, 它們立于西北城郊。白塔修建于遼代,高 70.4 米,8 角 13 層,密檐式磚木結(jié)構(gòu),由臺基、須彌座、塔身、塔檐、塔頂及塔剎6 部分組成。廣佑寺殿宇、廊房、僧舍俱全,其中“護敕圣旨一道,碑坊一架,山門3 間,天王殿5 間,敕香亭 3 間,鐘鼓樓2 間,碑亭4 座

3、,前佛殿5 間,中講殿7 間,轉(zhuǎn)輪藏樓5 間,大悲殿5間,地藏殿3 間,伽藍堂3 間,祖師堂16 間,禪堂 16 間,齋堂僧房44 間,殿主房3 間”。真可謂塔高自留佛影,殿廣隨之煙生。其三為太水環(huán)帶 :燕丹昔日避秦兵,衍水今傳太子名。渠口遠從千澗出,邊頭近倚一川平。斯干自入維熊頌,如帶應(yīng)同白馬盟。向晚渡前爭利涉,隔林煙雨棹歌行。太子河水如此蜿蜒而來,在古城的東、北、西三側(cè)橫成湯湯大波,又那樣蜿蜒而去,何況環(huán)抱古城的河水又承載著燕太子丹的悲壯故事!其四為千山列屏 :層疊千山五寺藏,石門南面儼成行。銀屏冬去雪山闊,錦帳春回金谷長。嵐暗虎龍深隱伏,氣蒸云雨結(jié)微茫。無人拈出生花筆,辜負當年五色祥。千

4、山是東北名山之首,雄踞于遼陽城南,無論山水,無論廟堂,做為一景,無可生疑。其五為香巖幽夢 :香巖高聳映中峰,左右坡陀建寺重?;鹫瑹o期僧自定,燈朝有夢佛留蹤。笙簧松遠飛巢鶴,云霧潭深睡伏龍。始悟無生原不染,頓令心地欲相從。這一景為千山香巖寺,是元代高僧雪奄的苦修之所。遼陽縣志載: “寺當山陽,山花極盛,春夏之交,滿山花開,香氣氤氳,故名香巖寺。昔人謂香巖寺中名勝最多,為一山之冠。蓋龍泉至狹,大安近險,祖越亦少紆回,惟香巖外境既曠,近復(fù)雙巖夾護,鳥道千盤,如往而復(fù),萬樹參差陰翳,時有怪石出沒其間?!逼淞鶠槿A表仙因 :丁令千年已化仙,歸來軼事古今傳。泠泠仙語人民后,戛戛鶴鳴城郭先。石磴長苔青潤露,丹

5、爐絕火紫銷煙。秦皇漢武俱成誑,韶舞歧鳴鳳可甄。這一景,一說為華表山,即今遼陽城東邱家堡子后山;一說是華表柱,在遼陽城內(nèi)旗倉1胡同。不過承載的都是搜神后記中“丁令威”的故事。相傳成仙化鶴的丁令威,因思念故鄉(xiāng),于某一天由修煉的靈墟山飛回來,駐足高處,望目瘡痍,頓時悲從衷來。其七為首峰泉瀑 :首山地抱自逶迤,遠望昂頭似建旗。臺號青云來不定,泉飛白水去如斯。因知魏將連營處,并憶唐王駐蹕時。惟有城名今異舊,中原棄地使人疑。比之千山勝景, 首山更近于遼陽城。 它踞于城南7.5 公里處,因是千山群峰之首而得名。東連綿延丘陵,西接坦闊平原,風(fēng)光秀美,故事復(fù)雜。其八為陀洞懸珠 :佛洞高梁景物殊,洞檐平涌石如珠。

6、只將金蓖開蒙眼,更揭尼珠照昧途。在石恐隨雷雨動,懸?guī)r端與月星符。登臨身在浮云外,為取瑤華詠步虛。詩中說的是, 遼陽東 15 公里,鳳凰山南麓, 南臨太子河, 有大小 18 洞,皆橫列于山巖。其第八洞為嫘祖洞,有佛像, 頭戴道冠, 頷垂髯;且存一圓石, 虛懸若珠。 今人也叫羅祖洞。隨著時光的流逝,明代的遼陽八景大多已不復(fù)存在。千山和香巖寺二景現(xiàn)劃列于域外,望京樓毀于明末的戰(zhàn)火,就連其時的堅城固堞也片瓦不存,廣佑一景只存白塔而消彌了殿宇,“華表仙因”和“陀洞懸珠”也是模糊的遺址罷了,只有太子河和首山在焉,然而也難免水瘦泉涸、山矮峰禿。時間一分一秒地走著,似乎什么都不曾銷毀,然而,改變一切的也正是這

