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xué)血液習題及答案_第1頁
生理學(xué)血液習題及答案_第2頁
生理學(xué)血液習題及答案_第3頁
生理學(xué)血液習題及答案_第4頁
生理學(xué)血液習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二章血液【習題】一、名詞解釋1. 內(nèi)環(huán)境 2.血細胞比容3. 可塑變形性 4. 滲透脆性5.紅細胞沉降率6.趨化性 7.血漿 8.血清 9. 紅細胞懸浮穩(wěn)定性10. 血型 11.體液12. 血液凝固二、填空題1. 以細胞膜為界將體液分為 和。血漿是最活躍的部分,它可溝通各部分組織液,成為細胞與外環(huán)境間進行物質(zhì)交換的 。2. 內(nèi)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稱為 。3. 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細胞比容為 ;女子的血細胞比容為 。在脫水時,其值;貧血時,其值。4. 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約占體重的 。5. 血漿蛋白中構(gòu)成血漿膠體滲透壓的主要成分是 ,具有免疫功能的是 。6. 血漿膠體滲透壓的生理意義是維持 與之間的水

2、平衡。7. 維持細胞內(nèi)與細胞外之間水平衡的滲透壓是 ,主要是由 所形成。8. 正常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313 mOsm/L。靜脈輸入0.9 % NaCI溶液,血漿滲透壓 CD血細胞形態(tài)。9. 正常人血液pH值為。血液pH值的相對恒定取決于所含的各種緩沖物質(zhì),在血漿中最主要的緩沖對是 。10. 成年男子紅細胞平均約為 ;女子平均約為 ,這種差異主要與 水平有關(guān)。11. 正常成年男子 Hb的含量是 ;女子的Hb含量是。12. 紅細胞的脆性越小,說明紅細胞對低滲鹽溶液的抵抗力越 ,越不易。13. 血沉的正常值男子為 ;女子為。14. 紅細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 和。15. 紅細胞生成的主要調(diào)節(jié)因素是 和。

3、16. 離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離心管上段是 ,下段是 。17. 胃腺壁細胞功能異??墒箖?nèi)因子缺乏,導(dǎo)致 吸收障礙,可引起 。18. 高原居民紅細胞數(shù)較多,是由于缺氧而導(dǎo)致腎臟產(chǎn)生 增多所致。19. 正常成年人安靜時白細胞數(shù)為 。其中中性粒細胞占總數(shù)的 ;淋巴細胞占總數(shù)的。20. 急性細菌性炎癥的病人血中 增多;腸蟲病患者血中 增多。21. 中性粒細胞具有活躍的變形能力、 和很強的 。22. 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數(shù)量為 。血小板減少時,毛細血管的脆性 。23. 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 ,可以堵塞小血管傷口,利于 。24. 外源性凝血過程是由 所啟動,這種因子存在于 。25. 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分為

4、, , 三步。26. 血液凝固是一種反應(yīng),加溫可使凝固過程 。27. 人體血液內(nèi)的抗凝物質(zhì)主要有 和。28. 人體體外抗凝血,最常用的抗凝劑是 和。29. 大面積燒傷病人以補充 為最好;嚴重貧血的病人宜輸入 。30. 輸血時,主要考慮供血者的 不被受血者所凝集。31. 或血能與A型血清發(fā)生凝集。32. 某人的血清中不含有抗 A凝集素,其血型為 型;而血清中不含有抗 B凝集素其血型為型。三、判斷題1. 正常成人血漿約占體重的5%。()2. 血液的比重主要取決于紅細胞數(shù)量,數(shù)量越多,則比重越大。()3. 血漿的粘滯疊連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紅細胞本身的特性,并不決定于血漿。4. 紅細胞疊連速度的快

