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正家之法與趙宋的祖宗家法 八 循故事、沿祖制治國,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自然習見之事。趙宋統(tǒng)治者強調(diào)“繼述父祖基業(yè)”,“以治家之道推之治國”,既是標榜“家國一體”,祗奉祖制的結(jié)果,又反映著歷史發(fā)展的現(xiàn)實進程。作為帝王之家的“家法”,它自根本精神上制約著“國法”的取向與施行。本文擬自“正家之法”與趙宋“祖宗家法”之關(guān)聯(lián)與區(qū)別這一側(cè)面入手進行探討,以期加深對于趙宋“祖宗家法”的總體認識。關(guān)鍵詞:宋朝 正家之法 家法 祖宗家法趙宋一代在指稱帶有根本性質(zhì)的治國之法時,有所謂“祖宗家法”一說。在“國”與“家”有著相當程度分離的現(xiàn)實社會中,這一說法反映出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對于“家國一體”的認定與強調(diào)。所謂“祖宗家法”,
2、兼容并包地將趙宋的“家法”與“國法”混融為一體。這種混融,在君臣關(guān)系方面,突出地體現(xiàn)著“父子”價值行為模式(“孝”)向“君臣”價值行為模式(“忠”)的轉(zhuǎn)換 1 ;在王朝設(shè)范立制的取向方面,則鮮明地顯示出趙宋一以貫之的追求延續(xù)穩(wěn)定的政治精神。目前,學界對于唐宋時期的所謂“正家之法”及趙宋王朝的“祖宗家法”分別有所討論,而對于二者之關(guān)聯(lián)與區(qū)別卻尚未給予足夠注意。本文擬自這一側(cè)面入手進行探討,以期加深對于趙宋“祖宗家法”的總體認識。一宋朝“祖宗家法”之說大行其道,與宋人對李唐政事的反思有關(guān)。如所周知,南宋大儒朱熹曾經(jīng)批評“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1(朱子語類卷一三六歷代三)陳寅恪
3、先生在其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篇統(tǒng)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中,開篇即引述了朱熹此語,并且進而指出:朱子之語頗為簡略,其意未能詳知。然即此簡略之語句亦含有種族及文化二問題,而此二問題實李唐一代史事關(guān)鍵之所在,治唐史者不可忽視者也。寥寥數(shù)語,使我們領(lǐng)悟出所謂“閨門失禮”表象背后含寓的大段文章。圍繞這一“種族與文化”觀,學者闡論頗多,茲不贅述。早在北宋中期,唐鑒的作者范祖禹即曾經(jīng)對李唐的“人主無正家之法”持強烈的批評態(tài)度。既為“人主”,則其“正家之法”自與國事有關(guān)。在該書開篇論及李淵父子太原起兵事時,范祖禹批評其“圖王業(yè),舉大事”卻發(fā)端不正:“太宗陷父于罪而脅之以起兵,高祖昵裴寂之邪,受其宮女而不辭,又稱臣
4、于突厥,倚以為助,何以示后世矣!”并繼而說:夫創(chuàng)業(yè)之君,其子孫則而象之,如影響之應(yīng)形聲,尤不可不慎舉也。是以唐世人主無正家之法,戎狄多猾夏之亂。 2 (唐鑒卷一,隋大業(yè)十三年五月)顯然 ,范祖禹是將唐代帝王的正家之法與其治國之政聯(lián)系起來看的。在唐鑒一書的最后,范祖禹總結(jié)唐代教訓說:昔三代之君莫不修身齊家以正天下,而唐之人主起兵而誅其親者,謂之“定內(nèi)難”;逼父而奪其位者,謂之“受內(nèi)禪”此其閨門無法不足以正天下,亂之大者也。其治安之久者,不過數(shù)十年;或變生于內(nèi),或亂作于外,未有內(nèi)外無患承平百年者也。這類說法,在宋代受到廣泛承認,有著明顯的呼應(yīng)。元豐初年,程頤要求司馬光在修撰資治通鑒唐代部分時正太宗
5、、肅宗之“篡名”;南宋后期的理學家真德秀在其講筵卷子·大學“治國必先齊其家”篇中,也曾以類似的說法,警示理宗皇帝說:唐太宗英主也,然于事親友兄弟一有慚德,三百年之家法遂不復正。然則處父子昆弟之間,其可不盡其道乎? 3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十八)范祖禹其人,論事追求判別治亂,“義理明白”,當時學者尊之為“唐鑒公”。他曾經(jīng)參與修撰資治通鑒,而且“分職唐史,得以考其治亂興廢之所由”2(唐鑒序)。他自“義理”出發(fā),對于唐世帝王的文治武功評價不高,甚至有所貶抑。而對于范祖禹在唐鑒中的議論,朱熹尚覺闡發(fā)不足。他曾說:“唐鑒議論大綱好,欠商量處亦多。”又形象地批評道:“純夫(按祖禹字淳夫,又作
6、純夫)議論,大率皆只從門前過。”并且與自己的學生議論說,“不知伊川當時如何不曾點化他”。 1(朱子語類卷一三六歷代三)所謂“唐世人主無正家之法”“閨門失禮不以為異”之說,實在不無偏頗;但在宋代,講求義理之風的勃興,促使士大夫們?nèi)ブ匦略u判前代史中的諸多問題。而禮法,正是他們所關(guān)注的中心之一。從判別內(nèi)外親疏貴賤尊卑、維護社會等級秩序的角度出發(fā),不僅唐代后期的“亂世”被宋儒們引為鑒戒,即使是以唐太宗為代表的“治世”,也遭遇到強烈的批評。朱熹有關(guān)李唐“閨門失禮”的結(jié)論,重在道德義理的評判而略于分析。唐代的“失禮”與“循禮”,事實上并非如此簡單,而涉及到相當復雜的政治與社會現(xiàn)象,涉及到時代的變遷。有學者
7、自研究唐律入手,指出中國封建社會的法律理論體系,是以“禮”為核心,以君主專制、等級制度和宗法制度為支柱而構(gòu)筑起來的;而唐律的真髓即蘊含在唐律與禮的密切關(guān)系之中 2 。亦有學者自研究禮制入手,討論唐代社會結(jié)構(gòu)的演化與禮法合流的趨向 3 。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作為“興教化”的目標,“禮義”、“綱紀”,“厚人倫”、“端王政”,總是被相提并論的 4 。 所謂“源流出于夷狄”的李唐,即便在胡風影響較盛的立國初期,對于“閨門之禮”(或者說嚴格意義上之“家法”),亦非不予顧及。這與君王立國致治的要求有關(guān),也與士大夫家族講求禮法的需要與推動有關(guān)?!岸Y之重,莫大于婚姻?!苯駜H就連結(jié)皇室與士大夫之家的公主出嫁及婚后
