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_第1頁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_第2頁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_第3頁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_第4頁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一單元 1.1科學是 a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肥皂泡,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2、學會歸納、總結(jié),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用科學、做科學的科學志趣。 3、小組合作,運用探究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b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確定自己小組研究的問題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學難點:用自己準備的材料進行合作性的研究。 c教學準備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關(guān)資料、錄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種肥皂泡) d教學時間:第一課時 e教學活動過程 (一)教學導入,激發(fā)學生研究肥皂泡的興趣 1、談話:課間我看到有的

2、同學在玩肥皂泡,同學們興趣很濃,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一下它,好嗎? 2、生回答。(好?。?(二)自主學習,研究肥皂泡 1、教師:請帶了“七彩”的同學吹一吹,大家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你能提出關(guān)于肥皂泡的哪些問題? (1)學生活動。 (2)學生回答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 2、教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提出了很多問題。請思考一下,這些問題歸納起來有哪幾個方面? 3、生回答。(顏色、形狀、大小、彈性) 4、教師:請你選擇一下最感興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問題來研究。(學生選擇問題)請大家按選定的問題自由結(jié)組。 (學生自由結(jié)組) 5、教師:每組同學對你們的問題先進行一下討論,你認為這個問題是怎樣的

3、,準備怎樣研究? (學生討論) 6、教師:請各組選一位代表,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學可以給他們提出建議和意見。 (生匯報方案) (三)觀看錄像,改進自己的方案 1、教師:老師也準備了一些資料,看完后,也許對你們的研究有所幫助。 2、學生觀看錄像,改進研究方案。(可與學生先探討一下) (四)擴展 1、教師: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下課后,請同學們努力搜集有關(guān)資料,繼續(xù)豐富完善你們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準備研究所需的各種材料,也可以請老師、家長幫忙。 2、學生準備。 .2做一位小科學家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玩”中提出問題。 (2)會提問題。 2知識與技能: 找出與科學家發(fā)明

4、創(chuàng)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學家。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自帶各種玩具。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課: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發(fā)明家愛迪生。 (二)自主學習: 1講科學家的故事: (1)同學們相互講; (2)學生閱讀p5的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的故事; (3)老師講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和濾毒罐的發(fā)明故事。 2將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的過程與我們吹泡泡的游戲比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記在書后的活動記錄上。 (1)學生比較并記錄; (2)學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帶來的玩具。 (1)玩一玩從自己家里帶來的玩具,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2)學生

5、分組研究; (3)匯報交流; (4)得出結(jié)論??茖W就是這樣的。原來科學離我們這么近。我們也能做科學家。 4看p6上的一幅圖,說一說科學是什么? (1)學生觀察研究; (2)師生講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問題觀察測量查問資料思考得出結(jié)論。 5觀察我們周圍的事物,每個小科學家提出10個科學的問題,記在書后p74頁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夠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附板書: 2做一位小科學家 自然界提出問題觀察測量查問資料思考得出結(jié)論第二單元 2.2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 (2)能夠運用文字、圖表等記錄觀察、調(diào)查的結(jié)果。 (3)能夠有目的地交流研

6、究活動的方法與結(jié)果。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種類繁多的有生命的物體,認識常見的動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體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對有生命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 (2)意識到生命是多種多樣的。 (3)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準備調(diào)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獲得關(guān)于生物的親身感受是本課重點。討論這些物體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課難點。 教學過程教學內(nèi)容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技術(shù)平臺目標檢測 一、尋找有生命的物體。1、談話: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去校園里尋找有生命的物體。2、室外活動:尋找有生命的物

7、體。(注)放手讓自己去尋找,不要有引導,讓學生憑自己已有經(jīng)驗去感知“有生命”。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我周圍的世界,認識常見的動物和植物,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技術(shù)平臺目標檢測 二、記錄有生命的物體。1、談話:在剛才的活動中,你尋找到有生命的物體了嗎?2、小組討論,交流。3、將發(fā)現(xiàn)記錄在課本74頁的活動記錄中。(可以用文字形式,對不認識的也可把它畫下來。)4、全體匯報、交流。(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記錄)實物投影能夠用文字、圖表等記錄觀察的結(jié)果;能夠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動的方法與結(jié)果。 三、交流討論“為什么說它們是有生命的”1、提問:為什么說它們是有生命的?2、小組討

8、論。3、匯報。4、小結(jié)。知道生物體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識到生命是多種多樣的;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愛生命。 教學札記:板書: 附表:名稱蚱蜢蚯蚓 發(fā)現(xiàn)地點草叢泥土 2.植物的不同與相同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會對各種各樣的植物進行觀察比較。(2)能描述一些常見植物的不同特征。(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處。知識與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有種類繁多的植物。(2)認識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態(tài)構(gòu)造,有共同的需求。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體驗到認識植物的樂趣,感受到植物的美,產(chǎn)生親近自然的感覺。(2)意識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應(yīng)該珍惜,不損傷一草一木。教學準備學生準備:各