5、慢,主要取決于紅細胞本身的特性,并不決定于血漿。5. 血漿蛋白含量增多,則血沉加快。()6. 紅細胞只運輸Q,不運輸CQ。()7. 紅細胞也具有緩沖作用。()8. 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指細胞外液的理化因素一成不變。()9. 血漿蛋白總濃度不變,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越大,血漿膠體滲透壓越低。()10. 血清是經(jīng)抗凝后,無紅細胞的液體成分。()11. 貧血時血細胞比容升高。()12. 脫水時血細胞比容升高。()13. 紅細胞懸浮穩(wěn)定性大小與細胞的物理性疊連無關(guān)。()14.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的產(chǎn)生主要是機體缺鐵所引起的。()15. 急性細菌性炎癥的病人血中中性粒細胞數(shù)增多。()16. 血小板釋放的5-羥色胺及

6、兒茶酚胺等生物活性物質(zhì),有利于止血。()17. 外源性凝血是由因子川啟動的,這種因子存在于組織中。()18. 血液凝固三個階段都需要Ca2+的參與。()19. 紅細胞凝集后,經(jīng)振蕩不能使細胞彼此分開。()20. 血小板數(shù)量減少,則毛細血管脆性增加。()21. 某人失血后輸入200ml的A型血,沒有發(fā)生凝集反應(yīng),該人血型一定的A型。()22. Rh陰性的人二次輸 Rh陽性人的血時,不會出現(xiàn)凝集反應(yīng)。()23. 血型是指血細胞膜上凝集原類型。()24. 因子X的激活是內(nèi)源性凝血的開始。()25. 只有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 A凝集素。()26. Rh陽性說明紅細胞表面含有Rh抗原。()四、各項選擇題

7、(一)單項選擇1. 下列哪種緩沖對決定著血漿的pH ()A. KHCQ/H2CQ B.Na2HPO/NaH2PQC. NaHC(3yH2C(OD. 血紅蛋白鉀鹽/血紅蛋白2. 構(gòu)成血漿晶體滲透壓的主要成分是()A. 氯化鉀B.氯化鈉C.碳酸氫鉀 D.鈣離子3. 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由下列哪項形成()A. 球蛋白B.白蛋白C.氯化鈉D.纖維蛋白原4. 蛋白質(zhì)的濃度在體液中的分布是()A. 細胞內(nèi)液血漿組織液B. 細胞內(nèi)液組織液血漿C. 血漿組織液細胞內(nèi)液D. 細胞內(nèi)液=組織液血漿5. 與血液凝固密切相關(guān)的成分是()A. 白蛋白 B.球蛋白 C.纖維蛋白原D.腎素6. 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的主要因素

8、是()A. 血漿白蛋白減少B.血漿血蛋白增多C. 血漿球蛋白增多D.血漿球蛋白減少7. 血細胞比容是指血細胞()A.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B.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積百分比C. 與血漿容積的百分比D. 與白細胞容積的百分比8. 紅細胞沉降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 血漿球蛋白含量增多B.血漿纖維蛋白原減少C. 血漿白蛋白含量增多D.血細胞比容改變9. 0.9 % NaCl溶液與血漿相同的是 ()A. 膠體滲透壓B.K+濃度C. Na+濃度D. 總滲透壓10. 紅細胞懸浮穩(wěn)定性大小與紅細胞發(fā)生哪些現(xiàn)象有關(guān)()A. 凝集的快慢B.疊連的快慢C. 運動的快慢D.溶血的多少11. 把正常人的紅細胞放入

9、血沉增快人的血漿中去,會出現(xiàn)下述哪種情況()A. 不變 B. 減慢 C.增快 D.先不變,后增快12. 如將血沉增快人的紅細胞放入血沉正常人的血漿中去,血沉會出現(xiàn)下述哪種情況()A. 不變 B.減慢 C. 加快 D.先不變,后加快13. 影響毛細血管內(nèi)外水分移動的主要因素是()A. 中心靜脈壓B. 細胞外晶體滲透壓C. 血漿和組織間的膠體滲透壓D. 脈壓14. 嗜中性粒細胞的主要功能是()A. 變形運動B.吞噬作用C. 產(chǎn)生抗體D.凝血作用15. 調(diào)節(jié)紅細胞生成的主要體液因素是()A. 雄激素B.促紅細胞生成素C.雌激素D.紅細胞提取物16. 嗜堿性粒細胞顆粒不產(chǎn)生()A. 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

