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實施方案_第1頁
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實施方案_第2頁
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實施方案_第3頁
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實施方案_第4頁
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實施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建鐵路XX工程XX標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實施方案編制:審核:批準:中鐵XX集團XX鐵路XX標第XX項目部2010年7月1 總則12、 編制依據(jù)13、 管段工程概況24、 管段內地質概況 35、組織機構和人員儀器的配置 56、 沉降變形觀測的重要性、原則及管理制度 66.1沉降變形觀測的重要性66.2沉降變形觀測的原則76.3沉降變形觀測的管理制度 77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內容及控制要求 87.1沉降變形觀測范圍 87.2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控制要求87.3評估區(qū)段內線下工程分布范圍和測點分布情況 87.4觀測斷面工程屬性信息匯總表 98、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案 138.1橋梁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

2、案 138.2隧道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案238.3過渡段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 279 沉降變形測量289.1 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289.2 變形監(jiān)測網(wǎng)技術要求 289.3 沉降變形測量點的布置要求 309.4觀測網(wǎng)平面布置示意圖、水準測量方法示意圖 319.5測量工作基本要求329.6測量工作具體要求3710、評估方法和判定標準 4010.1評估方法和判定標準的基本要求 4010.2橋梁工程沉降變形評估4110.3隧道工程沉降評估4310.4 過渡段工程沉降評估4410.5 區(qū)段工程沉降評估4511、沉降變形觀測資料的提交與數(shù)據(jù)管理 4612、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計劃和時間 4913、 線下

3、工程沉降變形觀測質量及安全保證措施 4913.1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質量保證措施 4913.2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安全保證措施 50附表1觀測斷面與觀測點工程屬性信息表 52附表2電子水準測量記錄手簿53附表3橋梁墩(臺)沉降觀測記錄表 54附表4橋梁墩臺沉降觀測記錄匯總表 55附表5涵洞沉降觀測記錄表56附表6涵洞沉降觀測記錄匯總表57附表7橋梁梁部徐變觀測數(shù)據(jù)記錄表 58附表8梁體張拉徐變記錄匯總表 59附表9沉降設計值表 61附表10隧道沉降觀測記錄表62附表11斷鏈表631總則1為滿足GGTJ-2標第八項目部管段對橋梁、隧道、過渡段等線下工程 的沉降變形觀測系統(tǒng)的技術要求,確保觀測質量

4、,為評估預測線下工程最終 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確定無碴軌道鋪設時間,確保鋪設質量。2本實施方案適用于GGTJ-2標第八項目部管段線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 驗收通過前的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3沉降變形觀測數(shù)據(jù)必須采用先進、成熟、科學的檢測手段取得,且 必須真實可靠,能全面反映工程實際狀況。4 沉降變形評估應綜合考慮沿線路方向各種結構物間的沉降變形關 系,以區(qū)段為單位實施。評估方法應根據(jù)不同的工程類型、地質情況、工程 措施確定,能夠真實反映工后沉降狀況。5沉降變形觀測是沉降評估,進而確定鋪設無碴軌道的關鍵時間節(jié)點 和關鍵工序的主要依據(jù),需加強對沉降觀測過程的質量控制。沉降變形觀測 過程中必須與評估緊密

5、結合,加強動態(tài)協(xié)調,以及時發(fā)現(xiàn)沉降異常情況。2、編制依據(jù)1貴廣鐵路公司2010年4月16日關于召開貴廣鐵路無砟軌道線下工 程變形觀測技術交底會議紀要2010年第13期2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鐵建設2006158號) 3客運專線鐵路變觀測評估技術手冊(工管技 200977號)。4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785 號)。5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鐵路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6-20076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GB/T12897-2006 )7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TB10601-2009 J962-2009 及條文說明8貴廣鐵路GGTJ-2標設計圖紙9

6、其他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和標準。3、管段工程概況管段里程DK158+019- DK172+025,全長14.006km,該區(qū)段位于貴州 省都勻市三都縣打魚鄉(xiāng)和羊福鄉(xiāng)境內,屬于貴廣鐵路GGTJ-2標范圍,由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貴廣鐵路工程指揮部第八項目部負責施工,成都大西南 鐵路監(jiān)理有限公司貴廣鐵路項目部GGJL-1標第七監(jiān)理組負責監(jiān)理,鐵道第二勘測設計院負責設計。全管段內共有橋梁2座,隧道3座。其中橋梁工點分別為也送坡雙線中橋 DK158+969.06DK159+071.94 ,橋梁全長102.88 m ;巫蝦河雙線中 橋 D3K163+851.76 D3K163+955.44 ,橋梁全長 103.

