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七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設計:武進區(qū)湖塘橋初中 沈鑫濤單元學習目標:1能欣賞文章所描寫的優(yōu)美畫面,說出作品的語言風格。2能聯系作品的文化背景,說出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3通過世界民俗文化調查的綜合實踐活動,領略人類大家庭的民俗風情,培養(yǎng)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感情。4學會收集整理素材的一些方法,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細觀察、勤思索、常積累。5走進圖書館,學習檢索書目尋找資料,能制作讀書摘錄卡片。單元課時安排:共13課時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社戲 2課時端午日 1課時本命年的回想 1課時中秋詠月詩詞三首 2課時“世界民俗風情展”綜合實踐活動 1課時寫作:從生活中找“米” 3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走進圖書館 1課時單元小結 1課時教材分析: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擺正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摒棄繁瑣的分析、提問和板書,優(yōu)化課堂結構,還給學生閱讀時間,借助多媒體課件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動閱讀,使每一個學生有發(fā)言的機會,提高課堂學習效益,受到美的熏陶,掌握閱讀小說的方法。斑斕多彩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的民俗風情,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追求,這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所選的文章,分別向我們介紹了過年、端午、中秋三大傳統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以及江浙地區(qū)農村演社戲祈福的民俗風情。讀罷這些文章,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著這些傳統節(jié)日和民間風俗的無窮樂趣,可激發(fā)我們了解更多的民俗風情的熱情,增加對我們民族乃至世界燦爛文化、悠久歷史的熱愛。教學設計:單元整體學習(1課時)(一)課前學習:1瀏覽本單元所有課文。2開始本單元學習,剛好是“國慶”節(jié)后,“重陽節(jié)”將臨。要求:同學們利用假期,回家向家人、長輩或者通過圖書、網絡了解“重陽節(jié)”的來歷、活動形式、和現今的發(fā)展變化,作好記錄以備交流。除此外,你還知道哪些節(jié)日?(二)課堂學習:1交流課前所積累的知識,明確“重陽節(jié)”之類的傳統節(jié)日有哪些,簡述特征性的活動。2了解單元內容,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問題情境:(1)哪些內容給你留下的印像最深刻?為什么?(2)哪些內容是你最感興趣的?為什么?(3)了解單元內容后,你有何感受?3布置任務:根據單元內容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三)組建活動小組,制定活動方案。1問題情境:你知道我們常州有哪些風俗習慣嗎?給大家講講。(討論,交流)2針對單元主題,商討單元學習專題,并擬訂實施方案,自由交流,確定自己的專題。開展一次世界民俗文化(包括我國各民族的)調查的綜合實踐活動,合作調查,通過網絡、圖書查詢等多種形式,領略人類大家庭的民俗風情。要求:主題鮮明、范圍宜小,可以以展板、ppt投影的形式展示。3 自由組合專題研究小組,制定活動計劃、方案。(巡視指導,給予一定的提示、幫助。)社戲背景資料:1寫作背景:社戲一文寫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夠徹底,在封建軍閥的統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緊緊地禁錮著大家的頭腦,封建的禮教制度牢牢地束縛著人們的手腳,一切都沒有進步,一切都沒有朝氣。在這種氣氛之下,兒童教育就更成為封建教育制度的犧牲品了。枯燥無味的教育內容,僵化呆板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發(fā)展,而且備受摧殘。少年兒童們渴望自由,追求發(fā)展,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風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融洽友愛互助的關系。魯迅先生的社戲,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以一個少年兒童觀察社會,觀察人情的角度,生動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發(fā)出了時代的吶喊:封建教育制度是非推翻不可的了!魯迅在談到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和思想時曾說:“我母親的母家是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保饧斑z)這一種十分可貴的“親近”,對魯迅有著重要而深刻的影響。魯迅雖然出生在城市紹興,但從小就同農民和農村保持密切的聯系。少年時代的魯迅接觸長媽媽等貧苦善良的農民,受到他們的啟發(fā)和教育。特別是魯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農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們悲慘的命運,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戲就形象地表現了迅哥兒和農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熱情地歌頌了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品質。