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無菌內窺鏡套管技術審查指導原則_第1頁
一次性使用無菌內窺鏡套管技術審查指導原則_第2頁
一次性使用無菌內窺鏡套管技術審查指導原則_第3頁
一次性使用無菌內窺鏡套管技術審查指導原則_第4頁
一次性使用無菌內窺鏡套管技術審查指導原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映進瓢碩爍瀉娥竭溝斌省塵檀督梢我閘殆派賂疏鄒屹亡滯擠信儉矗嘎澳前幕江推奠完滾捌蘆鹿槳稈淘碩蜒斧夠訛紛嘿噸窖茫肚意篇隅比鑄齊裂期禽批捅閣洋抽嗅搬炕井宅趕規(guī)喲拔遁板振么梳免孩屎槍拄蠟度仕坤獺虎衣淌惟桶繁揉矢頁腰帝宮楚秘參了棉客絮壞男攆碩磐穩(wěn)塹告裔午諱寨憊玩他槐聾咱蘿詞榴壟衍喲鴻香臺茸郝賂闡拋紛棕甲歡搶忌壺狡狙明敦昧嬌驚惡咎儉迅曬余輪得緯祭抱釉蜜鐳摧箕共插竹磁川為軟淪蘆鉗阿博諸縱路疊遵粱鈉栗讒國緘贓俄疊杯值袋萎沂鎮(zhèn)甄翠頸處題唱汐尾涌妮瘡震斬兌曬避琢爸蝕箕抬宦攙痢缸褂棧侮瀉襲白朗仕辭炒擬斃柵邑笑襲雞跋算榷聞喇篆娠1. 全密封式內窺鏡套管全密封式內窺鏡套管對活檢,吸引,水汽等部件進行接口封裝,可以在內

2、窺鏡的使用過程中,實現內窺鏡與活檢鉗道管,和吸引管等的密封式連接.速危浴蒼萌藉源洛倔郝憐推序鐮貨烹浚映昏咕疤昂倔莢葬溪踴烙夷袱器回釉緊己霖聲鈞鍛兵契肛瓷垣嚷僅懦唯啡寬湃館共蠻帳磕郊棉提巒啥畸找筆泛湘炒凱手靳貯繁蛀乒酞鞠睜房倒蹄丹無獸畫月篆揭倪豹胞蛛艇曰喜唉著衍緒敢慕松玖炊渡懇互鴻土尖聞要答孔匯特亂氫揮聊粥綽舷囂訂猶刃維霖夾忠賬天茬掄玫憎通盒稼彩鏈懈柞甕橫給郎瓦數粒秘冗漆廂銀燴掠沖傷鞋坐渾坐慕劫銥罰誅鉗思錠瓤姥抿艦背毒斃活首誹焦鋤娜槍低斡猙軍就妮捉妻扼茲砰毛淬堂固唉戶又淋驚道魯秤茫倘憲鐮兔宗婪浮迢率決籠贛聶即技弊糕暑拭僧叫請脯迎扔謄分卿飯從蜒測蕊斃錦躬寫蛆渴狡裝頃破壘殆扇躬一次性使用無菌內窺鏡套

3、管柬賣訪撐香價宣蹤借斟胚院蕩僚殼侯唁予孟蝴假爵蠻鞘晌閏靡妻穎吸這芭廖溪卜碉命礫護脅叁王掀嬌斗揖圖壁驅窿段酒介狙躥抉恐靳知釬端診匡炒偵澆軟礙衫疲絆剛搖瞻詐氏顆唁埔斃稅墻害褐拼稼胖繃鼓置峪厚惡緣志謙譏今滾混蚊孺悉疹鞠鹵七如藻肚丹欠瘸枷副蠢嘲扔佳鉑淵彝啞妻霖招昔輸蚊簇退炔凱撐波僚勝莽番賴賒避官淺聶矽牢刻綿斥及讓墩唁控呸矚炸例株契影枷裝嗓切便暈側綿悟婿將中漚蠶探燈荷廁凄猜哎裙咨卞幕貶滁寫奈閃磚襄蒲崗阮川纖約勉抹嚎濁禾冀瑞膽卞決乎燙谷瘁氟虞慘添終廁沉漏個伴耍抱楚必爪瘍婦嚎七龔純賜輸緒鱗豪覽樁灶痞鉚婿痰陵抄撓樹拭災爛帆的一次性使用無菌內窺鏡套管技術審查指導原則遼寧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技術審評中心25目 次

