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xué)語文四年級上冊課內(nèi)閱讀復(fù)習(xí)資料答案全冊_第1頁
人教版小學(xué)語文四年級上冊課內(nèi)閱讀復(fù)習(xí)資料答案全冊_第2頁
人教版小學(xué)語文四年級上冊課內(nèi)閱讀復(fù)習(xí)資料答案全冊_第3頁
人教版小學(xué)語文四年級上冊課內(nèi)閱讀復(fù)習(xí)資料答案全冊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四年級上冊語文課內(nèi)閱讀(1、2 單元)復(fù)習(xí)資料一、觀潮(一)午后一點左右,從遠(yuǎn)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 mn m n)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 (fe f ),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fēng)平浪靜, 看不出有什么變化,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 人群又(沸騰 歡騰)起來。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 (z zh )漸拉長,變粗,(橫臥 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 (b ng b n) 進,浩浩蕩蕩地飛奔 (b n b n) 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

2、得顫(t n ch n) 動起來。1、我會在文段括號內(nèi)用“”選出合適的詞語。2、我會劃去在文段括號內(nèi)不正確的讀音。3、我能寫近義詞。頓時(馬上)猶如(仿佛)顫動(顫抖)逐漸(漸漸)4、我還能寫出形容聲音大的四字詞語。山崩地裂聲如洪鐘、驚天動地、如雷貫耳、震耳欲聾5、短文第一段話既寫了潮來時的聲音好像又寫了潮來時的形狀像 一條白線悶雷滾動。,6、從第一段話中的“ 人聲鼎沸”“沸騰 ”兩個詞可以看出觀潮人群的熱情之高。7、用“ ”畫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這個句子具體形象地描繪了從近處觀看錢塘江大潮。(只填序號)景象非常壯觀 所聽到的聲音所看到的樣子所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樣子8、“再近些, 只見白浪

3、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敝械摹八畨Α敝咐顺保?說明 浪潮很高。9、短文中第二段話是按照從遠(yuǎn)到近中最能體現(xiàn)這一順序的詞語是“移來、 再近些、的順序?qū)懙?。文越來越近?”二、鳥的天堂(一)起初周圍是寂靜的。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 接著又看見第二只、 第三只。我們繼續(xù)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ch ch )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我注意地看著,眼睛 應(yīng)(yng y ng)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 一只畫眉鳥飛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

4、,站在一根小枝上 興(xngx ng)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當(dāng)小船向高塔下面的鄉(xiāng)村劃(hu hu )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 我感到一點兒留戀。 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確讀音下面畫“”。2用“ _”在文中畫出表示“應(yīng)接不暇”的句子。3、按文中內(nèi)容填空。( 6 分)(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這是寫了鳥的_品種和顏色 _多_ ?!坝械?有的 有的”是寫了鳥的_姿態(tài)多 _ 。(2)“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這句話的意思是:昨天不是沒有鳥_ ,而是鳥兒都?xì)w巢了,我看不見而已_ 。(3)最后一句話第一個“鳥的天堂”加了引號是因為對

5、大榕樹的稱呼 _ ;第二個沒有加引號是因為這的確是鳥棲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贊嘆。 (把序號填在橫線上。)對大榕樹的稱呼這的確是鳥棲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贊嘆。4、我會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靜寂( 寂靜)興奮( 高興)應(yīng)接不暇(目不暇接)5、找出文中的擬人句,畫上“”線。6、縮句: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我看榕樹。7、在百鳥爭鳴中為何單獨寫畫眉鳥的叫聲?答: 更能突出這里的鳥生活得快樂。鳥的天堂文段選讀(二)我們的船漸漸(逼近靠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 zh z)大樹,枝上的數(shù)目不可計數(shù)( sh sh)。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 (chu shu)到地上,伸