9、種盆栽植物、植物掛圖或投影或錄像資料、植物卡。教學重點、難點比較植物的不同與相同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過程教學內(nèi)容植物的不同與相同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技術(shù)平臺目標檢測 一、認識多種多樣的植物。1、出示植物卡(學生常見的植物)。(有條件可以播放常見植物的錄像資料或帶學生走入校園認識常見的植物)2、提問:你們認識這些植物嗎?3、學生回答。(蘋果、小麥、菊花、玉米、西瓜、甘蔗、柳樹)實物投影多媒體知道大自然中植物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技術(shù)平臺目標檢測 二、描述植物。1、談話:你家養(yǎng)花嗎?或種有什么植物嗎?2、談話:你能用圖畫或語言來描述你家的植物是什么樣的嗎?3、學生在小組中講述

10、。4、集體交流。實物投影能描述常見植物的特征。 三、比較各種植物的不同與相同。1、出示投影:桃樹與向日葵。2、提問:你能找出它們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嗎?3、小組討論并記錄(寫下或者畫下)4、交流:1)不同的地方:葉子形狀不一樣、果實不一樣2)相同的地方:都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都種在土里、都需要陽光和水5、板書學生發(fā)言。6、講述:現(xiàn)在,老師想請同學們?nèi)我膺x兩中植物,比較它們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發(fā)給學生植物卡)7、學生分組討論。8、小組交流。9、將交流結(jié)果記錄在課本75頁活動記錄中。實物投影植物卡能找出植物的不同與相同;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有共同的需求;感受到植物的美,珍惜植物的

11、生命。四、布置作業(yè)。1、任選家中的兩種植物,比較它們的不同與相同,并把結(jié)果記錄在課本76頁的活動記錄上。會對各種各樣的植物進行觀察比較,找出它們的不同與相同。 教學札記: 3.動物的不同與相同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會觀察、比較和描述狗、兔等動物的不同和相同。(2)能夠通過畫圖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動物的異同。(3)學會按不同的標準給動物分類。知識與技能:(1)知道動物的多樣性。(2)知道動物有相同之處,如都有運動的能力,都由小長大,繁殖后代,都有對食物、水、空間等的需求。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喜歡小動物,與動物有親近感。教學準備動物卡、錄音錄像資料、投影或掛圖。教學重點、難點比較動物

12、的不同與相同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過程教學內(nèi)容動物的不同與相同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技術(shù)平臺目標檢測 一、認識多種多樣的動物。1、出示投影(掛圖、有條件可利用多媒體播放錄音或錄像)2、提問:你見過這些動物嗎?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3、小組討論,匯報:(蜂鳥、丹頂鶴、牦牛、犀牛、羚羊、蝎子、鴿子、龍蝦、熊貓、熱帶魚、青蛙)4、提問:你還認識哪些動物?5、小組討論,匯報。實物投影多媒體知道大自然中動物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技術(shù)平臺目標檢測 二、游戲:猜動物。1、講述: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好嗎?游戲的規(guī)則是這樣的:不許直接猜動物的名稱,只能問關(guān)于動物的特征,而回答只能是“是”或

13、“不是”。2、游戲:請一同學上前,其他同學問動物的特征。例如:(老虎)問:它長毛嗎?答:是。 問:它是吃肉的動物嗎?答:是。 問:它會生蛋嗎?答:不會。 問:它有四條腿嗎?答:是。 問:它生活在陸地上嗎?答:是。 問:答: 知道常見動物的特征。 三、比較動物的不同與相同。1、出示投影(掛圖)。2、提問:狗和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3、小組討論,匯報。4、小結(jié):(板書)5、發(fā)給學生動物卡,講述:在動物卡中另選兩種動物,比較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并把結(jié)果記錄在課本76頁活動記錄中。6、交流匯報。實物投影、多媒體知道動物的相同之處;會觀察、比較動物的不同與相同。 四、給動物分類。1、提問:根據(jù)我們

14、剛才的觀察和比較,你能給你手中的動物卡分類嗎?你的分類依據(jù)是什么?2、小組活動:給動物分類。3、小組匯報活動結(jié)果。4、填寫活動結(jié)果。實物投影學會按不同標準給動物分類;喜歡小動物。 4.植物動物人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1)會比較植物和動物的相似和不同。(2)會比較人與黑猩猩的相似不同。(3)能通過文字、語言交流比較的結(jié)果。知識與技能:(1)知道動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間、能生長、能繁殖后代、會死亡等。(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員,人和動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權(quán)利。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意識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與其他生物和諧共處。(2)意識到要為自己及其他生物保持

