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料儲存及輸送本體降排水深基坑支護施工方案_第1頁
熟料儲存及輸送本體降排水深基坑支護施工方案_第2頁
熟料儲存及輸送本體降排水深基坑支護施工方案_第3頁
熟料儲存及輸送本體降排水深基坑支護施工方案_第4頁
熟料儲存及輸送本體降排水深基坑支護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天津天瑞水泥有限公司400萬噸/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儲存及輸送本體降排水深基坑支護施工方案目 錄第一章 編制說明第2頁第二章 工程概況第2頁第三章 施工方案第4頁第四章 作業(yè)準備工作及條件第24頁第五章 施工進度安排及總平面布置第27頁第六章 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第27頁第七章 安全防護和文明施工第29頁附件:1、熟料儲存及輸送本體降排水深基坑支護施工進度計劃2、熟料儲存及輸送本體降排水施工圖(SWY-TJTR-003-SGFA-001)3、熟料儲存及輸送本體土方開挖圖(SWY-TJTR-003-SGFA-002)4、熟料儲存及輸送本體深基坑支護施工圖(SWY-TJTR-003-SGFA-00

2、3)一、編制說明1、編制目的1.1為了加強施工過程控制,使管理人員及作業(yè)人員了解施工內容、作業(yè)流程、質量及進度目標、安全文明施工等,特制定本施工方案。2、編制依據1.1 天津天瑞水泥有限公司400萬噸/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儲存及輸送施工圖紙1.2 天瑞大港粉磨站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3 執(zhí)行標準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范 (JGJ 120-99)建筑施工手冊 (第四版)基坑降水手冊土力學與地基基礎3、適用范圍適用于天津天瑞水泥有限公司400萬噸/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儲存及輸送降排水深基坑支護工程。二、工程概況1、工程概況1.1 本工程為天津天瑞水泥有限公司400萬噸/年水泥粉磨站工程熟料儲存及輸送

3、降/排水及土方開挖工程,施工地點位于廠區(qū)西側,中心坐標A=338.000,B=212.500,場地±0.000標高相當于絕對標高3.850m,現場自然地面標高為±0.000m,熟料庫本體基坑大?。?0.2m×69.5m基坑2個,10.2m×79.1m基坑1個,基底深度-5.850m(含墊層厚度),地溝為整板基礎,池體結構,熟料輸送地道基坑大小:59.5m×24.3m基坑1個,58.09m×24.7m基坑1個,基底深度分別為-7.600m(含墊層厚度)、-10.320m(含墊層厚度),輸送地道為整板基礎,封閉結構。混凝土:(1)60m熟

4、料筒倉基礎(±0.000m以下)部分采用C30級混凝土,與地溝相連的基礎部分采用級配防水混凝土,抗?jié)B等級S8;60m熟料筒倉倉壁部分(±0.000m以上)采用C30級混凝土;(2)地溝采用C30級防水混凝土,抗?jié)B等級S8;(3)其它未注明的混凝土結構采用C30級混凝土。1.2 工程地質條件1.2.1 擬建場地概況根據巖土工程地質勘查報告,擬建場地地貌單元屬于濱海堆積平原,擬建場地原多為蘆葦蕩、溝、塘,勘察前已基本墊平。場地地形平坦,勘探孔高程為1.69m2.01m。1.2.2 場地地層分布及土質特征與分布規(guī)律本次勘察最大勘探深度70m范圍內所揭露地基土均屬第四系全新統(tǒng)及上更

5、新統(tǒng)部分堆積層。地基土按成因時代可分為如下七個工程地質大層:第大層(Q4ml):人工填土,主要以黃褐色粘性土為主,含有少量植物根系等,結構紊亂,均勻性差。 該層厚度為0.50m2.10m。第大層(Q4al):粉質粘土,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河床河漫灘相沉積,黃褐色,含銹斑,呈軟可塑狀態(tài),中高壓縮性。該層厚度為0.40m2.00m,部分孔缺失該層。第大層(Q4m):第四系全新統(tǒng)中組淺海相沉積,按土的力學性質將其分為如下三個亞層:第1層:淤泥質粉質粘土,灰色,含有腐殖質斑點及少量貝殼碎片,流塑狀態(tài),高壓縮性。 該層厚度為0.70m1.70m。第2層:粘性土與粉土互層,灰色,含貝殼碎片,粉土呈稍密、中壓縮性,