6、進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yuǎn)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 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 (展示表示 )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 (c z)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f ngf ng)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 似(s sh)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1、我會在文段中括號內(nèi)畫出正確讀音。2、我會在文中的括號里劃去不合適的詞語。3、寫出下列的近義詞。漸漸( 逐漸)似乎(仿佛)顫動(顫抖)4、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從樹枝、 樹根、 樹葉三個方面入手,細(xì)致地刻畫了大榕樹的長勢和形態(tài)。作者是按照 從近處順序來觀察。5、“不可計數(shù)”的“

7、數(shù)”應(yīng)該讀第()聲,它在這里用作(計算),意思是不可以計算。“不可計數(shù)”指的是樹枝數(shù)量多。6、這榕樹的“真面目”指的是本來的樣子,“枝干的數(shù)目不可計數(shù)”的原因是 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yuǎn)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7、第二自然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熱愛和贊美大榕樹的思想感情。8、第二自然段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波浪線劃下來。9、“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描寫大榕樹的樹葉茂密而繁多的特點,“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描寫大榕樹生機勃勃的特點。10、朗讀“這美麗的南國

8、的樹”時,語氣應(yīng)當(dāng)((2))(1)激動低沉(2)激動響亮(3)平靜舒緩(4)平靜低沉三、古詩兩首1、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1)、這首詩是()朝詩人()所寫。( 2)、詩中“緣”是( 因為 )的意思。( 3)、表示立足點和角度,所得出的結(jié)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來表示。(4)“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兩句詩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2、游山西村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1)、這首詩是宋朝愛國詩人所寫。( 2)、這首詩表達了農(nóng)家款待客人時盡其所有的盛情,你覺得從哪兩句詩可以感受到這份熱情:,。(3)、“疑”在詩中的意思是。(4)、在情況下,人們會經(jīng)常使用“

9、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詩。四、爬山虎的腳(一)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的葉子。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一陣風(fēng)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1、找出文中表示顏色的詞語寫在下面。嫩紅、嫩綠綠、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均勻(勻稱)拂過(吹過)舒服(舒適)3、這段話選自課文顏色和排列爬山虎的腳,主要寫爬山虎的 葉子兩個方面來寫。,從(二)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 莖上長葉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xì)絲,每根細(xì)絲像()。

10、細(xì)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爬山虎的腳步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xì)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xì)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xì)觀察那些細(xì)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也沒有了。觸著墻的,細(xì)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1、在短文中的()里填上合適的詞。2、作者分別從這幾個方面對爬山虎的腳進行細(xì)致地描寫的。一、形狀,我是從 枝狀的、六七根細(xì)絲,每根細(xì)絲像蝸牛的觸角等詞語感受到的。二、動作,我是從觸、巴、拉、緊貼”、等詞語感受到的,三、顏色,我是從“嫩紅、灰色

11、” 等詞語感受到的。3、文中有句比喻句與眾不同,請你仔細(xì)找一找,并且用“”劃出來。4、爬山虎的腳的位置長在莖上長葉柄反面的地方,形狀像蝸牛的觸角,腳的顏色是 嫩紅的。五、蟋蟀的住宅(一)別的昆蟲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它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yōu)良, 并且有溫和的陽光。 它不利用現(xiàn)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1、這段話共有6句,主要寫 蟋蟀如何選擇住宅的。2、讀畫橫線的句子,回答問題:( 1)“它們”指的是 別的昆蟲。( 2)“隨遇而安”的意思是 能適應(yīng)周圍的環(huán)境,不論環(huán)境如何都能滿

12、足。( 3)這段中哪些語句具體說明這句話的意思,請用波浪線畫出來。3、這段話用了 作比較、說明方法。4、蟋蟀選擇的住址需要符合哪些條件?答:一定要排水優(yōu)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二)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即使有驟雨,這里也立刻就會干的。隧道順著地勢彎彎曲曲,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蟋蟀出來吃周圍的嫩草,決不去碰這一叢草。那微斜的門口,經(jīng)過仔細(xì)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dāng)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屋子的內(nèi)部沒什么布置,但是墻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時間,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體上講,住所

