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學會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規(guī)范_第1頁
日本建筑學會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規(guī)范_第2頁
日本建筑學會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規(guī)范_第3頁
日本建筑學會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規(guī)范_第4頁
日本建筑學會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日本建筑學會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規(guī)范目 錄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規(guī)范21章 總則21條 目的和適用范圍22條 計量22章 材料以及容許應力33條 砼的種類、品質材料由以下確定:34條 鋼筋的質量、形狀、尺寸35條 材料系數(shù)36條 容許應力33章 荷載及應力變形的計算57條 荷載以及外來組合58條 結構計算的基本要求59條 骨架的分析610條 板的分析811條 平板結構94章 構件計算1112條 關于彎曲構件截面計算的基本假定:1113條 梁的彎曲所對應的截面計算1114條 針對柱的軸向力和彎曲的截面計算1315條 梁、柱以及梁柱結合部的剪切計算1316條 粘結及焊接1817條 固定2218條 樓板的

2、計算2519條 墻構件的計算2620條 基礎3521條 鋼筋保護層厚度3622條 特殊的應力所對應的結構構件的加固36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規(guī)范解說37第一章 總則371條 目的與適用范圍37第二章 材料及容許應力406條 容許應力40第三章 荷載及應力和變形計算457條 荷載和外力及其組合458條 結構分析基本事項47第四章 材料的計算4812條 彎曲構件斷面計算的基本假設4813條 梁彎曲的斷面計算4814條 柱的軸向力和彎曲的斷面計算49日本建筑學會鋼筋混凝土結構計算規(guī)范1章 總則1條 目的和適用范圍1、針對混凝土建筑物的損傷控制性能,確定其實用性能而使用的,其中一部分條款可以確認結構的安全

3、性。2、本規(guī)范適用第3條件規(guī)定的混凝土結構,以及第3條砼及第4條規(guī)定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結構計算。根據特別的調查研究,能夠確認與本規(guī)范具有效力的構造性能的情況下,可以把本規(guī)范的一部分要求降低。2條 計量2章 材料以及容許應力3條 砼的種類、品質材料由以下確定:1、 砼的種類和品質(1)按照本學會建筑工程標準形式書同解說JASS5鋼筋混凝土工程(按JASS5)本學會根據JASS5而定(2)砼的配合比制造、運輸、澆筑、支模以及質量管理根據JASS5而定4條 鋼筋的質量、形狀、尺寸除特殊情況外,根據JISG3112鋼筋砼用鋼的規(guī)格決定,圓鋼直徑d<19mm.異形鋼<d41,另外根據JIS

4、G3551焊接鋼絲網及異形鋼筋網格規(guī)定,鋼絲網、鋼絲直徑d>6mm可以使用。5條 材料系數(shù)鋼筋和砼一般按表5.1采用表5.1材料系數(shù)材料彈性模量泊松比線膨脹系數(shù)(1/)鋼筋_混凝土0.2注:r:空氣中干燥情況下混凝土的單位體積重量(KN/),特別是沒有進行調查的情況下,按表7.1中數(shù)值減去1.0計算。6條 容許應力砼及鋼筋的容許應力按表6.1、6.2、6.3確定表6.1混凝土強度容許值(N/)長期短期受壓受拉剪切受壓受拉剪切普通混凝土-對應長期值的2倍-對應長期值的1.5倍輕質混凝土1類及2類對應普通混凝土值的0.9倍注:指混凝土的設計強度標準值表6.2 鋼筋容許應力(N/ )長期短期受

5、拉以及受壓剪切加固受拉以及受壓剪切加固SR235SR295155155155195235295235295SD295ASD345SD390SD490195215(195)215(195)215(195)195195195195295345390490295345390490焊接鋼筋網195195295295注:*D29以上的鋼筋使用()里的值*僅限于板的受拉鋼筋表6.3鋼筋混凝土對應的容許應力值(N/)長期短期上部鋼筋其它鋼筋異形鋼筋短期值對應的1.5倍圓鋼并且0.9以下并且1.35以下注:1)上部鋼筋是指布置在受彎構件當中的布置在受彎構件下端澆筑300mm以上的混凝土時所對應的鋼筋。2)指混

6、凝土的設計強度標準值3)異形鋼筋到異形鋼筋的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小于1.5倍直徑以下,容許粘結應力值在此表中的數(shù)值上乘以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1.5倍)3章 荷載及應力變形的計算7條 荷載以及外來組合1、結構計算的荷載與外力以及組合根據建筑基準法以及建設部公告,國土交通部公告或者本學會的建筑荷載指南同解說、建筑物基礎結構設計指南當中規(guī)定的實施。2、鋼筋的重度根據實際情況而定,若無特別的要求,研究按表7.1確定表7.1 鋼筋混凝土單位體積的重量混凝土種類設計標準強度的范圍(N/)鋼筋混凝土的單位體積重量普通混凝土364848602424.525輕量混凝土1類2727362022輕量混凝土2類271

7、88條 結構計算的基本要求1、構的整體及部分的應力和變形根據下述假定計算:(1)應力和應變計算一般情況下,在彈性剛性基礎計算下,一般根據彈性剛性假設計算,但是考慮分析目的和各個構件的水平應力相對應的砼開裂影響,使剛度降低。材料的彈性模量按表5.1采用,但是考慮長期荷載作用產生的徐變的影響,不按此規(guī)定考慮。2、柱和梁的剛度規(guī)定(1)彎曲變形、剪切變形及軸向變形所對應的強度時,截面面積及截面慣性矩按全截面計算,這些計算如果無法忽略鋼筋,則適當考慮鋼筋的影響。(2)(梁上的板,板上的梁)與墻連接的柱等的T型截面的構件其彎曲變形所對應的板的有效寬度。腹板的寬度應疊加上兩側或單側板部上共同工作部分的寬度

