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研究材料]_第1頁
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研究材料]_第2頁
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研究材料]_第3頁
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研究材料]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jié):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一章中醫(yī)基礎理論復習講義)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一、整體觀念(一)整體觀點的概念中醫(yī)學認識人體自身以及人與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之間聯(lián)系性和統(tǒng)一性的學術思想。(二)整體觀念的內容1.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1)五臟一體觀 人體以五臟為中心(2)形神一體觀(3)物質與功能一體觀2.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3.人與社會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二、辨證論治(一)癥、證、病的概念癥,指疾病的外在表現(xiàn),即癥狀。病,即疾病的簡稱,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發(fā)病規(guī)律和病理演變的異常病變過程,具有特定的癥狀和體征。“證”,是機體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

2、括,包括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系,能夠反映出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癥狀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準確地揭示出疾病的發(fā)展過程和本質。(二)辨證與論治的概念1.辨病與辨證的關系感冒是一種“疾病”,“癥狀”是臨床表現(xiàn),如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證”是屬于風寒還是風熱感冒??人允且环N“疾病,“癥狀”是臨床表現(xiàn),如咳嗽聲重、惡寒發(fā)熱、社苔薄白、脈浮緊;“證”是風熱犯肺還是風寒犯肺。2.“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同病異治”,即是指同一種疾病,由于發(fā)病的時間、地區(qū)及患者機體的反應不同,或處于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所表現(xiàn)的證不同,因而治法就各異?!爱惒⊥巍?,則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

3、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出現(xiàn)了相同的病機,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種方法來治療。第二節(jié):陰陽學說(環(huán)球醫(yī)學網(wǎng)提供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一章中醫(yī)基礎理論復習講義|2016執(zhí)業(yè)藥師考點串講復習筆記)一、陰陽的屬性陰陽屬性的相對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1)陰陽的可分性,即陰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陰陽,即所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如晝?yōu)殛?,夜為陰。白天的上午與下午相對而言,則上午為陽中之陽,下午為陽中之陰;夜晚的前半夜與后半夜相對而言,則前半夜為陰中之陰,后半夜為陰中之陽。(2)陰陽的相互轉化性,即在一定條件下,陰陽可以發(fā)生相互轉化,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如屬陰的寒證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屬陽的熱

4、證;屬陽的熱證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轉化為屬陰的寒證。病變的寒熱性質變化,其證候的陰陽屬性也隨之改變。二、陰陽的相互關系(一)陰陽的對立制約(二)陰陽的互根互用(三)陰陽的消長平衡(四)陰陽的相互轉化三、陰陽學說的臨床應用(一)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1.在診法方面,分析四診收集到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色澤的鮮明者為病在陽分,晦暗者為病在陰分。語聲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動者,多屬實、屬熱,為陽;語聲低微無力、少言而沉靜者,呼吸微弱,多屬于陰證;呼吸有力,聲高氣粗,多屬于陽證。脈象部位分陰陽,則寸為陽,尺為陰;以至數(shù)分,則數(shù)者為陽,遲者為陰;以形態(tài)分,則浮大洪滑為陽,沉小細澀為陰。2.在辨證方面,陰陽是八綱辨證的

5、總綱,表證、實證、熱證屬于陽證,里證、虛證、寒證屬于陰證。屬于陽證類型的疾病,如癤、癰、丹毒、膿腫等,多為急性感染性疾病,表現(xiàn)為紅、腫、熱、痛等癥狀;屬于陰證類型疾病,如結核性感染、腫瘤等,多為慢性疾病,表現(xiàn)為蒼白、平塌、不熱、不痛或隱痛等癥狀。(二)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陰陽學說指導疾病的治療,主要有兩個方面:1.確定治療原則(環(huán)球醫(yī)學網(wǎng)提供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一章中醫(yī)基礎理論復習講義|2016執(zhí)業(yè)藥師考點串講復習筆記)(1)陰陽偏勝治療原則:陰陽偏勝,即陰或陽的過盛有余,為邪氣有余之實證。治療時采用“損其有余”如:“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實則瀉之”。(2)陰陽偏衰治療原則:“補其不足”

