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區(qū)夏玉米抗旱高產栽培技術_第1頁
豫北地區(qū)夏玉米抗旱高產栽培技術_第2頁
豫北地區(qū)夏玉米抗旱高產栽培技術_第3頁
豫北地區(qū)夏玉米抗旱高產栽培技術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豫北地區(qū)夏玉米抗旱高產栽培技術 安陽縣地處豫北,常年種植玉米面積90萬平方米左右,全縣地勢西高東低,東部為一望無際的平原,西部為山丘地區(qū),山丘旱地約占全縣玉米總面積的1/3,往往靠天等雨,嚴重影響了產量,特別是近幾年干旱嚴重,各月降水分布不均,70%集中在78月,旱災發(fā)生頻率達到70%。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實現(xiàn)抗旱增產。 1.整地保墑。鑒于土壤含水量低,整地是保證一次播種出全苗的基礎。準備播種玉米的原壟地塊要早滅茬,并秋深耕,要在前茬農作物收獲后進行,深耕同時結合秸稈還田,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農家肥45噸,盡量多施,以利于抗旱。耕深2030厘米,可以促進土壤熟化,積蓄雨雪,沉實土壤。前茬騰地

2、晚,來不及深耕,應盡早春耕,隨耕隨耙,防止跑墑,耕深以1013厘米為宜。 2.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選用優(yōu)良雜交種是提高玉米產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優(yōu)良品種都有一定的適應性,對自然條件、生長條件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選用良種時必須根據(jù)品種的特點和適應范圍,充分考慮當?shù)氐淖匀粭l件,做到因地制宜,在豫北地區(qū)抗病、抗旱、高產、適應性強的品種有鄭單958、浚單20等品種。播種前將種子攤在地上或席上56厘米厚,連續(xù)曬23天即可,溫度高時,切忌將種子攤在水泥地、瀝青地或金屬板上,以免溫度過高燙傷種子。為防治地下害蟲的發(fā)生,播前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異柳磷按種子重量的0.1%0.2%拌種,或用20%粉銹寧0.1

3、50.2千克加水1.52.5千克,拌50千克種子,以防治絲黑穗病,也可用質量合格的玉米種衣劑直接拌種,可有效地提高種子的發(fā)芽勢、發(fā)芽率,減輕病蟲危害,為苗齊、苗全打好基礎。 3.適期播種與合理密植。干旱是制約玉米高產的關鍵,而春旱、伏旱、秋旱是影響玉米產量的核心,要做到適時播種,春季多大風天氣,土壤含水量低,蒸發(fā)量大,失墑快,因此要在可能的條件下盡早播種,抓住現(xiàn)有墑情,搶墑播種,為充分利用春季小麥灌漿水,減輕旱災的影響,豫北地區(qū)在5月20日即可播種,旱地可進行小麥玉米套種。精選種子,按種子大小分級播種,使苗子大小一致,同時剔除秕粒、病蟲粒。玉米能否一次播種保全苗,機械播種是關鍵,實行機械播種可

4、以縮短播種期;為了搶墑,玉米要在短時間內播完,土墑不足或不勻是造成缺苗斷壟、出苗早晚不齊的重要原因。一般情況下播深以56厘米為宜,土壤黏重,墑情好的以45厘米為宜,墑情差的播深以68厘米為宜,但最深不能超過10厘米。要深施化肥,最好做到測土配方施足底肥,避免化肥與種子搶墑,機播種子均勻,覆土一致,隨播隨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不失墑,以利于種子吸水萌發(fā)。有條件的地塊最好實行精量播種,1穴1株苗,以防爭水。在同等條件下,早熟矮稈、葉片上沖、株型緊湊的品種密度宜大,晚熟高稈、葉片平展的品種密度宜小;一般肥地種植宜密,薄地宜稀,水澆地宜密,旱地宜?。挥衩咨陂L的宜稀,生育期短的宜密;地勢較高,氣