7、68 m ;隧道工點 分別為 也送坡隧道 D3K158+019 DK158+967 ,隧道全長 948m。 同開坡隧道 DK159+085 D3K163+842 ,隧道全長 4757m。羊甲隧道 D3K163+959DK172+028 ,隧道全長 8069m。隧道設計為三個工作面掘進,羊甲進口、橫洞(533m )、斜井(1326m )。羊甲隧道進口承擔正洞 DK163+959DK165+575共1616米施工任務,羊甲橫洞承擔正洞DK165+575DK168+100共2525米施工任務,羊甲斜井承擔正洞DK168+100 DK172+029 共 3929 米施工任務。貴廣鐵路GGTJ-2標第八

8、項目部工點分布統(tǒng)計表序號工點名稱起點里程終點里程長度(m)備注1也送坡隧道D3K158+019DK158+967948短鏈0.006m2也送坡雙線中橋DK158+969.06DK159+071.94102.883同開坡隧道DK159+085D3K163+84247574巫蝦河雙線中橋D3K163+851.76D3K163+955.44103.685羊甲隧道D3K163+959DK172+0288069短鏈0.008m總長度小計D3K158+019DK172+02814.006短鏈0.014m4、管段內地質概況4.1也送坡隧道也送坡隧道為中低山構造剝蝕地貌,溝谷深切,進出口覆土總厚05m, 基巖

9、均為元古界上板溪群清水江組薄至中厚層砂質板巖夾絹云母板巖,偶夾 厚層變質粉細砂巖,巖質稍顯堅硬、性脆;隧道位于區(qū)域性來速逆斷層與同 開正斷層之間,其間褶皺較為密集發(fā)育,巖層層面較陡立,傾角4565度間且線路基本垂直巖層走向;受構造影響,整個隧道洞身巖體破碎,完整性不好, 多呈碎石塊石結構,巖層風化較為強烈;進出口段全、強風化帶總厚1030m ; 整體而言,該隧道工程地質條件較差。4.2也送坡雙線中橋本橋屬云貴高原剝蝕、溶蝕中、低山區(qū)。地面由西向東呈階梯狀降低, 主要山峰、河谷走向與主要地質構造線一致,南北向展布的背斜寬緩形成山 嶺,向斜狹窄形成河谷,為典型的隔槽式褶皺山區(qū)。山嶺海拔100016

10、00m , 為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分水嶺(苗嶺)主峰之一。巖溶地貌占據(jù)主導地位, 在褶曲翼部,由于碳酸鹽巖與碎屑巖相間分布,巖溶地貌呈帶狀展布,多為 低緩的蜂叢谷地,在靠近分水嶺、構造影響強烈處形成尤如侵蝕地形一般的V ”型峽谷。4.3同開坡隧道同開坡隧道洞身通過地段地形為剝蝕中低山地貌,隧道穿越山脈山脊呈 北東向延伸,山脊絕對高程 8501000m,進出口溝谷絕對高程400m 500m,相對高差200m400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約380m,坡體溝壑縱 橫,多為V”型溝,切割深,坡面陡峭,自然橫坡35 -55 ,局部陡立;坡 面植被發(fā)育。多為低矮喬木林;進出口端有鄉(xiāng)村公路通行,需新建引入便道 至

11、洞口。4.4巫蝦河雙線中橋橋梁橫跨巫蝦河,橋梁連接羊甲隧道進口和同開坡隧道出口 ,此段水流流 量較小,水深較淺,屬于典型的山間溪流。地層巖性:為粉質粘土,砂質板 巖。地質構造:樁基以砂質板巖為主,樁基嵌入 W2完整巖內不小于1m , 無對橋梁工程有影響的不良地質及特殊巖土。4.5羊甲隧道羊甲隧道洞身通過地段地形為剝蝕中低山地貌,隧道穿越山脈山脊呈北 東向延伸,山脊絕對高程 8501000m,進出口溝谷絕對高程900m 1300m,相對高差400m700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約700m,坡體溝壑縱 橫,多為V”型溝,切割深,坡面陡峭,自然橫坡35 -55 ,局部陡立;進 口位于巫蝦河V”型河谷左岸

12、,出口端位于排搞河深切“U”型河谷右岸,出口 端坡頂至谷底高差400m,坡面縱坡45 ,局部直立,坡面植被發(fā)育。5、組織機構和人員儀器的配置5.1項目部成立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小組,對項目部所屬各工區(qū)的沉降觀 測進行監(jiān)督、指導和實施工作。5.2人員儀器的配置(見下表)沉降變形觀測小組人員配置序號姓名組別職稱職務備注1曹昌洪工程師總工副組長2李景鮮工程師工程部長3王景全工程師測量主管4劉俊濤技術員測工5陳啟技術貝測工6陽昆平技術貝測工沉降變形觀測小組儀器配置序號儀器名稱規(guī)格型號技術指標出廠編號檢定日期有效日期1電子水準儀Di ni030.3mm7313832010年3月2011 年 3月2銦鋼尺

13、3米2010年3月2011 年 3月6、沉降變形觀測的重要性、原則及管理制度6.1沉降變形觀測的重要性貴廣鐵路高速鐵路無砟軌道要求構筑物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穩(wěn)定 性,滿足耐久性要求,并強調與相鄰構筑的變形與剛度協(xié)調、統(tǒng)一,滿足高 速列車平穩(wěn)、安全運營,以及旅客乘坐的舒適度要求。針對以上高速鐵路的 特點,無砟軌道對橋梁、隧道等線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十分嚴格、標準高為確保線下土建工程滿足無砟軌道鋪設條件的要求,施工期必須按設計 要求進行系統(tǒng)的沉降變形動態(tài)觀測。通過對沉降變形觀測數(shù)據(jù)進行系統(tǒng)綜合 分析、預測、評估,驗證或調整設計措施,以保證設計預測沉降與實際沉降 更為接近,使橋梁、隧道工程達到規(guī)