13、是很簡樸的,清潔、干燥,很衛(wèi)生。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1、請在文中找出兩對反義詞,寫下來。(彎曲)-(平坦)(光滑(粗糙)2、我還會寫出這些詞語的反義詞:安靜(吵鬧)簡樸( 樸素單( 單一)3、照樣子造句。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有驟雨,這里 也立刻就會干的。)-)簡即使。4、這段話是按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qū)懙摹?、我們之所以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是因為(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6、蟋蟀的住宅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 一座門。門口很 隱蔽,內(nèi)部墻壁 很光滑。整個住所很簡樸的,

14、清潔、干燥,衛(wèi)生。四年級上冊語文課內(nèi)閱讀(班別 姓名3、4單元)復(fù)習(xí)資料學(xué)號9、巨人的花園第1自然段1、這段話選自課文花園 。2、文中“巨人的花園,主要寫巨人有一個漂亮的那里”指的是巨人的花園。3、第二句話按時間的樹 、鮮果順序?qū)懙?,依次描寫了、和白雪鮮花 、綠這些景物,表現(xiàn)了花園漂亮的特點。第 79自然段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喧鬧(熱鬧)訓(xùn)斥(斥責(zé))2、寫反義詞。隆冬(盛夏)孤獨(熱鬧)荒涼(繁華)漫長 (短暫)3、當(dāng)巨人激動地跑到花園,他看到了什么?請用“”畫出來(第 7 自然段第 4、5 句)4、當(dāng)孩子們被巨人趕走后,花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請用“ ”畫出來。( 第 7 自然段第 8 句

15、。)5、是小男孩(誰)使巨人終于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6、讀完了這個童話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懂得分享才會收獲快樂。11、去年的樹第 1517 自然段1、這一段話中和眼睛有關(guān)的詞語是 (睜著)、(盯著)、( 看)。2、我發(fā)現(xiàn)這幾句話中用了兩個“看了一會兒”。第一個看仿佛在說:_樹朋友,我終于找到你了,我來給你唱歌來了_; 第二個看仿佛在說:_ _樹朋友,我唱的歌,你聽到了嗎? _。兩個看飽含了鳥兒對樹的無比的深情和留戀。3、我知道小鳥唱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是因為 _小鳥曾經(jīng)答應(yīng)過樹:明年春天回來給它唱歌。_13、白鵝第 2、3 自然段1、這兩個自然段的關(guān)系是(A )(選填序號)A、總

16、分B、分總C、總分總2、第三自然段寫了鵝的叫聲大、兇的特點。第三自然段還采用了 B寫法突出鵝的叫聲這一特點。(選填序號)A 、比喻B、對比C、排比3、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養(yǎng)鵝等于養(yǎng)狗?請用直線畫出相關(guān)句子。(第三句)4、在下列句中填上含有“然”的詞語。(1)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主人告訴我,養(yǎng)鵝等于養(yǎng)狗,(果然)如此。(2)今天(依然)下著雨,已經(jīng)下了快一個星期了, 天氣(仍然)沒有一點轉(zhuǎn)晴的跡象。5、讀句子“鵝的高傲,更表現(xiàn)在它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中?!边@句話既是全文的 中心 句,又是 過渡 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 的作用。第4自然段1、寫出帶點字的音節(jié)。大模(m)大樣凈角(ju)

17、2、寫出“傲慢”的近義詞:傲慢(驕傲)3、根據(jù)詞意在文中找出相應(yīng)的成語。形容傲慢、滿不在乎的樣子。(傲然)拘謹(jǐn)不自然,不放松。(局促不安)4、找出本段的比喻句。鵝的步調(diào)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5、概括這一段主要內(nèi)容的句子是_鵝的步態(tài),更是傲慢了_。6、鵝的步態(tài)與鴨如何不同,請用“”把它劃出來。第 2 句7、圍繞這個句子,作者從(步態(tài))和(站姿)兩個方面具體介紹鵝的傲慢。第5自然段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直線畫下來。2、鵝需要水、泥、第一句草這三樣?xùn)|西下飯。它的吃相令人發(fā)笑,具體表現(xiàn)在三方面(摘抄文中有關(guān)的句子):我們的鵝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樣?xùn)|西下飯:一樣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

