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道路交通規(guī)劃_第1頁
cA道路交通規(guī)劃_第2頁
cA道路交通規(guī)劃_第3頁
cA道路交通規(guī)劃_第4頁
cA道路交通規(guī)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1 3.1 概概 述述道路是一條三維空間的實體。道路是一條三維空間的實體。 它是由路基、路面、橋梁、涵洞、隧道和沿線設施它是由路基、路面、橋梁、涵洞、隧道和沿線設施所組成的線形構造物。所組成的線形構造物。路線:路線:是指道路中線的空間位置。是指道路中線的空間位置。路線平面圖:路線平面圖:路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路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路線縱斷面圖:路線縱斷面圖:沿道路中線的豎向剖面圖,再行展沿道路中線的豎向剖面圖,再行展開即是路線的縱斷面。開即是路線的縱斷面。 路線橫斷面圖:路線橫斷面圖:道路中線上任意一點的法向切面是道路中線上任意一點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該點橫斷面。道路在該點橫斷面。 路線設

2、計:路線設計:指確定路線空間位置和各部分幾何尺寸指確定路線空間位置和各部分幾何尺寸的工作。的工作。 路線平面設計:路線平面設計:在路線平面圖上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在路線平面圖上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線形的過程。向及線形的過程。 路線縱斷面設計:路線縱斷面設計:在路線縱斷面圖上研究道路縱坡在路線縱斷面圖上研究道路縱坡及坡長的過程。及坡長的過程。路線橫斷面設計:路線橫斷面設計:在路線橫斷面圖上研究路基斷面在路線橫斷面圖上研究路基斷面形狀的過程。形狀的過程。 3.2 3.2 平面線形規(guī)劃設計平面線形規(guī)劃設計1.1.圓曲線圓曲線 平面線形由直線和平曲線組成,平曲線又有圓曲線平面線形由直線和平曲線組成,平曲線

3、又有圓曲線和緩和曲線組成。和緩和曲線組成。 各級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論轉角大小均應設置平曲各級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論轉角大小均應設置平曲線,而線,而圓曲線是平曲線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圓曲線是平曲線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圓曲線具有易與地形相適應、可循性好、線形美觀、圓曲線具有易與地形相適應、可循性好、線形美觀、易于測設等優(yōu)點,使用十分普遍。易于測設等優(yōu)點,使用十分普遍。 圓曲線半徑圓曲線半徑(一)(一)計算計算公式與因素公式與因素根據(jù)汽車行駛在曲線上力的平衡式根據(jù)汽車行駛在曲線上力的平衡式計算曲線半徑計算曲線半徑:xygsinfcosx)igrvg(gigrgvgifxh2h2hh2ir127v(一)(一)計算

4、計算公式與因素公式與因素根據(jù)汽車行駛在曲線上力的平衡式根據(jù)汽車行駛在曲線上力的平衡式計算曲線半徑計算曲線半徑:當設超高時當設超高時 :)(1272hivr式中式中:v計算行車速度,(計算行車速度,(km/h);); 橫向力系數(shù);橫向力系數(shù); ih超高橫坡度;超高橫坡度; i1路面橫坡度。路面橫坡度。)(12712ivr不設超高時不設超高時 :橫向力系數(shù)橫向力系數(shù)對行車對行車的的影響及其值的影響及其值的確定:確定:(1 1)危及行車安全)危及行車安全 汽車能在彎道上行駛的基本前提是輪胎不在路面上滑汽車能在彎道上行駛的基本前提是輪胎不在路面上滑移,這就要求橫向力系數(shù)移,這就要求橫向力系數(shù)低于輪胎與

5、路面之間所能提低于輪胎與路面之間所能提供的橫向摩阻系數(shù)供的橫向摩阻系數(shù)橫橫: : 橫橫 橫橫與車速、路面種類及狀態(tài)、輪胎狀態(tài)等有關,一般與車速、路面種類及狀態(tài)、輪胎狀態(tài)等有關,一般在干燥路面上約為在干燥路面上約為0.40.40.80.8,在潮濕的黑色路面上汽車,在潮濕的黑色路面上汽車高速行駛時,降低到高速行駛時,降低到0.250.250.400.40。路面結冰和積雪時,。路面結冰和積雪時,降到降到0.20.2以下,在光滑的冰面上可降到以下,在光滑的冰面上可降到0.060.06(不加防滑(不加防滑鏈)。鏈)。(2 2)增加駕駛操縱的困難)增加駕駛操縱的困難彎道上行駛的汽車,在橫向力作用下,彈性的