8、。板部共同工作部分的寬度按8.1式或8.2式確定。 (8.1) (8.2)兩端剛接或連續(xù)梁按8.1式,簡支梁按8.2式圖8.1 T型截面構件的有效寬度(3)構件的變形原則上是根據彎矩和剪力產生的變形,必要條件下考慮軸向力的變形,這種情況下,為了簡化應力計算,長細比很大的構件剪力應變可以忽略。(4)構件由于局部開裂造成剛度下降的影響無法忽略,應設定適當?shù)幕謴土δP瓦M行非線性分析,計算各部分應力和變形。3、墻的剛度確定,慮抗震墻或墻形狀的構件其彎曲變形、剪切變形和軸向變形的同時,根據分析的目的及水平應力不同,這些變形的所對應的彈性剛度適當降低。9條 骨架的分析1、板傳遞到梁上的垂直荷載,應根據板上

9、荷載的分布及板周邊條件確定,長方形板的分布荷載,應從梁的兩端以及與梁平行的直線所對應的T型或型所對應的荷載。2、結構中骨墻體的重量,可視為直接由柱傳遞,但是基礎梁和基礎板(樁基的情況下為柱帽及樁),根據視墻體的開口情況以及是否有結構縫,另外梁要適當考慮梁的支撐情況。3、所受荷載除了計算滿荷載外,應根據需要考慮實際荷載的影響。4、剛接于主梁上的次梁,其彎矩應根據需求考慮主梁的扭轉抵抗所產生的束縛,并按連續(xù)梁計算。5、結構建模應根據下述進行(1)梁柱建模梁柱根據8.2所示的剛度進行換算,但是要適當考慮一下內容:1)剛性域對于梁柱結合和牛腿部位、開口下部和開口兩邊的墻壁,對應其它相連接構件部分的應力

10、所產生的影響,要適當考慮構件的適宜的剛性域和線性變截面材料所組成的構件,但是此影響小的情況下,將此影響忽視的情況下,計算的應力適當增加的方法也認可。2)結合部的考慮梁柱結合部建模時,將此部分作為剛性域假設部分或僅考慮剪切變形,此兩種方法均可。3)對于特殊結構骨架,要考慮所產生的應力變形,建立適當?shù)淖冃?。?)抗震墻的建??拐饓Ω鶕?.(3)中所示的剛性剛度進行模型變換并進行結構分析,這種情況下根據要求,基礎的扭轉影響適當考慮到模型中去。6、承受地震力的結構分析由承受地震作用的梁柱以及抗震墻所組成的結構,其應力應變分析可根據下述進行:(1) 水平地震作用,一般情況下,根據結構兩方向互相交叉的直交

11、方向互相作用而計算,但建筑物的平面是特殊形狀的情況下,根據要求考慮地震作用特別不利的方向計算。(2) 水平地震作用按集中作用于樓板上考慮,層間作用力影響大的情況下,應另外計算其影響。(3) 一般情況下,樓板在水平面內按剛性假定,特別是不能按剛性假定的情況下,考慮樓板的變形進行計算或者考慮其影響進行適當修正(4) 各層的水平了作用中心和對應層的剛度中心(剛心)原則上要一致,但是兩者不一致時,由此產生的扭轉影響不能忽略的情況下,要適當考慮其影響(5) 對應直交梁抗震墻軸向變形約束的情況下,扭轉影響不能忽略的情況下,要適當考慮其影響(6) 建筑結構凸出的部分如懸臂板等,要適當考慮地震的豎向力的影響(

12、7) 軸向或水平變形大的情況下,要適當考慮效應的影響7、適當考慮混凝土的開裂所引起的剛度劣化影響的結構分析對于超過構件開裂強度的應力的構件,在進行結構分析時,建議使用適當考慮裂縫開裂所產生的剛度劣化情況下的構件的力和變形關系,并據此進行逐步分析。10條 板的分析1、 長方形板的玩具和剪力應根據周圍的固定情況按彈性理論求解2、 能視為周邊固定的長方形板,當其承受分布荷載時,根據公式10.1、10.2按兩個方向彎矩計算(參考圖10.1)圖10.1短邊x方向的彎矩(取單位寬度計算)兩端最大負彎矩 (10.1)跨中最大正彎矩長邊y方向彎矩如式10.2 兩端最大負彎矩 ( 10.2)跨中最大正彎矩:短邊

13、有效寬度:長邊有效寬度:單位面積上的全部荷載但是有效跨度是指所支撐構件之間的凈跨,從周邊寬度的部分(圖10.1B部分)在10.1、10.2中,按照與周邊平行方向的值的一般考慮。11條 平板結構1、 本條例適用于無梁板和和柱直接一體化的結構,其中第5條(3)項中所示的柱頂或者是設置了柱頂和支撐板的情況,稱之為B結構(圖11.2設置了柱頂無承托,為A結構;圖11.3柱頂有承托,為B結構),在有詳細計算或特別試驗進行的結構安全性能能夠確認的情況下,本條例的一部分內容可以不按本條例內容執(zhí)行。2、 垂直荷載的計算按以下假定:(1)A、B結構按相互交叉的兩個梁換算,與其各個方向上的柱子共同構成的骨架,可以