8、執(zhí)禮問題略舉數(shù)例,藉窺士大夫“正家之法”與皇家“閨門之禮”互動關(guān)系之一斑。貞觀政要卷七禮樂第二十九中載有這樣一例:禮部尚書王珪子敬直,尚太宗女南平公主。珪曰:“禮有婦見舅姑之儀,自近代風俗鄙薄,公主出降,此禮皆廢。主上欽明,動循法制,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所以成國家之美耳?!彼炫c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親執(zhí)巾,行盥饋之道,禮成而退。太宗聞而稱善。是后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遣備行此禮。王珪的這段話,把家內(nèi)之“儀禮”與帝王之“法制”直接聯(lián)系起來,公主依禮見舅姑,被認為是“成國家之美”的舉動;而太宗對此也“聞而稱善”。上距貞觀一百年后,在天寶五載(746年)冊平昌公主出降文中,強調(diào)了“家道”與“王化”
9、、“法度”與“室家”的關(guān)系:皇帝若曰:“於戲!婚姻之序,人倫為大;家道以正,王化乃貞。爾其虔修令德,祗服厥訓,循于法度,宜爾室家。可不慎歟!”4(唐大詔令集卷四二公主·出降冊文)又一百年后,被后世史臣稱為“李之英主”的唐宣宗,自其為政之始,即“思厚儒風”5 (舊唐書卷十八下宣宗本紀)。這一傾向明顯地反映在他對于“閨門之禮”的處理原則上。當其愛女萬壽公主出嫁鄭顥之前,宣宗下詔說:“先王制禮,貴賤共之。萬壽公主奉舅姑,宜從士人法。”嫁給于琮的永福公主,素來嬌縱,即便在皇帝面前亦不肯稍加收斂,宣宗意識到“此可為士人妻乎!”于是改將廣德公主嫁給于琮。廣德公主“治家有禮法,嘗從琮貶韶州,侍者才
10、數(shù)人,卻州縣饋遺。凡內(nèi)外冠、婚、喪、祭,主皆身答勞,疏戚咸得其心,為世聞婦。”6(新唐書卷八三諸帝公主) 唐代前后期社會的情勢自然有著很大的不同,但從太宗、玄宗、宣宗嫁女前后的詔敕及態(tài)度來看,皇室的舉動措置,明顯地受到了當時社會上“士人法”的影響;而他們對于士人家族尊奉之禮法的肯定,又轉(zhuǎn)而成為士人正家之法得以發(fā)揚的有利條件,成為所謂“國家之美”、“王化乃貞”的必備內(nèi)容。中期以后的唐代,社會上涌動著不同趨向的潮流。宋人自總結(jié)前朝亂離教訓的角度出發(fā),更多地注意到其衰敗的徵象;隨著義理之說的興行,更進而 對于李唐的立國根基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而事實上,正是唐代發(fā)生的社會變革,奠定了宋代賴以出發(fā)的基礎(chǔ)。
11、隨著門閥制度的解體、庶族勢力的上升,“士族”的構(gòu)成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在波動不寧的外部環(huán)境中, “正家之法”成為一些士大夫家族藉以自保的手段。舊世家炫示其禮法門風,以期高自標樹;而后起家族亦需要尋求整齊家風、綿延世祚的軌范。歐陽修在其新唐書卷七十一上宰相世系表小序中說:唐為國久,傳世多,而諸臣亦各修其家法,務(wù)以門族相高。其材子賢孫不殞其世德,或父子相繼居相位,或累數(shù)世而屢顯,或終唐之世不絕。其所以盛衰者,雖由功德薄厚,亦在其子孫。這里所說的“各修其家法”,包括辨別流派脈系的意思在內(nèi),反映著當時的臣僚之家對于“姓望分明”的企求。這種作法,恰恰反襯出士庶之別漸趨湮滅的大環(huán)境,也使我們注意到出自不同背
12、景的諸臣之家在新境遇下各自維系“門族”的努力。所謂“修其家法”,不僅包括續(xù)譜修牒的作法,更是指“材子賢孫”整飭修行以期“不殞世德”的實踐。這種努力,不僅關(guān)系到其家族的內(nèi)部事務(wù),也直接關(guān)系到士大夫的政治行為。唐大詔令集卷四十七大臣·宰相·命相四有頒布于元和十五年(820年)八月的“崔植平章事制”,其中特別說到:惟爾先太傅,當?shù)伦谑汲跚迕鳎拙酉辔?,克固直道,于今稱之。爾其嗣乃家法,無廢朕命。制詞中所謂“家法”云云,并非無根之談。崔植,是德宗朝宰相(即所謂“先太傅”)崔祐甫的侄子,祐甫以為繼嗣。祐甫系出博陵崔氏第二房,據(jù)舊唐書卷一一九崔祐甫傳,祐甫“家以清儉禮法,為士流之則。”
13、早年“安祿山陷洛陽,士庶奔迸,祐甫獨崎危于矢石之間,潛入私廟,負木主以竄?!敝鞗佒畞y,祐甫妻王氏被困城中,“泚以嘗與祐甫同列,雅重其為人,乃遺王氏繒帛菽粟,王氏受而緘封之,及德宗還京,具陳其狀以獻。士君子益重祐甫家法,宜其享令名也。”看來,崔氏治家的“禮法”、“家法”,實際上是指處理家族內(nèi)外事務(wù)時遵行的道德準則。唐大詔令集卷五十二大臣·宰相·判使有大和九年(835年)十月三日“王涯諸道榷茶使制”,其中也褒揚系出太原王氏的王涯“處劇而神慮益閑,在貴而家法愈儉”。舊唐書卷一六五柳公綽傳及所附柳仲郢傳柳玭傳,說到柳氏的家風禮法:公綽性謹重,動循禮法。屬歲饑,其家雖給,而每飯不過一
14、器;歲稔復初。家甚貧,有書千卷,不讀非圣之書,為文不尚浮靡。(公綽子)仲郢, 元和十三年進士擢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牛僧孺鎮(zhèn)江夏,辟為從事。仲郢有父風,動修禮法。僧孺嘆曰:“非積習名教,安能及此?”仲郢嚴禮法,重氣義。以禮法自持,私居未嘗不拱手,內(nèi)齋未嘗不束帶。三為大鎮(zhèn),廄無名馬,衣不薰香,退公布卷,不舍晝夜。仲郢的兒子柳玭,曾經(jīng)作家訓告誡子弟:夫門第高,可畏不可恃??晌氛撸⑸硇屑?,一事有墜先訓,則罪大于他人。雖生可以茍取名位,死何以見祖先于地下?不可恃者,門高則自驕,族盛則人之所嫉。實藝懿行,人未必信,纖瑕微累,十手爭指矣。所以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懇,為學不得不堅。他并且說:予幼聞先訓,講
