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課件_四、晚唐五代詩歌創(chuàng)作.ppt_第1頁
北大課件_四、晚唐五代詩歌創(chuàng)作.ppt_第2頁
北大課件_四、晚唐五代詩歌創(chuàng)作.ppt_第3頁
北大課件_四、晚唐五代詩歌創(chuàng)作.ppt_第4頁
北大課件_四、晚唐五代詩歌創(chuàng)作.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晚唐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餘霞散成綺,北京大學中文係杜曉勤二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晚唐社會的時代特征,從文宗開成之后到唐亡(836907)這七十年左右,文學史上一般稱之為晚唐。晚唐時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機不斷加深,最終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唐王朝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是與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敗以及晚唐時期三大政治問題密切相關(guān)的:,宦官專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朝臣黨爭,鎏金銅觀音造像(五代),宦官專權(quán),自中唐以后,唐王朝宦官的權(quán)力越來越大,到了晚唐時期,則發(fā)展到了可以掌握皇帝廢立的地步。唐憲宗為宦官陳宏志所殺;敬宗為宦官劉克明所殺,穆宗和文宗皆為宦官所立。唐文宗即位后,在大和五年(831),曾用宋申錫之謀,欲除去宦官,由于宋用人不當,為同謀者京兆尹王璠所出賣,結(jié)果以失敗告終,宋也貶死開州。大和九年(835),用李訓、鄭注,謀去宦官,結(jié)果反為所敗,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殺朝,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余人被殺,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時,與家人辭訣。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甘露之變”。此后,宦官權(quán)勢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襟,自嘆“受制于家奴”。以后的歷屆皇帝,均為宦官所控制。武宗朝,宦官仇士良致仕前,給他的同黨留下玩弄皇帝的經(jīng)驗說:“天子不可令閑暇,暇必觀書,見儒臣,則又納諫,智深慮遠,減玩好,省游幸,吾屬恩且薄而權(quán)輕矣。為諸君計,莫若殖財貨,盛鷹馬,日以球獵聲色蠱其心,極侈靡,使悅不知息,則必斥經(jīng)術(shù),阇外事,萬機在我,恩澤權(quán)力欲焉往哉?”(新唐書仇士良傳)宦官專權(quán),實是唐王朝衰亡的一個重要的政治禍根。,藩鎮(zhèn)割據(jù),藩鎮(zhèn)的叛亂與割據(jù),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亂”后遺留下的一個痼疾。中晚唐時期,特別是憲宗、武宗時期,曾經(jīng)有過對藩鎮(zhèn)用兵的勝利,如憲宗時平淮西吳元濟,武宗時收復(fù)昭義鎮(zhèn)等,但這些短期的勝利,并未從根本上解決藩鎮(zhèn)問題。晚唐時期,實際上各個獨立王國已經(jīng)形成。到昭宗朝,各割據(jù)藩鎮(zhèn)便紛紛立國了。大順二年(891),王建建立前蜀國,景福元年(892)楊行密建立吳國,景福二年(893)錢鏐建立吳越國,王審知建立閩國,乾寧三年(896)馬殷建立楚國。方鎮(zhèn)與宦官爭奪權(quán)力,昭宗利用當時擁有重兵的方鎮(zhèn)宣武節(jié)度使朱全忠殺盡宦官。結(jié)果,宦官清除后,昭宗也被朱全忠所殺,唐王朝隨之滅亡。,牛李黨爭,“牛李黨爭”是唐朝后期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的宗派斗爭,也稱“朋黨之爭”。同樣給唐王朝帶來災(zāi)禍?!芭|h”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官僚集團;“李黨”是指以李德裕為首的官僚集團。牛黨大多是科舉出身,屬于庶族地主,門第卑微,靠寒窗苦讀考取進士,獲得官職。李黨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門第顯赫,他們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進人官場,稱為“門蔭”出身。