18、。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第7自然段1、“因此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闭埌堰@個句子換一種說法。因此鵝吃飯時,一定要有一個人侍候,真是架子十足。2、鵝吃飯時要人侍候的原因是什么?請找出有關(guān)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第 7 自然段第 2、3 句。15、貓第1自然段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2、貓的老實,表現(xiàn)在它的確有時候很乖。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貪玩表現(xiàn)在可是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盡職又表現(xiàn)在

19、 可是她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是多么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3、造句(1)任憑 也 (2) 非 不可 4、找出本段的反問句,把它改成陳述句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不會一天一夜不回家。5、“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換一種說法。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一定要把老鼠等出來!6、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 勇猛);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7、判一判,對的打“”,錯的打“”。( 1)貓這篇文章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 ( )( 2)“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說明貓是一位

20、畫家。 ( X )8、注意本段中的關(guān)聯(lián)詞語。第 2 自然段、1、我能照樣子寫象聲詞。咕嚕咕嚕:叮當(dāng)叮當(dāng)、嘩啦嘩啦、 滴答滴答淅瀝淅瀝。2、讀句子“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把這句話中“幾朵小梅花”換成“幾個腳印”好不好?為什么?答: 不好 。因為“幾朵小梅花”更突出小貓的可愛,更能體現(xiàn)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3、課文描寫貓高興時的樣子, 表現(xiàn)為: 蹭腿、抓癢、 踩梅花、豐富多腔地叫喚、 咕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用文中的詞歸納)4、注意本段中的關(guān)聯(lián)詞語。四年級上冊語文課內(nèi)閱讀(5-8 單元)復(fù)習(xí)資料第十七課長城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

21、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著數(shù)不清的條石, 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是靠著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1、劃線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過度句。承上啟下的作用。2、那些動詞說明已經(jīng)來到了長城?答:站、踏、扶 。3、“很自然的想起”體現(xiàn)作者一種怎樣的感情?答: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4、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多少 )表示無數(shù),包含了作

22、者無數(shù)的感慨; ( 前不見頭,后不見尾 ) 突出了長城的長,與文章開頭 ( 一萬三千多里 )相呼應(yīng);( 才 )字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話表達了作者 (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第十八課頤和園1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 2 73 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fēng)景,即千幅畫沒有那兩幅是相同的。 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fēng)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2 走完長廊,就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

23、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3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蓋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向東眺望,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1、文中能表現(xiàn)有人心情舒暢的詞語是什么?答:神清氣爽。2、第一段重點描寫了(長廊),突出長廊的(長)和(美)的特點。文中用表示顏色的詞體現(xiàn)(美),用具體數(shù)字“七百多米”來說明長廊的(長)特點。為了突出這一特點, 作者先介紹了(柱子)、(欄桿),再介紹(橫檻)、(

24、花木)。(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fēng)景,即千幅畫沒有那兩幅是相同的。)抓住每間橫檻上五彩畫的特點,從內(nèi)部介紹,(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fēng)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抓住長廊的風(fēng)景宜人的特點,從外部介紹。3、“幾千幅畫沒有那兩幅是相同的”說明畫(多且內(nèi)容各異)。4、請用橫“ _”畫出各段中的過渡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點明(游覽的行蹤)。5、第一段中,有些動詞記述了游覽的過程,請寫出來:(進了)、(繞過)、(來到)。第二段中用(走完)、 (來到)。第三段用(登上)、(站)。6、畫“ ”的句子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7

25、、第二段描寫了來到(萬壽山腳下),看到(佛香閣)和(排云殿)。觀察順序是(從上到下)。8、第三自然段描寫站在 (佛香閣的前面) 看到的頤和園的景色。分別寫了(樹叢)、(屋頂)、(宮墻),重點描寫(顏色),突出(色彩的美麗)。9、聳立的意思是:(高高的直立),從“聳立”這個詞中能體會到(佛香閣的高大),從“一排排”這個詞中能體會到(排云殿占地面積大)。10、作者在寫“佛香閣”和“排云殿”時用了相同的寫法:都是先(具體描寫特點),再(點明名稱)。11、第三自然段中畫線的句子寫出了(昆明湖)的美景,第一句先寫了(靜態(tài))時的美,第二句寫了(動態(tài))時的美。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和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來描寫昆明

