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臺式機內存條是否通用呢_第1頁
聯想臺式機內存條是否通用呢_第2頁
聯想臺式機內存條是否通用呢_第3頁
聯想臺式機內存條是否通用呢_第4頁
聯想臺式機內存條是否通用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聯想臺式機內存條是否通用呢家里有兩臺聯想臺式機,型號不同,其中一臺臺式機內存條 壞了,把另一臺的內存條給它用行嗎?下面由 小編給你做出詳細的聯 想臺式機內存是否通用說法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聯想臺式機內存條是否通用說法一:有區(qū)別,以前865主板的內存要長一點,主流的主板是通 用的聯想臺式機內存條是否通用說法二:是同一時代的機器嗎?如果都是DDR1的內存條應該是沒問題的,GX260 ,是DDR1的還是SD的條子?我都忘了 .機器太老了,不過有個辦法,如果內存能插上去并且是好的就 肯定能用.SD、DDR1、DDR2的槽口都不一樣,所以能插上去就能 用!聯想臺式機內存條是否通用說法三:你2004年買

2、的電腦應該內存不出意外的話,內存應該是DDR系列的了。你現在的電腦是什么時候買的呢 ?新買的?如果是最近才買 的,那肯定不通用的。現在的內存都為 DDR2代的。接口不同。相關閱讀:內存條誕生內存芯片的狀態(tài)一直沿用到 286初期,鑒于它存在著無法 拆卸更換的弊病,這對于計算機的發(fā)展造成了現實的阻礙。有鑒于此, 內存條便應運而生了。將內存芯片焊接到事先設計好的印刷線路板 上,而電腦主板上也改用內存插槽。 這樣就把內存難以安裝更換的問 題徹底解決了。在80286主板發(fā)布之前,內存并沒有被世人所重視,這個 時候的內存是直接固化在主板上, 而且容量只有64256KB ,對于 當時PC所運行的工作程序來說

3、,這種內存的性能以及容量足以滿足 當時軟件程序的處理需要。不過隨著軟件程序和新一代80286硬件平臺的出現,程序和硬件對內存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了提高速度并擴大容量,內存必須以獨立的封裝形式出現,因而誕生了 “內存條” 概念。在80286主板剛推出的時候,內存條采用了 SIMM(SingleIn-lineMemory Modules,單邊接觸內存模組)接口,容量為30pin、256kb,必須是由8片數據位和1片校驗位組成1個bank,正因 如此,我們見到的30pin SIMM 一般是四條一起使用。自1982年PC進入民用市場一直到現在,搭配80286處理器的30pin SIMM 內 存是內

4、存領域的開山鼻祖。隨后,在19881990年當中,PC技術迎來另一個發(fā)展 高峰,也就是386和486時代,此時CPU已經向16bit發(fā)展,所 以30pin SIMM內存再也無法滿足需求,其較低的內存帶寬已經成為急待解決的瓶頸,所以此時72pin SIMM內存出現了, 72pinSIMM支持32bit快速頁模式內存,內存帶寬得以大幅度提升。72pin SIMM內存單條容量一般為512KB2MB,而且僅要求兩條同時使 用,由于其與30pin SIMM內存無法兼容,因此這個時候 PC業(yè)界 毅然將30pin SIMM內存淘汰出局了。EDO DRAM(Exte nded Date Out RAM,外擴充

5、數據模式存儲器)內存,這是 1991年到1995年之間盛行的內存條, EDO-RAM 同FP DRAM極其相似,它取消了擴展數據輸出內存與 傳輸內存兩個存儲周期之間的時間間隔,在把數據發(fā)送給CPU的同時去訪問下一個頁面,故而速度要比普通 DRAM快1530%。工作 電壓為一般為5V,帶寬32bit,速度在40ns以上,其主要應用在當 時的486及早期的Pentium 電腦上。在1991年到1995年中,讓我們看到一個尷尬的情況, 那就是這幾年內存技術發(fā)展比較緩慢,幾乎停滯不前,所以我們看到此時EDO RAM 有72 pin和168 pin 并存的情況,事實上 EDO 內 存也屬于72pin S

6、IMM 內存的范疇,不過它采用了全新的尋址方式。 EDO在成本和容量上有所突破,憑借著制作工藝的飛速發(fā)展,此時 單條EDO內存的容量已經達到416MB。由于Pentium 及更高 級別的CPU數據總線寬度都是64bit甚至更高,所以EDO RAM與 FPM RAM都必須成對使用。SDRAM時代自In tel Celero n系列以及AMD K6處理器以及相關的主板 芯片組推出后,EDO DRAM內存性能再也無法滿足需要了,內存技 術必須徹底得到個革新才能滿足新一代 CPU架構的需求,此時內存 開始進入比較經典的SDRAM時代。第一代SDRAM 內存為PC66規(guī)范,但很快由于In tel和 AM

