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yī)學:創(chuàng)傷救治基本原則_第1頁
急診醫(yī)學:創(chuàng)傷救治基本原則_第2頁
急診醫(yī)學:創(chuàng)傷救治基本原則_第3頁
急診醫(yī)學:創(chuàng)傷救治基本原則_第4頁
急診醫(yī)學:創(chuàng)傷救治基本原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創(chuàng)傷救治基本原則創(chuàng)傷救治基本原則Trauma2多多 發(fā)發(fā) 傷傷Multiple injuries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目的與要求3 掌握:創(chuàng)傷救治的基本原則掌握:創(chuàng)傷救治的基本原則 熟悉:1、四項技術操作時的注意事項 2、四項技術的基本操作方法 了解:1、急救四項技術及其作用 2、在院前急救中對傷者進行處置的基本原則45678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創(chuàng)傷:創(chuàng)傷:機械致性傷因素機械致性傷因素作用于人體所造成的作用于人體所造成的 組織結構完整性的破壞或功能障礙。組織結構完整性的破壞或功能障礙。 35機械因素機械因素作用作用于人體后發(fā)

2、生于人體后發(fā)生組織結構破壞組織結構破壞或功能障礙或功能障礙各種致傷因各種致傷因素素作用于人體后作用于人體后發(fā)生組織結構發(fā)生組織結構破壞或功能障破壞或功能障礙礙損傷損傷創(chuàng)傷創(chuàng)傷36交通意外交通意外意外傷害意外傷害廠礦工傷廠礦工傷現(xiàn)代社會常見創(chuàng)傷原因現(xiàn)代社會常見創(chuàng)傷原因37創(chuàng)傷死亡率創(chuàng)傷死亡率死亡人數(shù)僅次死亡人數(shù)僅次于心腦血管疾于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病和惡性腫瘤每年死亡每年死亡7070萬萬以上以上4545歲以下人群歲以下人群中死因第一位中死因第一位創(chuàng)創(chuàng) 傷傷 現(xiàn)現(xiàn) 場場 急急 救救 原原 則則 先救后治 先重后輕 先急后緩 先止血后包扎 先固定后搬運 優(yōu)先搶救:優(yōu)先搶救:心跳呼吸驟停:心跳呼吸驟

3、停:CPCR(心肺腦復蘇)(心肺腦復蘇)呼吸道阻塞:抬頜呼吸道阻塞:抬頜/仰頭舉頦,手指掏出仰頭舉頦,手指掏出/負壓吸引,負壓吸引, 環(huán)甲膜穿刺環(huán)甲膜穿刺/切開切開,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張力性張力性/開放性氣胸開放性氣胸:變開放為閉合,胸腔閉式引流術變開放為閉合,胸腔閉式引流術大出血休克:止血大出血休克:止血(外外/內出血內出血),液體復蘇,液體復蘇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原因主要有: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原因主要有:1、口腔頜面、頸部損傷,血液、血凝塊、骨碎片、口腔頜面、頸部損傷,血液、血凝塊、骨碎片、軟組織塊、嘔吐物和分泌物及異物阻塞氣道;軟組織塊、嘔吐物和分泌物及異物阻塞氣道;2、重

4、度顱腦損傷致傷員深度昏迷,下頜及舌根后、重度顱腦損傷致傷員深度昏迷,下頜及舌根后墜,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誤吸或阻塞氣道;墜,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誤吸或阻塞氣道;3、吸入性損傷,火災時吸入濃煙灼燒氣道、化學、吸入性損傷,火災時吸入濃煙灼燒氣道、化學氣體吸入,導致喉及氣道粘膜水腫;氣體吸入,導致喉及氣道粘膜水腫;4、肺部爆震傷,造成氣管損傷或肺部出血。、肺部爆震傷,造成氣管損傷或肺部出血。創(chuàng)傷病人的全身檢查創(chuàng)傷病人的全身檢查:CRASH PLAN Cardiac 心臟 Respiratory 呼吸 Abdomen 腹部 Spine 脊椎 Head 頭顱 Pelvis 骨盆 Limb 四肢 Arteri

5、es 動脈 Nerves 神經檢傷分類 急救批量傷員時,為了便于按輕重緩急決定優(yōu)先處理的順序、提高創(chuàng)傷病人的搶救成功率,必須先檢傷分類。 常用的分類方法:分類傷員標記 根據分類出的輕、中、重傷員,分別帶上標記卡:根據分類出的輕、中、重傷員,分別帶上標記卡: 紅色紅色 危重傷員危重傷員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需生命支持,需,需生命支持,需 緊急轉送院搶救。如心跳呼吸驟停、呼吸道緊急轉送院搶救。如心跳呼吸驟停、呼吸道 阻塞、張力性阻塞、張力性/開放性氣胸、大出血休克等有開放性氣胸、大出血休克等有 生命危險的情況。生命危險的情況。 黃色黃色 生命體征穩(wěn)定生命體征穩(wěn)定的重傷員,需短時間轉送院治的

