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童:既是民間的,也是文化的評周益民的“民間文化系列課” 周益民君上了這里有個顛倒的世界,又上了謎之謎和繞繞復繞繞,接下去據說還準備開發(fā)打油詩。我忽然想同他說:嘿,你那月亮里的兒童爬出來了,爬到了地上。爬到地上的兒童仍然是兒童,只是身上沾滿了泥土。 一對周益民君這些課的開發(fā)和實驗,或許有人會覺得“純屬好玩”。但唯好玩而已,可以在公開課中弄個噱頭,真要到了“家常課”中,卻如何使得?對大部分一線教師來說,他們面臨的是對教材內各個文本的按部就班的解讀和教學,能脫離教材體制,由著教師的興致去改編、創(chuàng)新,對他們而言,只是一種奢侈的夢想罷了。這似乎是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也似乎成了普通教師的冤屈所在。不過,公開課的價值,不僅僅是“名師”們的教學技術,更是他們授課背后的意識和理念,或者是教師作為思想者對教育的一種態(tài)度。因此,武斷地以“教育的現實”去棒殺公開課的理想追求,正如不假思索地用“新課改”的術語去鼓吹其中的教育意義一樣,都是可笑而幼稚的。如果說皇帝的新裝中的看客說的是統(tǒng)一的謊話,那么,現在我們好似多了幾種聲音,卻依然是在說謊話,依然在做著看客的事。對益民君而言,他絕沒有他的粉絲們鼓吹的“熱鬧”、“自由”那般簡單,在這些課例的背后,他的思考,出奇的冷峻,也出奇的刻骨。故我們要評論一節(jié)課,斷不能被它的表象所迷惑。益民君的這些課,仿佛有些調侃:他繞開了教材的選文,自作主張地準備了一些文字與孩子一起學習;而他的課堂,似乎玩氣十足,不理會一般人為之拘謹的套路和方法。這些是淺顯的特征,而我們的思考,則須“淺入深出”,從他的課程開發(fā)和課堂教學中探尋出一種對于教育乃至對于人生的態(tài)度和追索。這樣的態(tài)度和追索,在我看來,首先是益民君對語文教學的平民化立場。按理說,在學校的教育教學,都須是平民化的。因而,語言的教學,也須得立足民間、面向民間。不過倘我們觀察語文教材中的選文、教師對文本的解讀理解,或者師生在語言學習中的態(tài)度,我們仍不能不得出結論:語言的教學,它的基礎很不平民,仍然依附著一種權力意志。語言的教和學,在大多數的場合,都為著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多數語文教師,往往屈就于文本的意識形態(tài)的解讀,由著“教參”的指引,把本就良莠不齊的課文文本沿著道德倫理的方向拽。自然,這其中,也有教師憑借自身的才智將這些文本在課堂內演繹得精妙絕倫。可惜文本的落后性(要么落后于時代,要么落后于生活),使得這些教師的辛苦勞作只換來了學生的盡情觀賞,而并不能給他們帶來持續(xù)的語言美的感受,更毋庸說借助語言而做的生活思考了。因此,益民君的“平民化”的語言教學,不是一種簡單的另辟蹊徑,而是對現行教材、現行語言教學思想的反動。當然,“平民化”并非簡單的媚俗,不是靠著調侃和對文本的肆意竄改為樂。在益民君的語言課堂內,“平民化”更多地體現在他對于民間文化的價值趨向和對時代、生活的關注。因此,無論是他對于語言素材的選取,還是他在教學中所把持的態(tài)度,都具有強烈的回歸民間的意愿。就說語言罷。對語文教師而言,“平民化”的起碼要求是他對語言的樸素而又本真的理解。益民君是徹頭徹尾的文學青年,故他的語文教學,具有強烈的“文學教育”的痕跡。只是倘先前他的“詩化語文”還帶有詩情畫意的夢想的話,最近的這些課例中,語言的“文學性”則已經踏踏實實地回歸到了民間。在他看來,無論是顛倒歌,還是謎語或是繞口令,都顯然是與童謠一般的“最質樸、最自然、最原始的聲音” 周益民. 想念那話語之鄉(xiāng)童年的月亮爬上來教學記錄. 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084C,因此在語言教學上選用這類文體,正反映了他的語言觀:即最精粹的語言,必須植根民眾,植根生活。