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9高考及部分省市模擬卷古代文化常識匯集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6/358ed311-6db2-4b8a-8f00-02ab7bdbde31/358ed311-6db2-4b8a-8f00-02ab7bdbde311.gif)
![20142019高考及部分省市模擬卷古代文化常識匯集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6/358ed311-6db2-4b8a-8f00-02ab7bdbde31/358ed311-6db2-4b8a-8f00-02ab7bdbde312.gif)
![20142019高考及部分省市模擬卷古代文化常識匯集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6/358ed311-6db2-4b8a-8f00-02ab7bdbde31/358ed311-6db2-4b8a-8f00-02ab7bdbde313.gif)
![20142019高考及部分省市模擬卷古代文化常識匯集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6/358ed311-6db2-4b8a-8f00-02ab7bdbde31/358ed311-6db2-4b8a-8f00-02ab7bdbde314.gif)
![20142019高考及部分省市模擬卷古代文化常識匯集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6/358ed311-6db2-4b8a-8f00-02ab7bdbde31/358ed311-6db2-4b8a-8f00-02ab7bdbde31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本資料重要,請保留到高考! 近三年高考及部分省市模擬卷中的古代文化常識匯集 整理 劉燕 、與進士、科舉、選拔人才相關(guān)1元明清時,通過會試的貢士,經(jīng)殿試后,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進士,三甲,明清殿試后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 進士及第: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第一名通稱傳臚;三賜同進士出身 主要意思是一個人身兼解元、會元、狀元。具體是鄉(xiāng)試第一,會試第一,殿試第一。連中三元, 縣試(府試)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古代的各級考試:舉人通過解元。成為舉人 第一名叫:普通讀書人通過縣試成為童生。童生通過院試,成為秀才,第一名叫:案首。秀才通過鄉(xiāng)試,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第一名叫:會元。貢士通
2、過殿試,成為進士第一名叫會試,成為貢士 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是考取貢士的考試,會試就是集中全國舉人會同考試之意。參加的人是舉人,在鄉(xiāng)試后會試,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闈”或“禮闈”。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 為宋(金)、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之一。又稱“御試”、廷試”、“廷對”,殿試:。 狀元 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由唐高宗創(chuàng)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為常制童子科,中國古代主要通過童子科來選拔神童,童子科萌芽于漢代,但尚未形成正式的科舉考試制度,選拔方式以薦舉為主。童生,明清的科舉制度,凡是習舉業(yè)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
3、,都稱為童生或儒童。貢、舉,“貢”,指貢士;“舉”指鄉(xiāng)舉里選。古時地方官府向帝王薦舉人才,有鄉(xiāng)里選舉諸侯貢士之制,至漢始合貢、舉為一,而渾稱“貢舉”。 孝廉, 孝廉是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后代,“孝廉”這個稱呼,也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舉孝廉,是一種至下而上的選拔官吏的制度。 秀才,別稱茂才,原指才能之秀異者,是一種泛稱。魏晉南北朝時期,“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與科舉制中的“秀才”不是一個概念。 2六部職能 兵部,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事
4、宜。 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調(diào)動等。 戶部,掌管土地、戶籍、賦稅、財政收支。 禮部,掌管禮儀、祭祀典禮、學校、科舉、宴饗等事宜。 吏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diào)動等事宜。 工部,主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 六部長官,六部最高長官為尚書,副長官為侍郎,或稱右侍郎。 3幾個常見的中央官職名稱 三公九卿,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中央政府高級官職,它的設(shè)立始于秦朝。因這這是中央最高官職,權(quán)力很大,所以在東漢初期,開國 皇帝劉秀限制三公的權(quán)力,大權(quán)獨攬,三公的實際地位開始下降。魏晉以后,隨著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的建立,三公和九卿的權(quán)力逐漸被替代和分割。到了隋統(tǒng)一后,三公九
