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班幼兒仁愛品質培養(yǎng)的行動研究與探索_第1頁
對中班幼兒仁愛品質培養(yǎng)的行動研究與探索_第2頁
對中班幼兒仁愛品質培養(yǎng)的行動研究與探索_第3頁
對中班幼兒仁愛品質培養(yǎng)的行動研究與探索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中班幼兒仁愛品質培養(yǎng)的行動研究與探索一、問題的提出21世紀是個信息時代,也是人才競爭的時代,現(xiàn)在的幼兒是21世紀未來的接班人。他們的整體素質直接關系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君子以厚德載物”,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承擔起社會賦予的重大責任,只有具備責任感,心中有他人的人,才能不辱使命。如果一個人僅受過良好的知識教育,卻沒有良好的仁愛品質,那么他知識掌握的越多對社會的傷害就會越大;同時,如果一個人擁有了良好的仁愛品質,那么他才會有一種立言、立志、立德、立人昂揚向上的人生觀,才會有所作為,成為祖國的棟梁。這些都使得社會對人的道德培養(yǎng)與人格培育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 然而,當今社會都是獨生子女

2、,在家庭里,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陽”,他們得到了所有家庭成員的關愛和呵護??墒撬麄冊谙硎苓@些的同時,卻越來越任性自私,不懂得體貼尊重長輩,同伴之間不會謙讓,不能友好相處,不知道關心愛護他人,沒有同情心和責任感,只知道索取愛,卻不知道向他人、向社會奉獻自己的愛。 經對我班孩子進行問卷調查顯示:90%以上的孩子有“唯我獨尊”的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75%很少幫父母做家務,80%沒有覺得父母掙錢辛苦,65%也很少幫助身邊的人。而82%父母存在“重智輕德”的教育誤區(qū),很少對孩子進行“德育的教育”。85%孩子都不知道有助殘日、盲人節(jié)、老人節(jié),家長也很少利用這樣的節(jié)日對孩子進行助人、愛人的教育

3、。在這些孩子中,主動幫助過殘疾人、老人或是自己身邊有困難的小朋友的人只有8%,父母生病時知道照顧、安慰的只有15%左右。以上這些不良個性品質,對孩子們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乃至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是非常不利的。 幼兒期的仁愛品質教育可以為人一生的和諧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皮亞杰(j.piaget,1932,1969)和柯爾伯格(kohlberg,1969,1973)對幼兒道德水平都作了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在4歲時期出現(xiàn)道德認知自我中心化,45歲是幼兒社會認知去向自我中心化敏感期。他們已經具備初步的內在道德判斷能力,正是個性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最佳時期,力求通過各種途徑和多種形式,在周圍環(huán)境

4、、日常生活、集體游戲、家園共育等多方面配合下,讓每個幼兒都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尊師敬長,友愛同伴,關心社會,真誠的與人相處和交往,為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二、研究原則 1、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 要對幼兒進行仁愛品質的教育,首先就要對每個幼兒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以及家庭環(huán)境有個全方位的了解,選擇不同的道德教育內容和方法進行教導。這樣才能夠面向全體,有的放矢的進行施教。 2、情感支持性原則 情感支持性原則是指教師與兒童日常交往中,積極建立雙向接納和愛的情感聯(lián)系,并在教育過程中有意識地以積極的社會性情感,激發(fā)幼兒的社會性情感。情感支持性原則的內容包括:一是教師對幼兒要持有關心、愛心、溫

5、暖、尊重的情感聯(lián)系,即建立雙向接納、愛與被愛的情感聯(lián)系。二是在教育過程中要有意識地以自身的積極情感投入和情感激發(fā)影響、帶動幼兒,教育幼兒。 3、教育一致化原則 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是受各方面的影響的,應要求各方教育力量協(xié)調一致,不出現(xiàn)矛盾,教育連貫,前后一致,對幼兒進行反復訓練,并持之以恒。 4、強化的原則 強化的原則是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通過表情、動作、語言或者教具物品等,對幼兒行為給予肯定或否定,以加強幼兒愛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針對不同性質的行為,應采取明確、適當?shù)姆绞?,對良好的行為給予肯定,對不良好的行為要給予否定。這樣的做法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幼兒發(fā)出積極的愛的動機。所以在教師尤其要