10、子AB. 過敏性慢反應(yīng)物質(zhì)C. 肝素和組胺D. 水解酶和過氧化酶17. 檸檬酸鈉抗凝的機制是()A. 與血漿中的Ca2+結(jié)合形成可溶性絡(luò)合物B. 去掉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C. 破壞血漿中的凝血酶原激活物D. 與血漿中的Ca2+結(jié)合而沉淀18. 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引起的貧血是()A. 再生障礙性貧血B.缺鐵性貧血C.巨幼紅細胞性貧血D. 3 -型地中海貧血19. 可加強抗凝血酶川活性的物質(zhì)是()A. 檸檬酸鈉B.草酸鉀C.維生素K D. 肝素20. 慢性少量失血引起的貧血是()A. 再生障礙性貧血B.缺鐵性貧血C.巨幼紅細胞性貧血D. 3 -型地中海貧血21. 內(nèi)源性凝血的始動因素是()A.

11、凝血因子W被激活B. 因子劉被激活C.血小板破裂D.凝血酶的形成22. 可使血液凝固加快的主要因素是()A. 血小板破裂B.血管緊張素增加C.腎素分泌增加D.嗜酸性粒細胞增多23. 引起血塊回縮的因素是()A.纖維蛋白B.血小板收縮蛋白C.凝血酶D. 肝素24. 機體的內(nèi)環(huán)境是指()A.體液 B.細胞內(nèi)液C.細胞外液D.尿液25.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體()A.血清 B. 體液 C.細胞外液 D. 血漿26. 腎性貧血是()A. 缺乏鐵質(zhì)B.缺乏維生素B12C.缺乏葉酸D.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27. 血管外破壞紅細胞的主要場所是()A.腎和肝B.脾和肝C.胸腺和骨髓 D. 淋巴結(jié)28. 血小板聚集

12、的第一時相由下列哪一種因素所引起()A. 血小板釋放內(nèi)源性 ADPB. 血小板釋放內(nèi)源性 ATPC. 血小板釋放5-羥色胺D. 受損傷組織釋放 ADP29. 凝血過程中,內(nèi)源性凝血與外源性凝血的區(qū)別在于()A.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動因子不同B. 凝血酶形成過程不同C. 纖維蛋白形成過程不同D. 因Ca2+是否起作用而不同30. 以下哪種凝血因子不屬于蛋白質(zhì)()A.因子I B. 因子H C. 因子W D. 因子X31. 正常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313 mOsm/L,靜脈注入0.9 % NaCl溶液,血漿滲透壓 ()A.不變 B. 升高 C. 下降 D. 紅細胞皺縮32. 通常所說的血型是指()

13、A. 紅細胞膜上受體的類型B. 紅細胞膜上特異凝集原的類型C. 紅細胞膜上特異凝集素的類型D. 血漿中特異凝集原的類型33. ABO血型系統(tǒng)的凝集素是一種天然抗體,它主要是()A.IgG B.lgA C.IgM D.IgD34. 某人的血細胞與 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與B型血的血細胞不凝集,此人血型是()A.A 型 B.B 型 C.O 型 D.AB 型35. 某人失血后,先后輸入A型血、B型血各150 ml均未發(fā)生凝集反應(yīng),該人血型為()A.A 型 B.B 型 C.AB 型 D.O 型36. ABO血型系統(tǒng)中有天然的凝集素;Rh系統(tǒng)中()A.有天然凝集素B.無天然凝集素C.有天然D凝集素D

14、. 有抗D凝集素37. 輸血時主要考慮供血者的()A. 紅細胞不被受血者的紅細胞所凝集B. 紅細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漿所凝集C. 血漿不與受血者的血漿發(fā)生凝固D. 血漿不被受血者的紅細胞凝集38. 某一體重60kg健康成年人,其體液量為()A.25 kg B.36 kg C.45 kg D.56 kg(二)多項選擇1. 構(gòu)成血漿滲透壓的主要成分是()A.白蛋白B.球蛋白C.氯化鈉D.氨基酸E. 鈣離子2. 血清與血漿的區(qū)別在于前者()A.缺乏纖維蛋白原B. 含有較多的葡萄糖C.缺乏凝血酶原D. 含大量白蛋白E. 含有大量球蛋白3. 嗜中性粒細胞()A.可產(chǎn)生抗體B.可作變形運動C.具有凝血作用D.

