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高支架系統(tǒng)模板施工方案審查和施工質量管理_第1頁
大跨度高支架系統(tǒng)模板施工方案審查和施工質量管理_第2頁
大跨度高支架系統(tǒng)模板施工方案審查和施工質量管理_第3頁
大跨度高支架系統(tǒng)模板施工方案審查和施工質量管理_第4頁
大跨度高支架系統(tǒng)模板施工方案審查和施工質量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跨度高支架系統(tǒng)模板施工方案(B套方案)根據(jù)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建設部建質2004213號文件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專家論證 審查辦法要求,模板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當單獨編制安全專 項施工方案,對水平砼構件模板支撐系統(tǒng)高度超過8m或跨度超過18m,施工總荷載大于10KN/m2或集中荷載大于15KN/m2的 模板支撐系統(tǒng)必須由建筑施工企業(yè)組織不少于5人的專家組,對 編制的安全專項施工方案進行論證審查。1. 工程概況一、河南省長葛市創(chuàng)業(yè)園內,麗園公司3#樓B3#地塊。二、建筑等級及耐火等級:一類高層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三、根據(jù)(民用建筑設計通則),本工程設計使用年限為 50年

2、。四、抗震設防烈度:七度五、主要結構類型:框架剪力墻結構六、建筑面積:19892.381 m2,建筑基底地面積:2122.8 m2七、建筑層數(shù):16層,層高:負一層 3.9米,一層4.8米,二層4.5米,其它層高3.9米,建筑總高:75.6米八、屋面防水等級:二級九、本辦公樓為一字形,一六層。負一層設備房和車庫。 一層大堂,辦公,服務大廳及辦公室。三層到十五層為辦公用 房加會議室。十六層為資料,閱覽,辦公,會議室。2. 高支架搭設方案結合本工程的結構形式和施工特點(屋頂構架模板支撐 體系屬于大跨度高支模,其搭設方案:2.1整體鋼管排架采用48X3.0鋼管,豎向立桿間距不大于800X800,水平

3、連桿雙向在離樓面上 150設掃地桿,以上水 平連桿1500每步設置,以上每步1450到-0.1頂緊再按每步 1450到5.7頂緊再每步1200到梁底。每步1250到8.7處頂緊 每步1250到梁底。支撐架與整體排架連接要連接牢固。2.2框架梁550 2100實行梁寬方向豎向立桿 500+300+500即兩側從樓面到樓板底及梁頂面,中間加二根立桿從樓面到梁底,順梁方向立桿間距統(tǒng)一按 800設置,如果梁 底中間加一根立桿從樓面到梁底,順梁方向立桿間距按400設置,梁處水平桿按每步1250搭設在中間砼梁頂緊支撐架與整 體排架連接處要連接牢固。2.3所有框架梁底木楞均按順梁方向設置,剪刀撐按大梁 底下

4、按順梁方向設置形成 柱間網支撐體系,采用搭接長度不少于1m搭接處不少于3個搭接扣件。2.4梁在8.7m處的水平連桿均要與周圍梁砼頂緊固定。 所有凈空高于4m中間設水平剪刀撐,采用搭接長度 1m,搭 接處不少于3個搭接扣件,確保排架的剛度、強度及穩(wěn)定性。高支架腳手架搭設要求:(1) 40X30鋼管為主要受力桿件,通過扣件連接的鋼管滿堂腳手架支撐體系。底板、梁底縱距不大于800,橫距500+300+500,步高 不大于1500。(3)豎向剪刀撐、水平剪刀撐 45 603. 由于是大跨度高支架大荷載,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 項等,提出六點意見:(1) 有高支模區(qū)的立桿布置平面圖, 應補充完整的細部尺

5、 寸,在平面圖上應注明具體尺寸, 并應注明豎向剪刀撐的具體 部位,水平剪刀撐網格尺寸等。(2) 應補充高大支模架的剖面圖,標明具體尺寸,以及與 周邊砼框架拉結關系,梁的兩側澆筑平臺做法等。(3) 應補充大梁的具體支模詳圖, 特別是梁下構造詳圖, 應保證梁下立桿對接,不能搭接,接頭應錯開。(4) 支架完成后,應重點檢查: 梁下立桿頂層的縱橫向水 平桿與立桿扣件的擰緊力矩,應為4065Nm,頂部高小于1200mm。(6) 水平層剪刀撐應在確保樓層處設置,并應拉結牢固。(7) 施工時控制人員荷載。搭設完成后,組織各方面檢查驗收,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簽字 后報監(jiān)理進行審查。我們對原方案中涉及相關技術指標

