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2019-2020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專項復習專題08:文言文閱讀B卷.doc_第1頁
統(tǒng)編版2019-2020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專項復習專題08:文言文閱讀B卷.doc_第2頁
統(tǒng)編版2019-2020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專項復習專題08:文言文閱讀B卷.doc_第3頁
統(tǒng)編版2019-2020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專項復習專題08:文言文閱讀B卷.doc_第4頁
統(tǒng)編版2019-2020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專項復習專題08:文言文閱讀B卷.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2019-2020年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專項復習專題08:文言文閱讀B卷姓名:_ 班級:_ 成績:_一、 文言文閱讀 (共20題;共272分)1. (13分)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的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湖中人鳥聲俱絕(_)余強飲三大白而別(_)是金陵人,客此(_)(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文章可謂是癡人賞奇景,奇景“奇”在萬籟俱寂,天地一色,萬物渺??;癡人“奇”在不顧天寒地凍獨往賞雪,醉心于雪景,閑情雅趣異于常人。B .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文筆簡練,采用白描手法,勾勒寫意,全文不足二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說明為一體。C .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深化意境,從側(cè)面表現(xiàn)作者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雅致。D .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作者采用了寬視野,遠鏡頭,營造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連成一片,白茫茫渾然難辨,天長水遠的闊大境界。2. (8分)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1)解釋下面劃線詞。 與人期行_相委而去_元方入門不顧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日中不至,則是無言;對子罵父,則是無禮。(3)下面對原文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陳太丘與友期的主題思想,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話來揭示的。B . 文章一開頭,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幾個關鍵詞語,把事情、時間、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C . 人物情態(tài)上的自然生動,乃至文字之下隱藏著的本真性情,“慚”、“下”、“引”三個動詞,把陳太丘知錯欲改的心態(tài)及行為刻畫得入木三分。D . 陳太丘與友期刻畫了三個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說明了為人處世,應該講禮守信的道理。3. (23分)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天鏡園浴鳧堂 , 高槐深竹,樾暗千層,坐對蘭蕩 , 一泓漾之,水木明瑟 , 魚鳥藻荇,類若乘空。余讀書其中,撲面臨頭,受用一綠,幽窗開卷,字俱碧鮮。每歲春老,破塘筍必道此。輕舠飛出,牙人擇頂大筍一株擲水面,呼園中人曰:“撈筍!”鼓枻飛去。園丁劃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無可名言,但有慚愧。(張岱天鏡園)【注】浴鳧堂:天鏡園中一個堂名。樾:樹蔭。蘭蕩:湖名。明瑟:明凈新鮮。破塘:紹興地名,以產(chǎn)筍著稱。輕舠:小船。牙人:商人。枻:船槳。(1)解釋下列劃線詞。 曉霧將歇_夕日欲頹_無可名言_但有慚愧_(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3)【甲】文表達了蘇軾_的情懷,【乙】文中同樣表明作者張岱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 4. (17分)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遷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凝,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 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1)解釋下列語句中的劃線詞。 河陽之北_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_固不可徹_(2)翻譯下列句子。 如太行、王屋何?甚矣,汝之不惠。(3)對愚公移山內(nèi)容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 . 愚公的子孫雜然相許,贊成并付諸行動。愚公的妻子則持反對意見。B . 京城氏的遺男,雖然年幼,卻非常熱心,幫助他們移山。C . 愚公不愚,其移山精神不僅感動了天帝,而且鼓舞了炎黃子孫。D . 智叟不智,他只看到愚公的力量小,沒有看到事物的發(fā)展變化。5. (16分)閱讀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記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連夜游虎丘 ,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風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嘗秋夜坐釣月磯 , 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 , 及佛燈隱現(xiàn)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于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坐石臺,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鳎├盍鞣加位⑶鹦∮?,有刪改【注】虎丘:蘇州名勝。紅粉笙歌:指歌女奏樂唱歌。鉤月磯:在虎丘山頂。風鐸:懸于檐下的風鈴。無際、仲和,作者的友人。(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 嘗秋夜坐釣月磯_及佛燈隱現(xiàn)林梢而已_(2)用“/”標出下面句子中的兩處朗讀停頓。 不 復 飲 酒 亦 不 復 談 以 靜 意 對 之(3)翻譯下列句子。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4)用自己的話說說蘇軾是怎樣描寫承天寺夜色的,并試著找出承天寺的夜色與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點? 6. (18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對下面文句中劃線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 委而去之 委:離開B . 威天下不以兵革利 威:威懾C . 親戚畔之 畔:通“叛”D . 以天下之所順 順:歸順、服從(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 . 三里之城 多助之至B .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面山而居C .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不以物喜,不以己D . 故君子有不戰(zhàn) 故日月星辰移焉(3)下列語句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譯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不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條件,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條件,不如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B . 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譯文:武器裝備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不是不充足。C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譯文:限制百姓不能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家不能靠山河的險要。D . 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譯文: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4)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寫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議論文,采用的是總起分承、最后總結(jié)的結(jié)構(gòu)方式。