14、按兩個方向換算的梁柱骨架考慮。(2)換算的梁柱骨架其各個方向的全部荷載,計算時按各個方向承擔的荷載考慮,換算梁柱骨架中的梁,其跨長為,其截面的寬度為、以及高度t,關于恒載計算除了根據墻荷載情況下計算外,根據要求考慮部分荷載的影響。(3)換算梁柱掛架的彎矩在板內的分配,按照板面上L/2(L:計算的柱跨度長),板面寬度的柱之間的部分(圖11.1當中的ABDC部分)以及和L/4寬度部分(圖11.1中ABFE和CDHG),其所有數(shù)字按圖11.1采用,跟支持不平行的外側柱,其單位寬度的彎矩按一般柱的1/2考慮,相鄰部分柱間距離的單位寬度上的彎矩,按一般柱間寬度的3/4取值,另外,柱頂周圍的剪力分布可按相

15、同考慮,見圖11.1圖11.13、 水平力的計算可按以下假設計算:(1) 與前項相同,按換算成兩方向的梁柱骨架進行。(2) 換算的梁柱骨架,荷載按各自方向分布負擔進行計算,此換算骨架的梁,其跨長按,其截面寬度(3/4),(3/4)以及(t)考慮。(3) 換算梁柱骨架柱列帶(/2及/2),柱列帶0.7,柱間帶(/2寬度及/2)按0.3的比例進行。4、 B構造、A構造按柱頂周圍不產生剪切破壞(沖擊破壞)而進行設計。5、 除前述各項以外,B結構、A結構按下面的(1)(3)進行(1) 板厚t150mm,對應屋面板可以不受此約束,但是按18條第5項的構造要求。(2) 柱高(圓形截面柱為直徑)滿足各方向的

16、柱中心距離的1/20以上、300mm以上,同時層高h的1/15以上。(3) B結構按圖11.3所示的柱頂與支撐板設計,但是相對于板其傾角小于的柱頂部分,可不進行分擔應力。4章 構件計算12條 關于彎曲構件截面計算的基本假定: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彎矩所對應的截面計算,一般情況下按以下假設進行:(1) 忽略混凝土的受拉強度(2) 彎曲構件的各截面在構件彎曲后仍保持平面,混凝土的壓縮和混凝土的壓應力是與中性軸開始的距離誠正比。(3) 鋼筋與混凝土的彈性系數(shù)比n與混凝土種類以及長、短期荷載無關,保持同一值,根據混凝土的設計標準強度,按表12.1取值表12.1混凝土的設計標準強度與彈性系數(shù)比混凝土的設計標準

17、強度()混凝土的彈性系數(shù)比n2727<3636<4848<601513119(4)對與所計算截面不垂直的鋼筋,應在其有效截面積原截面乘以計算,見圖12.1圖12.1與計算截面非垂直鋼筋的計算13條 梁的彎曲所對應的截面計算1、 梁的設計彎矩根據以下方法計算:(1) 為了確保使用性能的長期計算彎矩,使在梁上作用的長期荷載的最大彎矩考慮。(2) 為了損傷控制目的的短期設計彎矩,按其梁上短期荷載作用下的最大彎矩考慮2、 長方形梁的容許彎矩,根據12條的基本假定,按混凝土的容許壓縮應力達到壓縮強度時或者受拉鋼筋容許受拉應力達到受拉強度時,所對應的值,取其較小值。3、 長方形梁和板視為

18、一體的T形梁,板在壓縮區(qū)域內的情況,按以下規(guī)定計算:(1) T形梁的有效寬度B一般情況下按8條2項(2)計算(2) T形梁容許彎矩按下面的i)或ii)計算:i)中性軸在板內的情況下按T形梁的有效寬度B作為寬度的長方形梁,按本條2項計算ii)中性軸在板外的情況下,根據12條的基本假定,判斷為T形截面,其壓縮邊緣的混凝土的壓縮應力達到容許壓縮強度時,或者受拉側的鋼筋,其鋼筋的受拉應力達到受拉強度時,取較小值。4、 梁的受拉鋼筋比在適宜受拉鋼筋配筋率的情況下,容許彎矩可按13.1式計算 (13.1)符號 M:梁的受拉鋼筋適宜受拉鋼筋配筋率的情況下容許彎矩:受拉鋼筋截面積:受拉鋼筋的容許受拉強度:梁的

19、應力中心距離,可取7/8dd:梁的有效高度圖13.1梁的截面5、 除了前述各項的計算以外,梁按下述的(1)(5)考慮(1)承受長期荷載下的正負最大彎矩的截面,其受拉鋼筋截面積為0.004bd(b:梁寬度,d:梁的有效高度)或者根據內在應力所必須的4/3倍,取大于較小值。(2)主梁在鄰跨使用腹筋梁,但是使用輕質混凝土的梁其受壓縮鋼筋截面積,按所受鋼筋截面積的0.4倍以上取值。(3)主筋采用D13以上的鋼筋取值。(4)主筋的間距按25mm以上,同時異形鋼筋的直徑(公稱直徑mm)數(shù)值的1.5倍以上取值。(5)主筋的配置除特別情況下,按兩層以下考慮14條 針對柱的軸向力和彎曲的截面計算1、 板的設計彎

20、矩按以下方法計算:(1) 為確保使用性能的長期設計彎矩,取此柱上長期荷載作用下的最大彎矩。(2) 損傷控制所用的短期設計彎矩,取柱上短期荷載作用下的最大彎矩2、 軸力和彎矩同時作用的柱,根據12條的基本假定計算截面的應力,任意的軸向力的作用下,受壓邊緣混凝土達到受壓強度時,受壓側鋼筋達到鋼筋的受壓容許強度,或者受拉鋼筋達到容許受拉強度時,所對應的各自的彎矩當中,取其最小值作為容許彎矩M.3、 地震時彎矩有特別增大的可能性的柱子,短期軸力除以柱子的混凝土全截面所得到的數(shù)值,要小于1/34、 除了上述計算的各項以外,柱子按(1)(4)進行計算(1) 構件的最小直徑和其主要支撐點距離的比值,若使用普

