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輕型車駕駛室前懸置支架輕量化設計_第1頁
某輕型車駕駛室前懸置支架輕量化設計_第2頁
某輕型車駕駛室前懸置支架輕量化設計_第3頁
某輕型車駕駛室前懸置支架輕量化設計_第4頁
某輕型車駕駛室前懸置支架輕量化設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某輕型車駕駛室前懸置支架輕量化設計    王青春+劉平平摘 要 為滿足國家關于藍牌輕卡的法規(guī)要求,某輕型車需進行整車輕量化工作,分解至駕駛室懸置要求實現(xiàn)降重6kg。通過將鑄鐵支架改為沖壓件、支架優(yōu)化等措施,降重達到10kg,同時降成本約60元,并通過了驗證。關鍵詞 輕型車;懸置支架;輕量化tb4 a 2095-6363(2017)16-0071-021 需求與現(xiàn)狀近年來,國家對藍牌輕型卡車監(jiān)管的日益嚴格,設計滿足“自重合規(guī)”要求的輕型車產品日益重要。目前,某輕型車整車不滿足法規(guī)要求,重量超標近10%,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同時,市場更關注低碳化、輕

2、量化、舒適性等,用戶希望降低產品自重,提升裝載重量,提高收益。某輕卡系列產品懸置方案開發(fā)時沒有明確的重量指標輸入,設計初期為適應當時的開發(fā)需求,快速的通過法規(guī)認證,支撐產品開發(fā),未特意進行輕量化設計。采用的球墨鑄鐵材料的鑄件支架,在國內同類產品中可靠性較高,但重量無優(yōu)勢,比國內主流輕型車偏重10%20%。輕量化設計流程方面沒有形成有效的輕量化流程和規(guī)范,設計方法也不夠系統(tǒng)。2 目標按照項目輸入,駕駛室懸置降重目標為10%,約為6kg。具體設定目標為駕駛室懸置整體降重目標不小于6kg;降重后懸置系統(tǒng)的功能、性能不降低;降重后懸置滿足正碰法規(guī)要求。同時通過懸置支架輕量化工作,形成輕卡懸置系統(tǒng)輕量化

3、設計的方法和流程。3 技術路線根據(jù)項目要求和現(xiàn)狀,以某輕型車現(xiàn)生產2t平臺為依托,進行懸置系統(tǒng)輕量化工作,識別輕量化對象,制定具體的輕量化措施。重點對結構件和承載類部件進行輕量化,輕量化方案必須滿足正常路況下的安全行駛及正碰法規(guī)的要求。主要包括:1)識別出懸置系統(tǒng)在正常路況下的極限載荷、在碰撞過程中的最大沖擊載荷;2)根據(jù)不同工況下的載荷計算支架的最小截面(斷面);3)支架采用伸長率更高的材料,增加碰撞后支架的變形量。4 結構設計對組成懸置零件重量進行分布排名,排名前10位的零件重量占比達83%,確定懸置支架為降重對象。首先識別駕駛室懸置在兩種工況下的極限載荷、沖擊載荷。某試驗場2#路極限載荷

4、識別:某輕型車驗證中最惡劣工況為某試驗場2#路,基于前期對整車測量的2#路整車載荷譜,識別出左、右懸置在不同方向上的極限載荷,取左、右載荷中較大值作為輸入。分析碰撞模型和碰撞過程,計算沖擊載荷:前碰試驗中,已知擺錘質量m=1 500kg,碰撞能量e=29.4kj,則碰撞速度計算可得為v=6.26m/s。取碰撞時間t=40ms,則碰撞極限力f=234kn,則前懸置單側沖擊載荷為117kn。基于以上載荷,對懸置支架關鍵斷面尺寸計算。以右側前懸置支架為例,其受力模型見圖1。fx、fy和fz為前懸置處正常行駛工況下的極限載荷,ft為擺錘碰撞時的沖擊載荷。支架在fx、fy和fz作用下不能發(fā)生屈服變形。根

5、據(jù)前面確定的前懸置極限載荷,計算得:典型斷面中,一般取,則該斷面對fx、fy的抗彎截面系數(shù)分別為:則根據(jù)工況,將懸置支架常用材料性能參數(shù)參與計算,得到不同工況下的斷面壁厚,如表2,表3所示。根據(jù)計算結果,在相同結構的情況下,采用355l時壁厚最小,重量最輕。同時考慮到碰撞時支架受力遠大于正常行駛工況,初步確定前懸置支架采用355l,厚度采用6mm和5mm兩種厚度鋼板。5 分析與驗證輕量化懸置方案靜強度及疲勞強度滿足設計要求,通過cae試驗。并且通過120小時mts整車可靠性驗證。實車碰撞試驗顯示輕量化懸置方案符合gb 26512-2011商用車駕駛室乘員保護(試驗a)的要求。2016年懸置方案通過某試驗場一萬公里壞路試驗。6 成果與總結通過對前懸置的輕量化優(yōu)化,在保證懸置性能不降低前提下,2t平臺實現(xiàn)降重10.2kg,降重17%,降成本約60元;3t平臺實現(xiàn)降重13kg,降重20%,降成本約80元。同時實車碰撞合格,達到項目設定目標。確保了輕量化目標的達成:在前懸置輕量化過程中,采用材料替換的方法使前懸置重量有了大幅度降低,確保了降重目標的達成。在懸置設計前期增加載荷識別和關鍵斷面的分析過程,為結構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撐,提升了工程設計能力。參考文獻1劉文華,何天明.高強度鋼在汽車輕量化中的應用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2黃天澤,黃金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