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歷史博物館導游詞范文_第1頁
陜西歷史博物館導游詞范文_第2頁
陜西歷史博物館導游詞范文_第3頁
陜西歷史博物館導游詞范文_第4頁
陜西歷史博物館導游詞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歷史博物館導游詞范文 陜西歷史博物館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南郊的小寨東路,大雁塔的西北側。博物館從1983年開始籌建,1991年6月20日建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擁有現(xiàn)代化設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下面是出guo為大家的陜西博物館導游詞,歡迎大家閱讀。 陜西歷史博物館是目前我國規(guī)模最龐大、設施最先進的國家級歷史博物館。位于小寨東路大雁塔西北1公里處,是一組雄偉壯觀的仿唐建筑群,建筑的外觀為仿唐風格,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反映了一個輝煌時代的風貌。布局上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樓”的結構特點,突出了古樸凝重。并創(chuàng)造出一種帝宮與傳統(tǒng)園林相結合的氛圍,象征著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占地約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5萬多平方米。它匯集了陜西文化精華,展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過程,博物館建筑古樸典雅,別具特色。珍藏出土文物精品11.3萬件,展室面積達1100平方米。館內現(xiàn)有收藏品37萬件。這座博物館是遵照 * 總理生前遺愿建造的,博物館的設計是由中國建筑學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關門弟子張錦秋女士擔任的。建筑的外觀為仿唐風格,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反映了一個輝煌時代的風貌。布局上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樓”的結構特點,突出了古樸凝重。并創(chuàng)造出一種帝宮與傳統(tǒng)園林相結合的氛圍,象征著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陳列系統(tǒng)的展現(xiàn)了陜西自藍田猿人至鴉片戰(zhàn)爭的發(fā)展過程,突出了周、秦、漢、唐等封建社會的盛世和陜西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展示陜西出土的歷史文物,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形象地展現(xiàn)出115萬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陜西歷史。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11個朝代在陜西建都,歷時1000多年,是我國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地區(qū),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陜西古代史是中國 * 濃縮。 Shaanxi History Museum stands in the south of Xian city and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70, 000 square meters. Built in traditional Tang architectural style, the museum is a much modernized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in China. The museum treasures more than 370,000 cultural relics, all of which are unearthed in Shaanxi province, including relics made of stone, bone, bronze, terra-cotta, china, jade, gold, silver and also murals, seal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etc. These relics can be traced back from over 1 million years ago to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and they reflect the history and people life in many aspects from culture, art to science etc. Most of the relics are rare old treasur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three exhibition halls in the museum, display about 3,000 treasure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國家級現(xiàn)代大型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位于小寨東路大雁塔西北1公里處,是一組雄偉壯觀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約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5萬多平方米。它匯集了陜西文化精華,展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過程,鑒于陜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國家共投資1.44億元人民幣,興建了陜西歷史博物館,于1991年6月建成開放。 