21、通混凝土的情況下,為1/15以上,若使用輕質混凝土的情況下,為1/10以上,但是在考慮了柱子的有效長細比的而進行的結構計算,若結構在承載力被確認安全的情況下,不受此限制。(2) 主筋全截面對混凝土全截面的比值為0.8%以上,但是混凝土的截面增大到所需截面以上時,可以減小此值。(3) 主筋按配置了D13以上的異形鋼筋配置4根以上(4) 主筋的間距取20mm以上,同時異形鋼筋直徑(公稱直徑mm)的1.5倍以上。15條 梁、柱以及梁柱結合部的剪切計算1、 長方形以及T形截面的梁、柱結合部的剪切計算,按本條計算,其他的截面形狀情況下,以本條為準計算,但是,試驗的方法確認剪切加強梁足夠的情況下的容許剪力

22、,可不按本條進行。2、 梁柱的剪切加強(1) 為確保長期荷載作用下結構的抗剪性能,其驗算如下:i) 為確保使用性能的梁柱的長期容許剪切,按15.1計算 (15.1)符號 b:梁柱的寬度,T形梁時為腹板的寬度j:梁、柱的應力中心距離,可按7/8d采用:混凝土的長期容許剪切強度:與梁、柱的剪跨比有關的系數(shù)M:所設計的梁、柱長期荷載下的最大彎矩Q: 所設計的梁、柱長期荷載下的最大剪力然而,梁、柱長期容許剪力,若長期荷載剪切裂縫允許的情況下,可按15.2計算進行。 (15.2)的值超過0.6%時,按0.6%計算容許剪力。:梁的分布鋼筋比按下式采用 :1組分布鋼筋的截面積:分布鋼筋的間距:用于分布鋼筋的

23、剪切補強的長期容許強度,其它的符號按以前所述。ii)梁、柱的長期設計剪力按其構件的長期荷載作用下最大剪力采用(2) 為驗算對應于短期荷載下的剪切損傷控制,按以下進行,但是根據2項(3)短期設計的情況下,可省略下述計算。i) 為了控制損傷的梁、柱的短期容許剪力,按(15.3)采用 (15.3)其中 1 2(柱1 1.5)的值若超過1.2%的情況下,按1.2%計算容許剪力符號b:梁柱的寬度,T形梁時為腹板的寬度j:梁、柱的應力中心距離,可按7/8d采用d:梁的有效高度:梁的分布鋼筋比:1組剪切加強鋼筋的截面積:剪切加固鋼筋的間距:混凝土的短期容許剪切強度:剪切加強鋼筋的短期容許受拉強度,超過390

24、時,按390計算容許剪力。:跟梁、柱的剪跨比有關的系數(shù)M:所設計的梁、柱長期荷載下的最大彎矩Q: 所設計的梁、柱長期荷載下的最大剪力ii) 為了控制損傷的梁、柱的短期設計剪力,采用(15.4)式 (15.4)符號:梁、柱的設計剪力:所設計梁、柱的長期荷載作用下的剪力:所設計梁、柱的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剪力(3) 為確保大地震時安全性能所做的驗算,按以下進行,但是根據本條第2項(2)所進行的短期設計,同時,梁、柱剪切極限強度以及為了檢驗根據梁柱的剪切極限強度所對應的剪切破壞安全的情況下,可省略下列計算。i) 為確保安全性能的容許剪力,梁按(15.5)式,柱子按(15.6)式計算 (15.5) (15

25、.6)其中 1 2的值若超過1.2%的情況下,按1.2%計算容許剪力符號b:梁柱的寬度,T形梁時為腹板的寬度j:梁、柱的應力中心距離,可按7/8d采用d:梁的有效高度:梁的分布鋼筋比:1組剪切加強鋼筋的截面積:剪切加固鋼筋的間距:混凝土的短期容許剪切強度:剪切加強鋼筋的短期容許受拉強度,超過390時,按390計算容許剪力。:跟梁、柱的剪跨比有關的系數(shù)M:所設計的梁、柱長期荷載下的最大彎矩Q: 所設計的梁、柱長期荷載下的最大剪力ii) 為了確保安全性能的設計剪力,梁按(15.7),柱按(15.8),但是,(15.9)式中的n若按1.5以上使用的情況下,可不按(15.7)、(15.8)計算 (15

26、.7) (15.8):由所設計的構件的長期荷載計算的剪力,在式(15.7)中可按簡支梁的數(shù)值。:剪力最大的梁兩端的屈服彎矩的絕對值之和:梁的凈跨長度:柱頂部和柱根部屈服彎矩的絕對值之和。在這種情況下,比較與柱頂?shù)那澗氐慕^對值之比,跟柱頂相連的梁的兩邊的絕對值之和的1/2,比較小的情況下,可按較小的數(shù)值昨晚柱頂屈服彎矩,但是,最上層的頂層柱子的情況下,無1/2。:柱的凈高:設計的梁柱的水平荷載計算的剪力n:水平荷載剪力的有關的系數(shù)(4) 除了以上計算外,梁柱的剪切抗剪鋼筋按下述各項進行,但是根據特殊的調查研究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可不按此規(guī)定執(zhí)行。i) 梁柱的抗剪鋼筋,使用直徑9mm以上的圓鋼或

