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產品生產包裝線設計方案黃建青_第1頁
哈工大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產品生產包裝線設計方案黃建青_第2頁
哈工大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產品生產包裝線設計方案黃建青_第3頁
哈工大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產品生產包裝線設計方案黃建青_第4頁
哈工大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產品生產包裝線設計方案黃建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Harbin InstituteofTechnology課程設計說明書(論文)課程名稱:機械原理課程設計設計題目:產品包裝牛產線(方案7)院系:能源科學與工程學一班級:1302402設計者:黃建青學 號:指導教師:陳明設計時間: 一2015.07.6-2015.07.11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產品包裝生產線(方案7)1 .設計課題概述如圖1所示,/&送線1上為小包裝產品,其尺寸為長*寬*高=600*200*200 , 采取步進式輸送方式,送第一包產品至托盤A上(托盤A上平面與輸送線1的上平面同高)后,托盤A下降200mm,第二包產品送到后,托盤A上升205mm、 順時針旋轉90 ,把產品推入輸

2、送線2,托盤A逆時針回轉90°、下降5mm。 原動機轉速為1430rpm,產品輸送量分三檔可調,每分鐘向輸送線2分別輸送10、16、22件小包裝產品。圖1功能簡圖2 .設計課題工藝分析(1)工藝方法分析推動產品在輸送線1上運動的是執(zhí)行機構1,在A處使產品上升、轉位的是 執(zhí)行構件2,在A處把產品推到下一個工位的是執(zhí)行構件 3,三個執(zhí)行構件的運 動協(xié)調關系如圖所示。 ,.一一,一 '執(zhí)行構件1、2、3的工作周期分別為、T2、T3,構件3的動作周期是T3三個執(zhí)行構件的工作周期關系為:2T1= T2= T3,T3=1/20T3o執(zhí)行機構運動情況執(zhí)行構件1進1退1進2退2執(zhí)行構件2停降

3、200停升205停降5停轉+90°停轉-90°執(zhí)行構件3停進退圖2運動循環(huán)圖3 .運動功能分析及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圖根據(jù)前面的分析可知,驅動執(zhí)行構件1工作的執(zhí)行機構應該具有運動功能如圖3所示。該運動功能把一個連續(xù)的單向轉動轉換為連續(xù)的往復移動,主動件每轉動一周,從動件(執(zhí)行構件1)往復運動一次,主動件的轉速分別為10、16、22 rpm。10、16、22 rpm圖3執(zhí)行機構1的運動功能由于電動機轉速為1430rpm,為了在執(zhí)行機構1的主動件上分別得到10、16、22 rpm的轉速,則由電動機到執(zhí)行機構1之間的傳動比iz有3種,分別為:總傳動比由定傳動比ic與變傳動比iv組成,滿足

4、以下關系式:三種傳動比中iz1最大,iz3最小。由于定傳動比ic是常數(shù),因此3種傳動比 中iv1最大,iv3最小。若采用滑移齒輪變速,其最大傳動比最好不要大于 4,即:則有:故定傳動比的其他值為:于是,有級變速單元如圖4:i = 4, 2.5, 20/11圖4有級變速運動功能單元為保證系統(tǒng)過載時不至于損壞,在電動機和傳動系統(tǒng)之間加一個過載保護環(huán) 節(jié)。過載保護運動功能單元可采用帶傳動實現(xiàn), 這樣,該運動功能單元不僅具有 過載保護能力,還具有減速功能,如圖 5所示。i=2.5圖5過載保護運動功能單元整個傳動系統(tǒng)僅靠過載保護功能單元的減速功能不能實現(xiàn)全部定傳動比,因此,在傳動系統(tǒng)中還要另加減速運動功

5、能單元,減速比為減速運動功能單元如圖6所示。圖6執(zhí)行機構彳木,動功3根據(jù)上述運動功能分析,可以得到實現(xiàn)執(zhí)行構件 1運動的功能系統(tǒng)圖,如圖 7所示。1430rpm i = 2.5 i = 4, 2. 5, 20/11i = 14.3圖 7 實現(xiàn)執(zhí)行構件1 運動的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圖為了使用同一原動機驅動執(zhí)行構件2,應該在圖7 所示的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圖加上 1 個運動分支功能單元,使其能夠驅動分支執(zhí)行構件2,該運動分支功能單元如圖 8 所示。 執(zhí)行構件2 有兩個執(zhí)行運動,一個是間歇往復移動,另一個是間歇單向轉動。執(zhí)行構件3 有一個執(zhí)行運動,為間歇往復移動,其運動方向與執(zhí)行構件 1 的運動方向垂直。為了使執(zhí)行