5、卿制讓位于三省六部制。 三公,兩漢尤其是西漢的官制延續(xù)了秦朝官職,也就是三公九卿制,其中三公尤為突出,是國君手下負責軍政事務(wù)的最高長官,也稱 “三司”。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西漢以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為三公;東漢至魏晉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御史臺,古代官署的名稱。先秦時期,御史是史官,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相如顧召趙御史曰”;從秦朝開始監(jiān)察官員,并且御史臺的長官應(yīng)為御史大夫。 宰相,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霸住钡囊馑际侵髟?,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中國的宰相在歷代王朝有不同的稱謂。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首相的意思與當今某些國家內(nèi)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是大致相
6、同的。如:王安石是北宋神宗時的首相。 鴻臚寺,官署名。鴻臚,本為大聲傳贊,引導(dǎo)儀節(jié)之意,鴻臚寺的主官為鴻臚寺卿,掌管朝會、賓客、儀禮等事。 中官:中官在古代含義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來還可指宮內(nèi)、朝內(nèi)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稱閹人、內(nèi)官、內(nèi)臣等。 4.與古代皇位繼承相關(guān) 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太子又稱皇儲、儲君或皇太子,是我國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繼承人,不能指其他兒子。 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君位并不是簡單地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 1 本資料重要,請保留到高考! 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 是指
7、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即王位和財產(chǎn)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嫡長子繼承制,皇嗣、皇儲、帝儲、儲皇、儲胤、儲君、儲嫡、儲嗣、儲貳、儲副、儲兩、元儲、儲元、東儲、儲闈、儲宮、副主、太子的別稱,副君東宮、青宮(注:太子所居的宮殿在東面,故稱東宮,東面對應(yīng)的顏色是青色,故稱青宮)。(補:中宮,是皇后所居之宮,后 來又可以借指皇后。) 5.與古代統(tǒng)治者、皇帝相關(guān) 寡人,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 ,指宮殿中立有護衛(wèi)的臺階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為對帝王的尊稱。陛下“季:如或者指遠古帝王,禮記月令先帝,一般先帝也就是古
8、代人所說的前皇帝,如如康熙駕崩前為皇帝,駕崩后成為先帝; 春之月天子乃薦鞠衣于先帝?!编嵭ⅲ骸跋鹊?,大皥之屬?!?崩,本義是山的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來比喻,由此從周代開始對帝王的死稱“崩”。 璽書,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書,秦以后指皇帝的詔書。 受禪,指接受禪讓。禪讓是指古代帝王把王位讓給有才華、有能力的人讓更賢能的人統(tǒng)治。有主動禪讓與被動禪讓之別。 泛指帝王出行的車駕;移蹕,指帝王出行。有時“移蹕”指遷都。蹕b,是封建時代擔任護衛(wèi)帝王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wù)的軍隊。因時代、文化與地域的不同有其他異名同義的名稱如禁衛(wèi)軍、御林禁軍, 軍、羽林軍等。有三個意思:一是到北方狩獵。二是借
9、指向北進軍。三是皇帝被擄到北方去的婉詞。如:宋徽宗、宋欽宗都被擄到北方去,北狩,終生未回宋,所謂北狩只不過是為了顧及皇家體面的婉約說法,徽欽二宗由此開始了階下囚生涯成為階下囚,南宋稱之為,“二帝北狩” 朝。 人稱代詞,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作皇帝的自稱。朕, ,種類按其所在位置有宮闕、壇廟闕、墓祠闕、城闕等等,又借指宮廷。11闕,外大門的一種形式“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遠古暨夏商12封禪,周三代,已有封禪的傳說。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間的帝王應(yīng)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才算受命于
10、 天。 ,指封建帝王親臨某地或?qū)檺坼鷭?。“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個意思。召幸特指皇帝對嬪妃的召見。近幸則多指帝13幸 王對臣下而言。結(jié)構(gòu)相似,但無“登臨:特指皇帝登臨皇位,類似用語現(xiàn)象很多,例如:踐阼、踐極、踐統(tǒng)、踐位、踐國、踐帝等等。(注:14踐祚 皇位”的意思的詞有:“踐政、踐蒞、踐襲、踐事”。踐政、踐蒞:當政在任之意。踐事:供職、充役之意。踐襲:蹈襲,沿用之意。) :古代帝王打獵的地方。15上林苑 16稱制,指君主制時代在嗣君年幼、無法親自聽政的時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統(tǒng)治者代理皇帝執(zhí)掌國政。 詔,是天子下達臣屬的文體,分為即位詔、遺詔、表詔、密詔、手詔、口詔等,屬于