15、論家法。立身以孝悌為基,以恭默為本,以畏怯為務(wù),以勤儉為法,以交結(jié)為末事,以氣義為兇人。肥家以忍順,保交以簡敬。兩唐書所載柳玭家訓,文字頗不相同。據(jù)新唐書,其家訓末段云:余家本以學識禮法稱于士林,比見諸家于吉兇禮制有疑者,多取正焉。喪亂以來,門祚衰落,基構(gòu)之重,屬于后生。夫行道之人,德行文學為根株,正直剛毅為柯葉。至于孝慈、友悌、忠信、篤行,乃食之醢醬,可一日無哉?柳氏家訓,全篇浸透著深沉的憂患感。小心謹慎,戒懼戰(zhàn)兢。正是這種危機意識,使得中唐以后的士大夫之家修飭門風“講論家法”有了特殊的意義。上引舊唐書卷一六五中,對于公綽以來柳氏之家法評價甚高:“初,公綽理家甚嚴,子弟克稟誡訓,言家法者世稱
16、柳氏云?!辟Y治通鑒卷二五九,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三月,也說“柳氏自公綽以來,世以孝悌禮法為士大夫所宗?!绷b之從孫柳璨,作宰相之后曾經(jīng)參與誅戮朝廷宿望,胡三省在注釋資治通鑒卷二六四,天祐元年正月丙午條時,曾經(jīng)就此感嘆道:“自元和以來,柳氏以清正文雅,世濟其美。至柳璨而隤其家聲,所謂九世卿族一舉而滅之。柳玭之家訓為空言矣?!边@正說明,士大夫之家的“家法”與參預之“國事”密切相關(guān);所謂“家聲”,是與其成員之事業(yè)操履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即便是被認作末世衰俗的五代時期,對于禮法教化亦非不聞不問,對于“孝友”與“忠貞”、“保家”與“治民”的關(guān)聯(lián),仍然有所宣示。冊府元龜卷五九帝王部·興教化
17、目內(nèi),有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十月的一份詔書,其中說,“許國之心,忠貞為本;承家之法,孝友為先?!痹诤髸x宰相李崧所撰大晉皇帝祭文中,稱頌晉高祖石敬瑭“始自奉親,洎乎御眾,得保家之法,有治民之 術(shù)?!?5 從其內(nèi)容來看,這無疑是一篇諂諛之詞;但若將我們的著眼點自石敬瑭個人身上移開,那么,從該文的著墨處來看,它強調(diào)的是,從“奉親”到“御眾”,作為皇帝,“保家之法”與“治民之術(shù)”實際上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一體兩面。 二鄭樵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第一開篇即云: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由于簿狀,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此近古之制,以繩天下,使貴有常尊,賤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譜牒之學,家藏譜系之書
18、。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故其書散佚而其學不傳。作為對于社會發(fā)展趨勢的敏銳把握及概括性敘述,這段話每每被今人引用。所謂“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是指科舉取士“一切以程文為去留”,淡化了士子的家世背景;擇偶聯(lián)姻時雙方門第的差異不再構(gòu)成重要障礙,“隋唐而上”士庶間如同天隔的森嚴界限已經(jīng)不復存在。門閥士族用來炫耀血統(tǒng)、顯示尊威的譜牒因之而罕有續(xù)修。這正如歐陽修所說,前世常多喪亂,而士大夫之世譜未嘗絕也。自五代迄今,家家亡之。由士不自重,禮俗茍簡之使然。7(歐陽文忠公集卷六九與王深甫論世譜帖)蘇洵嘉祐集卷十三譜例中也說:蓋自唐衰,譜牒廢絕,士大夫不講而士人不載,于是乎由賤而貴者恥
19、言其先,由貧而富者不錄其祖,而譜遂大廢。但是,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有少數(shù)士大夫家族仍然頑強地保守著其“家法”。例如劉溫叟,據(jù)宋史卷二六二劉溫叟傳:五代以來,言執(zhí)禮者惟溫叟焉。立朝有德望,精賞鑒唐末五代亂,衣冠舊族多離去鄉(xiāng)里,或爵命中絕而世系無所考。惟劉氏自十二代祖北齊中書侍郎環(huán)雋以下,仕者相繼,而世牒具存焉。仁宗嘉祐年間,歐陽修在為杜衍所作墓志銘中,提及唐代末年至北宋前期的一般情形,并且說到杜氏的家法:其為家有法:其吉兇祭祀、齋戒日時、幣祝從事,一用其家書。自唐滅,士喪其舊禮而一切茍簡,獨杜氏守其家法,不遷于世俗。蓋自春秋諸侯之子孫,歷秦漢千有余歲,得不絕其世譜;而唐之盛時公卿家法存于今者惟杜氏
20、。公自曾高以來,以恭儉孝謹稱鄉(xiāng)里。至公,為人尤潔廉自剋。其為大臣,事其上以不欺為忠,推于人以行己取信,故其動靜纖悉,謹而有法,至考其大節(jié),偉如也。7(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一太子太師致仕杜祁公墓志銘) 歐陽修在寫給杜訢的信函中說,這篇墓志,他寫得相當慎重用心,“紀大而略小”,“所紀事皆錄實有稽據(jù),皆大節(jié)與人之所難者。”7(歐陽 文忠公集卷六九與杜訢論祁公墓誌書、第二書)志文中“自唐滅,士喪其舊禮而一切茍簡;獨杜氏守其家法,不遷于世俗”的對比,雖然不無溢美之處,但其指出的總體趨勢是可信的。 古代社會中的禮制規(guī)范,不僅是道德準則,也是統(tǒng)治階級用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策綱領(lǐng)。司馬光曾經(jīng)說,“國家之治亂本