15、可吞噬某些病原微生物E. 具有止血作用4. 嗜酸性粒細胞的功能()A. 可釋放肝素B. 限制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在速發(fā)過敏反應(yīng)中的作用C. 吞噬結(jié)核分支桿菌D. 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yīng)E. 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5. 嗜堿性粒細胞能釋放 ()A.肝素B.去甲腎上腺素C.組胺D.腎素E. 促紅細胞生成素6. 根據(jù)所在部位的不同將體液分為 ()A.細胞內(nèi)液B.唾液C.細胞外液D.胃液E. 汗液7. 維護血管內(nèi)外和細胞內(nèi)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血漿中碳酸氫鹽濃度B. 血漿與組織液的晶體滲透壓C. 血漿中Ca +濃度D. 血漿中Q和CO濃度E. 血漿與組織液的膠體滲透壓8. 細胞生成的原料有()A

16、.維生素B12B.維生素KC.鐵質(zhì)D. 蛋白質(zhì)E. 維生素C9. 促進紅細胞成熟的因素有()A.肝素 B. 葉酸C.維生素B12 D. 雄激素E. 內(nèi)因子和維生素 B210. 紅細胞生成過程中起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因素是()A.雄激素 B. 鐵質(zhì)C.腎素 D.促紅細胞生成素E. 血管緊張素11. 缺鐵性貧血()A.紅細胞數(shù)明顯減少B.血紅蛋白含量明顯下降C.紅細胞體積代償性增大D.葉酸缺乏可引起比病E.紅細胞數(shù)明顯增多12. 下列情況中哪種因素可使血沉加快()A. 血沉加快的紅細胞置入正常血漿B. 正常紅細胞置入血沉加快的血漿C. 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D. 血液中的球蛋白增加E. 血液中的球蛋白減少13.

17、 能誘導(dǎo)血小板聚集的物質(zhì)是()A.Ca2+B.5-HTC.ADP D.ATPE.腎素14. 血漿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質(zhì)是()A.檸檬酸鹽B.抗凝血酶IC.肝素D. 維生素KE.抗凝血酶川15. 成人紅細胞在發(fā)育過程中的主要變化是()A.紅細胞體積逐漸變小B. 紅細胞體積逐漸變大C.紅細胞核逐漸消失D. 紅細胞核變大E.血紅蛋白量逐漸減少16. 抗凝血酶川的作用是()A.除掉纖維蛋白原B.除掉血漿中的Ca2+C.增強肝素的抗凝D.降低凝血酶的活性E.阻斷凝血酶激活因子X17. 血型可以指()A. 紅細胞中受體的類型B. 紅細胞表面特異凝集素的類型C. 紅細胞表面特異凝集原的類型D. 血細胞表面特異凝

18、集原的類型E. 血漿中特異凝集原的類型18. 可與B型標準血清發(fā)生凝集反應(yīng)的血型有 ()A.B型 B.A 型C.O 型 D.AB 型E.Rh陽性19. 內(nèi)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始動因子是()A.因子川B.因子XC.因子區(qū)D.因子nE.因子劉20. Rh血型系統(tǒng)的臨床意義是避免 ()A. Rh陽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Rh陰性血液B. Rh陰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Rh陽性血液C. Rh陽性女子再次孕育 Rh陽性胎兒D. Rh陰性女子再次孕育 Rh陰性胎兒E. Rh陰性女子再次孕育 Rh陽性的胎兒21. 下列敘述哪些與“血液”的概念相符()A. 血液是一種流體組織B. 血液是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C. 血液的顏

