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鷹潭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試卷_第1頁
江西省鷹潭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試卷_第2頁
江西省鷹潭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試卷_第3頁
江西省鷹潭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試卷_第4頁
江西省鷹潭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資源歡下載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年級第四次月考政治試卷90分鐘,滿分100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與(考試時間一、選擇題(25題每題2分共50分)1 .下列選項蘊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a.與 b.與c.與2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中華民族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鑄造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實現中華民族 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明天,必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是因為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國綜合

2、國力的基礎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a. b. c. d.3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實現 中國夢”,我們要全面繼承祖國傳統(tǒng)文化,保持民族特色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不尚空談、重在行動對中華民族精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弘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a. b. c. d.a .傳統(tǒng)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c.傳統(tǒng)習俗在社會變革中發(fā)展 5.國務院出臺的文化產業(yè)振興規(guī)劃4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就有 為政貴在行”的思想,今天仍顯現于我們黨改進工作作風中。習近平 總書記強調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在全黨上下興起了 少說空話、多干實事”的蔚

3、然新風。這 表明b.傳統(tǒng)文化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d.傳統(tǒng)思想是歷史文化的積淀,是對我國軟實力經濟的加速提升,是對我國文化產業(yè)的一次重拳出擊。國家出臺文化產業(yè)振興規(guī)劃的文化意義在于繁榮文化市場,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的發(fā)展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的國際競爭力a.b. c.d.6 .某些旅行社以 超低價、零團費”、減少旅游點、增加購物點等方式進行服務欺詐。這表明 我國思想道德建設應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相協(xié)調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相承接以誠實守信為重點a. b. c. d.7 .圖書舌尖上的中國榮膺 2

4、013年度 世界最好的美食圖書大獎 ”稱號,該書以食物的味道、 人情的味道、故鄉(xiāng)的味道,帶著對食物的敬意和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華飲食文化中的 美味,引起了世界目光的廣泛關注。這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傳播,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 b. c. d.8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秉h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的 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這有利于引領思潮,為全國人民團結奮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礎凝聚力量,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

5、物質保證強基固本,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侵蝕弘揚主旋律,拒絕外來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影響a. b. c. d.9.2012年,網友提出的 中國式過馬路”,即 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于戲謔中表達對目前我國交通秩序和交通文明現狀的自嘲與質疑。提升國民交通文明素養(yǎng)應發(fā)揮教育在傳播文明中的作用優(yōu)先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修養(yǎng)開展多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文明風尚a. b. c. d.10 .回眸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幾十年的發(fā)展,這不僅在于我國擁有中國道路”,也在于擁有 中國精神”。正是 中國精神”造就了這個國家遇難不懼的定力、化危為安的魄力。這說明中華民族精神弘揚了中華傳統(tǒng)

6、文化的先進性作為精神力量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a. b. c.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豐富d.11 .中國好聲音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引進了國外電視節(jié)目制作的創(chuàng)意、運營模式,同時也進 行了本土化的再次包裝和創(chuàng)作。這說明文化創(chuàng)新必須a.正確處理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b.正確處理當代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c.著眼于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d.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12 .培育和弘揚新時期山東精神,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因為,社會主義核 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發(fā)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文化發(fā)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13 .“

7、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睆恼軐W上看,這一現象表明()a.不同的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別的b.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c.意識是物質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d.人腦總是不能如實地反映外界事物14、壇經記載,時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一。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被勰艿倪@一觀點()a、離開了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b、離開了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c、離開了意識談物質的不可知論觀點d、離開物質談意識的精神萬能論觀點15.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 霍金回答公眾提出的“您覺得我們死后,意識上哪里去了? ”問題 時說,“我覺得大腦就像計算機, 意識就像是軟件程序。 你關

8、了電腦,程序也就終止運行了。 上述說法用唯物論的觀點表述就是()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意識的存在需要依賴于物質a.b.c. d.16 .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蘊含的哲理是()a.認識來源于實踐b.認識對實踐有指導作用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d.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17 .由于技術越來越發(fā)達,科學家已盡可能地讓火山、格陵蘭島甚至從彗星尾巴采集來的樣 品說話。但是,盡管發(fā)現的速度越來越快,一些最基本的問題仍然無法解答。地球很精彩,奧秘仍難解。這說明()人的認識永遠不能達到真理人的真理性認識中包含謬誤的成分人的認識具有反復性人的認識

9、有待于進一步發(fā)展a.b.c. d.18 .越南流行一句諺語:“順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劃船十人難?!毕铝械母裱?、警句體現了相同道理的有()不懂莊稼脾氣,枉費一年力氣劈柴不識紋,累死劈柴人過了芒種,不可強種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a.b.c.d.19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前,西醫(yī)外科手術都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會導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實現“刀下無痛”,一直是醫(yī)學界的夢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醫(yī)生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盡可能地減輕病人外科手術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 限。直到化學止痛劑一氧化二氮和乙醛的發(fā)現、成功使用和推廣,醫(yī)學才真正進入無痛手術時代。上述材料說明()實踐是社會性