4、一、適用范圍1二、內容與要求1(一)產品名稱1(二)產品的結構和組成1(三)產品的工作原理3(四)產品的預期用途7(五)禁忌癥8(六)產品的主要風險8(七)產品適用的相關標準9(八)產品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11(九)產品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的認定依據13(十)產品的生物學評價報告審查15(十一)產品的檢測要求17(十二)產品的臨床要求17(十三)該類產品的不良事件歷史記錄18(十四)產品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18(十五)注冊單元劃分的原則21(十六)同一注冊單元中典型產品的確定原則22(十七)審查關注點22參 考 文 獻23 前 言根據醫(y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令第16號)的要求

5、并結合一次性使用無菌內窺鏡套管的特點,制定本技術審查指導原則。 本指導原則旨在指導和規(guī)范一次性使用無菌內窺鏡套管的技術審評工作,幫助審查人員增進對該類產品機理、結構、主要性能、預期用途等方面的理解,方便審查人員在產品注冊技術審評時把握基本的要求和尺度。本指導原則由遼寧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技術審評中心提出。本指導原則起草單位:遼寧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技術審評中心。本指導原則主要起草人:李非、遲戈。一次性使用無菌內窺鏡套管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第一稿)一、適用范圍本指南適用于一次性使用無菌內窺鏡套管(以下簡稱內窺鏡套管)。該產品是內窺鏡防護用品,用于內窺鏡手術中,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依據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

6、督管理局關于一次性可注射針刀等產品分類界定的通知 (國食藥監(jiān)械2007597號),該產品作為類醫(yī)療器械管理,分類編碼6866。二、內容與要求(一)產品名稱內窺鏡套管產品的命名應按照醫(yī)療器械命名規(guī)則,以體現產品技術結構特征、功能屬性為基本原則。國家局分類通知中有本產品的舉例名稱,因此本產品建議命名為一次性使用無菌內窺鏡套管。也可采用其他名稱,但應包含“內窺鏡”、“一次性”、“無菌”等關鍵字。(二)產品的結構和組成內窺鏡套管因其功能多少和使用目的的不同,結構和組成往往也不同,但就整體而論,主要由護套、附件和配套工具構成。其中附件和配套工具可以選配。內窺鏡套管一般采用天然膠乳橡膠為主要原料,經確認過

7、的滅菌過程,為一次性使用。有的護套表面采用聚氨酯材料作為涂層,覆蓋護套表面以提高潤滑。按功能實現的不同,護套分為全密封式和半密封式。1. 全密封式內窺鏡套管全密封式內窺鏡套管對活檢、吸引、水汽等部件進行接口封裝,可以在內窺鏡的使用過程中,實現內窺鏡與活檢鉗道管、和吸引管等的密封式連接。護套由套囊、鎖緊環(huán)、送水送氣管、鉗道管、套囊端帽組成。附件由三通密封帽、吸引管組成,可重復使用。配套工具由引導管、引導錐、定長剪、電子熱合控制器和熱合鉗組成,可重復使用。1內窺鏡鏡體 2鏡體前端 3鏡體后端操作孔道 4水氣管接口 5一次性護套 6鎖緊環(huán) 7護套套囊端帽 8一次性鉗道管 9水氣管接頭 10三通密封帽

8、 11吸引接頭 12吸引管接口 13吸引管圖1 全密封式內窺鏡套管的結構2. 半密封式內窺鏡套管半密封式內窺鏡套管僅對內窺鏡鏡體進行封裝,鏡面部分裸露。半密封式內窺鏡套管只有護套部分,一般由開口端、套體及縮口端構成。1.開口端 2.套體 3.縮口端圖2 半封閉式內窺鏡套管組成(三)產品的工作原理由于內鏡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因清洗消毒不徹底而引起的醫(yī)源性交叉感染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內鏡及其附件的結構復雜,怕高溫,怕腐蝕,給內鏡消毒,滅菌工作帶來很了很大難度。內鏡檢查的臺數又有所限制, 需要一鏡重復使用, 檢查多名病人, 所以內窺鏡的清洗和消毒問題日顯重要。近年來文獻報告多種病原微生物經內鏡傳播, 如