博物館建筑古樸典雅,別具特色。珍藏出土文物精品11.3萬件,展室面積達1100平方米。 陜西歷史博物館主要展示陜西出土的歷史文物,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形象地展現(xiàn)出115萬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陜西歷史。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11個朝代在陜西建都,歷時1000多年,是我國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地區(qū),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陜西古代史是中國 * 濃縮。 特點:陜西省博物館融中國古代宮殿與庭院建筑風格于一體,典雅凝重,古樸大方,布局協(xié)調,氣勢宏偉,體現(xiàn)了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館內設有中央空調、多功能照明系統(tǒng),采用計算機管理系統(tǒng)和中央控制系統(tǒng)。設有現(xiàn)代化文物庫房和具備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功能的報告廳。 陜西歷史博物館建筑造型繼承唐代博大雄渾、典雅凝重的風 格,借鑒我國傳統(tǒng)宮殿“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 崇樓”的布局形式,同時運用現(xiàn)代先進技術,把我國盛唐時期古 典建筑風格與現(xiàn)代博物館功能要求有機地結合為一體,既保持了 古老風貌,又有現(xiàn)代化的特點。屋頂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綠色琉璃 瓦,顯得華貴莊重,古樸大方,墻面材料為仿石棉磚,門窗則采 用大塊茶色玻璃和鋁合金框架,館內配備可控制溫濕度的全封閉 中央空調系統(tǒng),多功能的照明系統(tǒng),自動防火防盜系統(tǒng),計算機 控制管理系統(tǒng);設有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具有先進的化驗、測試 技術和文物保護修復手段。為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建有電腦控制 并擁有30萬冊藏書的圖書館和6國語言同聲傳譯的國際學術報 告廳。此外,還有設施完善的文物庫、資料室、購物中心等。 珍藏:館內珍藏了陜西出土文物精品37萬件,游客可欣賞到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萬年前到公元1840年間的陜西歷史文物。 結構:展室總面積達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三大部分,其中陜西古代史陳列、陜西青銅器珍品展、陜西歷代陶傭精華展和唐墓壁畫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進入博物館大廳,迎面巨幅照片向人們展現(xiàn)出奔騰咆哮的黃 河和綿亙無垠的黃土高原。這是孕育誕生陜西歷史文化的地理環(huán) 境。陜西的歷史是黃土地文明的歷史。昂首屹立在大廳中央的巨 獅是這種文明的標志。它造型雄偉,氣勢澎湃,石刻之精美,氣 魄之弘大,堪稱“東方第一獅”。這頭石獅中國歷史上唯一的 女皇帝武則天母親楊氏的順陵。中國古代的獅子及獅子雕刻藝術 由阿富汗傳入,中亞的浪漫奇特與東亞的深沉渾厚在這里如此完 美地融合為一體,集中體現(xiàn)了陜西歷史文化的基調。 近1500米的展線由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三部分組成。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陜西古代史的第一部分是史前史,從距今約115萬年至公元前21世紀。1964年在陜西省藍田縣發(fā)現(xiàn)頭骨化石是目前亞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新石器時代區(qū)別于舊石器時代的標志有3個:一是出現(xiàn)磨制石器;二是發(fā)明陶器;三是開始定居并出現(xiàn)了原始農業(yè)。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5000年,處于仰韶文化社會的半坡人生產力已大大提高。從半坡出土的陶塤,是我過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吹奏樂器,引起了國際音樂界極大興趣。 這里是周朝,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包括從公元前21世紀在陜西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國、西周王朝3個歷史發(fā)展階段。這件是牛的肩胛骨,是用來占卜,事后在卜骨記錄下結果。這些占卜記錄便是最早形成甲骨文。西周是我國青銅時代繁榮興盛的頂峰。青銅器也是是奴婢社會的禮制,即權力與等級的象征。這些是鼎,是古代的一種炊具,用來煮肉類。銅鼎是由原始社會的陶鼎演變而來的。在夏、商、周三代,銅鼎作為禮器,在奴婢主貴族舉行祭祀、飲宴等活動時使用。傳說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為政權的象征。所以,以后把取得天下叫“定鼎”。青銅器紋飾是研究青銅器藝術的重要內容。青銅器紋飾有兩大類:動物紋和幾何紋。二者均神秘怪誕,很難看懂。這是因為制作的本意是用這些青銅器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說明構思的巧妙和成功。 大家看這些出土的大量的鐵農具,是在秦朝農業(yè)為主出土的物品,秦朝以農業(yè)為主,這說明鐵器當時已經取代了青銅器被廣泛使用。公元前350年,秦國遷都咸陽。秦始皇繼位后,在10年先后吞并6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秦。