6、輪胎彎道上行駛的汽車,在橫向力作用下,彈性的輪胎會產(chǎn)生橫向變形,使輪胎的中間平面與輪跡前進方會產(chǎn)生橫向變形,使輪胎的中間平面與輪跡前進方向形成一個橫向偏移角。向形成一個橫向偏移角。(3 3)增加燃料消耗和輪胎磨損)增加燃料消耗和輪胎磨損 橫向力系數(shù)橫向力系數(shù) 燃料消耗(燃料消耗(% %) 輪胎磨損(輪胎磨損(% %) 0 100 1000 100 100 0.05 105 160 0.05 105 160 0.10 110 220 0.10 110 220 0.15 115 300 0.15 115 300 0.20 120 390 0.20 120 390(4 4)行旅不舒適)行旅不舒適值的

7、增大,乘值的增大,乘車車舒適舒適感惡化感惡化。 當當0.100.10時,不感到有曲線存在,很平穩(wěn);時,不感到有曲線存在,很平穩(wěn); 當當=0.15=0.15時,稍感到有曲線存在,尚平穩(wěn);時,稍感到有曲線存在,尚平穩(wěn); 當當=0.20=0.20時,己感到有曲線存在,稍感不穩(wěn)定;時,己感到有曲線存在,稍感不穩(wěn)定; 當當=o.35=o.35時,感到有曲線存在,不穩(wěn)定;時,感到有曲線存在,不穩(wěn)定; 當當=0.40=0.40時,非常不穩(wěn)定,有傾車的危險感。時,非常不穩(wěn)定,有傾車的危險感。u的舒適界限,由的舒適界限,由0.110.11到到0.160.16隨行車速度而變化,隨行車速度而變化,設計中對高、低速路

8、可取不同的數(shù)值。設計中對高、低速路可取不同的數(shù)值。 (二)最小半徑的計算(二)最小半徑的計算標準標準中規(guī)定的最小平曲線半徑是汽車在曲線中規(guī)定的最小平曲線半徑是汽車在曲線部分能部分能安全而又順適的行駛安全而又順適的行駛的條件而確定的。的條件而確定的。最小平曲線半徑的實質是汽車行駛在公路曲線部最小平曲線半徑的實質是汽車行駛在公路曲線部分時,所產(chǎn)生的離心力等橫向力不超過輪胎與路面分時,所產(chǎn)生的離心力等橫向力不超過輪胎與路面的摩阻力所允許的界限,并使乘車人感覺良好的曲的摩阻力所允許的界限,并使乘車人感覺良好的曲線半徑值。線半徑值。最小半徑取值最小半徑取值是各級公路按設計速度行駛的車輛能保證安全行車是各

9、級公路按設計速度行駛的車輛能保證安全行車的最小允許半徑。的最小允許半徑。)i127(vrh2(三)圓曲線最大半徑(三)圓曲線最大半徑選用圓曲線半徑時,在與地形等條件相適應的前提選用圓曲線半徑時,在與地形等條件相適應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大半徑。下應盡量采用大半徑。但半徑大到一定程度時,其幾何性質和行車條件與但半徑大到一定程度時,其幾何性質和行車條件與直線無太大區(qū)別,容易給駕駛人員造成判斷上的錯誤直線無太大區(qū)別,容易給駕駛人員造成判斷上的錯誤反而帶來不良后果,同時也無謂增加計算和測量上的反而帶來不良后果,同時也無謂增加計算和測量上的麻煩。麻煩。規(guī)范規(guī)范規(guī)定圓曲線的最大半在規(guī)定圓曲線的最大半在不宜超過

10、不宜超過10000m10000m。(一)超高(一)超高2.2.彎道超高與加寬彎道超高與加寬定義定義:為了減小橫向力,把彎道外側橫坡作成與內:為了減小橫向力,把彎道外側橫坡作成與內側同向的單一橫坡,即超高橫坡側同向的單一橫坡,即超高橫坡i ih h。城市道路超高橫坡城市道路超高橫坡i ih h 的值見表的值見表3-2-43-2-4。但是考慮到城。但是考慮到城市道路和兩側用地標高協(xié)調性,盡量在城市道路上不市道路和兩側用地標高協(xié)調性,盡量在城市道路上不設置超高。設置超高。道路由正常路段的雙向橫坡到彎道上的單向橫坡,道路由正常路段的雙向橫坡到彎道上的單向橫坡,中間需要過渡段,稱為中間需要過渡段,稱為超