6、注意多采用適宜的身體動作來強化行為,如微笑、點頭、擁抱、撫摸頭,或嘆息、威嚴的目光、難過等。三、實踐與措施(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給予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 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幼兒園環(huán)境是兒童所接觸的,能給予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質。孟母三遷則說明環(huán)境對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的重要性。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環(huán)境是一種潛在的隱性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智力開發(fā)及個性形成起著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環(huán)境的熏陶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仁愛品質來說,至關重要。 首先,在物質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要充分認識環(huán)境材料可能蘊含的教育意義,并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與環(huán)境產生互動,只有在充滿童趣、充滿遐想、無距離感的環(huán)境中,幼兒的身心才能得以放

7、松,思緒才能得以飛翔,潛能才有可能被激發(fā),環(huán)境的教育作用才能真正體現(xiàn)。因此,我們教師利用有限的空間布置了一系列以“仁愛“為主題的墻面畫。如:在愛心園地每人里“種植”了“愛心樹”,關心過別人一次“結”一個愛心果,每周比一比誰的愛心果最多,評選“愛心好娃娃”。自從開設了愛心園地后,我們班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景象:朱朱在戶外活動的時候摔倒了,六六馬上跑過去扶起她,關切地問:朱朱,你疼不疼,我?guī)湍闳嗳?;錚錚感冒了流鼻涕,騰騰馬上遞上了自己的餐巾紙;越越的鞋子有點磨腳,丹然就找來了自己的體操鞋,下午越越媽媽來接的時候,幾個孩子還用商量的語氣說:越越媽媽,越越的鞋子穿著腳疼,你可不可以給他換一雙吧!等等。就這樣

8、,墻面上的愛心果越結越多。 其次,在精神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上,教師首先要營造一種愛的氛圍,主動去關愛孩子、相信孩子、扶植孩子,放大每一個孩子的優(yōu)點,使其充分感受到教師的愛,被同伴接納和欣賞的快樂,從而讓他們建立關愛他人的情感基石。(二)、仁愛品質的培養(yǎng)滲透于各領域的教學活動之中。 仁愛品質包括同情心、愛心、責任心、孝心、團結、互助、謙虛、等多個方面,而且一個人的仁愛品質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需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因此,我們在幼兒園各領域的教學活動中都滲透了仁愛品質的培養(yǎng)。在語言活動中,我們引用了一些故事(包括古詩、兒歌、看圖講述),通過教師的講述、提問,師生共同參與討論,借助有趣的動畫片、具體形象

9、的課件制作等多種手段給予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故事雷鋒的故事、孔融讓梨、七色花、我長大了、團結樹、游子吟等,讓幼兒以作品中的形象為榜樣,從中識別父母、長輩的愛心、同伴之間的友好,使幼兒百聽不厭。例如:以前,班里有幾個孩子總是愛從家里帶玩具到幼兒園,在課間玩玩具時,為爭奪玩具孩子們之間總是要發(fā)生爭吵,可自從聽了團結樹這個故事以后,孩子們知道了,只有大家團結到一起才能做好一件事,玩玩具也是一樣,大家在一起玩才是最開心的。又如:聽了大雨啊你慢點兒下這個故事后,全班孩子聽后受到極大的感染,每逢天陰下雨,孩子們主動提醒爸媽帶雨具。還有的關切地問老師:“您帶傘了嗎?爸爸有雨披,請用我的傘吧?!标P切之情溢