21、于禮,而風俗之善惡系于習。及大宋受命,太祖、太宗知天下之禍生于無禮也”,于是著力于整飭紀綱 8 (司馬光奏議卷七謹習疏)。士大夫治家禮法的嚴整與否,日漸進入人們視野,君臣們在朝廷之上也曾經(jīng)有所議論。宋史卷二六三竇偁傳中記錄了宋太祖評價近代士人、稱贊竇儀兄弟的一段話:太祖嘗謂宰相曰:“近朝卿士,竇儀質(zhì)重嚴整,有家法,閨門敦睦,人無讕語,諸弟不能及。僖亦中人材爾,偁有操尚,可嘉也?!彼翁趯τ凇按蟪甲訉O”是否能夠“繼述父祖基業(yè)”給予了特別的注意。當時,“端謹能守家法”的賈黃中,受到皇帝賞識,一度就任參知政事9(宋史卷二六五賈黃中傳);而雷有終則因被訟其“家法不謹”,責授衡州團練副使,且奪章服9(宋
22、史卷二七八雷有終傳)。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太宗對臣僚們的一段話,事實上解釋了這些做法背后的深遠用意: 中國自唐季,海內(nèi)分裂,五代世數(shù)尤促,又大臣子孫鮮能繼述父祖基業(yè)。朕雖德不及往圣,然而孜孜求治,未嘗敢自暇逸,深以畋游聲色為戒。所冀上穹降鑒,亦為子孫長久計,使皇家運祚永久,而臣僚世襲祿位。10端拱元年(988年),太宗曾經(jīng)下手詔告誡自己“生于富貴,長自深宮”的兒子們,要求他們恪守前輩事業(yè):夫帝子親王,先須克己勵精,聽卑納諫。至于聽斷之間,勿先恣其喜怒。朕每親臨庶政,豈敢憚于焦勞,禮接群臣,無非求于啟沃。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長,乃可永守富貴而保終吉。11 (宋朝事實卷三)同一年間,“帝子親
23、王”中即出了這樣一件事:據(jù)宋會要輯稿·帝系二之四,御史中丞嘗劾奏開封府尹許王元僖,元僖不平,訴于上曰:“臣天子兒,以犯中丞故被鞫,愿賜寬宥?!鄙显唬骸按顺x制,孰敢違之!朕若有過,臣下尚加糾擿,汝為開封府尹,可不奉法耶?”論罰如式。太宗對于“帝子親王”們的諄諄戒飭,對于“為子孫長久計,使皇家運祚永久,而臣僚世襲祿位”的期望,使人們清楚地體味到他心中對于保家傳國的焦慮;而他對于“天子兒”亦須遵行“朝廷法”的要求,也透露出皇室家規(guī)與國法間的關(guān)聯(lián)。真宗即位后,多次 明確表示“謹遵圣訓,紹繼前烈”的意向:朕每念太祖、太宗丕變衰俗,崇尚斯文,垂世教人,實有深旨。朕謹遵圣訓,紹繼前烈,庶警學者
24、。此天下之達理,先王之成憲,猶指諸掌,孰曰難哉?11 (宋朝事實卷三)同時,他也對士大夫的正家之法予以關(guān)注。張師德即曾因“孝謹有家法”而受推薦、被擢用。12(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天圣四年閏五月辛未)太宗輔臣李昉家族世居京城之北,“凡七世不異爨”,其子孫輩亦皆“能守家法”。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真宗曾對李昉的兒子李宗諤說:“聞卿至孝,宗族頗多,長幼雍睦。”并且繼而指出:朕嗣守二圣基業(yè),亦如卿輩之保守門戶也。12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十六,大中祥符四年十月戊辰)這件事在文瑩玉壺清話卷四也有記載:在玉堂,真宗召公(按指李宗諤)同丁晉公侍宴玉宸殿。上曰:“朕常思國朝將相之家,世緒不墜,相惟昉、
25、將惟曹彬爾。聞卿家尤更雍睦有法,朕繼二圣基業(yè),亦如卿家保守門閥?!薄半匏檬囟セ鶚I(yè),亦如卿輩之保守門戶也”,這短短一句話,稱得上點睛之語。它將趙宋帝王世代嗣守的“祖宗基業(yè)”與士大夫之家的“保守門戶”并列齊觀,道出了趙宋倡行“祖宗家法”一說的真諦。恪行先朝成規(guī)、保守前代基業(yè)的宣示,在北宋前期諸帝的即位詔書中體現(xiàn)得十分明顯。開寶九年(976年)宋太宗的即位詔書中稱: 先皇帝創(chuàng)業(yè)垂二十年,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紀律已定,物有其常。謹當遵承,不敢逾越。12(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開寶九年十一月乙卯條) 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的即位制書中,強調(diào)說:先朝庶政,盡有成規(guī),務(wù)在遵行,不敢失墜。12(續(xù)資治通
26、鑒長編卷四一,至道三年四月乙未條) 此后,仁宗、英宗的登極赦書,都忠實地沿用著這類說法。 “祖宗家法”作為成說而正式出現(xiàn),應(yīng)該是在仁宗年間。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二月,知制誥李淑嘗上時政十議,其中“議大臣”一條中說:太宗皇帝嘗謂宰相曰:“今四方無虞,與卿等謹守祖宗經(jīng)制,最為急務(wù)?!?2(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一四,景祐元年二月乙未) 太宗繼其兄太祖為帝,所謂“謹守祖宗經(jīng)制”云云,殊無來由。李淑所說,很可能是指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十二月與其宰相的這番談話:上嘗謂宰相曰:“國之興衰,視其威柄可知矣。五代承唐季喪亂之后,權(quán)在方鎮(zhèn),征伐不由朝廷,怙勢內(nèi)侮。故王室微弱,享國不久。太祖光宅天下,深救斯
27、弊。暨朕纂位,亦徐圖其事,思與卿等謹守法制,務(wù)振紀綱 ,以致太平。”12(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端拱元年十二月) 從太宗所說“謹守法制”到李淑所轉(zhuǎn)述之“謹守祖宗經(jīng)制”,反映出的是,“謹守祖宗法度”的提法,在仁宗時期士大夫心目中已經(jīng)形成了深刻的影響。從“祖宗經(jīng)制”到“祖宗家法”,實質(zhì)意義并無不同,惟后者將“經(jīng)制”納入趙宋“家法”規(guī)程之中,凸顯出帝王家法之涵蓋意義而已。景祐三年五月,范仲淹在仁宗面前批評呂夷簡,說:漢成帝信張禹,不疑舅家,故終有王莽之亂。臣恐今日朝廷亦有張禹壞陛下家法,以大為小,以易為難,以未成為已成,以急務(wù)為閑務(wù)者,不可不早辨也。12(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一八,景祐三年五月丙戌條)