這對于教師而言,可不是一般的語言觀。它一下子將語言教學的視野,從倫理的或是經典的文本拉到了廣闊的社會一個既包含歷史,也包含現實思考的社會。在這些課例中,教師分別引入了諸如對歌、相聲、快板、西河大鼓等民間語言藝術形式,這等于是向學習者傳遞這樣的信號:即語料的選擇及語言的學習,必須來自時代,來自民間。因此,與其屈就教材選文來進行教學上的修補,還不如直接在民間文學的大海中尋找寶藏。而這一做法,使得語言的教學,可以如活水一般不斷新鮮,不斷創(chuàng)造力量?!捌矫窕笔沟媒處熃嬈鹆艘环N在正統(tǒng)教育話語下特殊的文化身份,他擺脫了長期以來教師的概念性形象,而以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及其對現實世界的看法,貼近了他所身處的社會,并無時不具有對權威的批判精神??v觀益民君的這些課例,我們可以分明看到,他并不迷信“經典”,亦不排斥時尚。在繞繞復繞繞一課中,他用“初入江湖”、“小有名氣”、“名動一方”等游戲一般的“級別”來作為評價的等級激勵孩子去學習、使用語言;又如在這里有個顛倒的世界中,為了教授學生的節(jié)奏誦讀法,他還薦入了周杰倫的歌曲。這使得語言教學的課堂,被置于時代背景中,也同時使課堂內語言的使用,不僅反映了生活,更體現了對人、對社會的一種批判。在這個課例中,教師有一席話:可見,顛倒歌讓人痛快,除了它好玩有趣,有一些顛倒歌其實還是繞著彎地、曲折地說出了人們的心里話,說出了人們的愿望,耐人咀嚼。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流傳有不少這樣的顛倒歌,抨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和是非顛倒的怪事,訴說自己的不滿。又如在謎之謎中,有一處設計:如果把謎語也比作一個人,你覺得那是一個怎樣的人?(神秘、智慧、機智、幽默)明明要讓你產生錯覺,你怎么還心甘情愿去猜?所以,謎語總是和快樂、笑聲聯(lián)系在一起,即使皺著眉頭,也是一種思考的愉悅。再說,“我”看出了你繞的彎子,沒有產生錯覺,可見“我”是個智慧之人。難怪古今中外的人都喜歡猜謎,謎語成了世界上許多民族共有的民俗文化現象。在這里,益民君不僅將語言現象作為一種對象在課堂內與學生進行交互研究,也同時將對語言的理解升華到了對人的思考。從某種意義上看,他的語言課堂,已經擺脫了技術教學的層面,而直接被置于了社會的大問題之中。語言的教學,來自社會,回歸對社會的思考,正在此處得到了充分體現。二“平民化”使得益民君的課堂展現了一種文化視野,而不是簡單的課程建構。因此,我們可以粗略地說,他的這些課例實踐,實際上是在做著文化啟蒙的事。以教育的方式啟蒙人,大致是教育者歷來的夢想,雖則事實上并不能如愿。這里的原因,有體制的問題,有民眾的基本素質問題,亦有長期以來一個民族形成的刻板性格、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模式問題。因此,在教育的領域啟蒙人,鼓吹西方的自由思想自是要遭到權力意志的壓迫和民眾的冷漠,用“知識教育”去啟蒙人,現在看來,也只助長了物欲化和思想的僵化。對學校的孩子來說,他一走出校門便要遇著一個持強烈的傳統(tǒng)文化特性的人群,因此,簡單地以西方的教育模式來促進啟蒙,到底因為“不合國情”而顯得力不從心。故“文化啟蒙”的重要性頓時凸現。我不曉得益民君在設計和教授這些課時,是否考慮到了對人的文化啟蒙,但觀察他的教學作為,我們依然為他在傳統(tǒng)文化上的追索而興奮不已。嚴格地說,當益民君向學生推介顛倒歌、繞口令這些民間語言藝術時,他已經在傳播一種傳統(tǒng)的文化意識了。但在具體的操作中,他仍以他對文化教育的觀念,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化”。一是對文化知識的薦介。