社戲的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課文敘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兒”)與外婆家的農民孩子在看戲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魯迅把這些事寫得十分生動有趣,使人讀后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在魯迅寫作社戲的那個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寫農民;有的人即使寫了農民,也是瞧不起農民,甚至歪曲農民。魯迅能寫出象社戲這樣歌頌農民高尚品質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2關于社戲:演社戲是我國浙東一帶農村集鎮(zhèn)過去的一種民俗。舊時鄉(xiāng)村里分為一個一個的“社”,每個社有社廟。社廟大多臨河而筑,前面留一大片空地,對面臨河筑一個永久性的戲臺,臺柱用石頭做的,戲臺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河上。演戲目的是祭天地、敬鬼社,祈求全社太平、富足。演戲時間一般在豐收后的農閑季節(jié),各社出錢請戲班演戲,一連演好幾天,非常熱鬧。備課資料:1更多關于江南水鄉(xiāng)和社戲的知識請瀏覽“武進中語網”“教學參考”: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32 2關于社戲的教學建議:/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33 3課文擴讀材料:聽戲梁實秋梁實秋用幽默詼諧的筆調描繪了看戲之樂??磻蛑畼?,似乎不在戲的本身,而在看戲的氛圍、看戲的過程,當然還有對戲法的模仿。本文與社戲有許多相通之處,可作為課文的補充資料,以便我們更好地了解個兒童執(zhí)著于看戲的真正目的,對舊時戲園的演出也會增添一些見識。具體文字見:/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34 社 戲(第1課時)學習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和主要情節(jié)。2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的樂土之樂。教學過程:(一)導入: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絢爛的圖畫,猶如一個個歡快活潑的音符,有說不盡的樂趣,道不完的喜悅(請多名同學說出自己童年的趣事,不做闡發(fā),意在勾起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二)整體感知:1初讀課文熟悉小說脈絡。學生閱讀歸納,教師點撥:小說按看戲前、看戲中、看戲后三部分組成。其中,看社戲是主體部分,可分四層:看戲前的波折看戲中的見聞感受看戲偷吃羅漢豆。2再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看看課文的情節(jié)是如何發(fā)展的。明確: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xiāng)間生活看社戲前的波折(詳寫)夜航去看社戲途中(詳寫)趙莊看社戲(詳寫)看社戲后歸航偷豆(詳寫)六一公公送豆。(三)深入探究: 作者說“平橋村”是他的樂土,請你說說有哪些讓他感到快樂的人、事、物。小組討論后發(fā)言。(淳樸好客的大人小孩,釣蝦放??磻?,悠閑的鄉(xiāng)村生活)(四)課后學習:1繼續(xù)熟悉掌握一些字詞:歸?。簒ng 行輩:hng 憚:dn 絮叨:xdo 怠慢di 攛掇:cundu 鳧水:f 潺潺:chn 歌吹:chu 蘊藻:ynzo 家眷:jun 皎潔:jio 漂渺:piomio 糾葛:jig2誦讀“一出門于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社 戲(第2課時)學習目標:1理解社戲之樂在何處2通過優(yōu)美語段體會本文風情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敘事、描景中領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念之情。教學過程: (一)導入:復習上堂課內容。(二)重點賞析:1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文中的寫景部分,體會美麗景色對愉快心情的襯托作用:景美,小伙伴們純真的友情更美。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表現美麗景色的?引導學生明確:(1)嗅覺,如豆麥和水草發(fā)散出清香;(2)視覺,如月色朦朧,淡黑的起伏的連山;(3)聽覺,如似乎聽到歌吹了;(4)想象,如料想便是戲臺。2課文最后一段雖很簡短,但實在是文章的畫龍點睛之筆,蘊含著深刻的含義。那一晚的戲,看得人昏昏欲睡,氣得小伙伴們破口大罵;那一晚的豆,也只是滴著露水,帶著泥土氣息的普通羅漢豆。那么,文中為什么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究竟好在哪里呢?原來“看社戲”和“偷豆吃”是“我”在平橋村這塊樂土感受最強烈,印象最深刻的兩件樂事,它們給“我”的少年時代帶來最美好、最愉悅的心靈感受,使我永遠不能忘記那里人們樸實、真誠、善良和聰明能干,也不能忘記美麗動人的江南水域風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親密,這一切都是“我”在“那夜”以后的城鎮(zhèn)生活,人生旅途中再也不曾感受到的。