5、溫較低的宜密植,地勢低,氣溫高的宜稀植。一般中晚熟品種每667平方米密度為35004000株,中熟品種為每667平方米40004500株。 4.苗期管理。在玉米播種后,常因播種質量差、土壤干旱、病蟲危害、機械損傷等原因,造成缺苗,所以出苗后要及時查苗,發(fā)現(xiàn)缺苗應立即補苗。補苗方法有浸種和移苗補栽2種方法。移栽苗齡以24片葉為宜,越早越容易成活,移栽應在陰天或晴天下午帶土移栽,栽后澆水以利成活。為了避免幼苗擁擠和相互遮光,節(jié)省土壤養(yǎng)分和水分,培育壯苗,玉米出苗后應及早間苗,適時定苗,定苗應留勻苗、齊苗、壯苗,去掉弱苗,最好在晴天下午進行,病苗、蟲咬苗及弱苗經日曬易萎蔫,便于識別,但在干旱或蟲害較

6、重地區(qū),間、定苗時間應適當后移。苗期中耕可以控制地上生長,促進地下部生長,達到壯苗目的,苗期中耕一般進行23次。第1次在出苗后、定苗前,耕層宜淺,一般35厘米為宜;第2次在定苗后;第3次在拔節(jié)前,耕層以1013厘米為宜。蹲苗就是采用控制肥水扒土曬根的措施控制地上部生長,促進地下部分生長,以達到壯苗目的。具體做法是在底肥足、底墑好的情況下,苗期不追肥,不澆水,多鋤地,造成上虛下實、上干下濕的土壤環(huán)境,促根下扎。玉米在定苗時發(fā)現(xiàn)弱苗后應立即偏澆水,偏施肥,使弱苗迅速趕上其他植株,否則易形成空稈或者穗小缺粒、禿尖以及后期倒伏等,影響產量。積極防治病蟲害,防治黏蟲和玉米螟可選用氯氰菊酯乳油100毫升、

7、毒死蜱50毫升或吡蟲啉0.02千克加水噴霧;防治蚜蟲用啶蟲脒每667平方米0.01千克兌水50千克噴霧。 5.穗期管理。 5.1適時追肥,一般穗期追肥可分兩次進行。一次是攻稈肥(也叫拔節(jié)期),攻稈肥在拔節(jié)前后追施,可使稈壯、葉茂,有利于穗的分化與形成。一般在玉米播種后2030天,每667平方米用玉米配方肥30千克,沿幼苗一側開溝均勻條施(深度1520厘米),以促根壯苗。二次是攻穗肥,是指大喇叭口期(抽雄前1015天)的追肥。每667平方米用尿素2030千克在玉米根旁刨坑穴施、開溝施或耬施,一般要求拔節(jié)肥施于行側距植株810厘米處,穗肥施在距株1520厘米處,深施1015厘米。 5.2拔除弱小株

8、及分蘗。在密度較大的高產田塊,穗期如發(fā)現(xiàn)弱小株,應及時拔除。在群體較小的田塊,玉米莖基部易發(fā)生分蘗,發(fā)現(xiàn)分蘗應及時去除。 5.3防治玉米螟、棉鈴蟲:可在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每667平方米用3%呋喃丹顆粒劑1.52千克,投入心葉防治,或用50%辛硫磷乳油1千克加細砂土40千克配成毒砂丟入喇叭口中防治,或選用48%毒死蜱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8001000倍液滴灌心葉。 5.4及時灌溉。玉米拔節(jié)以后,隨著植株的迅速生長,需水量也逐漸增多,而且以抽雄前后需水量最大。玉米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20天約一個月時間是玉米的需水“臨界期”,對水分反應極為敏感,有灌溉條件的地塊穗期合理灌溉,除澆好拔節(jié)水外,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若遇干旱,必須澆水,否則會造成“卡脖旱”。 6.花粒期管理。 6.1補施粒肥。籽粒灌漿初期,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7千克,結合澆水撒施或條施,以提高后期葉片光合能力和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加粒重。 6.2防治病害。玉米后期易發(fā)生銹病、小斑病等病害,發(fā)病初期,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5%丙環(huán)唑乳油等10001500倍液,或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灌漿期,每667平方米可用0.9%阿淮菌素乳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