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1頁
化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2頁
化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3頁
化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4頁
化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化驗作業(yè)指導書1 煤中全水分測定實施細則為確保全水分測定的準確性,根據gb/t 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測定方法,制定本作業(yè)指導書1.1 范圍本指導書中制定了適用于粒度小于13mm或6mm煤樣的測定方法1.2 引用標準gb/t 474 煤樣的制備方法。1.3 一般要求1.3.1 煤樣:粒度小于13mm的煤樣,煤樣量不少于2kg,粒度小于6mm的煤樣,煤樣量不少于500g。1.3.2 在稱取煤樣之前,應將密閉容器中的煤樣充分混合至少1min。1.4 方法1-空氣干燥法(適用于粒度小于6mm的煤樣)1.4.1 方法提要稱取一定量的粒度小于6mm的煤樣,在空氣流中于105-110下干燥到質量恒定,

2、然后根據煤樣的質量損失計算出全水分的含量。1.4.2 儀器設備1.4.2.1 干燥箱:帶有自動控溫裝置和鼓風機,能保持溫度在105-110范圍內。1.4.2.2 干燥器:內裝變色硅膠或粒狀無水氯化鈣。1.4.2.3 玻璃稱量瓶:直徑70mm,高35-40mm,并帶有嚴密的磨口蓋。1.4.2.4 分析天平:感量0.001g。1.4.3 測定步驟1.4.3.1用預先干燥并稱量過(稱準至0.01g)的稱量瓶迅速稱取粒度小于6mm的煤樣1012g(稱準至0.01g),平攤在稱量瓶中。1.4.3.2打開稱量瓶蓋,放入預先鼓風并已加熱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鼓風條件下,煙煤干燥 2h,無煙煤干燥3h

3、。1.4.3.3 從干燥箱中取出稱量瓶,立即蓋上蓋,在空氣中冷卻約5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約20min),稱量(稱準至0.01g)。1.4.3.4 進行檢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連續(xù)兩次干燥煤樣質量的減少不超過0.01g或質量有所增加為止。在后一種情況下,應采用質量增加前一次的質量為計算依據。水分在2.00%以下時,不必進行檢查性干燥。1.5方法2-空氣干燥法(適用于粒度小于13mm的煤樣)1.5.1 方法提要稱取一定量的粒度小于13mm的煤樣,在空氣流中于105-110下干燥到質量恒定,然后根據煤樣的質量損失計算出全水分的含量。1.5.2 儀器設備1.5.2.1 淺盤:

4、由鍍鋅鐵板或鋁板等耐熱、耐腐蝕材料制成,其規(guī)格應能容納500g煤樣,且單位面積負荷不超過1g/cm,盤的質量不大于500g。1.5.2.2 其余儀器設備同1.2.4.21.5.3 測定步驟1.5.3.1用已知質量的干燥、清潔的淺盤稱取粒度小于13mm的煤樣500g(稱準到0.5g),并均勻地攤平。然后放入預先鼓風并加熱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鼓風的條件下煙煤干燥2h,無煙煤干燥3h。1.5.3.2將淺盤取出,趁熱稱重,稱準到0.5g。1.5.3.3進行檢查性的干燥,每次干燥時間為0.5h,直到連續(xù)兩次煤樣的減量不超過0.5g或者質量有所增加時為止。在后一種情況下,應采用增重前一次質量作為

5、計算依據。注:將稱好煤樣的盤子放入干燥箱之前3-5min開始鼓風。1.6 結果的計算 全水分測定結果按下式計算: 式中: mt 煤樣的全水分,單位為百分數(%); m 煤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 m1 煤樣干燥后減少的質量,單位為克(g)。報告值修約至小數點后一位。1.7 精密度 兩次重復測定結果的差值不得超過下表的規(guī)定:全水分,%重復性,%100.4100.52 煤的工業(yè)分析實施細則為確保煤質分析結果的準確性,根據gb/t 212-2001規(guī)定,制訂本作業(yè)指導書.2.1 范圍本指導書規(guī)定了煤的水分、灰分和揮發(fā)分的測定方法和固定碳的計算方法。本指導書適用于褐煤、煙煤和無煙煤。2.2 工業(yè)分析

6、煤樣的制備把已破碎至3mm的煤樣,約100g左右放入盤中,攤成均勻的薄層,于溫度不超過50下干燥。如連續(xù)干燥1小時后,煤樣的質量變化不超過0.1%,即達到空氣干燥狀態(tài)。再將煤樣粉碎到粒度小于0.2 mm,然后裝入煤樣瓶中(裝入煤樣的量應不超過煤樣瓶容積的3/4,以便使用時混合)??諝飧稍镆部稍诿簶悠扑榈?.2 mm之后進行。2.3 水分的測定本指導書根據gb/t 212-2001中水分測定方法中的空氣干燥法制定。2.3.1 方法提要稱取一定量的空氣干燥煤樣,置于105-110干燥箱內,于空氣流中干燥到質量恒定。根據煤樣的質量損失計算出水分的質量分數。2.3.2 儀器、設備2.3.2.1鼓風干燥

7、箱:帶有自動控溫裝置,能保持溫度在105-110范圍內。2.3.2.2 玻璃稱量瓶:直徑40mm,高25mm,并帶有嚴密的磨口蓋。2.3.2.3干燥器:內裝變色硅膠或粒狀無水氯化鈣。2.3.2.4 分析天平:感量0.1mg。2.3.3 分析步驟2.3.3.1 在預先干燥并已稱量過的稱量瓶內稱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氣干燥煤樣(10.1)g,稱準至0.0002g,平攤在稱量瓶中。2.3.3.2 打開稱量瓶蓋,放入預先鼓風并已加熱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風的條件下,煙煤干燥 1h,無煙煤干燥1-1.5h。2.3.3.3 從干燥箱中取出稱量瓶,立即蓋上蓋,放入干燥器中冷卻到室溫(約20m

