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亞太地區(qū)信息技術應用展望報告目 錄第一篇:全球篇1第一章 全球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21.1 全球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概述21.2 主要國家和地區(qū)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狀況61.3 全球電信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01.4 全球信息技術應用比較分析12第二章 全球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52.1 信息技術在全球行政管理中的應用趨勢152.2 信息技術在全球商業(yè)貿易中的應用趨勢19第二篇:亞太篇19第一章 亞太地區(qū)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1.1 亞太地區(qū)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1.2 亞太地區(qū)電信業(yè)發(fā)展狀況191.3 亞太地區(qū)信息技術應用狀況19第二章 亞太地區(qū)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92.1 信息技術在亞太地區(qū)行政管理中的應用趨勢192.2 信息技術在亞太地區(qū)企業(yè)中的應用趨勢192.3 信息技術在亞太地區(qū)商業(yè)貿易中的應用趨勢19第三篇:國家和地區(qū)篇19第一章 美國信息技術應用展望191.1 美國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1.2 美國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9第二章 日本信息技術應用展望192.1 日本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2.2 日本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9第三章 韓國信息技術應用展望193.1 韓國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3.2 韓國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9第四章 新加坡信息技術應用展望194.1 新加坡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4.2 新加坡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9第五章 印度信息技術應用展望195.1 印度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5.2 印度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9第六章 印度尼西亞信息技術應用展望196.1 印尼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6.2 印尼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9第七章 菲律賓信息技術應用展望197.1 菲律賓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7.2 菲律賓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9第八章 泰國信息技術應用展望198.1 泰國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8.2 泰國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9第九章 澳大利亞信息技術應用展望199.1 澳大利亞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9.2 澳大利亞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9第十章 新西蘭信息技術應用展望1910.1 新西蘭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10.2 新西蘭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9第四篇:中國篇19第一章 中國大陸信息技術應用展望191.1 中國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1.2 中國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9第二章 香港特區(qū)信息技術應用展望192.1 香港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2.2 香港信息技術應用及趨勢19第三章 臺灣地區(qū)信息技術應用展望193.1 臺灣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93.2 臺灣信息技術應用趨勢19第一篇:全球篇全球信息技術應用展望第一章 全球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1.1 全球信息技術和產業(yè)特點1、產業(yè)發(fā)展走出低谷,開始恢復性增長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以通信、計算機及軟件產業(yè)為主體的信息產業(yè)憑借其驚人的增長速度,一舉成為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戰(zhàn)略性產業(yè)之一。它在激烈競爭和產業(yè)結構升級中高速發(fā)展,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在8%10%之間,為全球經濟增速的1.5倍左右。