6、粘性土呈流塑狀態(tài),高壓縮性。該層厚度為4.80m7.30m。第3層:粉質粘土,灰色,含有少量貝殼碎片及少量有機質,呈軟流塑狀態(tài),中高壓縮性。該層厚度為2.20m4.90m。第大層(Q4h):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沼澤相沉積,按其物理力學指標將其分為如下二個亞層:第1層:粉土,灰色,含腐殖質碎屑,呈稍密中密狀態(tài),中壓縮性。該層厚度為1.50m6.40m。第2層:粉質粘土,淺灰色,夾薄層炭質土,向下漸變?yōu)榛尹S色,含腐殖質碎屑,呈軟流塑狀態(tài),中壓縮性。該層厚度為1.10m6.00m。第大層(Q3al):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河床河漫灘相沉積成因,按其物理力學指標將其分為如下三個亞層:第1層:粉質粘土,黃褐色,含少量貝

7、殼碎片及銹斑,呈可塑狀態(tài),中壓縮性。該層分布不均,厚度為0.80m5.80m,部分孔缺失該層。第2層:粉砂,黃褐色,含貝殼碎片及銹斑,呈飽和、中密密實狀態(tài),中低壓縮性??v向分布不均,該層厚度為2.20m14.20m。第3層:粉質粘土,黃褐色,含有銹斑,具層理,呈可軟塑狀態(tài),中壓縮性。該層厚度為2.10m5.70m。第大層(Q3mc):粘土,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濱海潮汐帶相沉積成因,灰褐色,可軟塑,中壓縮性。鉆孔揭露該層最大厚度為1.50m 5.90m,靜探孔未穿透。第大層(Q3al):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河床河漫灘相沉積成因,按其物理力學指標將其分為如下七個亞層:第1層:粉質粘土,灰黃色,含有鐵錳浸染,夾

8、粉土團,呈可塑狀態(tài),中壓縮性。該層厚度為0.80m2.90m。第2層:粉土,灰黃色,呈濕、密實狀態(tài),中低壓縮性。分布普遍,該層厚度為1.50m5.10m。第3層:粘土,黃褐色,含有鐵錳浸染,局部夾粉土團及灰綠色條紋,呈可塑狀態(tài),中壓縮性。該層厚度為0.90m4.80m。第4層:粉砂,褐黃色,呈飽和、密實狀態(tài),中低壓縮性,頂部夾粉土薄層,礦物成分以石英、長石、云母碎屑為主。場區(qū)內普遍分布,該層厚度約為5.40m8.00m。第5層:粘土,黃褐色,含有鐵錳浸染,局部夾粉土薄層,呈可塑狀態(tài),中壓縮性。該層厚度為7.30m11.10m。第6層:粉土,黃褐色,呈濕、密實狀態(tài),中低壓縮性。分布普遍,該層厚度

9、為2.30m5.00m。第7層:粉質粘土,黃褐色,含有銹斑、有機質,呈可塑狀態(tài),中壓縮性。揭露該層最大厚度7.80m,未穿透。1.3 水文地質條件1.3.1地下水類型及水位擬建場淺層地下水屬于潛水。主要由大氣降水及附近河流補給,經蒸發(fā)方式排泄。其中第2層互層中的粉土、第1層粉土、第2層粉砂為相對含水層??辈炱陂g(2010年2月)實測地下水穩(wěn)定水位埋深1.301.52m;地下水位隨季節(jié)變化略有波動,年均變幅約為0.8m左右。1.4 目前狀況本工程施工用電接入點已指定,西側施工道路暢通,施工場地原為池塘回填區(qū)域,場地平整已經完畢,熟料儲存及輸送結構施工圖已經到位。三、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鉆井材料設

10、備進場測量放線井位鉆井成井降水地溝土方開挖基坑支護砼墊層施工樁頭破除2、設計計算2.1 管井降水計算2.1.1 水文地質資料2.1.2計算依據及參考資料該計算書計算主要依據為國家行業(yè)標準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范JGJ 120-99,同時參閱了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和姚天強等編寫的基坑降水手冊。2.1.3 計算過程2.1.3.1 基坑總涌水量計算:根據基坑邊界條件選用以下公式計算: 基坑降水示意圖 Q為基坑涌水量;k為滲透系數(m/d);H為含水層厚度(m);R為降水井影響半徑(m);r0為基坑等效半徑(m);S為基坑水位降深(m); D為基坑開挖深度(m);dw為地下靜水位埋深(m);sw為基坑中