8、in)后稱量。2.3.3.4 進行檢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連續(xù)兩次干燥煤樣的質量減少不超過0.0010g或質量增加時為止。在后一種情況下,采用質量增加前一次的質量為計算依據。水分在2.00%以下時,不必進行檢查性干燥。2.3.4 結果的計算 空氣干燥煤樣的水分按下式計算: 式中: mad 空氣干燥煤樣的水分,單位為百分數(%); m 稱取的空氣干燥煤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 m1 煤樣干燥后失去的質量,單位為克(g)。2.3.5 水分測定的精密度水分測定的重復性如表1規(guī)定:表 1水分(mad)/ %重復性限/ %10.000.200.300.402.4 灰分的測定本指導書根據gb/t

9、 212-2001中的灰分測定方法制定。2.4.1 緩慢灰化法2.4.1.1方法提要稱取一定量的空氣干燥煤樣,放入馬弗爐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熱到(81510),灰化并灼燒到質量恒定。以殘留物的質量占煤樣質量的百分數作為煤樣的灰分。2.4.1.2 儀器、設備a) 馬弗爐:爐膛具有足夠的恒定區(qū),能保持溫度為(81510)。爐后壁的上部帶有直徑為(25-30)mm處有一個插熱電偶的小孔,爐門上有一個直徑為20mm的通氣孔。b) 灰皿:瓷質,長方形,底長45mm,底寬22mm,高14mm。c) 干燥器:內裝變色硅膠或粒狀無水氯化鈣。d) 分析天平:感量0.1mg。e) 耐熱瓷板或石棉板。2.4.1.3

10、分析步驟a) 在預先灼燒至質量恒定的灰皿中,稱取粒度小于 0.2 mm的空氣干燥煤樣(10.1)g,稱準至0.0002g,均勻地攤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質量不超過0.15g。b) 將灰皿送入爐溫不超過100的馬弗爐恒溫區(qū)中,關上爐門并使爐門留有15mm左右的縫隙。在不少于30min的時間內將爐溫緩慢升至500,并在此溫度下保持30min。繼續(xù)升溫到(81510),并在此溫度下灼燒1h。c) 從爐中取出灰皿,放在耐熱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氣中冷卻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約20min)后稱量。d) 進行檢查性灼燒,每次20min,直到連續(xù)兩次灼燒后的質量變化不超過0.0010g為

11、止。以最后一次灼燒后的質量為計算依據?;曳值陀?5.00%時,不必進行檢查性灼燒。2.4.2快速灰化法2.4.2.方法提要將裝有煤樣的灰皿放在預先加熱至(81510)的灰分快速測定儀的傳送帶上,煤樣自動送入儀器內完全灰化,然后送出。以殘留物的質量占煤樣質量的百分數作為煤樣的灰分。2.4.2.2儀器設備a) 快速灰分測定儀b) 其余設備同2.4.1.22.4.2.3 分析步驟a) 將快速灰分測定儀預先加熱至(81510)。b) 開動傳送帶并將其傳送速度調節(jié)到17mm/min左右或其他合適的速度。注:對于新快速灰分測定儀,應對不同煤種進行與緩慢灰化法的對比試驗,根據對比試驗結果及煤的灰化情況,調節(jié)

12、傳送帶的傳送速度。c) 在預先灼燒至質量恒定的灰皿中,稱取粒度小于 0.2mm的空氣干燥煤樣(0.50.01)g, 稱準至0.0002g,均勻地攤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質量不超過0.08g。d) 將盛有煤樣的灰皿放在快速灰分測定儀的傳送帶上,灰皿即自動送入爐中。e) 當灰皿從爐內送出時,取下,放在耐熱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氣中冷卻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約20min)后稱量。2.4.3 結果的計算空氣干燥煤樣的灰分按下式計算: 式中:aad 空氣干燥煤樣的灰分,單位為百分數(%);m 稱取的空氣干燥煤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m1 灼燒后殘留物的質量,單位為克(g)。2.4.

13、4 灰分測定的精密度灰分測定的重復性和再現性如表2規(guī)定: 表 2灰分 / %重復性限aad / %再現性臨界差ad / %30.000.500.702.5 揮發(fā)分的測定2.5.1 方法提要稱取一定量的空氣干燥煤樣,放在帶蓋的瓷坩堝中,在(90010)下,隔絕空氣加熱7min。以減少的質量占煤樣質量的百分數,減去該煤樣的水分含量作為煤樣的揮發(fā)分。2.5.2 儀器、設備2.5.2.1揮發(fā)分坩堝:帶有配合嚴密蓋的瓷坩堝,坩堝總質量為15-20g。2.5.2.2馬弗爐:帶有高溫計和調溫裝置,能保持溫度在(90010),并有足夠的(9005)的恒溫區(qū)。爐子的熱容量為當起始溫度為920時,放入室溫下的坩堝

14、架和若干坩堝,關閉爐門后,在3min內恢復到(90010)。爐后壁有一個排氣孔和一個插熱電偶的小孔。小孔位置應使熱電偶插入爐內后其熱接點在坩堝底和爐底之間,距爐底20-30mm處。2.5.2.3 坩堝架:用鎳鉻絲或其他耐熱金屬絲制成。其規(guī)格尺寸以能使所有的坩堝都在馬弗爐恒溫區(qū)內,并且坩堝底部緊鄰熱電偶接點上方。2.5.2.4 干燥器:內裝變色硅膠或粒狀無水氯化鈣。2.5.2.5 分析天平:感量0.1mg。2.5.3 分析步驟2.5.3.1在預先于900溫度下灼燒至質量恒定的帶蓋瓷坩堝中,稱取粒度小于 0.2mm的空氣干燥煤樣(10.01)g,(稱準至0.0002g),然后輕輕振動坩堝,使煤樣攤