6、重傷員,需短時間轉送院治 療;如前臂療;如前臂/小腿骨折、關節(jié)脫位等;小腿骨折、關節(jié)脫位等; 綠色綠色 輕傷員輕傷員可行走,一般軟組織挫裂傷、關節(jié)扭可行走,一般軟組織挫裂傷、關節(jié)扭 傷等,無需特殊治療;傷等,無需特殊治療; 黑色黑色 已經死亡已經死亡幾乎沒有生還可能,如心跳呼吸停幾乎沒有生還可能,如心跳呼吸停 止,瞳孔散大固定,各種反射消失。止,瞳孔散大固定,各種反射消失。創(chuàng)創(chuàng) 傷傷 現(xiàn)現(xiàn) 場場 急急 救救 原原 則則 先救后治 先重后輕 先急后緩 先止血后包扎 先固定后搬運 45 創(chuàng)傷急救四項基本技術創(chuàng)傷急救四項基本技術一止 血Hemostasis 止血的目的:止血的目的:控制出血、保持有效

7、的血容控制出血、保持有效的血容量、防止休克,為成功救治贏得時間。量、防止休克,為成功救治贏得時間。47動脈出血動脈出血靜脈出血靜脈出血毛細血管出血毛細血管出血 傷口傷口呈噴射呈噴射狀狀spurting搏動性向外搏動性向外涌出鮮紅色涌出鮮紅色的血液,出的血液,出血量較大血量較大 傷口持續(xù)向傷口持續(xù)向外溢出暗紅外溢出暗紅色的血液,色的血液,危險性小于危險性小于動脈出血動脈出血傷口向外滲傷口向外滲出出oozing鮮鮮紅色的血液紅色的血液,危險性小危險性小48止血止血常見的表淺傷口一般是靜脈、小動脈和毛細常見的表淺傷口一般是靜脈、小動脈和毛細血管出血,用紗布、繃帶加壓包扎就可以血管出血,用紗布、繃帶加

8、壓包扎就可以止血。(圖止血。(圖1 1)根據不同部位、傷口和出血血管不同而用不根據不同部位、傷口和出血血管不同而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同的止血方法。49止血止血5止血鉗止血法止血鉗止血法1敷料加壓包敷料加壓包扎法扎法2指壓法指壓法3止血帶法止血帶法6填塞止血法填塞止血法4加墊屈肢法加墊屈肢法7其他:止血海綿等其他:止血海綿等一止血一止血敷料加壓包扎止血法:敷料加壓包扎止血法: 用于靜脈、小動脈及毛細血管出血時的用于靜脈、小動脈及毛細血管出血時的表淺傷口止血。表淺傷口止血。50一止血一止血敷料加壓敷料加壓包扎法:包扎法: 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然后再用繃帶或三角巾然后再用繃帶或三角

9、巾加壓包扎。包扎范圍要加壓包扎。包扎范圍要超過傷口超過傷口2 23 3橫指,松橫指,松緊度以能達到止血目的緊度以能達到止血目的為宜。為宜。51一止血一止血指壓止血法:適用于頭面部或四肢中等以上指壓止血法:適用于頭面部或四肢中等以上的動脈出血。的動脈出血。 用手指或手掌把出血血管的近心端壓在其用手指或手掌把出血血管的近心端壓在其下面的骨骼上,從而中斷血流,達到快速止下面的骨骼上,從而中斷血流,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只用于臨時止血。血的目的。只用于臨時止血。5253指壓止血法指壓止血法操作要點操作要點準確掌握動脈壓迫點準確掌握動脈壓迫點壓迫力度要適中,以傷口不出血為準壓迫力度要適中,以傷口不出血為準

10、54全身主要的動脈分布圖全身主要的動脈分布圖顳淺動脈顳淺動脈面動脈面動脈 枕動脈枕動脈 頸總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鎖骨下動脈55全身主要的動脈分布圖全身主要的動脈分布圖肱動脈肱動脈尺動脈尺動脈 橈橈動脈動脈 指動脈指動脈股動脈股動脈腘動脈腘動脈 足背動脈足背動脈 脛后動脈脛后動脈一止血一止血顳淺動脈壓迫法顳淺動脈壓迫法 一側頭頂部出血一側頭頂部出血顳淺動脈(同側顳淺動脈(同側耳屏前上方,顴弓耳屏前上方,顴弓根部,用拇指或食根部,用拇指或食指壓向顳下頜關節(jié))指壓向顳下頜關節(jié))56一止血一止血面動脈壓迫法面動脈壓迫法 一側顏面部出血一側顏面部出血面動脈(同側下面動脈(同側下頜骨下緣,下頜角頜骨下緣