11、心處水位與基坑設計開挖面的距離(m);b為基坑中心到水體邊緣的距離(m);通過以上計算可得基坑總涌水量為2082.066m3。2.1.3.2 降水井數量確定:單井出水量計算: 降水井數量計算: q為單井允許最大進水量(m3/d);rs為過濾器半徑(m);l為過濾器進水部分長度(m);k為含水層滲透系數(m/d)。通過計算得井點管數量為9個。2.1.3.3 過濾器長度計算群井抽水時,各井點單井過濾器進水長度按下式驗算: l為過濾器進水長度;r0為基坑等效半徑;rw為管井半徑;H為潛水含水層厚度;R0為基坑等效半徑與降水井影響半徑之和; R為降水井影響半徑;通過以上計算,取過濾器長度為9.271m

12、。2.1.3.4 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計算: S1為基坑中心處地下水位降深;ri為各井距離基坑中心的距離。根據計算得S1=12.72m >= S=5.55m,故該井點布置方案滿足施工降水要求!因為基坑開挖深度為5.850米左右,根據在此類地質條件下井點降水經驗計算,井深應為18米;根據單眼井影響半徑計算本工程開挖無地下水時R=6.0米,由于地下水位高埋深為1.3米,要求降水工期很短且所開挖地層的土質水的滲透系數又很小,為達到降水效果采用單排井點沿基坑周邊布置。同時考慮冬季為天津地區(qū)枯水期,且考慮輸送地道與熟料儲存連接處降水問題,熟料儲存地溝井點降水施工周邊總長497.4米,共計28眼降水井(

13、詳見熟料儲存及輸送井點降水平面布置圖),井的深度為18米,每個井內安裝1臺50泥漿泵,打井開孔500mm井管400mm。2.2 土坡穩(wěn)定性計算2.2.1 參數信息:條分方法:瑞典條分法;條分塊數:50;考慮地下水位影響;基坑外側水位到坑頂的距離(m):1.300;基坑內側水位到坑頂的距離(m):6.850;放坡參數:序號 放坡高度(m) 放坡寬度(m) 平臺寬度(m) 條分塊數 1 5.85 8.78 1.00 0.00荷載參數:序號 類型 面荷載q(kPa) 基坑邊線距離b0(m) 寬度b1(m) 1 滿布 10.00 0.00 0.00土層參數:序號 土名稱 土厚度(m) 坑壁土的重度(k

14、N/m3) 坑壁土的內摩擦角(°) 內聚力C(kPa) 飽容重(kN/m3) 1 填土 1.30 17.00 14.00 8.00 22.00 2 粘性土 1.20 18.00 20.00 23.50 22.00 3 淤泥質二 1.20 16.25 11.50 11.00 22.00 4 粘性土 6.05 17.25 12.50 12.50 22.00 5 粘性土 3.55 17.25 12.50 12.50 22.00 6 粉土 3.95 19.25 25.00 18.50 22.00 2.2.2 計算原理:根據土坡極限平衡穩(wěn)定進行計算。自然界勻質土坡失去穩(wěn)定,滑動面呈曲面,通?;?/p>

15、動面接近圓弧,可將滑裂面近似成圓弧計算。將土坡的土體沿豎直方向分成若干個土條,從土條中任意取出第i條,不考慮其側面上的作用力時,該土條上存在著:1、土條自重,2、作用于土條弧面上的法向反力,3、作用于土條圓弧面上的切向阻力。將抗剪強度引起的極限抗滑力矩和滑動力矩的比值作為安全系數,考慮安全儲備的大小,按照規(guī)范要求,安全系數要滿足>=1.3的要求。 將抗剪強度引起的極限抗滑力矩和滑動力矩的比值作為安全系數,考慮安全儲備的大小,按照規(guī)范要求,安全系數要滿足>=1.3的要求。2.2.3 計算公式: 式子中:Fs -土坡穩(wěn)定安全系數;c -土層的粘聚力;li-第i條土條的圓弧長度; -土層

16、的計算重度;i -第i條土到滑動圓弧圓心與豎直方向的夾角; -土層的內摩擦角;bi -第i條土的寬度;hi -第i條土的平均高度;h1i 第i條土水位以上的高度;h2i 第i條土水位以下的高度;' 第i條土的平均重度的浮重度;q第i條土條土上的均布荷載; 其中,根據幾何關系,求得hi為: 式子中:r -土坡滑動圓弧的半徑;l0 -坡角距圓心垂線與坡角地坪線交點長度; -土坡與水平面的夾角;h1i的計算公式 當h1i hi 時,取h1i = hi; 當h1i 0時,取h1i = 0;h2i的計算公式: h2i = hi-h1i;hw 土坡外地下水位深度;li 的幾何關系為: 2.2.4