6、構件2 和執(zhí)行構件3 的運動和執(zhí)行構件1 的運動保持正確的空間關系,可以加一個運動傳動方向轉換功能單元,如圖9 所示 ,因為2T尸T2= T3,所以此處錐齒輪的傳動比為i=2。圖 8 運動分支功能單元i=2圖 9 運動傳動方向轉換的運動功能單元經過運動傳遞方向轉換功能單元輸出的運動需要分成三個運動分支分別驅動執(zhí)行構件2 的 2 個運動和執(zhí)行構件3 的一個運動。因此, 需要加一個運動分支功能分支單元,如圖10 所示。圖 10 運動分支功能單元執(zhí)行構件2 的一個運動是間歇往復移動,可以通過一個運動單元將連續(xù)轉動轉換成間歇往復移動。如圖11 所示。圖 11 連續(xù)轉動轉換為間歇往復移動的運動功能單元執(zhí)

7、行構件2 的另一個運動是間歇往復轉動,且其運動平面與第一個運動(間歇往復移動)的運動平面垂直,因此,可以選用運動傳遞方向轉換功能單元,如圖 12所示。圖 12 運動傳動方向轉換的運動功能單元經過運動傳遞方向轉換功能單元后的運動,可以通過另一個運動功能單元把連續(xù)轉動轉換為間歇往復移動,如圖13 所示。圖 13 連續(xù)轉動轉換為間歇往復運動功能單元將運動轉換為間歇往復移動之后,可通過另一運動功能單元將間歇往復移動轉換為間歇往復轉動,如圖14 所示。圖 14 往復運動轉換為往復轉動運動功能單元根據(jù)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實現(xiàn)執(zhí)行構件1 和執(zhí)行構件2運動功能的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圖,如圖15 所示。執(zhí)行構件11430r

8、pm i = 2.5i = 4, 2.5, 20/11i = 14.3i = 2然后,再把該運動功能單元輸出地運動轉換為往復移動,其運動功能單元如圖17所示。i = 1/5i = 1/4圖16間歇運動功能單元和運動放大功能單元圖17將連續(xù)轉動轉換為往復移動的功能單元根據(jù)上述分析,可以畫出整個系統(tǒng)的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圖,如圖 18所示。4.系統(tǒng)運動方案擬定根據(jù)圖18所示的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圖,選擇適當?shù)臋C構替代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圖中的 各個運動功能單元,便可擬定出機械系統(tǒng)運動方案。圖18中的運動功能單元1是原動機。根據(jù)產品包裝生產線的工作要求,可 以選擇電動機作為原動機。如圖19所示。1430rpm電動機替代運動

9、功能堇充工1圖18中的運動功能單元2是過載保護單元兼具減速功能,可以選擇帶傳動 實現(xiàn),如圖20所示。圖20帶傳動代替過載保護單元2圖18中的運動功能單元3是有級變速功能單元,可以選擇滑移齒輪變速傳 動替代,如圖21所示。i = 4, 2.5, 20/11fEEEEHEiiiik變速替代運動功能單元3圖18中的運動功能單元4是減速功能,可以選擇2級齒輪傳動代替,如圖22所示。 丁i = 14.3圖22 2級輪一 . -L 4 .圖18中 的運動功能單兀6將連續(xù)傳切轉換為往復擺動,可以選擇導桿滑塊機構替代,如圖23所示圖23 :導桿滑塊機構替代運動功能單元6,6圖18中的運動功能單兀7是運動傳遞方

10、向轉換功能和減速運動功能單元, 可以用圓錐齒輪傳動替代,加圖 24所示。圖24圓錐齒輪傳動替代 減速運動功能單元77圖18中運動功能單元5是運動分支功能單元,可以用運動功能單元 7錐齒 輪傳動的主動輪、運動功能單元6導桿滑塊結構的曲柄與運動功能單元 4的運動 輸出齒輪固連替代,如圖25所示。圖25 2個運動功能單元的主動件固聯(lián)替代運動功能單元圖18中運動功能單元9將連續(xù)傳動轉換為間歇往復移動,可以選用不完全齒輪嚙合和凸輪機構固聯(lián)來完成要求。如圖 26所示。圖26凸輪機構固聯(lián)替代功能單元9圖18中運動功能單元11是運動傳遞方向轉換功能,可以用圓錐齒輪傳動代 替,如圖27所示。圖27圓錐齒輪傳動機