15、一個健康的生存環(huán)境。(3)養(yǎng)成愛惜生命、愛小動物、愛護花草樹木的好品質(zhì)。教學準備蘿卜、兔子等的實物或標本,有關(guān)尺蠖等動植物的錄像資料或投影圖片。教學重點、難點本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難點知道植物、動物、人的相似。教學過程教學內(nèi)容植物動物人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技術(shù)平臺目標檢測 一、比較動植物的不同與相同。1、教師故事導入新課:兔子與蘿卜的故事。(邊講邊出示兔子的標本和蘿卜或者制作多媒體課件動畫導入)2、模仿兔媽媽問:你(兔子)和蘿卜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3、小組討論,代表小兔發(fā)言。4、再問:蘿卜和兔子也有相似之處嗎?5、小組討論。(教師適當加以引導:出示蘿卜和兔子從小

16、到大的圖片)多媒體課件兔子標本蘿卜會比較動物與植物的相似與不同之處。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技術(shù)平臺目標檢測 6、全班交流匯報蘿卜與兔子的不同與相同。(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 二、了解大自然中動植物的趣事。1、播放錄像。(奇妙的動物、奇妙的植物)2、談話:同學們剛才看到了什么?你想說些什么?3、小組討論、匯報。4、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或植物的趣事嗎?上前來說給我們聽聽。播放錄像資料了解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動植物;養(yǎng)成愛惜生命、愛小動物、愛護花草樹木的好品質(zhì)。 三、再次比較動植物的不同與相同。1、出示圖片(老虎、金魚、水草、大樹)2、提問:這些動植物之間有什么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3、小組討論、記錄。4

17、、代表發(fā)言。5、教師小結(jié):實物投影能通過語言、文字交流比較結(jié)果;知道動植物之間的共同特征。 四、比較人、動物、植物之間的不同與相同。1、提問:人是動物嗎?2、出示:人與黑猩猩。3、小組討論:人與黑猩猩之間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4、匯報:(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5、小結(jié):我們都是有生命的,我們需要食物、水、空氣和生活的空間;我們生長,我們也會死亡。實物投影會比較人與黑猩猩的相似不同;知道動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間、能生長、能繁殖后代、會死亡等; 教學札記:板書: 三、教學活動框圖描述某一植物的特征 記錄有生命的物體認識豐富多彩的植物比較植物的不同與相同 尋找校園里的

18、生命討論有生命物體的共同特征 1、尋找有生命的物體2、植物的不同與相同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討論、交流人與黑猩猩的異同認識多種多樣的動物 比較并交流動植物的異同描述某一動物的特征 4、植物動物人3、動物的不同與相同 比較蘿卜和兔子的不同比較并記錄狗和兔的不同與相同 比較蘿卜和兔子的相同按不同的標準給動物分類 討論某些特殊的生物 四、學習評價表序號評價內(nèi)容等級自評小組評 1比較植物的相同與不同沒做 做了 有所發(fā)現(xiàn) 2比較動物的相同與不同沒做 做了 有所發(fā)現(xiàn) 3比較植物、動物與人做了 有所發(fā)現(xiàn) 教師評價老師想對你說:2.2、植物的不同與相同 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 1、會對各種各樣的植物進行觀察比較

19、。 2、能描述一些常見植物的不同特征。 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處。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種類繁多的植物。 2、認識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態(tài)構(gòu)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認識植物的樂趣,感受到植物的美,產(chǎn)生親近自然的感覺。 2、意識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應(yīng)該珍惜,不損傷一草一木。 教學準備:各種植物、紙、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生物包括什么? 2、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對這些植物有什么了解? 二、新課 1、教師出示帶來的各種植物。 2、教師出示書本上第11頁圖片,問: (1)你認識這些植物嗎? (2)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 (3

20、)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 3、揭題:“植物的不同與相同之處” 4、仿述: 說說自己家里的花、草、樹木有什么特點?用語言和圖畫描述一下。(如書本第11頁) 5、觀察書本上第12頁。 找出桃樹和向日葵的不同之處與相同之處。 6、比較 不同相同 1、葉子形狀不一樣。2、每年種的次數(shù)不一樣。3、果實的大小、形狀不一樣。4、莖的粗細不一樣1、都有根、莖、葉。2、都有花、果實。3、都有種子。4、都需要陽光和水 三、對書本上第13頁內(nèi)容進行討論 1、任意選圖中的兩種植物,比較它們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2、完成第75頁的活動記錄表,看誰找的最多。 教學后記:2.3、動物的不同與相同

21、一、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 1、會觀察、比較和描述狗、兔等動物的不同和相同。 2、能夠通過畫圖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動物的異同。 3、學會按不同的標準給動物分類。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動物的多樣性。 3、知道動物有相同之處,如都有運動的能力,都由小長大,繁殖后代,都有對食物、水、空間等的需求。 二、教學準備:各種標本、動物圖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你知道哪些動物? 2、它們生活在哪里? 3、為什么稱它們?yōu)閯游铮?二、新課 1、揭題:“動物的不同與相同” 2、觀察書本第14頁,你見過這些動物嗎? 3、它們叫什么名字?生活在哪里? 4、小游戲:猜一猜,它是什么? 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