7、D的頻率之爭將CPU外頻提升到了 100MHz,所以PC66內存 很快就被PC100內存取代,接著133MHz外頻的PIII以及K7時代 的來臨,PC133規(guī)范也以相同的方式進一步提升 SDRAM的整體性 能,帶寬提高到1GB/sec以上。由于SDRAM 的帶寬為64bit,正 好對應CPU的64bit數據總線寬度,因此它只需要一條內存便可工 作,便捷性進一步提高。在性能方面,由于其輸入輸出信號保持與系 統外頻同步,因此速度明顯超越 EDO內存。不可否認的是,SDRAM內存由早期的66MHz,發(fā)展后來 的100MHz、133MHz,盡管沒能徹底解決內存帶寬的瓶頸問題, 但此時CPU超頻已經成為

8、DIY用戶永恒的話題,所以不少用戶將品 牌好的PC100品牌內存超頻到133MHz使用以獲得CPU超頻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方便一些超頻用戶需求,市場上出現了一些 PC150、PC166規(guī)范的內存。盡管SDRAM PC133內存的帶寬可提高帶寬到 1064MB/S,加上Intel已經開始著手最新的Pentium 4計劃,所以 SDRAM PC133內存不能滿足日后的發(fā)展需求,此時,In tel為了達 到獨占市場的目的,與Rambus聯合在PC市場推廣Rambus DRAM 內存(稱為RDRAM內存)。與SDRAM不同的是,其采用了新一代高速簡單內存架構,基于一種類RISC(Reduced

9、In structio n SetComputing ,精簡指令集計算機)理論,這個理論可以減少數據的復 雜性,使得整個系統性能得到提高。在AMD與Intel的競爭中,這個時候是屬于頻率競備時代, 所以這個時候CPU的主頻在不斷提升,In tel為了蓋過AMD,推出 高頻Pentium皿以及Pentium 4 處理器,因此 Rambus DRAM 內 存是被In tel看著是未來自己的競爭殺手锏,Rambus DRAM 內存以 高時鐘頻率來簡化每個時鐘周期的數據量,因此內存帶寬相當出色, 如 PC 1066 1066 MHz 32 bits 帶寬可達到 4.2G Byte/sec , Ramb

10、us DRAM曾一度被認為是Pentium 4 的絕配。盡管如此,Rambus RDRAM內存生不逢時,后來依然要 被更高速度的 DDR “掠奪”其寶座地位,在當時, PC600、PC700 的Rambus RDRAM內存因出現Intel820 芯片組“失誤事件”、 PC800 Rambus RDRAM因成本過高而讓Pentium 4平臺高高在 上,無法獲得大眾用戶擁戴,種種問題讓 Rambus RDRAM胎死腹 中,Rambus曾希望具有更高頻率的PC1066規(guī)范RDRAM來力挽 狂瀾,但最終也是拜倒在 DDR內存面前。DDR時代DDR SDRAM(Dual Date Rate SDRAM)

11、 簡稱 DDR,也就是“雙倍速率SDRAM “的意思。DDR可以說是SDRAM的升級版本,DDR在時鐘信號上升沿與下降沿各傳輸 一次數據,這使得DDR的數據傳輸速度為傳統SDRAM的兩倍。由 于僅多采用了下降緣信號,因此并不會造成能耗增加。至于定址與控 制信號則與傳統SDRAM相同,僅在時鐘上升緣傳輸。DDR內存是作為一種在性能與成本之間折中的解決方案, 其目的是迅速建立起牢固的市場空間,繼而一步步在頻率上高歌猛 進,最終彌補內存帶寬上的不足。第一代 DDR200規(guī)范并沒有得到 普及,第二代PC266 DDR SRAM(133MHz 時鐘×2 倍數據傳 輸=266MHz 帶

12、寬)是由PC133 SDRAM 內存所衍生出的,它將DDR 內存帶向第一個高潮,目前還有不少賽揚和 AMD K7處理器都在采 用DDR266規(guī)格的內存,其后來的 DDR333內存也屬于一種過度, 而DDR400內存成為目前的主流平臺選配,雙通道DDR400內存已 經成為800FSB處理器搭配的基本標準,隨后的 DDR533規(guī)范則成 為超頻用戶的選擇對象。DDR2時代隨著CPU性能不斷提高,我們對內存性能的要求也逐步升 級。不可否認,僅僅依高頻率提升帶寬的 DDR遲早會力不從心,因 此JEDEC組織很早就開始醞釀 DDR2標準,加上LGA775接口的 915/925以及最新的945等新平臺開始對