28、 所謂“陛下家法”,實際上就是趙宋的“祖宗家法”。這一提法開始出現(xiàn),并在日后凝固為一成說,一方面與北宋前中期統(tǒng)治者及士人階層對于“家法”的普遍重視有關(guān) 6 ;同時,也與士人“以忠事君,以孝事親”傳家精神的重新確立有關(guān)。歐陽修所作歐陽氏譜圖序(集本)在敘述修續(xù)圖譜目的時,談及其“祖考遺德”:某不幸幼孤,不得備聞祖考之遺德,然傳于其家者,以忠事君,以孝事親,以廉為吏,以學立身。吾先君諸父之所以行于其躬、教于其子弟者,獲承其一二矣。傳曰:積善之家必有馀慶。今八祖之子孫甚眾,茍吾先君諸父之行于其躬、教于其子孫者守而不失,其必有當之者矣。7(歐陽文忠公集卷七一) 這種把“事君”與“事親”聯(lián)系起來,將“為
29、吏”與“立身”對應(yīng)起來的提法,簡捷鮮明地體現(xiàn)出“孝”與“忠”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與切換,體現(xiàn)出“氏譜”所希望“守而不失”的原則內(nèi)容,也體現(xiàn)出當時官僚士大夫之家“傳于其家”的實質(zhì)精神。南宋中期,陳亮曾經(jīng)稱贊他的朋友潘友文“臨民而有父母之心,固其家法當如此。”13(陳亮集卷二十五信州永豐縣社壇記)以敬奉祖宗的虔誠去敬奉君主,推治家之法以臨民,這正是士大夫心目中維持良好社會秩序的理想狀態(tài)。北宋中期,二程兄弟對于大學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特別的尊信表章,實際上正是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二程時時強調(diào)“齊家”與“治國平天下”的關(guān)系,二程遺書卷二二先生語二上中,有呂大臨元豐年間所記如下一段話:談經(jīng)論道則有
30、之,少有及治體者。如有用我者,正心以正身,正身以正家,正家以正朝廷百官,至于天下。同書卷四,又有游酢記錄下的程頤議論“二南之詩”的一段話:二南之詩,蓋圣人取之以為天下國家之法,使邦家鄉(xiāng)人皆得歌詠之也。有 天下國家者,未有不自齊家始。朱熹在點撥其門人讀詩時,也肯定了程氏關(guān)于“詩有二南,猶易有乾坤”的說法。天下國家之法,以齊家之法為其出發(fā)點,推治家之道以治國。這一方面反映著理學家們謹守倫理綱常道德,治根本、“正君心”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著理想中“家國一體”的治理模式。南宋孝宗時,張栻進講道:古人論治如木之有根,如水之有源;言治外必先治內(nèi),言治國必先齊家。須是如此,方為善治。14(南軒集卷八經(jīng)筵講
31、義) 理宗時,真德秀在講筵進讀大學“治國在齊其家”章之后,曾經(jīng)寫下一段手記,回憶當時講論的情形說:進讀大學“治國在齊其家”章,奏云:“以治家之道推之治國,其理一耳。非先治家,后卻旋去學治國也?!? (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卷十八講筵進讀手記)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卷四家訓目小序中亦說:人有常言: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故大學之治國平天下之道,而必以齊家為本也。天子不能齊其家,則不可以化天下,士庶人不能齊其家,則不能以化誨其子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齊家為第一義。漢唐時期家族組織以小宗宗法為原則的例證很多 7 ;宋代的“齊家之法”,一般而言,也是指“小宗之法”。在當時,踐履“小宗之法”,維
32、系宗族、普及教化,被視為“安萬民”以至治天下的重要途徑。與程頤處世態(tài)度大不相同的蘇軾,在這一方面,卻與伊川先生持有相同的看法。在其策別安萬民二中,蘇軾說:一國之俗,而家各有法;一家之法,而人各有心。今欲教民和親,則其道必始于宗族。天下之民,欲其忠厚和柔而易治,其必曰自小宗始矣。15(蘇軾文集卷八)當時,士大夫之家注重“齊家之法”,是對于社會地位流動不居之總體背景的反應(yīng)措置之一;帝王之家倡行家法,根本意義亦著眼于穩(wěn)定家國?!白孕∽谑肌钡哪康?,不僅在于“保家”,而且在于使民“忠厚和柔而易治”,在于“安民”。三嘉祐六七年(10611062年)間,為兗國公主宅內(nèi)臣梁懷吉等事,司馬.光與楊畋、龔鼎臣等紛
33、紛上言。司馬光先后上論公主內(nèi)宅狀及正家札子,批評仁宗“曲徇公主之意,不復裁以禮法?!辈⑶乙蠡实廴越滹喒?,以法者天下之公器,若屢違詔命,不遵規(guī)矩,雖天子之子,亦不可得而私。庶幾有所戒懼,率循善道,可以永保福祿,不失美名。8(司馬光奏議卷八正家札子)這真是直接且又具體地干預到皇帝的家事了。對于天 子處理子女問題之原則的監(jiān)督,在宋代相當普遍。北宋一朝,凡遇皇帝年幼、太后聽政之際,朝廷中的官僚們總是緊張而小心地注視著內(nèi)廷的動向。元祐年間,朝野以熙寧時期對于“祖宗法度”的沖擊為鑒戒,應(yīng)該說,是趙宋歷史上“本朝家法”受到最為嚴密關(guān)注的時期。元祐五年(1090年),就哲宗納后事,范祖禹上疏于太皇太后高氏
34、,說道:本朝太祖皇帝以來,家道正而人倫明,歷世皆有圣后內(nèi)德之助。自三代以來,未有如本朝之家法也。惟陛下遠觀上古,近監(jiān)后世,上思天地宗廟之奉,下為萬世子孫之計在章奏的最后部分,范祖禹又駁斥所謂“陛下家事非外人所預”說云:進言者必曰:“此陛下家事,非外人所預?!弊怨耪`人主者,多由此言。天子以四海為家,中外之事,孰非陛下家事?無不可預之事,亦無不可預之人。12(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五一,元祐五年十一月)由“陛下家事”而言及“本朝家法”,這本來是就“祖宗家法”的狹義出發(fā)的;但他旋即以“天子以四海為家,中外之事,孰非陛下家事”的立論,將“陛下家事”推而廣之,突出了本朝家法的廣泛包容性,以此提醒皇帝:既為天