11、命令文體。17 敕,中國古代帝王詔令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18 ,指九卿、郡守一級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詔書能系獄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監(jiān)獄。19詔獄 ,也稱行在所。第一釋義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釋義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20行在 是皇帝的侍從護衛(wèi)官,主要掌管宮殿門戶等,屬于九卿之一。雖然級別不算很高,但是多為皇帝的親信之人擔任。21郎中令, 即宮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qū)m中禁衛(wèi)森嚴,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稱宮禁。22禁中, 指君主制國家中君王有難,而臣下起兵救援,稱為“勤王”是因為夏商周時只天子稱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諸侯。,23勤王 歷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間
12、改換年號,新年號開始的一年稱改元。24改元, “晏”:遲。宮車遲出,舊為帝王死亡的隱諱說法。25宮車晏駕, 6.與臣子進言、進諫相關(guān) 詣闕、赴闕:既可指到朝廷也可指到京都。 伏闕,古代一種禮儀本指官員拜伏在宮闕之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書奏事。 伏閤g,唐朝大明宮中的紫宸殿稱閤,是天子朔望日接見群臣的便殿,后因以“伏閤”指朝臣俯伏閤下向天子奏事。 疏,文中指古代的一類文書是封建社會大臣向帝王進言使用文書的統(tǒng)稱,屬于上行公文 表,是古代臣下吳給帝王的一種文書,如晉武帝時,李密給皇帝上了陳情表。 7.對百姓的稱呼 布衣,是指平民,非讀書之人,且平民穿麻、葛織物。“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
13、求聞達于諸侯?!?黎民,即眾民之意,即是平民。還有一種說法即是:“黎,黑也,民首皆黑,故曰黎民?!?2 本資料重要,請保留到高考是戰(zhàn)國時的秦國以及后來統(tǒng)一六國的秦朝對治下平民的稱呼。黔本指黑色的意思,黔首即是黑頭。秦朝衣服旄旌節(jié)旗皆尚黑黔首, 且平民也以黑巾裹頭,故而稱其為黔首。相類似的有:黎首、黔首、黎民。又稱為庶民。西周以后多將此詞用于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者。當時的庶人地位比奴隸高,可以接受周天子的賞賜。到了春秋時代,庶人, 庶人的地位大約在士以下,工商奴隸之上。秦漢以后,即是泛指為做官的平頭百姓。 生活沒有著落的人。指因自然災(zāi)害或戰(zhàn)亂而流亡在外,流民, 古人的名、字、號8.名與字,古代男子有名有
14、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 則會有字。如,岳飛,名飛,字鵬舉。,號除了名、字,有些古人還有號?!疤枴笔且环N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類似今天的筆名、藝名。古代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為自己取號(包括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蓮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蘇軾的東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鄭燮的板橋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別號的使用率甚至超過本名(如蘇東坡、鄭板橋等)。以字行,是“以字行于世”的簡稱。即僅稱呼此人的“字”,代替其名。例:“弘微本名密微本名叫謝密,因犯了繼母的名諱,所以以字行世。)“葉味道,初諱賀孫,以字行,更字知道,溫州人?!保ㄗg:葉味道,最初名 叫賀孫,以字行世,又改字為知
15、道,是溫州人。)表字,字,又稱作“表字”。古時孩子成年時取字??浊鹱种倌?,秋瑾字卿。歲舉行冠禮后才起的。古人一出生就會取名,成年后(行冠禮后)20字是 故以字行。”(譯:謝弘犯所繼內(nèi)諱, 不可亂稱謂古人的名、字、號 父母起的“名”一般用以自稱或是署名,如果是其他人直接喊出你的“名”來稱呼你,在封建時代可以算作“犯諱”。 ,需以“靜安”來代替,直呼全名便是失禮的行為?!白帧眲t是顯示尊敬的一種稱呼方法,如王國維字靜安,號觀堂。當時的人在稱呼王國維時 其他人一般不會直接喊別人號?!?“號一般是自己起的,相當于是筆名或藝名有時也會“直呼其名”。但在絕大多數(shù)的時間段,父親稱呼兒子、上級稱呼下級時,都可以
16、存在直呼其名的情況。無話不說的親密好友皇上稱呼臣子,表示對晚輩的尊敬。如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先生。他老弟蘇轍,字子由。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丙,長輩在稱呼小輩時,還是會客氣地以“字”來稱呼里, 辰中秋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用蘇轍的字“子由”來稱呼老弟,以示尊敬。 廟號、謚號、年號9. 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欽宗。是古代帝王死后,據(jù)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煬帝。謚號,是人死之后給予的稱號,有官謚、私謚之謚號,皇帝的 分,有褒有貶。例:漢高祖是劉邦的廟號,謚號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習慣用謚號稱呼皇帝,應(yīng)該稱漢高帝,漢高祖是司馬遷
17、有史記中的提 法。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發(fā)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年號,號。始創(chuàng)年號為元狩,并追稱“元狩”以前年號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歷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內(nèi)訌?fù)鈶n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故后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等。 皇帝的廟號與謚號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白妗敝簽E,始于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后趙、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
