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 第一部分 系統(tǒng)復習 成績基石 七下 現(xiàn)代文課件 (21)_第1頁
中考語文 第一部分 系統(tǒng)復習 成績基石 七下 現(xiàn)代文課件 (21)_第2頁
中考語文 第一部分 系統(tǒng)復習 成績基石 七下 現(xiàn)代文課件 (21)_第3頁
中考語文 第一部分 系統(tǒng)復習 成績基石 七下 現(xiàn)代文課件 (21)_第4頁
中考語文 第一部分 系統(tǒng)復習 成績基石 七下 現(xiàn)代文課件 (2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系統(tǒng)溫習系統(tǒng)溫習 成績基石成績基石七年級上冊七年級上冊 第第 2 章章 地球的面貌地球的面貌 第第2課時課時 海陸分布和海陸變遷海陸分布和海陸變遷考點梳理考點梳理過關(guān)過關(guān)考點考點1 世界的海陸分布世界的海陸分布 6 6年年2 2考考一、海陸分布比例一、海陸分布比例A A為為陸地陸地,B,B為為海洋海洋。二、半球海陸分布二、半球海陸分布三、七大洲和四大洋三、七大洲和四大洋四、主要大洲的分界圖四、主要大洲的分界圖考點考點2 海陸變遷海陸變遷 6 6年年4 4考考一、地表形態(tài)變化一、地表形態(tài)變化1 1海洋變陸地:喜馬拉雅山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大量古老的海洋變陸地:喜馬拉雅山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大量古老

2、的海海洋生物化石洋生物化石。2 2陸地變海洋:臺灣海峽海底發(fā)現(xiàn)陸地變海洋:臺灣海峽海底發(fā)現(xiàn)森林遺跡森林遺跡和古河和古河道道, ,東非大裂谷將變成東非大裂谷將變成海洋海洋。二、大陸漂移假說二、大陸漂移假說1 1時間及提出者:時間及提出者:2020世紀初由德國科學家世紀初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魏格納提提出。出。2 2科學證據(jù):南美洲東岸的凸出部分科學證據(jù):南美洲東岸的凸出部分, ,恰好與大西洋彼岸的恰好與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遙相對應。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遙相對應。三、板塊構(gòu)造學說三、板塊構(gòu)造學說 六年真題六年真題全練全練命題點命題點1 1 世界海陸分布世界海陸分布【命題解讀命題解讀】本命題點近幾年

3、考查內(nèi)容不多,通??疾?個題左右。多以選擇題考查。通過閱讀海陸分布圖,辨認大洲的輪廓考查大洲的分界線,以便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及掌握基礎(chǔ)知識的能力。12014泰安,5題,2分a大洲與d大洲的地理分界線是(C)A蘇伊士運河B直布羅陀海峽C白令海峽D烏拉爾山(河)、高加索山脈C C讀圖可知讀圖可知,a,a大洲是亞洲大洲是亞洲,d,d大洲是北美洲大洲是北美洲, ,它們之間的分界它們之間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蘇伊士運河是亞、非兩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線是白令海峽。蘇伊士運河是亞、非兩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非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海峽是歐洲、非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 (河河) )、大高加索山脈是、大高加

4、索山脈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亞、歐兩洲的分界線。22015泰安,6題,2分讀“某大洲輪廓示意圖”,甲處所在的大洋是(B)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B B讀圖可知讀圖可知, ,圖中主體部分是南極洲圖中主體部分是南極洲, ,甲處位于南極半島附甲處位于南極半島附近近, ,位于位于4545W W經(jīng)線上經(jīng)線上, ,位于四大洋中的大西洋。位于四大洋中的大西洋。命題點命題點2 2 海陸變遷海陸變遷【命題解讀命題解讀】本命題點近幾年經(jīng)常結(jié)合時政來考查。多以選擇題考查。通過資料考查海陸變遷和有關(guān)地震、火山知識的運用、板塊運動學說的觀點解釋自然現(xiàn)象,綜合考查分析地理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20