11、,下頜角前端,壓向下頜骨前端,壓向下頜骨面)面)57一止血一止血枕動脈壓迫法枕動脈壓迫法 頭后部出血頭后部出血枕枕動脈(耳后乳突下動脈(耳后乳突下面稍外側,壓向枕面稍外側,壓向枕骨面)骨面)58一止血一止血頸總動脈壓迫法頸總動脈壓迫法 一側頭面部出血一側頭面部出血頸總動脈(氣管頸總動脈(氣管與同側胸鎖乳突肌與同側胸鎖乳突肌之間,甲狀軟骨下之間,甲狀軟骨下方外側,向后壓向方外側,向后壓向第第5頸椎橫突)頸椎橫突)59一止血一止血鎖骨下動脈壓迫法鎖骨下動脈壓迫法 肩、腋部、上肢出肩、腋部、上肢出血血鎖骨下動脈鎖骨下動脈(同側鎖骨中點上方,(同側鎖骨中點上方,鎖骨上窩處,壓向后鎖骨上窩處,壓向后下方

12、第一肋骨面)下方第一肋骨面)60一止血一止血肱動脈壓迫法肱動脈壓迫法 前臂出血前臂出血肱動肱動脈(上臂內側中部脈(上臂內側中部肱二頭肌內側溝處,肱二頭肌內側溝處,壓向肱骨干)壓向肱骨干)61一止血一止血尺、橈尺、橈 動脈壓迫法動脈壓迫法 手部出血手部出血尺、橈尺、橈動脈(手腕橫紋稍上動脈(手腕橫紋稍上兩側,壓向尺橈骨面)兩側,壓向尺橈骨面)62一止血一止血手指動脈壓迫法手指動脈壓迫法 手指出血手指出血手指手指動脈(手指近端兩動脈(手指近端兩側)側)63一止血一止血股動脈壓迫法股動脈壓迫法 大腿以下出血大腿以下出血股動脈(腹股溝韌股動脈(腹股溝韌帶中點稍下方,用帶中點稍下方,用雙手拇指,壓向恥雙

13、手拇指,壓向恥骨下支)骨下支)64一止血一止血腘動脈壓迫法腘動脈壓迫法 小腿以下出血小腿以下出血腘動脈(腘窩偏腘動脈(腘窩偏內側處,向前壓向內側處,向前壓向股骨遠端)股骨遠端)65一止血一止血足背、脛后動脈壓足背、脛后動脈壓迫法迫法 足部出血足部出血足背足背動脈(第一二跖骨動脈(第一二跖骨間近端,壓向跖骨)間近端,壓向跖骨)脛后動脈(跟骨和脛后動脈(跟骨和內踝之間,壓向跟內踝之間,壓向跟骨)骨)66一止血一止血止血帶法止血帶法: 用于加壓包扎無效的用于加壓包扎無效的四肢大動脈出血。四肢大動脈出血。 常用止血帶有橡皮管常用止血帶有橡皮管止血帶和充氣氣囊止止血帶和充氣氣囊止血帶。血帶。6768止血

14、帶法止血帶法: 部位:上肢?下肢?部位:上肢?下肢? 襯墊:避免損傷皮膚襯墊:避免損傷皮膚 松緊度:止血、遠端無搏動松緊度:止血、遠端無搏動 標記:時間標記:時間 持續(xù)時間:越短越好,持續(xù)時間:越短越好,1h1h,3h3h;每;每1h,1h,放松放松1-2min1-2min 69加墊曲肢法加墊曲肢法 用于前臂和小腿的出血用于前臂和小腿的出血 在肘窩、腘窩處加在肘窩、腘窩處加 墊(如繃帶卷)墊(如繃帶卷), 然后強力屈曲關節(jié),然后強力屈曲關節(jié), 再用三角巾或繃帶再用三角巾或繃帶 等綁緊固定。等綁緊固定。 對疑有骨折或關節(jié)損傷對疑有骨折或關節(jié)損傷者禁用。者禁用。 止血鉗止血法:適用于能清楚見止血鉗