22、小朋友可以提問,但答案只有是與不是,誰在最少的提問中,猜出是什么動物,那么他就贏了。例如書本第15頁中的兔子、烏龜、牛等。 教師小結(jié):剛才同學們講的非常好,這些動物有許多相同之處,還有許多不同之處?,F(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 5、找出狗和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1)都有四條腿。 (2)都有兩只耳朵。 (3)都能繁殖后代。 (4)都要吃東西 不同點: (1)吃的食物不一樣。 (2)大小不一樣。 (3)奔跑的速度不一樣。 (4)各自的作用不一樣 6、分類,并完成表格。 分類依據(jù)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動物名稱 教學后記:2.4、植物動物人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比較植物和動

23、物的相似和不同。 2、會比較人與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 3、能通過文字、語言交流比較結(jié)果。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動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間、能生長、能繁殖后代、會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員,人和動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權(quán)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與其它生物和諧共處。 2、意識到要為自己及其它生物保持一個健康的生存環(huán)境。 3、養(yǎng)成愛惜生命、愛小動物、愛護花草樹木的好品質(zhì)。 二、教學準備:各種動植物、人的圖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你知道哪些動植物? 2、每種動植物都一樣嗎? 3、人是不是動物? 4、人與動物有何關(guān)系?

24、 二、新課 1、揭題:“植物?;動物?;人” 2、動物與植物有什么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以兔子和蘿卜為例作比較) 相同點: (1)都是生物。 (2)都會生長。 (3)都需要水、陽光。 (4)都需要營養(yǎng) 不同點: (1)兔子會運動。 (2)兔子有血、肉、骨。 (3)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不一樣。 (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樣 3、觀察書本上第18頁。 (1)這些是動物還是植物? (2)這樣有什么好處? (3)教師小結(jié):有些動物在某些時候與植物幾乎一模一樣,有些植物在某些時候與動物十分相似,簡直是真假難辯!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奇怪的現(xiàn)象的呢?它們這樣是為了更好的偽裝自己,防止被敵人發(fā)現(xiàn),有時也為了捕捉獵物。 4、

25、這些動物和植物之間有什么不同與相同之處? (1)老虎和松樹 (2)魚和水草 (3)袋鼠和樹葉 (學生討論、匯報、交流,完成在自備本上) 5、人 (1)人是動物嗎? (2)為什么? (3)人與黑猩猩比較,完成表格。 人和黑猩猩的相似點人和黑猩猩的不同點 都要吃東西人會制造東西 教學后記:第3單元 3.1生命離不開水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學會提取植物體內(nèi)的水。 (2)初步學會安裝“觀察小草喝水”的裝置。 2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2)了解常見食物中的含水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水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

26、 二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分組實驗用的大試管、植物油、紗布、水果刀、小燒杯、記錄紙。 2學生準備:搜集有關(guān)生命離不開水的資料;蔬菜、水果、雞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筆等。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朗讀小詩:“因為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為有你,魚兒游得歡暢;因為有你,地球才這樣美麗?!?2學生猜這首詩是贊美誰的?為什么呢? 3揭單元題:“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學習: 1生命離不開水。 (1)師生討論:不有些什么用途? (2)引導學生認識動物、植物和人都離不開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師生討論:哪些地方有水? (2)認識植物體內(nèi)有水。 (3)學生想辦法把帶來的植物體內(nèi)的水擠出來,

27、看看它們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誰想的辦法好。比如手擠、刀拍、搗碎、壓汁機等等。 (4)讓學生感受植物體內(nèi)有水。 (5)讓學生比較哪種植物體內(nèi)含的水多?哪種植物體內(nèi)含的水少? (6)我們在吃食物時也補充了大量的水。還補充了大量的維生素等等營養(yǎng)。 (7)注意事項:注意安全。小刀不要傷著手、損壞桌子等。 3比較人體及各種食物中的含水量。 (1)學生新聞記者p24上的內(nèi)容并完成書上的作業(yè)。 4觀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1)生閱讀p24下的實驗內(nèi)容。 (2)按照要求完成該項實驗。 (3)把實驗結(jié)果記在p78的表格中。 (三)課后作業(yè): 課后觀察比較哪些動植物體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3.2觀察

28、水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學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并能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水的性質(zhì)。 (2)能用語言、文字描述觀察水的結(jié)果。 (3)初步認識物體的方法,能夠在多種液體中快速鑒別水。 (4)能區(qū)分什么是假設(shè),什么是事實。 2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zhì),學會做溶解實驗,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yīng)用。 (2)知道水能產(chǎn)生毛細現(xiàn)象,了解毛細現(xiàn)象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 (3)了解水的表面張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 (2)喜歡研究與水有關(guān)的事情,愿意與同學交流看法。 二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燒杯、滴管、蠟紙或錫紙(鋁箔),方糖