因而,這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既表達了“我”對樂土生活的贊嘆,又抒發(fā)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三)拓展延伸: 許多童年時代的美好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了,比如以前過年時的一些傳統活動,自己炒瓜子花生,蒸饅頭團子,正月十五自己做兔子燈其實現在的物質生活比過去好多了,但總覺得那時的東西要比現在的地道,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教師先講述一個這樣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回憶自己類似的童年經歷和感受。教師總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互相幫助是快樂的根源。(四)課后學習:回去跟父母或其他長輩了解現在已經淡化或消亡的民俗風情,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記錄下詳細過程,制成海報或黑板報。 端 午 日(1課時)備課資料:1關于沈從文和邊城:/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35 2端午節(jié)的資料:/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36 3端午日教學實錄及專家點評:/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48 學習目標:1通讀全文,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湘西人民端午日的風俗。2找出精彩的場面描寫,并說出場面描寫作用,學習虛實相生的寫法。3感受龍舟競賽中體現的激勵爭先、合作、奮發(fā)向上的精神。課前學習:1通過查閱書籍或網絡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沈從文及邊城的主要特色。2向家中長輩了解家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的風俗。教學過程:(一)導入: 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一些節(jié)日也越來越重視了,那同學們喜歡過哪些節(jié)日? 生:春節(jié),圣誕節(jié),重陽節(jié),端午節(jié),愚人節(jié),母親節(jié) 師:其實剛才同學們提到的有好幾個是洋節(jié),對洋節(jié)也有所偏愛,反而中國傳統的節(jié)日慢慢在被人們遺忘,今天我們要一起跟隨沈從文先生走進湘西,去看看那里的端午節(jié)是怎么過的? (板書:走進湘西 端午日 沈從文)(二)整體感知:1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農歷幾月初幾?你們知道它的由來嗎?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為了悼念投汩羅江自沉的戰(zhàn)國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楚國滅亡后,他滿懷悲憤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體被蛟龍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龍舟爭相競撈,并鳴鑼擂鼓驅趕蛟龍。經過漫長的歲月,這些也便成了一種習俗被流傳下來了。2我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相關習俗?吃咸鴨蛋、吃粽子3問:茶峒人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 (歸納:穿新衣。用雄黃蘸酒畫王字。吃魚吃肉。賽龍舟。) 問: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歸納:龍舟競賽,競追鴨子) (三)重點賞析: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品味一下作者筆下龍舟競賽的場面??纯此菑哪男┙嵌葋砻鑼戇@一場面的,到底好在何處,能如此吸引你們? 1先請一位同學來讀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個到18個槳手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梁紅玉老鸛河水戰(zhàn)時擂鼓的種種情形”。 (讀時及時糾正讀錯或破句之處) 2請在文中找一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龍舟賽的精彩場面的。 (歸納:槳手、帶頭的、鑼手、鼓手的外貌和動作描寫) 槳 手-持、劃 帶頭的-纏裹、拿、揮動、指揮 鑼鼓手-敲打、調理 外貌與動作的描寫,活畫出了槳手、帶頭的、鑼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現出比賽場面的緊張、激烈,突出了奮力爭先的拼搏精神。3再請同學們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寫船手們,作者還從什么方面突出這龍舟賽的緊張與激烈? (“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梁紅玉老鸛河水戰(zhàn)時擂鼓的種種情形。”)梁紅玉在黃天蕩老鸛河抗擊金兵,一場水戰(zhàn)幾乎使得金兵全軍覆沒。這與龍舟賽有關嗎?兩者有相似點嗎?這里作者運用了什么的手法來寫的? (歸納兩者相似點在:鼓聲如雷聲,加上兩岸人的吶喊助威聲如水戰(zhàn)時擂鼓,激戰(zhàn)喊殺聲) (歸納:作用是突出龍舟賽的緊張、激烈、熱鬧) 剛才說了,梁紅玉水戰(zhàn)與龍舟賽無關,這只是作者的一種聯想,并想通過這種聯想來突出龍舟賽的熱鬧歡騰。這在描寫角度上說應該是什么? (側面描寫) (歸納: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了龍舟競賽的激烈程度和熱烈氛圍。) 4龍舟賽既然是如此的緊張激烈,那獲勝者的獎品一定是非常豐厚的啦,是不是?所謂的“重獎之下必有勇夫”。那獲勝的船手們的獎勵是什么? (一匹紅布,一塊小銀牌。唉,獎品并不算豐厚呀!) 是不是獲勝的龍舟上的所有的船手都有呀? (不是,“不拘”纏掛到船上某一個人頭上去。