14、定的變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終 沉降量、工后沉降及差異沉降,合理確定無碴軌道開始鋪設時間,確??瓦\ 專線無碴軌道結構的鋪設質量。同時,觀測數(shù)據(jù)還可作為竣工驗交時控制工 后沉降量的依據(jù)。6.2沉降變形觀測的原則為確保最終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受控,合理確定無砟軌道的鋪設時間,我單位按照以下原則組織實施沉降變形觀測:橋隧觀測、立體監(jiān)控、信息施工、數(shù)據(jù)真實,成果可控。通過對橋梁、隧道的沉降觀測點的精密測量,沉降觀測數(shù)據(jù)全面收集,系統(tǒng)、綜合分析沉降變形規(guī)律,驗證或調整設計措施,使 橋梁、隧道工程達到規(guī)定的變形控制要求。6.3沉降變形觀測的管理制度依據(jù)施工的二等水準點及加密控制點建立沉降變形觀測網(wǎng),為確保

15、數(shù)據(jù)精度及準確度,確保數(shù)據(jù)匯總的及時性,計劃制定以下管理制度及辦法:1觀測元器件埋設確認制度2沉降變形觀測技術交底制度3觀測元器件保護制度4觀測基準點、工作點復測制度5變形觀測數(shù)據(jù)復檢制6沉降變形觀測獎罰制度7沉降變形觀測質量報告、調查和處理制度8沉降變形監(jiān)理測資料管理辦法建立項目部一工區(qū)一量測組的管理體系,明確各個部門、參與人的職責, 層層落實。對測試元器件的埋設、保護、數(shù)據(jù)采集、數(shù)據(jù)管理,數(shù)據(jù)分析各 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明確規(guī)定,責任落實到人 7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內容及控制要求7.1沉降變形觀測范圍根據(jù)本項目部實體工程情況,沉降變形觀測范圍、內容主要有以下內容:橋梁:橋各墩、臺;預應力混凝土梁的徐

16、變上拱變形;隧道: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復雜地質區(qū)段沉降觀測。過渡段:橋隧過渡段沉降觀測。7.2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控制要求橋梁:墩臺均勻沉降量不大于20mm,相鄰墩臺沉降量之差不大于5mm ; 處于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的橋梁,當墩臺沉降值趨于穩(wěn)定且設計及實測總量 不大于5mm時,可判定沉降滿足無砟軌道鋪設條件。對于連續(xù)梁等特殊橋 跨結構的徐變限值按設計文件規(guī)定辦理。隧道:基礎工后沉降一般不應大于 15mm。過渡段:橋隧過渡段處的差異沉降不應大于 5mm,過渡段沉降造成的 橋梁或隧道的折角不應大于1 %。7.3評估區(qū)段內線下工程分布范圍和測點分布情況表7-1評估區(qū)段內線下工程分布范圍和

17、測點分布情況表工點名稱起始里程終止里程工點長度(m)觀測斷面數(shù)也送坡隧道D3K158+019DK158+967.0094811也送坡雙線中橋DK158+969.06DK159+071.94102.887同開坡隧道DK159+085D3K163+842475725巫蝦河雙線中橋D3K163+851.76D3K163+955.44103.687羊甲隧道D3K163+959DK172+028806925合計14006757.4觀測斷面工程屬性信息匯總表表7-2觀測斷面工程屬性信息匯總表觀測斷面樁號結構特性地基加固方式觀測點布置DK158+019隧道觀測樁DK158+039.隧道5觀測樁DK158+0

18、40.隧道5觀測樁DK158+100隧道觀測樁DK158+220隧道觀測樁DK158+570隧道觀測樁DK158+880隧道觀測樁DK158+925隧道觀測樁DK158+961.5隧道觀測樁DK158+962.隧道5觀測樁DK158+967隧道觀測樁DK158+969.5橋梁鉆孔樁觀測樁DK158+976.鉆孔樁2橋梁觀測樁DK158+997.鉆孔樁6橋梁觀測樁DK159+020.鉆孔樁5橋梁觀測樁DK159+043.鉆孔樁3橋梁觀測樁DK159+064.鉆孔樁2橋梁觀測樁DK159+071.鉆孔樁4橋梁觀測樁DK159+085隧道觀測樁DK159+165隧道觀測樁DK159+325隧道觀測樁

19、DK159+475隧道觀測樁DK159+670隧道觀測樁DK160+070隧道觀測樁DK160+470隧道觀測樁DK160+800隧道觀測樁DK161+100隧道觀測樁DK161+400隧道觀測樁DK161+800隧道觀測樁DK161+910隧道觀測樁DK162+030隧道觀測樁DK162+180隧道觀測樁DK162+310隧道觀測樁DK162+400隧道觀測樁DK162+550隧道觀測樁DK162+665隧道觀測樁DK162+870隧道觀測樁DK162+955隧道觀測樁DK163+050隧道觀測樁DK163+100隧道觀測樁DK163+550隧道觀測樁DK163+700隧道觀測樁DK163+

