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詞的特色.doc_第1頁
蘇軾詞的特色.doc_第2頁
蘇軾詞的特色.doc_第3頁
蘇軾詞的特色.doc_第4頁
蘇軾詞的特色.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南鄉(xiāng)子 送述古 蘇軾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歸路晚風(fēng)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創(chuàng)作背景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在蘇軾的眾多作品中,本篇雖不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那么為人所知,但是它清新中有深意,自然中寓濃情,也頗耐人尋味。 宋神宗熙寧二年(公元一零六九),王安石任參加政事,開始實施新法,激烈改革。新制內(nèi)容強調(diào)以國為本,付諸施行,卻屢屢與民爭利。蘇軾主張改革當采漸進方式,逐步而行。他反對王安石變法但求務(wù)新,操之過急,指出其損民為國而不自知的謬誤。王安石激進求速之心,使其用人不察,整個官場群小當?shù)?,一片混亂。熙寧四年初,蘇軾曾向神宗進言,提醒君上切勿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得到神宗望其當為朕深思治亂,無有所隱的鼓勵。但是,君臣之間的對話,后來為王安石所知,王極為不悅,便讓蘇軾權(quán)充訴訟繁多的開封府推官,想藉此職位束縛他,讓他無暇再向皇帝搬弄新政之非。但折獄明快的蘇軾終使王安石失算,反而聲名更顯。之后,蘇軾上諫買浙燈狀,持論懇切,神宗隨之下詔改命。單純、赤誠的蘇軾傾盡全力,復(fù)多次上書,議論新政之過,奮不顧身,但思為國族蒼生效力。 可嘆的是,生花之筆雖可盡抒己志,終究難為勁敵所容。拗相公王安石利用自己的親戚謝景溫,以莫須有之罪誣陷蘇軾,說他居喪護蘇洵之靈櫬返蜀時,曾濫用官府衛(wèi)兵、販賣私鹽圖利、購置家具、陶瓷。謝氏到處派人搜集證據(jù),但是查了一年,終無所得。雖然如此,囂煩險惡的京城還是逼得他請求補外。最后,他在熙寧四年六月來到了麗都杭州。 杭州的秀山麗水讓蘇軾一到,便不由詠嘆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離開京城,這里成了他的棲身處、游賞地。自然以無私的胸懷擁抱他,老百姓以純樸的感情崇敬他。同僚與他共事融洽,其它年長他近二十歲,又是他上司的陳襄,對蘇軾而言,不僅是長者,也是知音。 陳襄字述古,反對新法,居朝時,曾請求神宗貶斥王安石、呂惠卿以謝天下。神宗向他詢問何人可用?他首先推薦的便是司馬光、蘇軾。宋史列傳第八十載:安石又欲出之,帝不許。尋直學(xué)士院,安石益忌之,擿其書詔小失,出之陳州,徙杭州。襄蒞官所至,必務(wù)興學(xué)校。平居存心以講求民間利病為急。既亡,友人劉尋視其篋,得手書累數(shù)十幅,盈紙細書,大抵皆民事也。熙寧五年五月陳襄來到杭州,熙寧七年七月改知南都(今河南商邱)。共事的兩年多,他們兩人時以詩詞相唱合。施政時,頗能協(xié)調(diào)一致,舉凡賑濟饑民,消除蝗災(zāi),浚治錢塘六井,獎掖后進,皆不遺余力。這將近八百個日子里,他們在彼此生命里,互放光亮,彰顯人情相系的可貴,驗證了共赴理想絕非妄想,而是逆境中不懈的堅持。 熙寧七年陳襄的僚友為他轉(zhuǎn)調(diào)南都,曾舉行了幾次餞別之宴,蘇軾在這期間做了多首別詩相贈。本闕即陳離杭州,蘇軾遠送至臨平,回程所寫下的作品。了解以上的創(chuàng)作背景,可以幫助我們體會面對別離,詞家何以情深難舍,泫然淚流。至于詞文內(nèi)容,以下略作淺析,和大家一起分享前人這生命交會的閃亮故事。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 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江淹別賦有言: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分別之情總是復(fù)雜而難言。若是平鋪而直述,則易失之太露;至于曲折隱諱,恐有晦澀難解之虞。然而優(yōu)秀的詩家每每可以從容下筆,借景抒情,在自然貼切的表現(xiàn)中,洋溢才華。李白以浮云寫游子欲行未行之意,用落日表故人依戀不舍之情,意象生動,千百年來,秀句美言,猶讓人朗朗上口,反復(fù)玩味。蘇軾與侄書中有言:凡文字,少小時需令氣象崢嶸,彩色絢麗。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麗之極也。蘇軾作此詞時,年近四十。他以成熟之筆,平淡之言,將惱人的離愁,并知識分子憂國感時之痛,交融于短短五十余言中,情景合一便是個中妙處。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境界,文字的感染力,便易使讀者產(chǎn)生同情的理解,從而進入詞家的內(nèi)心世界,領(lǐng)略他的快樂與憂傷。 