15、止血法:適用于能清楚見到噴血血管斷端的止血,在損傷組到噴血血管斷端的止血,在損傷組織辨認不清的情況下不易使用??棻嬲J不清的情況下不易使用。70 填塞止血法:適用于創(chuàng)口較大且填塞止血法:適用于創(chuàng)口較大且深,組織缺損的出血,可用紗布、深,組織缺損的出血,可用紗布、棉墊填塞傷口。棉墊填塞傷口。增加感染機會,取增加感染機會,取出時容易再出血。出時容易再出血。71二二. .包扎包扎(Bandage)(Bandage) 包扎的目的是幫助止血、保護傷口,防止包扎的目的是幫助止血、保護傷口,防止進一步污染等。進一步污染等。 常用的包扎用品:繃帶、尼龍網套、三角常用的包扎用品:繃帶、尼龍網套、三角巾等。巾等。7

16、273繃帶包扎法繃帶包扎法 1. 1.環(huán)形包扎法:用于肢體粗細相等的部位環(huán)形包扎法:用于肢體粗細相等的部位 2. 2.蛇形包扎法:用于固定敷料、夾板。蛇形包扎法:用于固定敷料、夾板。 3. 3.螺旋包扎法:用于肢體粗細相差不多的部位螺旋包扎法:用于肢體粗細相差不多的部位 4. 4.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肢體粗細不等的部位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肢體粗細不等的部位 5.8 5.8字形包扎法:用于肘、膝、踝關節(jié)部位字形包扎法:用于肘、膝、踝關節(jié)部位 6.6.回返包扎法:用于頭回返包扎法:用于頭部或部或斷肢殘端斷肢殘端二二. .包扎包扎環(huán)形包扎法環(huán)形包扎法 最基本、最常用最基本、最常用 用于手、腕、胸、腹

17、用于手、腕、胸、腹等部位。等部位。74蛇形包扎法:蛇形包扎法: 用于快速固定大塊的敷料、夾板。用于快速固定大塊的敷料、夾板。75二二. .包扎包扎螺旋包扎法螺旋包扎法 用于直徑大致相同的用于直徑大致相同的部位,上臂、大腿、部位,上臂、大腿、軀干等軀干等76二二. .包扎包扎螺旋反折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 用于直徑不等的部位,用于直徑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如前臂、小腿等。 注意事項:反折部位相注意事項:反折部位相同使之在同一直線,避同使之在同一直線,避開傷口和骨隆突。開傷口和骨隆突。77二二. .包扎包扎“8”字包扎法字包扎法 用于包扎固定肘、膝、用于包扎固定肘、膝、踝等關節(jié)部位的傷口。踝等

18、關節(jié)部位的傷口。 在傷處上下兩方,將繃在傷處上下兩方,將繃帶由下而上,再由上而帶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重復作下,重復作“8”字形旋字形旋轉纏繞,每周覆蓋上周轉纏繞,每周覆蓋上周的的1/31/2。78二二. .包扎包扎回返包扎法回返包扎法 用于頭部或斷肢殘端。用于頭部或斷肢殘端。 從頂端正中開始,分別向兩側回返,直包完從頂端正中開始,分別向兩側回返,直包完頂端。頂端。798081二二. .繃帶包扎繃帶包扎注意事項注意事項 先清創(chuàng)止血,再包扎先清創(chuàng)止血,再包扎 不輕易取出傷口內的異物不輕易取出傷口內的異物 不回納脫出體腔的內臟不回納脫出體腔的內臟 松緊適度、指(趾)端外露松緊適度、指(趾)端外露

19、打結應在肢體外側,避開傷口、骨隆突處打結應在肢體外側,避開傷口、骨隆突處 包扎后的肢體保持功能位置包扎后的肢體保持功能位置三固定三固定( (FixFixationation ) ) 目的是防止骨折目的是防止骨折(fracture)(fracture)部位移動,防止部位移動,防止再損傷,減輕傷員的痛苦,便于傷員運送。再損傷,減輕傷員的痛苦,便于傷員運送。 適用于適用于四肢、脊柱、骨盆及肋骨骨折四肢、脊柱、骨盆及肋骨骨折 關節(jié)扭挫傷或嚴重的軟組織損傷后固定關節(jié)扭挫傷或嚴重的軟組織損傷后固定82三固定三固定 常用的固定器材:常用的固定器材: 夾板夾板splint(臨時性)(臨時性) 石膏繃帶(治療性