17、計算安全系數:將數據各參數代入上面的公式,通過循環(huán)計算,求得最小的安全系數Fs:-計算步數 安全系數 滑裂角(度) 圓心X(m) 圓心Y(m) 半徑R(m) 第1步 1.325 29.430 4.481 8.839 9.910 示意圖如下:-計算結論如下:第 1 步開挖內部整體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 Fs= 1.325>1.30 滿足要求! 標高 -5.850 m按照計算土方開挖采用1:1.5放坡可以有效的保證土坡的穩(wěn)定,但考慮現場實際情況,為避免大面積暴露地溝周邊預制樁,導致其偏位或承載力下降,擬定地溝基坑兩側采用1:0.2放坡,地溝周邊第一排預制樁作為懸臂式板樁支護,間距不夠者中間加腳手架鋼

18、管做錨桿支護,以砂袋阻擋流砂。2.3懸臂式板樁和板樁穩(wěn)定性計算2.3.1 編制依據本計算書的編制參照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99),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等編制。2.3.2 參數信息重要性系數:1.10;土坡面上均布荷載值:10.00;開挖深度度:5.85;基坑下水位深度:1.00;基坑外側水位深度:1.30;樁嵌入土深度:14.15;基坑外側土層參數:序號 土名稱 土厚度 坑壁土的重度 內摩擦角 內聚力 飽和容重 (m) (kN/m3) (°) (kPa) (kN/m3)1 填土 1.3 17 14 8 22 2 粘性土 1.2 18 20 23.5 2

19、2 3 淤泥質二1.2 16.25 11.5 11 22 4 粘性土 6.05 17.25 12.5 12.5 22 5 粘性土 3.55 17.25 12.5 12.5 22 6 粉土 3.95 19.25 25 18.5 22 7 粘性土 3.55 17.25 12.5 12.5 22 8 粘性土 3.3 18 20 23.5 22 9 粉砂 8.2 18.5 28 0 22 10 粘性土 3.9 18 20 23.5 22 基坑以下土層參數:序號 土名稱 土厚度 坑壁土的重度 內摩擦角 內聚力 飽和容重 (m) (kN/m3) (°) (kPa) (kN/m3)1 粘性土 3.

20、9 17.25 12.5 12.5 22 2 粘性土 3.55 17.25 12.5 12.5 22 3 粉土 3.95 19.25 25 18.5 22 4 粘性土 3.55 17.25 12.5 12.5 22 5 粘性土 3.3 18 20 23.5 22 6 粉砂 8.2 18.5 28 0 22 7 粘性土 3.9 18 20 23.5 22 2.3.3 主動土壓力計算 Kai=tan2(450-14.000/2)=0.61;臨界深度計算: 計算得z0=2×8.00/(17.00×0.611/2)-10.00/17.00=0.62;第1層土計算:ajk上=10.0

21、0 kPa;ajk下=ajk下=10.00+17.00×1.30=32.10 kPa;eak上=10.00×0.61-2×8.00×0.611/2=-6.40 kPa;eak下=32.10×0.61-2×8.00×0.611/2=7.09 kPa;Ea=(0.00+7.09)×(1.30-0.62)/2=2.42 kN/m; Kai=tan2(450-20.000/2)=0.49;第2層土計算:ajk上=ajk下=32.10 kPa;ajk下=ajk下=32.10+18.00×0.00=32.10 kPa

22、;eak上=32.10×0.49-2×23.50×0.491/2=-17.17 kPa;eak下=32.10×0.49-2×23.50×0.491/2=-17.17 kPa;Ea=(0.00+0.00)×0.00/2=0.00 kN/m;第3層土計算:ajk上=ajk下=32.10 kPa;ajk下=ajk下=32.10+18.00×1.20=53.70 kPa;eak上=32.10×0.49-2×23.50×0.491/2=-17.17 kPa;eak下=53.70×0.4

23、9-2×23.50×0.491/2=-6.58 kPa;Ea=(0.00+0.00)×1.20/2=0.00 kN/m; Kai=tan2(450-11.500/2)=0.67;第4層土計算:ajk上=ajk下=53.70 kPa;ajk下=ajk下=53.70+16.25×1.20=73.20 kPa;eak上=53.70×0.67-2×11.00×0.671/2=17.87 kPa;eak下=73.20×0.67-2×11.00×0.671/2=30.89 kPa;Ea=(17.87+30.