18、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滴趸实巯特S皇帝乾隆皇帝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謚號之前,同謚號一道構(gòu)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同學們,我們來感受一下清代皇帝的廟號與謚號:愛新覺羅玄燁,廟號:清圣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愛新覺羅奕詝,廟號是 愛新覺羅弘歷,廟號是清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圣純皇帝。 清文宗,謚號:協(xié)天翊運執(zhí)中垂謨懋德振武圣孝淵恭端仁寬
19、敏莊儉顯皇帝; 10.與死亡相關(guān)古人用沉沒比喻死亡,“沒”是死的委婉說法,如:曹操加棗祗子處中封爵并祀祗令:“不幸早沒。”后來易水旁為歹旁,歿: 亦作“歿”,如:史記秦始皇本紀:“其身未歿,諸侯倍叛?!?本義是山的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來比喻,由此從周代開始對帝王的死稱“崩”。崩, 指成群的昆蟲一起飛的聲音;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薨(hng 或者封王的貴族。 古代指大夫死亡,后為死亡的通稱。卒,3 本資料重要,請保留到高考! ,古代的高級葬具,起初僅指皇帝的棺木,后也可作為一種榮耀賜予大臣和外戚。東園秘器 ,舊指皇帝或
20、皇后的陵墓。山陵崩是帝王或皇后死亡的委婉語。山陵,指山岳 稱死去的父親為“先考”、“先父”;稱死去的母親為“先妣”“先母”;稱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一些稱呼: :封建時代稱子殺父、臣殺君為“弒”。弒 11.與守喪相關(guān)當儒家思想主導(dǎo)意識形態(tài)后,“以孝治天下”就成了中國歷代正統(tǒng)王朝的基本國策。孝道最重喪禮,父母任何一方去世,兒丁憂,子需要守孝三年,這叫“丁憂”,也叫“丁艱”。父親去世,叫“丁父憂”,母親去世,叫“丁母憂”、“丁內(nèi)憂”。“闋”的意思是“終了”,“服闋”即“穿喪服的時間終了,守喪期滿”,(服除)守喪期滿除服。舊制,父母死后,子女服闋,要守喪,三年內(nèi)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yīng)考。
21、亦稱為“終制”“終喪”。居喪,又稱守喪或丁憂。在居喪期間又叫“奪情起復(fù)”,是中國古代丁憂制度的延伸,意思是為國家奪去了孝親之情,可不必去職(離開公職),以素服辦公,奪情: 不參加吉禮。猶“奪服”,也叫“奪情”,指古代官員喪服未滿而被朝廷強令出仕。奪哀: ,死者的親屬或其他有關(guān)人員一般要遵守某些特定的規(guī)范。 年未相見的父親去世了,這時正值張居正掌權(quán)不久,19奪情”最有名的例子是張居正。萬歷五年,張居正歷史上關(guān)于“各項改革事業(yè)剛剛鋪開,他當然不愿意此時離職。恰逢小皇帝這時也對他崇拜得不得了,兩邊一拍即合,奪情!但是明代的輿論力量非常強大,無數(shù)官員上書譴責張首輔的不孝行為,結(jié)果小皇帝生氣了,當眾痛打
22、反對者的屁股,有人甚至被打成殘 疾。反對張居正“奪情”的斗爭終于被鎮(zhèn)壓下去了,但張居正在士林中的聲望卻從此一落千丈。期、功: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九個月)、小功服(五個月)的親族。 12.古人的行為禮節(jié) 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禮節(jié)的方式,就是行禮叩頭,不同的場和不同的拜禮?!鞍荨笨芍附o官職,“拜官”為舊時常用語。 再拜,拜兩次為再拜,表示禮節(jié)之隆重。過去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稽首,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見面禮節(jié)。 推手:古人作揖是推手,根據(jù)對象的不同,推手時有高、平、下之別。對庶姓,沒有親屬關(guān)系,推手時稍微往下;對異性,是指有婚姻關(guān)系的,則是平推手;對同性,同
23、一個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時稍微舉高。 13.與古人年齡相關(guān) 總角,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發(fā)型。頭發(fā)梳成兩個發(fā)髻,如頭頂兩角。后代稱兒童時代。 豆蔻年華,指少女十三四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及笄【j】,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滿15歲結(jié)發(fā),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jié)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弱冠,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于女子。 而立,年至三十,學有成就。后來用“而立”指人30歲。 不惑,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出自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
24、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 耄耋,(讀音mo di)泛指老年男性八九十歲。 14.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年號紀年法,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等。 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后。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 15.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相關(guān) 匈奴,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游牧民族。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qū)。匈奴在西漢前期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quán)造成了強大的威脅,