15、平,蓋上蓋,放在坩堝架上。2.5.3.2將馬弗爐預先加熱至920左右。打開爐門,迅速將放有坩堝的架子送入恒溫區(qū),立即關上爐門并計時,準確加熱7min。坩堝及架子放入后,要求爐溫在3min內恢復至(90010),此后保持在(90010),否則此次試驗作廢。加熱時間包括溫度恢復時間在內。2.5.3.3從爐中取出坩堝,放在空氣中冷卻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約20min)后稱量。2.5.4 焦渣特征分類測定揮發(fā)分所得焦渣的特征,按下列規(guī)定加以區(qū)分:1.粉狀全部是粉未,沒有相互粘著的顆粒。2.粘著用手指輕碰即成粉未或基本上是粉未,其中較大的團塊輕輕一碰即成粉未。3.弱粘結用手指輕壓即成小塊

16、。4.不熔融粘結以手指用力壓才裂成小塊,焦渣上表面無光澤,下表面稍有銀白色光澤。5.不膨脹熔融粘結焦渣形成扁平的塊,煤粒的界線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顯銀白色金屬光澤,下表面銀白色光澤更明顯。6.微膨脹熔融粘結用手指壓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銀白色金屬光澤,但焦渣表面具有較小的膨脹(或小氣泡)。7.膨脹熔融粘結焦渣上、下表面有銀白色金屬光澤,明顯膨脹,但高度不超過15mm。8.強膨脹熔融粘結焦渣上、下表面有銀白色金屬光澤,焦渣高度大于15mm。為了簡便起見,通常用上列序列號作為各種焦渣特征的代號。2.5.5 結果的計算空氣干燥煤樣的揮發(fā)分按下式計算: 式中: vad 空氣干燥煤樣的揮發(fā)分,單

17、位為百分數( % ); m 空氣干燥煤樣的質量,單位為克( g ); m1 煤樣加熱后減少的質量,單位為克( g ); mad 空氣干燥煤樣的水分,單位為百分數( % )。2.5.6 揮發(fā)分測定的精密度揮發(fā)分測定的重復性和再現性如表3規(guī)定: 表 3揮發(fā)分 / %重復性限v ad / %再現性臨界差 vd / %40.000.801.502.6 固定碳的計算空氣干燥基固定碳按式(4)計算:fcad = 100 ( mad + aad + vad ) 式中:fcad 空氣干燥基固定碳,單位為百分數();mad 空氣干燥煤樣的水分,單位為百分數();aad 空氣干燥煤樣的灰分,單位為百分數();va

18、d 空氣干燥煤樣的揮發(fā)分,單位為百分數()。2.7 各種基的換算、收到基煤樣的灰分和揮發(fā)分 、干燥基煤樣的灰分和揮發(fā)分 、干燥無灰基煤樣的揮發(fā)分 式中: xar 收到基煤樣的灰分產率或揮發(fā)分產率,; xad 空氣干燥基煤樣的灰分產率或揮發(fā)分產率,; mar 收到基煤樣的水分含量, xd 干燥基煤樣的灰分產率或揮發(fā)分產率,; vdaf 干燥無灰基煤樣的揮發(fā)分產率,。3 煤的發(fā)熱量測定實施細則根據gb/t 2132003煤的發(fā)熱量測定方法,制定本作業(yè)指導書。3.1 范圍本指導書規(guī)定了煤的高位發(fā)熱量的測定方法和低位發(fā)熱量的計算方法。本指導書適用于泥炭、褐煤、煙煤、無煙煤、焦炭及碳質頁巖。3.2 單位

19、和定義3.2.1熱量單位熱量的單位為焦耳(j).1焦耳(j) = 1牛頓(n)1米(m) = 1牛米(nm)發(fā)熱量測定結果以兆焦每千克(mj/kg)或焦耳每克(j/g)表示.3.2.2 彈筒發(fā)熱量單位質量的試樣在充有過量氧氣的氧彈內燃燒,其燃燒產物組成為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態(tài)水以及固態(tài)灰時放出的熱量稱為彈筒發(fā)熱量。3.2.3恒容高位發(fā)熱量單位質量的試樣在充有氧氣的氧彈內燃燒,其燃燒產物組成為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態(tài)水以及固態(tài)灰時放出的熱量。恒容高位發(fā)熱量即由彈筒發(fā)熱量減去硝酸生成熱和硫酸校正熱后得到的發(fā)熱量。3.2.4恒容低位發(fā)熱量單位質量的試樣在恒容條件下,在過量氧

20、氣中燃燒,其燃燒產物組成為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氣態(tài)水以及固態(tài)灰時放出的熱量。恒容低位發(fā)熱量即由高位發(fā)熱量減去水(煤中原有的水和煤中氫燃燒生成的水)的氣化熱后得到的發(fā)熱量。3.2.5 恒壓低位發(fā)熱量單位質量的試樣在恒壓條件下,在過量氧氣中燃燒產物組成為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氣態(tài)水以及固態(tài)灰時放出的熱量。3.2.6 熱量計的有效熱容量量熱系統產生單位溫度變化所需的熱量(簡稱熱容量)。通常以焦耳每開爾文(j/k)表示。3.3 原理3.3.1 高位發(fā)熱量煤的發(fā)熱量在氧彈熱量計中進行測定,一定量的分析試樣在氧彈熱量計中,在充有過量氧氣的氧彈內燃燒,氧彈量熱計的熱容量通過在相近條件下

21、燃燒一定量的基準量熱物苯甲酸來確定,根據試樣燃燒前后量熱系統產生的溫升,并對點火熱等附加熱進行校正后即可求得試樣的彈筒發(fā)熱量。從彈筒發(fā)熱量中扣除硝酸生成熱和硫酸校正熱(硫酸與二氧化硫形成熱之差)即得高位發(fā)熱量。3.3.2 低位發(fā)熱量煤的恒容低位發(fā)熱量和恒壓低位發(fā)熱量可以通過分析試樣的高位發(fā)熱量計算。計算恒容低位發(fā)熱量需要知道煤樣中水分和氫的含量。原則上計算恒壓低位發(fā)熱量還需知道煤樣中氧和氮的含量。3.4 實驗室條件3.4.1進行發(fā)熱量測定的試驗室,應為單獨房間,不得在同一房間內同時進行其它試驗項目。3.4.2室溫應保持相對穩(wěn)定,每次測定室溫變化不應超過1,室溫以不超過15-30范圍為宜。3.4