但是,2000年下半年全球經濟不景氣,尤其是美國經濟發(fā)展速度明顯放緩,導致了2001年全球信息產業(yè)整體下滑。根據2002年世界電子數據年鑒的不完全統計,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qū)(不包括中國內地)2001年信息產品的產值為10518億美元,較上年下降13.7%,銷售額為10463億美元,較上年下降12.3%。目前全球信息產業(yè)已經走出低谷,呈現恢復性增長。軟件、消費電子等領域的一系列數據反映出這一趨勢:2003年,全球軟件行業(yè)規(guī)模達到7950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14%;2003年,全球消費電子行業(yè)實現銷售收入2350億美元,較2002年的2150億美元增長9.3%;全球集成電路產業(yè)規(guī)模達到1426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了15.8%;全球電信業(yè)在2003年也開始逐步走向復蘇,市場規(guī)模開始恢復平穩(wěn)增長,增幅達到8.5%。2、產品技術更新快,研發(fā)成本高且風險大高創(chuàng)新性和高更新率已經成為全球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特點。信息產業(yè)是知識密集型和投資密集型產業(yè)。信息產品的研發(fā)往往屬于跨學科、跨行業(yè)的系統工程,需要較高的投資,一般的信息技術企業(yè)研究開發(fā)投資占銷售額比重都在5%以上,處于發(fā)展前沿的信息技術企業(yè)研究開發(fā)投資占銷售額的比重甚至高達15%到20%。一旦投入巨資的新技術新產品不能被市場接受并得到回報的話,投資失敗的風險很大。因此,投資信息產品和技術開發(fā)既能為經濟發(fā)展增添活力,同時也呈現較高風險。3、產業(yè)界限模糊化,技術創(chuàng)新一體化信息技術與機械、汽車、能源、交通、輕紡、建筑、冶金等技術互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技術領域和更廣闊的產品門類;電信網、有線電視網和計算機通信網相互滲透、彼此融合、交叉經營、資源共享;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信息產品的共享,個人計算機、傳真機、手機等大量進入家庭,使投資類和消費類產品的邊界趨于模糊,3C(Computer,Consumer,Communication)技術的融合,使傳統家用電器、計算機、通信終端逐步融為一體的信息家電出現。4、以計算機和通信產品為代表的投資類產品比重上升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世界信息產品的結構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投資類信息產品的生產規(guī)模逐步擴大,消費類電子產品的生產規(guī)模逐漸減小,元器件生產保持穩(wěn)定的比例。1996年世界電子產品的市場結構是:投資類占62.7%、消費類占9.1%、元器件類占28.2%;2000年投資類比例上升到63.9%、消費類則下降為7.9%、元器件類仍占28.2%。世界計算機和通信產品生產已經從1996年的5058.6億美元增長到2000年的6139.6億美元。從世界信息產品銷售市場來看,計算機的市場規(guī)模最大。2000年世界計算機市場占世界信息產品市場的29.5%,而通信產品(包括無線通信和電信產品)占21.1%。2002年,全球移動電話市場銷售量已達到4.23億部,與2001年相比增長了6%。5、市場分布向亞太地區(qū)(除美日以外)擴散目前,全球信息產品的市場主要分布在四個區(qū)域美國、日本、西歐和亞太地區(qū)。近幾年來,全球信息產品市場分布向亞洲地區(qū)擴散的趨勢日益明顯,亞洲和拉丁美洲信息產品的產值和市場規(guī)模一直保持著高速發(fā)展態(tài)勢。2000年亞太地區(qū)(除美、日以外)信息產品市場占全球的比重為17.7%,而2001年這一比重已經上升為18.2%,預計2003年將超過20%。6、信息產業(yè)轉移出現四大趨勢當前正在進行的新一輪全球信息產業(yè)轉移呈現出以下四個主要的特征:從轉移的動機來看,由成本單一導向型轉變?yōu)槌杀九c市場雙重導向型;從轉移的模式來看,由單個企業(yè)的分散轉移轉變?yōu)槠髽I(yè)群落的集群轉移;從轉移的要素來看,由加工制造的單一環(huán)節(jié)轉移轉變?yōu)榘ㄑ邪l(fā)、制造、銷售在內的產業(yè)鏈的多環(huán)節(jié)轉移;從轉移的形式來看,由以直接投資設廠為主的單一投資轉變?yōu)橐酝顿Y設廠和整合并購相結合的多元投資。1.1 全球信息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概述1.1.1 全球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總體狀況整體來看,2002年全球信息產業(yè)產值與2001年相比,出現了較小幅度的增長。據Yearbook of World Electronics Data 2002(2002年世界電子數據年鑒)不完全統計,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qū)(不包括中國大陸,但包括中國香港及臺灣)2001年,信息產業(yè)產值為10518億美元,較2000年下降13.7%;銷售額為10463億美元,較2000年下降12.3%。2002年全球信息產品市場有所好轉,產銷增長率均為1.8%,產值達10705億美元,銷售額為10651億美元。2003年全球信息產品市場全面回升,產值達13800億美元,銷售額達13400億美元。19992003年全球電子信息產業(yè)產銷規(guī)模見表1表1-1-1 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qū)信息產業(yè)產銷統計(單位:百萬美元)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產值銷售額產值銷售額產值銷售額產值銷售額產值銷售額美國348814419587385145472257314965374020318890380004360000410000日本227524174091263451208989230869192102231984194005260000220000亞太260059182644323203221793278305206859288051214584440000360000西歐240172280171246463290188227638273331231574276543320000350000合計1076569105649312182621193227105177710463121070499106513613800001340000資料來源:CCID從信息產品類別分析,2001年幾乎各類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都出現了負增長。