6、、“虛則補之”。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者,屬虛熱證,須用“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即用滋陰壯水之法,以抑制陽亢火盛。這種治療原則亦稱為“陽病治陰”。若陽虛不能制陰而造成陰盛者,屬虛寒證,須用“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扶陽益火之法,以消退陰盛。這種治療原則也稱為“陰病治陽”。2.歸納藥物的性能(1)藥性:寒、熱、溫、涼, “四氣”。寒涼屬陰,溫熱屬陽。如黃芩、梔子屬陰;附子、干姜屬陽。(2)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種味。其中辛、甘、淡屬陽,酸、苦、咸屬陰。(3)升降浮沉:上升,下降,浮為浮散,沉為重鎮(zhèn)等作用。升陽發(fā)表、祛風散寒、涌吐、開竅等,其性升浮為陽;清熱瀉下、利尿、重鎮(zhèn)安神、潛陽熄風、消導積滯、

7、降逆、收斂等下行、沉降為陰。第三節(jié):五行學說一、五行及五行學說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基本物質及其運動變化。(一)五行的特性1.木的特性“木日曲直”,曲直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tài);引申為生長、升發(fā)、條達、舒暢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2.火的特性“火日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引申為溫熱、升騰等作用的事物。3.土的特性“土爰稼穡”,稼穡是指土有播種和收獲農(nóng)作物的作用。引申為生化、承載、受納等作用的事物。4.金的特性“金日從革”引申為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5.水的特性“水日潤下”,潤下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寒冷、滋潤、向下等作用的事物。(二)五行分類(環(huán)球醫(yī)學網(wǎng)提供中藥學綜合

8、知識與技能第一章中醫(yī)基礎理論復習講義|2016執(zhí)業(yè)藥師考點串講復習筆記)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一章中醫(yī)基礎理論復習講義|2016執(zhí)業(yè)藥師考點串講復習筆記二、五行的生克乘侮(一)五行的相生相克(正常狀態(tài))1.五行相生(母子關系,相鄰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資生、助長和促進的作用。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箭頭方向相生,前者為母,后者為子?;馂槔鸬那懊媸悄荆緸槟?,火的后面是土,土為子。2.五行相克五行相克,是指木、土、水、火、金之間存在著有序的克制、制約的作用。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間隔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土為例,土前面是木,木克我(土),我(土)所不勝;

9、土后面是水,我(土)克水,我(土)所勝。(二)五行的相乘相侮(異常狀態(tài))1.五行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發(fā)生過強的克制。次序:木一土一水一火一金一木2.五行相侮是與五行相克次序發(fā)生相反方向的過度克制現(xiàn)象。次序:木一金一火一水一土三、五行學說的臨床應用(一)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1.闡述疾病傳變(1)相生關系的傳變包括“母病及子”與“子病及母”兩個方面。木(肝)一火(心)一土(脾)一金(肺)一水(腎)一木(肝)母病及子:腎(母)精虧虛不能自助肝(子)血,導致肝腎精血虧虛證。子病及母:心(予)血不足累及肝(母)血虧虛,導致心肝血虛證。(2)相克關系的傳變包括“相乘”和“相侮”兩個方面。相乘:木(肝)一土

10、(脾)一水(腎)一火(心)一金(肺)一木(肝)肝氣郁結或肝氣上逆,影響脾胃運化;或脾胃虛弱,導致肝脾不調或肝胃不和之證。相侮:木(肝)一土(脾)一水(腎)一火(心)一金(肺)一木(肝)肝火亢盛,肺金無力制約肝木,反遭肝火之方向克制,稱為“木火刑金”。脾土虛衰不能制約腎水,稱為“土虛水侮”。2.指導疾病的診斷疾病定位診斷: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診斷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脈象洪,診斷為心火亢盛。疾病傳變診斷:木(肝)一土(脾)一水(腎)一火(心)一金(肺)一木(肝)脾(土)虛病人,脈見緩象,而面見青(木)色,為木乘土;心(火)臟病病人,脈象洪,而面見黑(水)色,為水乘火。(二)在疾病治