24、89)×1.20/2=29.26 kN/m; Kai=tan2(450-12.500/2)=0.64;第5層土計算:ajk上=ajk下=73.20 kPa;ajk下=ajk下=73.20+17.25×2.15=110.29 kPa;eak上=73.20×0.64-2×12.50×0.641/2=27.09 kPa;eak下=110.29×0.64-2×12.50×0.641/2=50.98 kPa;Ea=(27.09+50.98)×2.15/2=83.92 kN/m;第6層土計算:ajk上=ajk下=11

25、0.29 kPa;ajk下=ajk下=110.29+17.25×0.00=110.29 kPa;eak上=110.29×0.64-2×12.50×0.641/2=50.98 kPa;eak下=110.29×0.64-2×12.50×0.641/2=50.98 kPa;Ea=(50.98+50.98)×3.90/2=198.81 kN/m; Kai=tan2(450-12.500/2)=0.64;第7層土計算:ajk上=ajk下=110.29 kPa;ajk下=ajk下=110.29+17.25×0.00=

26、110.29 kPa;eak上=110.29×0.64-2×12.50×0.641/2=50.98 kPa;eak下=110.29×0.64-2×12.50×0.641/2=50.98 kPa;Ea=(50.98+50.98)×3.55/2=180.97 kN/m; Kai=tan2(450-25.000/2)=0.41;第8層土計算:ajk上=ajk下=110.29 kPa;ajk下=ajk下=110.29+19.25×0.00=110.29 kPa;eak上=110.29×0.41-2×18

27、.50×0.411/2=21.19 kPa;eak下=110.29×0.41-2×18.50×0.411/2=21.19 kPa;Ea=(21.19+21.19)×3.95/2=83.70 kN/m; Kai=tan2(450-12.500/2)=0.64;第9層土計算:ajk上=ajk下=110.29 kPa;ajk下=ajk下=110.29+17.25×0.00=110.29 kPa;eak上=110.29×0.64-2×12.50×0.641/2=50.98 kPa;eak下=110.29×

28、;0.64-2×12.50×0.641/2=50.98 kPa;Ea=(50.98+50.98)×2.75/2=140.18 kN/m;求所有土層總的主動土壓力: Eai=719.26kPa;每一土層合力作用點距支護樁底的距離為hai; 則所有土層總的合力作用點距支護樁底的距離為ha; 根據公式計算得,合力作用點至樁底的距離ha=8.38m。2.3.4 基坑下的被動土壓力計算 根據公式計算得Kp1=tan2(450+12.500/2)=1.55;基坑下土層以上的土層厚度之和與水位深度進行比較hi=3.90>hwp=1.00,經比較可知,水位在本土層中;上層土

29、壓力計算:上層土的計算高度為:1.00m;上層土的土壓力為: p1k上上=0.00kPa; p1k上下=0.00+17.25×1.00=17.25kPa; 根據公式計算得ep1k上上=0.00×1.55+2×12.50×1.551/2=31.15kPa; 根據公式計算得ep1k上下=17.25×1.55+2×12.50×1.551/2=57.93kPa;式中c1-第一層土的粘聚力; 根據公式計算得第1層土上層土總的土壓力為Ep1上=(31.15+57.93)×1.00/2=44.54kPa;本土層合力作用點距支護樁

30、底的距離為hpi; Hpi1上=13.60;下層土壓力計算:下層土的計算高度為:2.90m;p1k下上=p1k上下=17.25kPa; p1k下下=17.25+(3.90-1.00)×22.00=81.05kPa;下層土的土壓力為: 根據公式計算得ep1k下上=17.25×1.55+2×12.50×1.551/2=57.93kPa; 根據公式計算得ep1k下下=81.05×1.55+2×12.50×1.551/2=156.98kPa;式中c1-第一層土的粘聚力;所以,第1層土下層土總的土壓力為: 根據公式計算得Ea1下=(5

31、7.93+156.98)×2.90/2=311.61kPa;本土層合力作用點距支護樁底的距離為hpi; Hpi1下=11.48; 根據公式計算得Kp2=tan2(450+12.500/2)=1.55;由于前一土有水,所以該本土層完全有水,重度按浮容重計算;本層土壓力計算:本層土的計算高度為:3.55m; p2k上=81.05kPa; p2k下=p2k上+r'×h2=81.05+22.00×3.55=159.15kPa;本層土的土壓力為: 根據公式計算得ep2k上=81.05×1.55+2×12.50×1.551/2=156.9