在生產方面,電子元器件和計算機占有較大份額,分別為28.9%和26.9%;而生產下降最快的產品是元器件和電信產品,分別下降20.3%和18.2%。在銷售方面,占據最大市場份額的產品是計算機,為30.7%;而銷售額下降最快的是元器件,下降率為21.5%。2002年世界各類信息產品市場均有所恢復,增長最快的是無線通信產品。表1-1-2為19992003年世界主要信息產品產銷統計。表1-1-2 19992002年世界主要信息產品產銷統計(單位:百萬美元)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產值銷售額產值銷售額產值銷售額產值銷售額產值銷售額計算機306913325194324359347746283154321295286379325104365000363000辦公設備15798154941499614507134751364813145134711900018000控制儀器790547600884758808988208476916833707812710600098000醫(yī)療和工業(yè)37677345703932136578394003604940134369875700055000無線通信和雷達148888135124171937156836157867139669165442143482190000184000電信114405107111134198128544109808111335109702111361170000155000消費類電子63478763566768983916621617713662882784558700085000電子元器件310355286636381004344201303826270265309443278150386000382000合計1076568105649312182621193226105177510463131070497106513713800001340000資料來源:CCID1.1.3 全球主要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狀況一、全球半導體產業(yè)實現微幅增長200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yè)繼2001年創(chuàng)下20年來銷售額新低(1520億美元,見表1-1-4)之后,開始出現復蘇跡象,收入達到了1533億美元。全球半導體市場在2003年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收入達1718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12.1%。無線通信設備成為2002年拉動半導體市場增長的領頭羊,其中,手機領域的表現特別突出,數字蜂窩手機市場也是半導體業(yè)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在亞洲,手機的新增用戶數還在增長。這一傾向在中國表現得特別明顯,每月新增用戶達到500萬。另外,Wi-Fi(IEEE802.11)也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領域。按不同地區(qū)分析,2002年亞太地區(qū)半導體市場增長了29%,成為增長最明顯的地區(qū)。另一方面,美洲減少了13%,日本和歐洲則減少了8%。表1-1-4 200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guī)模(單位:億美元)地區(qū)分布美洲歐洲日本亞太其他全球市場規(guī)模3562943423931351520同比減少44%30.3%26.8%23.4%40.5%33%資料來源:Gartner Dataquest半導體產業(yè)的低迷,導致了2002年全球10大半導體供應商的排序出現變化,臺積電首次進入10大半導體供應商之列。見表1-1-5。表1-1-5 2002全球十大半導體供應商排名表(單位:十億美元)2002 排名2001 排名公司名稱2002 銷售額2001 銷售額變化率11Intel$23.99$23.701%23Samsung$8.73$6.3238%32TI$6.50$6.411%44STMicro$6.35$6.301%55Toshiba$5.88$5.684%66NEC$5.53$5.324%79Infineon$5.36$4.5617%88Hitachi$4.90$4.831%97Motorola$4.76$4.94-4%1014TSMC$4.66$3.7126%資料來源:IC Insights二、家用PC成為推動PC增長主動力據Gartner Dataquest統計數據表明,受全球經濟萎縮和主要市場飽和的影響,2002年,全球PC市場總體形勢仍不很理想,雖然全球PC出貨量實現了正增長,為1.324億臺,比2001年增長了2.7%(2001年全球PC的出貨量比2000年下降了4%),但PC的需求仍處在谷底。2002年,合并后的新HP超過DELL成為第一大PC出貨商,市場占有率為16.2%,DELL的市場占有率為15.2%;排在第三到第五位的廠商依次是IBM、NEC 及Toshiba。見表1-1-6。表1-1-6 2002年全球PC市場份額前5名廠商市場排名全球市場份額同比增長新HP116.2%-DELL215.2%18.3%IBM36%-3.7%NEC43.4%-7.4%TOSHIBA53.2%16%資料來源:Gartner Dataquest2002年,家用PC是推動PC銷量上升的主動力,尤其是家用便攜電腦增長迅速。相比之下,商用電腦市場沒有增長,企業(yè)市場疲軟,銷售增長不力。三、全球手機市場回春,中國市場成為最大拉動力手機產業(yè)在經歷2001年的需求衰退之后,自2002年下半年起,在GPRS服務逐漸成熟、彩色手機漸趨普及,以及多媒體應用逐漸廣泛的刺激之下,全球手機市場銷量開始增長,出現回春現象。