22、.3室內應無強烈的空氣對流,因此不應有強烈的熱源、冷源、和風扇等,試驗過程中應避免開啟門窗。3.4.4試驗室最好朝北,以避免陽光照射,否則熱量計應放在不受陽光直射的地方。3.5 試劑和材料3.5.1氧氣(gb/t 3863) 99.5%純度,不含可燃成分,不允許使用電解氧。3.5.2苯甲酸 基準量熱物質,二等或二等以上,經權威計量機關檢定或授權檢定并標明熱值。3.5.3點火絲 直徑0.1mm左右的鎳鉻絲,點火絲點火時放出的熱量如下:鎳鉻絲:6000j /g3.5.4擦鏡紙 使用前先測出燃燒熱:抽取3張-4張紙,團緊,稱準質量,放入燃燒皿中,然后按常規(guī)方法測定發(fā)熱量。取3次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擦鏡紙

23、熱值。3.6 儀器設備3.6.1 熱量計3.6.1.1總則a)熱量計由燃燒氧彈、內筒、外筒、攪拌器、溫度傳感器和試樣點火裝置、溫度測量和控制系統及水構成。b)通用熱量計有兩種,恒溫式和絕熱式,它們的量熱系統被包圍在充滿水的雙層夾套(外筒)中,它們的差別只在于外筒及附屬的自動控溫裝置,其余部分無明顯區(qū)別。c)熱量計的精密度和準確度要求為,測試精密度:5次苯甲酸測試結果的相對標準差不大于0.20%;準確度:標準煤樣測試結果與標準值之差都在不確定度范圍內,或者用苯甲酸作為樣品進行5次發(fā)熱量測定,其平均值與標準熱值之差不超過50j/g。3.6.1.2 氧彈耐熱、耐腐蝕的鎳鉻或鎳鉻鉬合金鋼制成,需要具備

24、3個主要性能:a)不受燃燒過程中出現的高溫和腐蝕性產物的影響而產生熱效應;b)能承受充氧壓力和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瞬時高壓;c)試驗過程中能保持完全氣密。彈筒容積為250ml-350ml,氧彈上應裝有供氧和排氣的閥門以及點火電源的接線電極。新氧彈和新換部件(彈筒、彈頭、連接環(huán))的氧彈應經20.0mpa的水壓試驗,證明無問題后方能使用。此外,應經常注意觀察與氧彈強度有關的結構,如彈筒和連接環(huán)的螺紋、進氣閥、出氣閥和電極與彈頭的連接處等,如發(fā)現顯著磨損或松動,應進行修理,并經水壓試驗合格后再用。氧彈還應定期進行水壓試驗,每次水壓試驗后,氧彈都必須作為一個完整的單元使用。氧彈部件的交換使用可能導致發(fā)生嚴

25、重的事故。3.6.1.3內筒用紫銅、黃銅或不銹鋼制成,斷面可為橢圓形、菱形或其他形狀。筒內裝水2000ml-3000ml,以能浸沒氧彈(進、出氣閥和電極除外)為準。內筒外面應高度拋光,以減少與外筒間的輻射作用。3.6.1.4外筒為金屬制成的雙壁容器,并有上蓋。外壁為圓形,內壁形狀則依內筒的形狀而定;外筒應完全包圍內筒,內外筒間應有10mm-12mm的間距,外筒底部有絕緣支架,以便放置內筒。3.6.1.5攪拌器螺旋槳式或其他形式。3.6.1.6量熱溫度計3.6.2 附屬設備燃燒皿、壓力表和氧氣導管、點火裝置、壓餅機、天平(分析天平:感量0.1mg。 工業(yè)天平:載量4kg-5kg,感量1g.3.7

26、 測定步驟發(fā)熱量的測定由兩個獨立的試驗組成,即在規(guī)定條件下基準物質的燃燒試驗(熱容量標定)和試樣的燃燒試驗。為了消除未受控制的熱交換引起的系統誤差,要求兩種試驗的條件盡量相近。3.7.1 自動氧彈熱量計法(適用于需調內筒水溫的熱量計)3.7.1.1在燃燒皿中稱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氣干燥煤樣0.9g-1.1g(稱準到0.0002g)。3.7.1.2燃燒時易于飛濺的試樣,可用已知質量的擦鏡紙包緊再進行測試。不易燃燒完全的試樣,可提高充氧壓力至3.2mpa,或用已知質量和熱值的擦鏡紙包裹稱好的試樣并用手壓緊,然后放入燃燒皿中,或用石英燃燒皿。3.7.1.3取一段已知質量的點火絲,把兩端分別接在兩

27、個電極柱上,彎曲點火絲接近試樣,注意與試樣保持良好接觸或保持微小的距離(對易飛濺和易燃的煤);并注意勿使點火絲接觸燃燒皿,以免形成短路而導致點火失敗,甚至燒毀燃燒皿。同時還應注意防止兩電極間以及燃燒皿與另一電極之間的短路。3.7.1.4小心擰緊氧彈蓋,注意避免燃燒皿和點火絲的位置因受震動而改變,往氧彈中充入氧氣,直至壓力到2.8-3.0mpa,充氧時間不得少于15s;如果不小心充氧壓力超過3.3mpa,停止試驗,放掉氧氣后,重新充氧至3.2mpa以下。當鋼瓶中氧氣壓力降到5.0mpa以下時,充氧時間應酌量延長,壓力降到2.4mpa以下時,應更換新的鋼瓶氧氣。3.7.1.5往內筒中加入足夠的蒸餾