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了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文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對促進我國封建 * 和文化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秦始皇兵馬俑發(fā)現(xiàn)的兵器、馬俑銅車馬,集中展示出秦王朝在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所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朝代,構成中華民族主體的漢族也在這時正式形成。漢長安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國際性大都市。它比當時西方的古羅馬城還大兩倍。漢代非常重視農業(yè),發(fā)達的農業(yè)也是漢代強盛的物質基礎。漢代在冶鐵、紡織、造紙等手工業(yè)的規(guī)模和技巧上都超過了前代。這是1957年在西安霸橋一座漢墓中出土的西漢紙。霸橋紙的發(fā)現(xiàn)將我國造紙的時間向前推進了近200年。漢代絲織品種繁多,這些是從絲綢之路沿線發(fā)現(xiàn)的絲綢殘片,而求良馬正是汗王朝開通絲綢之路的重要目標之一。 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的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社會大動蕩、民族大融合的時期。這是匈奴大夏政權在今陜北靖邊縣建立的都城統(tǒng)萬城的照片。統(tǒng)萬城堅固無比,雄偉壯觀,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之一。 隋、唐兩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長安城面積達84.1平方公里,是東古羅馬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達6倍,明代長安城的9.3倍。我國瓷器起源很早,這些是唐三彩,是唐盛時的一種以黃、褐、綠3種顏色為主色釉的陶瓷工藝品。三彩器流行的時間較短,燒制的區(qū)別較少,因此遺物不多,非常珍貴。 這些是在陜西發(fā)現(xiàn)的元代文物。蒙古族統(tǒng)一中國建立元朝。1369年,明王朝攻占西安,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就是從此得名的。宋代到清代是中國瓷器的繁榮時期。這里陳列的壺、罐、茶座、等器物工藝高超,造型古樸,使人留連往返。 給大家一小時的活動時間在此參觀,一個小時后我會在門口等大家集合。()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陜西歷史博物館參觀游覽。 這座博物館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對外開放。它是目前我國規(guī)模最龐大、設施最先進的國家級歷史博物館。它占地約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6000平方米,用于展覽的面積為11000平方米,館內現(xiàn)有收藏品37萬件。這座博物館是遵照 * 總理生前遺愿建造的。那是1973年, * 總理來陜西視察時,有感于陜西豐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資源和已有博物館小而簡陋的狀況,提出應該在陜西建一座新的博物館的指示。后來由國家計委和陜西 * 共同投資1.44億人民幣,建成了這座藝術殿堂。這座博物館的設計是由中國建筑學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關門弟子張錦秋女士擔任的。建筑的外觀為仿唐風格,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反映了一個輝煌時代的風貌。布局上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樓”的結構特點,突出了古樸凝重。并創(chuàng)造出一種帝宮與傳統(tǒng)園林相結合的氛圍,象征著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陳列可分為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三大部分。今天我們將要參觀的是基本陳列,也就是常設陳列。為陜西古代史。系統(tǒng)的展現(xiàn)了陜西自藍田猿人至鴉片戰(zhàn)爭的發(fā)展過程,突出了周、秦、漢、唐等封建社會的盛世和陜西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序言大廳。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三副巨型照片:奔騰咆哮的黃河和綿亙無垠的黃土高原,既有古代陜西人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也是陜西歷史文化孕育、產生和不斷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這兩幅照片的背后,陳列著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皇帝陵墓的巨照,標志著陜西古代文明、中華文明的開端。這些用照片構成的無言之序,通過寬廣渾厚的場面,象征著陜西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綿延久遠,以及具有世界影響的人文傳統(tǒng)精神。大家現(xiàn)在看到廳中央的這尊巨獅,它原來位于唐代女皇武則天的母親楊氏的順陵前。我們可看到它雕刻精美,造型雄偉,堪稱“東方第一獅”。中國古代獅子及石獅的藝術是從阿富汗傳入的。因此,這座石獅不但是陜西歷史文化的反映,也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產物。 陜西古代史的第一個段落是史前史,時間范圍是距今約115萬年前至公元前21世紀。這一時期的每一段落都有重大發(fā)現(xiàn),文化高峰迭起年、并首尾相連,在全國突出地位。首先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藍田猿人的頭像。她是1964年在藍田縣公王嶺發(fā)現(xiàn)的,是一位年紀約30多歲的女性。