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傳字詞整理.doc_第1頁
屈原列傳字詞整理.doc_第2頁
屈原列傳字詞整理.doc_第3頁
屈原列傳字詞整理.doc_第4頁
屈原列傳字詞整理.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屈原列傳字詞整理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疾痛慘怛( ) 饞人間之( ) 帝嚳( ) 靡不畢見( )( )遐邇 ( )( ) 濯淖( )( ) 皭然( ) 從親( )商於( ) 丹淅( )相隨屬( ) 枯槁( ) 餔其遭( )汶汶( ) 溫蠖( ) 二、通假字1、猶離憂也 2、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3、人窮則反本4、屈平既絀5、厚幣委質事楚6、見:靡不畢見7、亡走趙,趙不內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9、被發(fā)行吟澤畔10、乃令張儀詳去秦三、一詞多義1、聞:(1)博聞強志,明于治亂, 知識,見聞(2)無何,宰以卓異聞 聞名(3)況草野之無聞者乎 名聲,名望(4)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聽到2、志:(1)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志向(2)博聞強志,明于治亂 記,記住(3)其志潔,其行廉 志趣(4)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愿望(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做標記3、疾(1).君有疾在走里 病(2)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疾苦,痛苦(3)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痛心,痛恨(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缺點,毛病(5)龐娟恐其賢于己,疾之 通“嫉”,妒忌(6)舉疾首而相告曰 痛(7)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快速,敏捷(8)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強,猛烈(9)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銳利4、疏:(1)王怒而疏屈平 疏遠 疏遠(2)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 名作動,用奏章寫(3)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影 形容詞,稀疏(4)諫太宗十思疏 一種文體5、致(1) 致敬亭于幕府 送達,送來(2)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表達,表示 (3) 假御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達到(4)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得到,取得(5)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招致(6) 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招納,招引(7) 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致使,使(8) 衡善機巧,尤志于天文陰陽歷算 盡,極(9) 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 意態(tài),情趣四、詞類活用1.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 2 .出則接遇賓客3. 因讒之曰4.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5. 邪曲之害公也6. 方正之不容也7. 明道德之廣崇8. 蟬蛻于濁穢9. 楚使怒去10. 秦,虎狼之國,不可信11.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12. 其后楚日以削五、古今異義的詞1、顏色憔悴,形容枯槁2、又因厚幣用事者靳尚3、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4、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5、又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6、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六、句式歸納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3、信而見疑,忠而被謗4、楚誠能絕(于)齊5、秦,虎狼之國,不可信6、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7、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9、數十年,竟為秦所滅10、此不知人之禍也11、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七、背誦默寫1、 , , 能無怨乎? 2、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 , , , , .3. 推此志也, . 4. , , 是以見放 5、 ,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6、 ,吾將上下而求索7、長嘆息以掩啼兮, 8、亦余心之所善兮, 八、翻譯1、博聞強記,明于治亂,嫻于辭令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3、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5、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附: 何處招魂,香草還當三戶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衷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 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漢湘人 旨遠辭高,同風雅并舉; 行廉志潔,與日月爭光屈原列傳文言知識歸納 一、 通假字1、離:猶離憂也(通“罹”)2、指:其稱文小而而其指極大(通“旨”)3、反:人窮則反本(通“返”)4、絀:屈平既絀(通“黜”)5、質:厚幣委質事楚(通“贄”)6、見:靡不畢見(通“現”)7、內:亡走趙,趙不內(通“納”)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濁”)9.被發(fā)行吟澤畔10.乃令張儀詳去秦(1) 二、一詞多義1、聞: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名詞,學識)無何,宰以卓異聞(動詞,聞名)況草野之無聞者乎(名詞,名氣)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動詞,聽到)2、志: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名詞,品行)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動詞,記憶)其志潔,其行廉(名詞,品行)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詞,意愿)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動詞,作標志)4、疏:王怒而疏屈平(疏遠)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名作動,用奏章寫)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詞,稀疏)諫太宗十思疏(一種文體)三、詞類活用1、入:入則與王圖議國事(動作狀,對內)2、出:出則接遇賓客(動作狀,對外)3、讒:因讒之曰(形作動,講壞話)4、聽: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動作名,聽取意見)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惡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6、明:明道德之廣崇(形作動,闡明)7、蟬:蟬蛻于濁穢(名作狀,象蟬蛻殼那樣)8、怒:楚使怒去(動作狀,生氣地)9、虎狼:秦,虎狼之國,不可信(名作狀,象虎狼那樣)10、祖: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名作動,繼承)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狀,一天天地)四、古今異義的詞1、顏色:古義:臉色,氣色(顏色憔悴)今義:色彩2、形容:古義:形體,容顏(形容枯槁)今義:對事物進行描述3、從容:古義:言語舉動適度得體(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今義:不慌不忙,鎮(zhèn)定自若4、反復:古義:反,覆轉;復,恢復今義:顛來倒去5、詭辯:古義:謊言,欺詐的言論今義:無理狡辯五、句式歸納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斷句)2、明于治亂,嫻于辭令(狀語后置)3、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動句)4、楚誠能絕(于)齊(省略句、狀語后置)5、秦,虎狼之國,不可信(判斷句)6、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賓語前置)7、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被動句)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被動句)9、數十年,竟為秦所滅(被動句)10、此不知人之禍也(判斷句)六、難句翻譯1、博聞強記,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譯:(他)學識淵博,記憶力強,對治理國家的道理很精通,對外交辭令非常熟悉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譯:誠信卻被懷疑,忠貞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3、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譯:他愛護國君、振興楚國而一反楚國衰弱局面的意愿,在離騷這篇詩歌中再三表露出來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譯:(結果),軍隊遭挫敗,國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已客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恥笑5、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譯:整個社會都污濁,我一人潔凈;眾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文學常識簡介: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前278年),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我國偉大的主義詩人,代表作為抒情長詩。主要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天等。漢代把它們合編成楚辭。屈原列傳一文記敘、議論相結合,記載屈原的事和文學上的杰出才能,具體而深刻地表現了他忠貞不渝的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品格,集中表現了屈原的高尚情操和的斗爭精神,流露了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氣和“悲其志”的嘆惋?!咀笸健繎?zhàn)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后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guī)諫皇帝、舉薦人才。屈原列傳:“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如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屈原列傳屈原擔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的長官。指南錄后序:“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敝傅谋闶怯反蠓?、諫議大夫等?!绢A習檢測】1 給加點的字注音。屬(zh)草稿 慘怛(d) 帝嚳(k) 靡不畢見(m) 濯(zhu) 淖(no)蟬蛻(tu) 滋垢(gu) 濁穢(hu) 皭(jio)然泥(ni)而不滓(z)既絀(ch) 商于(w) 既咎(ji) 眷(jun)顧 被(p)發(fā) 漁父(f)憔悴(qio cu) 哺育(b) 啜泣(chu) 罹(l)難2通假字:找出并解釋句中通假字。離騷者,猶離憂也。(離-罹) 人窮則反本(反-返) 靡不畢見(見-現)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指-旨)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濁) 屈平既絀(絀-黜)厚幣委質事楚(質-贄) 亡走趙,趙不內(內-納) 被發(fā)行吟澤畔(被-披)3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明年 古義:第二年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顏色 古義:臉色 今義:色彩 形容 古義:形體容貌 今義: 對事物的描述 從容辭令 古義:語言舉動適度、得體 今義:不慌不忙,鎮(zhèn)靜,沉著;(時間或經濟)寬裕 設詭辯于懷王 古義:欺詐的言論 今義: 無理狡辯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 古義:返回(楚國),恢復(國家) 今義:一遍又一遍;重復的情況?!菊n堂練習】1、解釋下列多義詞的詞義屬:屈平屬草稿未定( 寫作 ) 亡國破家相隨屬( 連接 )屬余作文以記之( 通“囑” ,囑托 ) 名屬教坊第一部( 隸屬,屬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 掌管 ) 有寧越之屬為之謀( 類,這些人 )吾屬今為之虜也(我們 ) 神情與蘇、黃不屬(類似 )若屬皆且為所虜( 你們這些人 )伐: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夸耀 ) 其后秦欲伐齊( 討伐,進攻 )口誅筆伐(聲討 ) 伐薪燒炭南山中( 砍伐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戰(zhàn)勝,打敗 ) 此五霸之伐也( 功業(yè) )疏:王怒而疏屈平( 疏遠 ) 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 稀疏 )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 陳述 ) 論積貯疏( 一種文體 )十三經注疏( 注解的一 )離:“離騷”者,猶離憂也( 遭受 ) 約從離衡( 離散,分離 )如有離違,宜別圖之(背離 ) 多情自古傷離別( 分離,離別 )2、分析加點詞的活用現象,并解釋該詞的詞義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動-名 ) 聽覺,聽力,亦指人的聰明智慧和判斷力 讒諂之蔽明也( 動-名 )中傷別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 形-名 ) 邪惡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 形-名 ) 方正之人 明道德之廣崇( 形-動 )闡明 蟬蛻于濁穢( 名-狀 )像蟬一樣 泥而不滓者也( 名-動 ) 生活在污泥里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王甚任之爭寵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與之同列造為憲令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靡不畢見故其稱物芳屈平既絀厚幣委質事楚亡走趙楚人既咎子蘭三致志焉然亡國破家相隨屬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及見賈生吊之4、翻譯下列句子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對內,(屈原)與楚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頒發(fā)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答對各國諸侯。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 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勞,認為除了我,沒有人能制定法令了。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屈原正大光明行為正直,竭盡忠心用盡智慧來侍奉他的國君,卻被小人離間,可以說處境很困難了。 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雖是眼前事物,但是表達意思很深遠。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1)加粗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A屈平疾王聽之不聰(聰明)B“離騷”者,猶離憂也(通“罹”遭遇) C其文約,其辭微 微:簡約 D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滓 渣滓 【答案:B】(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2)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屈原愛國忠君的一組是( ) 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 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雖流放,眷顧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A B C D 【答案:C】6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鵬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粗詞。 