11、療中的應用1.根據(jù)相生規(guī)律確定的治則治法木(肝)一火(心)一土(脾)一金(肺)一水(腎)一木(肝)治療原則: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治療方法: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補土法。滋水涵木法:滋腎陰以養(yǎng)肝陰,以制約肝陽上亢的方法。培土生金法:補脾氣以益肺氣的方法。金水相生法:滋養(yǎng)肺腎陰虛的方法,又稱滋養(yǎng)肺腎法。益火補土法:溫腎陽以補脾陽的方法,又稱溫腎健脾法。2.根據(jù)相克關系確定的治則治法木(肝)一土(脾)一水(腎)一火(心)一金(肺)一木(肝)治療原則:抑強或扶弱。治療方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瀉南補北法。抑木扶土法:又稱疏肝健脾法、調理肝脾法。以疏肝、健脾、和胃來

12、治療肝脾不調或肝氣犯胃病證的方法。培土制水法:又稱敦土利水法。健脾利水以治水濕停聚病證的方法。佐金平木法:又稱滋肺清肝法。滋肺陰清肝火以治療肝火犯肺病證的方法。瀉南補北法:又稱瀉火補水法、滋陰降火法。瀉心火補腎水以治心腎不交證的方法。第四節(jié):藏象一、五臟的生理功能(環(huán)球醫(yī)學網(wǎng)提供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一章中醫(yī)基礎理論復習講義|2016執(zhí)業(yè)藥師考點串講復習筆記)(一)心的生理功能心在志為喜,在體為脈,其華在面,開竅于舌,在液為汗,與夏氣相通應。心與小腸相表里,手少陰經(jīng)屬心而絡于小腸。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兩方面:1.心主血脈;2.心主神明。(二)肺的生理功能肺居胸腔,左右各一,上接氣管、喉嚨,與鼻相

13、通。在諸臟腑中,肺位最高,故稱“華蓋“。由于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故又稱“嬌臟”。肺在志為悲,在體為皮,其華在毛,開竅于鼻,在液為涕,與秋氣相通應。肺與大腸相表里,手太陰經(jīng)屬肺而絡于大腸。肺的生理功能,包括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fā)肅降,通調水道,朝百脈而主治節(jié)。1.肺主氣,司呼吸肺具有主呼吸之氣和主一身之氣的作用。肺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人體通過肺,從自然界吸入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吐故納新,使體內外的氣體不斷交換,從而保證了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吸人的清氣與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在肺相合生成宗氣,貫心脈以行心血;并且,肺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對全身氣機具有調節(jié)作用,故“諸氣者,皆屬于肺”。2

14、.肺主宣發(fā)與肅降肺主宣發(fā),指肺氣具有向上、向外、升宣、發(fā)散的生理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1)通過肺的宣發(fā),排出體內的濁氣;(2)將脾所轉輸?shù)慕蛞汉退染⒉忌⒅苌?,外達皮毛;(3)宣發(fā)衛(wèi)氣,調節(jié)腠理之開合,將津液化為汗液,排出體外。肺主肅降,指肺氣具有向下、向內、肅降、收斂的生理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1)吸入自然界清氣,下納于腎;(2)將脾轉輸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其他臟腑,并將津液下輸于腎;(3)清肅呼吸道的異物,保持呼吸道的通暢。肺氣的宣發(fā)和肅降,在生理情況下,兩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維持呼吸運動、水液代謝的正常進行。在病理情況下,“肺氣失宣”,可見鼻塞、噴嚏、惡寒、

15、無汗、呼吸不暢,胸悶喘咳等癥狀;“肺失肅降”,可見呼吸短促、喘息、咳痰等癥狀;兩者又常相互影響,可見呼吸功能失常、津液代謝障礙等病癥。3.肺主通調水道通調水道,促進水液輸布和排泄肺主行水、肺為水之上源。指肺氣的宣發(fā)肅降作用推動和調節(jié)全身水液的輸布和排泄。(1)宣發(fā),調節(jié)汗液的排泄(衛(wèi)氣)。(2)肅降,生成尿液而排出體外。4.朝百脈,主治節(jié)肺朝百脈,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過經(jīng)脈而聚會于肺,通過肺的呼吸,進行氣體的交換,然后再輸布到全身。血液的正常循行,亦有賴于肺氣的正常敷布和調節(jié),即肺氣具有輔心行血的作用。肺主治節(jié),指肺氣具有治理調節(jié)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氣、血、津液的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1)治