10、與言表。 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新綱要也指出“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fā)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藝術活動中,我們也十分注重激發(fā)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如:在新授歌曲媽媽的眼睛中,我們先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其中表達的“母親”的慈愛、和藹可親的孩子對“母親”的熱愛、尊敬、眷戀等情感,課前討論“媽媽平時是如何關愛自己的?并用眼神、肢體語言一一表現(xiàn),領會了歌曲給他的情感。又如:在音樂游戲對不起,沒關系中,我們通過讓幼兒情景表演表現(xiàn)歌曲中的情節(jié),讓幼兒知道碰到了別人要馬上把他扶起來,說聲對不起,增強同伴間的友

11、愛之情。 社會領域是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fā)幼兒的社會情感、引導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那么如何在社會活動中激發(fā)幼兒仁愛的情感呢?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1、主題活動。如“尋找身邊的愛”、“我身邊的勞動者”等,幼兒通過尋找,發(fā)現(xiàn)同伴之間的互相幫助,感受友愛;到大自然中看到鳥媽媽找蟲子喂小鳥,體驗動物之間的母愛;園林叔叔給小花澆水、施肥,體驗人類與植物之間的愛。并通過觀看圖片錄象,參觀慰問等形式幫助幼兒了解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從而激發(fā)幼兒熱愛勞動者、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 2、節(jié)日活動。節(jié)日是一種文化,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它傳遞著美好的情感氣息,極具教育價值,作為教師,我們應該

12、抓住這種教育契機,發(fā)揚幼兒的仁愛品質。例如:“三八”婦女節(jié)到了,我們讓孩子們用實際行動“學做小幫手”、“我做紅花送媽媽”、“畫畫我的好媽媽”等活動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愛意,并在社區(qū)門口向過往的阿姨、外婆、奶奶等發(fā)放愛心祝福卡,讓幼兒的仁愛之心有一個廣義的提升。節(jié)日過后,我們班的貼貼看見媽媽下班了,馬上幫媽媽拿拖鞋,津津給媽媽敲敲背,弛弛給媽媽倒杯茶,孩子們學會了用自己的方式向親人表達關愛之情。又如“九九”重陽節(jié)的時候,我們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開展尊老、敬老的活動。這一天,孩子們帶著精心為爺爺奶奶挑選的禮物,來到了鎮(zhèn)敬老院,和社區(qū)的老人一起歌舞和游戲,在活動中,一曲為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的音樂把活動

13、推向了高潮。許多孩子悄悄地來到老人們中間,和著音樂的節(jié)奏,輕輕舞動著嫩拳,為爺爺奶奶敲背、捶腿,譜寫了人間最美的樂章。整個活動孩子們積極參與,他們明白了老人需要自己的愛,自己應學著關心、愛護老人。這些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不僅拓寬了教育的渠道,也大大發(fā)揚了幼兒的仁愛品質。(三)、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鞏固和增強幼兒的仁愛品質。 孩子們在關愛他人的活動中,開始形成了責任感,但是這對于45歲的孩子來說,這種責任感還不夠穩(wěn)定,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鞏固和增強。小朋友們天天學習、游戲、生活在一起,互相模仿非常自然,因此,組織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和游戲中,要注意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啟發(fā)引導,鞏固和增強幼兒的仁愛品質。例

14、如:為了培養(yǎng)幼兒做事情的責任心及對他人的關愛之心,我開展了“大帶小的購物活動”鼓勵孩子們一對一地帶小班的孩子去購物,孩子們在購物中種種表現(xiàn)令人驚嘆不已,一些孩子能耐心地詢問弟弟妹妹想吃什么東西,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遇到較調皮的小班孩子,他們儼然象個大哥哥大姐姐和氣地進行勸解。一些平時在班級內喜歡自管自的孩子也一改常態(tài),變的認真負責了。在購物過程中始終拉著弟弟妹妹的手,不讓他們走失,由于孩子們的認真參與負責,使這次活動圓滿成功。又如:當班級中有小朋友生病了,教師鼓勵幼兒對生病的孩子進行打電話問候,制作小禮物贈送等,這些對生病幼兒所表現(xiàn)出來的關心和愛護,讓幼兒深切體會到對他人的關愛之情帶給別人