適長沙() 未嘗不垂涕() 及見賈生吊之() 而自令若是() 適:到涕:淚吊:吊念,惦念而:卻(2)“同死生,輕去就”的意思是() A指屈原愿與楚國共存亡,把放逐與為官看得很輕。 B指屈原感到死并不可怕,因而把放逐和為官看得很輕。 C指賈誼把死與生一樣看待,不在乎被放逐和為官。 D指司馬遷立志報效國家,把個人的榮譽置之度外。 【答案:C】(3)前人對屈原列傳的評論是: “史公(司馬遷)與屈子(屈原)實有同心?!?聯系司馬遷的遭遇指出最能體現兩人“同心”的一項是() A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B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C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清。 D正道直行,竭忠盡皆,以事其君,讒人間之。 【答案:A】1給加點的字注音 屬( )草稿 慘怛( ) 帝嚳( ) 靡不畢見( ) 濯( ) 淖( ) 蟬蛻( ) 滋垢( ) 濁穢( ) 皭( )然泥( )而不滓( ) 既絀( ) 商于( ) 既咎( ) 眷( )顧 被( )發(fā) 漁父( ) 憔悴( ) 哺育( ) 啜泣( ) 罹( )難 2通假字:解釋句中通假字 離騷者,猶離憂也 ( ) 人窮則反本( ) 靡不畢見( )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 屈平既絀( )齊與楚從親( ) 亡走趙,趙不內( ) 被發(fā)行吟澤畔( ) 3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明年 古義: 今義: 顏色 古義: 今義: 形容 古義: 今義: 從容辭令 古義: 今義: 設詭辯于懷王 古義: 今義: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 古義: 今義: B卷 課堂練習基礎知識及其運用 :4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離騷者,猶離憂也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 B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屈平既絀 C人窮則反本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D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厚幣委質事楚 5下列與例句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王甚任之 A夫天者,人之始也 B頃襄王怒而遷之 C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D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6下列與例句中的“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無何,宰以卓異聞 A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B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以勇氣聞于諸侯 C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D況草野之無聞者歟 7下列與例句中的“伐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屈平既黜,其后秦欲伐齊 A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 B平伐其功 C因造玉清宮,伐山取道 D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 8比較下列每組句子里加線字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人窮則反本 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A與相同,與相同 B與相同,與不同 C與不同,與相同 D與不同,與不同 9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全對的一項是( ) A圖窮而匕首見(窮:窮盡) 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購:重金收買) B秦王驚,自引而起(引:后退) 荊軻度,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舉起) C楚王貪而信張儀(信:信任) 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信:一封信) D燕趙之君,始有遠略(略:謀略) 王怒而疏屈平(疏:疏遠) 10選出與“何故懷瑾握瑜”修辭方法相同的一項( ) A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 B終歲不聞絲竹聲 C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D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11選出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 )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嫻于辭令 此不知之禍也 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A B C D 12說出下列各句的比喻意義 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其糟而啜其醨: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13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卷 課后作業(yè)14寫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例句:“離騷”者,猶離憂也(“離”通“罹”) 靡不畢見()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屈平既絀() 亡走趙,趙不內() 被發(fā)行吟澤畔() 15按“而”的意義、用法給下列句子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爭寵而心害其能 王怒而疏平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楚懷王貪而信張儀 竟死于秦而歸葬 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A/ B/ CD 16下列句子,不是被動句的一組是()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秦,虎狼之國,不可信 兵挫地削 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A BCD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17加粗字注音有誤的一組是() A讒諂(chn) 慘怛(d) 讒人間之(jin) 忠而被謗(bng) B帝嚳(k)齊桓(hun) 靡不畢見(m) 舉類邇(r) C濯淖(no) 蟬蛻(tu) 濁穢(hu) 滋垢(gu) D皭然(jio) 不滓(z) 廣崇(chng) 行廉(lin) 18加粗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明)“離騷”者,猶離憂也(離去) 人窮則反本(貧窮)疾痛慘怛(內心悲痛) 讒人間之(離間)明道德之廣崇(廣大崇高) 治亂之條貫(條理)舉類邇而見義遠(事物) 不獲世之滋垢(污濁)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潔白) A BC D 19為下列句中的加粗詞選擇恰當的解釋 信而見疑() A誠信 B相信,信任 C實在,的確 D隨意,隨便 E信用,講信用 F信物,憑證 其文約() A約束,束縛 B簡約 C節(jié)儉 D訂約,約定 E邀請,約定 F大約,大概 其辭微() A細小,輕微 B卑賤,地位低下 C含蓄 D深奧 E稍微,略微 F若非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A疏通 B疏遠,遠離 C稀疏,與“密”相對 D粗糙 E奏章 F分條陳述 20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21這部分文字采用的議論方式是() A寓議于敘 B先敘后議 C直接評論 D夾敘夾議22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屈原愛國忠君的一組是( ) 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雖流放,眷顧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A BC D D卷 能力提升 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