27、者D10以上的異形鋼筋ii) 梁柱的抗剪鋼筋比在0.2%以上iii) 梁的抗剪鋼筋(箍筋)的間距,按梁高的1/2以下取值。iv) 柱的抗剪鋼筋(箍筋)的間隔取100mm以下,但是從柱的上下端開始,其距離為最大直徑的1.5倍或者最小直徑的2倍,在數(shù)值比較大的范圍內,箍筋間距按前述數(shù)值的1.5倍增大。v) 抗剪鋼筋要將箍筋在內的主筋內部的混凝土足夠約束度來配置,其端彎鉤按135以上的角度彎曲,并固定或焊接vi) 梁寬度比較大的梁,主筋使用復合箍筋等能夠確保韌性的方法vii) 剪力和壓力有可能特殊增大的柱子,端部要配置鋼筋端部焊接的封閉型的箍筋,將主筋包含在內,通過使用復合箍筋等確保構件的韌性。3、

28、 梁、柱節(jié)點(1) 純框架結構的梁柱節(jié)點在大地震作用下,為確保其安全性所做的驗算,按下述進行,但是,為驗算根據梁柱節(jié)點的剪切極限強度的剪切破壞的安全性,可省略下述計算。(2) 為確保梁柱節(jié)點的安全性能容許剪力的計算,按式(15.10)進行 (15.10):與梁柱節(jié)點形狀有關的系數(shù)=10 (十字形節(jié)點)=7 (T形節(jié)點)=5(卜形節(jié)點)=3(L形節(jié)點):混凝土的短期容許剪切強度:梁柱節(jié)點的有效寬度,按下式進行:寬度,:為/2或D/4的較小者:梁兩側面開始到與其平行的柱側面的長度D:柱截面高(3)為確保梁柱節(jié)點的安全性能所需要的設計剪力,按(15.11)進行,但是對于(15.9)式中的n,超過1.

29、5以上的柱的情況下,其設計剪力計算時,可按(15.12)式進行 (15.11) (15.12)但是,為與箍筋形狀有關的系數(shù),按(15.3)取值 (15.3):梁柱節(jié)點左右兩側的屈服彎矩,其各自絕對值被其各自的應力中心距離j除以的和,其中,梁的一個方向上部受拉,另一方向下部受拉。:根據本條2項(3)當中所述,為確保柱的安全性能所需的設計剪力使用當n為1.5以上,按(15.9)式所計算的各層的數(shù)值,對應一般層的梁柱節(jié)點,取其節(jié)點的上下柱的設計剪力的平均值,對應頂層梁柱節(jié)點,取節(jié)點以下柱的設計剪力。D:柱截面高j:梁的應力中心距離,(15.13)式當中取梁柱節(jié)點左右梁的平均值。:梁柱節(jié)點上下柱的平均

30、高度,對于頂層節(jié)點取頂層柱高的1/2,柱的高度取上下層梁的中心距離。:節(jié)點左右梁的平均長度,外端部的節(jié)點取外端部梁的長度,梁的長度按梁兩端柱的中心距離。(4) 梁柱節(jié)點箍筋按以下各項考慮,但是根據特別調查以及研究確保沒有問題的情況下,不受此限。i)箍筋使用直徑9mm以上的圓鋼或者D10以上的異形鋼筋ii)箍筋配筋率為0.2%以上iii)箍筋間隔為150mm以下,同時小于鄰柱箍筋間隔的1.5倍以下。16條 粘結及焊接1、粘結(1)彎曲構件的受拉鋼筋在跨度范圍內,從需要考慮粘結的截面開始到粘結長度范圍內的粘結應力的計算,按本條第1項(4)的規(guī)定進行,針對保證長期荷載的使用性能,短期荷載的損傷控制以

31、及大地震作用下為保證安全性能的計算。(2)彎曲構件的粘結截面的確定按以下考慮:1)跨度內最大彎矩所對應的截面2)跨度內不需要計算減少的鋼筋計算(3)彎曲構件的受拉鋼筋的粘結長度按以下確定1)在跨度當中被截斷的鋼筋的粘結長度a)從粘結檢查截面開始到鋼筋端部的長度b)在鋼筋的端部設置標準彎鉤(17條規(guī)定)的情況下,粘結檢查截面開始到彎鉤開始點之間的長度2)跨度內通常配置的鋼筋粘結長度a)兩端彎曲屈曲的情況下,但是,在能夠確認彎曲構件上不產生剪切裂縫的情況下,能夠用公式b)除以上的情況外,符號,L:彎曲構件的凈長度d: 彎曲構件的有效長度(4)彎曲構件的受拉鋼筋的粘結應力計算按以下計算1)為保證長期

32、荷載作用下使用性能所進行的驗算,按式(16.1)(16.2)進行 (16.1) (16.2)2)短期荷載作用下的損傷控制而進行的驗算,按式(16.3)(16.4)進行 (16.3) (16.4)3)為確保大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所進行的驗算,按(16.5)進行,但是即使大地震作用下能明確表明發(fā)生粘結割裂破壞的彎曲構件以及根據本條1項(4)2)進行的短期設計,并且,粘結割裂強度所進行的粘結割裂破壞的驗算另外進行的情況下,以下驗算可以忽略: (16.5) (16.6) (16.7)符號 :受拉鋼筋彎曲粘結應力:受拉鋼筋平均粘結應力:受拉鋼筋彎曲屈服時的平均粘結應力:長期荷載作用下的剪力:水平荷載作用

33、下的剪力:受拉鋼筋的長度:彎曲構件的應力中心距,取=(7/8)dd:彎曲構件的有效長度:受拉鋼筋的粘結長度,在(16.2)、(16.4)、(16.5)當中,根據所受荷載的情況,在能確保彎曲構件不發(fā)生剪切裂縫的情況下,公式中-d可以按考慮。:粘結驗算截面的長期荷載作用下的鋼筋所產生的應力,鋼筋端部設置標準彎鉤的情況下,其值的2/3倍考慮:粘結驗算截面位置上在短期荷載作用下,鋼筋內所存在的應力,鋼筋端部設置標準彎鉤的情況下,其值的2/3倍考慮:粘結驗算截面位置上的鋼筋的屈服強度,鋼筋端部設置標準彎鉤的情況下,其值的2/3倍考慮:長期容許粘結應力,按6條進行。:短期容許粘結應力,按6條進行。:粘結割