雖然縱觀他的幾個課例,師生大多在對某一種語言形式進行欣賞和操練,但在關鍵的時刻,教師還是及時地提供了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這點相當重要,因為一旦學生明白了課堂內所接觸的語言形式的要義和特征,那么,他們會迅速建立一種文化視野,也容易在課后的閱讀中進一步地深入研習。譬如在繞繞復繞繞中,當師生在對“經典的繞口令”進行練說和寫法欣賞之后,教師及時地引入了“快板”和“西河大鼓”兩種表演形式,并介紹了“馬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馬增芬的演唱;又如在這里有個顛倒的世界中,教師向同學推介了孺子歌圖;而在謎之迷中,教師則提供了一種材料,介紹“謎語”的由來:謎語在春秋時叫言隱、隱語、廋(su)辭;在漢時叫射覆、離合,在唐時叫反語、歇后,在五代叫覆射,在宋時叫社謎、藏頭、市語;在元時叫獨腳虎、謎韻;在明時叫反切、猜燈、彈壁,在清時叫切口、縮腳韻、文虎、燈虎等,俗稱悶兒、昏子。老實說,教師在這里還是講謎語,不過,文史常識的增加,可使得知識得以拓展和延伸。另外,由于術語本身的有趣,這些文化知識的習得并不枯燥艱難,反倒可借謎語另類說法的生動有趣,而顯出文化味道的濃厚了。二是對母語的堅持。自“學校教育”出現以來,我們所依靠的思想大多是舶來貨?!芭d學堂,廢科舉”以來,中國的教育,一直就擺脫不了西方詞語系統(tǒng)的籠罩。在語言教學領域,我們也分明地感到,外族語言和文化侵略的長驅直入,已經導致了民族心理的扭曲變形。因此,益民的堅守“民間文化”,實質上是對民族語言的堅守,也是對母語純潔性的堅守。在繞繞復繞繞一課的最后,師生共同欣賞了中國話后,教師總結說:在這些歌里聽到這些繞口令,真是讓人感受到了現代與經典,讓我們自豪的是,現在要讓全世界都來說中國話。這里點明了益民君這一系列課的文化啟蒙目標:即以語言的趣味、循序漸進的運用,挖掘語言的根底,從而培育一種民族的自豪感。因此,師生之前對于這些語言形式的格律、音韻、修辭等手法的研習,便頓時具有了宏大的文化目標指向:即以母語的堅持,來抵抗文化的殖民,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與其他宣揚“文化啟蒙”的人不同,益民君眼里的文化,更多的是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質樸的民間文化,并且堅定地認為,這樣的文化可以也應該同兒童的閱讀緊密結合。因此,他的“啟蒙”,并無刻意的痕跡。在啟蒙方式上,他十分高明地將語言材料置于孩子的視角之中:無論是課題名稱、還是其中的語言素材、甚或是學生在課堂內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都在孩童似的游戲教學中實現了它預設的意義。在對這些語言藝術的習得和創(chuàng)作中,孩子留給自己的,更多的是一種思維能力以及精神上的收獲。這些收獲,仿佛一顆種子,終會在其人生的路上,長出思想的果實。馮驥才先生說過,民間文化永遠是“民族文化的源頭和根基”,因此,益民君在他的課堂中的文化啟蒙,是自覺走向大眾、自覺走向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和行為,并擺脫了借“經典”鼓吹語文虛無的高尚的陋俗,也擺脫了語言唯美主義對民間文學的狹隘理解。三雖然周益民君在其課堂教學中又要民本又要文化,但他恐怕最要關注的,是面前的兒童學習者。中小學教學的實施,可以有成人的理想模式,但其對象,永遠是有別于成人思維的兒童。這是我們萬不能忘記的。事實上,周益民君的“文化啟蒙”的過程,也是他對兒童理解的過程。早在讓深度解讀成為可能中,他就指出:另外,人們還常常忽視了一點,從兒童走向成人,某些方面的能力會得到發(fā)展,但是,有些方面的能力卻可能出現退化,比如包括情感和想象在內的藝術能力。在這些方面,兒童當之無愧地成為“深度”的擁有者,成人應該心懷虔誠地從他們那兒獲得創(chuàng)造的力量、靈感和智慧。 周益民. 讓深度解讀成為可能. 江蘇教育,2009年第五期因此,兒童不是“低幼化”的代名詞。