28、水,使氧彈蓋的頂面(不包括突出的進、出氣閥和電極)淹沒在水面下10mm-20mm。每次試驗時用水量應與標定熱容量時一致(相差1g以內)。水量用稱量法測。注意恰當調節(jié)內筒水溫,使終點時內筒比外筒溫度高1k左右,以使終點時內筒溫度出現明顯下降。外筒溫度應盡量接近室溫,相差不得超過1.5k。3.7.1.6把氧彈放入裝好水的內筒中,如氧彈中無氣泡漏出,則表明氣密性良好,即可把內筒放在外筒的絕緣支架上;如有氣泡出現,表明漏氣,應找出原因,加以糾正,重新充氧。然后蓋上蓋子,放入溫度計,并開動攪拌器攪拌,當內筒溫度均勻后,開始點火,如在30s 內溫度急劇上升,則表明點火成功,否則失敗。在試驗接近終點時開始讀

29、數,每1min讀1次,一般讀取10次左右,試驗結束,并由電腦直接計算出彈筒發(fā)熱量。3.7.1.7停止攪拌,取出內筒及氧彈,開啟放氣閥,放出燃燒廢氣,打開氧彈,仔細觀察彈筒和燃燒皿內部,如果有試樣燃燒不完全的跡象或有炭黑存在,試驗應作廢。用水沖洗彈筒內各部分,放氣閥、燃燒皿內外和燃燒殘渣。3.7.2 自動氧彈熱量計法(適用于無需調內筒水溫的熱量計)按本指導書3.7.1中的3.7.1.1-3.7.1.5和3.7.1.7測定步驟進行。試驗結果被打印或顯示后,校對輸入的參數,確定無誤后報出結果。3.8 熱容量和儀器常數標定 3.8.1 熱容量標定一般應進行5次重復試驗,其極差不超過40 j/k,取5次

30、的平均值作為儀器的熱容量,否則再做1、2次試驗取極差不超過40 j/k的5次進行平均。若任何5次結果的極差都超過40j/k,則應對試驗條件和操作技術仔細檢查并糾正存在問題后,舍棄已有的全部結果,重新進行標定。3.8.2 熱容量標定值的有效期為3個月,超過此期限時應重新標定。但有下列情況時,應立即重測:更換量熱溫度計;更換熱量計大部件如氧彈頭、連接環(huán)(由廠家供給的或自制的相同規(guī)格的小部件如氧彈的密封圈、電極柱、螺母等不在此列);標定熱容量和測定發(fā)熱量時的內筒溫度超過5k;熱量計經過較大的搬動之后。如果熱量計量熱系統沒有顯著改變,重新標定的熱容量與前一次的熱容量相差不應大于0.25%,否則,應檢查

31、試驗程序,解決問題后再重新進行標定。3.9 結果的表述 彈筒發(fā)熱量和高位發(fā)熱量的結果計算到1j/g ,取高位發(fā)熱量的兩次重復測定的平均值,按gb/t 483數字修約規(guī)則修約到最接近的10 j/g的倍數,按j/g或mj/kg的形式報出。3.10 方法的精密度 發(fā)熱量測定的重復性和再現性如表2規(guī)定:表 2高位發(fā)熱量qgr,m(折算到同一水分基)/(j/g)重復性限再現性臨界差1203003.11 低位發(fā)熱量的計算恒容低位發(fā)熱量 工業(yè)上是根據煤的收到基低位發(fā)熱量進行計算和設計。煤的收到基恒容低位發(fā)熱量的計算方法如式:式中: 式中:qnet,v,ar 煤的收到基低位恒容發(fā)熱量,單位為焦耳每克(j/g)

32、;qgr,v,ad 煤的空氣干燥基恒容高位發(fā)熱量,單位為焦耳每克(j/g);mt 煤的收到基全水分(按國標gb/t 211測定),單位為百分數(%);mad 煤的空氣干燥基水分(按國標gb/t 212測定),單位為百分數(%);had 煤的空氣干燥基氫含量(按國標gb/t 476或gb/t 15460測定),單位為百分數(%)。3.12 各種不同基的煤的發(fā)熱量換算3.12.1 高位發(fā)熱量的換算煤的各種不同基的高位發(fā)熱量按下式換算:式中:qgr 高位發(fā)熱量,單位為焦耳每克(j/g);aad 空氣干燥基煤樣的灰分,單位為百分數(%);ar,ad,d,daf 分別代表收到基、空氣干燥基、干燥基、干燥

33、無灰基。3.12.2 低位發(fā)熱量的換算煤的各種不同水分基的恒容低位發(fā)熱量按下式換算:式中:qnet,v,m水分為m的煤的恒容低位發(fā)熱量, 單位為焦耳每克(j/g);m煤樣的水分, 單位為百分數(%); 干燥基時m=0,空氣干燥基m=mad,收到基時m=mt。3.13 用工業(yè)分析結果計算并校核實測發(fā)熱量結果的準確性 由于從工業(yè)分析看,煤炭的主要組成成分是揮發(fā)分、固定碳、還有不同數量的礦物質(常以灰分表示)及水分。前兩種成分是煤的可燃成分,煤的發(fā)熱量主要靠揮發(fā)分和固定碳充分燃燒后得到的。灰分和水分的產生過程主要是吸熱。因此,根據煤的揮發(fā)分、固定碳、灰分和水分含量即可用經驗公式大致計算出各種煤的發(fā)熱

34、量。這種計算出的數據不能代替實測發(fā)熱量的值,但可用來比對實測彈筒發(fā)熱量。工業(yè)分析數據由計算機自動計算,通過比對如果出現較大差異需要重新測試.3.13.1計算煙煤發(fā)熱量的經驗公式:3.13.2計算無煙煤發(fā)熱量的經驗公式:或: 3.13.3計算褐煤發(fā)熱量的經驗公式:3.13.4 將分析基低位換算成收到基低位: 3.14 h的估計值計算無論是低位發(fā)熱量的換算,還是經驗公式的計算,都用到氫含量,氫含量以實測為準,但一般的小型實驗室不開展氫的工業(yè)分析,當沒有實測氫含量時,可以用揮發(fā)分等工業(yè)分析指標來估算其氫含量。h的估計值計算:3.14.1當vdaf vdaf 8%,硬煤 hdaf=0.075vdaf+