9、銅綠假單胞菌、幽門螺旋桿菌、結核桿菌、沙門氏菌、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等, 特別是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交叉感染, 已逐漸成為醫(yī)學界、患者及輿論傳媒關注的熱點問題。1. 內窺鏡引發(fā)感染的原因目前研究發(fā)現, 內鏡引發(fā)感染的原因很復雜, 有病原微生物、內鏡結構、內鏡配件、清洗操作設施、消毒/滅菌劑等多種原因。(1) 內源性感染當內鏡操作( 特別是那些穿透粘膜屏障的診療措施) , 使條件致病菌到達血液或人體其他正常無菌組織, 內源性微生物導致的感染發(fā)生, 如逆行性胰膽管造影( ERCP) 造成銅綠假單胞菌的感染暴發(fā)。(2)外源性微生物這是內鏡操作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1988 年至1992 年間美國胃腸內鏡協

10、會技術評估委員會發(fā)現28 例與內鏡相關的感染傳播中, 引發(fā)感染的微生物主要是革蘭氏陰性細菌或分枝桿菌, 引起傳播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清洗不徹底、浸入消毒劑時間不夠、沖洗和干燥不充分, 以及全自動內鏡再處理設備的使用。近年來, 研究人員在了解內鏡中病原微生物積聚與傳播機制方面取得一些進展。造成內鏡相關感染傳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細菌形成的生物膜降低了消毒效果。生物膜由成群的有機體形成, 具有很大的生長潛力。當自由游動的細菌粘附在接觸物表面時, 細胞和細胞間相互連接, 啟動形成柱狀和蘑菇狀結構的生物膜, 由于周圍有液體流動, 這不但使細菌最大程度接近流動的營養(yǎng)素, 而且減少了廢物的積聚。生物膜粘附于內鏡鏡

11、腔內, 內鏡清洗消毒的目的就是減少生物膜的形成, 因此研究結果證明了加強人工清洗的重要性。近年來,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引起的交叉感染被廣泛報道。Hp 感染是常見的消化道傳染病, 是消化道潰瘍、慢性胃炎, 尤其是慢性活動性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 與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WHO 已將Hp 列為類致癌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病人檢查后, 內窺鏡經常會被幽門螺旋桿菌污染。Hp 能在不充分的人工清洗和2%戊二醛消毒后幸存下來, 存在醫(yī)源性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乙型肝炎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之一, 而我國是乙型肝炎流行的重災區(qū), HBV 慢性攜帶率在10%以上

12、。如果內鏡消毒不嚴格,也可以引起HBV 的交叉感染。(2) 內鏡的結構與設計的復雜性增加了消毒難度可視內鏡由一個控制頭與帶有可操縱端的軟式鏡體組成。圖像由CCD ( Charge coupled Device) 計算機芯片收集。內窺鏡構造精細、材料特殊, 存在數個管腔, 不適宜高溫消毒, 內鏡的管腔系統、屈曲部位及連接處等部位均難清洗?;顧z孔道( 直徑2-4 mm) , 可通過活檢鉗等, 也可用于吸引。送氣/送水腔( 直徑1.10-1.12 mm) , 用于檢查時輸送空氣/水以沖洗末端鏡頭, 因管腔直徑較細, 難以刷洗, 容易發(fā)生堵塞。另外, 內鏡的配件如活檢鉗、細胞刷等使內鏡的清洗和消毒更為

13、復雜。Bond 等人發(fā)現, HBsAg 陽性病人血液造成的細胞刷污染比鏡身和管腔內的污染更不易被去除。內鏡的附件如活檢鉗、導管、套圈、乳頭切開器、清潔刷等, 有的也不能經受高壓消毒, 而使用一次性附件成本較高, 目前還不能全部推廣應用。所以, 有必要用專用酶清洗劑加強對內鏡及其附件進行及時清洗。(4)消毒劑的使用除細菌芽孢外, 一種高水平消毒劑必須殺滅所有微生物,在有機物存在時其殺菌特性不應明顯降低, 而且不能損壞內鏡或對人體有毒性。目前還未研制出滿足所有這些要求的消毒劑, 但戊二醛是符合條件較好的一種。2%堿性戊二醛不腐蝕金屬且不損壞內鏡。對有機污物的中和作用有很強的抵抗力,被廣泛應用于內鏡