19、色是由紅細胞中血紅蛋白所決定的D. 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02結(jié)合時,血液是紫色;血紅蛋白與C02結(jié)合時,血液呈鮮紅色E. 血液的比重在1.0501.060之間,紅細胞數(shù)越多,血液比重越大22. 血液的基本功能有()A.分泌 B.運輸 C.調(diào)節(jié) D.防御 E.排泄23. 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可引起的變化有()A.血容量增多B.有效濾過壓增高C.細胞內(nèi)液減少 D.組織液容量增多E. 進入毛細血管的水分減少24. 血漿蛋白的主要功能有()A.運輸作用B. 供能C.緩沖作用 D.參與機體的免疫功能E.參與凝血25. 紅細胞的特點()A. 正常呈雙凹圓盤形,具有可塑變形性B. 平均壽命120天C. 紅細胞

20、膜對各種物質(zhì)具有選擇通透性,高分子物質(zhì)一般不能透過,某些低分子物質(zhì)能透過D. 對低滲鹽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E. 紅細胞比重比血漿大,但紅細胞的沉降卻很慢26. 紅細胞成熟過程中起促進作用的因素有()A.維生素B12B.雄激素C.內(nèi)因子 D. 葉酸E.鐵質(zhì)27. 血清與血漿的區(qū)別在于前者()A. 缺乏纖維蛋白原B. 缺乏一些參與凝血的物質(zhì)C. 增加了一些凝血過程產(chǎn)生的活動物質(zhì)D. 含有大量白蛋白E. 含有紅細胞28. 白細胞的功能()A. 吞噬外來的微生物B. 吞噬機體本身的壞死細胞C. 吞噬抗原-抗體復(fù)合物D. 其嗜堿性粒細胞還能產(chǎn)生和貯存組胺和肝素E. 可形成抗體29. 單核-巨噬細胞的功能

21、()A. 吞噬和消滅致病微生物B. 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C. 吞噬衰老的紅細胞和血小板D. 激活淋巴細胞的特異性免疫功能E. 釋放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A30. 白細胞包括()A.嗜中性粒細胞B.嗜酸性粒細胞C. 嗜堿性粒細胞D.淋巴細胞E.單核細胞31. T淋巴細胞的功能()A. 直接接觸殺死靶細胞B. 產(chǎn)生淋巴因子 C.參與體液免疫D. 調(diào)節(jié)紅細胞的活性E. 產(chǎn)生多種有生物活性的物質(zhì)32.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A. 損傷刺激血小板釋放使局部血管收縮的物質(zhì)B. 在損傷處血小板粘聚C. 形成止血栓D. 促進血液凝血E. 對血管壁的營養(yǎng)支持功能33. 關(guān)于內(nèi)源性凝血的途徑,敘述正確的是()A. 膠

22、原組織損傷首先激活因子劉B. 參與凝血步驟比較多C. 所需時間較外源性凝血長D. 許多環(huán)節(jié)有Ca2參與E. 不需因子n參加34. 纖維蛋白溶解是指體內(nèi)()A. 纖維蛋白降解B. 因子I降解C. 能清除體內(nèi)多余的纖維蛋白凝塊和血管內(nèi)的血栓D. 纖維蛋白降解后不再凝固E. 纖維蛋白降解后能凝固35. 肝素抗凝的作用機制是()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 增強抗凝血酶川與凝血酶的親和力C. 抑制血小板的粘聚和釋放反應(yīng)D. 抑制因子X的激活E. 加速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36. 關(guān)于缺鐵性貧血,正確的是()A.紅細胞數(shù)目有所減少B血紅蛋白含量明顯下降C. 紅細胞體積代償性增大D. 失血可引起此病E. 內(nèi)

23、因子缺乏可引起此病37. ABO血型系統(tǒng)的抗體是 ()A.天然抗體B.主要為IgMC.不能通過胎盤 D.能通過胎盤E.是凝集原38. 以下哪些因素使血沉加快()A.血液中球蛋白增加B.血液中白蛋白增加C.血漿中纖維蛋白增加 D.風濕熱等疾病E.紅細胞疊連加速五、簡述題1何謂機體內(nèi)環(huán)境?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有何生理意義 ?2. 血漿滲透壓是如何構(gòu)成的 ?其相對穩(wěn)定有何生理意義 ?3何謂紅細胞懸浮穩(wěn)定性 ?其大小標志什么?正常男女的血沉值是多少 ?4. 簡述單核-巨噬細胞的功能。5. 血小板有哪些生理功能 ?6. 簡述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7. 簡述血漿蛋白的生理功能。8何謂纖維蛋白溶解?基本過程和意義如何?

