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練習與答案(共5頁)_第1頁
岳陽樓記練習與答案(共5頁)_第2頁
岳陽樓記練習與答案(共5頁)_第3頁
岳陽樓記練習與答案(共5頁)_第4頁
岳陽樓記練習與答案(共5頁)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滕子君謫守巴陵郡。越明年, _,_ _。乃重修岳陽樓,_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_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_,吞長江, _, _。朝暉夕陰,_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_。_ ,南極瀟湘, _,多會于此,覽物之情,_ ?_ ,連月不開, _,濁浪排空,_ ,山岳潛形。商旅不行, _。 _,虎嘯猿啼。登斯樓也, _,_ ,_ ,感極而悲者矣。 _,_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_,_ 。岸芷汀蘭, _。_ ,皓月千里,_ ,_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_ ,_ ,其喜洋洋者矣。嗟夫!_ ,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_,_

2、。_ ,則憂其民, _,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_ ?其必曰“_ , _”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1、選自 _,作者 _,謚號_ ,_ 政治家,文學家。2、翻譯下列句子(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2)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3) 與觀法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4)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寫出文中“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內容。(用原文回答)答: 4、“前人之述備矣”中的“前人之述具體指什么?答:5、 “是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和“退”分別指什么?答:6、 “遷客騷人”情感變化的原因是  和&

3、#160; 。7、 本文要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8、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A登斯樓也微斯人 B此樂何極南極瀟湘C予觀夫巴陵勝狀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D而或長煙一空或異二者之為9、“去”在古漢語中有多種意思,請你為下列語句中加點的“去”選擇正確的義項,將所選字母寫在括號內。(2分)   去: A距離 B離開 C除掉,去掉去國懷鄉(xiāng) ( ) 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 )委而去之 (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 )10、下面對選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4、0;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C全文體現了范仲淹“以民為本”的思想,表現了他的博大胸襟。D文中寫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圖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應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guī)箴友人。11、 閱讀文言文【甲文】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

5、#160;    (節(jié)選自岳陽樓記)【乙文】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蛞够璧。m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6、#160;                      (節(jié)選自宋名臣言行錄)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或異二者之為(           )   去之南都入學舍(        &

7、#160;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 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譯文:                                        &

8、#160;                      3.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在甲、乙兩文中都起                的作用;但兩文采用的表達方式不同,甲文主要運用了     &#

9、160;   的表達方式,乙主要運用了       表達方式。(3分)4從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偉大抱負的思想基礎是什么?12、 閱讀文言文(甲文)岳陽樓記(乙文) 范文正公輕財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貴,于姑蘇近郊買良田數千畝,為義莊,以養(yǎng)群從之貧者,擇族人長而賢者一人主其出納。人日食米一升,歲衣縑一匹,嫁娶喪葬,皆有贍給。聚族人僅百口。公歿逾四十年,子孫賢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廢弛。 (選自澠水燕談錄卷四)1、請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1)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前人之述備矣(3)范文

10、正公輕財好施 (4)歲衣縑一匹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例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A.屬予作文以記之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C.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D.以養(yǎng)群從之貧者3、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孫賢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廢弛。 4、乙文體現了范仲淹怎樣的精神品質?(請用甲文中合適的句子回答)(2分) 5、孟子 梁惠王下中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闭埬愀鶕滓覂晌?,具體說說你對范仲淹憂樂觀的理解和看法。(3分)譯文:范仲淹兩歲時就失去父親,家中

11、貧困沒有依靠,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長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動哭著辭別母親,離開到南都,進入學堂。不分日夜刻苦學習,五年以來不曾解開衣服好好睡覺,有時候發(fā)昏疲倦,就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頓稀粥都吃不飽,每天要到太陽過午才開始吃飯。終于博通六經的要領,慷慨有抱負于天下,他經常對自己說:“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譯文:范仲淹兩歲時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有依靠,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長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動哭著辭別母親,離開到南都,進入學堂。不分日夜刻苦學習,五年以來不曾解開衣服好好睡覺,有時候發(fā)昏疲倦,就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頓稀粥都吃不飽,每天要到太陽過午才開始吃飯。終于

12、博通六經的要領,慷慨有抱負于天下,他經常對自己說:“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541.答案: 為:心理活動,心情;去:離開,離家。評分:本題共2分,答對一個得1分。2.答案: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有時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評分:本題共4分,譯對一句得2分,意思對即可。3.答案:揭示主題(點明文章中心)議論記敘  評分:本題共3分,答對一空得1分。 4.答案提示:從家世貧苦了解人民的疾苦,從小立志苦讀大通六經之旨奠定了儒家“仁愛”思想等方面回答。譯文:范仲淹輕視財富,喜歡施舍他人錢財,尤其對待族人的人特別寬厚。他已經富貴了之后,在姑蘇靠近外城

13、的地方買了好的田地數千畝,當做義莊,用來養(yǎng)活跟隨他的人之中貧窮的人,選出一個備份高而且有賢能的人主管他的(資金)出納,每個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細絹做衣服,婚喪嫁娶,都給他們贍養(yǎng)的錢。聚集的族人將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孫賢明善良到現在還尊奉范仲淹的規(guī)矩做法,不敢廢止。1(1)通“俱”,全、皆  (2)詳盡   (3)輕視、看不起  (4)每年(每小題1分)2D(3分)3(1)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的子孫賢明善良,到現在(還)尊奉范仲淹的規(guī)矩(做法),不敢廢除。(以上每小題2分

14、)4先天下之憂而憂(或: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多寫不給分,如有錯別字,每個扣1分。)(2分)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對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他不受個人榮辱、悲喜的局限,用具體的行動體現憂國憂民的情懷,是難能可貴的。(“繼承和發(fā)展”,1 分,“憂國憂民”1 分,兩點都能兼顧到,3分。)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唐賢今人詩賦  “進”是指 居廟堂之高,通俗一點就是說在朝廷上做官?!巴恕笔侵柑幗h,通俗一點即是說不在朝廷上做官,隱退江湖。個人的遭遇    外物的觸發(f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A BCBA A醉翁亭記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_。_,瑯琊也。山行六七里,_,釀泉也。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