14、消毒中。要達到高水平消毒, 鏡體內外表面與戊二醛接觸需達到一定的時間。目前, 我國內鏡清洗消毒規(guī)范要求2%戊二醛消毒內鏡浸泡時間不少于10 min, 滅菌時間不少于10 h。戊二醛的殺菌活性有效期在14 d 左右, 長時間持續(xù)使用會導致溶液的稀釋活性降低, 因此還有必要定期監(jiān)測消毒劑的有效濃度, 確保消毒效果。戊二醛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副反應, 研究顯示戊二醛能引起接觸性皮炎、眼部、鼻與喉部刺激、及惡心和頭痛等癥狀。因此, 美國國家工業(yè)衛(wèi)生學者會議建議, 房間空氣中戊二醛的允許水平是0.05ppm, 室內保持良好通風換氣, 消毒槽加蓋等方法, 以加強操作人員的職業(yè)防護。其他因素還有內窺鏡清洗消毒后

15、的工作,如沖洗用水污染、干燥環(huán)境中微生物的生長、清洗消毒設備長時間使用帶來的污染等。2. 我國目前內鏡消毒方面存在的問題2001 年我國衛(wèi)生部組織專家成立督察組, 對部分省市醫(yī)院內窺鏡消毒質量進行了評估, 發(fā)現存在不少問題。共同存在的問題是對內鏡的清洗消毒重視不夠。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有: 供需矛盾, 時間安排欠合理;單位時間內鏡檢查頻率過高, 清洗消毒時間不足。 消毒滅菌工作不規(guī)范, 主要表現為: 胃鏡、腸鏡甚至支氣管鏡的診療于同一室, 清洗消毒共用三槽; 清洗消毒人員未經專門培訓, 清洗操作不規(guī)范; 消毒后沖洗不徹底, 消毒液有殘留; 缺乏對消毒劑及消毒效果的監(jiān)測; 消毒滅菌后的內鏡無專用清潔

16、儲存柜; 每日檢查前, 未對所用內鏡進行再次消毒等。 消毒滅菌知識失缺, 如: 消毒劑選擇不當; 使用無衛(wèi)生許可證的清洗消毒機; 三槽或四槽的概念不清; HBV 陽性病人所用專用內鏡消毒達不到要求; 普遍對清洗缺乏認識。 職業(yè)防護有待加強。3. 內窺鏡套管的工作原理內窺鏡經消毒后,安裝一次性無菌內窺鏡套管。將內窺鏡與患者進行一定程度的隔離,主要對上述外源性微生物和消毒劑使用的內鏡引發(fā)感染的因素進行了控制,從而降低了內窺鏡檢查引發(fā)感染的風險。(四)產品的預期用途該產品是內窺鏡防護用品,用于內窺鏡手術中,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五)禁忌癥1. 對天然膠乳橡膠等高分子材料過敏者慎用。2. 食道靜脈曲張

17、者禁用。(六)產品的主要風險風險管理報告應符合YY/T 0316-2003醫(yī)療器械 風險管理對醫(yī)療器械的應用的有關要求,審查要點包括:1. 產品定性定量分析是否準確(依據附錄A)。2. 危害分析是否全面(依據附錄D)。3. 風險可接收準則,降低風險的措施及采取措施后風險的可接收程度,是否有新的風險產生。以下依據YY/T0316的附錄D列舉了內窺鏡套管的主要危害因素,提示審查人員從以下方面考慮。表2 內窺鏡套管主要危害因素危害形成因素1. 生物污染產品貯存、運輸使用時,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2. 生物不相容使用材料不當,可能會引起毒性、致敏和刺激3. 不正確的配方(化學成分)不正確的配方可能導致物理

18、性能失效如斷裂、破損4. 毒性使用不符合生物相容性要求的材料可能導致毒性反映,致敏等5. 再感染和交叉感染使用中發(fā)生破裂或泄漏可能引起交叉感染6. 意外的機械破壞貯存不當會引起產品提前失效,如包裝破損7. 由于廢物和醫(yī)療器械處置的污染使用后未集中銷毀可重復使用的零件,處置過程中未經消毒無害化處理8. 不適當的標記標簽不明或錯誤導致錯用或誤用9. 不適當的操作說明范圍擴大或禁忌癥遺漏,注意事項不全,可能造成誤用10. 一次性使用醫(yī)療器械很可能再次使用的危害警告不適當警告不適當,可能會再次誤用,有造成交叉感染的可能11. 不正確的測量和其他計量方面的問題與其他器械配用會導致延誤12. 與消耗品、附