24、六、論述題1. 紅細胞的生成原料和影響因素有哪些?2. 白細胞有何生理功能?3. 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和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有什么區(qū)別?4. 正常情況下,為什么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血液不發(fā)生凝固而處于流體狀態(tài)?5. 試述ABC血型的鑒定?!緟⒖即鸢浮恳弧⒚~解釋1. 細胞外液是細胞浸浴和生存的環(huán)境。以區(qū)別于整個機體生活的外環(huán)境。2. 血細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積百分比。過后3. 紅細胞在血液循環(huán)中通過小于其直徑的毛細血管和血竇孔隙時,將會發(fā)生卷曲變形,又恢復(fù)原狀的特性。4. 紅細胞在低滲鹽溶液中發(fā)生膨脹、破裂的特性。5. 通常以紅細胞在第 1小時末下沉的速度,即以血漿柱的高度來表示。6. 血管內(nèi)的吞噬細胞可通過變形運動

25、滲出毛細血管,并朝細菌所釋放的化學(xué)物質(zhì)方向游走, 到達入侵細菌、異物周圍,這種特性稱為趨化性。7. 指血液未發(fā)生凝固的液體部分。8. 指從凝血塊中析出的液體部分。9. 紅細胞懸浮于血漿中不易下沉的特性。10. 指血細胞膜上所存在的特異抗原的類型。通常所謂血型,主要是指紅細胞血型,根據(jù)紅 細胞膜上凝集原進行命名。11. 體液指人體所有的液體。它包括細胞內(nèi)液和細胞外液。12. 簡稱凝血,指血液從流動的溶膠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椴涣鲃拥哪z狀態(tài)的過程。、填空題1.細胞外液細胞內(nèi)液細胞外液中間環(huán)節(jié)2.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內(nèi)穩(wěn)態(tài))3.40 %50% 37 %48%升高降低4.7 %,8%5.白蛋白 球蛋白6.血漿組織液7.

26、晶體滲透壓NaCI8.不變不變9.7.357.45 NaHCO3/H2CO 310.5.0X 1012 /L4.5X 1012 /L 雄激素11.120160 g/L 110150 g/L12.大破裂13.0 15 mm/1 h 0 20 mm/1 h14. 蛋白質(zhì)鐵15. 促紅細胞生成素雄激素16. 血漿血細胞17. 維生素B 12巨幼紅細胞性貧血18. 促紅細胞生成素19. (4 10) X 109/L 50 %70% 20 %40%20. 中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21. 敏銳的趨化性 吞噬能力22. (100 300) X 109/L 增加23. 血栓止血24. 因子川 組織中25. 凝

27、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轉(zhuǎn)變?yōu)槟敢蜃覫轉(zhuǎn)變成纖維蛋白26. 酶促化學(xué)加快27. 抗凝血酶川肝素28. 草酸鹽檸檬酸鈉29. 血漿濃縮紅細胞30. 紅細胞血清31. AB型B型32. A 或 AB B 或 AB三、判斷題1. V 2. V 3. V 4.X5.X 6. X7.V 8. X9.X 10.X 11. X12. V 13. X 14. X15.V16. V 17. V18. V 19.V20. V 21. X 22.23. V 24.25.26.V四、各項選擇題(一)單項選擇1.C 2.B 3.B 4.A 5.C6.A 7.B8.A 9.D 10.B11.C 12.A13.C14.