11、高緩和段(過渡段)超高緩和段(過渡段)。超高過渡方式:超高過渡方式:1 . 1 . 無中間帶道路的超高過渡無中間帶道路的超高過渡l 繞路面內邊緣旋轉繞路面內邊緣旋轉:一般用于新建工程。:一般用于新建工程。l 繞路中線旋轉繞路中線旋轉:一般用于改建工程:一般用于改建工程l 繞路面外邊緣旋轉繞路面外邊緣旋轉:可在特殊設計時采用。:可在特殊設計時采用。 2. 2. 有中間帶公路的超高過渡有中間帶公路的超高過渡l 繞中間帶的中心線旋轉:繞中間帶的中心線旋轉:中間帶寬度較窄(中間帶寬度較窄(4.5m4.5m)的公路可采用;的公路可采用;l 繞中央分隔帶邊緣旋轉:繞中央分隔帶邊緣旋轉:各種寬度中間帶的均可

12、采用各種寬度中間帶的均可采用l 繞各自行車道中線旋轉:繞各自行車道中線旋轉:車道數(shù)大于車道數(shù)大于4 4條的公路可采用條的公路可采用(二)加寬(二)加寬平曲線加寬原因:平曲線加寬原因:(1 1)汽車在曲線上行駛時,前后輪軌跡不重合,占路)汽車在曲線上行駛時,前后輪軌跡不重合,占路面寬度大。面寬度大。(2 2)由于橫向力影響,汽車出現(xiàn)橫向擺動。)由于橫向力影響,汽車出現(xiàn)橫向擺動。 平曲線加寬標準:平曲線加寬標準: 標準標準規(guī)定,平曲線半徑等于或小于規(guī)定,平曲線半徑等于或小于250m250m時,應時,應在平曲線內側加寬。加寬值見表在平曲線內側加寬。加寬值見表3-2-6.3-2-6.3.3.緩和曲線緩

13、和曲線 (一)緩和曲線的作用(一)緩和曲線的作用 1 1曲率連續(xù)變化,便于車輛行駛曲率連續(xù)變化,便于車輛行駛 2 2離心加速度逐漸變化,旅客感覺舒適離心加速度逐漸變化,旅客感覺舒適 3 3超高橫坡度逐漸變化,行車更加平穩(wěn)超高橫坡度逐漸變化,行車更加平穩(wěn) 4 4與圓曲線配合得當,增加線形美觀與圓曲線配合得當,增加線形美觀 回旋線回旋線是公路路線設計中最常用的一種緩和曲線。是公路路線設計中最常用的一種緩和曲線。我國我國標準標準規(guī)定緩和曲線采用回旋線。規(guī)定緩和曲線采用回旋線。(二)回旋線的最小長度(二)回旋線的最小長度1 1旅客感覺旅客感覺舒適: : 汽車行駛在緩和曲線上,其離心加速度將隨著緩和汽車

14、行駛在緩和曲線上,其離心加速度將隨著緩和曲線曲率的變化而變化,若變化過快,將會使旅客曲線曲率的變化而變化,若變化過快,將會使旅客有不舒適的感覺。有不舒適的感覺。ravlss3min0214. 0滿足乘車舒適感的緩和曲滿足乘車舒適感的緩和曲線最小長度線最小長度 :3 3行駛時間不過短行駛時間不過短2 2視覺條件連續(xù)視覺條件連續(xù)rrls9/ 緩和曲線不管其參數(shù)如何,都不可使車輛在緩和曲緩和曲線不管其參數(shù)如何,都不可使車輛在緩和曲線上的行駛時間過短而使司機駕駛操縱過于匆忙。線上的行駛時間過短而使司機駕駛操縱過于匆忙。一般認為一般認為汽車在緩和曲線上的行駛時間至少應有汽車在緩和曲線上的行駛時間至少應有