從表面看,牛李黨爭似乎是庶族官僚與士族官僚之間的權(quán)力斗爭,實際上兩黨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兩黨分歧的焦點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什么途徑來選拔官僚。牛黨多科舉出身,主張通過科舉取士;李黨多門蔭出身,主張門蔭入仕。二是如何對待藩鎮(zhèn)。李黨主張對不聽朝廷命令的藩鎮(zhèn)用兵,以加強唐朝中央的地位;牛黨則主張姑息遷就。兩黨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還牽扯進個人的恩怨。牛僧孺、李宗閔因評論時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貶斥,而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兒子,因此雙方結(jié)怨甚深,一旦大權(quán)在握,就排擠打擊對方。唐穆宗長慶年間(821824)牛僧孺做宰相時,就把李德裕排擠出朝廷。李德裕任四川節(jié)度使時,接受吐蕃將領(lǐng)的投降,收復(fù)了重鎮(zhèn)維州。牛僧孺卻意氣用事,強令把降將和城池交還吐蕃。而唐武宗時(841846),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宗閔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后,宣宗即位,牛黨成員白敏中任宰相,牛黨又紛紛被重新啟用,李黨全遭罷斥。李德裕被趕到遙遠的崖州,不久憂郁而死?!芭@铧h爭”從中唐開始,一直延續(xù)至唐亡。牛李兩黨在一些問題上,互有是非。牛黨在初期,敢于直言朝政過失,并因此而在初登仕途時歷盡坎坷,有其可取處。李黨在武宗朝平澤路、抑宦官、反佛教等方面,有其進步意義。但是,兩黨在黨爭過程中均排斥異己,在不少地方,帶有互相傾軋的性質(zhì),實于朝政有害。唐文宗曾慨嘆說:“方今朝士三分之一為朋黨”,“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新唐書二李元牛楊列傳)。朋黨之爭,實為唐王朝走向崩潰滅亡之一助力。,晚唐詩人心態(tài),晚唐詩歌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發(fā)展的。生活于這樣時代的詩人,他們的思想、心態(tài)與藝術(shù)追求,與他們的前輩中唐詩人已有所不同。中唐時期雖是大亂之后,但士人卻對王朝的“中興”抱有希望,他們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揚奮發(fā),常常表現(xiàn)為積極進取,關(guān)注時弊民瘼的精神。但到了晚唐,面對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他們則已深感無力回天,因而在心態(tài)上蒙上一層暗淡、傷感的色調(diào)。韓愈有盆池五首詩,其二云:“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種已齊生。從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而李商隱的宿駱氏亭懷崔雍崔袞云:“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薄皝砺犑捠挻蛉~聲”與“留得枯荷聽雨聲”,分別反映了兩種心態(tài)。前者可看作蕭散中尚未失去自信心的象征,后者則可看作落寞感傷而失去希望的標志。而兩者也不妨作為中、晚唐兩代詩人心理的反映。在這樣一種心理狀態(tài)下,晚唐的詩歌總體面貌上已與前此詩歌有著不的特征。,韓滉文苑圖(晚唐),晚唐詩歌的別樣美麗,關(guān)于晚唐詩歌,過去評價一直較低。宗白華先生說:“歷史說明自中唐以后,唐朝向衰亡的途上走去,藩鎮(zhèn)跋扈,宦官竊柄,內(nèi)亂外患,相逼而至,在這樣國運危險萬分之際,晚唐詩人應(yīng)該怎樣本著杜少陵的非戰(zhàn)文學,積極的反對內(nèi)戰(zhàn)!應(yīng)該怎樣繼著初唐、盛唐詩人的出塞從軍的壯志,歌詠慷慨的民族詩歌!然而事實是使我們失望的!晚唐的詩壇充滿著頹廢、墮落及不可救藥的暮氣;他們只知道沉醉在女人的懷里,呻吟著無聊的悲哀?!保缹W散步唐人詩歌中所表現(xiàn)的民族精神)其實這種看法是偏頗的。晚唐的詩壇雖比不上盛唐的繁榮,中唐的熱鬧,但卻決非一片荒蕪,不可救藥的頹廢,而是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李商隱有詩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游原)。如果說晚唐是唐王朝的黃昏,那么,晚唐詩歌也仍有它落日前的余暉、晚霞,所輝映出的美麗。在晚唐,盛中唐的各種流派、風格、創(chuàng)作手法都有所繼承。和中唐相比,晚唐政治形勢更加惡化,人民生活更加貧困,所以現(xiàn)實主義詩歌在晚唐繼續(xù)得到發(fā)展。李商隱、杜牧為晚唐詩人之翹楚。