20、842隧道觀測樁DK163+852.橋臺鉆孔樁觀測樁3DK163+860.3橋臺鉆孔樁觀測樁DK163+881.1跨中觀測樁DK163+904墩中心嵌巖樁觀測樁DK163+926.8跨中觀測樁DK163+947.3橋臺鉆孔樁觀測樁DK163+954.9橋臺鉆孔樁觀測樁DK163+959隧道觀測樁DK163+979隧道觀測樁DK164+050隧道觀測樁DK164+200隧道觀測樁DK164+600隧道觀測樁DK164+800隧道觀測樁DK165+850隧道觀測樁DK166+250隧道觀測樁DK166+460隧道觀測樁DK166+860隧道觀測樁DK167+260隧道觀測樁DK167+660隧道觀

21、測樁DK168+060隧道觀測樁DK168+460隧道觀測樁DK168+860隧道觀測樁DK169+260隧道觀測樁DK169+550隧道觀測樁DK169+640隧道觀測樁DK170+040隧道觀測樁DK170+400隧道觀測樁DK170+800隧道觀測樁DK171+200隧道觀測樁DK171+600隧道觀測樁DK172+000隧道觀測樁DK172+028隧道觀測樁注:表中所列斷面為根據(jù)設計要求及沉降變形監(jiān)測斷面布設原則初步確定的監(jiān)測斷面(其中羊甲隧道 DK166+650-DK169+550、DK171+223-DK172+028 段無圍巖級別, 均按川級圍巖考慮),施工時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適

22、當調整。8、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案8.1橋梁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案無砟軌道鋪設前,應對橋梁變形作系統(tǒng)的評估,確認橋梁基礎沉降變形等符合設計要求。通過各施工階段對墩臺沉降的觀測, 驗證和校核設計理論、 設計計算方法,并根據(jù)沉降資料的分析預測總沉降和工后沉降量,進而確定 橋梁工后沉降是否滿足鋪設無砟軌道要求。根據(jù)沉降資料分析,對沉降量可 能超標的墩臺研究對策,提出改進措施,以保證橋梁工程的安全;同時積累 實體橋梁工程的沉降觀測資料,為完善樁基礎沉降分析方法作技術儲備。橋 梁主體工程完工后,沉降觀測期一般應不少于 6個月;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 區(qū)段的橋梁,沉降觀測期應不少于2個月。觀測數(shù)據(jù)不足或工后沉降評

23、估不 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適當延長觀測期。觀測期內,基礎沉降實測值超過設 計值20 %及以上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必要時進行地質復查,并根據(jù)實測結 果調整計算參數(shù),對設計預測沉降進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8.1.1沉降觀測的內容橋梁(梁體、橋墩、橋臺)各個施工階段的垂直沉降。橋梁水平位移監(jiān) 測根據(jù)工點具體要求確定。8.1.2觀測標的設置原則每個橋墩臺均設置承臺觀測標、墩身觀測標。橋墩臺沉降觀測點可在墩 頂、墩身或承臺上四角布置。觀測標志應盡量靠近地面(水面),距地面(水 面)高度應在1m左右。在地質條件較好地段,每個墩臺可設置一個觀測點, 巖石地基、嵌入巖石樁基礎的橋墩,選擇典型墩(臺)、梁洞

24、進行觀測,其 余地段的墩臺應不少于2個觀測點,布置于墩臺兩側。但對于地質條件復雜、 變化較大的墩臺,觀測點總數(shù)不應少于4個。特殊情況可按照確保觀測精度、 方便觀測、利于測點保護的原則根據(jù)具體情況確定1承臺觀測標承臺觀測標原則上不少于兩個觀測標。觀測標-1設置于底層承臺左側小 里程角上,觀測標-2設置于底層承臺右側大里程角上。承臺觀測標為臨時觀 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承臺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2墩身觀測標1)標觀測點數(shù)量每墩不少于2處,位于墩身兩側。2)墩身觀測標埋設,當墩全高大于14m時(指承臺頂至墩臺墊石頂), 需要埋設4個墩身觀測標;當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時,埋設2個墩身觀測

25、標。 墩身觀測標一般設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 0.51.0m左右的位置,以 不被掩埋、不被破壞、便于觀測為原則;當墩身較矮,梁底距離地面凈空較 低不便于立尺觀測時,墩身觀測標可設置在對應墩身埋標位置的頂帽上。橋 墩上觀測標的具體設置位置見圖8 1上為圖8 1承臺與墩身觀測標設置3橋臺觀測標原則上應設置在臺頂(臺帽及背墻頂),測點數(shù)量不少于 4處,分別設在臺帽兩側及背墻兩側(橫橋向)。橋臺觀測標的具體設置位置見圖8 2。圖82橋臺觀測標埋設位置示意圖4梁體觀測標1 )逐孔設置觀測標,當實測彈性上拱度大于設計值的梁,前后未觀測的梁應補充觀測標,逐孔進行觀測。2)觀測標的布置連續(xù)梁上的觀測標,根