29、(或食鹽)、木筷子、墨水、曲別針(或小釘子);醬油、牛奶、白醋、糖水(或鹽水)、雪碧、水六種液體及熱水等。 2學生準備: 紙巾(或手紙)、硬幣、白紙、水杯、調(diào)料袋、塑料瓶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上一節(jié)課研究了生命離不開水,那么為什么生命離不開水呢?讓我們通過實驗,揭開它的奧秘。 2揭題。 (二)自主學習: 1觀察水,描述水。 (1)請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儀器或身邊的可利用的物體,觀察一杯水,你對這杯水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我們比一比,哪一組發(fā)現(xiàn)的水的奧秘多,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用文字或圖畫記錄下來。 (2)學生分組活動。 (3)教師鼓勵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研究: 杯中的水是什么樣的?當

30、被水濺出來、灑出有什么現(xiàn)象?水滴在別的物體上,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當越來越多的小水滴聚成大水滴時,水形成的圈有什么現(xiàn)象?幾滴水從空氣中落下時,呈現(xiàn)什么形狀? (4)學生分組匯報交流。要求從多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樣的物體。 2辨認水。 (1)師出示六杯液體,請學生找出哪一杯是水。教師介紹辨認方法:“一看、二聞、三嘗”。不認識的物體不能隨便嘗,以防中毒。 (2)分組活動。 (3)匯報交流。 3認識水的溶解現(xiàn)象。 (1)研究糖水。糖水是怎么做出來的,糖到水里后有什么變化? (2)研究溶解。學生匯報后,教師強調(diào)同學們說的“化了”、“溶化了”等,在科學上叫做溶解。 (3)研究固體、液體、氣體都能溶解在水里。溶解

31、在生活中應(yīng)用非常廣泛,它既有好處也有壞處,說說生活中溶解的應(yīng)用。 4認識毛細現(xiàn)象。 (1)師演示實驗:窄紙巾的下部插入帶色的水中,先猜猜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再試試結(jié)果怎樣? (2)學生分組實驗。 (3)匯報交流。 (4)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水往上爬的現(xiàn)象? (5)師生共同小結(jié):科學上把不沿著縫隙往上爬的現(xiàn)象叫做“毛細現(xiàn)象”。 5認識水的表面張力。 (1)師演示實驗: 往硬幣上滴水,大家共同數(shù)一數(shù),直到水溢出時,一共可以滴多少滴水?再從多個角度去觀察水面,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 (3)匯報交流。 (4)師生討論。得出“水的表面張力”的概念。理解“張力”的意思。 (5)書上p27下方的圖中

32、的實驗。 (6)學生共同研究這些問題。 (三)課后作業(yè); 1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質(zhì)能夠溶解在水里?它對人們的生活有益,還是有害? 2完成p27下的兩個研究實驗。3.3家鄉(xiāng)的水資源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用科學思維的方法開展調(diào)查,并對各種現(xiàn)象進行解釋。 (2)初步運用圖畫、圖表、書面報告等形式,交流調(diào)查研究活動的方案和結(jié)果。 (3)能初步運用實驗方法,說明水污染的危害。 2知識與技能: (1)了解家鄉(xiāng)水資源缺乏,及有限的水資源已被污染的情況。 (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小魚在污水中的表現(xiàn),體驗水污染對生命的危害。 (2)通過查閱

33、資料,感受水污染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人體健康所造成有破壞和影響。 (3)經(jīng)歷考察家鄉(xiāng)水的過程,積極提出保護水源,減少污染的建議。 二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準備學校附近一些水資源的圖片資料。準備一些污水。 2學生準備:自帶一些洗滌用品。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2引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 1說說周圍的水資源情況: (1)在你家或我們學校附近,你觀察到的這些水資源,你對他們有什么了解?或者說你對這些水有想說些什么? (2)學生回答。 2提出研究性的問題: (1)教師根據(jù)回答列出幾個小專題: a家鄉(xiāng)水資源狀況; b污水對動物的影響; c污水給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們生活

34、帶來的危害; d水污染的原因。 34人小組選擇研究課題并制定研究計劃: (1)根據(jù)以上的幾個問題,選擇一個,4人小組共同研究。要求先制定研究計劃。 4外出考察: 在小組長的帶領(lǐng)下外出考察并完成考察報告。 5整理階段。 課后把自己考察的情況,做認真的分析,可以查閱一些書籍等資料,結(jié)合自己的研究寫出自己的研究性報告。報告中可以包括考察情況分析、各種建議等。 6完成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各組將研究報告貼在班級黑板報中。 (三)課后延伸: 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考察項目,繼續(xù)查閱有關(guān)資料,完善自己的研究報告。3.4地球上的水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從適當?shù)那榫爸邪l(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 (2)