5、16泰安,9題,2分科學家通過測量發(fā)現(xiàn),北京與華盛頓的距離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約2億年后,中美兩國就會變成陸上鄰國。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C)A地球自轉(zhuǎn)運動的結(jié)果B地震和火山活動的結(jié)果C板塊相互運動的結(jié)果D海浪和風力作用的結(jié)果C C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許多小板塊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許多小板塊, ,各大板塊處于不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斷地運動之中。一般來說, ,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塊交界的地帶, ,地殼比較活躍。中國地處歐亞板塊地殼比較活躍。中國地處歐亞板塊, ,美國地處美美國地處美洲板塊洲板塊,

6、 ,兩大板塊發(fā)生擠壓運動兩大板塊發(fā)生擠壓運動, ,使得太平洋的面積不斷縮小使得太平洋的面積不斷縮小, ,歐亞板塊和美洲板塊有可能會拼合在一起歐亞板塊和美洲板塊有可能會拼合在一起, ,美國和中國就會成美國和中國就會成為陸上鄰國。為陸上鄰國。42015泰安,4題,2分有關(guān)地震、火山的說法,正確的是(C)A地震發(fā)生時每個人應立即向屋外沖B火山、地震很少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C目前不能準確預報地震的發(fā)生D火山是因為板塊擠壓變形隆起形成的C C當?shù)卣鸢l(fā)生時當?shù)卣鸢l(fā)生時, ,必須保持冷靜并有秩序地向屋外撤離;火必須保持冷靜并有秩序地向屋外撤離;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在地殼比較活躍的板塊交界地帶;板塊的張山、地震主

7、要集中在地殼比較活躍的板塊交界地帶;板塊的張裂拉伸、碰撞擠壓都可能形成火山;目前還不能準確地預報地裂拉伸、碰撞擠壓都可能形成火山;目前還不能準確地預報地震的發(fā)生。震的發(fā)生。52014泰安,6題,2分下列為某種類型的板塊邊界示意圖,圖示板塊邊界處出現(xiàn)了(A)A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的碰撞擠壓運動B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碰撞擠壓運動C大陸板塊內(nèi)部的張裂運動D大洋板塊內(nèi)部的張裂運動A A“”表示兩板塊碰撞擠壓表示兩板塊碰撞擠壓, ,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表示兩板塊張裂拉伸表示兩板塊張裂拉伸, ,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圖示為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圖示為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的碰撞擠壓運動大陸板塊

8、與大陸板塊的碰撞擠壓運動62012泰安,10題,1分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在太行山中發(fā)現(xiàn)許多海螺、海蚌殼等生物化石。這一記載說明(B)A太行山今后將從陸地轉(zhuǎn)變?yōu)楹Q驜太行山是從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來的C海洋中的海螺、海蚌是從陸地上來的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陸地上的B B在太行山中發(fā)現(xiàn)許多海螺、海蚌殼等生物化石在太行山中發(fā)現(xiàn)許多海螺、海蚌殼等生物化石, ,說明海陸說明海陸是在不斷變遷的是在不斷變遷的, ,太行山在遠古時期可能是一片海洋。太行山在遠古時期可能是一片海洋。重點難點重點難點突破突破一、七大洲四大洋一、七大洲四大洋1繪制世界海陸分布簡圖繪制世界海陸分布簡圖2.總結(jié)七大洲瀕臨的海洋、

9、半球位置總結(jié)七大洲瀕臨的海洋、半球位置大洲名稱大洲名稱瀕臨的海洋瀕臨的海洋半球位置半球位置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半球非洲大西洋、印度洋東半球,一半在南半球、一半在北半球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北半球、西半球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大部分在南半球、西半球南極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半球、西半球、東半球都有歐洲大西洋、北冰洋北半球、東半球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橫跨東、西和南、北半球3.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和主要特點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和主要特點大洋名稱大洋名稱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半球位置主要特點主要特點太平洋位于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跨東、西半