他們的詩歌,在憂時憫亂、感嘆身世之中,流露出濃厚的感傷氣氛,但無論表現(xiàn)內(nèi)容還是創(chuàng)作藝術(shù)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許渾、溫庭筠、韋莊、司空圖、韓偓、鄭谷等詩人,在藝術(shù)方面也都各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而皮日休、杜荀鶴、聶夷中等,繼承了中唐元白新樂府的傳統(tǒng),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自有其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由于晚唐時局如西風落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故淡泊情懷與艷情綺思的主題在晚唐詩壇便十分流行。而艷情綺思的題材,在詞這一新起的藝術(shù)形式中表現(xiàn)得更為充分。到了五代時期,詞迅速發(fā)展,為后來宋詞的繁榮奠定了基礎(chǔ)。,杜牧生平及其詩文創(chuàng)作(一),杜牧與李商隱是晚唐詩壇上的翹楚,代表著晚唐詩歌的最高成就。二人在文學史上齊名并稱,世稱“小李杜”。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出身于一個世代為官的官僚家庭。遠祖為西晉名將杜預(yù),祖父為中唐名相杜佑,父親杜從郁也曾官至駕部員外郎。杜牧童年,父祖在時,生活富裕而快樂。杜佑樊川別墅(后世因稱杜牧為“杜樊川”)在長安城南,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牧常至園中嬉戲。不過,在杜牧十歲時,杜佑去世,其父杜從郁也在此后不久故去,家道因此中衰,日益貧困?!伴L兄以驢游丐于親舊”,他與弟弟杜覬過著“食野蒿藿,寒無夜燭”的生活(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啟)。,穆宗長慶二年(822),杜牧讀尚書、詩經(jīng)、左傳、國語、十三代史,尤專注于治亂與軍事。二十三歲時,作阿房宮賦,借古諷今,諷刺唐敬宗沉溺聲色游樂。上書昭義節(jié)度使劉悟,勸其討伐河北叛鎮(zhèn)朱克融、王廷湊、史憲臣,并望他們不要驕縱。舉進士前,他還寫了燕將錄、同州登澄城縣戶工倉尉廳壁記、感懷詩,抒發(fā)他對政治時事、民間疾苦的感慨。唐文宗大和二年二月,二十六歲的杜牧進士及第。同年三月,又應(yīng)制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以第四等及第,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wèi)兵曹參軍。這是杜牧進入仕途之始。,杜牧生平及其詩文創(chuàng)作(二),進入仕途不久,杜牧就輾轉(zhuǎn)于幕府之間,達十年之久。這段時期,杜牧除了大中九年曾入京為監(jiān)察御史、分司東都,大部分時間都是任職幕僚。先是大和二年十月入沈傳師幕,出任江西觀察使團練巡官。大和四年,又隨沈傳師至宣歙觀察使幕中。大和七年又受牛僧孺之聘,任淮南節(jié)度推官,轉(zhuǎn)掌書記,居揚州,頗好游宴。在“十年為幕府吏”期間,杜牧時常感到失望,便以落魄公子、風流文人的身份,流連于酒市妓樓。所謂“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遣懷)式的放蕩形骸,所謂“嗜酒好睡,其癖已痼”(上李中丞書)式的懶散頹廢,與他心中時時想?yún)⒄问赖男坌膲阎?,正好完整地表現(xiàn)了杜牧的心靈。開成二年(837)起,杜牧曾任京官(左補闕、史館修撰、膳部員外郎、比部員外郎)三年。從武宗會昌三年(842)起,杜牧歷任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為政能興利除弊,關(guān)心人民。即他所謂“三守僻左,七換星霜”(上吏部高尚書狀)。杜牧之由京官出任地方官,可能是受到李黨黨魁李德裕的排擠。李德裕對杜的用兵方略多所采納,但卻不用其人。原因大約與杜為人倜儻,不拘禮法,又交好牛黨有關(guān)。大中三年(849),杜牧任司勛員外郎(時人稱之為杜司勛),史館修撰,四年遷吏部員外郎,出守湖州,五年又內(nèi)升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六年遷中書舍人,冬,病日沉重,自覺不久于人世,乃作墓志銘,自敘生平。不久辭世。終年五十歲。,杜牧一生,盡管未能在政治上盡展其襟抱,卻是一個很有政治抱負的詩人。受其祖父的影響,他頗重經(jīng)世致用之學,平生留心當世之務(wù),論政談兵,均頗有見地。他在上李中丞書中說自己對于“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都很有研究,著有原十六衛(wèi)、罪言、戰(zhàn)論、守論等論兵之作,又曾注孫子,這些可以看出其祖父重經(jīng)世實用的家學傳統(tǒng)對他思想的影響。