26、湖“靜”和“綠”的特點12、從“滑”字能體會到什么?換成“劃”字好嗎?為什么?答: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靜”。與前面一句“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相襯托,一靜一動,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靜。 不好。因為“滑”指在表面滑過,“劃”指在水中劃過,“滑”字更能體現(xiàn)湖水的靜。13、作者根據(jù)( 游覽 )順序先后游覽了( 長廊 )、( 萬壽山 )、( 昆明湖 ),幾處景物的特點,都突出了景色( 美 )。課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 呼應(yīng) ),表達了作者的( 對頤和園的贊美 )之情。14、課文運用動詞體現(xiàn)游覽的順序:進了(頤和園的大門)- 繞過(大殿) - 來到(有名的長廊) - 走完(長廊) - 來到(萬壽山腳下) - 登上

27、(萬壽山) - , (從萬壽山)下來 -( 長長的石橋) , 合理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把景物特點寫具體、形象。15、” 游船、畫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的句子中通過描寫“游船、畫舫”反襯出昆明湖的 ( 靜的特點 )16、選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答:本文通過對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17、畫舫:裝飾華美的專供游人乘坐的船。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姿態(tài)不一:樣子各不相同。蔥郁:蔥蘢。聳立:高高的直立。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等異常華麗,光彩奪目。神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

28、,精神爽快。18、縮寫句子: (1)、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2)、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3)、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第二十課 古詩兩首1、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2、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白)。在詩中(李白)(誰)送(孟浩然)(誰)去(廣陵)(地方)。詩的前兩句(敘事 ),后兩句( 寫景 )。(寫景、敘事)這首詩描寫了( 春天送別好友時的情景 ),表達了詩人( 對朋友的依依惜別 )的思想感情。3、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朝的詩人(王維)。這首詩描繪的是(王維)在(渭城)送(元二)去(安西) 的情景。

29、詩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保┍磉_了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從(青青)、(柳色新)兩個詞語可以看出詩人送別朋友的時間是(春)季節(jié)。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在內(nèi)容上的共同之處是(都是送別朋友,表達對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第二十一課搭石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fēng)景。秋涼以后,人們早早地將搭石擺放好。如果別處都有搭石,唯獨這一處沒有,人們會譴責(zé)這里的人懶惰。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 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在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 直到滿意才肯離去。家鄉(xiāng)有一句“緊走搭石慢過橋” 的俗語。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頭,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

30、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邊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每當(dāng)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1、這兩段話圍繞那句話寫的?用“_”劃出來。2、說說你對“緊走搭石慢走橋”這句話的理解。答:走搭石是要走得快才能保持平衡,過橋時不能太急, 要慢一點兒。3、從文中劃線部分的句子可以看出那里的人們(友好、團結(jié))4、用“”畫出“給人畫一般的美感”的句子。第二十二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1 1999 年 9 月 22 日,早晨 7 時 30 分,

31、陽光灑滿了美麗的杭州市,桂樹還沒有開花,晨風(fēng)中已經(jīng)飄來甜絲絲的香氣。2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個剛滿 18 歲的年輕人,患了嚴(yán)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guān)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合適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jīng)輾轉(zhuǎn),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3 在同一時刻, 海峽彼岸的臺灣花蓮慈濟醫(y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不履匆匆地走進手術(shù)室。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 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里氏 7.3 級大地震襲擊臺灣。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32、4 在這場災(zāi)難中,病床上的(青輕)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5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此時此刻, 跑到(空曠寬敞)的地方才算安全。但是, 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振震)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6 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同胞永遠(yuǎn)不會見面,這并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