35、3.293.14.3當40%vdaf 24%,焦渣特征3-8號煙煤 hdaf=0.053vdaf+3.613.14.4當vdaf 40%,焦渣特征3-8號煙煤hdaf=0.094vdaf+1.923.14.5當vdaf 24%,焦渣特征1-2號煙煤 hdaf=0.074vdaf+2.163.14.6褐煤vdaf 40% hdaf=0.0835vdaf+1.2054 煤中全硫的測定實施細則為確保煤中全硫測定的準確性,根據gb/t 2141996煤中全硫的測定方法中的庫侖滴定法,制定本作業(yè)指導書。4.1 范圍本作業(yè)指導書適用于褐煤、煙煤和無煙煤。4.2 方法提要煤樣在催化劑作用下,于空氣流中燃燒分

36、解,煤中硫生成二氧化硫并被碘化鉀溶液吸收,以電解碘化鉀溶液所產生的碘進行滴定,根據電解所消耗的電量計算煤中全硫的含量。4.3 試劑和材料4.3.1三氧化鎢(hg10-1129)。4.3.2 變色硅膠:工業(yè)品。4.3.3 氫氧化鈉(gb/t 629):化學純。4.3.4 電解液:碘化鉀(gb/t 1272)、溴化鉀(gb/t 649)各5g,冰乙酸(gb/t 676)10ml溶于250-300ml的水中。4.3.5 燃燒舟:長70-77mm,素瓷或剛玉制品,耐溫1200以上。4.4 儀器設備以庫侖庫侖滴定為原理的自動測硫儀包括下列各部分:4.4.1 管式高溫爐:能加熱到1200以上并有90mm以

37、上長的高溫帶11505,附有鉑-銠熱電偶測溫及控溫裝置,爐內裝有耐溫1300以上的異徑燃燒管。4.4.2 電解池和電磁攪拌器:電解池高120-180mm ,容量不少于400ml,內有面積約150mm的鉑電解電極對和面積約15mm的鉑指示電極對。指示電極響應時間應不小于1s,電磁攪拌器轉速約500 r/min且連續(xù)可調。4.4.3 庫侖積分器:電解電流0-350ma范圍內積分線性誤差應小于0.1%。配有4-6位數字顯示器和打印機。4.4.4 送樣程序控制器:可按指定的程序前進、后退。4.4.5 空氣供應及凈化裝置:由電磁泵和凈化管組成。供氣量約1500ml/min,抽氣量約1000ml/min,

38、空氣經過內裝氫氧化鈉(6.3.3)及變色硅膠(6.3.2)的凈化管凈化干燥。4.5 試驗步驟4.5.1 試驗準備新購進的自動測硫儀第一次安裝調試時,應按如下步驟操作:4.5.1.1將管式高溫爐升溫至1150,用另一組鉑-銠熱電偶高溫計測定燃燒管中高溫帶的位置、長度及500的位置。4.5.1.2調節(jié)送樣程序控制器,使煤樣預分解及高溫分解的位置分別處于700和1150處。4.5.1.3在燃燒管出口處充填洗凈、干燥的玻璃纖維棉;在距出口端約80-100mm處,充填厚度約3mm的硅酸鋁棉。4.5.1.4將程序控制器、管式高溫爐、庫侖積分器、電解池、電磁攪拌器和空氣供應及凈化裝置組裝在一起。燃燒管、活塞

39、及電解池之間連接時應口對口緊接并用硅橡膠管封住。4.5.1.5開動抽氣泵和供氣泵,將抽氣流量調節(jié)為1000ml/min,然后關閉電解池與燃燒管間的活塞,如抽氣量降到500ml/min以下,證明儀器各部件及各接口氣密性良好,否則需檢查各部件及其接口。4.5.2 測定步驟4.5.2.1將管式高溫爐升溫并控制在11505。4.5.2.2開動供氣泵和抽氣泵并將抽氣流量調節(jié)到1000ml/min。在抽氣下,將250-300ml電解液加入電解池內,開動電磁攪拌器。4.5.2.3在瓷舟中放入少量非測定用的煤樣,按5.2.5所述進行測定(終點電位調整試驗也即空白試驗)。如試驗結束后測硫儀上顯示pass或不為0

40、的值即可繼續(xù)試驗,否則繼續(xù)做空白試驗,直到成功。4.5.2.4使用標準煤樣按5.2.5的所述進行測定,標值在誤差范圍內可以進行實驗, 并做好結果值的記錄。否則檢查儀器設備和實驗程序,直到問題解決。4.5.2.5在瓷舟中稱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氣干燥煤樣40-60毫克(稱準至0.0002g),在煤樣上蓋一薄層三氧化鎢。將舟置于送樣的石英托盤上,開啟送樣程序控制器,煤樣即自動送進爐內,庫侖滴定隨即開始。試驗結束后,庫侖積分顯示硫的毫克數百分含量并做好結果值的記錄。4.5.2.6試樣稱量前應盡可能地將試樣瓶內的試樣混合均勻(最好是用手握住帶蓋的試樣瓶上方,手腕自上而下的圓周運動,切忌上下搖動試樣瓶

41、或打開瓶蓋用試樣勺攪拌來混合)試樣充分混合是確保測定結果精確和準確的關鍵。當庫侖積分器顯示數為硫的毫克數時,全硫含量按下式計算:st,ad =(積分儀上顯示的毫克數/煤樣毫克數)100允許差st %最大允許差同一檢驗室st %不同檢驗室st %40.050.100.200.100.200.304.6 使用時的注意事項:4.6.1 試驗測試前應對儀器氣密性進行檢查,當氣流量達不到1000ml/min時,應對玻璃熔板進行清洗。4.6.2 電解液要每周更換一次,ph1或呈深黃色時應重新配置。4.6.3 燃燒管中硅酸鋁棉要每周更換。4.6.4 保持電解池和鉑電極清潔,每周用沾乙醇或丙酮的小棉球清洗鉑電