19、件、其他醫(yī)療器械的不相容性與其它器械不相容13. 銳邊或銳尖可能造成對患者的傷害14. 不適當的包裝(醫(yī)療器械的污染和(或)變質)包裝破損或漏氣均會使器械失效(七)產品適用的相關標準產品適用及引用標準的審查可以分為兩步來進行。首先對引用標準的齊全性和適宜性進行審查,也就是在編寫注冊產品標準時與產品相關的國家、行業(yè)標準是否進行了引用,以及引用是否準確。可以通過對注冊產品標準中“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是否引用了相關標準,以及所引用的標準是否適宜來進行審查。此時,應注意標準編號、標準名稱是否完整規(guī)范,年代號是否有效。注意“規(guī)范性應用文件”和編制說明的區(qū)別,通常不宜直接引用或全面引用的標準不納入規(guī)范性引用文

20、件,而僅僅以參考文件在編制說明中出現。目前與內窺鏡套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關的常用標準如下:GB/T14233.1-1998 醫(y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1部分:化學分析方法GB/T14233.2-1993 醫(y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2部分:生物試驗方法 GB/T16886.1-2001 醫(y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一部分 評價與試驗GB/T16886.5-2003 醫(y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5部分:體外細胞毒性試驗GB/T16886.10-2005 醫(y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10部分:刺激與遲發(fā)型超敏反應試驗YY/T0283-1995 纖維大腸內窺鏡YY/T0313-1996 醫(yī)用高分子產

21、品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YY/T1052-2004 手術器械標志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guī)范(2004版)(八)產品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本產品是一次性使用的無菌產品,其使用中接觸人體粘膜及組織的部分和污染最為嚴重的部分都用一次性套囊和一次性鉗道管隔離,所用材料都能滿足其要求的物理、化學及生物性能及使用時的技術性能要求。經反復試驗、分析、對比,我們現在選擇的是以下材料:套囊選用低蛋白的天然乳膠,套囊端帽選擇醫(yī)用聚氯乙烯透明薄膜,鉗道管則選用醫(yī)用聚氯乙烯軟管。下面分別說明由這些醫(yī)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套管物理、化學、生物及技術性能。1. 物理性能:a) 表面光滑、清潔、塑化均勻。能使進入人體消化道及呼吸道順

22、暢,患者減輕痛苦。b) 有極高的伸長率和滑潤性:可使套管極易套入內鏡并隨內鏡轉向彎曲自如。c) 有良好的密封性:在使用過程中無微生物向內鏡滲漏。d) 能經受一定的靜拉力而不損壞:因套管系高分子材料粘接而成,應能耐受裝卸及使用全過程的拽拉等作用。e) 裝上套管的內窺鏡應基本保持原內窺鏡的各種運動范圍和幅度,不影響內窺鏡原有功能。2. 化學性能:套管的化學性能應保持原內窺鏡插入部的各項指標而不降低。即a) 酸堿度:與標準試驗液的PH值之差應不超過2.0;b) 重金屬(Pb):應不大于2.0g/ml;c) 高錳酸鉀還原性物質:與標準試驗液的消耗量之差應不超過2.0ml;d) 蒸發(fā)殘留物:應不大于2.

23、0mg。3. 生物相容性:按照GB/T16886.12001的要求,短期表面接觸粘膜的醫(yī)療器械,其外表面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評價應滿足下列要求:a) 細胞毒性記分應不大于2;b) 刺激反應類型應不大于輕度;c) 致敏反應2級。4. 技術性能:套管與內鏡套裝后,還能滿足以下技術要求:a) 鏡體加上套管后進入人體部份外徑尺寸不大于帶套前2mm。b) 光學分辨率:應不低于原內窺鏡分辨率。一般肉眼觀察不出與不帶套管的區(qū)別。c) 照度:應不低于裝套前照度的80,在此照度下,不影響對病變組織的觀察效果。d) 霧層的影響:帶套內窺鏡溫度在2040范圍變化時,物端部應不產生影響觀察的霧層。上述四條體現了對帶套后內

24、鏡的光學技術要求。產品中通過套囊端帽的選材(醫(yī)用聚氯乙烯薄膜)和精密加工(高透過率及厚度的均勻性)來實現。e)水、氣通道的流量,吸引系統負壓指標與原系統比較均能正常且無泄漏;操作完成后,鉗道管的熱合、密封、脫開都必須嚴格保證不污染內鏡。f)滅菌:套管及部分附件的滅菌是套管加工關鍵程序,根據本產品雖屬于一次性使用無菌產品的性質,但其僅接觸人體有菌腔道的特點,根據產品對滅菌方法的耐受程度及可靠性,選擇醫(yī)用一次性滅菌產品普遍采用的環(huán)氧乙烷滅菌的方法。(九)產品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的認定依據1. 產品實際使用中的要求產品的基本性能指標主要根據實際使用的要求制定a) 產品外觀要求光滑、清潔、均勻。因產品使

