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荒原問道有感_第1頁
讀荒原問道有感_第2頁
讀荒原問道有感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讀荒原問道有感特征碼標簽:特征碼讀荒原問道有感雪塵不久前讀完陳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難以自拔。“秀才遇上兵”的可悲歷史情境一遍一遍地在我腦海里回放。我不禁思索著,屬于知識分子的“骨骼”和“歷史責任”究竟是什么呢?當瘋狂者破壞一切秩序和人情時,真正能夠載道的又是什么呢?一切思考,不再為生活服務的時候哲學思考是否有必要的意義?恰在此時,經朋友的推薦我知道了徐兆壽老師的新作荒原問道。使我困惑的很多問題,在該書中一一找到了答案。很多中國古老的恒言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躍然于紙上。荒原問道,是近幾年來我讀到的唯一一本,沒有“序”的書。扉頁之后僅有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荒原”在書中所含著的意

2、味又是什么呢?我出生在河西,說到荒原不免想到茫茫戈壁,而隔壁在一天之中的每一個時候里又都是不同的。早晨的戈壁日出前后的景象,劃開混沌的第一縷陽光照徹大地,總是充滿了希望的感覺;白天的隔壁是灼熱的,太陽是唯一的坐標,走向哪里都有迷路的感覺;黃昏的戈壁是神秘的,日落如同微啟的蓮花,金色的光芒加持俗世生死,顯得神圣;夜晚的戈壁是夢幻的,每一個童話里的夜晚大抵從此而生。近幾年讀書,能讀到的當代作品,偏僻入理地發(fā)現問題的作品屢見不見,而真正給出答案的書卻太少太少。在我看來荒原問道恰恰是將問與答都寫的十分細致入微的作品,體驗生活,然后發(fā)問,發(fā)問以后再次進入生活體會并尋找答案。這讓我想起了兩千多年前孔子及其

3、弟子,論語亦是在一問一答之間流傳至今?!熬觿毡?,本立而道生”,這個“本”,就是在大地上勞作的狀態(tài)和人類文明蔓延的感情線索。所有哲學發(fā)問大致不能離開這個“本”。書中糾纏陳子興的一段愛情故事和夏木先生與農民打交道的二十年歲月里發(fā)生的一系列關于土地和荒原的故事,在我看來正是在詮釋這個“本”字。很多道理,只有放入生活當中才能知其對錯與否,我以為一切哲學探討的關鍵都只能體現在“務本”的實際意義上。生活的復雜性往往是難以捉摸的,佛家認為在如來入滅以后人類的生活一直不停地在走下坡路,聰明人越來越少,糊涂蛋越來越多,真正有智慧的人幾乎絕種,更有人說中國自孔孟以后兩千多年來沒有圣人的出現,這大抵是由于“務本”思想中“務”的部分在流失,()而“本”的部分被曲解。關于“務本”一句,古人已經說盡,在荒原問道中“務本”是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在此地,我們不妨做一點佛家禪定的功夫,舍其筏而登其岸,從兩個主人公角色本身的角度和立場體會一下“務本”的思想。至于本書“問道”的結局,我想徐兆壽老師已經在書中作了最好的詮釋,固守結局與固守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