42、極。4.6.5 在試驗中防止電解池漏氣或電源中斷,當電源中斷時應及時關閉二通閥,防止電解液回流,而致異頸管破裂。4.6.6 測試完畢后,應用蒸餾水對電解池進行沖洗二、三次。5 儀器設備的操作規(guī)程5.1 鼓風干燥箱的操作規(guī)范5.1.1jn101-5 鼓風干燥箱的操作步驟。5.1.1.1 操作前,應保證現場、設備內外潔凈無積灰、雜物。5.1.1.2檢查設備使用記錄是否登記有異?,F象,并檢查電源控制箱、電源線有無斷或裸線現象。5.1.1.3 啟動電源開關。5.1.1.4 起動“開機”按紐,將選擇開關打至“1”位置。開始加熱。5.1.1.5 前3-5分鐘,打開鼓風開關。5.1.1.6 按照試驗標準進行

43、操作,結束后,將選擇開關打至“斷開”位置。5.1.1.7 關閉控制箱相應的干燥箱電源開關。5.1.1.8 操作完畢,將設備及現場打掃干凈。5.1.2 cc-223鼓風干燥箱的操作步驟。5.1.2.1 操作前,應保證現場、設備內外潔凈無積灰、雜物。5.1.2.2 檢查設備使用記錄是否登記有異?,F象,并檢查電源控制箱、電源線有無斷或裸線現象。5.1.2.3 打開電源開關,起動“on”按紐,開始加熱。5.1.2.4 按照試驗標準進行操作,結束后,將開關打至“off”位置斷開電源開關。5.1.2.5 關閉控制箱電源開關。5.1.2.6 操作完畢,將設備及現場打掃干凈。5.1.3 鼓風干燥箱的注意事項5

44、.1.3.1 操作時,應注意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以免高溫燙傷。5.1.3.2 不得在干燥箱內進行易燃品的干燥處理。5.1.3.3 應每周對干燥箱內部進行雜物清理。5.1.3.4 不得在干燥箱進行規(guī)定外的其他作業(yè)。5.2 高溫爐的操作規(guī)范5.2.1 高溫爐的操作步驟5.2.1.1 操作前,應保證現場、設備內外潔凈無積灰、雜物。5.2.1.2 檢查設備使用記錄是否登記有異?,F象,并檢查電源控制箱、電源線有無斷或裸線現象。5.2.1.3 打開電源開關,然后打開溫控儀的操作開關。5.2.1.4 按照試驗項目的要求調整至規(guī)定項目。5.2.1.5 升溫至規(guī)定溫度后,按照試驗項目的操作步驟進行操作。5.2.

45、1.6 試驗結束后,關閉溫控儀開關,關閉電源開關。5.2.1.7 操作完畢,將設備及現場打掃干凈。5.2.2 高溫爐的注意事項5.2.2.1 操作時,應注意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以免高溫燙傷。5.2.2.2 應每周對高溫爐爐膛進行清掃。5.2.2.3 禁止向爐膛內灌注其他金屬液體。5.2.2.4 操作過程中,應嚴格執(zhí)行定置管理。操作用的手套、坩堝鉗、坩堝架等物,應按照規(guī)定放回原位。5.3 熱量計的操作規(guī)程5.3.1 5e-2500(5e-2c)熱量計的操作步驟。5.3.1.1 操作前,應保證現場、設備內外潔凈無積灰、雜物。5.3.1.2 檢查設備使用記錄是否登記有異?,F象,并檢查電源控制箱、電源

46、線有無斷或裸線現象。5.3.1.3 打開對應的設備電源開關。5.3.1.4 打開顯示器開關,然后打開主機開關,打開熱量計開關,試驗熱量計攪拌器部分是否正常,然后關閉熱量計開關。5.3.1.5 測量內筒溫度,取出內筒,放在電子天平上,加入少量冰塊,稱量水重2794g,并調節(jié)水溫與外筒水溫相差0.5-1.0。5.3.1.6 將內筒放到原位,根據發(fā)熱量的測定步驟,將充好氧氣的氧彈放在內筒的規(guī)定位置。蓋上端蓋。5.3.1.7 按照微機的提示進行熱量計的操作,直至最后的試驗結果。5.3.1.8 打開筒蓋,取出氧彈,放氣后將氧彈用自來水清洗干凈。5.3.1.9 操作完畢,將設備及現場打掃干凈。5.3.2

47、5e-2500a(5e-2ac)自動熱量儀和5e-2kc快速量熱儀的操作步驟。5.3.2.1 操作前,應保證現場、設備內外潔凈無積灰、雜物。5.3.2.2 檢查設備使用記錄是否登記有異?,F象,并檢查電源控制箱、電源線有無斷或裸線現象。信號線有無松動現象。5.3.2.3 打開設備對應的電源開關。5.3.2.4 打開顯示器開關,然后打開主機開關。5.3.2.5 打開筒蓋,將準備好的氧彈放在熱量計的規(guī)定位置,關上筒蓋。5.3.2.6 用鼠標雙擊屏幕上的“煤質測試系統”,點擊“開始試驗”。根據微機的提示,輸入對應的數據,然后回車或點擊“開始試驗”。5.3.2.7 試驗結束后,打開筒蓋,取出氧彈,放氣后

48、將氧彈用自來水清洗干凈。5.3.2.8 操作完畢,將設備及現場打掃干凈。5.3.3 熱量計的注意事項。5.3.3.1 操作時,應注意輕拿輕放氧彈,以免損傷熱量計表面。5.3.3.2 每天的對熱量計內部鍍光表面進行擦拭,以免積灰或臟污造成影響。5.3.3.3 每周對熱量計進行加水操作,防止水量的減少對試驗結果造成影響。5.3.3.4 操作過程中,應嚴格執(zhí)行定置管理。操作用的氧彈、充氧裝置等物,應按照規(guī)定放回原位。5.3.3.5 測試前,應將儀器至少預熱30分鐘以上。5.4 測硫儀的操作規(guī)程5.4.1 智能測硫儀的操作步驟。5.4.1.1 操作前,應保證現場、設備內外潔凈無積灰、雜物。5.4.1.