15、3s3s2 . 1vlsmin城規(guī)城規(guī)制定了城市道路的最小緩和曲線長度,如表制定了城市道路的最小緩和曲線長度,如表3-2-73-2-7。在直線和圓曲線間,當圓曲線半徑大于或等于在直線和圓曲線間,當圓曲線半徑大于或等于標準標準規(guī)定的規(guī)定的“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時;時;規(guī)范規(guī)范規(guī)定可不設緩和曲線的情況:規(guī)定可不設緩和曲線的情況:(三)有緩和曲線的道路平曲線幾何元素(三)有緩和曲線的道路平曲線幾何元素 道路道路平面線形三要素平面線形三要素的基本組成是:直線的基本組成是:直線- -回旋線回旋線- -圓曲線圓曲線- -回旋線回旋線- -直線。直線。(1)(1)幾何元素的計算公式:幾何元

16、素的計算公式:回旋線終點處內移值:回旋線終點處內移值:)(238424342mrlsrlsr232402rlslsq圓曲線起點圓曲線起點b和新曲線起點和新曲線起點a間距:間距:回旋線終點處回旋線終點處半徑方向與半徑方向與x軸的夾角軸的夾角 :rlsrls6479.282(1)(1)幾何元素的計算公式:幾何元素的計算公式:切線長:切線長:)(2)(mqtgrrth曲線總長:曲線總長:)(2180)2(mlsrlh)(2sec)(mrrreh外距:外距:校正值:校正值:j = 2tj = 2th h-l-lh h(2)(2)主點里程樁號計算方法主點里程樁號計算方法:以交點里程樁號為以交點里程樁號為

17、起算點:起算點:zh = jd zh = jd t th hhy = zh + lshy = zh + lsqz = zh + lqz = zh + lh h/2/2hz = zh + lhz = zh + lh hyh = hz yh = hz ls ls例題:例題: 已知平原區(qū)某二級公路有一彎道,偏角已知平原區(qū)某二級公路有一彎道,偏角右右=15=1528302830,半徑,半徑r=600mr=600m,緩和曲線長度,緩和曲線長度ls=70mls=70m, jd=k2+536.48jd=k2+536.48,計算曲線要素和主點,計算曲線要素和主點里程樁號。里程樁號。 已知平原區(qū)某一級公路有一彎

18、道,偏角已知平原區(qū)某一級公路有一彎道,偏角右右=16=163636,半徑,半徑r=1000mr=1000m,ls=120mls=120m, jd=k7+153.63jd=k7+153.63,計算曲線要素及主點里程樁,計算曲線要素及主點里程樁號。號。作業(yè):作業(yè):(四)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類型(四)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類型 (1 1)基本型)基本型 按直線按直線- -回旋線回旋線- -圓曲線圓曲線- -回旋線回旋線- -直線的順序組合的線形。直線的順序組合的線形。 適用場合適用場合:交點間距不受限。:交點間距不受限。從線形的協(xié)調性出發(fā),宜將回旋線、圓曲線、回旋線從線形的協(xié)調性出發(fā),宜將回旋線、圓曲線、

19、回旋線之長度比設計成之長度比設計成1 1:1 1:1 1。(2 2)s s型型 兩個反向圓曲線用兩段回旋線連接的組合。兩個反向圓曲線用兩段回旋線連接的組合。 適用場合適用場合:交點間距受限(交點間距較?。?。:交點間距受限(交點間距較?。?。 s型兩圓曲線半徑之比不宜過大,宜為:型兩圓曲線半徑之比不宜過大,宜為:311rr12(3 3)卵型)卵型 用一個回旋線連接兩個同向圓曲線的組合。用一個回旋線連接兩個同向圓曲線的組合。 適用場合適用場合:交點間距受限(交點間距較?。#航稽c間距受限(交點間距較?。?。(4 4)凸型)凸型在兩個同向回旋線間不插入圓曲線而徑相銜接的組合在兩個同向回旋線間不插入圓曲線