這上片寫的是送別述古途中之景。一起首詩人便用即景之筆,景中動靜相互交錯,真情摯意全在其中。舟船啟行,漸去,心中難舍化作頻頻的回首。顧念之間,憂愁橫亙的遠山,起伏的盡是舟中人的心頭亂緒。杭州的居人已不見,只見杭城的身影,也漸漸地遠了。然而往事歷歷,又如在目前。述古在杭州任內(nèi)愛民如子的措施,和離去時對杭州居人的眷顧盡在行間。含蓄不露的表達,宋詞的婉約就在其中。若再以歐陽修踏莎行末兩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來賞析此處,六一居士寫的是送行者別情依依,癡立懷遠之態(tài)。其實,行人早已是眼中所不見,可是思念之心卻可以望穿春山。而本篇居人雖言不見,實則一直在心中。虛實相生,更添意味。接著詩人寫的是臨平山上的塔。此句直可謂信手拈來,幻想奇特。有道是情近乎癡而始真,山上亭亭而立的無情物,竟引得詩人癡人癡語,在誰似中,慨嘆自己未如塔中高而能望遠,再目送述古遠去。況蕙風(fēng)曾言: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拿來檢視詩人這番癡心天真,真是恰到好處。不過,也像前句的似虛若真,誰一似其實也反映詩人藉無情之物反襯自己心非木石 ,面對別離又豈能無動于衷? 歸路晚風(fēng)清,一枕初寒夢不成。 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下片則述歸來懷念之情。友人既已遠逝,回家的路上晚風(fēng)凄清。凄清是此夜的風(fēng),吹得枕頭寒冷,令人難以入夢。俞伯平先生評李后主清平樂路遙歸夢難成說:夢的成否原不在乎路的遠近,卻說路遠以致歸夢難成,語婉而意悲。此處一枕初寒夢不成、秋雨晴時淚不晴亦同其理。仔細探究,詩人筆端有淚,凄入心脾,惜別深情顯露在外,志士獨悄悄之嘆隱而在內(nèi)。熒熒殘燈斜照處,惜別心傷的詞家,夢何以不成,淚何以不晴的原因,除了思念,恐還是憂國傷時所致。 作品中的憂愁風(fēng)雨,是真情實景,更是兩人所處時代環(huán)境的寫照。此后五年,密州、徐州、湖州都有他的任所,而烏臺詩案更逼得他入獄,罪幾至于死。后來雖僥幸免于一死,遷徙謫居的歲月在黃州延續(xù)。初寒有他對政治環(huán)境的敏銳感受,因而有理想難成之嘆。但是,蘇軾并非消極的悲觀主義者,從這闕詞的聲情來看,他未用嗚咽之音寫心中的悲傷,平聲的庚、清韻,透露了此歌哀而不傷,自有一份平靜的力量。這力量何來?來自他性格中樂觀積極的精神,當然也來自長者、知音的深情提攜與鼓舞。友誼之光,一如暗夜下的孤燈,其光雖弱,依舊是前程的明引,讓自己憑借著它,在暗夜中,不斷前行。臨江仙送錢穆父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首詞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jīng)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diào),創(chuàng)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議論風(fēng)生,直抒性情,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fēng)貌。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zhuǎn)回互,一波三折,動人心弦。詞的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元祐初年,蘇軾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氣類相善,友誼甚篤。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時,蘇軾曾賦詩贈別。歲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別后的第三個年頭了。三年來,穆父奔走于京城、吳越之間,此次又遠赴瀛州,真可謂“天涯踏盡紅塵”。分別雖久,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更為可喜的是友人與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風(fēng)節(jié),借用白居易贈元稹詩句來說,即“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竿”。作者認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樣,是由于朝好議論政事,為言官所攻。以上數(shù)句,先從時間著筆,回憶前番離別,再就空間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來抒發(fā)作者對仕宦失意、久處逆境所持的達觀態(tài)度,并用對偶連喻的句式,通過對友人純一道心、保持名節(jié)的贊頌,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堅貞的操守。