25、并控制西域,后為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 契丹,是古國名,后來改國號為遼,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與中原常發(fā)生爭端。 吐蕃,公元七至九世紀,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quán)。松贊干布與唐朝文成公主聯(lián)姻此吐蕃與唐朝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至為密切。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quán),歷經(jīng)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西夏曾與北宋對峙,蘇軾詞里“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的就是西夏。 4 本資料重要,請保留到高考! 是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的專稱。意為廣大之貌。此稱號始創(chuàng)于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之父頭曼單于,之后該稱號一直沿單于, 襲至匈奴滅亡。閼氏:匈奴單于的配偶
26、的稱號,如同王后。最初,這個稱呼是部落里一般部眾對首領(lǐng)的尊稱,史書稱“可寒”,原意是“國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吐谷可汗, 渾、鐵勒、高昌回鶻、鐵勒、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國,其最高統(tǒng)治者皆稱可汗,后流傳到中亞、西亞的突厥系國家。 ,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對中國邊區(qū)文化較低各族的泛稱。四夷 每個部落都有名稱,統(tǒng)稱百越,也叫百粵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閩、粵等地, 與古代首都相關(guān)16.如秦時的咸陽,漢時的長安,唐時的長安,北宋時的汴梁,南宋時的臨安等。京師,通常指古代帝王所在的都城, 對首都的稱謂:京城、京都、京師。 京畿,“京”指國都,“京畿”指國都及其周圍千里以內(nèi)的地區(qū)
27、,也作“京圻(q)”。 京兆,是西安的古稱,漢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稱,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對都城轄域的謂稱。 17. 與古代官職任免、離退相關(guān) 補,在古代,補充缺職或候補而非正式任命,稱作“補”。 權(quán),指臨時代職。 贈,追贈,古代皇帝給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榮譽稱號。 致仕,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蓋指官員辭職歸家。源于周代,漢以后形成制度?!敖饴殹迸c“致仕”詞義相近。 “致政”,官吏將執(zhí)政的權(quán)柄歸還給君主,指古代官員正常退休。意同“致仕”或“致事”。古代官員一般在70歲時退休,有疾患則可提前退休。 乞骸骨,以表達為“自請以歸”。削秩,秩,既指官
28、吏的俸祿,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階、品級。“削秩”,是指削除官職。擢,一般表示升官,“徙”則表示一般的調(diào)職。遷、左遷:“出”字含意豐富,指京官離開京城去地方上任職。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中的“出官”也是這個意思。黜:指罷免官職,古代表示罷免官職的詞還有:奪、免、去、廢等。10古有“代理”之意,“攝政”指代國君處理國政。11攝,是關(guān)于職務(wù)調(diào)動的,張衡傳中有“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12轉(zhuǎn)指官吏到職辦公,“下車”指官吏初到任13視事。解褐,謂脫去布衣,擔任官職1415拜,古代舉行儀式,授予官職稱作“拜”如史記:“其他16降級授予官職,貶謫官員,不限降低幾級,稱責授。其它
29、降級授官的詞語還有左遷、遷謫等。17責授: 18.與古代典籍相關(guān)六經(jīng):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這六部經(jīng)典著作的全名依次為詩經(jīng)書經(jīng)自請退職,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回老家安度晚年。如:后漢書張衡傳中有“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币部?。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拜相如為上大夫”。 權(quán)”則表示暫代官職?!本硎敬砉俾?,“署”“”、“領(lǐng)”均表示兼任官職,“行守 “左遷”是降職的委婉說法兼”、“ 即尚書禮經(jīng)易經(jīng)(即周易)樂經(jīng)春秋。注意啦!論語不是“六經(jīng)”里面的啊! 墳典,虞之書。散文:傳記散文發(fā)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讖緯,是古代漢族民間神學預(yù)言,讖書和緯書的合稱。讖是秦漢間儒家編造的預(yù)示吉兇的隱語,。緯是漢代
30、附會儒家經(jīng)義衍生出來的一類書。讖緯出于神學迷信,讖是方士們造作的圖錄隱語,緯是相對于經(jīng)學而言、即以神學迷信附會和解釋儒家經(jīng)書的。經(jīng)史子集,文集,即詩詞匯編。五經(jīng), “三墳五典”的并稱,后轉(zhuǎn)為古代典籍的統(tǒng)稱。三墳,即伏羲、神農(nóng)、黃帝之書,五典指少昊、顓頊、高辛、唐、 古代,為了區(qū)別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jīng)、傳、史在內(nèi))一律稱為散文。司馬遷的史記把是中國古籍按內(nèi)容區(qū)分的四大部類。經(jīng):經(jīng)書,指儒家經(jīng)典著作;史:史書,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 詩書)禮易春秋五部經(jīng)書。 5 本資料重要,請保留到高考! 19.與天文地理相關(guān) 朔、晦:每月的初一稱為“朔”,每月的最后一天