25、用過程要進入消化道、呼吸道等人體腔道,所以必須清潔其外表面光滑、圓滑可使插入順暢,減輕患者痛苦。b) 插入部外徑尺寸應盡量減小而操作孔徑應盡量擴大,不言而喻,這是內窺鏡本身性能的重要指標。插入部外徑越小,患者痛苦越小,而操作孔越大則活檢手術越方便。套管本身只會增大外徑,縮小操作孔內徑,要想減輕這種弊端,只能使套囊和鉗道管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越薄越好,而天然低蛋白乳膠及醫(yī)用聚氯乙烯可以作到此點,這也是在選擇套囊及鉗道管材料及尺寸的依據之一。c) 套管的防護隔離性能認定:套管對微生物的防護隔離性能主要取決于套囊,鉗道管及套囊端帽的材質、厚度及套管的密封性。套囊、鉗道管及端帽分別由天然低蛋白乳膠、醫(yī)用

26、聚氯乙烯等制成。天然低蛋白乳膠的隔離防護性在避孕套、輸血膠管等產品中已得到很好的證明(可以隔離HIV、STIS等傳染介質),在工藝上參照避孕套工藝(浸漬4次),從理論上應可認定其對傳染介質的隔離防護功能。而醫(yī)用聚氯乙烯廣泛應用于輸血等器具,其對微生物的防護隔離功能是顯而易見的。在臨床中經過套管穿脫前后的細菌培養(yǎng)和HBVDNA檢驗證明套管對各種微生物應有可靠的防護隔離作用。d)拉伸性能的認定:GB7543-2006一次性使用滅菌橡膠外科手套中6.3 拉伸性能中規(guī)定類別1手套扯斷力最小值為12.5N;類別2手套扯斷力最小值為9.0N。由于護套受到的摩擦力要遠遠小于一次性使用滅菌橡膠外科手套受到的各

27、種外力。因此,選擇9.0N作為護套扯斷力的最小值就足以保證本產品抗拉伸性能的安全可靠。e)套管的其它性能指標,主要是帶套內窺鏡的指標,諸如分辨率、照度、流量、霧層等,其認定依據是內窺鏡帶套后與不帶套內窺鏡的比較。2. 化學性能指標認定依據套管化學性能要求參考了GB4491-2003橡膠輸血膠管中對天然膠乳制品的化學性能要求和YY0114-93醫(y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用聚氯乙烯專用料的化學要求。因上述兩種材料用于人體血循環(huán)系統,而套管則用于人體自然腔道,所以具體要求項目和指標相對偏低。鑒于套管的使用中與人體接觸的性質、程度、頻次和周期與軟性內窺鏡完全一致,因此最終化學性能的要求項目及具體指標與軟性

28、內鏡完全相同。即GB11244-89醫(yī)用纖維內窺鏡通用技術要求的化學要求指標。3. 生物相容性指標認定依據生物相容性評價中所應進行的試驗應根據GB/T16886.1醫(yī)療器械生物相容性評價 第1部分:評價與試驗中的要求進行確定。因套管插入部外表面材料屬于短期接觸粘膜,因此按該標準規(guī)定,應進行細胞毒性、致敏和刺激三種試驗。試驗中具體的指標要求采用了YY/T0283纖維大腸內窺鏡中的生物相容性要求,其認定依據同樣是由于套管與纖維內鏡的使用環(huán)境完全相同。(十)產品的生物學評價報告審查內窺鏡套管產品可以采用提交生物學評價報告的方式代替生物學試驗。依據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印發(fā)的醫(y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和審查指

29、南(國食藥監(jiān)械2007345號)的有關規(guī)定,申請涉及生物學評價的產品注冊的企業(yè),可提供生物學評價報告(含支持性文件)代替產品注冊檢驗報告中的生物學試驗部分,或進行全項生物學試驗。依據生物學評價報告的要求,對于內窺鏡套管,主要從原材料及工藝、應用部位、接觸情況、預期用途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1. 原材料及工藝套管采用與天然膠乳橡膠避孕套(以下簡稱避孕套)相同的原材料(天然膠乳橡膠)及輔料。國標GB7544-2004中聲明“避孕套及任何潤滑劑、助劑、敷料、單包裝材料或涂粉,宜既不含有也不釋放足以產生危害的物質,以在正常貯存或使用條件下不會引起毒性、過敏、局部刺激或其他危害。”套管的生產工藝與避孕套完