11、構代替運動功能單元10圖18中運動功能單元11和運動功能單元12是把連續(xù)轉動轉換為間歇轉動 的運動功能單元,由運動循環(huán)圖可知該運動功能單元在一個工作周期之內有兩次 停歇和兩次轉動,于是可以用凸輪機構代替運動功能11,用齒輪齒條機構代替該運動功能單元12,如圖28所示。圖28用凸輪機構和齒輪齒條機構替代運動功能單元11、12圖18中運動功能單元8是運動分支功能單元,可以用運動功能單元9、運動 功能單元10錐齒輪傳動的主動輪、運動功能單元13齒輪傳動的主動輪與運動功 能單元7的運動輸出齒輪固聯(lián)代替,如圖29所示。圖29 3個運動功能單元的主動件固聯(lián)替代運動功能單元8圖18中運動功能單元13是將連續(xù)

12、轉動轉換為間歇轉動的運動功能單元,可以選擇不完全齒輪傳動代替,傳動比為 1/5,如圖30所示。i=1/513圖30用齒輪傳動替代運動功能單元13圖18中運動功能單元14是是加速功能單元,可以用圓柱齒輪機構替代,具 傳動比為i=1/4。圓柱齒輪傳動如圖31所示。777i=1/4圖31用圓柱齒輪傳動替代運動功能單元15圖18中運動功能單元15是把連續(xù)轉動轉換為連續(xù)往復移動的運動功能單元,可以用曲柄滑塊機構替代,如圖 32所示。15圖32用曲柄滑塊機構替代運動功能單元15根據(jù)上述分析,按照圖18各個運動單元連接順序把個運動功能單元的替代機構一次連接便形成了產品包裝生產線(方案8)的運動方案簡圖,如圖

13、 33所示。(a)(b)(c)圖33產品包裝生產線(方案 8)的運動方案簡圖(d) 統(tǒng)運動方案設計1)執(zhí)行機構1的設計該執(zhí)行機構是曲柄滑塊機構,由曲柄 15,滑塊18,導桿19,連桿20和 滑枕21組成。其中大滑塊的行程h=500mm見對機構進行參數(shù)計算。該機構具有急回特性,在導桿19與曲柄15的軌跡圓相切時候,從動件 處于兩個極限位置,此時導桿的末端分別位于 G和G位置。取定GC2的長度,使其滿足:C1C2 h利用平行四邊形的特點,由下圖可知滑塊移動的距離E1E2= GG=h,這樣就利用了機構急回運動特性,使滑塊移動了指定的位移。設極位夾角為9 ,顯然導桿 19的擺角就是9 ,取機構的行程速

14、比系數(shù) K=1.4,由此可得極位夾角和導桿19的長度。D18圖34導桿滑塊機構設計先隨意選定一點為D,以D為圓心,l為半徑做圓。再過D作豎直線,以 之為基礎線,左右各作射線,與之夾角 15° ,交圓與C和G點。則弧CG 即為導桿頂部轉過的弧線,當導軌從 CiD擺至U CD的時候,擺角為30°。接 著取最高點為C,在C和C之間做平行于CiG的直線mi該線為滑枕21的導 路,距離D點的距離為在C點有機構最大壓力角,設連桿 20的長度為li,最大壓力角的正弦 等于要求最大壓力角小于10°,所以有l(wèi) i越大,壓力角越小,取11=200mm曲柄15的回轉中心在過D點的豎直線

15、上,曲柄越長,曲柄受力越小,可 選取AD=500mm據(jù)此可以得到曲柄15的長度2)執(zhí)行機構2的設計如圖34 (b)所示,執(zhí)行機構2由兩個運動復合而成。其中一個運動是 連續(xù)轉動轉換為往復間歇轉動,由直動平底從動件盤形凸輪機構(26)和齒輪齒條機構(27、28)實現(xiàn)。另一個運動是將連續(xù)傳動轉換為間歇往復移動, 可以選用不完全齒輪嚙合(37、38)和直動平底從動件盤形凸輪機構(29) 來共同完成要求。齒輪齒條機構(27、28)的設計由齒輪齒條機構的運動特性知齒條的線速度與齒輪分度圓上任一點線速 度相等,即角速度與分度圓半徑的乘積,為使結構尺寸盡可能小,選用齒數(shù)1為17模數(shù)為1的齒輪(28)。分度圓半