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 Dataquest統計數據表明,2002年全球共銷售手機4.23億部,明顯超出預計的近4.1億部,增長6%。芬蘭諾基亞公司繼續(xù)保持了它在全球手機市場的領先地位,全年共銷售手機1.51億部,增長8.4%,占全球份額的35.8%,與其競爭對手相比,獲得了巨額盈利。摩托羅拉出售手機6460萬部,增長9.4%,擁有全球份額的15.3%,仍名列世界第二。韓國三星手機銷售猛增47.6%,達4170萬部,占到了全球9.8%的份額,超過西門子而躍居第三位。西門子共出售3460萬部手機,增長16.4%,在全球份額中占8.2%。索尼-愛立信手機銷售下降14.3%,為2310萬部,僅占全球份額的5.5%,居第五位(見表1-1-7)。表1-1-7 2002年全球手機廠商銷量前5名(單位:萬部)生產商2002年銷量占全球份額與2001同比增長諾基亞1510035.8%8.4%摩托羅拉646015.3%9.4%三星41709.8%47.6%西門子34608.2%16.4%索尼-愛立信23105.5%-14.3%其他-合計42300100%6.0%資料來源:Gartner Dataquest公司2002年,全球手機市場回春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國手機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擴大。中國每年新增5000萬用戶,這一數字意味著中國每年增加的用戶數相當于歐洲各國一年累積用戶數。據預計,受以下三個主要因素的拉動,2003年全球手機市場將繼續(xù)回升:其一,中國手機市場用戶需求的繼續(xù)擴大,并繼續(xù)成為最大的需求拉動力;其二,帶相機攝像頭的手機在歐洲等市場不斷普及;其三,用戶趨于換購2.5代GPRS手機或是第3代手機等新機型。四、寬帶市場由冷轉熱,DSL成為寬帶接入主流技術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全球寬帶業(yè)務市場達391億美元,全球寬帶DSL和光纖總數達到5200萬線,全球寬帶用戶數已超過3000萬,寬帶業(yè)務已經成為運營商主要的增長點。不過,寬帶業(yè)務的發(fā)展在世界各國非常不平衡,在美、日和西歐,平均每100人中只有2個寬帶用戶;而在韓國,每100人中有12個寬帶用戶。韓國目前有近50%的家庭都裝有寬帶,韓國電信40%的固網收入都來源于寬帶業(yè)務。來自日本寬帶市場的最新消息,也進一步證實了在新的一年里寬帶市場的繁榮。據日本公共管理暨內務、郵政與電信通訊部最新的一項主要調查顯示,日本寬帶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經達到660多萬人,而日本政府更是有信心到2005年有4000萬家庭使用高速寬帶網絡。預計,2003年全球寬帶市場將更為看好,全球固定寬帶業(yè)務將增長到586億美元,2003年全球寬帶DSL和光纖總數將達到7500萬線。2002年和2003年將相繼成為寬帶業(yè)務的起飛年。1.2 主要國家和地區(qū)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狀況2003年,在全球信息產品市場,美、日兩國依然居于霸主地位,其市場走勢對全球影響深遠。亞太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在信息產品生產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國成為全球信息產品市場上的一個亮點,但在產品銷售方面,西歐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表1 2003年全球10大信息產品生產國(地區(qū))(單位:億美元)排名國家或地區(qū)2002年 2003年增長率1美國3189360012.8%2日本2320260012.1%3中國*1692220030.0%4韓國69988025.9%5德國49058018.4%6英國47953010.6%7中國臺灣4374809.8%8新加坡39946015.3%9馬來西亞39244012.2%10法國3533807.7%資料來源:CCID 2004年2月1、美國:掌握核心技術的信息產業(yè)第一強國信息產業(yè)是美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yè),也是全球信息技術發(fā)展方向的領導者。美國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大規(guī)模的國家基礎研究與實驗,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致力于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fā)與應用,不斷推出新的技術和產品,始終保持信息產業(yè)的世界領先和霸主地位。(1)產業(yè)規(guī)模與市場規(guī)模大美國既是全球最大的信息產品制造國,又是全球最大的信息產品市場。2002年,美國信息產品產值增長到3190億美元,信息產品市場規(guī)模降為3800億美元,但仍均列世界第一位??梢灶A計,在未來510年內,美國無論是信息產業(yè)的供給能力,還是市場需求規(guī)模,將繼續(xù)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2)部分行業(yè)的發(fā)展情況集成電路與軟件分別被譽為信息產業(yè)的“心臟”和“大腦”。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軟件行業(yè)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長,2003年規(guī)模達到3100億美元,占全球軟件市場三分之一以上,從業(yè)人員超過百萬。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計算機業(yè)的推動下,以美國為核心的北美地區(qū)集成電路業(yè)首先興起,特別是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集成電路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市場,并主導了全球半導體與電子產品的發(fā)展。