32、8kPa; 根據公式計算得ep2k下=159.15×1.55+2×12.50×1.551/2=278.22kPa;式中c2-第2層土的粘聚力;所以,第2層土下層土總的土壓力為: 根據公式計算得Ep2上=(156.98+278.22)×3.55/2=772.48kPa;本土層合力作用點距支護樁底的距離為hpi; Hpi2=14.16; 根據公式計算得Kp3=tan2(450+25.000/2)=2.46;由于前一土有水,所以該本土層完全有水,重度按浮容重計算;本層土壓力計算:本層土的計算高度為:3.95m; p3k上=159.15kPa; p3k下=p3k

33、上+r'×h3=159.15+22.00×3.95=246.05kPa;本層土的土壓力為: 根據公式計算得ep3k上=159.15×2.46+2×18.50×2.461/2=450.21kPa; 根據公式計算得ep3k下=246.05×2.46+2×18.50×2.461/2=664.32kPa;式中c3-第3層土的粘聚力;所以,第3層土下層土總的土壓力為: 根據公式計算得Ep3上=(450.21+664.32)×3.95/2=2201.21kPa;本土層合力作用點距支護樁底的距離為hpi; Hp

34、i3=10.45; 根據公式計算得Kp4=tan2(450+12.500/2)=1.55;由于前一土有水,所以該本土層完全有水,重度按浮容重計算;本層土壓力計算:本層土的計算高度為:2.75m; p4k上=246.05kPa; p4k下=p4k上+r'×h4=246.05+22.00×2.75=306.55kPa;本層土的土壓力為: 根據公式計算得ep4k上=246.05×1.55+2×12.50×1.551/2=413.13kPa; 根據公式計算得ep4k下=306.55×1.55+2×12.50×1.5

35、51/2=507.05kPa;式中c4-第4層土的粘聚力;所以,第4層土下層土總的土壓力為: 根據公式計算得Ep4上=(413.13+507.05)×2.75/2=1265.25kPa;本土層合力作用點距支護樁底的距離為hpi; Hpi4=7.18; Epi=-9.25003690978074034E210;每一土層合力作用點距支護樁底的距離為hpi; 則所有土層總的合力作用點距支護樁底的距離為hp; 根據公式計算得,合力作用點至樁底的距離hp=0.00。經過計算得出圖如下:2.3.5 驗算嵌固深度是否滿足要求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 120-99)的要求,驗證所假設的hd是

36、否滿足公式; 0.00×-9.25003690978074034E210-1.2×1.10×8.38×719.26=39245.46;滿足公式要求!2.3.6 抗?jié)B穩(wěn)定性驗算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 120-99)要求,此時可不進行抗?jié)B穩(wěn)定性驗算!2.3.7 結構計算2.3.7.1 結構彎矩計算 彎矩圖(KN.m) 變形圖(m)懸臂式支護結構彎矩Mc=439.54kN.m;2.3.7.2 截面彎矩設計值確定: 截面彎矩設計值M=1.25×1.10×439.54=604.37;0-為重要性系數,按照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

37、20-99),表3.1.3可以選定。2.3.8 截面承載力計算2.3.8.1 材料的強度驗算: x-塑性發(fā)展系數,對于承受靜力荷載和間接承受動力荷載的構件,偏于安全考慮,可取為1.0;Wx-材料的截面抵抗矩: 3163.38 cm3max=M/(x×Wx)=604.37/(1.0×3163.38×10-3)=191.05 MPamax=191.05 Mpa<fm=205.00 Mpa;經比較知,材料強度滿足要求。3、施工方法3.1 管井降水3.1.1 施工工序:鉆機就位鉆孔成孔下管管外回填石屑洗井成井3.1.2 在布置井樁經驗收合格后,進行鉆機就位,鉆機就為

38、要求作業(yè)面平整,機架穩(wěn)定。與地面垂直,施工作業(yè)面有充分水源和泥漿循環(huán)設備。3.1.3 在校對井徑和井深無誤后進行開鉆成孔施工,鉆井施工時要保證連續(xù)成孔,保證成孔德垂直度,泥漿配置要合理,要防止塌孔埋鉆孔匙的出現。3.1.4 在鉆孔達到預計深度后,作業(yè)面內要求充足的管材保證下管的連續(xù)性,下管時要保證管與管之間的連續(xù)、牢固,防止錯口,下管提升設備靈活可靠,管層采用木板封堵,管與管之間采用竹片鋼絲加固,下管采用0.5寸鋼絲下管。3.1.5 下管完成后外間隙回填石屑能充分過水。3.1.6 在井籠外空回填石屑,完成后應及時抽水潑井,防止由于井內泥漿停置時間過長沉淀在井底,粘住井底濾水孔,影響降水。3.1