至少在藝術能力方面,兒童要比成人高明。正如華滋華斯(Wordsworth)說的,童心是成人之源泉(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叭碎L大,這些記憶也會長大。人長大,童話也會長大。長大的童話會成為一個人未來的人格。 周益民. 兒童閱讀:基于兒童,為了兒童. 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1月1日”事實上,隨著益民君這里有個顛倒的世界等課例的推出,他對兒童的理解也在“長大”。對兒童化的審美變遷,是我們研習他這系列課時不能繞開的話題。老實說,在童年的月亮爬上來中,益民君對兒童化的理解尚帶著一些虛幻的圖景。雖然成尚榮老先生總結出其中的實質是“讓語言在人的創(chuàng)造中成為一種圖景,獲得生命,讓人在語言的言說中成為一種價值存在。 成尚榮. 在童年的月亮爬上來的背后. 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08年第五期”但言說的內容,卻仍然停留在玻璃般透明的“經典”童話文本,如小王子,如第三件事。因此,在這個時期,益民君對童話和童話教育的理解,本身便是充滿著童話色彩。我們自然不能否認這種烏托邦式的童話理解的合理之處。事實上,益民君對童話的幾乎是膜拜的心理,直接促使了他帶著孩子們對這些文本的研讀。因此,“讀書會”是“詩化語文”時代最顯著的教學模式。但是這樣做,仍不免招致了成人世界的鄙夷:其一,選用的文本在多大程度上是“經典”的?如鄭飛藝在語文的文化,童年的文化中說的:經典是所謂文質兼美的,而像月光光、拜月亮等童謠確為經典。如此看來,一部分童詩的語言質地還不能說是精品;退一步說,即便這些童詩僅具有樣本功能(實際上確實發(fā)揮了樣本功能,學生的創(chuàng)編基本上仿擬童詩而非童謠的樣式),也要求語言質地的上乘。 鄭飛藝. 語文的文化,兒童的文化童年的月亮爬上來教學內容評析. 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08年第五期這里的說法,到底有些吹毛求疵;但有一點我們不能不警惕:即便仿擬經典童謠來獲得語言的“美”,也只是一種在童話世界中的浸濡。我們是否想過,兒童最終要從這種浸濡中出來?或者,該如何出來?從一種語言形式到另一種語言形式的過渡,首先需要內容上的轉移、成熟。否則,兒童化恐怕真的成長不起來了。其二,語言如何同世界保持聯(lián)系?語言是存在的家,因此,在“詩化語文”中,兒童“通過語言跟世界締結一種和諧、完美的關系” 周益民. 詩化:語文回歸的應有情懷. 小學青年教師,2005年4月;然而,在功利化的社會中,孩子的童心即便是珍貴的,它到底要爬出來,要對他周圍的世界進行一種反觀和思考。在這個時候,“詩化語文”的“完美”到底還能走多遠?其實這里包含著一種思想之于行動的二律背反。當我們帶著“童年”的心思去理會這一世界時,我們會陷入更深的精神泥潭。因為周遭的世界,并非是一種充滿理想和激情的世界,而我們倘以為自己有了對童年的理解,要去改變這個世界,則只會成為唐吉柯德。因而錢理群先生在他的我的精神自傳中,便提出一個“思想的實現即思想自身以及思想者的毀滅”這個命題 錢理群. 我的精神自傳(P155).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實踐的發(fā)生會使得思想和思想者毀滅,并非意味著我們不要思想。因為在某種意義上講,思想和行動可以互相獨立。但思想要關注行動的可能性,因而我們對兒童化的理解,便不能脫離生活的實際,更不能脫離時代的特征。兒童閱讀的組織,須包含對現實的關注和批判。從這里有個顛倒的世界到繞繞復繞繞,益民君對兒童的理解得到了很大的變遷。這首先表現在他對語言的選擇和運用上,更貼近民間,從而使得兒童能走進更為廣闊的視野,生成更有力的人格和意義。其次,他以一種“游戲”的手法,演繹語言的要素和內容。