20、而徑相銜接的組合。 凸型的回旋線的參數(shù)及其連接點的曲率半徑,應分別符凸型的回旋線的參數(shù)及其連接點的曲率半徑,應分別符合容許最小回旋線參數(shù)和圓曲線一般最小半徑的規(guī)定。合容許最小回旋線參數(shù)和圓曲線一般最小半徑的規(guī)定。 (5 5)復合型)復合型兩個以上同向回旋線間在曲率相等處相互連接的線形兩個以上同向回旋線間在曲率相等處相互連接的線形。 兩個回旋線參數(shù)之比宜為:兩個回旋線參數(shù)之比宜為:a a2 2:a a1 1=1=1:1.51.5 復合型回旋線除了受地形和其它特殊限制的復合型回旋線除了受地形和其它特殊限制的地方外一般很少使用,多出現(xiàn)在互通式立體地方外一般很少使用,多出現(xiàn)在互通式立體交叉的匝道線形設

21、計中。交叉的匝道線形設計中。(6 6)c c型型 同向曲線的兩回旋線在曲率為零處徑相銜接的線形。同向曲線的兩回旋線在曲率為零處徑相銜接的線形。 其連接處的曲率為其連接處的曲率為0 0,也就是,也就是r=r= ,相當于兩基本型,相當于兩基本型的同向曲線中間直線長度為的同向曲線中間直線長度為0 0。 適用場合適用場合:交點間距受限(交點間距較?。?。:交點間距受限(交點間距較?。?。c c型曲型曲線只有在特殊地形條件下方可采用。同卵形曲線。線只有在特殊地形條件下方可采用。同卵形曲線。 3.3 3.3 略略3.4 3.4 行車視距行車視距 1. 1.定義:定義:汽車在行駛中,當發(fā)現(xiàn)障礙物后,能汽車在行駛

22、中,當發(fā)現(xiàn)障礙物后,能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發(fā)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發(fā)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須的最小距離。須的最小距離。 2.2.存在視距問題的情況:存在視距問題的情況: 夜間行車夜間行車: :設計不考慮設計不考慮 平面上:平曲線(暗彎)平面上:平曲線(暗彎), , 平面交叉處平面交叉處 縱斷面:凸豎曲線縱斷面:凸豎曲線 凹豎曲線:凹豎曲線: ( (下穿式立體交叉下穿式立體交叉) ) 3.3.行車視距分類:行車視距分類: (1) (1)停車視距停車視距:汽車行駛時,自駕駛人員看到前方:汽車行駛時,自駕駛人員看到前方障礙物時起,至到達障礙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障礙物時起,至到達障礙物

23、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離。距離。 (2)(2)會車視距會車視距:在同一車道上兩對向汽車相遇,從:在同一車道上兩對向汽車相遇,從相互發(fā)現(xiàn)時起,至同時采取制動措施使兩車安全停止,相互發(fā)現(xiàn)時起,至同時采取制動措施使兩車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離。所需的最短距離。 (3)(3)超車視距超車視距:在雙車道公路上,后車超越前車時,:在雙車道公路上,后車超越前車時,從開始駛離原車道之處起,至可見逆行車并能超車后從開始駛離原車道之處起,至可見逆行車并能超車后安全駛回原車道所需的最短距離。安全駛回原車道所需的最短距離。 城市道路上視距考慮城市道路上視距考慮: :分道行駛城市道分道行駛城市道路用停車視距;未有明確

24、劃線、分隔路用停車視距;未有明確劃線、分隔帶的城市道路用會車視距。見表帶的城市道路用會車視距。見表3-4-13-4-1. .l停車視距停車視距 1.1.定義定義:停車視距是指駕駛人員發(fā)現(xiàn)前方有障礙物:停車視距是指駕駛人員發(fā)現(xiàn)前方有障礙物后,采取制動措施使汽車在障礙物前停下來所需要的后,采取制動措施使汽車在障礙物前停下來所需要的最短距離。最短距離。 2.2.停車視距構成停車視距構成:(1)反應距離:)反應距離:t6 . 3vs1(2)制動距離:是指汽車從制動生效到汽車完全)制動距離:是指汽車從制動生效到汽車完全停住,這段時間內所走的距離。停住,這段時間內所走的距離。 )(254vs22 3. 3