詞的上片既是對友人輔君治國、堅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詞人半生經(jīng)歷、松柏節(jié)操的自我寫照,是詞人的自勉自勵,寓有強烈的身世之感。明寫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與主同,表現(xiàn)出作者與友人肝膽相照,志同道合。詞的下片切入正題,寫月夜送別友人。“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繪出一種凄清幽冷的氛圍,渲染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郁無歡的心情?!伴浊安挥么涿硷A”一句,由哀愁轉(zhuǎn)為曠達、豪邁,說離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著為離愁別恨而哀怨。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與送者臨歧的悲感,二是世間離別本也是常事,則亦不用哀愁。這二者似乎有矛盾,實則可以統(tǒng)一強抑悲懷、勉為達觀這一點上,這符合蘇軾宦途多故之后鍛煉出來的思想性格。詞末二句言何必為暫時離別傷情,其實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奔热蝗巳硕际翘斓亻g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詞的結(jié)尾,以對友人的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tài)度。蘇軾一生雖積極入世,具有鮮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張,但另一方面又受老莊及佛家思想影響頗深,每當官場失意、處境艱難時,他總能“游于物之外”,“無所往而不樂”,以一種恬淡自安、閑雅自適的態(tài)度來應(yīng)對外界的紛紛擾擾,表現(xiàn)出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首送別詞中的“一笑作春溫”、“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蘇軾這種豪放性格、達觀態(tài)度的集中體現(xiàn)。然而這些曠達之語的背后,仍能體察出詞人對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悵,以及對身世飄零的深沉慨嘆。南鄉(xiāng)子送述古1蘇軾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誰似臨平山上塔2,亭亭3,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fēng)清,一枕初寒夢不成。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4,秋雨晴時淚不晴5。注釋1 述古:陳襄的字,述古與蘇軾交誼很深,二人都因反對王安石新法離朝外任。熙寧五年(公元1071年),述古調(diào)知杭州,時蘇軾為杭州通判。二人宴集酬唱,甚為相得。熙寧七(公元1073年)年,述古調(diào)往南都(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蘇軾作虞美人(湖山信是東南美)相贈。述古離杭,蘇軾又追至臨平,于舟中送別,并作此詞。2 臨平:山名,在今浙江余杭境內(nèi)。四周平曠,無高山峻嶺。3 亭亭:高遠聳立的樣子。4 熒熒:微光閃爍的樣子。5 淚不晴:以雨比淚,故曰“淚不晴”。評論1 魯直記江亭鬼所題詞,有“淚眼不曾晴”之句,余以此鬼剽東坡樂章“秋雨晴時淚不晴”之語。(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八引復(fù)齋漫錄)2 此首,上片,送述古途中之景;下片,述歸來懷念之情。文筆飄灑,情意真摯?!盎厥住眱删?,記送行之遠?!罢l似”三句,記山塔也知送行,極有情味?!皻w路”兩句,記歸路風(fēng)清及歸來之無寐?!敖褚埂比?,記入夜之悲哀,雨晴淚不晴,語意甚新。(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虞美人1蘇軾波聲拍枕長淮曉2,隙月窺人小3。無情汴水自東流4。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5。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淚。誰教風(fēng)鑒在塵埃,釀造一場煩惱送人來4。注釋1 此詞作于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是年,蘇軾至高郵與秦觀會面,秦觀追送渡淮,二人于淮上飲別,蘇軾遂作此詞。2 長淮:淮河。3 隙月:從縫隙中照進來的月光。