39、.7 所有鉆孔成孔后,及時破壁換漿,將孔內稠泥漿換為稀泥漿,并及時按設計下入井管,在含水層對應位置下入相應口徑的橋式濾水管。針對本區(qū)含水層中砂粒細小的特點,濾水管橋高均采用1,并在管外壁包2層80目的纖維濾水網。管外含水層段投放混粒砂作過濾。 3.1.8 本眼井完成成井,下泥漿泵進行降水施工。3.2 土方開挖3.2.1施工工序:定位放線移除降水水泵第一階土方開挖第一階樁頭破除第二節(jié)土方開挖基坑支護基底清理砼墊層澆筑第二節(jié)樁頭破除3.2.2 土方開挖前應進行土方開挖定位放線,并對土方施工隊進行交底;3.2.3 通知降水施工隊伍,移除降水井內水泵,以免受到土方開挖影響,導致水泵埋在井內;3.2.4

40、 進行第一階土方開挖至標高-3.500m處,第一排預制樁應挖出來;3.2.5 通知業(yè)主及監(jiān)理,要求其通知樁基施工隊伍進行樁頭截除;3.2.6 在樁頭截除完畢后,進行第二節(jié)土方開挖,并應有人員跟隨進行邊坡清理;3.2.7 在第二階土方開挖至設計標高,邊坡清理過程中,即對基坑邊坡進行維護,防治流砂;3.2.8 土方開挖完畢后,應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基底清理,清理出排水明溝和集水坑,保證基坑不被地下水浸泡;3.2.9 基坑清理完畢后,通知監(jiān)理及業(yè)主進行地基驗槽,在驗槽合格后即進行墊層砼澆筑;3.2.9 墊層砼澆筑完成后,應及時通知業(yè)主及監(jiān)理,要求其通知樁基施工隊伍進行樁頭截除;3.2.10 樁頭截除后,

41、進行地溝定位放線,準備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3.4 施工注意事項:3.4.1 成井后,再每個井口放置一個比井徑大50mm的井蓋,井蓋的厚度為3mm的普通鋼板。在土方開挖時,凡遇井的時候,有專人將井管砸碎,砸碎的井管料隨挖土時一并運走,井管的砸碎隨土方的開挖逐層逐次處理,當轉運第二口井時,把井蓋仍然蓋好。在土方開挖時,挖掘機司機應與井施工人員密切配合,盡最大努力保護好每一口降水井,以免影響基坑的降水工作。3.4.2 為保證現場降水的正常進行,不受臨時停電的影響,決定租賃50KW發(fā)電機一臺備用,租賃費300元/天。3.4.3 在正常降水時,每天應對每個井口的滲水量進行觀測,確保每天24小時降水,以保

42、證基坑施工為干作業(yè),當發(fā)現有井發(fā)生異常時,先分析原因在采用措施,排除異常后,使每口井都正常運轉。每天10人(白天5人,晚上5人)24小時值班,確保正常安全運行。四、作業(yè)準備工作及條件1、施工技術準備1.1 收到圖紙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熟悉工程設計內容并認真做好自審工作,并會同業(yè)主、設計單位和相關部門進行圖紙會審工作,同時做好圖紙會審記錄和設計交底記錄。1.2 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經公司批準后及時報監(jiān)理和業(yè)主審批,并做好分項工程的技術和安全交底工作。1.3 根據施工預算的材料分析和施工進度計劃編制建筑材料供應計劃,按計劃落實供貨渠道,為施工備料提供依據。2、施工現場準備2.1根據建

43、設單位提供的永久性坐標和高程,按照建筑總平面要求,進行施工現場控制網測線,設置施工控制測量標樁,建立測量控制網,定好鉆井井位。2.2 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實施“四通一平”,即:水通、電通、路通、電訊通、場地平整。2.3 本降水工程材料的水平運輸采用農用卡車及人工轉運,泥漿坑采用反鏟式挖掘機開挖(詳見熟料卸車及輸送井點降水平面布置圖),鉆井下管完畢后填料采用石屑,由農用翻斗車運至井邊人工回填。2.4 土方開挖前應準備腳手架鋼管、扣件、砂袋用作基坑維護;3、勞動力、機具設備配置及施工進度3.1 項目部管理體系 3.2 施工現場管理3.2.1 全面推行項目法管理,項目部每周召開工程例會,各施工班組每