34、裂的基本強度按16.1考慮K:鋼筋的配置方式和分布鋼筋所采用的修正系數(shù),取2.5以下。C:取粘結驗算截面上鋼筋之間的間距或最小保護層厚度的3倍,兩者之中的較小值,按5以下取值。W:考慮了粘結割裂面上的橫切截面上橫向分布鋼筋的效果的長度,2.5以下取值。:所考慮的鋼筋列的粘結割裂面橫切面上橫向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S:一組橫向分布鋼筋(截面)的間距N:考慮的鋼筋其粘結割裂面上的鋼筋根數(shù):彎曲抗彎鋼筋直徑,異形鋼筋的情況下,取公稱直徑。表16.1 粘結割裂面基本強度為確保安全性能的強度上部鋼筋其他鋼筋普通混凝土輕質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的0.8倍注1):上部鋼筋是指對于彎曲構件,其鋼筋下面300mm以上的混

35、凝土的水平鋼筋2)是混凝土的設計基本強度3)多層配筋的第一層(截面外側)以為的鋼筋,其值按上表乘0.6(5)關于粘結的構造要求1)切斷的鋼筋是在計算上不需要的截面以外,按構件有效高度的d以上延長。2)受拉上部鋼筋的1/3以上,要超過反彎點,并且按梁有效高度的d以上延長,但是,由短期應力存在的構件,由1/3以上的鋼筋構件延伸貫通或設置連接。3)受拉的下部鋼筋,其1/3以上的混凝土構件全貫通或搭接。4)受拉鋼筋的粘結強度,原則上不應小于300mm5)鋼筋束按等價的一根鋼筋考慮6)柱以及梁(基礎梁除外)挑出部分以及煙囪,原則上鋼筋的端部設置標準彎鉤2、鋼筋搭接(1)鋼筋的搭接包括重疊搭接、壓接搭接、

36、焊接搭接或機械式搭接,但是本條當中以下僅對重復搭接(2)D35以上的鋼筋原則上不能用重復搭接(3)鋼筋的重復搭接位置原則上在構件以及鋼筋上應力較小部位設置,同一截面上不作全部截面受拉鋼筋的搭接。(4)抗彎鋼筋的重復搭接長度要滿足以下各項,但是不小于200mm以及鋼筋直徑的20倍。1)為確保長期荷載作用下的重復搭接,以及為驗算短期荷載下的損傷控制,受拉鋼筋的情況下按(16.8)進行,受壓鋼筋的情況下按(16.9) (16.8) (16.9)2)為確保大地震作用下安全性能的重復搭接驗算,按(16.10)進行,但是在計算修正系數(shù)K時,鋼筋間距的最小值、鋼筋距離不密集的情況下和密集搭接的情況下,即使鋼

37、筋間距不密集的情況下也按密集搭接考慮,系數(shù)C、鋼筋根數(shù)n,按鋼筋斷裂面上全部鋼筋減小鋼筋組數(shù)的值,但是根據粘結割裂強度的計算重復搭接長度的情況下,以及不可能產生彎曲屈曲的抗彎鋼筋(僅限D25以下)的重復搭接鋼筋在其所存在的應力較小的地方設置,也可不按下式計算 (16.10)符號 :接頭的搭接的重復長度,鋼筋端部標準彎鉤(17條要求)設置的情況下,除去彎鉤的長度:受拉鋼筋的搭接部分的最大應力,鋼筋端部設置標準彎鉤的情況下,其值可按2/3倍考慮:受拉鋼筋接頭部分的最大應力:受拉鋼筋接頭部分的最大屈服強度,鋼筋端部設置標準彎鉤的情況下,其值可按2/3倍考慮:彎曲抗彎鋼筋直徑,異形鋼筋的情況下,取公稱

38、直徑。:容許粘結應力與鋼筋的位置無關,按6條表6的上部鋼筋的數(shù)值取K:鋼筋配置橫向分布鋼筋的修正系數(shù),按式(16.6)進行:粘結割裂的基本強度值,按表(16.1),其他符號按以前的采用(5)重復搭接接頭不能設置在彎曲裂縫沿搭接鋼筋的部位(6)焊接鋼筋網的重復搭接接頭長度,按在最外部的分布鋼筋之間所測得的距離取值,并按分布鋼筋的間隔加上50mm,并且大于150mm取值。3、受拉鋼筋在構件內的固定(1)受拉鋼筋在構件內的固定,對于彎曲構件的受拉鋼筋而言,按本條1項考慮,對其他的受拉鋼筋而言,根據式(16.8)、(16.9)進行驗算,這里面公式的符號L改取固定長度(2)受拉鋼筋開口部分的固定按17條

39、進行。17條 固定1、固定(1)一般事項本條為確保固定破壞的安全性為目標,異形鋼筋的搭接固定作為對象,根據(17.1)必需固定長度以上的固定長度,貫通鋼筋按后面的(4)計算(2)固定長度直線固定的情況下,其固定長度是指固定起點開始到該鋼筋端部為止的長度(圖17.1),本條2中規(guī)定的鋼筋端部設置標準彎鉤的情況下,是指固定搭接起點到彎鉤的投影搭接長度(圖17.2),如果使用可信賴的機械式固定錨具設置鋼筋端部的情況下,使用錨固點開始到錨具凸出部分的長度為圖17.1 直線錨固情況下圖17.2 設置標準彎鉤情況下(3)必需的錨固長度受拉鋼筋為異形鋼筋的情況下,必需錨固長度按17.2計算 (17.2)符號