31、稱為“晦”。 望、既望:農(nóng)歷的每月十五日稱為“望日”,農(nóng)歷每月十六叫做“既望”。 閏月,是一種歷法置閏方式。在古代,閏月特指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每2至3年置1閏,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閏的閏周。閏月加在某月之后,稱為“閏某月”。日中,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于現(xiàn)在的兩小時。日中是十二時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至下午 1 時正),不是中午關(guān)中,指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一帶,因為西有大散關(guān),東有函谷關(guān),南有武關(guān),北有蕭關(guān),所以取四關(guān)之中之意。舍,古代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如退避三舍;軍隊住一宿也叫舍。江表:長江以南地區(qū),從中原看,地處長江之外,故稱江表。路,是宋代的最高行政區(qū)
32、劃名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10:春季的末一個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順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個月,仲表示第二個月,季表示最后一個月即第三個暮春11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個月。:山南水北為陽?!八^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12陰陽:黃河以北的地方。河東:黃河以東的地方。13河內(nèi)八荒:八方最偏遠的地方,也代指天下。14六合:天地四方。15 九州: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揚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國。16右:秦漢以前,以前為尊?!拔辉诹H之右”。
33、17 東隅、桑榆18 20.與古代祭祀相關(guān)俎豆,指俎和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也指祭祀、奉祀。 祖帳,是指在道路旁設(shè)帳踐行。“祖”意為“臨行祭路神”,如荊軻刺秦王中有“既祖,取道”,后引申為“餞行和送別”。禮部,掌管禮儀、祭祀典禮、學校、科舉、宴饗等事宜封禪, 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遠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禪的傳說。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間的帝王應(yīng)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才算受命于天。郊祭,猶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地衹、天地只能由統(tǒng)治者去祭祀)謁廟,指古時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
34、例須謁告于祖廟。廟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廟。社稷,的象征,后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城隍,卜筮,家廟,10古代春、秋兩季為消除不祥而在水邊舉行的祭祀11禊,社日,12日。 13后土:告廟:1415尚饗: 與賞賜、刑罰相關(guān)21.古代在人臉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镑舾Z”,就是刺配,在犯人臉部刺字并發(fā)配到邊遠地方。黥,賜緋,東園秘器又叫“追贈”,指古代皇帝為已經(jīng)去世的官員及其親屬給予的加封。贈,賜姓: 12點。 ,略似唐代的“道” 南郊祭天, ,仿唐代的道制而置。如“烽火揚州路”。 :東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時間早;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時間晚。 。 北郊祭地,是儒教禮儀中的主
35、要部分,祭對象分為三類:天神、 。 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由于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古時預(yù)測吉兇,用龜甲稱卜,用蓍草稱筮,合稱卜筮。古代也稱以占卦為業(yè)的人。是為祖先立的廟,廟中供奉神位等,依時祭祀,古時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廟,上古叫宗廟,唐朝為私廟,宋改為家廟。是古代農(nóng)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始有秋社。自宋代起,立春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為社地神,相對皇天而言。古代天子或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廟,稱“告廟”。表示希望死者來享用祭品的意思,多用作祭文的結(jié)語。賜給緋色官服