26、據(jù)不同跨度,分別在支點跨中附近設置,詳見圖8 3、圖 84。立面d一7Q館眸申或鎧 0o心口。| 1 rr f :-.uQl l 14_;1V 牡.” :1 1 i s1rr1 t rm i=; ii . rm一 i一 = tri .i i it t 一 i rin . i iitj _OOOO0平面圖84連續(xù)梁梁部測點縱向布置示意圖8.1.3觀測元件與埋設技術要求1承臺觀測標沉降觀測樁:選擇20mm鋼筋,頂部磨圓并刻畫十字線,埋置深度不小于0.1m,高出埋設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銹處理。完成埋設后測量樁頂 標高作為初始讀數(shù)。觀測標的設置詳見 85*20 mnr鋼筋圖85承臺觀測標設置示意圖2

27、墩身觀測標采用14mm不銹鋼螺栓。見圖86。20 jk100墩身面$3565$1彳墩身面不銹綱棒/圖86墩身觀測標設置3橋面鋪裝完成后的梁體徐變觀測點的設置位置1)設計圖紙有明確指定位置的,按設計圖紙指定位置布設;設計圖紙沒有規(guī)定的,梁體徐變觀測點的設置:橫向在防撞墻內側10cm處,縱向仍 在梁中及兩端支座處2)梁體徐變觀測點的埋設要求在橋面鋪裝施工時,按評估指南附錄 A圖A.0.2規(guī)定進行埋設。已 完成橋面鋪裝,打入6mm膨脹螺栓,端頭打磨成圓弧形。為保護防水層卷 材的完整,不應在預應力梁梁體制作階段預埋橋面鋪裝完成后的梁體徐變觀 測點。4無砟軌道鋪設時梁體測點的轉移技術要求待補充規(guī)定詳細要

28、求。8.1.4觀測技術要求1從承臺施工完成后,就要開始進行沉降首次觀測,承臺觀測標為臨 時觀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承臺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 隨施工的逐步進行依次進行墩身、橋臺、梁體的變形觀測。2沉降觀測設備的埋設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施工單位的橋梁施工 要與設備的埋設做好協(xié)調,做到互不干擾、影響。觀測設施的埋設及沉降觀 測工作應按要求進行,不能影響橋梁施工質量。3橋梁墩臺水準路線觀測按國家二等精密水準測量要求形成閉合水準 路線,沉降觀測點位布設于墩臺兩側,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如圖87所示:墩身觀測標工作基克現(xiàn)測方向圖87橋梁墩臺沉降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4橋梁梁部水準路線觀測按二等

29、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形成閉合水準路線,沉降觀測點位布設及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如圖 8 8所示,其中測點1,2, 3,4構成第一個閉合環(huán),測點3,4,5,6構成第二個閉合環(huán)。所有觀測線 路在形成閉合環(huán)以前必須置鏡兩次以上,以保證不會形成相關閉合環(huán)。梁體徐變觀測標觀測方向6圖8 8橋梁梁部徐變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 5觀測精度要求橋梁基礎沉降和梁體徐變沉降變形的觀測精度為士 1mm,讀數(shù)取位至0.01mm。6觀測頻次要求1)墩臺基礎沉降觀測一般根據(jù)下表8-1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墩臺基礎沉降觀測頻次表表8-1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墩臺基礎施工完成/設置觀測點,進行首次觀測墩臺混凝土施工全程何載

30、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臺回填時,臨時觀測點取消橋梁主體工程完工無砟軌道鋪設前為個月1次/周巖石地基的橋梁,一般不宜少于2個月無砟軌道鋪設期間全程1次/周無砟軌道鋪設完成后24個月03個月1次/月工后沉降長期觀測412個月1次/3個月1324個月1次/6個月注:觀測墩臺沉降時,應同時記錄結構荷載狀態(tài)、環(huán)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2)梁體徐變觀測據(jù)下表8-2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梁體徐變觀測頻次表表8-2梁體測量間隔表觀測階段觀測周期預應力終張拉張拉前、后各1次預應力張拉完成無砟軌道鋪設前張拉完成后第1天張拉完成后第3天張拉完成后第5天張拉完成后13月,每7天為一測量周期1次/周,要求安裝前、后必須

31、各有1次橋梁附屬設施安裝1次/周無砟軌道鋪設期間第03個月,每1個月為一測量周期無砟軌道鋪設完成后第424個月,每3個月為一測量周期8.2隧道沉降變形觀測技術方案821觀測斷面和觀測點的設置原則1隧道工程沉降觀測是指隧道基礎的沉降觀測,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 它如洞頂?shù)乇沓两?、拱頂下沉、斷面收斂沉降變形等不列入沉降觀測的內容。2隧道內一般地段沉降觀測斷面的布設根據(jù)地質圍巖級別確定,一般情 況下皿級圍巖每400m、W級圍巖每300m、V級圍巖每200m布設一個觀測斷 面。當長度不足時,每段圍巖或不同襯砌段應至少布置一個斷面。3不良地質和復雜地質區(qū)段,觀測斷面的間距為一般地段的一半。4隧道洞口里程、