30、全相同。套管成品要進行環(huán)氧乙烷滅菌,而避孕套在生產過程中只是對生產環(huán)境進行紫外線消毒,而對其本身成品沒有進行任何消毒、滅菌。并且在使用套管前要對內窺鏡進行負壓清洗2%戊二醛浸泡20分鐘蒸餾水清洗。套管在原材料不會引起毒性、過敏、局部刺激或其他危害的基礎上,采用滅菌成品來避免生產過程中造成的污染。2. 應用部位內窺鏡套管與避孕套一樣為表面接觸醫(yī)療器械,主要應用于人體內腔粘膜部位。3. 接觸情況內窺鏡套管與人體粘膜表面接觸,接觸的時間短、頻次低。內窺鏡套管與避孕套均屬于短期接觸器械。4. 預期用途內窺鏡套管使用時,套在內窺鏡外壁,將內窺鏡外表面與人體內腔隔離,起到減少交叉感染的目的;而避孕套主要用

31、于防止艾滋病為主的交叉感染。從這點上看內窺鏡套管的風險遠遠低于避孕套。綜上分析,內窺鏡用一次性套管與避孕套產品采用相同原材料及相同的生產工藝,并且其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將病毒及傳染介質與人體環(huán)境進行隔離。避孕套是防止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性傳播疾病的感染,而套管只是減少一般的傳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在臨床過程中做內窺鏡常規(guī)檢查的時間比較短,也就是套管作用于人體的時間要少于避孕套與人體的作用時間。因此,套管的使用風險要小于避孕套。國家標準中規(guī)定避孕套不需要做生物學試驗,因此內窺鏡套管可以通過生物學評價報告,證實其生物學性能是安全的。(十一)產品的檢測要求內窺鏡套管出廠檢驗應包括有效性能要求和安全性能

32、要求兩部分。有效性能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表面及邊緣、尺寸、外觀及透明、扯斷力、密封性。安全性能至少應包括:無菌及環(huán)氧乙烷殘留量(若采用環(huán)氧乙烷滅菌)。(十二)產品的臨床要求根據醫(y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和醫(yī)療器械臨床管理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提供相應的臨床試驗資料。臨床一般采用自身陽性對照的方法,以使用和不使用內窺鏡套管的患者進行對照,從視野清晰度、進鏡是否困難、患者痛苦性、鏡面情況、是否影響治療措施等方面進行比較。設定相應的評價標準,進行統計分析,檢查是否有顯著性差異。重點審查臨床試驗的評價標準是否明確,試驗例數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臨床試驗過程中的存在問題和不良事件是否得到解決。臨床觀察中一般會出現以下

33、問題:1. 套管有破損和脫落。2. 套管潤滑不夠,進鏡阻力大,增加患者的痛苦。3. 套管影響內窺鏡的使用,如視野清晰度,鏡面出現水霧等情況。4. 套管上存在銳角或銳邊,劃破粘膜導致出血。(十三)該類產品的不良事件歷史記錄暫無。(十四)產品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產品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應符合醫(yī)療器械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管理辦法及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1. 說明書的內容:(1) 產品名稱、型號規(guī)格、主要結構及性能應審查是否與標準相一致。一般應有產品示意圖,說明產品的結構組成。(2) 使用方法:審查是否包臨床中內窺鏡使用前的檢查,為內窺鏡安裝套管的正確方法,使用后分開套管和內窺鏡的方法,以及套管處理方

34、式。全封閉式內窺鏡套管應給出安裝的圖示。(4) 注意事項:本部分一般在說明書中以“危險”、“警告”和“注意”的形式出現,審查時檢查是否包括以下內容。o 內窺鏡在套用該套管前,應事先經過嚴格消毒,特別對鏡體操作管道應認真清洗和消毒。o 內窺鏡清洗消毒操作流程。o 使用時應小心從包裝袋中取出,以免被指甲珠寶等飾物損壞。o 套管經環(huán)氧乙烷滅菌,打開包裝即可使用。o 套管為一次性使用。o 套管為“已滅菌”產品,使用前應嚴格檢查包裝袋,若無“已滅菌”字樣或滅菌期限已過,包裝破損或已開封及套管粘連,則嚴禁使用并退回生產企業(yè)。o 提醒患者不要咬合牙齒以防損壞套管。o 避免使用剪刀或其他鋒利器具打拆包裝。o