6、,還根據(jù)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01)、混 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 范(GB50009-2001)等規(guī)范要求,運用專門的腳手架計算 軟件進行驗算,由于篇幅所限,這里我們僅列出梁模板高支撐 架計算書:參數(shù)信息:(1) 高支撐架參數(shù)立柱梁跨度方向間距 L ( m): 0.60 ;立桿上端伸出至 模板支撐點長度a( m): 0.10高支撐步距(m) : 1.50;高支撐架搭設高度(m) : 11.0; 梁兩側立柱間距(m): 0.60梁底增加2根承重立桿。(2) 荷載參數(shù)模板自重(KN/m2 ) : 0.35;梁截面寬度 B(m)

7、 : 0.550鋼筋自重(KN/m3) : 1.50;梁截面高度D (m) : 2.1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 ) : 2.00;振搗砼荷載標準值 2.00(3) 木方參數(shù)木材彈性模量E(N/mm2) : 10000.0;木材抗彎強度設計值 fm(N/mm2) : 17.0;木材抗剪強度設計值fv(N/mm2) : 1.7;面板類型:膠合面板;面板彈性模量E(N/mm2) : 95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 fm(N/mm2) : 13.0;其他。采用的鋼管類型(mm): 40X30,扣件式連接 方式,雙扣件,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shù)0.80。4. 梁底支撐的計算本工程梁底支撐采用方木。強

8、度及抗剪驗算要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 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模板結構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重荷載。4.1荷載的計算:(1) 鋼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4+1.5) 2.XX.183=9.818 KN/m ;(2) 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q2 = 0.35 0X83 (2 X.1+0.55)/ 0.55=0.554 KN/m ;(3) 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m):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P仁(2.5+2) 0.183=0.825KN/m ;4.2方木的支撐力驗算靜荷載設計值 q =

9、1.2 9.818+1.2 0.554=12.446 KN/m ;活荷載設計值 P = 1.4 0応25=1.155 KN/m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 W分別為:W=5 10 X10/6 = 83.33 cm3;I=5 X0X10X10/12 = 416.67 cm4;(1)方木強度驗算: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設計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線荷載設計值 q = 12.446+1.155=13.601 KN/m ;最大彎距 M =0.1ql2= 0.1 13.601 .6 .6= 0.49 KN.m ;最大應力(T = M / W = 0.49 X 106/

10、83333.3 = 5.876 N/mm2抗彎強度設計值f: =13 N/mm2 ;方木的最大應力計算值5.876 N/mm2小于 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 13 N/mm2,滿足要求!(2)方木抗剪驗算: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3 =5ql42bhn 務 3 =l/250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t =3V2bhn 2時:P=qab2-仁qabN=1.2q2ahp仁pn=p2+Np2=p3=pn-1=P經過連續(xù)梁的計算得到:支座反力 RA = RB=3.792 KN,中間支座最大反力Rmax=8.467;最大彎矩 Mmax=0.095 KN.m ;最大撓度計算值 Vmax=0.011mm;支撐鋼管的最

11、大應力(T =0.095 X 106/4490=21.115 N/mm2支撐鋼管的抗壓設計強度f =205.0 N/mm2 ;支撐鋼管的最大應力計算值21.115 N/mm2小于 支撐鋼管的抗壓設計強度 205.0 N/mm2,滿足要求!5. 梁底縱向鋼管計算縱向鋼管只起構造作用,通過扣件連接到立桿。6. 扣件抗滑移的計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 16.00KN,按 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shù) 0.8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 取值為12.80KN??v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guī)范R Rc其中:Rc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12.80 KN ;R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據(jù)前面計算結果得到R=8.467 KN ;R 12.80 KN,所以雙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7. 立桿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