40、 :按粘結裂縫的標準所定的強度,按16條表16.1【其他鋼筋】欄中的數(shù)值:搭接面上的鋼筋的應力值,以使用該鋼筋的短期容許應力為原則,設計時對于僅考慮承擔長期應力的構件,可使用鋼筋的實際應力的1.5倍。:異形鋼筋公稱直徑數(shù)值(mm):橫向加固鋼筋所束縛的核心內的錨固,取1.0,其他的情況取1.25.S:必須固定長度的修正系數(shù),按表17.1考慮表17.1必須固定長度的修正系數(shù)種類S直線型錨固抗震構件(柱、主梁、剪力墻、基礎等)1.25非抗震構件(次梁、板、剪力墻等)懸臂式其他1.0其他構件標準彎鉤或使用機械式器具抗震構件(柱、主梁、剪力墻、基礎等)0.7非抗震構件(次梁、板、剪力墻等)懸臂式其他0

41、.5其他構件(4)對貫通配筋固定的限制在純框架部分的梁柱結合部內,貫通配置的梁以及柱主筋的直徑原則上滿足(17.3),但是不發(fā)生主筋屈服的構件可適當放寬符號 :配置貫通鋼筋的構件總高度:混凝土的設計標準強度:鋼筋的短期抗拉強度(5)關于搭接固定的要求1)承受受拉應力的鋼筋直徑錨固長度原則上取300mm以上,2)彎曲固定的情況下,原則上取投影固定長度為8并且150mm以上,但是設計上考慮僅承受長期應力的構件,若有特別考慮的情況可不受此限。3)將梁主筋彎折到柱固定,以柱的主筋彎到梁內固定,其對應的投影長度為搭接構件截面總高度的0.75倍以上,作為基本考慮,原則上鋼筋彎曲到結合部區(qū)域,但是抗彎構件的

42、截面高度足夠的情況下或者特別考慮過的情況下,不受此限。4)機械式錨固器械原則上用于有橫向約束的核心區(qū)域5)特殊固定部位要詳細設置,應力的傳遞要合理6)僅受壓縮應力的鋼筋在結合部的固定,原則上取投影固定長度的8以上7)構件固定端設置的焊接鋼筋網的錨固,其錨固長度取搭接面開始到最外部的橫向鋼筋為止的長度,加上橫筋間隔50mm以上,并且150mm以上。2、標準彎鉤根據本條所進行的固定驗算,其彎曲固定筋的標準彎鉤長度,彎鉤若按彎曲時,取鋼筋直徑的8倍以上,若按135彎曲時,取鋼筋直徑的6倍以上,若按180彎曲時,取鋼筋直徑的4倍以上,彎曲部分的彎曲內直徑的最小值按表17.2計算,另外,從標準彎鉤的鋼筋

43、到混凝土表面為止的側面保護層厚度的最小值按表17.3取值。表17.2 標準彎鉤的內直徑彎曲角度鋼筋種類鋼筋直徑劃分的種類鋼筋彎曲的直徑18013590SD295ASD295BSD345D16以下3 以上D19D414以上SD390D41以下5以上90SD490D25以下D29D416以上注:為固定鋼筋的公稱直徑*SD490彎曲超過的情況下,需進行受彎試驗表17.3標準彎鉤的側面保護層厚度S=0.5的情況下2以上并且65mm以上S=0.7的情況下1.5以上并且50mm以上18條 樓板的計算 1、樓板的厚度一般情況下取表18.1以上,并且80mm以上,但是輕質混凝土的樓板取表18.1所示數(shù)值的1.

44、1倍以上,并且100mm以上,周邊固定條件不同的情況下,或者不能根據表18.1取值的情況下,需按照適宜的計算或者試驗確認,不能產生對板不利的變形、開裂或者振動損害。表18.1 樓板厚度的最小值支撐條件板厚t邊界條件懸臂板注 1) :短邊有效跨度:長邊有效跨度這里有效長度是指梁以及其他支撐構件的凈尺寸2):固定荷載和裝修荷載的和3)懸臂板的厚度由支撐端限制,其他部分的厚度可適當減小2、有次梁的樓板為防止次梁過大變形以及沿主梁方向的樓板的過大開裂,應確保次梁有足夠的彎曲剛度3、由彎矩計算出的截面,可按13條的4進行計算4、剪力以及粘結錨固所對應的計算以15條、16條、17條為基準。5、板的配筋除按

45、前述各項以外,還要遵循下述(1)、(2),但是,較輕的板或特殊的樓板可不受此限。(1)板的受拉鋼筋使用D10以上的異形鋼筋或鋼絲直徑6mm以上的焊接鋼絲網,對于承受最大正負彎矩的部分,其鋼筋間隔取表18.2所示數(shù)值。表18.2 樓板的配筋普通混凝土輕質混凝土(第一類、第二類)短邊方向200mm以下直徑小于9mm的焊接鋼絲網取150mm以下200mm以下直徑小于9mm的焊接鋼絲網取150mm以下長邊方向300mm以下并且板厚的3倍以下直徑小于9mm的焊接鋼絲網取200mm以下250mm以下并且板厚的3倍以下直徑小于9mm的焊接鋼絲網取200mm以下(2)在樓板各個方向的全長上,全部鋼筋截面除以混