32、隧路分界里程、明暗分界里程、有仰拱和無仰拱襯砌 變化里程及所有設置變形縫兩側均應布置觀測斷面。5地應力較大、斷層或隧底溶蝕破碎帶、膨脹土等不良和復雜地質區(qū)段, 特殊基礎類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載力不足進行過換填、注漿或其它措 施處理的復合地基段落適當加密布設。6施工降水范圍至少布設一個觀測斷面。7長度大于20m的明洞,每20m設置一個觀測斷面。8隧底填充或底板施工完成后,每個觀測斷面設置 2個沉降觀測點,分 別布置在隧道中線兩側各6.24m處;明暗交界處、圍巖級別、襯砌類型變化 段及變形縫處每個觀測斷面設置4個沉降觀測點,分別布置在隧道中線兩側 各約6m和變形縫前后各0.5m處,隧道觀測標埋

33、設位置示意圖如下圖 89 所示:圖89隧道觀測標埋設位置示意圖9隧道水準路線觀測按國家一等精密水準測量要求形成附合水準路線,沉降觀測點位布設于觀測斷面隧道內壁兩側,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如圖 8 10所示:第測方向工作基點圖8 10隧道沉降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822觀測元件埋設測點及觀測元器件的埋設位置應標設準確、埋設穩(wěn)定。觀測期間應對觀 測點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防止施工機械的碰撞,人為因素的破壞。觀測點 的埋設參照下圖8-11進行:圖8 11隧道觀測點設置示意圖(單位:mm)8.2.3觀測技術要求1隧道沉降觀測從仰拱施工結束后立即進行,觀測時間不得少于3個 月。當觀測數(shù)據(jù)不足或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

34、要求時,應適當延長觀測期2所使用的儀器和設備應進行定期檢查并作出詳細記錄;每次測量應采用同一儀器,固定觀測人員,采用相同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在基本相同 的環(huán)境和觀測條件下工作。3隧道沉降觀測水準的測量精度為士 1mm,讀數(shù)取位至0.01mm。4隧道沉降變形觀測據(jù)下表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每階段的沉降觀測在開始時可一般每周觀測一次,以后可根據(jù)兩次觀測的沉降量調整沉降觀測 頻度,但兩次的觀測沉降量不宜大于1mm。見表8-3隧道基礎沉降觀測頻次表表8-3觀測階段觀測頻次觀測期限觀測周期仰拱施工完成至無砟軌道鋪設前3個月1次/周無砟軌道鋪設期間全程1次/天無砟軌道鋪設后3個月01個月1次/周13個月

35、1次/2周824隧道變形評估方法及判定標準1隧道評估前應收集下列資料1)隧道基礎沉降觀測資料。2 )隧道地段的線路設計縱斷面圖、工程地質縱橫斷面圖、地質勘查 報告、設計圖紙和說明書等相關設計資料。3)隧道開挖地質描述及開挖圍巖分級記錄、IVV級圍巖地段基底 承載力檢測情況、施工監(jiān)控量測資料、仰拱施工分項工程驗收記錄等施工資4 )施工質量控制過程和抽檢情況等監(jiān)理資料。2隧道內無碴軌道鋪設條件的評估應根據(jù)有關設計、施工和監(jiān)理的資 料及交接檢驗和復檢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3隧道基礎的沉降預測與評估方法采用路基沉降預測采用的曲線回歸 法,具體應滿足以下要求:1)根據(jù)隧道完成或回填土后不少于3個月的實際觀

36、測數(shù)據(jù)作多種曲 線的回歸分析,確定沉降變形的趨勢,曲線回歸的相關系數(shù)不應低于0.92。2 )沉降預測的可靠性應經(jīng)過驗證,間隔不少于 3個月的兩次預測最 終沉降的差值不應大于8mm。3)隧道完成或回填土后,最終的沉降預測時間應滿足下列條件:s (t) Is (t= 乂)孚5%式中:s (t):預測時的沉降觀測值;s (t= ):預測的最終沉降值。(注:沉降和時間以隧道完成 后為起始點)。4)預測的隧道基礎工后沉降值不應大于15mm ,并應滿足無砟軌道有 關設計要求。8.3過渡段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831觀測斷面和觀測點的設置原則1過渡段應考慮線路縱向平順性和不同結構物差異沉降的觀測和評 估,

37、橋隧過渡段均需進行沉降觀測。2不同結構物起點處、距起點5 10m、20 30m處分別設置觀測斷 面。832觀測技術要求沉降精度與頻次等技術要求同隧道要求。9沉降變形測量貴廣高速鐵路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工作以結構物的垂直位移觀測為主,水平位移監(jiān)測根據(jù)工點具體要求確定。高程系統(tǒng)應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結構物的變形監(jiān)測應建立獨立的變形監(jiān)測網(wǎng),覆蓋范圍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準點選擇設計院交樁點 CPI、CPII和水準基點。結構物的變形 監(jiān)測應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準基點作為水平和垂直位移監(jiān)測的工作基 點。9.1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本線沉降變形測量按三等規(guī)定執(zhí)行,對于技術特別復雜工點可根據(jù)需要按