35、能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2知識與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資源的分布。 (2)知道水資源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類中的應(yīng)用。 (3)知道常用的節(jié)水措施。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欣賞大自然中美麗的水體,產(chǎn)生喜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意識到水資源的缺乏,我們應(yīng)該保護它。 (3)體驗缺水的痛苦和節(jié)水好處。 (4)養(yǎng)成節(jié)水的行為習慣。 二教學準備: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1欣賞自然界美麗的水體。 (1)觀察地球儀,認識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師生共同欣賞自然界中美麗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麗。 2指導學生親身感受淡水資源的缺乏。 (1)盡管地球表面上大

36、多數(shù)被水覆蓋著,但這些水中絕大部分是海水,真正與我們生產(chǎn)、生活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淡水卻很少、很少。 (2)模擬感知地球上的水資源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p32頁。 學生分組操作。 3引導學生討論淡水的用途。 (1)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充分發(fā)表意見。 (2)教師介紹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師生小結(jié):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先分組討論發(fā)言,形成一個小組意見,寫在紙上,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向全班發(fā)言,最后把各小組的內(nèi)容張貼在教室內(nèi)的墻上。 4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浪費水現(xiàn)象,提出節(jié)水措施。 (1)師生討論。 (2)老師補充介紹農(nóng)業(yè)、工業(yè)等高科技節(jié)水技術(shù)。 (三)作業(yè)

37、: 想象,如果沒有水了,將會怎么樣?第四單元 4.1誰最關(guān)心天氣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交流討論關(guān)于天氣的信息,用豐富的語言描述天氣。 2能夠收集各種關(guān)于天氣的資料,能夠設(shè)計富有個性的符號記錄天氣情況。 3能夠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中隱藏的規(guī)律。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天氣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 2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如溫度、風向、風力、降水量、云量等)。 3能夠在自己的生活周圍收集和天氣有關(guān)的資料。 4能夠了解氣象者的工作。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天氣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從而關(guān)注天氣的變化。 2愿意欣賞美麗的天氣,愿意像氣象工作者那樣觀察

38、研究天氣。 二教學準備: 1各種關(guān)于天氣的圖片、光盤、錄象等。 2最近一周的天氣資料。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 1討論今天的天氣怎么樣? (1)今天的天氣怎么樣?你喜歡什么天氣?最不喜歡什么天氣?你能不能說說為什么? 2討論我們所喜歡的天氣。 (1)學生思考; (2)師生共同交流,老師同時將學生說的各種天氣板書在黑板上。例如:炎熱、干旱、有風、寒冷、有霧、暖和、暴風雨、大風、晴天、下雪、涼爽、沙塵暴、臺風、冰雹、下雨等。 (3)討論你喜歡的原因。 (4)了解天氣的變化對人們的生活生產(chǎn)的影響。 3用自己的話描述今天的天氣,并用文字記錄下來。 4設(shè)計記錄天氣的符號。 (1

39、)教師示范例。 (2)學生自己設(shè)計,并寫在書的格中。 5怎樣知道或了解天氣情況: (1)天氣預報 (2)為什么要經(jīng)常關(guān)心天氣預報。 (3)怎樣關(guān)心天氣預報。 (三)作業(yè): 1課后關(guān)心天氣預報。4.2測氣溫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知道測量氣溫的方法,能夠用溫度表測出當時某個地方的氣溫。 (2)了解氣象站測量氣溫的工作原理。 2知識與技能: (1)能夠從不同地點測量的溫度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問題。 (2)能夠從親身經(jīng)歷的活動中體會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和重要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從事收集數(shù)據(jù)工作,樂于研究自己提出的問題。 (2)有重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準備: 1空氣溫度計,百葉箱等

40、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1學會使用溫度表。 (1)觀察溫度表,認識溫度表的各個組成部分。 (2)學會溫度的讀寫。 (3)用溫度表的模型練習溫度的讀寫。 (4)重點指導零下溫度的讀寫。 2測量教室里的空氣溫度。 (1)學生測量、記錄教室內(nèi)的溫度。 (2)比較教室內(nèi)不同位置的溫度。 (3)學生討論各組測量的結(jié)果,引導學生從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問題。 (4)學生匯報各組測得的結(jié)果,引導學生從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問題。 3測量不同地方的溫度。 (1)討論哪些因素會影響測量的數(shù)值,在此基礎(chǔ)上討論本小組測量的方法。 (2)確定測量的地點,并對自己小組的測量結(jié)果作出預測。 (3)學生分