36、。指官員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賜準許服緋,以示恩寵。,古代天子據(jù)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績而賜予姓氏。多指以國姓賜與功臣,以示褒寵。 古代的高級葬具,起初僅指皇帝的棺木,后也可作為一種榮耀賜予大臣和外戚。 1時人鬼(注 6 本資料重要,請保留到高考! 稱呼相關(guān)22.漢代以用,夫人也可用于稱帝王之妾,漢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執(zhí)政”以上)之妻稱夫人,后來用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夫人: 子和下人對主人妻妾的稱呼。 對對方的尊稱。譯為“您”。是舊時交際用語,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詞。戰(zhàn)國時多用以稱君主。戰(zhàn)國策燕策一蘇代足下, 謂燕昭王:“足下以為足。如大將軍足下,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在荊軻刺秦王中,燕太子稱荊軻
37、為足下,則是謙虛的說法。 在古代指同曾祖父、不同父親且年幼于己者的同輩男性為從弟。從弟, 在古代指同曾祖父、不同父親且年長于己者的同輩男性為從兄。從兄, :女弟指妹妹,女兄指姐姐。女弟、女兄 從叔即祖父親兄弟(即從祖祖父)的比父親年幼的兒子,即父親的堂弟(即從父弟)。從叔: 參、商:兄弟為參、商,指的是兄弟不合睦。參星與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沒,彼出此沒,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對立,不和睦。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間長幼排序為伯、仲、叔、季。 對對方的敬稱,意為僅次于父親。亞父: 與戰(zhàn)爭相關(guān)23. 是朝廷封官、傳達命令和調(diào)兵遣將的憑證,剖分為二,相關(guān)人員各執(zhí)一方,只有合二為一時,方能生效。符,
38、 銜枚,古代軍隊在秘密行動時,兵士橫銜“枚”于口中,以禁喧嘩。 行伍,我國古代兵制,五人為伍,五伍為行即25人為行,后用“行伍”泛指軍隊。指政府組織、利用戍卒或農(nóng)民、商人墾殖荒地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形式,有軍屯、民屯和商屯之分。漢以后歷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屯田, 軍餉和稅糧。 ,準備作戰(zhàn)??樇妆?,繕在此處意為修補,修繕鎧甲兵器 勤王,多指君主的統(tǒng)治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干戈,古代常用武器,具體“干”指盾牌,“戈”指進攻的類似矛的武器,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稱。 周制,天子有六軍,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后泛指軍隊。六軍: 意思是愿意服從、投降。系頸,頸上系繩,表示投降。俯首系頸: 兵車萬輛
39、。表示軍事力量強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車萬乘,諸侯出兵車千乘,后世以“萬乘”稱天子。萬乘:吳鉤是春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它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滿傳奇色彩,后又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吳鉤 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征。 24.史書相關(guān)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作者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 左傳公羊傳谷粱傳。春秋三傳:篇,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共130 分為“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二列傳”。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本紀”,不XX本紀,或簡稱紀,是紀傳體史書中帝王傳記的專用名詞,始于司馬遷的史記。在該書中,歷代的帝王傳記稱為“ 過也有例外,如呂雉不是皇帝,但其傳記也稱本紀。: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于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二十四史 年),計年),止于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tǒng)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前四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揚州地區(qū)部分縣2025屆中考適應(yīng)性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2025屆河南省鄭州楓楊外國語校中考生物全真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山西省忻州市偏關(guān)致遠中學中考生物適應(yīng)性模擬試題含解析
- 安徽省宿州2025屆中考適應(yīng)性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新小區(qū)物業(yè)管理合同協(xié)議
- 購銷合同買賣合同范本
- 煙草買賣合同
- 空調(diào)工程承包合同
- 物流配送服務(wù)協(xié)議
- 海洋運輸合同樣書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政治試卷(含答案)
- 教體局校車安全管理培訓
- 湖北省十堰市城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質(zhì)量檢測綜合物理試題(含答案)
- 導(dǎo)播理論知識培訓班課件
- 空氣能安裝合同
- 電廠檢修安全培訓課件
- 初二上冊的數(shù)學試卷
- 四大名繡課件-高一上學期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主題班會
- 起重機械生產(chǎn)單位題庫質(zhì)量安全員
- 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1試題
- 20以內(nèi)加減法口算題(10000道)(A4直接打印-每頁100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