38、二等規(guī)定執(zhí)行。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見表9-1表9-1測量等級及精度要求變形測量等級垂直位移測量水平位移測量沉降變形點的高程中誤差(mm)相鄰沉降變形點的咼差中誤差(mm)沉降變形點點位中誤差(mm)二等).5).33.0三等1.0).55.09.2變形監(jiān)測網(wǎng)技術要求921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wǎng)建網(wǎng)方式:線下工程垂直位移監(jiān)測一般按沉降變形等級三等的要求(國家二等水準 測量)施測,根據(jù)沉降變形測量精度要求高的特點,以及標志的作用和要求 不同,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wǎng)用分級布網(wǎng)逐級控制的方法布設。對于技術特別復雜、垂直位移監(jiān)測沉降變形測量等級要求二等及以上的 重要橋隧工點,應獨立建網(wǎng),并按照國家一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

39、行施測 或進行特殊測量設計。922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wǎng)主要技術要求按下表表9-2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wǎng)技術要求等級相鄰基準點高差中 誤差(mm)第站高差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或環(huán)線閉合差(mm)檢測已測高差較差(mm)使用儀器、觀測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32尿3辰DS05型儀器,宜按國家一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三等1.00.304乍6作DS05型儀器,宜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注:F附合線路或環(huán)線長度,kmR檢測已測測段長度,km9.3沉降變形測量點的布置要求931沉降變形測量點分為基準點、工作基點和沉降變形觀測點三類,其布 設按下列要求:1基準點:要求建立在沉降變形區(qū)以外的穩(wěn)定地區(qū),基

40、準點使用全線 二等高程控制測量布設的基巖點、深埋水準點、二等水準點。2工作基點:要求這些點在觀測期間穩(wěn)定不變,測定沉降變形點時作 為高程和坐標的傳遞點。工作基點除使用普通水準點外,按照國家二等水準 測量的技術要求進一步加密水準基點或設置工作基點至滿足工點垂直位移 監(jiān)測需要。加密后的水準基點(含工作基點)間距 200m左右時,可基本保證線 下工程垂直位移監(jiān)測需要。3沉降變形點:直接埋設在要測定的沉降變形體上。點位應設立在能 反映沉降變形體沉降變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設置牢固,便于觀測,還要 求形式美觀,結構合理,且不破壞沉降變形體的外觀和使用。沉降變形點按 橋梁、隧道等各專業(yè)布點要求進行。932

41、基準點的檢測監(jiān)測網(wǎng)基準點和工作點由于自然條件的變化,人為破壞等原因,不可避 免的有個別點位會發(fā)生變化。為了驗證監(jiān)測網(wǎng)基準點和工作點的穩(wěn)定性,應對其進行定期檢測本次技術方案設計垂直位移監(jiān)測網(wǎng)的觀測分為首次觀測和施工過程中的定期復測,定期復測按每半年進行一次,并結合精測網(wǎng)復測進行。在區(qū)域沉降地區(qū)應根據(jù)沉降速率適當增加復測次數(shù),每季度進行一次復 測。沉降變形點的監(jiān)測頻率應根據(jù)被監(jiān)測變形體的沉降速率在各單位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實施刪忡已制定。933每個獨立的監(jiān)測網(wǎng)應設置不少于 3個穩(wěn)固可靠的基準點?;鶞庶c應選 設在沉降變形影響范圍以外便于長期保存的穩(wěn)定位置。新增水準點標石及標心與 CPI、CPII相同。埋

42、石在現(xiàn)場澆灌,挖坑后底 部要夯實,先澆灌底部,待基本凝固后再用模板澆灌上部,并插入不銹鋼標 心,保持標心垂直和半球露出混凝土(約 12厘米)。每個水準點埋設后, 繪制點之記圖。在水準點標石埋石中應對部分標石的坑位、標石澆灌進行照 相記錄。影像文件名與水準點號對應。標石編號用字模壓制,字頭朝前進方 向,即朝廣州方向,并用紅油漆填寫字體。9.3.4工作基點應選在比較穩(wěn)定的位置。對觀測條件較好或觀測項目較少的 項目,可不設立工作基點,在基準點上直接測量沉降變形觀測點。9.3.5在區(qū)域沉降地區(qū)內,應對工作基點的沉降量進行監(jiān)測,當沉降量超過 限差時,應對沉降變形觀測點的沉降觀測量進行修正。9.4觀測網(wǎng)平

43、面布置示意圖、水準測量方法示意圖(見圖9-1、圖9-2)9.5測量工作基本要求9.5.1水準基點使用時應作穩(wěn)定性檢驗,并以穩(wěn)定或相對穩(wěn)定的點作為沉降 變形的參考點,并應有一定數(shù)量穩(wěn)固可靠的點以資校核。9.5.2每次觀測前,對所使用的儀器和設備應進行檢驗校正,確保儀器的各 項指標參數(shù)附合測量要求,并保留檢驗記錄。9.5.3每次沉降變形觀測時應符合:1嚴格按國家二等水準技術要求施測。沉降監(jiān)測網(wǎng)的首期觀測(“零周期”) 要求往返觀測2次,并取觀測結果的中數(shù)作為變形測量初始值。其余各期往 返觀測1次;2參與觀測的人員必須經(jīng)過培訓才能上崗,并固定觀測人員。3為了將觀測中的系統(tǒng)誤差減到最小,達到提高精度的