從教學法的意義看,這十分切合孩子的認知心理,也頗符合孩子的現實生存狀態(tài);如在這三堂課中,教師都傳授給學生以誦讀這些文體的“秘訣”,并在課堂內外實際操練、改編和創(chuàng)造;同時,在操練的過程中,又分析其語言精要,如節(jié)奏、比喻等。用教師的話來說,是要學生在操練中成為“語言魔術師”。更可貴的是,在這些課例中,教師不惟在語言的習得和操練上指導學生,更通過民間語言藝術的特殊形式,引導學生對人生、對社會進行批判。師:可見,顛倒歌讓人痛快,除了它好玩有趣,有一些顛倒歌其實還是繞著彎地、曲折地說出了人們的心里話,說出了人們的愿望,耐人咀嚼。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流傳有不少這樣的顛倒歌,抨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和是非顛倒的怪事,訴說自己的不滿。解放前老百姓中就流傳著這么一首顛倒歌(顯示,指名讀):泥瓦匠,住草房;紡織娘,沒衣裳;賣鹽的,喝淡湯;種田的,吃米糠。編涼席的睡光床,當奶媽的賣兒郎。師:還是顛倒歌,不過已經讓人笑不起來了。大概正是因為這種顛倒世界的耐人尋味,許多童話作品也有這樣的描寫。看過鄭淵潔的童話嗎?(很多學生點頭表示看過)他有一部童話叫魔方大廈,其中的第3集是裝在罐頭里的爸爸媽媽。這天,主人公來克來到了一座奇怪的城市,這座城市的所有大人都歸孩子管,連市長都由孩子輪流當。這回,來克當上了市長。我們來看看來克市長辦了件什么事(放映動畫片片段。來克想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整天把他關在家里,總是按照大人的意志來管他,還不讓他交朋友,憋得難受。他就想讓大人也嘗嘗憋得慌的滋味兒。他宣布了施政方案:“把所有的爸爸媽媽都裝進罐頭里。”)師:你們覺得鄭淵潔了解咱們孩子的心思嗎?生1:我覺得他很了解我們,我們孩子總是被大人管頭管腳。生2:我們孩子不是一天到晚都該呆在家里的,爸爸媽媽真不了解我們,現在讓他們嘗嘗這樣的滋味。生3:跟我想的一樣的,有時候爸爸媽媽羅嗦死了,我就恨不得馬上長大,不再受他們的管束。師:爸爸媽媽們想要我們學習好,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他們不知道那樣卻壓抑了我們的個性發(fā)展,鄭淵潔正是用這樣一種荒誕又極端的方式說出了我們的心聲。如果說前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普車中級理論試題及答案
- 德育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品個人職業(yè)規(guī)劃題及答案
- 廠中考試題庫及答案
- 病案書寫考試題庫及答案
- 安康語文面試題目及答案
- 數字攝影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設計師證書取得方式與試題及答案
- 江蘇四市語文試題及答案
- 波譜測試題及答案大全
- 化工裝置報廢拆除施工方案
- 職場心態(tài)-培訓課件
- 第四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儀器儀表制造工(儀器儀表與智能傳感應用技術)賽項競賽平臺主要設備技術標準
- 統(tǒng)編版 高中語文 選擇性必修下 第二單元《邊城》
- 白內障患者護理教學查房
- 幼兒園 中班心理健康《我會傾訴》
- 機械租賃保障措施
- 2024-2030年中國病號服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洗煤廠安全應急預案
- 抖音火花合同模板
- 掬水月在手-古典詩詞與現代人生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南開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