2003年,美國消費電子產品基本保持了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態(tài)勢。據美國消費電子協會2004年1月公布的數據,2003年美國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額為963億美元。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通信市場,2002年信息產品市場規(guī)模為4864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3.5% 。其中通信及通信設備的市場規(guī)模為739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4%,占美國信息市場總規(guī)模的15%。2、西歐:在重點領域占據優(yōu)勢的經濟區(qū)西歐各國經濟高度市場化,法律法規(guī)體系完備,企業(yè)經營管理方法和手段先進,具有全球化的營銷和信息網絡,擁有一大批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并根據各國的要素稟賦和現有產業(yè)基礎,制定全球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不斷增強競爭優(yōu)勢。2001年,西歐信息產品產值為2276億美元,占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qū)的21.6%;同年,該地區(qū)信息產品市場規(guī)模為3179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26.4%。盡管西歐各國中,并沒有哪一個獨立擁有信息產業(yè)中所有領域的競爭優(yōu)勢,。但作為一個區(qū)域經濟聯合體,歐盟的優(yōu)勢產業(yè)幾乎涵蓋了半導體、計算機、消費電子、通信及軟件等所有關鍵領域和重點產品。西歐信息產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主要表現在如下領域:在高性能及智能化計算機產品領域,西歐占據較大優(yōu)勢。在二十世界90年代世界已投入商業(yè)運行的前500臺超級計算機中西歐占23.8%,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在移動通信領域處于全球第一位,西歐在移動通信領域的競爭優(yōu)勢主要表現在第二代移動通信領域的領先優(yōu)勢、市場規(guī)模(全球應用范圍最廣)及獲得性優(yōu)勢(第三代移動通信采用同類標準的傾向)等。在軟件行業(yè)方面,西歐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優(yōu)勢。2000年至2003年,西歐連續(xù)四年保持了30%以上的份額。2003年規(guī)模達到2420億美元,并在行業(yè)應用軟件開發(fā)方面,特別是在通信和數字化醫(yī)療設備等領域具有優(yōu)勢。3、日本:開發(fā)特色產品的信息強國二十世紀80年代,日本信息產業(yè)在總體規(guī)模和水平上超過了原西德,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信息產業(yè)研發(fā)、生產、制造強國,處于全球信息產業(yè)的核心圈內和產業(yè)鏈的高端,擁有大量專利技術,勞動生產率高、經營管理先進、全球營銷體系完善,在許多特色產品上處于領先地位,對全球信息產業(yè)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日本的信息產業(yè)產值在2002年降至1583億美元的谷底后開始回升。2003年,日本的信息總產值達到165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2%。日本軟件技術非常先進,2003年底,日本軟件從業(yè)人員超過60萬,軟件行業(yè)規(guī)模達770億美元。日本國內的物流、交通、制造、通信和半導體相關的企業(yè)級軟件市場龐大,如東芝、日立、索尼、富士通等都擁有大規(guī)模的軟件企業(yè)。在全球十大軟件商中日本有2家(任天堂和富士通),在全球十大企業(yè)中日本有3家(富士通、東芝和索尼)。然而由于保守的經營觀念和三大軟件制造企業(yè)的壟斷經營,嚴重阻礙了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與應用,使得目前日本的絕大多數產品只能在日本國內銷售,出口所占比重不高。20世紀80年代,由于加強質量控制(QC)并主攻存儲器生產,日本掌握了全球53%的集成電路市場,一舉成為全球集成電路強國,并連續(xù)7年維持全球第一的地位。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日本由于信息產業(yè)不景氣,發(fā)生了泡沫經濟,集成電路市場需求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進入2002年,日本集成電路市場需求再度趨旺,并再度占據26%的全球集成電路市場。但是,日本集成電路產業(yè)的地位仍無明顯起色,日本各集成電路廠商被迫相繼緊縮部分集成電路事業(yè)。日本是全球通信制造行業(yè)的三大中心之一。由于日本在第二代移動通信發(fā)展過程中,采用了技術標準封閉的發(fā)展思路,日本通信廠商在歐美標準(GSM、CDMA)方面投入很少,因此日本廠商雖然牢固控制了日本市場,但也喪失了爭奪全球市場的機會。日本的消費電子產業(yè)憑借其卓越的質量、精巧的外型和先進的技術成為全球消費電子產業(yè)第一大強國,成為日本信息產業(yè)整體回升的“發(fā)動機”。而消費電子產品總產值由2002年的165.0億美元增長到2003年的191.4億美元,增長16%,其中,DVD播放機的產值增長了67%,而帶有錄放功能的機種更是劇增了210%。4、韓國:極具競爭力的后起之秀韓國是全球信息產業(yè)第二梯隊的代表,通過實施外向型經濟戰(zhàn)略實現經濟起飛。其市場經濟相對發(fā)達、法規(guī)體系相對完善、生產要素全球化程度較高、與發(fā)達國家在技術、市場方面聯系緊密。