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水害防治關鍵技術及對策研究現(xiàn)狀及對策探討ppt課件_第1頁
礦井水害防治關鍵技術及對策研究現(xiàn)狀及對策探討ppt課件_第2頁
礦井水害防治關鍵技術及對策研究現(xiàn)狀及對策探討ppt課件_第3頁
礦井水害防治關鍵技術及對策研究現(xiàn)狀及對策探討ppt課件_第4頁
礦井水害防治關鍵技術及對策研究現(xiàn)狀及對策探討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礦井水害防治關鍵技術研究現(xiàn)狀及對策探討隋旺華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 水文地質部分專題一 我國水害壓煤超過100億噸 礦井水害造成的人身傷亡和經濟損失極為慘重 2000年以來煤礦重特大突水事故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2004年發(fā)生水害事故86起 死亡500人 2005年發(fā)生水害事故104起 死亡593人 事故數(shù)和死亡人數(shù)同比增加20 9 和18 6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2006 2020 重點領域 國家 安全生產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 煤炭領域研究報告 2004 2010 國家 安全生產 十一五 規(guī)劃 2006 2010 首要任務 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 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下降25 以上 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數(shù)下降20 以上 加強對煤與瓦斯突出 礦井火災 水害等主要災害的預測預報與防治 建設國家 省級事故預防與技術分析鑒定中心和安全生產技術基礎研究中心 以及一批重點安全設備檢測檢驗基地 礦山瓦斯粉塵災害技術基礎研究實驗室 礦山水害防治技術基礎研究實驗室 匯報提綱 一 礦井水害防治關鍵技術及優(yōu)先發(fā)展方向二 我校在水害防治研究方面的基礎三 十一五 期間礦井水害防治研究的建議 匯報提綱 一 礦井水害防治關鍵技術及優(yōu)先發(fā)展方向二 我校在水害防治研究方面的基礎三 十一五 期間礦井水害防治研究的建議 1 礦井水害防治基礎理論 華北型重點水害區(qū)寒武系 奧陶系灰?guī)r等深部巖溶發(fā)育規(guī)律和特征深部開采條件下高承壓含水層上開采的突水控制因素及水害形成機理復雜組合結構條件下底板隔水層阻水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突水形成過程中應力場 滲流場 溫度場的演變規(guī)律及其自動監(jiān)測前兆因素的理論研究礦井水害防治 地下水資源利用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的綜合演化效應 2 礦井水害中長期預報方法 建立基于GIS平臺和多元信息復合技術的礦井水害中長期預報方法和系統(tǒng) 建立針對不同地區(qū) 不同成因機制的礦井突水預測模型 實現(xiàn)礦井水害的中長期預報 為礦井水害的臨突預報提供基礎和重點目標 3 礦井水害自動監(jiān)測預報預警系統(tǒng) 直接從礦井突水的前兆因素入手 利用現(xiàn)代信號檢測 數(shù)據傳輸和模型識別技術 建立礦井水害自動監(jiān)測預報預警系統(tǒng) 開發(fā)相應裝備 實現(xiàn)礦井水害的臨突預報 提高對大型礦井突水 Qmax 600m3 h 的預測準確率 4 礦井突水通道快速與精細探測 物探 化探 技術 著重發(fā)展利用地面三維地震 礦井直流電法 礦井瞬變電磁法 同位素 微生物地球化學勘察技術 為礦山水害事故的水源及通道快速判定提供技術支持 5 礦井水害救災快速反應指揮系統(tǒng) 建立井下監(jiān)控系統(tǒng) 結合井下水文地質參數(shù)自動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和GIS空間信息技術 建立救災指揮系統(tǒng) 在發(fā)生礦井淹井事故等災害時 將井下水量 水位 淹沒范圍等有關數(shù)據及圖像信號傳回控制中心 以便救災指揮部及時了解災情 作出正確的搶險救災決策 6 高壓高溫條件下?lián)跛Y構設計及防滲材料性能 為高溫高壓下?lián)跛Y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理論依據 針對深部巖溶水及擋水結構的防滲 突水點快速封堵 隔水層改造等大量使用防治水工程 通過注漿材料的防滲性能研究 為開發(fā)可注性好 可控性好 高強度 低成本的高性能注漿材料和注漿工藝奠定理論基礎 7 特殊礦井水害問題的關鍵技術 