作者抓住論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語言做扼要的論證,觀點鮮明突出,讀后發(fā)人深思。B . 短文一開頭就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觀點,指明“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人和”,就是下文說的“多助”和“天下順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擁護。C . 本文的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以戰(zhàn)爭中的情況作為事例,強調(diào)“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把戰(zhàn)爭比作治國的道理。D . 在論證“地利不如人和”時,作者先用四個并列的否定句,充分鋪張防守一方所具備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條件,然后陡然一轉(zhuǎn),說出失敗的結(jié)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結(jié)論有很強的說服力。7. (8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須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韋、石斛之類,雖不待土,然去其本處,輒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漬以清水,置盆中,可數(shù)十年不枯。雖不甚茂,而節(jié)葉堅瘦,根須連絡,蒼然于幾案間,久而益可喜也。其輕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陽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與清泉白石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豈昌陽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數(shù)本,以石盆養(yǎng)之,置舟中。間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愛焉。顧恐陸行不能致也,乃以遺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視之。余復過此,將問其安否。(節(jié)選自蘇軾石菖蒲贊一文)【注】昌陽,名醫(yī)別錄認為昌陽和菖蒲是兩種不同的植物。(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字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 . 濯去泥土 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B . 乃以遺九江道士胡洞微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C . 既非昌陽之所能及 及郡下(桃花源記)D . 置盆中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項是( ) 例:以石盆養(yǎng)之A . 兩狼之并驅(qū)如故(狼)B . 已而之細柳軍(周亞夫軍細柳)C .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答謝中書書)D . 公與之乘(曹劌論戰(zhàn))(3)用“/”標出下面句子中的一處朗讀停頓。 余 游 慈 湖 山 中(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蒼然于幾案間(5)請簡要概括石菖蒲的特點,并揣摩作者對石菖蒲的情感。 8. (12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節(jié)選自出師表)【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故往見郭隗先生曰: “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士爭湊燕。 (節(jié)選自燕昭王求賢,有刪改)【注】厚:豐厚,用做動詞涓人:國君身邊的侍從人員,多指宦官三:指很多,虛數(shù)致:招來見事:被任用湊:聚集,奔赴(1)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 受任于敗軍之際 / 臣聞古之君B . 人茍全性命于亂世 / 況賢于隗者乎C . 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 /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D . 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 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2)下列句子劃線字的用法與“深入不毛”中“毛”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 . 置人所罾魚腹中B . 夜篝火,狐鳴呼曰C . 天下縞素 , 今日是也D . 一狼洞其中(3)用“”給下面文句斷句,要求根據(jù)語意劃出兩處。于是昭王為隗筑官而師之。(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文言語句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5)概括劉備和燕昭王對待人才的共同之處 9. (1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1)解釋下面劃線的詞語。 是魚之樂也_固不知子矣_全矣_請循其本_(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3)下面是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莊子與惠子的這場辯論的主題是“莊子是否知道魚之樂”。B . 莊子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很快樂,這其實只是一種主觀看法,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C . 惠子認為水中的游魚并不快樂,所以當莊子說出自己的看法時,他立即給予了反駁。(4)在莊子與惠子的這一場辯論中,你欣賞的人物是誰?請結(jié)合文本談談理由。 10. (16分)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杞人憂天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逼淙嗽唬骸澳蔚貕暮??”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思。 身亡所寄_因往曉之_其人舍然大喜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劃線句子。 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3)下列對本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后來的人就根據(jù)上面這個故事,引申成“杞人憂天”這個成語。B . 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學習的。C . 杞人憂天選自列子天瑞,題目是原來就有的。D . “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這句話表明,杞人的擔心是無根據(jù)的。11. (16分)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問題。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故不為茍得也 _萬鐘于我何加焉 _是亦不可以已乎 _(2)翻譯劃線的句子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3)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 作者將魚與熊掌進行對比,提出了他的主張:當二者不能兩全時,應舍生取義。B . 作者運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和道理論證來證明自己的觀點。C . 縱使路途再漫長,屈原也要上下求索,終遭奸臣毀謗。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懷著悲憤投入汨羅江,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孟子“舍生取義”這一主張。D . 本文第一段文字主要側(cè)重于講道理,第二段文字則側(cè)重于列舉事例。12. (8分)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1)解釋劃線的詞 太丘舍去_尊君在不_下車引之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3)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 陳太丘不守信用,約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結(jié)果不等友人來自己先走了。B . 陳元方小的時候傲慢無禮,竟敢教訓長輩,目中無人。C . 小元方能指出父親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無信”,“對子罵父”是“無禮”,可見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 . “友人”之所以“下車引之”,是想哄陳元方帶自己去找他的父親。