這種思想當然也影響到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杜牧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杜牧一生所作詩文數(shù)量很多。約在大中六年,他生病時,曾將自己平生所作詩文作了一次全面的檢閱,燒掉了大部分作品?,F(xiàn)存的集子是他的外甥裴延翰所編,共二十卷。其中詩文可靠者共四百五十篇,名樊川文集。有清人馮集梧注本,稱樊川詩集注,通行本為上海古籍出版社本。杜牧的詩歌,成就突出。這與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獨特的追求是分不開的。他在文學上推崇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四大家,在詩中曾說:“李杜浩泛泛,韓柳摩蒼蒼。近者四君子,與古爭強梁。”盡管如此,在創(chuàng)作上他卻走的是自己的道路。其獻詩啟文曾云:“某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wù)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于中間。”他的目標是“高絕”,要一空依傍,獨辟蹊徑。所說的“不務(wù)奇,麗”,可能是指李賀的詩風,而“不涉習俗”,大概是之元、白的詩風,“不今不古,處于中間”,就是要在創(chuàng)作上不囿于時尚,不因襲古人。從杜牧的創(chuàng)作來看,他確實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很強調(diào)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主張“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答莊充書)。杜牧追求的是一種情致高遠,筆力勁拔的詩風。他不滿當時詩壇的綺靡傾向,但亦多綺情柔思,故而其詩能在俊爽峭健之中,時帶風華流美之致。,杜牧詩歌的表現(xiàn)內(nèi)容,杜牧的詩歌,從表現(xiàn)內(nèi)容來看,大致有以下幾類:,政治詠懷詩詠史懷古詩寫景紀行詩婦女題材詩,杜牧的政治詠懷詩,杜牧關(guān)心世事,愛國憂民的政治詠懷詩,數(shù)量雖然存留不多,但是很有價值。他在二十五歲時所寫的感懷詩,通篇夾敘夾議,筆力雄健,慨嘆了安史之亂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急征暴斂造成的國弱民貧的深重災(zāi)難,歌頌了唐太宗李世民順應(yīng)民心,以文德治天下的業(yè)績,肯定了憲宗李純武力削藩平叛的措施,表達了希望朝廷勵精圖治、消滅戰(zhàn)亂、實現(xiàn)安定統(tǒng)一的主張,抒發(fā)了壯懷難抒,良策難酬的苦悶和慨嘆。而廣為人所稱道的河湟、早雁兩首七律,更巧妙深刻地抒發(fā)了詩人對國事的關(guān)心,對人民的同情,對統(tǒng)治者誤國的揭露。其中河湟一詩用對比的手法,將當前統(tǒng)治者和前朝憲宗李純、宰相元載加以比較。反襯出當時統(tǒng)治者的茍且偷安,不思進取。早雁一詩用比興手法,借雁抒懷,以驚飛四散的哀鴻,比喻在異族侵擾下被迫南逃的邊地人民,對他們難以北回的悲慘處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對當權(quán)統(tǒng)治者無能捍衛(wèi)邊疆,無視邊民痛苦的昏庸腐敗給予了深刻的諷刺。此外,題村舍直接描述了人民的饑餓慘狀,控訴了貧富懸殊的社會黑暗,而像東兵長句十韻、李甘詩、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李給事等篇也不同程度地觸及了當時的朝政,流露了詩人對國事的憂思。,感懷詩杜牧,高文會隋季,提劍徇天意。扶持萬代人,步驟三皇地。圣云繼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澤酌生靈,沉酣薰骨髓。旄頭騎箕尾,風塵薊門起。胡兵殺漢兵,尸滿咸陽市。宣皇走豪杰,談笑開中否。蟠聯(lián)兩河間,燼萌終不弭。號為精兵處,齊蔡燕趙魏。合環(huán)千里疆,爭為一家事。逆子嫁虜孫,西鄰聘東里。急熱同手足,唱和如宮徵。法制自作為,禮文爭僭擬。壓階螭斗角,畫屋龍交尾。署紙日替名,分財賞稱賜。刳隍萬尋,繚垣疊千雉。誓將付孱孫,血絕然方已。九廟仗神靈,四海為輸委。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恥。韓彭不再生,英衛(wèi)皆為鬼。兇門爪牙輩,穰穰如兒戲。累圣但日吁,閫外將誰寄。屯田數(shù)十萬,堤防常懾惴。急征赴軍須,厚賦資兇器。因隳畫一法,且逐隨時利。流品極蒙尨,網(wǎng)羅漸離弛。夷狄日開張,黎元愈憔悴。邈矣遠太平,蕭然盡煩費。至于貞元末,風流恣綺靡。艱極泰循來,元和圣天子。元和圣天子,英明湯武上。茅茨覆宮殿,封章綻帷帳。伍旅拔雄兒,夢卜庸真相。勃云走轟霆,河南一平蕩。繼于長慶初,燕趙終舁襁。攜妻負子來,北闕爭頓顙。故老撫兒孫,爾生今有望。茹鯁喉尚隘,負重力未壯。坐幄無奇兵,吞舟漏疏網(wǎng)。骨添薊垣沙,血漲滹沱浪。