41、成小組測量各個不同地方的溫度,并記在p83的活動記錄紙上。 (4)匯報數(shù)據(jù),討論測量結(jié)果和預測的結(jié)果是否相同及原因。 4討論測量溫度的規(guī)定和百葉箱的由來。 (1)觀察p41的“一天氣溫變化的記錄圖表”。 (2)思考:從表格中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3)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總結(jié)數(shù)據(jù)中隱藏的規(guī)律。 (4)討論:怎樣測量氣溫才比較可靠。 (三)課后研究: 指導學生繼續(xù)收集天氣數(shù)據(jù),并且記錄在天氣日歷上4.3雨下得有多大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云的形狀和顏色判斷哪種云會下雨。 2、能用雨量器測量雨量的大小,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常見的幾種云,知道哪種云可能會

42、下雨。 2、知道制作簡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樣使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 2、愿意和雨水親近,體驗大自然的感覺。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大的塑料瓶、膠帶、蠟筆、剪刀。教師準備噴壺、白紙。 三、教學過程 1、從觀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學。通過觀察云朵,思考:什么樣的云會下雨?討論:什么樣的云會下大雨,什么樣的云會下小雨,什么樣的云不會下雨?指導學生了解積云、卷云、高層云一般不會下雨;積雨云、云層云有可能會下雨。 2、怎樣才能知道一場雨下得有多大。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或者感受,也許不能準確描述一場雨到底下得有多大。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學生知道雨量器是測量雨量大小的科學儀器。

43、 (1)討論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勵學生說出他們是日常生活經(jīng)驗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積水等。 (2)介紹用小尺、刻度來測量雨的大小的方法。講解雨量器是用來測量雨的一種工具。 (3)對照教材上雨量器的制作方法,了解制作過程;教師演示如何將膠帶貼在塑料杯上。 (4)討論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經(jīng)先倒進一些水。 (5)學生把刻度貼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 (6)把學生帶到選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擬雨云用噴壺向每個學生的雨量器里“降雨”。 (7)指導學生讀出雨量的大小。當學生帶著他們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時候,提醒他們走路時要小心,免得濺出“雨水”。學生應(yīng)該把他們的雨量器放在一個平坦桌面上,

44、在與眼水平的位置上讀出降雨量。 (8)指導學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測出下一次下雨時的雨量。 四、教學后記4.4今天刮什么風 設(shè)計理念: 本課采用“體驗實踐應(yīng)用”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shè)濃郁的生活情境,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概括及文字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會用感官和簡單器材研究風的特征; 2、能夠運用多種方式(語言、文字、符號)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表述出來。 知識與技能:1、知道風的特征; 2、能夠用一些常見材料制作風向標、風力計,能用風向標、風力計初步測量風向、風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愿意與同學合作、交流,體驗合作與分享的快樂。 教學準備:教師材料:大扇子一把、風鈴、自制風向標、實驗報告單。

45、 學生材料:彩色紙條、塑料泡沫小球、棉線、彩色小旗、紙風車、布條。 過程設(shè)計: 活動一體驗 一、了解風的特征 1、談話:(指著風鈴)問:知道風鈴為什么會響嗎? 關(guān)于風你都知道些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意圖:通過讓學生充分表述,掌握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chǔ),同時激發(fā)興趣,體會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身邊處處有科學。 2、了解風的特征 體驗:風的特征 老師送一份禮物給你們,請你們張開手。(用大扇子朝學生們扇,扇起風)接住啦,別松手!現(xiàn)在請你們把禮物拿出來。 那好!拿不出,就睜大眼睛看,看看老師究竟送什么禮物給你們。(用扇子朝學生手上扇風)。 、這樣吧!你們看又看不見,抓又抓不到,那就用鼻子去聞聞看,看看

46、這禮物是什么味。(再用扇子扇向?qū)W生)。 、談話:老師送給你們的這份禮物究竟是什么?能說說風的特征嗎?小組討論一下。 、聽取小組匯報,引導學生歸納出風的特征: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卻感覺得到(板書)。 意圖:創(chuàng)設(shè)具有濃厚生活氣息、難易適度、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互動式開放性問情境,引導學生體驗,使本次的學習活動真正的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從情境中認識并歸納出風的特征。 活動二實踐 二、觀測風向、風力 (一)、講解:風有特征,同時也有風向和風力。 (二)、認識風向 1、(打開教室里所有的窗子)問:風從哪兒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打開課件,了解風向及測量風向的方法。 3、講解風向標的制作步驟。 4、關(guān)

47、注學生如何制作風向標。 意圖:培養(yǎng)學生動手制作科學儀器的能力。 (三)、認識風力 1、情境創(chuàng)設(shè):打開教室里的電風扇(風力由小到大)。 2、問:風力變化時,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看課件,了解風力的等級劃分及測量風力的方法。 4、認識風力等級劃分: 0級煙柱直沖天 1級輕煙隨風偏 2級紅旗迎風展 5、關(guān)注學生用手中材料測教室、室外風力,給風力劃等級。 6、關(guān)注學生匯報觀測結(jié)果。 意圖: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所制的科學儀器去測量、分析現(xiàn)實生活問題。教師力求作到“教”為“學”,“學”為“用”服務(wù)。 活動三應(yīng)用 三、拓展、應(yīng)用 1、今天我們了解了風的特征、風力、風向,你能不能說說今天刮幾級風、風向如何?