15、的溫暖和快樂,也讓幼兒明白了關心別人會給自己也帶來快樂。 開展這樣的活動,我們能感到孩子已經產生了關心他人的責任感,認識到自己不應該只享受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還對集體和他人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四)、家園合力促進幼兒仁愛品質。 對幼兒進行仁愛品質培養(yǎng),僅靠幼兒園單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兒園和社會各方面都要加強對幼兒思想品德的教育,保護幼兒健康成長。我們通過家園聯(lián)系冊、家長園地、家長開放日及家園聯(lián)歡活動來進行教育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童年時代得不到溫暖和快樂的人,長在后就會成為冷酷無情的人?!币虼?,充滿親情、關心、愛心的家庭環(huán)境會讓幼兒體驗到幸

16、福和安全,產生積極向上的社會情感。家長和教師一樣,也是幼兒心目中的權威,他們的一言一行,哪怕是面部表情的一個細微變化都逃不過幼兒的眼睛,并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他們可以仿效的對象。所以,我們經常利用“家長會”“家園之窗”等渠道幫助家長逐步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從宏觀的角度為家長分析: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所具備的素質;怎樣的培養(yǎng)會給孩子帶來成功和幸福,以及不正確的教育觀念對孩子將來造成怎樣的危害等等,鼓勵家長在家庭中營造尊敬老人、互相關愛等親社會的的情感氛圍,承擔起為人父母而約束自己行為的責任,做到“以情育情”,為幼兒樹立良好的言行榜樣。我還要求家長經常向孩子展示一些可讀性較強的圖書,并幫助幼兒選

17、擇電視節(jié)目,以便對幼兒進行正面的道德教育,讓幼兒知道什么是美好的、高尚的行為,使自己從小生活在謙讓、合作、共享的環(huán)境中,從而激發(fā)為他人著想、為社會做貢獻的情感。現(xiàn)在總有家長來告訴我們:“陳老師,我的孩子真的長大了,當我生病的時候,他會端茶、送藥”;“石老師,我家天天當我下班的時候就會幫我拿拖鞋,而且經常會說:媽媽辛苦了媽媽您休息一會兒之類的話?!甭犞议L自豪的話語、看著家長喜悅的神情,我想:“家園合力“真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研究結果 經過一年的努力,實驗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具體表現(xiàn)在:1、幼兒關心他人的行為大大增強。在以大帶小活動中,95%幼兒能主動照顧好弟弟妹妹、幫助弟弟妹妹,5%幼兒

18、則出現(xiàn)自顧自的現(xiàn)象。我們要求每位孩子種植一盆植物,平時孩子人人都能自覺澆水,并觀察記錄,使植物的存活率達到95%。在為奧運、為貧窮孩子捐款活動中,實驗班的孩子都能人人參與,捐獻自己的一份愛心。2、幼兒的與人分享、與人合作行為大大增強。如在美術活動繪畫連環(huán)畫活動中,90%幼兒能相互商量,傾聽別人意見,互相分工協(xié)調,合作完成有主題的連環(huán)畫,較果較好。而7%幼兒在合作過程中出現(xiàn)多爭吵現(xiàn)象,3%出現(xiàn)無法合作下去現(xiàn)象。3、班級的常規(guī)有了較大的好轉。 實驗后,孩子們的常規(guī)有了很大好轉。特別是爭吵、攻擊性行為大大減少,孩子在活動中、游戲中會勸解、謙讓、相互商量、相互合作,到處可以看到互幫互助的景象,大家能互相協(xié)商、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愛班級、愛集體已蔚然成風,形成了一股團結友愛、積極進取的風氣。4、促進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