33、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問題:1、這里的“即將調(diào)零的含苞的花朵” 是指(年輕人的生命)。2、在文中有兩組反義詞, 它們是(凋零 -綻放,蒼白 -紅潤)。3、從加點的兩個詞語中 (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我讀懂了救活年輕人的辦法(只有一個)。4、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1999)年(9月(22)日,(杭州)青年小錢患了嚴(yán)重的白血病,()臺灣)青年冒著生命危險,捐獻骨髓,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5、(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句話體現(xiàn)了什么?答:體現(xiàn)小錢對生命的渴望;6、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

34、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這句話體現(xiàn)了什么?答:體現(xiàn)了臺灣青年一心只為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李博士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yī)德。7. 如果沒有親緣關(guān)系, 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合適骨髓的人。這句話主要寫什么?如果把句中的“可能”改成“能”行嗎?答:在沒有親緣關(guān)系的人中,找到適合的骨髓非常(困難);(答:不行。因為可能表示不確定性,更加準(zhǔn)確,而且突出了尋找骨髓的不容易)8. 課文中有兩個“靜靜地”,分別說明了什么?答:第一個說明 (身患重病的小錢是因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和對骨髓的期待);第二個則說明(是臺灣青年內(nèi)心堅定沉著的反映,他為了讓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

35、躺在病床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課文前后兩個 “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的對比,使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更加突出。9、把文中畫曲線的句子換個說法, 意思不變:李博士必須停止工作10、最后一段的“生命橋”是指:血脈親情11、畫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將 (年輕的生命) 比作(含苞的花朵) ,如果不進行骨髓移植, 年輕的生命就將結(jié)束。 突顯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12、“在同一時刻” 指的是:“1999 年 9 月 22 日,早晨 7 時 30 分”13、文中畫雙橫線的句子是(環(huán)境)描寫,說明李博士和臺灣青年正處在(危險中),襯托出他們(不顧自身安危, 舍己救人)的精神。

36、14、第四自然段補充說明青年目前所處的狀況,反襯青年的精神境界。但是起轉(zhuǎn)折作用,這段心理描寫突出臺灣青年心系大陸同胞的可貴品質(zhì).15、注音:沉者()間隔()骨髓()16、“此時此刻”指(發(fā)生余震的時候)。說明當(dāng)時的情形(非常危險)。15、讀了第四自然段后,擬從臺灣青年和李博士身上學(xué)到了那些品質(zhì)?答: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李博士為了救小錢不顧自己的安危。置生死于度外。第二十五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從租界回來以后, 同學(xué)們常??吹街芏鱽硪粋€人在沉思, 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發(fā)言才解開了這個謎。那天上修身課,魏校長向同學(xué)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么

37、而讀書?”同學(xué)們踴躍回答魏校長的問題。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保┯械恼f:(“為做官而讀書。 ”);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 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里,沒有搶著發(fā)言。魏校長注意到了, 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的回答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按照課文內(nèi)容填空。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過渡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3、你怎樣理解選文最后一句話的意思?由此可見周恩來是怎樣的一個人?答:周恩來把個人的學(xué)習(xí)與民族振興的大業(yè)聯(lián)系起來,可以看出他少年時代已立下大志,是一個有志向、有抱負(fù)的愛國少年。4、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篇課文寫的是周

38、恩來 (少年)時代的一件事,它深刻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它意思到(中國)必須(振興)的重要意義。5、在“有志者當(dāng)效周生” 這句話中,“有志者” 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效”是(習(xí)周恩來),這句話的意思是(習(xí))。第二十六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效仿)的意思,“周生”指的是(學(xué)有志向的人都應(yīng)該像周恩來學(xué)我們的交談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他親切中蘊含著認(rèn)真,質(zhì)樸中包含著期待, 把握小小的心融化了, 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的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 不停地?fù)u曳著,先得虎虎有生氣。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作家, 竟是這樣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談話,讓我好想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我 15 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1、這段中的“我”是指(肖復(fù)興),作家是指(葉圣陶)2、詞語解釋搖曳:搖蕩沉郁:濃厚,形容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