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歷史真題匯編第3課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3/3c294906-5040-445a-8b14-510cfa772b96/3c294906-5040-445a-8b14-510cfa772b961.gif)
![2015年高考歷史真題匯編第3課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3/3c294906-5040-445a-8b14-510cfa772b96/3c294906-5040-445a-8b14-510cfa772b962.gif)
![2015年高考歷史真題匯編第3課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3/3c294906-5040-445a-8b14-510cfa772b96/3c294906-5040-445a-8b14-510cfa772b963.gif)
![2015年高考歷史真題匯編第3課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3/3c294906-5040-445a-8b14-510cfa772b96/3c294906-5040-445a-8b14-510cfa772b964.gif)
![2015年高考歷史真題匯編第3課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3/3c294906-5040-445a-8b14-510cfa772b96/3c294906-5040-445a-8b14-510cfa772b9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3課 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1(2015天津文綜2)秦漢時期設立了朝議制度,凡遇軍國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議”于群臣,議定的結果,通常由宰相領銜上奏,最后必須經皇帝裁決,方能施行。這一制度()A表明軍國大事最終由朝臣議定 B反映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監(jiān)督皇權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決策時集思廣益【考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朝議制度 【解析】由材料內容“最后必須經皇帝裁決,方能施行”可知軍國大事最終是由皇帝裁決的,而不是由朝臣決定,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皇權和相權的矛盾,故B項錯誤;群臣的議政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權的作用,故C項錯誤;通過材料可知,群臣議政起到了集思廣益的作用,使皇帝在作出
2、最終決策時能夠更加科學,故D項正確。【答案】D2(2015新課標全國卷文綜25)漢宣帝曾稱:“與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來的帝王反復重申上述觀念。這主要體現(xiàn)了()A地方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間的矛盾C漢代地方行政制度為后代所沿用 D歷代帝王將漢宣帝作為治國榜樣【考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漢代地方吏治 【解析】從材料可知漢宣帝強調的是天子與稱職郡守能維護天下穩(wěn)定,后被歷代帝王重申,可知古代重視地方官吏的管理,故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出中央和地方權力關系的變化,故B項錯誤;“良二千石(郡太守)”意思是稱職的郡守,后來帝王采用的是維護官吏清廉的觀念,而
3、不是采用漢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C項錯誤;D項與“后來的帝王反復重申上述觀念”不符,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3(2015安徽文綜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諶,以知人出名。田歆對他說:“如今應推舉六名孝廉,多有貴戚書信相命,又不好違背,我想自己選一位名士以報效國家,你助我求之?!边@體現(xiàn)了()A地方無選官權 B選拔官吏以品評為主C察舉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選官方式【考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察舉制 【解析】“河南尹田歆”“ 想自己選一位名士以報效國家”說明地方是有選官權的,故A項錯誤;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在選拔官員時主要由中正官按照家庭出身、才能、品德等綜合品評,這與材料中的“孝廉”不符,故B項錯
4、誤;“推舉孝廉”反映了西漢開始的察舉制,但是“貴戚相命”又反映了權貴開始干涉控制察舉制,客觀上反映了察舉制的弊端,故C項正確;察舉制是自下而上的選官制度,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4(2015新課標全國卷文綜25)兩漢時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執(zhí)政大臣也主要從他們之中選擇。這被當時人視為“安宗 廟,重社稷”的“漢家之制”。漢代出現(xiàn)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權 B“家天下”觀念根深蒂固C母族親屬關系受到重視 D劉氏同姓諸侯王勢力強大【考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漢代外戚干政 【解析】“執(zhí)政大臣也主要從他們之中選擇”,因此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權,與“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權”信