近松散層采煤水砂突涌大型水體下采煤安全開采上限高承壓含水層上帶壓開采缺水地區(qū)水資源保護性采煤廢棄礦井水害及對地下水污染 8 礦井水害綜合防治理論技術體系研究 研究建立從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多手段結合綜合探查 礦井水害預測預報 礦井水害預防 突水后被淹礦井恢復救災的關鍵技術等完善的綜合防治水理論和技術體系 匯報提綱 一 礦井水害防治關鍵技術及優(yōu)先發(fā)展方向二 我校在水害防治研究方面的基礎三 十一五 期間礦井水害防治研究的建議 九五 標志性成果 礦井巖溶水綜合防治及西部保水采煤地質環(huán)境評價與技術 完善了華北地區(qū)煤礦巖溶水綜合防治理論與方法提出了西部煤炭開發(fā)水資源保護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維護的宏觀決策依據建立了水資源綜合優(yōu)化調度模式及 燒變巖帶建立淺排水源地概念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部級特等獎1項 二等獎2項 十五 標志性成果 煤田地震巖性解釋與礦井水害綜合治理技術 煤田地震勘探從構造勘探階段進入巖性勘探階段 建立了煤礦水害預測預報的物探技術體系 建成多元地學信息集成實驗室 應用GIS對空間數(shù)據進行復合處理的能力 頂?shù)装逋凰A測模型 初步研究了礦井突水的前兆因素及實時監(jiān)測的可行性 深井微裂隙巖體防滲注漿化學新材料和新工藝 沿層彩色切片 巖性地震勘探 解釋第四系底部地層的含 隔水性 煤層頂?shù)装宓膸r性分布 巖漿巖侵入帶的分布范圍 沖刷帶邊界 斷層 陷落柱 沿層彩色切片 礦井水害探測 礦井瞬變電磁法探測煤礦工作面頂板 底板及巷道掘進前方的隱伏突水構造 瞬變電磁儀在井下工作 SD 礦用瞬變電磁儀 多元地質信息集成系統(tǒng) 利用GIS工程地質決策模型在含水層下安全開采決策 化學注漿技術 唐口千米立井化學灌漿防滲 三河尖礦8 32MPa水閘墻施工現(xiàn)場 項目與獲獎 十五期間承擔國家級項目11項 采區(qū)高分辨三維地震勘探應用與推廣 獲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廢棄礦井高強滲流水害綜合治理技術與礦井安全生產 200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省部級二等獎 三等獎 煤礦地震數(shù)據管理系統(tǒng) 獲得國家軟件版權 采區(qū)高分辨三維地震勘探應用與推廣 廢棄礦井高強滲流水害綜合治理技術與礦井安全生產 正在承擔的主要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松散層采煤水砂突涌機制及開采上限決策模型研究空間時間序列模型預測礦井突水機理研究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礦井物探技術在煤礦防治水中的應用企業(yè)合作項目鄭州嶝槽集團金嶺煤礦高承壓含水層上安全開采研究河南新安煤礦小浪底水庫下開采和底板水防治技術研究永煤集團底板巖溶水害預警與控制技術及工程示范兗州濟寧礦區(qū)近松散層開采安全上限研究 匯報提綱 一 礦井水害防治關鍵技術及優(yōu)先發(fā)展方向二 我校在水害防治研究方面的基礎三 十一五 期間礦井水害防治研究的建議 發(fā)展設想 對接 十一五 1 平臺建設 國家級水害防治原始創(chuàng)新研究基地和成果轉化平臺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安全生產技術基礎研究中心礦山水害防治技術基礎研究實驗室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采礦工程 巖土工程等博士點申報水文學與水資源博士點2 基礎研究國家 973 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面上項目 發(fā)展設想 對接 十一五 3 關鍵技術國家科技 十一五 攻關項目 礦井水害綜合防治技術與裝備研究4 有效組織加大組織力度 重點分工 協(xié)同攻關 積極爭取縱向項目整合橫向項目 培育重大成果建立與煤炭企業(yè)人才交流機制 利用共建博士后工作站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積極參加水害防治示范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研究 解決水害防治的關鍵和共性技術 發(fā)展設想 對接 十一五 重點研究復雜水文地質條件下大水礦區(qū)不同類型水害形成機理等基礎理論開發(fā)研制基于突水前兆因素參數(shù)變化的礦井水害自動監(jiān)測預報預警系統(tǒng)研究建立中長期礦井水害預測預報模型研究開發(fā)礦井水害救災快速反應指揮系統(tǒng)研制開發(fā)出可安全用于煤礦井下的高性能注漿材料以及突水點封堵 隔水層改造等關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