16、徑為r 一 mz 8.5mm。2凸輪機構(26)的設計齒輪28轉過900時齒條移動距離為h r 6.676mm o因此凸輪294的升程為h=6.676mm。則凸輪26在一個工作周期的運動為停 0.03T2凸輪26存在遠休止行程和近休止行程。采用平底從動件盤形凸輪機構, 凸輪的運動參數(shù)如下:構件名稱參數(shù)尺寸平底從動件盤形凸輪26基圓半徑(mm)30升程(mm)6.676偏距0升程運動角回程運動角遠休止角近休止角不完全齒輪37、38的設計不完全齒輪37在一個周期內的運動為:停 0.41T2轉 0.09 T2停 0.25T2轉 0.1 T2停 0.14 T2轉 0.01 T2取其傳動比為1/1。齒輪

17、38可按最小不根切齒數(shù)確定,但為了使不完全 齒輪37的齒數(shù)為整數(shù),取Z38=20,則主動輪的假想齒數(shù)為Z37=100O取模數(shù)m=2 mm,齒輪38為完全齒輪,其幾何尺寸可按照標準齒輪計算。 齒輪37為不完全齒輪,其上有固聯(lián)的三段齒數(shù)分別為9、10和1的齒形,無齒部分的夾角分別為90°、504、1476 。圖36不完全齒輪傳動37、38設計凸輪(29)的設計凸輪29在一個工作周期的運動為停 0.41T2<=> 向下 200mm (0.09T2) => 停 0.25T21=>向上 205mm (0.仃2)=>停 0.14T2向下 5mm(0.01T2)凸輪2

18、9的主動件與齒輪38周聯(lián),其停歇和運動由齒輪38控制,故凸輪 設計成偏心圓形,無休止行程。采用平底從動件盤形凸輪機構,取偏距e=0, 則凸輪圓半徑R與基圓半徑口以及凸輪圓心C到固定點。之間距離OC=a, 則滿足:所以a h/2 102.5mm取 R=300mm,貝Uh 300 102.5 197.5mm由上面分析可得凸輪的運動參數(shù)為:構件名稱參數(shù)尺寸平底從動件盤形凸輪29基圓半徑(mm)197.5升程(mm)205偏距0升程運動角回程運動角遠休止角近休止角3)不完全齒輪的設計齒輪31在一個周期內的運動為:停 0.91T3轉 0.05 T3'停 0.04T3取其傳動比為1/5。齒輪31可

19、按最小不根切齒數(shù)確定,但為了使不完全齒 輪30的齒數(shù)為整數(shù),取z30=5,假想齒數(shù)為100,齒輪39齒數(shù)為z39=100,齒 輪31齒數(shù)為z31=20o取模數(shù)m=2 mm,齒輪31為完全齒輪,其幾何尺寸可按照 標準齒輪計算。齒輪30為不完全齒輪,其上有一段段齒數(shù)分別為 5的齒形。圖33不完全齒輪傳動30,齒輪31、39設計3)滑移齒輪傳動設計確定齒輪齒數(shù)如圖21中齒輪5, 6, 7, 8, 9, 10組成了滑移齒輪有級變速單元,其齒數(shù)分別為Z5, Z6, Z7, Z8, Z9, Z10。由前面分析可知,iv1=4iv2= 2.5iv3= 20/11按最小不根切齒數(shù)取 Z5=17,則Z6= iv

20、i *z5=4*17=68為了改善傳動性能應使相互嚙合的齒輪齒數(shù)互為質數(shù),取Z6= 66。其齒數(shù)和為Z5+ Z6=17+66=83,另外兩對嚙合齒輪的齒數(shù)和應大致相同,即Z7+ Z883, Z9+ Z10Q 83可取Z7=24, Z8=59, Z9=30, Z10=53。 計算齒輪幾何尺寸取模數(shù)m=2 mm,則5、6、7、8、9、10這兩對齒輪的標準中心距相同a=83mm這三對齒輪均為標準齒輪,其幾何尺寸可按標準齒輪計算。4) 齒輪傳動設計圓柱齒輪傳動設計由圖可知,齒輪11、 12、 13、 14實現(xiàn)運動功能單元4的減速功能,它所實現(xiàn)的傳動比為14.3。由于齒輪11、 12、 13、 14 是 2 級齒輪傳動,這2 級齒輪傳動的傳動比可如此確定于是為使傳動比更接近于運動功能單元4 的傳動比14.3,取取模數(shù)m=2 mm,按標準齒輪計算。由圖34- (b)可知,齒輪32、33實現(xiàn)運動功能單元14的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