46、凝土全截面的此值應在0.2%以上。19條 墻構件的計算1、一般情況剪力墻壁或者墻壁與柱、梁一體的構件(以下按剪力墻構件稱)按下述(a)(d)的不同分別取值(a)抗震剪力墻兩側與柱連接的墻等,參考圖19.1(a)(b)與柱連接的墻單邊與柱連接的墻等,參考圖19.1(b)(c)無柱墻墻板,參考圖19.1(c)(d)與梁連接的墻(與腰墻和垂墻相連的墻參考圖19.1(d)墻構件的允許承載力的計算以及構造要求按本條計算,上述以外的樓板平面內的容許剪切承載力的計算也可按本條,另外當墻板對所計算墻板構件以及其他構件的響應影響比較小的情況下,單邊與柱相連的墻壁、與梁相連的腰墻、垂墻可忽略墻板,按13條、14條

47、、15條驗算,另外,即使考慮與彎曲效應有關的墻板在計算容許剪力時,可忽略墻板,按15條的公式計算。(a-1)兩側與柱相連的梁(a-2)連續(xù)墻(b)與柱相連的墻(c)無柱墻(d)與梁相連的墻圖19.1 墻構件的分類和與墻截面有關的符號2、容許彎矩墻構件的容許彎矩根據12條的基本假設,當壓縮邊緣受拉側鋼筋達到容許應力或者鋼筋受拉強度時,取二者的較小值。3、允許剪力(1)長期允許剪力為驗算墻體的抗震性能而使用的長期剪力可按(19.1)式計算。符號t:墻厚:包括柱(或者梁)的墻體的高度(參考圖19.1):混凝土的長期允許抗剪強度(2)短期允許剪力為驗算墻體的損傷控制所使用的短期允許剪力,按(19.2)

48、式進行,即按(19.3)式計算,(19.4)式計算,取、的較大值 (19.2) (19.3) (19.4)這里以及是指包含著每個墻體中的一面墻以及一根柱(或者梁)所能承擔的容許剪力,可按(19.5)以及(19.6)計算 (19.5) (19.6)符號: t:墻厚:包括柱(或者梁)的墻體的高度(參考圖19.1):墻的有效長度,若兩側有柱時,= ,一側有柱時,= 0.9,沒柱時= 0.8:墻體的(凈)長度(圖19.1)b:柱(或者梁)的寬度:柱(或者梁)的應力中心距(=7/8d)或者0.8DD:柱(或者梁)的高度d:柱(或者梁)的有效高度 :混凝土的短期允許抗剪強度 :計算墻體剪切計算使用的短期抗

49、拉強度:柱箍筋(或梁箍筋)的抗剪強度計算使用的短期允許抗拉強度 :墻的抗剪鋼筋比值按下式計算:墻體1組抗剪鋼筋的截面積:墻體抗剪鋼筋間距兩側有柱的墻體,若大于0.012時,按=0.012計算除以上的墻體,若大于0.006時,按=0.006計算若大于 ,按=計算墻體的縱向和橫向抗剪鋼筋比值不同時,可按橫向抗剪鋼筋的比值計算,但是縱筋比值的2倍是是上限值,垂直方向的剪力驗算(開口部上下構件的驗算包括在內)豎向計算時,縱橫筋調換后使用。板的計算時是指在梁中有效固定的板筋對板厚的比率:柱的箍筋比(腰墻上有梁的情況按梁的箍筋比),若大于0.012,取0.012.(柱的箍筋比的計算按15條進行):柱約束梁

50、的增大系數(shù)(a)兩側梁有柱的墻,其柱按=1.5計算,(b)墻的窗邊柱以及(d)腰墻中有窗時,板的附加計算取=1.0進行。(3)根據短期容許剪力的安全性驗算對于墻體的剪切破壞的安全性能,可按(19.2)式的短期容許剪力進行,設計用剪力參照15條2(3)ii)計算,根據構件兩端的屈服彎矩可以計算或者也可以根據水平荷載計算的剪力乘以增大系數(shù)進行計算,但是若根據墻體的破壞強度和韌性而另外檢驗其安全性能時,可忽略上述驗算。4、開口部分的折減墻體上有開口時,其墻體的允許剪力,若按5項所進行的開口加固時,可按(19.7)式的無開口墻計算容許剪力乘以(19.8)式計算出的折減率進行計算,但是原則上適用于(a)

51、對于抗震墻,每一跨度內所算出的大于0.6(b)窗兩側的柱和(c)墻體本身以及(d)窗上下的梁計算出的大于0.7的情況下,若不是矩形開口可置換成等效矩形進行折減。 (19.7) (19.8)與開口寬度有關的折減率,按(19.9)進行 (19.9):包括柱(或者梁)的墻體總高(圖19.2):開口部分在水平投影部分之和(參圖19.2)與開口面積有關的折減系數(shù),按(19.10)式計算 (19.10):開口部分在投影截面的投影高度之和:所計算層的墻體高度(是指上層水平力作用位置到下層的水平反力位置間的距離,原則上取下層樓板到上層樓板的距離)(參圖19.2)(a)實際開口位置(b)等效后的開口圖19.2 墻與開口尺寸的相關符號(與、有關)與開口高度有關的折減系數(shù),與底層大空間相連的層或者僅中間某一層有墻體時,按(19.11)式計算,其它情況按(19.12)式計算,對于在開口上下不可能發(fā)生破壞的樓層,可取1. (19.11) (19.12):可能發(fā)生開口上下破壞原因的開口部分的高度之和,是指從計算層到最上層的各層,開口為上下連續(xù)的情況按下面的進行,開口為不規(guī)則分布的情況,下述的作為下限時破壞模態(tài)所對應的折減。開口部分在垂直截面上的投影高度(圖19.3、圖19.4、)之和在水平截面上投影時計算層的開口相重疊的開口的高度(圖19.3、圖19.4、)之和:在(19.11)式中取圖19.39(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