只云徒有征,安能問無狀。一日五諸侯,奔亡如鳥往。取之難梯天,失之易反掌。蒼然太行路,翦翦還榛莽。關(guān)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請數(shù)系虜事,誰其為我聽。蕩蕩乾坤大,曈曈日月明。叱起文武業(yè),可以豁洪溟。安得封域內(nèi),長有扈苗征。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嘗爭。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蘇醒。韜舌辱壯心,叫閽無助聲。聊書感懷韻,焚之遺賈生。,河湟杜牧,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牧羊驅(qū)馬雖戎服,白發(fā)丹心盡漢臣。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閑人。,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杜牧的詠史懷古詩,這是杜牧作品中寫得最出色、成就最突出的一類詩歌。中晚唐時期,隨著政治形勢的惡化,詩人借鑒歷史,反思現(xiàn)實成為一種具有時代性的傾向。與此相應(yīng),詠史詩的創(chuàng)作在中晚唐便興盛起來。這一時期寫作詠史詩的詩人很多,如胡曾(有詠史詩三卷,一百五十首),汪遵(詠史詩一卷,今存五十八首),周曇(詠史詩八卷,今存一百九十五首),孫元晏(六朝詠史詩一卷,今存七十五首)。此外,杜牧、李商隱、許渾等,也都有大量的詠使詩。其中以質(zhì)量論,當以李商隱、杜牧為最突出,許渾次之。杜牧的詠史詩,一類是借歷史題材來諷喻當時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的,如過華清宮絕句三首中的: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其一)新豐綠樹起黃埃,數(shù)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其二)前一首,萬首唐人絕句選評云:“此因過華清宮追思往事而作。末二句謂紅塵勞攘,專奉內(nèi)寵,感慨殊深。”后一首詩唐詩箋注云:“舞破中原始下來,造句驚人,奇絕,痛絕!”詠史詩的第二類,是借史著論,有意發(fā)揮,抒發(fā)情志,表現(xiàn)其獨到的識見。這類詩實可作杜牧個人的史論看。如:呂氏強梁嗣子柔,我于天性豈恩仇。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劉是滅劉。(題商山四皓廟)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題烏江亭)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杜牧的寫景抒情詩,杜牧的此類詩數(shù)量不少,情景交融,佳作迭出。詩人或懷古寄慨,或即景生情,或詠物表意,或紀行述聞。如登樂游原: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慈h家何事業(yè),五陵無樹起秋風。用比興手法,寫孤鳥長空,抒發(fā)了盛衰興亡之感。再如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用寫意手法描繪了江南春景,含蓄地借前朝故事揭露當時崇佛修寺的情景。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寫秦淮月夜,清淡朦朧,嘆商女唱曲,世風日下。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寫秋雨日落,山色水聲,嘆六朝興廢,追慕古人。這些詩篇均能寫景與抒情緊密結(jié)合,懷古與傷今起伏相因。而膾炙人口的山行、清明,一寫秋日山行所見,色彩鮮艷,感情激越;一寫清明春雨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詩中還有意味深長的詠物抒情詩,最著名的當數(shù)嘆花: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耧L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詩人借花開花落,子滿枝頭,喻少女青春已過,含蓄委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惆悵嘆息之情。至于惜別中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更成為歷來傳誦的詠物抒情的佳句。,杜秋娘詩杜牧,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間杜秋者,不勞朱粉施。老濞即山鑄,后庭千雙眉。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濞既白首叛,秋亦紅淚滋。吳江落日渡,灞岸綠楊垂。聯(lián)裾見天子,盼眄獨依依。