5、息不符,故A項錯誤;“家天下”觀念強調的父系血緣關系,與外戚干政無關,故B項錯誤;外戚屬于母族親屬關系,漢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親屬關系受到重視,故C項正確;劉氏同姓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緣關系,與外戚干政無關,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5(2015四川文綜2)“中書、尚書令在西漢為少府屬官,在東漢亦屬少府,雖典機要,而去公卿甚遠。魏晉以來,浸以華重。唐遂為三省官長,居真宰相之任?!边@段話意在指出()A漢代少府份屬九卿,位尊權重 B唐代中書令和尚書令是真宰相C中書令和尚書令地位逐 漸提高 D三省制經歷了曲折的發(fā)展過程【考點】從漢到元的政治演變中書令和尚書令地位逐漸提高 【解析】根據(jù)題干中“中書、尚書令
6、亦屬少府,雖典機要,而去公卿甚遠”這句話可知其介紹的是少府屬官中書、尚書令,故A項錯誤;根據(jù)題干中“居真宰相之任”這句話可知唐代中書令和尚書令的職權和宰相差不多但并不能代表他們就是真正的宰相,故B項錯誤;根據(jù)題干中“中書、尚書令去公頃甚遠浸以華重居真宰相之任”的描述可知中書、尚書令的地位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提高,故C項正確;題干中關于中書、尚書令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并未表現(xiàn)出曲折的經歷,故D項錯誤?!敬鸢浮緾6(2015北京文綜13)某朝官員王鍔通過賄賂企圖兼任宰相?;实弁饬送蹂姷恼埱螅⑾略t“鍔可兼宰相”。時任給事中的李藩行使職權,駁回詔書。由此推斷,給事中隸屬于()A唐朝的門下省 B宋朝的樞密
7、院C明朝的內閣 D清朝的軍機處 【考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解析】根據(jù)材料,給事中的職權為封駁審議,加上當時有“宰相”一職,可知給事中隸屬于唐朝門下省,故A項正確;宋朝的樞密院執(zhí)掌軍權,與材料無關,故B項錯誤;明太祖廢丞相,明成祖設內閣,當時不可能有“宰相”一職,故C項錯誤;軍機大臣只能跪奏筆錄而無權否決皇帝的詔書,軍機處之下也未設置下屬機構,故D項錯誤?!敬鸢浮緼7(2015廣東文綜13)針對皇帝頻頻越過中書省直接向六部官員下達詔令的現(xiàn)象,有朝臣說:“事不出中書,是為亂政。”由此可知,該朝臣()A反對中央集權 B主張建立內閣C主張加強相權 D反對三省六部制【考點】漢到元政治
8、制度的演變三省六部制【解析】材料沒有涉及到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管理與控制,故A項錯誤;結合所學可 知,內閣制度出現(xiàn)在明朝,明朝建國之初,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由皇帝親自管理六部,不可能出現(xiàn)“皇帝頻頻越過中書省直接向六部官員下達詔令的現(xiàn)象”,故B項錯誤;依據(jù)材料中“事不出中書,是為亂政”信息可知,該朝臣認為皇帝頻頻越過中書省直接向六部官員下達詔令是“亂政”,他希望用中書省來牽制皇帝,即加強相權,故C項正確;該朝臣主張加強中書省的權力,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他反對三省六部制,故D項錯誤。【答案】C8(2015山東文綜14)唐宋時期,地方官任職避親、避籍漸成定制。該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體系 B防止地方勢力膨脹C
9、健全地方行政機構 D完善地方監(jiān)察制度【考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唐宋時期地方官吏任免制度 【解析】宗法體系在中國古代一直存在,而且占有重要地位,且與題干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依據(jù)材料“避親”,可知,“避親”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勢力,進而造成地方割據(jù),因此是為了防止地方勢力膨脹,故B項正確;題干材料中并沒有涉及地方機構的設置問題,故C項錯誤;題干材料中主要強調的是地方官任職避親、避籍,并沒有強調完善監(jiān)察制度,故D項錯誤。【答案】B9(2015重慶文綜4)金史記載:“贊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內小康,乃正禮樂,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規(guī)亦可謂有志于治者矣?!边@表明金章宗()A
10、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開始推行內閣制度C治國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時的律令 【考點】從漢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變金代典章制度 【解析】材料“乃正禮樂,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規(guī)亦可謂有志于治者矣?!笨煽闯鼋鹫伦趶亩Y樂、刑法、官制等方面著手, 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治國理政思路,故A項正確;明朝實行內閣制,與材料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贊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內小康”可看出史家對金章宗不惜溢美之詞進行贊賞,故C項錯誤;材料“乃正禮樂,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規(guī)亦可謂有志于治者矣?!笨煽闯鼋鹫伦谠谑雷诘幕A之上進行制度建設,并不是照搬,故D項錯誤。 【答