35、子,即無私事可言,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自然要處于臣僚的目光及議論之下。南宋紹興三年(1133)四月中,高宗曾與輔臣議及哲宗皇后事,徐俯說:“宣仁圣烈皇后尤重家法,欲正后生元子,繼萬世之統(tǒng)?!?6(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四,紹興三年四月癸巳)盡管是說納后之事,但還是明確與“繼萬世之統(tǒng)”聯(lián)系在一起。南宋淳熙(11741189)末年,光宗即位之初,詔職事官輪對,鄭湜首先提出:“三代以還,本朝家法最正:一曰事親,二曰齊家,三曰教子,此家法之大經(jīng)也?!?7(續(xù)編兩朝綱目備要卷一,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日)自皇族內(nèi)部關(guān)系來講“祖宗家法”,這大致是就其狹義而言。 宋人所謂“祖宗家法”,盡管經(jīng)常涉及處斷皇族、宮廷內(nèi)部
36、事務(wù)之準則,但也必然會涉及到皇帝乃至皇族面臨的各類中外之事。它既不同于學術(shù)、技藝傳承中分別門戶、世代謹守之“家法”,也不等同于一般家族規(guī)范內(nèi)部行為、約束禮法門風的“家法”;即便是有關(guān)遴選后妃等類事宜,也不被宋代的士大夫承認為單純私秘的“陛下家事”。在宋代的臣僚們看來,就其根本而言,“子道修者仁之本,家道正者禮之源,而君道之立則又天下大義所由定”;他們同時強調(diào)“天子之孝與臣庶不同”,“欲報先皇之大德,則繼志述事所當先,衰麻之數(shù)、哭踴之節(jié)其次也”, 3(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對 越甲稿·召除禮侍上殿奏札一)從而在肯定其一致性的前提下,拉開了“天子家法”與“臣庶家法”的距離。當年范仲淹對
37、仁宗所說的“陛下家法”,即不僅包括維系皇族“家事”、制約姻戚關(guān)系的法度,又包括處理“時政”的原則。慶歷中,當朝廷上議論到所謂“山澤之利”的問題時,仁宗表示:“山澤之利當與民共之?!陛o臣丁度立刻說:臣事陛下二十年,每奉德音,未始不本于憂勤。此蓋祖宗家法爾。18(清波雜志校注卷一祖宗家法) 丁度把仁宗的“德音美意”與趙宋祖宗以來的治國原則聯(lián)系起來,并進而將“祖宗家法”的精神提煉為“憂勤”二字,這種概括,得到了普遍認同。身為人主,帝王之家的“家法”,突出地體現(xiàn)著與“國法”的高度混溶。直到半個世紀之后,宰執(zhí)與講讀官們向年輕的哲宗進讀寶訓時,還特別自丁度這番對答出發(fā),長篇大論地予以闡釋。元祐八年(109
38、3年),宰相呂大防借邇英閣講讀的機會向哲宗“推廣祖宗家法以進”,他說:祖宗家法甚多。自三代以后,惟本朝百三十年中外無事,蓋由祖宗所立家法最善。陛下不須遠法前代,但盡行家法,足以為天下。關(guān)于祖宗家法的具體內(nèi)容,呂大防分析為“事親之法、事長之法、治內(nèi)之法、待外戚之法、尚儉之法、勤身之法、尚禮之法、寬仁之法”八項:自古人主事母后,朝見有時,祖宗以來,事母后皆朝夕見,此事親之法也。前代大長公主用臣妾之禮,本朝必先致恭,此事長之法也。前代宮闈多不肅,宮人或與廷臣相見本朝宮禁嚴密,內(nèi)外整肅,此治內(nèi)之法也。前代外戚多預政事,常致敗亂;本朝母后之族皆不預事,此待外戚之法也。前代宮室皆尚華侈,本朝宮殿只用赤白,
39、此尚儉之法也。前代人君雖在宮禁,出輿入輦;祖宗皆步自內(nèi)庭,出御后殿,此勤身之法也。前代人主在禁中,冠服茍簡;祖宗以來,宴居必以禮,此尚禮之法也。前代多深于用刑,大者誅戮,小者遠竄;唯本朝用法最輕,臣下有罪,止于罷黜,此寬仁之法也。至于虛己納諫,不好畋獵,不尚玩好,不用玉器,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12(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元祐八年正月丁亥條)這里所說的,主要是調(diào)整皇族內(nèi)部關(guān)系、限制宗室外戚權(quán)勢的一些法則。在帝制下的傳統(tǒng)中國,皇帝的“家法”與“國法”本相貫通。呂大防既然是向哲宗講述國家“百三十年中外無事”的原因,在宗室、外戚關(guān)系之外,自然也涉及到皇帝如何處理與臣僚
40、關(guān)系的內(nèi)容,例如寬仁之法。元豐年間,二 程曾經(jīng)稱贊呂大防“才高”,并說他的學問“愷悌嚴重寬大處多”。19(二程遺書卷二二先生語二上)他在元祐末年的這一番話,本意在于揭示“祖宗家法”的豐富內(nèi)涵;但是,他話中的微言大義盡管出自防微杜漸之思,然而立意并非高遠,盡管可效法、可操作性很強,但亦相當繁瑣細碎,似與二程稱道的他之“才學”不相符應(yīng)。與其說他是在全面闡釋祖宗家法,不如說他是在特定背景下,有針對性地向缺乏經(jīng)驗的皇帝進言,而其側(cè)重點是置于狹義“祖宗家法”之上的。宋人在論及“祖宗家法”時,通常是自其廣義出發(fā)的。凡屬治國之道,皆包括在其內(nèi)容之中。從北宋到南宋,涉及到“祖宗家法”內(nèi)容的敘說不勝枚舉。紹興元
41、年(1131年)四月,在議論程俱所進有關(guān)名臣列傳之札子時,宋高宗曾經(jīng)談到:“初止令進累朝實錄,蓋欲盡見祖宗規(guī)模。此是朕家法,要得遵守?!?0 (中興兩朝圣政卷九)乾道七年(1171年)二月,宋孝宗也曾經(jīng)說:“祖宗法度,乃是家法。”20 (中興兩朝圣政卷五十,乾道七年二月丙辰)將“祖宗”時的治國規(guī)模都概括為“朕家法”,這顯然是自寬泛的意義上加以理解的。不僅皇帝,在士大夫中,也廣泛存在著此類共識。比如,“祖宗”的好學、定商稅則例、抑絕僥幸等等德行與舉措,都被稱之為“我朝家法”。真德秀在寶慶元年(1225年)六月召除禮侍上殿奏札中將趙宋“祖宗家法”之大綱總結(jié)為三項:惟我祖宗,繼天立極,其于事親教子之