椒壁懸錦幕,鏡奩蟠蛟螭。低鬟認新寵,窈裊復(fù)融怡。月上白璧門,桂影涼參差。金階露新重,閑捻紫簫吹。莓苔夾城路,南苑雁初飛。紅粉羽林杖,獨賜辟邪旗。歸來煮豹胎,饜飫不能飴。咸池升日慶,銅雀分香悲。雷音后車遠,事往落花時。燕禖得皇子,壯發(fā)綠緌緌。畫堂授傅姆,天人親捧持?;⒕χ榻j(luò)褓,金盤犀鎮(zhèn)帷。長楊射熊羆,武帳弄啞咿。漸拋竹馬劇,稍出舞雞奇。嶄嶄整冠珮,侍宴坐瑤池。眉宇儼圖畫,神秀射朝輝。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鄉(xiāng)歸。觚棱拂斗極,回首尚遲遲。四朝三十載,似夢復(fù)疑非。潼關(guān)識舊吏,吏發(fā)已如絲。卻喚吳江渡,舟人那得知。歸來四鄰改,茂苑草菲菲。清血灑不盡,仰天知問誰。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我昨金陵過,聞之為歔欷。自古皆一貫,變化安能推。夏姬滅兩國,逃作巫臣姬。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検椅罕?,作漢太平基。誤置代籍中,兩朝尊母儀。光武紹高祖,本系生唐兒。珊瑚破高齊,作婢舂黃糜。蕭后去揚州,突厥為閼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難期。射鉤后呼父,釣翁王者師。無國要孟子,有人毀仲尼。秦因逐客令,柄歸丞相斯。安知魏齊首,見斷簀中尸。給喪蹶張輩,廊廟冠峨危。珥貂七葉貴,何妨戎虜支。蘇武卻生返,鄧通終死饑。主張既難測,翻覆亦其宜。地盡有何物,天外復(fù)何之。指何為而捉,足何為而馳。耳何為而聽,目何為而窺。已身不自曉,此外何思惟。因傾一樽酒,題作杜秋詩。愁來獨長詠,聊可以自怡。,張好好詩杜牧,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高閣倚天半,章江聯(lián)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主人顧四座,始訝來踟躕。吳娃起引贊,低徊映長裾。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繁弦迸關(guān)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裊裊穿云衢。主人再三嘆,謂言天下殊。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龍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玉質(zhì)隨月滿,艷態(tài)逐春舒。絳唇漸輕巧,云步轉(zhuǎn)虛徐。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塵土,樽前極歡娛。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聘之碧瑤珮,載以紫云車。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無。門館慟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杜牧的婦女題材詩,杜牧詩中有相當數(shù)量是描寫婦女命運的作品。在題桃花夫人廟和月中,他同情被楚王虜獲、終身不語的息夫人和被漢武帝遺棄、禁閉冷宮的陳皇后。在金谷園和宮人冢中,他感嘆被逼跳樓的綠珠和身如囚犯的普通宮女。在長篇敘事詩杜秋娘詩和張好好詩中,他分別采用對比的手法具體寫出杜秋娘和張好好兩位女子今昔生活的坎坷變化,并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當時宮廷的斗爭和社會的變化。在題木蘭廟一詩中:彎弓征戰(zhàn)作男兒,夢里曾經(jīng)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杜牧更把盡人皆知的花木蘭和王昭君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寫,贊揚了古代兩位急國家之危的杰出女性。由于歷史和個人的原因,杜牧也寫了一些挾妓醉酒、頹廢庸俗的篇章。如遣懷: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這類作品內(nèi)容雖不可取,但對了解當時復(fù)雜的社會現(xiàn)象,文人的生活思想,也是不無資料價值的。,綠珠,杜牧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關(guān)于杜牧詩歌的藝術(shù)風格,宋張戒說是“專事華藻”(歲寒堂詩話卷上),明楊慎說是“豪而艷,宕而麗。”(升庵詩話卷五)清劉熙載稱他“雄姿英發(fā)”(藝概詩概),李調(diào)元稱他“輕倩秀艷”(李調(diào)元詩話)。