48、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2、議一議,風向和風力與人們的關(guān)系。 看課件,提問:風力和風向與人類生產(chǎn)、生活有密切關(guān)系,你能說一說嗎? 看課件,師講解。 3、你能不能將你所了解、觀察到的風用詩的形式表達出來? 、出示詩風,朗誦詩(配樂)。 、續(xù)寫該詩。(放音樂) 4、欣賞學生作品。 意圖: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科學的信心。 板書設(shè)計: 風 風的特征: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感覺得到 風向:東南西北 風力:0級煙柱直沖天 1級輕煙隨風偏 2級紅旗迎風展 1、寫發(fā)現(xiàn)時,應(yīng)當對比室內(nèi)外的測量結(jié)果來寫,也可以把在測量過程的發(fā)現(xiàn)寫下來。 2、在進行匯報時,應(yīng)用“今天刮_風,風力_級”和“我們在測量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

49、了_”的句式來回答。第五單元 常見材料 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材料。 2能名對常見材料進行簡單分類。 (二)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見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人們?yōu)榱藵M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fā)明、生產(chǎn)新材料。 二教學準備: 1學生自備一些玩具。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 1檢查學生帶來的玩具。讓學生說說自己帶來的是什么玩具? 2學生研究自己帶來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師說說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帶來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們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組共同研究,將研究的

50、結(jié)果記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樣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時見過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學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個角落去研究。 3小組匯報。 鋼鐵、不銹鋼、塑料、木塊、布、玻璃、紙 4指導學生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這些材料分類,分類的標準學生自定。 (三)課后作業(yè)。 課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東西做成的?研究紙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鍛煉學生收集信息,分析資料,提煉觀點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進而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能力。 、引導學生關(guān)注中國的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shù),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并引導學生關(guān)注造紙術(shù)的發(fā)展,以及現(xiàn)代紙的種類,用途,

51、擴大眼界,把學習生活的觸角伸向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學做再生紙,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樹立環(huán)保意識。 、了解各種紙藝,欣賞紙藝藝術(shù),接受美的熏陶,并學做折紙,剪紙撕紙,紙貼等。 、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不怕困難,獨立思索等優(yōu)良品質(zhì)。 6、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交流表達的需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 二、活動準備: 、教會學生利用網(wǎng)絡(luò)搜索的本領(lǐng)。 、教會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的方法。 、教師提供參考書目。 、準備做再生紙的工具。 、準備各種紙藝的欣賞作品。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動員 、談話導入。 請同學們打開書包看一看,再想

52、一想,哪樣東西最多? 、口語交際。 說一說,在你的記憶中,你最早一次用紙的情形你還記得嗎?你用紙干什么了?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用一句話表達你對紙的了解。 用一句話表達你想進一步從哪個方面了解紙。 、綜合表達:設(shè)計一份廣告,告訴大家你想研究的內(nèi)容,爭取幾個伙伴和你一起研究。 (二)學生利用兩周的時間,到網(wǎng)上或圖書館查閱資料,了解紙及其文化。開展一些參觀和實踐操作,體驗紙文化。 (三)學做再生紙。 、參觀造紙廠,了解紙的生產(chǎn)過程 、自己動手做再生紙: 、閱讀制作方法 、看教師演示過程,聽清提示。 、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制作 、展示各自的作品 (四)紙藝欣賞 1、布置一個紙藝展覽,并對每種紙藝做文

53、字說明。 主要有:剪紙,紙雕、刻紙、撕紙、折紙、貼紙 2、請會剪紙,或折紙的同學為小老師,開辦小藝術(shù)技巧講座,輔導學生制作紙藝作品,并為自己的作品起名、配解說。 (五)綜合展示活動 、紙文化知識競賽 、看圖猜帶紙的成語 例如:紙上談兵、洛陽紙貴、命比紙薄 、各小組上臺演示各自準備的“我的紙文化之旅”五分鐘交流材料,可以用圖、幻燈片、文字、實物等展示對紙的了解,以及自己探究的過程和體會,并回答其他學生的提問。5.3我們穿什么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jù)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

54、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qū)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和發(fā)展。 (2)意識到人們?yōu)榱藵M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fā)明、生產(chǎn)新材料。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二)自主學習: 1認識纖維。 (1)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jù)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瘜W纖維又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為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 (3)小組匯報。 (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 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后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發(fā)的氣味,燃燒后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后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zhì)。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組匯報辨認情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