10、歷史性的活動認識是適應實踐的需要產生的實踐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獲得正確的認識意味著認識過程的結束a.b.c.d.20 . 30年改革開放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觀念,改變了人們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對政府的政務由“不知”到“求知”,這反映的哲學道理是()物質決定意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a. b . c . d .21 . “入山見木,長短無所不知;入野見草,大小無所不識。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室,采草 以和方藥,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東漢思想家王充批評的這種人()a.不懂得實踐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b.不懂得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c.不懂得實踐是認識的

11、來源d.不懂得實踐是認識的目的22 .中醫(yī)有“久怒傷肝,久悲傷肺,久驚傷膽,??謧I,常憂傷心。 ”的說法。這說明()a.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指導作用b.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c.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d.人類的意識具有能動性23、中國人常見的問候語是“吃了嗎” “干什么”;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對自身隱私權的重視,人們問候語正變成“忙呢” “你好”發(fā)財嗎”等??梢姡ǎ゛、先前問候語是主觀與客觀背離 ,是錯誤的b、問候語變化體現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c、問候語變化表明社會狀況隨思想觀念的進步而變化h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24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

12、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边@首古詩所蘊涵的哲理主要有:()a、物質和運動是辯證統(tǒng)一的b 、運動和靜止是辯證統(tǒng)一的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d 、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25 .下列詩詞中,與“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朱門幾處耽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b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精品資源c.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d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二、非選擇題(共 50分)26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為人民提供廣闊的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chuàng)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chuàng)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持續(xù)迸發(fā)、社會文化生活更加 豐富多彩、中華

13、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結合材料,從文化創(chuàng)新角度說明應如何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12分)27 .材料一: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把人們帶上信息高速公路,也能成為毀壞社會文明和腐蝕青少年心靈的鴉片。從“艷照門”事件、“百度競價排名”風波到“死亡博客”引發(fā) 的“網絡暴力第一案”,互聯(lián)網的暴力和低俗傾向再次引起公眾和有關部門關注。整治互聯(lián)網 遏制網上低俗之風,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材料二: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24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 ,我國網民數達到3.38億,其中青少年網民已達到1.75億,占總體網民的51.8%。請運用文

14、化生活的有關知識,結合材料分析國務院整治互聯(lián)網低俗之風的合理性。(16分)28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雞兒跑”,這是內蒙古半農半牧草原上恢復生態(tài)、建設“美麗中國”的新鮮場景。草原散養(yǎng)牧雞,雞吃草籽、昆蟲,不用飼料添加劑,提高了肉蛋品質、增加了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蟲害。牛羊改吃農田秸稈,既可讓過度放牧的草場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稈變廢為寶,避免其田間焚燒帶來的空氣污染,而糞便或沼渣還田又增加了農田地力。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運用把握規(guī)律的知識, 分析說明材料中 草原牧雞、農田秸稈喂牛羊”這一建設 美麗中國”新模式所體現的哲學道理。(10分)29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

15、報告中指出,針對我國經濟社會運行中出現的物價上漲,行業(yè)、地區(qū)、 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平衡等問題,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積極穩(wěn)健、審慎靈活,把積極的財政政 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更加積極穩(wěn)妥地處理好 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把穩(wěn)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 突出的位置。結合材料,用辯證唯物論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理論依據。(12分)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年級第四次月考政治答題卷題號一二座位號總分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名-女生-歡下載精品資源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

16、425答案二、非選擇題26 (12 分)27 (16分)28 (10分)29(12)分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第四次月考政治答案一選擇題1-5cadbb 6-10cdadc 11-15aabbd 16-20adaaa 21-25dcdbc二非選擇題26 (1)立足社會實踐,發(fā)揮人民群眾文化創(chuàng)造的主體作用,為人民提供廣闊的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chuàng)造源泉充分涌流。(4分)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創(chuàng)造新文化,發(fā)展先進文化。(4分)推動文化交流與傳播,博采眾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4分)27(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

17、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fā)展產生深刻的影響。(4分)(2)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4分)(3)不同性質的文化對人有不同的影響,優(yōu)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低俗文化會敗壞社會文明、腐蝕人的心靈。國務院整治網絡低俗之風有利于凈化網絡文化環(huán)境,發(fā)揮網絡的積極作用,抑制其消極作用。(4分)(4)我國網民迅速增加,網絡傳媒迅速發(fā)展,它給文化生活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如它能把 人們帶上信息高速公路”也引發(fā)了令人憂慮的現象,如 網絡低俗之風不斷蔓延”。網絡文化需要 加強管理,正確引導。(4分)28規(guī)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人們必須遵循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不能違背規(guī)律。草原牧雞、農田秸稈喂牛羊這一新模式,恢復草原生態(tài)和農田地力,保護自然界生態(tài)平衡,體現了人在生產活動中對自然規(guī)律的遵循與利用,促進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5分)在客觀規(guī)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可以在認識把握規(guī)律的基礎上,根據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guī)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這一新模式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