42、法、正家睦族之道、尊主御臣之方,大柢根本仁義。故先朝名臣或以為家法最善,或以為大綱甚正,或以為三代之下皆未之有。猗歟休哉,圣子神孫所當兢兢保持而勿墜也。3(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對越甲稿) 這樣的“家法”,內(nèi)外包容,巨細無遺,實際上就是趙宋帝王累代相承的正家治國方略與規(guī)則。 四“記祖宗人親之大義”的禮記·大傳中說: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修族。修族故宗廟嚴。宗廟嚴故重社稷。重社稷故愛百姓。愛百姓故刑罰中。刑罰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財用足。財用足故諸志誠。諸志誠故隸屬刑。隸屬刑然后樂。在“家天下”社會中,“社稷”總是被與“宗廟”、“祖宗”聯(lián)系起來認識的。對于祖宗的尊崇、奉承,是“
43、禮制”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統(tǒng)治者據(jù)以施治的基礎(chǔ)。帝國的政治管理原則浸潤在宗法制度的深厚傳統(tǒng)之中。藉助于祖宗威靈、依賴于經(jīng)驗與傳統(tǒng)、注重“故事”與慣例的決策及施政方式,從根本上決定了對于祖宗的崇敬總是與對其舉措的仿效糾繞在一起,事實 上體現(xiàn)著淵源久遠的“人治”與“禮治”、“法治”精神的銜接。趙宋既稱“家法”,又特意冠以“祖宗”二字,醒示著前代的軌則,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著后世統(tǒng)治者的行為 8 。南宋孝宗在位期間,朝廷上對于趙宋的“祖宗家法”有相當集中的議論。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十月庚午,孝宗即位之初,侍讀洪遵進讀寶訓,上曰:“祖宗精于治道如此?!弊褡嘣疲骸霸副菹乱宰孀跒榉?,天下幸甚。”留正等針對這
44、番對話闡釋道:自古國家之久長者,未有不由子孫遵守祖宗之訓也。夫繼體守文之世,前圣之法見于已為,而驗于既往,遵而行之,以克永世。理有灼然不易者。壽皇講論治道,動以祖宗為法,所謂監(jiān)于先王成憲,其永無愆者哉!16(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百,紹興三十二年十月庚午)乾道七年(1171年)正月,孝宗稱“本朝家法,遠過漢唐”20(中興兩朝圣政卷五十,乾道七年正月癸未);二月,左司員外郎兼侍講張栻奏本朝治體以忠厚仁信為本,因及熙豐元符用事大臣。上曰:“祖宗法度,乃是家法。熙豐之后不合改變耳?!?0(中興兩朝圣政卷五十,乾道七年二月丙辰) 淳熙三年(1176年)十月,孝宗與輔臣談及“中宮天資恭儉”事,說:“家道如
45、此,深以為喜。”但他隨即道出了盤桓于自己心中多時的憂慮,即“本朝文物家法遠過漢唐,獨用兵差為不及?!饼徝嫉入S即回答道:國家自藝祖開基,首以文德化天下,列圣相承,深仁厚澤,有以固結(jié)天下之心,蓋治體似成周。雖似弱之,然國祚綿遠,亦由于此。漢唐之亂,或以母后專制,或以權(quán)臣擅命,或以諸侯強大,藩鎮(zhèn)跋扈;本朝皆無此等??梢砸娮孀诩曳ㄗ阋跃S持萬世。20(中興兩朝圣政卷五四,淳熙三年十月己卯)在勁敵當前的暫安形勢下,本來正是從根本上對于“祖宗家法”有所檢討的機會,而龔茂良等人專事逢迎而略無遠見的說辭,令人不禁扼腕嘆息 9 。也在淳熙年間,陳亮曾經(jīng)向孝宗上書評議時政說:藝祖皇帝經(jīng)畫天下之大略,蓋將上承周、漢
46、之治。太宗皇帝一切律之于規(guī)矩準繩之內(nèi),以立百五六十年太平之基。至于今日而不思所以變而通之,則維持之具窮矣。要之人各有家法,未易輕動,惟在變而通之耳。13(陳亮集(增訂本)卷一上孝宗皇帝第三書)在水心別集·法度總論二中,葉適對于趙宋朝政也有類似的批評。朱熹曾經(jīng)說,“祖宗于古制雖不能守,然守得家法卻極謹?!? (朱子語類 卷一二八本朝二·法制)趙宋的“祖宗家法”,自其“不容輕議”之日起 ,即無可挽回地走向了它的反面 10 。南宋時,一方面有陳亮、葉適等人針對“祖宗家法”的反思與批評;一方面朝廷長期充斥著諸如“自漢唐以來,家法之美,無如我宋”14(南軒集卷八經(jīng)筵講義)、“圣朝家法
47、,宏遠深長,質(zhì)諸三代而無愧”21 (宋會要輯稿帝系七之二三)、“我宋立國大體,兵力雖不及于漢唐,而家法實無愧于三代”22(古今源流至論后集卷九齊家)一類說法。這種凝滯僵化的認識,一直伴隨趙宋走完了最后的歷程。后代自總結(jié)治國經(jīng)驗教訓的角度出發(fā),對于宋代的“祖宗家法”有過許多評議。明代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陳邦瞻在其宋史紀事本末敘言中說: 大抵宋三百年間,其家法嚴,故呂、武之變不生于肘腋;其國體順,故莽、卓之禍不作于朝廷。其制世定俗,實有漢唐之所不能臻者。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顧炎武作日知錄,在其闡論禮制部分專門議論到宋朝家法:宋世典常不立,政事叢脞,一代之制殊不足言。然其過于前人者數(shù)事:如人君宮
48、中自行三年之喪,一也;外言不入于梱,二也;未及末命即立族子為皇嗣,三也;不殺大臣及言事官,四也。此皆漢唐之所不及,故得繼世享國至三百馀年。若其職官軍旅食貨之制,冗雜無紀,后之為國者并當取以為戒。盡管顧炎武談?wù)摗八纬曳ā睍r,似乎與當時的“典?!?、“政事”以及“一代之制”隔離開來,但他所提到的內(nèi)容,實際上既有皇室的服喪、立嗣及內(nèi)外規(guī)禁等方面,也涉及到君臣關(guān)系問題。與顧炎武大致同時的王夫之,在其宋論中將北宋前期與漢代文景、唐代貞觀并列為治世,而且歸其功于宋代的“家法”與“政教”:三代以下稱治者三:文景之世,再傳而止;貞觀之治,及子而亂;宋自建隆息五季之兇危,登民于衽席,迨熙寧而后,法以斁,民以不康