10、球和南、北半球面積最大,深度最深大西洋位于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形狀略呈“S”形印度洋位于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東半球,跨南、北半球大部分地處熱帶,形狀略呈三角形北冰洋大致以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之間,為三洲所環(huán)抱跨東、西半球,北半球面積最小,跨經(jīng)度最廣,緯度最高【例例1】 2017聊城中考下圖為四個大洲的大陸輪廓圖。讀圖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1)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陸有(A)A. B C D(2)被稱為“高原大陸”和“熱帶大陸”的是(D)A. B C D【思路點撥思路點撥】根據(jù)輪廓可知,為亞洲大陸,為北美大陸,為南美大陸,為

11、非洲大陸。第(1)題,位于北半球的大陸是亞洲和北美洲大陸,因此A正確。第(2)題,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積的60%以上,被稱為“高原大陸”;大部分地區(qū)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氣溫大部分在20C以上,被稱為“熱帶大陸”,因此D符合題意。變式運用變式運用1.讀“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圖”,回答(1)(2)題。(1)四大洋中面積最小的大洋是(D)AA BB CC DD(2)與兩大洲之間的分界線沒有(B)A烏拉爾河 B蘇伊士運河C土耳其海峽 D烏拉爾山脈1 1(1)D(1)D(2)B(2)B本題組是對讀圖識圖能力的考查。第本題組是對讀圖識圖能力的考查。第(1)(1)題題,A,A、

12、B B、C C、D D表示的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表示的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其中面積最小的是北冰洋。第其中面積最小的是北冰洋。第(2)(2)題題, ,序號代表的是亞洲序號代表的是亞洲, ,序號序號代表的是歐洲代表的是歐洲, ,二者的分界線大致經(jīng)過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二者的分界線大致經(jīng)過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蘇伊士運河是亞洲與非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蘇伊士運河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洲的分界線, ,即圖中兩大洲的分界線。即圖中兩大洲的分界線。2.圖中乙大洋是(B)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B

13、 B讀圖可知讀圖可知, ,乙大洋是位于非洲與南美洲之間的大西洋。乙大洋是位于非洲與南美洲之間的大西洋。二、地理現(xiàn)象與地形形成二、地理現(xiàn)象與地形形成地理現(xiàn)象地理現(xiàn)象所處板塊位置所處板塊位置結(jié)果結(jié)果喜馬拉雅山“長高”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之間板塊擠壓迫使喜馬拉雅山抬高紅海面積擴大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之間板塊張裂使紅海不斷擴大地中海面積縮小歐亞板塊、非洲板塊之間板塊擠壓迫使地中??s小阿爾卑斯山形成歐亞板塊、非洲板塊之間板塊擠壓使阿爾卑斯山形成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板塊交界處板塊運動活躍,火山、地震頻繁【例例2】 2017濱州中考讀圖,回答(1)(2)題。(1)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你提出的問題是(D)

14、A.紅海面積不斷縮小B.非洲氣候類型分布C.非洲河流水文特征D.地中海面積不斷縮小(2)能夠解釋你所提問題的敘述是(D)A.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拉伸形成B.氣候類型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C.流量大,有結(jié)冰期D.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形成【思路點撥思路點撥】第(1)題,讀圖可知,此圖顯示的地中海兩側(cè)的板塊運動方向,因此D符合題意。第(2)題,讀圖可知,地中海北面為亞歐板塊,南面為非洲板塊,圖中顯示地中海兩側(cè)的板塊相向運動,發(fā)生碰撞擠壓,故D符合題意變式運用變式運用3.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是由哪兩大板塊碰撞而成的(A)A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 B美洲板塊與歐亞板塊C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D美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A A本題考查板塊運動和板塊分布的知識。安第斯山脈位于美洲本題考查板塊運動和板塊分布的知識。安第斯山脈位于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交界處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