哦,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 那他們圖個啥? (歡樂、熱鬧) (歸納:體現出團隊意識、參與意識、競爭意識,或者說,體現的是團結合作的精神,奮力拼搏精神,表現出的是人與人的真誠。) (四)拓展延伸:1請同學們運用虛實相生的手法來擴寫捉鴨子的場面。(五)課后學習:收集祖國各地過端午節(jié)的風俗習慣以及關于端午節(jié)的故事傳說、詩文。本命年的回想(1課時)備課資料:本命年的回想教學談:/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37 學習目標:1了解京郊運河春節(jié)的習俗,正確、簡潔地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并說出所包含的文化內涵。2通過比較今昔過年習俗的異同,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來能理解春節(jié)習俗的文化內涵,熱愛民俗文化。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1播放春節(jié)聯歡晚會的開場片頭。2同學們,一年中的節(jié)日,春節(jié)是最隆重的。辛苦一年,享受一下勞動成果,展望未來,合家團聚。不過現在的過年味是越來越淡了。那么在京郊運河那兒,幾十年前是怎樣過年的呢?同學們想了解一下嗎?好,我們現在就隨著我國著名的鄉(xiāng)土作家劉紹棠到北京通縣儒林村(也就是作者的家鄉(xiāng))京郊運河的一處地方,去過一次年,領略一下那兒的民俗風情吧。(二)整體感知:1讀一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想一想:寫了幾件事。(學生獨立完成)要求利用工具書解決文中的生字詞:灶膛 zo 烙 餅 lo 簸箕 b ji 晾 ling 生瘡chun栗子 l 疙瘩鬏g da ji 糖黏兒nin 糝兒shn 涿州zhu吆喝yo he 門檻kn 秫秸棒sh ji 鬼祟gu su 騷擾so ro穿梭 su 大吃大嚼ju 天麻麻亮m ma 漬酸菜z 闔家h2小組合作,集中各成員的概括,并交流明確。(實物投影各小組歸納的幾件事,學生點評,評出最佳。媒體顯示教師歸納的十件習俗,供學生參考) 炒年貨 吃臘八粥 買糖果 挑絨花 殺牲畜 備糕點 送灶王 換門神 除夕守歲 拜新年(三)深入探究:春節(jié)習俗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涵。1媒體出示送灶圖和包團子圖,這些習俗包涵了人們的哪些期盼?(平安、團聚) 2課文中還有哪些習俗分別寄托了人們的哪些期盼?(學生閱讀課文,抓住關鍵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滿、來年豐收、鄰里和睦) 3媒體出示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樓”。用含義深刻的對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課后深入探究習俗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涵。(四)拓展延伸:1現在的年是怎么過的?與過去相比哪些過年習俗已消失或被發(fā)揚光大了? 現在過年又出現了哪些新的方式?(媒體重現十件過年習俗) (同桌討論、學生交流:挑絨花、除夕夜等等變化比較大;新的過年方式如:網絡拜年、電話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 2課文作者劉紹棠對過去的過年有著怎樣的感受?(學生答:留戀、懷念)要求找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的感受。3針對現在過年與以前過年的變化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課后學習:總結課堂發(fā)言,向爸爸媽媽寫一份建議書,提出一些既不失過年的含義,又符合新時代發(fā)展的過年建議。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備課資料:1水調歌頭原文及賞析:/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38 2蘇軾詳盡資料:/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39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第1課時)學習目標: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詞,并能背誦。2能感受作者在詩中寄寓的感情。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投影月夜圖畫和配合的詩詞)月亮是中國文化中的傳統意象團圓的象征,古人總愛對月抒懷,尤其是在中秋這樣的節(jié)日,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中秋詠月詩詞三首。(二)介紹作者:1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屬四川),有東坡全集。2水調歌頭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中秋佳節(jié),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單寂寞,滿腹疑問無人傾訴,乘著酒興,質問青天“明月見時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長向別時圓”。(三) 誦讀探究:1理清詩歌脈絡。 上闕:月下飲酒(由幻想超脫塵世,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 下闕: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而為對離人的祝福。)2朗誦全詩。學生學習過程:獨立思考四人小組討論小組交流思考:(1)開頭兩句的月宮境界,反映了什么? 反映詞人對天上的向往。 (他寫該詞時正值政治失意,這正反映了他當時思想的矛盾。) (2)后面幾句,思想有無轉變?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現實,表現了他對人間生活的贊美和熱愛。 (3)該詩反映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四)課后學習:背誦三首詩詞。中秋詠月詩詞三首(第2課時)學習目標:1.學習欣賞詠月詩詞的方法。2.體會詩中的意境。課前預習:收集關于“月”的名句。教學過程:(一)導入:背誦收集的關于“月”的名句(二)師生共同分析十五夜望月詩句:中庭地白樹棲鴉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陰里,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于適應了皎月刺眼的驚擾,先后進入了夢鄉(xiāng)?!暗匕住倍?,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皹錀f”三字,簡潔、樸實,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冷露無聲濕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這也讓人聯想到滿月中的桂樹。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詩人無聲望月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 冷露無聲浸潤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揮斧的吳剛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詩句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明月當空,難道只有詩人獨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嗎?普天之下,有誰不在注目明月,神馳意遠呢?詩人由已推人,擴大了望月的范圍。詩人由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詩人沒有直說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語氣,不知那飽含相思的清輝灑在哪一家。欲說不盡,委婉動人。 (三)分小組討論 1詩人在這首詩中描繪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詩人通過這種景色表達何種情感? 詩人通過聯想,由已推人,在這出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中,表達出別離思聚的情感。(四)關于艾青1艾青(19101996),現代詩人,原名將海澄。浙江省金華縣畈田將村人。他的第一本詩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2艾青的詩,往往較多地把個人的悲歡融合到時代的悲歡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反映現實的生活和斗爭,從而比較鮮明地傳出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詩作感情深沉,突出表現為對光明的熱了向往、追求和謳歌。作為現實主義詩人,他的作品中緊密結合現實、富于戰(zhàn)斗精神的特點又同新鮮的詩美結合在一起。(五)研習課文我的思念是圓的1這首詩分兩節(jié),第一節(jié),詩人由“思念是圓的”聯想到最亮最圓的中秋月亮。月亮只有中秋圓,言外之意是說其他時候的不圓,在這樣的夜晚,人應該由不圓到圓。第二節(jié),由西瓜和蘋果都是圓的聯想到團聚的歡樂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時,詩意頓覺顯豁,渴望祖國統一、親人團聚之情躍然紙上。惟其如此,在這中秋之夜,望著明月,“誰能把月餅咽下”就變成了沉痛的責問了。2我的思念是圓的的結構特點: 第一節(jié):思念圓月亮圓人不圓何時圓 第二節(jié):思念圓果瓜圓家不圓何時圓3我的思念是圓的一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人借中秋之月表現對祖國命運的關懷,對人民幸福的期待,抒發(fā)出對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六)課后作業(yè):在理解原詩、詞的基礎上,選擇其中一首,發(fā)揮想像和聯想,擴展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笆澜缑袼罪L情展”專題活動(1課時)備課資料:1都江堰:/ 2歐洲民俗風情:/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40 活動目的:開展世界民俗文化調查的綜合實踐活動,領略人類大家庭的民俗風情,培養(yǎng)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感情。活動方式:到圖書館、資料室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采訪家長,組成小組進行社會調查。活動過程:1準備。選擇感興趣的內容,自由分組;制定查閱與調查計劃;作好調查的物質準備,比如照相機、錄音機、筆記本等。2活動。個人或小組進行專題查閱、調查,作好詳細、認真的記錄,注意資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匯總。3交流。小組內部成員經常交流,相互協作;全班交流收獲與體會。4展示。每個小組制作一份成果展示材料,可以用專題小報、圖文展示、攝制短片等形式。寫作:從生活中找“米”(3課時)備課資料:1奧運會寫作素材集錦:/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41 2引導孩子自主選擇寫作素材:/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42 3學生為何缺乏寫作素材:/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43 第一課時:(一)自學短文“從生活中找米”。(二)教師引導:從大量同學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問題是:缺少新鮮的素材。沒有素材就無法寫出質量上乘的文章,也無法更深刻的表現文章的主題??