11、案】A10(2015福建文綜15)元初,中書省“省規(guī)”:三日一奏事,軍國急務不拘于此限;定時由首領官排定需議事項,逐項討論,事關重大且意見不同時將實情稟奏皇帝。這表明中書省()A專為處理軍國急事而設 B強調集體議決防止大臣專權C通過分割權力強化相權 D任何決策之事實時稟報皇帝 11(2015浙江文綜15)下列地方行政區(qū)劃級別最低的是()A漢代益州郡 B唐代揚州 C宋代揚州 D元代順寧府【考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地方行政區(qū)劃 【解析】漢武帝發(fā)巴蜀兵臨“滇”,以其地置益州郡;唐代揚州在蜀岡下筑起了南北十五里、東西七里的“羅城”;北宋初年,揚州成了隔江而治的邊防;元初改宣德州為順寧府, 宣化為順寧
12、府治所,很明顯,唐代揚州和宋代揚州地位高于漢代益州郡,順寧府低于州郡,選擇D項符合題意。 【答案】D12(2015浙江文綜17)歷史發(fā)展既有傳承又有創(chuàng)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確的是()通政司、復社、都察院、風力水車政事堂、北門學士、內作使綾匠、高轉筒車樞密院、土司、木活字、監(jiān)察御史中書門下、三司使、武經總要、草市A B C D【考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古代中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變革;古代中國商業(yè)的發(fā)展草市;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四大發(fā)明(印刷術) 【解析】通政司、復社、都察院、風力水車出現(xiàn)于明朝;政事堂、北門學士、內作使綾匠、高轉筒車出現(xiàn)于唐朝;樞密院、土司
13、、木活字、監(jiān)察御史出現(xiàn)于元朝;中書門下、三司使、武經總要、草市出現(xiàn)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順序排列,選擇B項符合題意?!敬鸢浮緽13(2015天津文綜12)(22分)古代中國和古代羅馬相距遙遠,然而兩者的歷史發(fā)展可做一些比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歷史時期古代中國古代羅馬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秦國商鞅變法(前356年)羅馬制定十二銅表法(前451年)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221年)羅馬統(tǒng)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西漢、東漢王朝強盛時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羅馬強盛時期(前201年公元192年)公元3世紀漢末混亂、三國鼎立(184280年)西晉統(tǒng)一王朝(28031
14、6年)羅馬“三世紀危機”(192284年)羅馬帝國中興(284336年)公元4世紀北方少數(shù)民族南下中原東晉南遷(317420年)北方十六國時期(308439年)羅馬帝國首都東遷(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羅馬帝國東西分裂(395年)公元56世紀南北朝對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統(tǒng)一中國(589年)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歐洲日耳曼人小國林立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1)依據(jù)材料,概括至各個時期古代中國和古代羅馬 的歷史特征。(7分)(2)比較至時期兩國歷史發(fā)展的特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再比較其歷史軌跡及變化節(jié)奏,你又有哪些發(fā)現(xiàn)?在此基礎上,你有何進一步的理論認
15、識?(8分)(3)第時期中國和歐洲的歷史走向有何不同?試從制度層面分析中國出現(xiàn)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7分)【考點】(1)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古代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法(2) 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古代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法(3)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古代羅馬的政治制度【解析】(1)由材料中古代中國商鞅變法和古羅馬制定十二銅表法可以看出該時期的歷史特征為兩者都制定法律;由材料階段關鍵詞“統(tǒng)一”可以看出,該時期的階段特征是國家統(tǒng)一;由材料中關鍵詞“強盛”可以概括其特征為兩者進入強盛時期;由材料中兩個階段“混亂”到“統(tǒng)一”,“危機”到“中興”可以概括其