7、一分一秒走過的時間。從某種意義上,時間又可以造就一切,其中就包括“失卻”。因為失卻,人們才有懷古的幽情。好在韓承訓(xùn)的八景詩還完好如初,它們在的長河里,行駛了 300 多年,與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晤面。細讀韓承訓(xùn)的狀景之作,我們知道,他不是就景寫景,做一番自然主義的掃描,而是更多地灌注了故事、 神話傳說以及個人的思想。 他表面散淡于江湖, 內(nèi)心卻懸系著廟堂。在望京樓上“杖藜嘆世” 、呼喚閭閣。面對廣佑寺的宗教建筑,感慨“轉(zhuǎn)輪還是推來易,誰與蒼生結(jié)善緣?” 如同寫到衍水自然會聯(lián)想到悲壯的燕丹,那么描寫首山仍然把久遠的戰(zhàn)爭故事當做素材,則不會再是詩筆的自然而然??吹贸鰜?,詩人原來是注重景物的人文氣象,他

8、在有意地營造著自己的心中之景。的確, 自然的景物也許會變異和消失,而詩中之景物卻會“活”到永遠。感謝詩人的匠心,讓明代的遼陽八景栩栩如生 星移斗轉(zhuǎn),“明”沒“清”出。距離明代詩人韓承訓(xùn)之后160 年左右,清代的遼陽又產(chǎn)生一位才子,他就是王爾烈。早年的遼陽縣志稱譽其為“詞翰書法著名當世者,清代第一人”。這位活躍于清朝乾隆、 嘉慶年間的 “關(guān)東才子” ,也用詩筆記錄了其時的 “遼陽八景” ,成為后人探尋遼陽發(fā)展的寶貴資料。清代的遼陽八景,已經(jīng)與明代的大相徑庭。這也許緣于社會的變遷、時人觀念的異化,今日之水并非昨日之水了。通過王爾烈的詩篇, 我們知道清代有如下的景物取得人們的共識。其一為華表仙莊 :

9、丁郎令威在何方?指點晴云山氣香。憶古常存清幽地,思緒更比霧繚長。這顯然是指旗倉胡同的那一根華表柱。 相傳丁令威化鶴歸鄉(xiāng)時, 駐足其上。 其實是后人為了紀念丁令威,而立下的牌坊,是人文色彩極濃的一種寄托而已。王爾烈還有一首來鶴亭,寫的也是這一景物: “襄平城廓近山垠,丁令威來華表存。五剎不聞留姓字,千年何處覓兒孫。靈波渺渺煙云幻,僧塔壘壘草樹繁。誰共青山不生滅,鶴來應(yīng)為問真源?!鄙院笥谕鯛柫业牡拦饽觊g遼陽名士馬王孚琳也有一首華表仙莊:“欲尋令威宅,步上東門道。人民冢尚存,柱無舊華表??諅鳉w來時,勸人學(xué)仙早。何如管幼安,故井只令好。 ”相互對照二詩,看來這一景致大約毀于嘉慶末年。2其二為龍王夜渡

10、:魚燈蟹火幾約同,繁星孤月夜排空。得系葉舟煙波里,始知畫圖搖其中。明月之下, 高麗門外, 龍王廟前的渡口, 船舶往來頻繁。 舉燈細看, 船夫老者朦朧若仙,令人頓感神秘。加之城廓黑黝,漁火溫紅,更使此景韻味悠長。其三為神燈孤照 :當是神靈做此游,或明或滅猶螢流。莫向飄渺尋仙境,但識人間有古州。在城內(nèi)西大街,時人常于夜里看到燈火明滅,或一或二,幻化無常;欲鬼欲仙,叫人羨懼交疊,因而逾加美觀。其四為白塔晚晴拔地擎天浩潔身,更有流波漱凡塵。待到霞霓拂蕩日,自有佛歌磬敲云。白塔是永遠的白塔。夕陽西下,白堊生輝;余霞成綺,塔披紅裳。再把此刻的塔影投射到不遠處的溪流之中,又響起一片悠悠的佛樂,一幀人間奇景驀