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隙月斜明刮露寒?!? 汴水:自開封東流,經(jīng)應(yīng)天府、宿州,于泗州匯入淮水。5 西州:指揚州,因其治所在臺城西,故稱“西州”。6 “誰教”二句:誰教我在塵世中認識了你的卓越不凡,和你成為朋友,(如今離別)反倒增添了一場煩惱。風(fēng)鑒:以風(fēng)貌品評人物。塵埃:指污濁的塵世。評論1東坡初未識少游,少游知其將復(fù)過維揚,作坡筆語,題壁于山寺中。東坡果不能辨,大驚。及見孫莘老,出少游詩詞數(shù)十篇,讀之,乃嘆曰:“向書壁者,定此郎也。”后與少游維揚飲別,作虞美人曰(詞略)。世傳此詞屬賀方回,雖山谷亦云。大觀中,于金陵見其親筆,醉墨超放,氣壓王子敬,蓋東坡詞也。(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引冷齋夜話)2東坡長短句云:“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張文潛用其意為詩云:“亭亭畫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fēng)雨,載將離恨過江南?!蓖跗礁L愛而誦之,彼不知其出于東坡也。(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3酒多于淚,意進一層。(明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卷二)4離情無限,故淚多于酒,與“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同意。(明董其昌新刻便讀草堂詩余卷四)5弇州曰:“隙月窺人小”,又“天涯一點青山小”;陳瑩中雪詞:“一夜青山老”,孫光憲“疏香滿地東方老”,俱妙在押字。(清沈雄古今詞話卷八)6只尋常贈別之作,已寫得清新濃厚如此。 首一闋是自敘其舟中抵揚情節(jié),第二闋是敘與少游情分?!帮L(fēng)鑒在塵?!笔窍儆?,此其所以煩惱也。(清黃蘇蓼園詞評)臨江仙送錢穆父1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2,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3。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4。人生如逆旅5,我亦是行人。注釋1 這首詞作于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錢穆父:名勰,又稱錢四。元祐三年,因坐奏開封府獄空不實,出知越州(今浙江紹興)。元祐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間)。元祐六年春,錢穆父赴任途中經(jīng)過杭州,蘇軾作此詞以送。2 改火:古時鉆木取火,因四季不同而改用不同的木材,稱為“改火”。后來以“改火”指一年。三改火:即過了三年。3 “無波”二句:化用白居易贈元稹“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竿”句。古井無波:古井枯竭,不起波瀾,比喻人心寂然不動。節(jié):竹節(jié),比喻人之節(jié)操。筠(yn):堅韌的竹皮,引申為竹之別稱。4 尊:酒器。翠眉:用黛螺描畫過的眉。顰:皺眉。宋代官吏宴飲,多有官伎歌舞侑酒,這里表面是勸歌伎不要悲傷,實際上是勸慰友人不必哀愁。5 逆旅:客舍。評論1 蘇東坡作臨江仙詞云:“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乃用白樂天詩“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竿。”詩雖樂天之語,而改“竹”作“筠”,遂覺差遜。(宋袁文甕牖閑評)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霜余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這首詞是蘇軾五十六歲時為懷念恩師歐陽修而作。全詞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緒凄婉 ,抒發(fā)了作者由悲秋而懷人傷逝的深沉思緒,讀來令人一詠三嘆,感慨不已。上片寫自己泛舟潁河時觸景生情。作者于當年八月下旬到達潁州,時已深秋,故稱“霜余 ”。深秋是枯木季節(jié),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節(jié)那種宏闊的氣勢,這是寫實。第二句“空聽潺潺清穎咽”的“清穎 ”寫的也是實情。“咽”字寫出了水淺聲低的情景。水漲水落,水流有聲,這本是自然現(xiàn)象,但詞人卻說水聲潺潺是潁河在幽咽悲切,這是由于他當時沉浸在懷念恩師歐陽修的思緒中。此句移情于景,使?jié)}河人格化了。