28、B 15.B 16.D 17.A 18.C 19.D 20.B 21.B 22.A 23.B 24.C 25.A 26.D27. B 28.D 29.A 30.C 31.A 32.B 33.C 34.D 35.C 36.B 37.B 38.B(二)多項選擇1. AC 2.AC 3.BD 4.BD 5.AC 6.AC 7.BE 8.CD 9.BE 10.AD 11.AB 12.BD13. AC 14.CE 15.AC 16.DE 17.CD 18.BD 19.AE 20.BE 21.ABCE 22.BCD 23.BDE24.ACDE 25.ABCDE 26.ACD 27.ABC 28.ABCDE

29、 29.ABCD 30.ABCDE 31.ABE32.ABCDE 33.ABCD 34.ABCD 35.ABC 36.ABD 37.ABC 38.ACDE五、簡述題1. 細胞外液是細胞浸浴和生存的液體環(huán)境,亦稱為內(nèi)環(huán)境。其生理意義:一是參與機體代謝的各種酶均需適宜的溫度、酸堿度和一定離子濃度;二是對維持機體細胞形態(tài)和功能也起重 要作用。2. 血漿滲透壓由兩部分構(gòu)成:一部分是晶體滲透壓,主要由 NaCl 形成;另一部分是膠體滲 透壓, 主要由白蛋白形成。其生理意義: 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和功能; 維持血漿和組織間的 水平衡。3. 紅細胞懸浮于血漿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稱為懸浮穩(wěn)定性。 其大小用血沉來

30、測定, 血沉值越 小說明懸浮穩(wěn)定性越大,血沉值越大說明懸浮穩(wěn)定性越小。魏氏法測得正常男性血沉值為015 mm/1 h ;女性為 0 20 mm/1 h。4. 其功能:吞噬和消滅病毒、瘧原蟲、真菌、結(jié)核分支桿菌等致病菌;參與激活淋巴細 胞的特異免疫功能,識別、殺傷腫瘤細胞;識別、清除衰老的血細胞;參與體內(nèi)鐵和膽 色素代謝。5. 其功能:參與生理性止血;促進血液凝固;對血管壁的營養(yǎng)支持功能。6. 其基本過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因子n轉(zhuǎn)變?yōu)槟福灰蜃覫轉(zhuǎn)變?yōu)槔w維蛋白。7. 其生理功能:運輸功能;緩沖作用;參與機體免疫功能;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 參與血液凝固和纖維蛋白溶解。8. 纖維蛋白溶解是指體

31、內(nèi)纖維蛋白和因子I水解的過程?;具^程包括:纖溶酶原的激活和纖維蛋白的降解。 其作用是清除體內(nèi)多余的纖維蛋白塊和血管內(nèi)的血栓,使血流通暢, 保持血管內(nèi)血液處于液態(tài)。六、論述題1. 紅細胞的生成原料有鐵和蛋白質(zhì)。鐵的來源有兩方面:一為食物中攝取Fe3*,維生素 C將Fe3+還原為Fe2*, Fe2+在酸性環(huán)境中易被吸收,每日約吸收1mg左右。二為紅細胞在體內(nèi)破壞釋放出來的Fe2*重新被機體利用。蛋白質(zhì)是由食物中攝取的,分解后的多種氨基酸,在骨髓中有核紅細胞內(nèi)的聚核蛋白體處合成珠蛋白, 作為血紅蛋白組成成分。 影響紅細胞生成 的因素有:維生素 Bi2、內(nèi)因子和葉酸。葉酸正常每日由食物中攝取5010

32、0卩g。它直接參與細胞核中DNA的生物合成,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發(fā)育、成熟。維生素B12能增加葉酸在體內(nèi)的利用率,促使貯存型四氫葉酸活化,而促進DNA的合成。內(nèi)因子是胃腺壁細胞分泌的一種粘蛋白,它可保護和促進維生素B2的吸收,而間接促進紅細胞的生成。2. 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御異物的侵入, 如各種粒細胞及單核細胞的吞噬作用; 淋巴細胞的 免疫作用。(1) 中性粒細胞:能以變形運動穿出毛細血管,聚集于細菌侵入部位和受損組織部位而大量 吞噬細菌和消除損傷死亡的各種組織細胞。(2) 嗜堿性粒細胞: 在致敏物質(zhì)作用于機體而產(chǎn)生抗原抗體反應(yīng)復(fù)合物的作用下,釋放組胺、過敏性慢反應(yīng)物質(zhì)、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A等物質(zhì)參與機體的過敏反應(yīng)。(3) 嗜酸性粒細胞具有如下作用:限制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在速發(fā)性過敏反應(yīng)中的作 用;參與對蠕蟲的免疫作用。(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