根據比較優(yōu)勢原則,韓國產業(yè)結構升級在兩個方面同時展開,一方面主動參與全球信息產業(yè)的水平分工體系,大力發(fā)展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和關鍵元器件研發(fā)、生產等中附加值業(yè)務;另一方面,把勞動密集型、附加值較低的產品加工組裝和主機的附件生產,轉移到生產成本更低的中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2002年韓國軟件行業(yè)增長率達到70%,在全球所占比重較2001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韓國2003年軟件產業(yè)規(guī)模為252億美元,軟件行業(yè)的增長率也達到了50%,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進一步提高。政府的高度重視為軟件行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人力資源基礎,同時發(fā)達的制造業(yè)為軟件行業(yè)提供了比較成熟的應用市場。此外,在企業(yè)管理軟件、電子政務、游戲軟件、CDMA增值服務等方面,韓國軟件行業(yè)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較高的性價比。韓國軟件行業(yè)的目標是2005年國內生產規(guī)模達到37.12兆韓元(約合314.6億美元),出口達到33億美元進入全球前七位。韓國在消費電子領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幾乎所有大企業(yè)都已迅速躍遷到產業(yè)鏈的上游。如在平板顯示這一戰(zhàn)略產業(yè)中,韓國三星、現代、LG等大公司均已成為全球技術的新領導者之一。忠清南道是韓國的著名歷史古城,現在已經成為全球平板顯示行業(yè)研發(fā)制造中心。2002年10月,三星電子已在這里建造耗資120億美元的工廠,生產電視機和計算機用的液晶顯示器,到2010年,預計該廠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平板顯示器生產廠。韓國是全球通信制造行業(yè)發(fā)展最快的國家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韓國在家用電子領域的生產開始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另外,韓國在通信技術研發(fā)與制造、游戲軟件、嵌入式軟件等方面也有競爭優(yōu)勢。韓國因國內市場狹小,外向型主導,產品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市場風險較高。SK通過業(yè)務創(chuàng)新在全球移動通信領域快速成長,并CDMA運營上具有領先優(yōu)勢。2002年,韓國通信設備產業(yè)銷售收入達到17.2萬億韓元,比2001年增長16%。其中,三星在移動電話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名,其基礎器件、工藝精美和款式時尚等優(yōu)勢使其在中國市場獲得了巨大成功。5、中國臺灣:從代工基地轉向制造、營銷基地中國臺灣是一個典型的島嶼經濟,通過實施外向型經濟戰(zhàn)略實現了經濟起飛。中國臺灣的信息產業(yè)從1980年開始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用不到20年的時間,使其硬件工業(yè)發(fā)展成為在全球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提供者,計算機硬件產品中有多項在全球排名第一。中國臺灣的許多中小企業(yè)具備強有力的產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大量“縫隙型企業(yè)”高度專注于信息產業(yè)的某些細分市場(如電腦的某些配件、鍵盤等),在競爭激烈的信息產業(yè)中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并已經發(fā)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yōu)勢產業(yè)。例如,近年來中國臺灣集成電路技術能力逐漸增強,其中集成電路專利技術被引用情況超過美國,顯示中國臺灣在這一領域已經超越美國。特別是在最近5年,不僅逐步建立了基礎,對外的擴散也開始與先進國家并駕齊驅。中國臺灣擁有較為發(fā)達的市場經濟體系,生產要素基本靠進口,生產的產品絕大部分出口。經營管理與生產效率較高,國際信息網絡暢通。在信息產業(yè)的國際分工體系中,由早期的主要參與垂直分工體系,處于產業(yè)鏈的低端,過渡到現在的主要參與水平分工體系,處于產業(yè)鏈中段,由勞動密集型過渡到現在的知識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由過去的簡單加工過渡到現在的設計、生產,制造能力強大,在半導體、計算機等領域形成了完善的產業(yè)鏈和配套能力,代工生產管理經驗豐富。另外,中國臺灣在計算機外圍設備、電子元器件、家用電子、中文軟件等方面有競爭優(yōu)勢。1.3 全球電信產業(yè)發(fā)展狀況對全球電信廠商來說,2002年是充滿挑戰(zhàn)的一年。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和網絡泡沫化余波的沖擊,全球電信廠商資本支出普遍縮減,全球電信系統資本支出僅1,300億美元,與2001年的2,400億美元相比,縮減了45.8%。一些知名電信廠商(如WorldCom)甚至由于資金用盡、債臺高筑,以致于申請破產保護,或成為其它電信廠商并購的對象。在通信和網絡技術方面,2002年,移動通信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無線網絡技術,以及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等領域均有顯著發(fā)展。在移動通信技術方面,移動通信開始向第三代系統過渡,第四代系統技術已開始試驗。在光纖通信技術方面,日本成功進行了世界速度最快的光通信系統的基礎試驗,信息處理能力達到15Tbps。在無線網絡技術方面,采用802.11系列標準的網絡技術成為無線網絡的熱門技術,超寬帶技術正異軍突起。此外,下一代互聯網技術IPv6已開始向產業(yè)化進軍。