13、DDR2內存的支持,所以 DDR2內存將開始演義內存領域的今天。DDR2能夠在100MHz的發(fā)信頻率基礎上提供每插腳最 少400MB/S 的帶寬,而且其接口將運行于1.8V電壓上,從而進一 步降低發(fā)熱量,以便提高頻率。此外,DDR2將融入CAS、OCD、ODT等新性能指標和中斷指令,提升內存帶寬的利用率。從 JEDEC 組織者闡述的DDR2標準來看,針對PC等市場的DDR2內存將擁 有400、533、667MHz等不同的時鐘頻率。高端的 DDR2內存將 擁有800、1000MHz 兩種頻率。DDR-II內存將采用200-、220-、 240-針腳的FBGA封裝形式。最初的DDR2內存將采用0.

14、13微米的 生產工藝,內存顆粒的電壓為1.8V,容量密度為512MB。內存技術在2005年將會毫無懸念,SDRAM為代表的靜態(tài) 內存在五年內不會普及。QBM與RDRAM內存也難以挽回頹勢,因 此DDR與DDR2共存時代將是鐵定的事實。PC-100 的“接班人”除了 PC 一 133 以外,VCM(VirXualChannel Memory)也是很重要的一員。VCM即“虛擬通道存儲器”, 這也是目前大多數較新的芯片組支持的一種內存標準, VCM內存主要根據由NEC公司開發(fā)的一種“緩存式DRAM ”技術制造而成,它 集成了 “通道緩存”,由高速寄存器進行配置和控制。在實現高速數 據傳輸的同時,VC

15、M還維持著對傳統SDRAM的高度兼容性,所以 通常也把 VCM內存稱為 VCM SDRAM。VCM與SDRAM 的差別在 于不論是否經過CPU處理的數據,都可先交于 VCM進行處理,而 普通的SDRAM就只能處理經CPU處理以后的數據,所以 VCM要 比SDRAM 處理數據的速度快20%以上。目前可以支持VCMSDRAM 的芯片組很多,包括:In tel的815E、VIA的694X等。3. RDRAMIn tel在推出:PC-100后,由于技術的發(fā)展,PC-100內存 的800MB/S帶寬已經不能滿足需求,而 PC-133的帶寬提高并不大 (1064MB/S),同樣不能滿足日后的發(fā)展需求。In

16、 tel為了達到獨占市 場的目的,與 Rambus 公司聯合在PC市場推廣 Rambus DRAM(DirectRambus DRAM) ,如圖 4-3 所示。Rambus DRAM 是:Rambus公司最早提出的一種內存規(guī) 格,采用了新一代高速簡單內存架構,基于一種RISC(Reduced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精簡指令集計算機)理論,從而可以減 少數據的復雜性,使得整個系統性能得到提高。Rambus使用400MHz的16bit總線,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可以在上升沿和下降沿的同時傳輸數據,這樣它的實際速度就為 400MHz×2=800MHz,

17、理 論 帶 寬 為(16bit×2×400MHz/8)1.6GB/s,相當于 PC-100 的兩倍。另外,Rambus也可以儲存9bit字節(jié),額外的一比特是屬于保 留 比特,可能 以后會作為:ECC(Errol·CheckingandCorrectio n,錯誤檢查修正)校驗位。Rambus 的時鐘可以高達 400MHz ,而且僅使用了 30條銅線連接內存控制器和 RIMM(Rambus In-line MemoryModules,Rambus 內嵌式內存模塊),減少銅線的長度和數量就可以降低數據傳輸中的電磁干擾,從 而快速地提咼內存的工作頻率。不過在咼頻率下,其發(fā)出的熱量肯定 會增加,因此第一款Rambus內存甚至需要自帶散熱風扇。DDR3時代DDR3相比起DDR2有更低的工作電壓,從DDR2的1.8V 降落到1.5V,性能更好更為省電;DDR2的4bit預讀升級為8bit預 讀。DDR3目前最高能夠1600Mhz 的速度,由于目前最為快速的DDR2內存速度已經提升到 800Mhz/1066Mhz 的速度,因而首批 DDR3內存模組將會從1333Mhz的起跳。在Computex大展我們 看到多個內存廠商展出1333Mhz的DDR3模組。DDR3在DDR2基礎上采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