25、.停車視距停車視距s st t:(考慮一定的安全距離):(考慮一定的安全距離) )(105)(254v6 . 3tvssss2021t會車視距構成:會車視距構成:(1)反應距離:雙向駕駛員及車輛)反應距離:雙向駕駛員及車輛(2 2)制動距離:雙向車輛)制動距離:雙向車輛(3 3)安全距離:雙向車輛保持間距)安全距離:雙向車輛保持間距因此,因此,會車視距會車視距s sh h約等于約等于2 2倍停車視距。倍停車視距。l會車視距會車視距一、平面線形設計一般原則一、平面線形設計一般原則 (一)(一)平面線形應直捷、連續(xù)、順適,并與地形、平面線形應直捷、連續(xù)、順適,并與地形、地物相適應,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26、地物相適應,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二)(二)行駛力學上的要求是基本的,盡量做到線形行駛力學上的要求是基本的,盡量做到線形連續(xù)、指標均衡、視覺良好、景觀協(xié)調、安全舒適。連續(xù)、指標均衡、視覺良好、景觀協(xié)調、安全舒適。 設計速度設計速度40km40kmh h的公路,首先應在保證行車安的公路,首先應在保證行車安全的前提下,正確地運用平面線形要素最小值。全的前提下,正確地運用平面線形要素最小值。3.53.5城市道路平面線形設計城市道路平面線形設計 (三)(三)保持平面線形的均衡與連貫(技術指標的保持平面線形的均衡與連貫(技術指標的均衡與連續(xù)性)均衡與連續(xù)性)l長直線盡頭不能接以小半徑曲線。特別是在下坡方長

27、直線盡頭不能接以小半徑曲線。特別是在下坡方向的盡頭更要注意。向的盡頭更要注意。 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徑曲線難免時,中間應插入中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徑曲線難免時,中間應插入中等曲率的過渡性曲線,并使縱坡不要過大。等曲率的過渡性曲線,并使縱坡不要過大。 l高、低標準之間要有過渡。高、低標準之間要有過渡。 (四)(四)應避免連續(xù)急彎的線形應避免連續(xù)急彎的線形 這種線形給駕駛者造成不便,給乘客的舒適也帶來這種線形給駕駛者造成不便,給乘客的舒適也帶來不良影響。設計時可在曲線間插入足夠長的直線或回不良影響。設計時可在曲線間插入足夠長的直線或回旋線。旋線。(五)平曲線應有足夠的長度(五)平曲線應有足夠的長度 汽

28、車在公路的任何線形上行駛的時間均不宜短于汽車在公路的任何線形上行駛的時間均不宜短于3s3s,以使駕駛操作不顯得過分緊張。以使駕駛操作不顯得過分緊張。(1)(1)平曲線一般最小長度為平曲線一般最小長度為9s9s行程;行程;(2)(2)平曲線極限最小長度為平曲線極限最小長度為6s6s行程。行程。二、平面線形設計步驟二、平面線形設計步驟平面線形走向擬定平面線形走向擬定初步設計;初步設計;詳細設計(施工圖設計);詳細設計(施工圖設計);編制里程樁;編制里程樁;道路紅線確定;道路紅線確定;繪制平面圖繪制平面圖。三、平面設計成果三、平面設計成果1. 1. 設計圖設計圖:路線平面設計圖:路線平面設計圖 道路

29、平面布置圖道路平面布置圖2. 2. 設計表:設計表:直線、曲線及轉角表直線、曲線及轉角表 逐樁坐標表等逐樁坐標表等 一、直線、曲線及轉角表一、直線、曲線及轉角表直線、曲線及轉角表直線、曲線及轉角表全面地反映了路線的平面位全面地反映了路線的平面位置和路線平面線形的各項指標,它是道路設計的主要置和路線平面線形的各項指標,它是道路設計的主要成果之一。成果之一。 平面線形設計成果:平面線形設計成果: 路線各交點樁號路線各交點樁號jdjd 半徑半徑r r 緩和曲線長度緩和曲線長度lsls 公路偏角公路偏角 交點坐標(交點坐標(x x,y y)等。)等。交 點 號1bpjd1jd2jd3jd4jd5jd6

30、交 點 坐 標n (x)2365220.10739578.12322450.68851579.25381217.61642405.90365e (y)30536.99588911.201941286.254021692.362792303.858232875.41619交點樁號4k0+000k0+556.200k1+033.170k1+393.630k1+811k2+498.200k3+055.840轉 角 值5585000(z)623000(y)362000(z)481000(y)485000(z)141000(z)曲 線 要 素 值 (m)半 徑6380270350400750800緩和曲線長度715012011015022694緩和曲線參數(shù)8238.747180196.214244.949411.704274.226切 線長 度9290.557225.088170.276254.748454.68146.461曲 線長 度10540.1974414.5243331.947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