1.3.1 全球電信市場發(fā)展情況一、有線電信市場在有線語音市場,2002年有線語音服務(如市內電話、國內長途電話和國際長途電話等)仍是許多電信廠商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2001年2002年,各國政府陸續(xù)開放固網業(yè)務,使有線電信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在新固網廠商加入后,有線語音服務面臨強大的降價壓力。此外,移動電話和網絡電話(voice over IP,VoIP)正逐漸侵蝕傳統有線語音服務市場,從而造成有線電信市場收入和利潤率下降。在有線寬帶市場,2002年其市場規(guī)模大幅成長,韓國成為是全球最大的寬帶市場,臺灣寬帶發(fā)展進入全球先進之列。以DSL接入線(DSL Lines)為例,據中國臺灣Point Topic調查報告顯示,2002年第三季全球DSL接入線達3,000萬條,季增長率達20%,DSL接入線最多的國家是韓國(608萬條)和美國(584萬條);如果將各國人口因素考慮進來,每百人DSL接入線最多的國家則為韓國(12.7條),其次為臺灣(7.3條)。對電信廠商來說,有線寬帶市場的迅速成長,是相當可觀的收益來源,如2002年韓國約有一半的家庭使用寬帶上網,韓國電信(Korea Telecom)的固網業(yè)務收入的40%就來自寬帶上網服務。二、無線電信市場在移動語音市場方面,各先進國家的移動語音市場已接近飽和,2002年西歐各國移動電話普及率在7080%之間,中國臺灣移動電話門號數與人口數的比率更已超過100%,2002年第三季度,臺灣移動電話用戶數已達2,366.6萬戶,平均每百人擁有105個移動電話門號。然而,在移動電話用戶逐年增加的同時,移動語音市場競爭激烈,迫使移動語音通信費率日趨下降,移動電話系統廠商的平均每戶營收(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逐漸降低,移動語音服務營收對電信系統廠商的貢獻值持續(xù)減少。為提升ARPU,移動電話系統廠商積極推出移動數據上網服務。三、移動數據市場在移動數據市場方面,2002年各先進國家電信廠商多已推出2.5G移動數據服務,日本的NTT DoCoMo、KDDI和J-phone更是領先全球,率先提供3G服務。電信廠商對2.5G和3G服務市場抱有相當高的期望,然而盡管2002年移動數據服務的用戶數持續(xù)成長,2.5G和3G移動數據服務卻尚未受到大眾消費市場的歡迎。以中國臺灣市場為例,2002年第三季WAP用戶數為57.8萬戶,2.5G(GPRS)用戶數為16.9萬戶,比之高達2,366.6萬的手機用戶數,不難發(fā)現中國臺灣移動數據服務市場仍處于萌芽階段。即使在移動商務發(fā)展領先全球的日本市場,其3G服務亦未延續(xù)i-mode的成功經驗。2002年9月,NTT DoCoMo宣布了其3G服務FOMA的用戶數目標,計劃在2003年3月底達到138萬,但截至2002年7月底,其FOMA用戶數僅有127,400戶。四、移動信息市場在各種移動電話非語音增值服務中,短信服務(short message service,SMS)無疑是少數已在全球大眾消費市場普及的服務。以歐洲市場為例,根據GartnerG2發(fā)表的調查報告,歐洲SMS的普及率已超過網絡間的網絡普及率,2002年歐洲有41%的成年人使用SMS,而成年人使用網際網絡的比率則為30%,2001年歐洲SMS和網絡普及率分別為28%和29%。此外,Forrester的研究報告指出,2002年歐洲手機族平均每月SMS傳輸量為1億5,600萬則,歐洲移動電信廠商總收入約有12%來自SMS,顯示SMS已經和網際網絡一樣,成為相當強而有力的信息傳遞媒介,也是電信廠商相當重要的收入來源。1.4 全球信息技術應用比較分析據2003年1月中旬世界經濟論壇發(fā)布的新聞稱,2002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中,IT產業(yè)仍持續(xù)鞏固了其地位,并在逐漸改變著全球經濟和政治的外貌。由世界經濟論壇、Insead和世界銀行于2003年1月19日發(fā)布的最新全球信息技術報告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2-2003(2002-2003全球信息技術報告)顯示,在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qū)中,芬蘭的信息技術綜合排名位列世界第一,美國、新加坡、瑞典、冰島四國分列第二到第五位。這份報告還顯示,中國的信息技術綜合競爭力在世界上的排名位列第43位。該報告沿用了2002年世界經濟論壇“網絡化準備指數”(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簡稱NRI)的評估形式,通過應用每百人中因特網用戶數、每百人中移動電話用戶數、每臺主機容納的用戶數、接入因特網的計算機的比例、因特網公共接入的方便性、網絡接入、網絡政策、網絡化社會、網絡化經濟等指數,對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信息與通信技術的應用現狀和發(fā)展?jié)摿M行了綜合評估和對比分析。表1-1-10和表1-1-11表示的是是20022003年全球信息網絡準備指數綜合排名和網絡化準備指數比較情況。表1-1-10 20022003全球信息技術應用綜合排名國家和地區(qū)NRI綜合排名IT環(huán)境排名基礎設施排名使用狀況排名芬蘭1221美國2134新加坡3812瑞典4643冰島535加拿大64510英國77109丹麥8111112中國臺灣91577德國1091411荷蘭1110159以色列125819瑞士1313915韓國1426128澳大利亞15141914奧地利16121818挪威17202213中國香港18231716法國19171620日本20191322愛爾蘭21162023比利時22212317新西蘭23222427愛沙尼亞24282121西班牙25252625意大利26243124盧森堡27183031捷克28312529巴西29323326匈牙利30302836葡萄牙31273728馬來西亞32292938斯洛文尼亞33363230突尼斯34352741智利35333432南非36384435印度37344043拉脫維亞38413839波蘭39474534斯洛伐克40373945國家和地區(qū)NRI綜合排名IT環(huán)境排名基礎設施排名使用狀況排名泰國41403647希臘42394742中國43513551博茨瓦納44424648阿根廷45536433立陶宛46454152墨西哥47605237克羅地亞48484844哥斯達黎加49584349土耳其50565940約旦51435359摩洛哥524949納米比亞53445161斯里蘭卡54554267烏拉圭55526546毛里求斯56545455多米尼加57465663.