李商隱曾寫詩極表自己對杜牧的關(guān)切傾倒之意:“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桃鈧簭?fù)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保ǘ潘緞祝┖疃鴾蚀_地道出了杜牧詩歌的那種把憂國憂民的壯懷偉抱與傷春傷別的綺思柔情交織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藝術(shù)特征。今人多稱其詩俊爽峭健而又有風華綺靡之致。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立意新奇,構(gòu)思巧妙。杜牧主張“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兵衛(wèi)”(答莊充書),所以,他非常注意立意新奇,構(gòu)思上有新鮮感。如題烏江亭一詩,由于立意新奇,給人印象很深。過華清宮則通過選取和創(chuàng)造富于特征性的細節(jié),使讀者透過非同一般的獨特感受,去體味新鮮而深刻的思想及強烈的感情。二、詩藝高妙,靈活多變。杜牧善用比興手法,狀物抒情,又善用白描手法,直敘己聞;既長于舒徐婉轉(zhuǎn)地描述人物故事,更長于敏捷真切地捕捉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自己的瞬間感受;既注意敘議結(jié)合,又注意情景交融。如赤壁即是把敘事和議論很好的結(jié)合起來;山行則是情與景交融在一起。三、語言上既絢麗多姿又清新自然,既明麗俊爽,又含蓄委婉既風流華美,又神韻疏朗。誠如全祖望所說:“杜牧之才氣,其長慶以后第一人耶!”(鮚綺亭集外編杜牧之論),李商隱生平遭際,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他與杜牧齊名,并稱“小李杜”,又與溫庭筠齊名,并稱“溫李”。此外,晚唐還有一位段成式,三人俱排行十六,又都擅長駢體文,因而當時有“三十六體”之稱。但以詩歌的總體成就及對后世的影響而言,溫、段均不能和李比。在唐代詩人中,李商隱可說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極為落寞凄涼的詩人。他九歲時,父親李嗣去世,家境極為艱難,他在家隨堂叔學習。二十五歲時中進士,但此后卻由于黨爭的原因,一生處于兩黨斗爭的夾縫中,在為人做幕僚的生活中度過了坎坷的大半生,四十六歲時郁郁而死。李商隱與牛李黨爭的瓜葛,是從令狐楚對他的賞識開始的。他曾說自述“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論、圣論,以古文出諸公間”(樊南甲集序),這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令狐楚是牛黨的上層人物之一,他欣賞李商隱的才華,便引入幕府(時令狐楚為天平軍節(jié)度使,治所在今山東東平),待他如親子。由于當時的公文都是用駢文寫的,所以,令狐楚便親自指點李商隱與自己的兒子令狐綯學駢文。李商隱的駢文寫得好,是與令狐楚的指點分不開的。唐文宗開成二年(837),李商隱二十五歲,上京應(yīng)舉,這一年的主考官為高鎧,令狐綯時任左補闕,由于令狐綯的推薦,他得以中舉。也就是說李商隱既受令狐楚父子之恩,應(yīng)算是牛黨的成員了。但是考中進士的第二年,令狐楚卻去世了,李商隱的生計成了問題。這時,任涇原節(jié)度使的王茂元又聘李商隱做幕僚。王茂元有個小女兒,長得很漂亮,又有才華,王茂元有意將女兒嫁給他,所以李商隱便入了王茂元的幕府。由于王茂元被認為是李黨中的上層人物,因此,李商隱就被認為是“背牛就李”,不能為牛黨所諒解。此后,牛黨執(zhí)政的時間要長一些,因此,李商隱就吃苦頭了。令狐綯原是他的好朋友,但一直不能原諒他。令狐綯后來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宰相,但卻一排擠他、打擊他,李商隱淪落不偶的一生以致郁郁而死,都與此有關(guān)。,關(guān)于李商隱其人其詩的評價,傅璇琮、周建國、劉學鍇、余恕誠等先生貢獻尤大。實際上,李商隱是一個有正義感、政治熱情很高,對國家大事的看法很敏銳、對政治現(xiàn)實的批評很大膽、尖銳的詩人。他早年有一首安定城樓的詩,其中寫道:“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這說明他是一位有遠大抱負的詩人。另外他的哭劉蕡等詩,都表現(xiàn)出他在政治上的正直。他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他還用詠史詩的形式,借古諷今,批判現(xiàn)實,等等。這都表明李商隱是一個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負,在人格上有操守、有見解的詩人。,在古代詩人中,李商隱的詩名很大,但另一方面,他的名聲在過去卻一直不太好。封建社會的評論家,因為他“背牛就李”,因而視他為無行文人,罵他是“詭薄無行”、“背恩”等等。解放后,對于李商隱的評價,一度也不高,把他看作是“形式主義”、“唯美主義”詩人的代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隨著學術(shù)界思想的解放,對李商隱的評價才較為客觀、公正了。