44、目的,各次觀測 應使用同一臺儀器和設備,前后視觀測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須按照固定的 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進行,觀測路線必須形成附合或閉合路線,使用固定的工作基點對應沉降變形觀測點進行觀測CPII 118基準點(與七-也送坡隧道、也送坡中橋沉降觀測網(wǎng)布置圖項目部工作工作基點801點802803;PII 120基準點點 804GCOO2DK158039.5明暗分界點GC08570正洞內CGC007GC01GC01GC17-丿 GC018D0.5明暗分界點100正洞內220正洞內8880正洞內925正洞內8961.5明暗分界點962.5明暗分界點967洞門8+9.56橋隧分界點976.25橋臺8997

45、.63橋梁!中205 橋梁中墩43.33橋梁跨中6425橋臺71.44橋隧分界點也 送 坡 隧 道也 送 坡 中 橋工作基工作基工作基工作基CPII 120基準點點804點804點805點806點807808809810同開坡隧道、巫蝦河中橋沉降觀測網(wǎng)布置圖G CO 2 0 -洞內253洞內475+洞內96700 25+洞內60070+洞內47060+洞內60800+洞內1100+洞內1洞內洞內01+洞內162030+洞內162180+道洞內162310+洞內162400+洞內GC162550+洞內1 6 2 + 6 6 5洞內1 6 2 + 8 7 0洞內1 6 2 + 9 5 5洞內G16

46、3050+洞內631001+洞內501635+洞內163700+洞門63842+385+橋臺1 33881.+蝦中墩63904G+63926.GC0+47.2 5GC0639+6點2. 2 6C P I I 1 2 2D K 1 5 9 +洞內GCGC0基準點河中8 跨中丄十橋工作基點81CP I I 12 2羊甲隧道 沉降觀測網(wǎng)布置圖工作工作基工作基工作基工作基工作基工作基工作基工作基點8點8118131415161711作基點編號作基點準點橫洞GC0 5 1 - DK16 3 +95 9GC0 52 - DK 16 3 +97 8.GC0 5 6GC0 6GC 0GC011170+8007

47、1+600GC0基準網(wǎng)觀測線路DKxxx + xxx橋墩臺觀測隧道觀測標GC0GC0GC 0GC0GC0GC斜井2+0002 + 0 2 8.5C P I 2 8(與九項目部共用點)圖9-1觀測網(wǎng)平面布置示意圖CPU 123-1 曹價“ 加圖9-2水準測量方法示意水準測量方法示意圖(以閉合路線以工作基點812所連接的隧道、橋梁 測點(GC040GC045為例進行說明 (閉合路線)觀測方法:由工作基點812- 出發(fā)(后視點,高程已知),前視 測點GC040(根據(jù)需要設立轉站),依K 次觀測至GC04后,再閉合到工作基 812.4實行“五固定”即“固定水準基點、工作基點、固定人、固定測量儀器、固

48、定監(jiān)測環(huán)境條件、固定測量路線和方法”,以提高觀測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5觀測時要避免陽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環(huán)境和觀測條件下工作。6成像清晰、穩(wěn)定時再讀數(shù)。7隨時觀測,隨時檢核計算,觀測時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斷。8對工作基點的穩(wěn)定性要定期檢核,在雨季前后要聯(lián)測,檢查水準點的標 高是否有變動,在區(qū)域沉降地區(qū)每次對沉降變形觀測點進行觀測前、后都應對工 作基點的穩(wěn)定性進行檢核,如果工作基點的沉降量超過限差范圍,應對沉降變形 觀測點的沉降觀測量進行修正后再入庫。9.6測量工作具體要求961 水準網(wǎng)的觀測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施測,采用單路線往返觀測。每次觀 測均形成閉合檢驗條件。根據(jù)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往返測

49、高差不符值、 環(huán)閉合差 和檢測高差較差的限差應不超過表 11-1的規(guī)定。表11-1往返測各項限差要求等級測段、區(qū)段、路線往返測咼差不符值附合路線閉合差環(huán)閉合差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一等.8尿3斥二等4 VK4 TL圮寸R三等1212兀12斥i2o R注:K測段,區(qū)段或路線長度,km;L附合路線長,km;F 環(huán)線長度,km;R 檢測測段長度,km962水準儀使用Trimble dini03型電子水準儀,儀器及配套水準尺均在有效合 格檢定期內。水準儀與水準尺在使用前及使用過程中,經(jīng)常規(guī)檢校合格,水準儀 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均不超過 15 。儀器各種設置正確,其中有限差要求的 項目按規(guī)范要求在儀器中進行設置,并在數(shù)據(jù)采集時自動控制,不滿足要求的在 現(xiàn)場進行提示并進行重測。9.6.3 外業(yè)測量一條路線的往返測使用同一類型儀器和轉點尺墊, 沿同一路線進 行。觀測成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