16、理調節(jié)呼吸運動;(2)治理調節(jié)一身之氣的生成和運動;(3)治理調節(jié)血液的運行;(4)治理調節(jié)津液的輸布代謝。由此可見,肺主治節(jié),是對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三)脾的生理活性(環(huán)球醫(yī)學網(wǎng)提供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一章中醫(yī)基礎理論復習講義|2016執(zhí)業(yè)藥師考點串講復習筆記)1.脾主運化(1)把水谷化為精微;(2)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運化水液是指脾對水液代謝的調節(jié)作用。2.主統(tǒng)血(四)肝的生理活性肝具有剛強之性,喜條達舒暢而惡抑郁;內寄相火,主升主動,易亢易逆,故稱“剛臟”。肝在志為怒,在體為筋,開竅于目,在液為淚,其華在爪,與春氣相通應。1.肝主疏泄(1)調暢情志趕住疏泄 (

17、2)促進消化吸收(3)促進血液運行和津液代謝2.肝主藏血指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jié)血量和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肝的調節(jié)血量功能,是以貯藏血液為前提的,只有血量的儲備充足,才能有效地進行調節(jié)。(五)腎的生理功能腎左右各一,位于腰部,故“腰為腎之府”。腎為先天之本、臟腑陰陽之本。腎在志為恐,在體為骨,齒為骨之余,其華在發(fā),開竅于耳及前后二陰,在液為唾,與冬氣相通應。腎與膀胱相表里,足少陰經(jīng)屬腎絡膀胱。1.腎藏精,主生長、生育和生殖所謂“后天之精“,包括水谷之精氣和五臟六腑之精,即出生之后,來源于飲食物,通過脾胃運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氣。(1)腎藏精的生理效應主生長、發(fā)育;主生殖。(2)腎中陰陽為各臟陰陽

18、之根本2.腎主水腎氣對參與津液代謝的其他臟腑如肺、脾、肝、三焦等具有促進和調節(jié)作用。3.腎主納氣腎主納氣,是指腎有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保持吸氣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淺的作用。二、五臟之間的關系(環(huán)球醫(yī)學網(wǎng)提供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一章中醫(yī)基礎理論復習講義|2016執(zhí)業(yè)藥師考點串講復習筆記)(一)心與肺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心主血與肺主氣、心主行血與肺主呼吸之間的關系。(二)心與脾的關系表現(xiàn)在血液的生成和運行。(1)血液生成脾運化水谷精微,以生化血液。脾氣旺盛,則血之生化功能正常,血液充盛心有所主。心主血,營氣和津液化赤為血。心之陽氣可以溫養(yǎng)脾土,使脾陽不衰,保證了脾生化血液之正常。(2)血液運行心氣推動

19、血液循環(huán),脾氣統(tǒng)攝血液行于脈中,推動力和固攝力的協(xié)調平衡,從而維持血液正常循行。(三)心與肝的關系心與肝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血液與神志方面的依存與協(xié)同。血液貯藏于肝,通過心氣推動作用而運行于全身。心行血功能正常,肝有所藏。若肝不藏血,則心無所主,血液的運行必致失常。故“心肝血虛”常同時出現(xiàn)。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人的意識、思維、情志等精神活動,雖由心所主,但與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關,故心、肝病變亦都可表現(xiàn)為神志活動的異常。(四)心與腎的關系心與腎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心腎陰陽水火既濟與心血腎精之間的依存關系。心在五行屬火,位居于上而屬陽;腎在五行屬水,位居于下而屬陰。在正常情況下,心火必須下降于腎,助腎陽以溫腎水,使腎水不寒;腎水必須上濟于心,助心陰以濡心陽,使心火不亢,如此維持心腎陰陽水火協(xié)調平衡,稱“水火既濟”、 “心腎相交”。(五)肺與脾的關系1.氣的生成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運化功能是否強健。2.津液輸布代謝肺主宣發(fā)肅降,通調水道;脾主運化水液,輸布津液。肺的宣發(fā)肅降和通調水道功能,有助于脾的運化水液功能,從而防止內濕的產(chǎn)生;而脾轉輸津液,散精于肺,則不僅是肺通調水道的前提,而且亦為肺的生理活動提供了必要的營養(yǎng)。(六)肺與肝的關系肺與肝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于氣機的調節(jié)。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協(xié)調,對于全身氣機的調暢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若肝升太過,或肺降不及,則多致氣火上逆,可出現(xiàn)咳逆上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