44、天自查當天工程完成的情況,當天問題當天解決,并分析未來可能影響施工進度的因素,采取有力措施給予排除或預防。加強與業(yè)主和監(jiān)理溝通。3.2.2 運用網絡技術和綜合進展率,加強施工管理力度,實現工程進度準點到位。3.3 勞動力安排根據施工進度情況逐步安排、調整勞動力情況(具體安排見施工作業(yè)人員計劃表)勞動力資源配置表工種 時 間2010年2011年11月12月1月鉆井工15人0人0人抽水工10人10人10人電 工1人1人1人工程管理人員10人10人10人3.4 主要施工機具配置工、器具名稱單 位數 量規(guī) 格反鏟挖掘機臺31m3鉆井機臺3鉆井配套工具(鋼絲繩等)套3發(fā)電機臺150KW平板運輸車輛25t

45、農用翻斗車輛105t泥漿泵臺3650全站儀臺1賓得322RX水準儀臺1DS3鋼卷尺把150m3.5 施工材料根據本工程的工程量及要求投入以下施工材料:序號材料規(guī)格單位數量1井管400m11002回填石屑粒徑5mm m³15003抽水泵管50m40004井繩塑料尼龍m20005三通接頭50個3006腳手架鋼管2.5m根13007腳手架鋼管6m根1008扣件十字扣個3009扣件一字扣個10010杉木樁120×4m根200011砂粗砂m³150010編織袋個4000五、施工進度安排及總平面布置1、施工進度計劃本工程計劃2010年11月01日開工,2011年01月15日完

46、工,總工期76天,計劃土方開挖10天,降水施工計劃于2010年11月01日開始,打樁及支護施工5天,主體結構36天,完工后進行鋼板樁的拆除施工,詳見熟料儲存及輸送降排水深基坑支護施工進度計劃。2、總平面布置1.1 根據施工需要,井點降水施工重點集中在11月3日11月5日,人員及材料投入量較大,需要施工隊服從項目部安排,精心組織施工。1.2 為方便現場鉆井施工,在熟料儲存及輸送基坑內挖3m×5m×3m泥漿坑10個,以便于鉆井泥漿排放及洗井。1.3 施工電源由十五冶給定的二級配電箱引出。1.4 施工現場平面布置詳見井點降水平面布置圖。1.5 土方開挖詳見土方開挖圖;1.6 基坑

47、支護詳見基坑支護圖;六、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項目部成立由項目經理為組長的應急救援小組,項目部全體職工是應急救援體系成員,在發(fā)生事故時,負有當場進行搶救及報告、配合的責任和義務。1、應急救援小組組織機構序號部 門職 責人 員聯系電話1組 長事故應急總協調鄒方和186222803912副組長事故應急協調王志中136821797403副組長事故應急協調杜永生林 勇18686656209186866562084物資部應急救援物質設備管理鐘小健189562655305財務部應急救援資金籌備管理丁煒坤186027259606安環(huán)部安全檢查、事故調查劉胡博187224060017項目部司機運輸傷員徐長青18

48、6270019768施工隊司機運輸傷員肖后友158712304499施工隊司機運輸傷員李龍獎134098292222、應急程序 2.1 現場發(fā)生人員傷害后,發(fā)生傷害的施工隊人員必須立刻通知項目應急小組組長,如組長聯系不通或外出不能趕回處理則由副組長王志中組織應急搶救、處理。2.2處理的程序如下:發(fā)生人員傷亡上報應急小組組長鄒方和或副組長王志中現場急救(如現場處理不了)組織車輛副組長杜永生、財務部長丁煒坤、安全員劉胡博、受傷傷員、傷員所在施工隊隊長當地醫(yī)院3、應急救援預案3.1 高空墜落、物體打擊3.1.1 現場職工發(fā)現發(fā)生高空墜落、物體打擊事故,應就地進行搶救及呼救,并立即報告應急救援小組。組

49、長知曉發(fā)生事故后,應立即通知應急救援組織進行搶救。3.1.2 如遇現場處理不了的情況應急小組應立即撥打滄州市中心醫(yī)院取得聯系,并詳細說明嚴重程度、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傷員,準備送往當地醫(yī)院進行搶救。3.1.3 人員從高處墜落,現場解救不可盲目,不然會導致傷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應首先觀察其神志是否清醒,并察看傷員著地及傷勢,做到心中有數。3.1.4 搶救傷員時,無論哪種情況,都應減少途中的顛簸,也不得翻動傷員。3.2 觸電3.2.1 現場職工如發(fā)現觸電事故應立即報告應急救援小組,并當機立斷地脫離電源,盡可能的立即切斷總電源(關閉電路),亦可用現場得到的干燥木棒或繩子等非導電體移開電線或電器。組長知曉發(fā)生事故后,應立即通知應急救援組織進行搶救。3.2.2 如遇現場處理不了的情況應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