13. (12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張養(yǎng)浩執(zhí)法張養(yǎng)浩,幼有行義,嘗出,遇人有遺楮幣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年方十歲,讀書不輟,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養(yǎng)浩晝則默誦夜則閉戶張燈竊讀。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薦為東平學正。及為丞相掾,選授堂邑縣尹。首毀淫祠三十余所,罷舊盜之朔望參者 , 曰:“彼皆良民,饑寒所迫,不得已而為盜耳;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北姳I感泣,互相戒曰:“毋負張公。”有李虎者,嘗殺人,其黨暴戾為害,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養(yǎng)浩至,盡置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猶為立碑頌德。(選自(明)程文憲中州野錄)【注】楮(ch)幣:元代發(fā)行的一種紙幣。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濫設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舊盜之朔望參者:有強盜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審訊檢查的規(guī)定。(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 毋負張公/負者歌于途B . 及為丞相掾/將復何及C . 是絕其自新之路也/自非亭午夜分D . 去官十年/則有去國懷鄉(xiāng)(2)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父 母 憂 其 過 勤 而 止 之 養(yǎng) 浩 晝 則 默 誦 夜 則 閉 戶 張 燈 竊 讀(3)結(jié)合文意,用自己的話概括百姓為張養(yǎng)浩“立碑頌德”的原因? 14. (13分)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疽摇刻镒訛橄?, 三年歸休,得金百鎰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對曰:“所受俸祿也?!蹦冈唬骸盀橄嗳瓴皇澈??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親也,盡力至誠,不義之物,不入于館。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慚走出,造朝還金,退請就獄。王賢其母,說其義,即舍田子罪,令復為相,以金賜其母。詩曰:“宜爾子孫承承兮?!毖再t母使子賢也?!咀ⅰ繛橄啵鹤鲈紫?。鎰:二十兩。安:怎么。對:回答。治官:做官。事親:侍奉父母。館:這里指家。去:送還。造:到去。就獄:接受處分。賢:以為賢。說:通“悅”,為感到高興。舍:通“赦”,赦免。詩:這里指詩經(jīng)。承承:謹慎小心。(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 陳太丘與友期行_下車引之_三年歸休_非吾所欲也_(2)翻譯下列句子。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宜爾子孫承承兮。(3)【甲】文中的元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乙】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母親? (4)【甲】【乙】兩文在為人處世方面各說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處? 15. (11分)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稀、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疽摇扛咦嬖唬骸拔崴杂刑煜抡吆危宽検纤允煜抡吆??”高起等對日:“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吾不如韓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保ㄊ酚浉咦姹炯o節(jié)選,有刪改)【注】高祖:指漢高祖劉邦。高起:高祖的臣子。略:攻占。天下:這里指劉邦的部屬。子房:西漢謀士張良。連:率領。(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_性行淑均,曉暢軍事_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先帝稱之日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3)下面對甲、乙兩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甲文中諸葛亮兩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劉禪謹記先帝遺志,謹遵先帝安排,言辭懇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B . 乙文中,司馬遷通過對話描寫,將高祖取勝與項羽失敗進行對比,刻畫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C . 甲文中諸葛亮向劉禪舉薦郭攸之、費襪、董允等管理“營中”之事,向?qū)櫣芾怼皩m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細致周到。D . 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夠很清晰地認識到張良、蕭何、韓信各自的長處,并讓他們各得其所。(4)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 16. (18分)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請給詩句中加下劃線字標注讀音。 山島竦峙_幸甚至哉_(2)下列詩句中加下劃線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 東臨碣石(靠近)B . 水何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C山島竦峙(聳立) D幸甚至哉(達到極點)(3)下列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傳達出詩人揚鞭躍馬、高瞻遠矚的昂揚氣概。B . 這首詩借景抒情,詩人以洗練的筆法、神奇的想象、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描繪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C . 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壯的樂曲,在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悲從中來,發(fā)出感慨。D . 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他渴望統(tǒng)一中原、建功立業(yè)的抱負。(4)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句話的妙處。 (5)請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把詩人在碣石山上看到的景象描繪出來。 17. (11分)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 (一)誡子書諸葛亮夫君于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解釋下列句中加下劃線的詞語。 非學無以廣才_ 淫慢則不能勵精_險躁則不能治性_ 年與時馳_(2)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橫線句子的意思。 句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_(3)聯(lián)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志”與“學”的關系。 18. (16分)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小題?!炯住苛直M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含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礦,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禮記禮運)(1)解釋下面劃線的詞語。屋舍儼然_阡陌交通_不獨子食子_貨惡其棄于地也_(2)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予作文以記之B .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C .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 . 大道之行也 長跪而謝之(3)翻譯下面句子。 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選賢與能,講信修睦。(4)理解文意,用原文語句填空。 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桑竹垂余陰;菽稷(糧食作物)隨時藝(種植)”的詩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園景象與之類似的句子是:_。(5)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與之異曲同工的句子是_。19. (12分)閱讀北冥有魚,完成下面小題。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1)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