16、特征為兩者都出現(xiàn)混亂、分裂或危機,但都走向了統(tǒng)一或中興;由材料中“南下”“十六國”“入侵”“分裂”可以概括其特征為兩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規(guī)模遷入,走向分裂。(2)第一小問現(xiàn)象,對第一設問的特征概括可以看出兩者非常相似;第二小問發(fā)現(xiàn),從縱向來看兩者的變化軌跡類似,都呈現(xiàn)出政治統(tǒng)一和 分散交替的軌跡;第三小問認識,由本題前兩問可以得出認識,即人類歷史發(fā)展是有共同性的。(3)第一小問不同,由材料中“對峙”到“統(tǒng)一”,“滅亡”到“小國林立”總結出其不同;第二小問 原因,從主要政治制度角度考慮,即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促進了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敬鸢浮浚?)特征:兩者都制定了法律。兩者都實現(xiàn)了國家
17、統(tǒng)一。兩者都進入強盛時期。兩者都出現(xiàn)混亂、分裂或危機,但都走向了統(tǒng)一或中興。兩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規(guī)模遷入,走向分裂。(7分)(2)現(xiàn)象:兩者雖相距遙遠,但各個時期歷史特征非常相 似。(2分)發(fā)現(xiàn):兩者歷史都呈現(xiàn)了政治統(tǒng)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軌跡,變化節(jié)奏也十分相近。(4分)認識:人類歷史發(fā)展是有共同性的。(2分)(3)不同:中國從分裂走向統(tǒng)一;西羅馬滅亡,歐洲走向分散。(4分)原因: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促進了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3分)14(2015重慶文綜14)(3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書:“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祚(及登基)以來,時
18、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今視汝書,猶不如吾。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勿使人也?!闭悦髅范窬巸蓾h文紀(1)根據(jù)材料一,回答漢高祖對太子的要求及其原因。(6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禁學”的具體表現(xiàn)。(2分)【考點】(1)從漢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變漢承秦制;古代中國的思想文化秦始皇焚書坑儒【解析】(1)第一小問要求,材料一“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今視汝書,猶不如吾。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勿使人也。”可得出劉邦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告誡兒子應該多讀書;第二小問原因,材料一“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祚(及登基)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得出秦焚書主張自己讀書無益的思想,實踐證明這是錯誤的思項,不希望兒子重蹈覆轍;第三小問表現(xiàn),據(jù)材料一“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說明秦始皇推行焚書坑儒政策,意在加強在思想領域的控制。【答案】(1)要求:勤奮學習;自己寫奏章。(4分)原因:漢高祖對讀書無益的反思。(2分)表現(xiàn):焚書坑儒。(2分)15(2015江蘇單科21)(12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智能電網(wǎng)建設技術研發(fā)合作合同
- 綠色礦山建設項目投資合同
- 病理診斷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趨勢與投資分析研究報告
- 2025年汽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可行性報告】2025年碳纖維預浸布項目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半圓頭內六角螺釘行業(yè)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中國狐貍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年中國全棉扇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現(xiàn)代物流及信息平臺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備案
- 2025年汽車離合器配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各行業(yè)智能客服占比分析報告
- 年產30萬噸高鈦渣生產線技改擴建項目環(huán)評報告公示
- 民謠酒吧項目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2023年珠海市招考合同制職員筆試參考題庫(共500題)答案詳解版
- 心電監(jiān)護考核標準
- 特種行業(yè)許可證申請表
- 古典芭蕾:基本技巧和術語
- 內地居民前往香港或者澳門定居申請表
- DB43-T 2612-2023林下竹蓀栽培技術規(guī)程
- 三下《動物的一生》教材解讀
- 神木市孫家岔鎮(zhèn)神能乾安煤礦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