對其人其詩的研究也深入了,在這方面,,李商隱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李商隱雖然長期做幕僚,以寫駢文為主,但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李商隱的詩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時代人民生活極端貧困、政權(quán)內(nèi)部矛盾重迭、危機四伏的現(xiàn)實狀況,特別是通過對詩人自己身世的謳吟,深刻表現(xiàn)出中下層士子的苦悶和悲憤,從而使人們感到一種江河日下、黃昏漸近的時代氣氛。李商隱詩歌的表現(xiàn)內(nèi)容,主要有這幾類:,社會政治詩詠懷詠史詩無題愛情詩,李商隱的社會政治詩,李商隱是一個關(guān)心現(xiàn)實政治的詩人,這在他的早年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如他在十六歲時寫的安定城樓:迢遞高城百尺樓,緣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鴛雛竟未休。從這首曾被王安石稱贊的名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晚唐國運的關(guān)心以及在事業(yè)上的遠大抱負。這種心情,在其他早年的詩篇中也有明顯的表現(xiàn)。他二十五歲時所作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就是一首長篇政治詩,雖然藝術(shù)不夠成熟,但它反映了較為廣闊的現(xiàn)實。作者寫他當時在長安西郊所見的農(nóng)村景象是:“高田長槲櫪,下田長荊榛。農(nóng)具欒道旁,饑牛死空墩。依依過村落,十室無一存。”他又通過農(nóng)民的話,陳述了貞觀、開元到安史亂扣農(nóng)民生活的變化。從今昔對比中,詩人提出了仁政任賢的主張,指出政治的理亂“在人不在天”。這些都是具有一定進步意義的。他對當時宦官專權(quán)的黑暗政治也很憤慨不滿。甘露事變中,宦官殺死宰相王涯等名臣,他因此寫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三詩,后詩在尤為悲憤痛切:玉帳牙旗得上游,安危須共主君憂。竇融表已開關(guān)右,陶侃軍宜次石頭。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集擊高秋!晝號夜哭兼幽顯,早晚星關(guān)雪涕收。在宦官熏天勢焰之下,當時許多詩人都不敢正面發(fā)表反對意見,有的甚至順從宦官的言論,而年青的李商隱卻從國家安危出發(fā),毅然呼吁誅討宦官,這種勇氣是難能可貴的。他的朋友劉蕡“耿介嫉惡”被貶死,他也連寫了幾首詩為他呼冤。,李商隱的詠懷詠史詩,李商隱還寫了許多詠史詩,曲折地發(fā)表對政治問題的看法。這些詩主要是諷刺歷代帝王的荒淫奢侈,引為現(xiàn)實明鑒。如北齊詩:“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彼鍖m詩:“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敝S意極為鮮明強烈。富平少侯詩:“當關(guān)不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則借詠史含蓄地諷刺了耽于女色、不視朝政的唐敬宗。有的詠史詩寄托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例如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號稱賢明的漢文帝召見賈誼,尚且不問蒼生,他自己生在昏亂時代還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呢?隨著政治上的失望,李商隱關(guān)懷現(xiàn)實的詩篇減少了,更多的詩,是用憂郁感傷的調(diào)子,感嘆個人的淪落,世運的衰微。如杜工部蜀中離席: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干戈惜暫分。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雜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詩里雖然對邊事還有所關(guān)心,但那種頹然自放的心情已經(jīng)掩蓋不住了。又如他登樂游原絕句: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一片轉(zhuǎn)眼即逝的夕陽,不僅象征著他個人的沉淪遲暮,也象征著大唐帝國的奄奄一息。其他的小詩,如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被ㄏ伦恚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