接下來一句“佳人猶唱醉翁詞,”“醉翁詞”是指陽修在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知潁州到晚年退休居穎時所作詞如組詞采桑子等,當時以其疏雋雅麗的獨特風(fēng)格盛傳于世。而數(shù)十年之后,歌女們?nèi)栽趥鞒?,足見“潁人思公 ”。這不光是思其文采風(fēng)流,更重要的是思其為政“寬簡而不擾民 ”。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貶到滁州 、揚州、潁州等地,但他能興利除弊 ,務(wù)農(nóng)節(jié)用,曾奏免黃河夫役萬人,用以疏浚潁州境內(nèi)河道和西湖 ,使“ 焦陂下與長淮通”,西湖遂“擅東潁之佳名”。因此人民至今仍在懷念他,傳唱他的詞和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說明。蘇軾推算,他這次來潁州,上距歐公知潁州已四十三年了 ,歲月流逝,真如電光一閃而過 ,因此下一句說“四十三年如電抹”。詞的下片寫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過片言人生如“草頭秋露 ”,明澈圓潤,流轉(zhuǎn)似珠,卻倏忽而逝。下面的“三五盈盈還二八”是借用謝靈運怨曉月賦“昨三五兮既滿,今二八兮將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瑩圓滿,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輪就要缺一分了 ,可見生命短促 ,人生無常。最后兩句“與余同是識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 ”,結(jié)合自己與歐陽修的交情,以及歐陽修與潁州西湖的淵源,抒發(fā)對思師的緬懷之情,寫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句意承露消月缺而下,言自歐公守潁以后四十三年,不特歐公早逝,即使當年識翁之人,今存者亦已無多,眼前在者,只有自己,以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寫自己“識翁 ”,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師生之誼、政見之相投、詩酒之歡會,尤其是對歐公政事道德文章之欽服種種情事。而西湖明月之“識翁 ”,則是由于歐公居潁時常夜游西湖,波底明月對他特別熟悉。這首詞,委婉深沉,清麗凄惻,情深意長,空靈飄逸,語出凄婉,幽深的秋景與心境渾然一體。結(jié)尾寫波底之月,以景結(jié)情,傳達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涼傷感。全詞在一派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嘆惋,因景而生懷人之情,悲嘆人生無常,令人感慨萬千,悵然若失。它象一支充溢淡淡憂傷的的小夜曲,裊裊地流進了讀者的心田。臨江仙送錢穆父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首詞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jīng)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diào),創(chuàng)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議論風(fēng)生,直抒性情 ,寫得既有情韻 ,又富理趣 ,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fēng)貌。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zhuǎn)回互,一波三折,動人心弦。詞的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元祐初年,蘇軾在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氣類相善,友誼甚篤。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時,蘇軾曾賦詩贈別。歲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別后的第三個年頭了 。三年來 ,穆父奔走于京城、吳越之間,此次又遠赴瀛州,真可謂“天涯踏盡紅塵 ”。分別雖久 ,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更為可喜的是友人與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風(fēng)節(jié),借用白居易贈元稹詩句來說,即“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竿 ”。作者認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