藍田猿人距今約115萬年,是迄今所知亞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在距今約20萬年左右人類就已經發(fā)展到了智人階段。陜西地區(qū)的大荔人便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在距今約8000年左右,人類就已經進入了新石器時代。老官臺文化是陜西境內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新舊石器時代區(qū)別主要有三個重要標志:一是學會了制造陶器;二已經定居并有了原始農業(yè);三是出現(xiàn)了磨制石器。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發(fā)展的一個階段。這類文化遺存由于是1921年首次發(fā)現(xiàn)于河南澠池縣仰韶村,因此得名。又因為在這類文化遺存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彩陶,所以叫“彩陶文化”。半坡遺址是仰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繁榮階段。后來,隨著 * 的發(fā)展,男子取代女子,在社會中處于支配地位。人類就進入了父系社會時期。龍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典型文化。這類文化由于是在1928年首次發(fā)現(xiàn)于山東省章丘縣的龍山鎮(zhèn),因此得名。又因為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灰陶,因此龍山文化也被稱為“灰陶文化”或“黑陶文化”。龍山文化之后,我國歷史進入了傳說時代,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軍事民主制時期”。黃帝就是這個時期一位杰出的領袖,他被尊為中華民族的祖先。每年清明,海內外的炎黃子孫來到黃帝陵尋根問祖,認同中華文化,愛國之情在這里升華,從而產生一種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黃帝之后,人類歷史上又出現(xiàn)了三位杰出的領袖,他們是堯、舜、禹。后來,大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于此,中國便進入了奴隸制王朝的統(tǒng)治時期。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河南,陜西境內主要是周族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興盛。周族實際上經歷了周民族、周方國、西周王朝三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 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文物叫做“鼎”,它是奴隸制王朝鼎盛時期西周的一個青銅器。青銅是指銅和錫的合金,因顏色青灰而得名。而鼎呢,它本來是一種炊具,即煮肉的鍋,后來隨著禮樂制度的強化,鼎也逐漸成為一種權利和等級的象征。傳說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為政權的象征。以后就把取得天下叫做“定鼎”。春秋時,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就曾遣使詢問周朝九鼎的大小輕重,以后“問鼎”就成為企圖篡奪政權的代名詞。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成語“逐鹿中原”,“鹿死誰手”,“孰人敢來問鼎”等都與這件文物有關。鼎,一般可分為圓頂和方頂。圓頂一般為鼓腹,雙耳,三足,整個造型給人以穩(wěn)定、威武的感覺。所以,人們用獅胸虎足來形容它。而成語中的“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則是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造型特征。青銅器上的紋飾是研究青銅藝術的重要內容,也成為中國藝術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青銅器上的紋飾可分為兩大類,即:動物紋和幾何紋??偟奶攸c是神秘怪誕,很難看懂。這是因為作器者本意是為了用它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說明他構思成功。在陜西境內迄今發(fā)現(xiàn)的西周青銅器達3000余件。就一個有限的地理范圍而言實屬罕見。 隨著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族入侵,使西周 *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但周王朝實際上已名存實亡了。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現(xiàn)了“戰(zhàn)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的戰(zhàn)爭持續(xù)了200多年。公元前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掃六合而蕩天下”,建立了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維護其統(tǒng)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了文字、貨幣、法律、車軌和度量衡等。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貨幣就是秦統(tǒng)一六國之后的通行貨幣秦半兩。上面的這些貨幣就是統(tǒng)一前六國的貨幣。貨幣的不統(tǒng)一大大地阻礙了經濟的發(fā)展。于是,方孔圓形的半兩錢便應運而生。古人講“天園地方”,并且是天包地,所以秦半兩就意味著“圓以象天,方以則地”。這種精神為以后兩千多年的封建 * 所接受,并一直保持到清末。古書上也因此把錢稱為“孔方兄”。秦半兩的制作很科學,中間有小孔,可用繩子穿起來便于攜帶;外圍為圓形,則不易產生磨損。中國古代有三大貨幣,除秦代的貨幣秦半兩外,還有漢代的五銖錢和唐代的通寶錢。秦始皇號稱“千古一帝”,但同時他也是歷史上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