49、2 檢查設備使用記錄是否登記有異常現象,并檢查電源控制箱、電源線有無斷或裸線現象。信號線有無松動現象。5.4.1.3 打開主機電源開關,加溫指示燈亮,開始加熱,同時打印機的指示燈亮5.4.1.4 配制電解液:稱量克碘化鉀,克溴化鉀溶于300亳升蒸餾水中,然后加入10毫升冰醋酸即可。5.4.1.5 當溫度升至1000左右時,打開電磁泵電源,將電解液抽吸到電解池中,夾上彈簧夾。試驗載氣系統的氣密性,當流量低于400ml/min時,說明氣密性良好。5.4.1.6 當溫度升至規(guī)定溫度時,打開二通閥。將預先稱準的煤樣放在石英舟上,使用主機鍵盤中的數字鍵將試樣重量值鍵入。5.4.1.7 試驗結束后,首先關

50、閉燃燒管與電解池間的活塞閥,關斷攪拌器電源開關,放掉電解液,對電解池進行清洗,關斷路箱和主機電源開關。5.4.1.8 操作完畢,將儀器、瓷舟及現場打掃干凈。5.4.2 5e-8s電腦測硫儀的操作步驟。5.4.2.1 操作前,應保證現場、設備內外潔凈無積灰、雜物。5.4.2.2 檢查設備使用記錄是否登記有異?,F象,并檢查電源控制箱、電源線有無斷或裸線現象。信號線有無松動現象。5.4.2.3 按順序打開打印機、計算機、測試儀主機、超溫保護器的電源開關進入測試菜單執(zhí)行開始測試功能,進入試驗測試界面,點擊開始試驗,即進入測試畫面,同時儀器開始升溫。5.4.2.4 配制電解液:稱量克碘化鉀,克溴化鉀溶于

51、300亳升蒸餾水中,然后加入10毫升冰醋酸即可。5.4.2.5 當溫度升至1100左右時,主機發(fā)出提示聲,此時打開放樣小口,打開氣泵/攪拌開關,打開高溫爐與電解池之間的過濾開關上的閥門,在一邊抽氣的情況下,從電解液的放液口抽入約250ml,夾緊放液管,調節(jié)流量計為1200ml/min左右。試驗載氣系統的氣密性,當流量低于400ml/min時,說明氣密性良好。5.4.2.6 當溫度升至規(guī)定溫度時即可進行實驗,首先做1-2個廢樣,使電解液達到平衡狀態(tài),然后才能做正式試樣,做樣時,將稱好的試樣放入送樣桿上的燃燒舟內,輸入樣重后回車即可。5.4.2.7 試驗結束后,按停止實驗退回到程序的主界面,此時儀

52、器停止加溫。5.4.2.8關閉氣泵/攪拌開關,拔掉電解池上的抽氣管,將電解液放出,接好電解池上的抽氣管,并抽入蒸餾水,打開氣泵/攪拌開關清洗電解池后再將水放干凈。5.4.2.9關閉超溫保護器電源、測硫儀主機電源,然后再進行微機操作和關機。5.4.2.10 操作完畢,將儀器、瓷舟及現場打掃干凈。5.4.3 測硫儀的注意事項。5.4.3.1 必須每周對電解液進行更換處理,并對電解池進行拆洗。5.4.3.2 必須嚴格按照程序進行高溫爐的操作。5.4.3.3 試驗結束后,必須放掉電解液,防止電解液倒流至高溫爐中,引起剛玉管損壞。5.4.3.4每周對硅膠、氫氧化鈉進行更換。5.5 天平的操作規(guī)程5.5.

53、1 ae240電子分析天平的操作步驟。5.5.1.1 操作前,應保證現場、設備內外潔凈無積灰、雜物。5.5.1.2 檢查設備使用記錄是否登記有異常現象,并檢查電源插頭、電源線有無斷或裸線現象。信號線有無松動現象。5.5.1.3 拿掉罩布,疊好后,放在指定位置。調節(jié)儀器水平,使水平泡處于中間位置。5.5.1.4 打開電源開關,按“on/off”鍵,打開天平電源,至儀器自檢后,顯示“0.0000”。按“re-zero”鍵,清零。儀器預熱30分鐘后方可使用。5.5.1.5 打開天平的側門,將坩堝等稱量物,輕輕的放在天平的托盤中間,關閉側門。至數據顯示穩(wěn)定后,記下數據。5.5.1.6 按“re-zer

54、o”鍵,清零。按照規(guī)定稱取一定量的樣品。5.5.1.7 稱量結束后,按“re-zero”鍵,清零。5.5.1.8 試驗結束后,按“on/off”鍵,關閉電源,蓋上罩布。5.5.1.9 操作完畢,將儀器內外及現場打掃干凈。5.5.2 df110 lac-114電子分析天平的操作步驟。5.5.2.1 操作前,應保證現場、設備內外潔凈無積灰、雜物。5.5.2.2 檢查儀器使用記錄是否登記有異常現象,并檢查電源插頭、電源線有無斷或裸線現象。信號線有無松動現象。5.5.2.3 拿掉罩布,疊好后,放在指定位置。調節(jié)儀器水平,使水平泡處于中間位置。5.5.2.4 打開穩(wěn)壓電源,旋轉“on/off”鍵至“on”位置,打開天平電源,至儀器自檢后,顯示“0.0000”。按“type”鍵,清零。儀器預熱30分鐘后方可使用。 5.5.2.5 打開天平的側門,將坩堝等稱量物,輕輕的放在天平的托盤中間,關閉側門。至數據顯示穩(wěn)定后,記下數據。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