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作為剛步入初一的學生,必須學會“找米下鍋”,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況積累素材呢?主要方法有三條:1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注意觀察和思考。應該來說在自己的生活圈內每天發(fā)生著各種各樣的事,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作為觀察者應該對這些事、這些人進行近距離的接觸,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這些人的思想狀況;對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斷和評價。這樣在你心中新鮮的事、生動活潑的人就多起來了。2利用現在學生中普遍寫隨筆的有效方法,隨時將觀察到的人和事記錄下來。在隨筆中反映出你的所見、所聞、所想和所感,從而使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來。同時,在寫隨筆時可以集中一個階段寫同一個主題(或話題),形成一個系列。如“親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煙”這樣可以在同一主題下積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試中碰到某一類主題的文章就可以從自己的素材庫中,提取認為最新鮮、最能表達該主題的材料來,加以構思寫成文章,這樣在考試中不會出現面對作文題目覺得惘然,陷入無從下筆的窘境。素材的積累可以做到有備無患。3可以從大量的閱讀中積累有用的素材。上述講到的在現代文閱讀中需要大量的閱讀,這可以一舉兩得,學生可以從中積累一些自己生活體驗相同的間接的素材,為自己所用。因此,在現階段中,我們一面進行廣泛的閱讀,一面對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記,這樣可以充實自己的素材庫。到寫作時可以信手拈來,游刃有余,不會為沒有寫作的素材所困。(三)組織交流、評價。明確:生活中到處是“米”,但要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觀察、多思索、多積累”。第二課時:(一)生活中的素材很多,可以分門別類的收集整理,如:1奧運會寫作素材集錦。 素材:感謝憎恨我的人 8月17日,中國軍團的第8枚金牌誕生于泳池,年輕的羅雪娟在不起眼的第1賽道奪取了女子100米蛙泳冠軍。女蛙王在賽后接受記者采訪時激動地言道:“我要感謝生我養(yǎng)我的父母,感謝我的教練,還要感謝那些關心我、愛護我和憎恨我的人?!?點評: 人生的動力來自于疼愛你的父母,來自于真誠幫助你的朋友,來自于許許多多關愛你的人。但對手的蔑視、敵人的憎恨,也同樣可以激發(fā)一個人的動力。羅雪娟的話中充滿了禪機,實在值得品味??! 素材:一位美麗的女孩 舉重臺上只剩下兩個人時,女子舉重75公斤級以上的冠軍角逐才真正開始。 當韓國運動員張美蘭將172.5公斤的杠鈴舉過頭頂的時候,她興奮得跳了起來她似乎已觸碰到了金牌;當唐功紅靜靜地走上舉重臺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屏住了呼吸因為,她必須要舉起182.5公斤才能奪得冠軍,整整多出了10公斤??!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她成功了! 點評: 不喜歡舉重,因為我始終認為這是項不太好看的運動;不喜歡唐功紅,因為有著超過公斤體重的女孩實在難以讓人欣賞。但是,當我得知她曾是公斤以下級選手的時候,我似乎看到了一位青春女孩美麗的身姿;當她用那滿是硬繭的手揩拭眼淚的時候,我似乎看到了質樸真純;當她胸掛金牌站在最高領獎臺上的時候,我心中蕩漾著一種壯美的情感。 這世界上的美與丑原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2關于“問”的寫作素材:孔子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么還要問?”孔子聽了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浙江嘉興市海寧市市新世紀飲用水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曲阜市春秋人力資源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南瀏陽市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東方航空駕駛員北京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安全教育課件獲取途徑
- 2025年浙江溫州樂清市交通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上海松江大學城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河南鄭州航空港興港燃氣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安全征文課件
- 江西茶文化課件
- 中國慢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診斷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讀
- 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
- 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供應鏈管理平臺構建
- 家居安全監(jiān)測報警系統答辯
- 心梗的預防指南
- 四川省護理質量管理評價標準
- DB33T 2320-2021 工業(yè)集聚區(qū)社區(qū)化管理和服務規(guī)范
- 鄉(xiāng)村公路施工合同
- 勞動合同標準版勞動合同勞動合同
- 2025年浙江水務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金融產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