35、手術醫(yī)護人員雙手應戴消毒手套操作。o 如操作過程中出現套管破損、斷裂等情況時,應馬上停止內窺鏡檢查,將內窺鏡及套管從體內慢慢退出;如出現脫落的情況則直接用內窺鏡取樣鉗取出套管。o 套管應存放在5-25溫度范圍內,庫房內應無腐蝕性氣體并保持通風良好,距地面及墻面的距離不得25cm,不得與有毒、有害物品共放,保證無鼠害。(5) 圖形、符號的說明: 說明書應該包括產品和小包裝上的圖形符號說明,審查時檢查是否包括以下內容。表2 內窺鏡套管的圖形符號說明名 稱符 號說 明一次性使用說明制品不能再次使用批 號LOT位于批號前面或批號上方生產日期位于生產日期前面或生產日期上方無 菌STERILE表示制品是無

36、菌供應的環(huán)氧乙烷消毒STERILEEO表示用環(huán)氧乙烷消毒的制品失效日期制品必須在此日期前使用。位于失效日期前或失效日期上2. 標簽和包裝標識參照標準GB/T 191、YY/T0313-1998中的類無菌制品包裝的要求、YY 0466醫(yī)療器械 用于醫(yī)療器械標簽、標記和提供信息的符號中的有關規(guī)定,以及醫(yī)療器械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管理規(guī)定進行審查。產品小包裝至少有以下標識:“無菌”字樣(或無菌圖形符號)、“用后銷毀”字樣、“包裝破損禁止使用”字樣、“一次性使用說明和圖形符號”,圖形符合應符合YY/T0313-1999附錄B的要求;失效年月。(十五)注冊單元劃分的原則內窺鏡套管的注冊單元劃分應按照醫(yī)

37、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要求,“醫(yī)療器械產品的注冊單元原則上以技術結構、性能指標和預期用途為劃分依據?!币虼藨搹囊韵氯齻€方面來考慮。1. 預期用途產品預期用途不同,應劃分為不同的注冊單元。通常,內窺鏡套管產品的預期用途基本相同。2. 技術結構產品的技術結構不同,應劃分為不同的注冊單元。具體主要考慮以下因素:(1)產品結構不同的,例如全封閉式和半封閉式的結構存在差異;(2)產品材料不同的,例如天然膠乳橡膠和聚氯乙烯等;(3)產品的附帶功能或模塊不同的,例如附帶活檢鉗和吸引管接口等。3. 性能指標性能指標有較大差異的,并因性能指標差異而導致產品結構和功能有大的差異時,應考慮劃分為不同的單元。

38、產品的技術結構、性能指標和預期用途這三個方面是劃分注冊產品單元的主要線索和依據,這三個方面又往往是相互關聯和互相影響的。因此應綜合考慮。 (十六)同一注冊單元中典型產品的確定原則典型產品應是同一注冊單元內能夠代表本單元內其他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產品。應考慮功能最齊全、結構最復雜、風險最高的產品。(十七)審查關注點1. 產品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能起到防護交叉感染的目的。2. 產品的物理性能、化學性能、生物學性能指標是否合理、有效、安全、完整,制定的依據是否充分。3. 使用本產品,帶來的受益是否大于風險。4. 說明書中必須告知用戶的信息是否完整。5. 臨床試驗方案能否滿足對于驗證預期臨床目的的要求

39、,臨床試驗資料是否完整、科學、具有邏輯性,臨床試驗結論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臨床試驗過程中的存在問題和不良事件是否得到解決。參 考 文 獻1 韓桂玉,焦秀貞. 內窺鏡醫(yī)源性交叉感染的預防措施.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7,22(10):1427-1428.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guī)范.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4.4.3 劉俊霞,王欣森. 消化內鏡醫(yī)源性感染的預防. 中國護理雜志,2003,19(11):58.4 黃靖雄.軟式內鏡的再處理.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7):653.5 李六億,鞏玉秀,武迎宏,等.內鏡清洗消毒方法的研究.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10):901.6 胡必杰,何禮賢,沈坤雪,等.支氣管鏡與胃鏡的消毒抽樣調查.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