49、。由此言之,宋其裕矣。夫非其子孫之克紹、多士之贊襄也。即其子孫之令,抑家法為之檠括;即其多士之忠,抑其政教為之薰陶也。23(宋論卷一太祖一五) 宋論中一方面肯定了趙宋“祖宗家法”的軌范作用,一方面也曾指斥其狹隘性:“宋本不孤,而孤之者,猜疑之家法也!”23(宋論卷十高宗二)事實上,這不僅是在批評宋代的政治機制及其運作,也在暗中隱寓著王夫之對于明代政治的反思。五循故事、沿祖制治國,在帝制社會是自然習見之事。早在西漢中期,漢宣帝即曾經(jīng)訓諭崇信儒生的太子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nèi)蔚陆?,用周政乎!”并且擔心“亂我家者,太子也”。24( 漢書卷九元帝紀第九)在這里,宣帝將“漢家”特有的
50、“以霸王道雜之”的制度,與“純?nèi)蔚陆獭钡摹爸苷弊髁藚^(qū)分。所謂“漢家自有”的“制度”,若不予執(zhí)守,則會“亂我家”,究其根本,這或許可以稱之為當時世代相傳賴以治國的“漢家家法”。東漢中期,班固作典引,闡釋了“表相祖宗”之要義,進呈章帝。其中稱頌了“陛下仰監(jiān)唐典,中述祖則,俯蹈宗軌”的德行25(文選卷四十八), 以“唐典”、“祖則”、“宗軌”作為帝王奉行不輟的軌范典則。后世帝王對于“祖宗”的尊崇奉承,一方面體現(xiàn)為祗畏敬穆的心態(tài),另方面也反映在對于“祖宗之世”治道的總結(jié)繼承努力中。對祖宗祗畏敬穆的心態(tài),集中反映在當時涉及到皇位繼承等重大問題的諸多制敕中。唐代肅宗以后,在新皇帝即位的冊文中,最為常見的
51、結(jié)束語是:“無忝我祖宗之休烈(或曰“丕烈”、“丕訓”)!”代宗以后,帝王的遺詔,也是言必稱祖宗。此外,在一些改元、大禮、冊尊號等大赦制書中,也經(jīng)??梢砸姷街T如“乃圣乃文,祖宗大烈,恭維纘服,必在欽承”4(唐大詔令集卷九帝王·冊尊號赦上“開元二十七年冊尊號赦”)或是“纂業(yè)垂統(tǒng),嚴奉于祖宗”以及“君天下者,受命于天地,繼業(yè)于祖宗”“立國之道,始于親親,所以厚骨肉之恩,明教化之本”26(陸宣公集卷二制誥·赦宥中“貞元元年冬至大禮大赦制”)之類文字。在一些更為貼近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材料中,我們注意到祖宗教諭所可能起到的實際典范作用。記載唐太宗時期之“良法善政”的貞觀政要,成書于唐代玄宗
52、開元前期。其編撰進呈,事實上是半個世紀中朝臣們對于貞觀前后之政治現(xiàn)實進行比較反思的結(jié)果。撰著者吳兢在其序文中特別提及此書的編纂目的:庶乎有國有家者可遵前軌,擇善而從,則可久之業(yè)益彰矣,可大之功尤著矣,豈必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而已哉!正是為“有國有家者可遵前軌”提供的效法依憑作用,使這部書成為“可資法鑒”的“歷代寶傳”27(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五一史部·雜史類·貞觀政要)。 唐代中期以后,紛繁跌宕的政治現(xiàn)實,使得渴望承平的君臣們經(jīng)常憶及祖宗盛世,也促使他們更為經(jīng)常地討論“國朝故事”。對于“高祖太宗著法垂制”的追懷越來越頻繁地出現(xiàn)在官僚士大夫如陸贄、元稹、李翱、劉蕡等人的奏議或?qū)Σ弋斨?。在趙宋之后,蒙元對于祖宗所傳大札撒尊奉褒崇;元世祖忽必烈在其即位詔書中,一方面理直氣壯地播告了“祖述變通”的統(tǒng)治方略,一方面宣稱“祖訓傳 國大典,于是乎在,孰敢不從”28(元史卷四世祖本紀一)。明太祖朱元璋更是親定祖訓,明示以為“家法”:朕觀自古國家,建立法制,皆在始受命之君。當時法已定,人已守,是以恩威加于海內(nèi),民用平康。故以所見所行,與群臣定為國法至于開導后人,復為祖訓一編,立為家法,大書揭于西廡,朝夕觀覽,以求至當。首尾六年,凡七謄稿,至今方定,豈非難哉!蓋俗儒多是古非今,奸吏常舞文弄法,自非博采眾長,即與果斷,則被其眩惑,莫能有所成也。今令翰林編輯成書,禮部刊印,以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共營養(yǎng)師基礎(chǔ)知識-營養(yǎng)學基礎(chǔ)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二)
- 零星建筑裝修改造服務(wù)合同
- 選擇堅持作文
- 購物中心標識系統(tǒng)安裝合同
- 投標代理協(xié)議
- 戶外活動搭建棚施工合同
- 環(huán)保工程公司租賃合同
- 培訓會議公務(wù)車租賃協(xié)議
- 照明系統(tǒng)承臺施工合同
- 2024年度文化藝術(shù)交流與展覽合同
- CB/T 3780-1997管子吊架
- 施工圖預算的編制工作規(guī)范
- 日立電梯MCA調(diào)試培訓課件
- 電動客車驅(qū)動橋總成設(shè)計
-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綜合知識》事業(yè)單位國考真題
- 2023年人民法院電子音像出版社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大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秀說課-比賽課件
- 收款賬戶變更的聲明
-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中考復習資料
- 《化學發(fā)展簡史》學習心得
- 班組建設(shè)與班組長管理技巧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