20、)石膏繃帶(治療性) 頸托、脊柱板、頸托、脊柱板、充氣夾充氣夾板、雜志板、雜志 健肢健肢83三固定三固定夾板固定法:夾板固定法: 用于四肢長骨閉合性骨折。用于四肢長骨閉合性骨折。84三固定三固定 不同部位的固定法不同部位的固定法 前臂(尺橈骨)前臂(尺橈骨) 小腿(脛腓骨)小腿(脛腓骨)85三固定三固定 不同部位的固定法不同部位的固定法 上臂(肱骨)上臂(肱骨)8687指骨固定指骨固定: 壓舌板固定法壓舌板固定法三固定三固定 不同部位的固定法不同部位的固定法 股骨干(股骨)股骨干(股骨)8889頸椎固定頸椎固定:頸托固定法頸托固定法 懷疑頸椎骨折病人在搬運過懷疑頸椎骨折病人在搬運過程中要做好頸

21、部固定后才能程中要做好頸部固定后才能搬動搬動 防止搬運時繼發(fā)造成脊髓損防止搬運時繼發(fā)造成脊髓損傷引起高位截癱傷引起高位截癱9091胸、腰椎固定:胸、腰椎固定:脊柱板固定法脊柱板固定法胸、腰椎骨折(脊髓損傷)胸、腰椎骨折(脊髓損傷)92注意事項注意事項 先止血包扎先止血包扎 夾板固定超過上下兩關節(jié)夾板固定超過上下兩關節(jié) 夾板內襯棉墊,特別是骨隆突及懸空部位夾板內襯棉墊,特別是骨隆突及懸空部位 松緊適度,扎帶提起能上下移動松緊適度,扎帶提起能上下移動1cm1cm 指(趾)端露出,保持功能位指(趾)端露出,保持功能位 開放性骨折如何固定?開放性骨折如何固定?93常用搬運器材常用搬運器材 帆布擔架帆布

22、擔架 鏟式擔架鏟式擔架 救護車擔架救護車擔架 折疊式樓梯搬運椅折疊式樓梯搬運椅 脊柱固定板脊柱固定板 木板、床單等木板、床單等9495徒手搬運法徒手搬運法 單人搬運法:單人搬運法: 扶持扶持 抱持抱持 背負背負9596徒手搬運法徒手搬運法 雙人搬運法:雙人搬運法: 椅托式椅托式 轎式轎式 拉車式拉車式9697徒手搬運法徒手搬運法 三人搬運法三人搬運法 多人搬運法多人搬運法979898頭頸與軀干頭頸與軀干保持直線位置保持直線位置99擔架搬運法擔架搬運法100搬運的注意事項搬運的注意事項動作輕穩(wěn)、協(xié)調一致、避免震動。動作輕穩(wěn)、協(xié)調一致、避免震動。注意脊椎損傷的特殊搬運,保持脊柱或軀干注意脊椎損傷的

23、特殊搬運,保持脊柱或軀干 在同一直線且不能旋轉。在同一直線且不能旋轉。嚴密觀察傷情、生命體征。嚴密觀察傷情、生命體征。先止血后包扎、先固定后搬運。先止血后包扎、先固定后搬運。101小結小結 創(chuàng)創(chuàng) 傷傷 現(xiàn)現(xiàn) 場場 急急 救救 原原 則則 外傷急救四項技術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外傷急救四項技術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運 止血的常用方法有七種。止血的常用方法有七種。 止血帶止血法的部位:上肢為上臂上止血帶止血法的部位:上肢為上臂上1/31/3處下肢為大腿中處下肢為大腿中下下1/31/3交界。交界。 包扎的常用方法有六種。包扎的常用方法有六種。 四肢骨夾板固定方法及注意事項。四肢骨夾板固定方法及

24、注意事項。 脊柱的固定搬運方法及注意事項。脊柱的固定搬運方法及注意事項。102課后作業(yè)課后作業(yè) 1.1.簡述現(xiàn)場急救原則簡述現(xiàn)場急救原則 2.2.現(xiàn)場外傷病人的止血、包扎、固定及搬運的方現(xiàn)場外傷病人的止血、包扎、固定及搬運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法及注意事項 3.3.上止血帶的適應癥、部位及注意事項上止血帶的適應癥、部位及注意事項 4.4.脊柱、脊髓損傷的病人如何固定及搬運脊柱、脊髓損傷的病人如何固定及搬運 5.5.開放性骨折如何固定?開放性骨折如何固定?103參考資料參考資料1. 李小剛主編.急診醫(yī)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12(1): 402-408.2. 茅志成主編.醫(yī)療救護員.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2007:161-211.3. 何夢橋主編.實用急救學.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288-309. 104105THANKS !問題A型題型題1.小夾板固定扎帶最適宜的松緊度是 A.可動1 cm B.可動1.5 cm C.可動2 cm D.可動0.5 cm E.可動2.5 cm2.四肢骨折固定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方法是 A.持續(xù)皮膚牽引固定B.持續(xù)骨牽引固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