特立尼達和多巴哥58505862哥倫比亞59596158牙買加60625066巴拿馬61616357菲律賓62577054薩爾瓦多63666953印度尼西亞64656264埃及65646765委內瑞拉66637250秘魯67676860保加利亞68695775俄羅斯69686078烏克蘭70706669越南71735577羅馬尼亞72717182危地馬拉73747373尼日利亞74728170厄瓜多爾75787568巴拉圭76797672Banqladesh77777774玻利維亞78757976尼加拉瓜79818071津巴布韋80767481洪都拉斯81807879海地82828280數據來源:世界經濟論壇、Insead和世界銀行,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2-2003(2002-2003全球信息技術報告)表1-1-11 全球部分國家和地區(qū)網絡化準備指數比較國家和地區(qū)2002200320012002芬蘭13美國21新加坡38瑞典44冰島52加拿大612英國710丹麥87中國臺灣915德國1017數據來源:世界經濟論壇、Insead和世界銀行,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2-2003(2002-2003全球信息技術報告)第二章 全球信息技術應用趨勢2.1 信息技術在全球行政管理中的應用趨勢在行政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提高效率,一直是最近十年來各國行政管理的一個重大方向。特別是以美國“信息高速公路”為代表,各國在信息技術改造行政管理流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建設各種形式的政府網站,為企業(yè)、居民和社會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據統計資料顯示,2001年全球共開通了5萬個政府網站(僅美國聯邦政府網站就有2.2萬個)。在190個聯合國成員國中,有169個國家(占88.9%)已經開通了政府網站,84個國家(占44.2%)開通了全國性的政府網站,36個國家(占18.9%)擁有電子政務門戶網站,17個國家(占8.9%)能夠進行在線事務處理(數據來源:Benchmarking E-govern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聯合國公共經濟與公共管理局與美國公共管理學會,2002年5月)。電子政務(Egovernment)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建立政府網站、提供網絡服務,已經成為政府用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密切政府與企業(yè)與公民關系的有效手段。2002年,各國政府網站的服務范圍與服務質量,都進一步得到了豐富與提高。政府在信息交互、信息發(fā)布與處理、在線服務等方面,已開始采用一種新型的辦公方式,一種“快速、高效、節(jié)能、虛擬”的行政管理方式網絡政務或電子政務正充斥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與工作。2.1.1 全球電子政務網站建設情況近年來,各國在電子政務網站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聯合國公共經濟與公共管理局根據是否開通官方政府網站、在線提供服務的類型(信息發(fā)布型、交互型或在線處理型)、關鍵的五個領域(保健、教育、勞動就業(yè)、社會福利以及金融服務)的政府在線服務質量、是否開通唯一的電子政務門戶網站、電子政務戰(zhàn)略計劃實施情況和電子政務管理部門工作成效等標準,對190個聯合國成員國中的169個國家的政府網站建設水平進行了評估,并將其劃分為五個階段:起步階段、提高階段、交互階段、在線處理階段和無縫階段。圖1-2-1和表1-2-1顯示了各國網站的評估結果。圖1-2-1 全球政府網站建設情況2.1.2 各國電子政務發(fā)展水平對比為了全面把握各國電子政務發(fā)展現狀和潛力及其相對發(fā)展水平,聯合國公共經濟與公共管理局對各成員國的信息通信技術和人力資本情況進行了量化和比較分析,并計算出了各國的電子政務指數,可直觀地展示各國在電子政務建設方面的地位和優(yōu)劣勢所在。聯合國在評估各國電子政務發(fā)展水平時,引用了三個主要的衡量指標:政府網站建設現狀、信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信息處理技術員備考資料分享試題及答案
- 用于火災防控的應急預案(3篇)
- 材料疲勞壽命預測影響因素分析重點基礎知識點
- 行政法學考前指導試題與答案
- 行政法相關的國際條約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市場細分與定位試題及答案
- 法學概論成績提升的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的多角度研究方法試題及答案
- 勞動法中集體合同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的制度環(huán)境分析試題及答案
- 蔬菜生產實習總結
- 機車檢修管理
- 消防工程包清工合同范本年
- 《無痛消化內鏡》課件
- 衛(wèi)生院三基三嚴培訓計劃
- 中央空調改造項目施工方案
- 2025年巴中發(fā)展控股集團限公司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課題申報書: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幣圖像的國家形象視覺構建研究
- 年產10萬噸高鹽稀態(tài)發(fā)酵醬油車間設計
- 2024-2030年中國對苯二甲酸工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調研及投資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護理心理學》試題及參考答案(四)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