11、然落成。其五為魁閣凌霄 :本是魁星筆若刀,理斷亂云獨占鰲。果得功名思何就,莫負光景夕與朝。其時城東南角城基之上,豎著一座魁星樓,形制為八角二層。 魁星木像設(shè)在上層, 單足立于鰲頂,不言自名為獨占鰲頭之意;魁星左手執(zhí)印,右手握筆,加之可以旋轉(zhuǎn),活生生一幅點狀元之狀。游人憑窗遠眺,山水城廓盡收眼底;清風(fēng)撞懷,情愫思緒飄然胸間。其六為雙橋臥虹 :臥虹雙橋有似無,云遮霧纏影疏疏。流連八步登踏處,已是天庭戶垂珠。城西門外,關(guān)帝廟前,護城河上,兩座石橋相鄰,間距僅有八步。云霧之中,躬起的橋身似有似無;若在夜晚,立于雙橋,對望廟宇人家,分不清燈火星光,情景極好。其七為松柏琴聲 :松柏風(fēng)聲琴自含,隱約清淺都是

12、弦。此曲本當人間有,撥弄思絲看流年。其時在大西門處建有“西會寺” 。院內(nèi)那棵蒼然老松,不知何時樹干中空,并寄生一棵柏樹,雙雙枝茂葉盛,此為一奇。微風(fēng)襲來,松柏相激,錚鳴琴響,天籟盈耳,此為一妙。奇妙合璧,可視可聽,當為大美。其八為首山樵唱 :擔樵過山盡秋花,小道彎曲石邊斜。人至輕松復(fù)幻化,理過云紗理霞紗。首山東麓觀音閣碑記載,相傳昔有仙人打柴于山后, 常常歌唱于夜間。 歌聲悠揚, 醉于聽者,然而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此美景實為美聲。透過上述的八首詩,再與明代的八景比較,可以知道,王爾烈時代的遼陽八景有了新的特點。 其一是翻新了內(nèi)容: 除了白塔、 華表、太子河、 首山依然保留, 其它四處都是新的;

13、既使前者,也在表現(xiàn)細節(jié)方面,做出了新的突破,既更局部、更具體了。比如,太子河只是那個既定的渡口、渡船、船夫活動的背景,而把漁火、繁星、葉舟放大成讓人注意的景觀。其二是縮小了范圍:八個景點中,除“首山樵唱”稍遠一點(但也比明代八景中的千山近許多),其它的都設(shè)在城內(nèi)或城郊,且東西南北中錯落有致,整個地把遼陽城點綴得趣味盎然。這樣布局的景點,既美化了城市,也方便了游人。其三是強調(diào)了時機:幾乎每一景點,都有3最佳 的觀賞時機,比如,游“華表仙莊”最好是天晴氣朗,看“龍王夜渡”當然要在月明之夕,觀賞“松柏琴聲”需要微風(fēng)相助,把玩“白塔晚晴”選在黃昏的河畔是最好的。其四是突出了神秘感: 每一個景點都有一層濃厚的神秘色彩, 或如鬼如仙, 或似真似幻, 比如“神燈孤照”總讓人感到一種的森嚴, “魁閣凌霄”讓人難辯天上人間, “雙橋臥虹”也叫游人產(chǎn)生不知身寄何處的慨嘆, “首山樵唱”那實有卻無的樵夫不能不引人發(fā)出空茫之思。如果把“清代八景詩”與“明代八景詩”兩相對照,似乎王爾烈的篇章更多地注意了抒情性, 而韓承訓(xùn)的作品突出地闡釋了某些道理, 這也許是社會環(huán)境、 詩人的個人學(xué)養(yǎng)和愛好使然。韓承訓(xùn)生活于明朝嘉靖年間,社會動蕩,王朝沒落,自高祖至父親均為武官,其個人為監(jiān)生身份。王爾烈名噪清朝乾隆、 嘉慶時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