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龍腦樟培育技術規(guī)程2018(報批稿).doc_第1頁
廣東省龍腦樟培育技術規(guī)程2018(報批稿).doc_第2頁
廣東省龍腦樟培育技術規(guī)程2018(報批稿).doc_第3頁
廣東省龍腦樟培育技術規(guī)程2018(報批稿).doc_第4頁
廣東省龍腦樟培育技術規(guī)程2018(報批稿).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龍腦樟培育技術規(guī)程2018(報批稿) 本標準由廣東省林業(yè)廳科技與交流合作處提出。 本標準由廣東省林業(yè)廳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廣東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汪迎利、凌鳳清、曾璐、林濤、姚蘭伊、何波祥、周麗華、蔡燕靈、張謙、連輝明、劉志、黎旭、林勝、姚燕飛。 本標準首次發(fā)布。 DB44/T XXXXXXXXX1龍腦樟培育技術規(guī)程1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龍腦樟(d-borneol typeof Cinnamomumcamphora)培育目標與生長指標、苗木培育、造林、撫育管理、采收與更新、病蟲害防治與建檔等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龍腦樟工業(yè)原料林的培育。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5776造林技術規(guī)程LY/T1607造林作業(yè)設計規(guī)程LY/T2460樟樹培育技術規(guī)程DB44/T772營造林工程檔案管理規(guī)范3術語與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龍腦樟d-borneol typeof Cinnamomumcamphora枝葉富含天然冰片(天然右旋龍腦)的樟樹類型。 4培育目標與生長指標4.1培育目標培育用于提取天然冰片的龍腦樟林分。 4.2生長指標龍腦樟新造林生長指標見表1。 表1龍腦樟新造林生長指標林齡/a樹高/m地徑/cm單位面積地上生物量/(kghm-2)11.00.11.50.2630030022.00.23.00.512300600DB44/T XXXXXXXXX233.10.66.81.82600013005苗木培育5.1扦插育苗5.1.1采穗圃營建5.1.1.1圃地宜選擇交通方便、土層深厚、土壤疏松、供水排水方便的平地或緩坡。 全墾整地后作埂挖穴,穴規(guī)格為40cm40cm30cm,每穴施有機肥1kg+鈣鎂磷肥0.25kg作底肥。 種植株行距為(0.81.0)m1.0m。 5.1.1.2母株選擇經(jīng)過測定及小試生產(chǎn)、枝葉龍腦粗油得率0.80%以上、提純后右旋龍腦綜合得率0.55%以上的單株,通過無性繁殖培育并且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一年生壯苗作為采穗母株。 5.1.1.3種植時間在春天雨季定植。 5.1.1.4矮化樹形定植的次年冬季將主干截至50cm60cm,此后每次采截穗條都進行截干。 5.1.1.5撫育管理植后當年撫育2次3次,結(jié)合撫育每株施復合肥50g+尿素50g。 每次剪取穗條后要進行一次全面松土、除草,并適當灌溉和施肥,每株施復合肥50g+尿素50g。 5.1.2扦插時間11月到次年3月上旬。 5.1.3插床選擇陽光充足、排灌條件好、土壤疏松肥沃的苗圃地。 扦插苗床用磚砌成高30cm、寬100cm,長度視地形而定,步道寬25cm30cm,床底中央開暗溝通至苗床外。 若用大田作圃地應做高床、開深溝,中央及四周開設的排水溝深度應低于步道30cm,以防積水。 基質(zhì)采用黃心土為宜,粉碎鋪平,厚15cm20cm。 扦插前一周用0.2%高錳酸鉀消毒,并用薄膜蓋好。 插床上架設2m高固定蔭棚,透光率30%40%。 5.1.4插穗選擇0.5a1.0a生無病蟲害、健壯的半木質(zhì)化枝條作為插穗,穗長6cm8cm,頂部離節(jié)0.5cm處剪成光滑平口,基部帶斜口剪斷,每穗保留葉芽1個2個,頂部保留1片葉。 扦插前先將插穗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溶液浸泡1h,再用100mg/kg的ABT生根粉浸泡插穗1.5h2.0h。 剪取插穗后應當天完成扦插。 5.1.5扦插扦插株距3cm5cm,插穗插入土深3cm4cm。 插好后壓緊土,淋透水,并覆蓋塑料薄膜密封保溫保濕。 DB44/T XXXXXXXXX35.1.6插后管理保持苗床空氣濕度80%以上、溫度29以下。 每10d15d打開薄膜一次,及時除草、澆水,同時噴施0.1%的磷酸二氫鉀,15min20min后再覆蓋薄膜密封。 4個月5個月后揭去塑料薄膜,煉苗30d40d,期間每1d2d噴水1次。 5.1.7移苗煉苗后,將扦插苗移植到已裝好黃心土為基質(zhì)的營養(yǎng)袋定植,采用(810)cm10cm規(guī)格的圓筒狀容器袋。 移苗前將苗床和容器袋營養(yǎng)土淋透水,起苗時要保持根系完整,幼苗移入深度略高于根頸即可,并淋足定根水。 5.1.8苗期管理移苗后1周2周每天澆水1次,此后逐漸減少,每月噴施1次2次0.5%的磷酸二氫鉀,或12復合肥+尿素,也可交替噴施。 5.2組培育苗參照LY/T2460執(zhí)行。 5.3苗木出圃規(guī)格級苗地徑0.50cm,苗高50cm;級苗地徑0.40cm0.50cm,苗高40cm50cm。 6造林6.1林地選擇造林地應選擇交通方便、易于作業(yè)、地勢較平緩且海拔在400m以下的緩坡或平地,且土壤土層60cm以上、肥沃疏松、水氣通透性良好。 6.2造林設計按GB/T15776和LY/T1607執(zhí)行。 6.3整地宜造林前1個月帶狀清理林地,清除雜草、灌木,穴狀整地,穴規(guī)格為40cm40cm30cm。 6.4回土與施基肥挖穴時,分別將表土與心土置于穴的兩側(cè),風化10d15d后再回填。 穴內(nèi)先回填一半表土再施基肥,每穴施復混肥(有機肥1kg+尿素50g+過磷酸鈣50g)或復合肥100g,充分攪拌混勻后再將全部心土填入,之后再將穴周圍0.3m范圍內(nèi)的表土鏟至穴上。 6.5密度株行距為(1.31.5)m(1.52.0)m,即定植密度為3330株/hm25130株/hm2。 6.6栽植DB44/T XXXXXXXXX4宜在3月4月雨季進行,用一年生級以上苗木種植。 栽植前一天,應將苗木充分淋透水,運輸、分苗及栽植時應保護容器中的基質(zhì)不松散。 栽植時,剝?nèi)ト萜?,保持土球完整不松散,將苗植入穴中央,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實,再填土踩實,最后覆土成小土包?栽植深度應超過苗木根頸2cm3cm,苗木較高時,可適當深栽。 定植一個月后進行補苗。 7撫育管理7.1除草松土每年2次,夏、冬季各一次,鏟除滋生的灌木雜草并松土。 7.2追肥定植后當年秋季每株施復合肥50g+尿素50g;第2年春、冬季各追肥1次,春季每株可施復合肥50g+尿素50g,冬季每株可施復合肥100g;第3年開始春季和采收后每株可施復合肥50g+尿素50g。 施肥采用溝施法,在距植株樹冠投影處環(huán)狀開溝,溝深20cm25cm。 宜在下雨前2d3d進行追肥,施肥后及時覆土成小土包。 8采收與更新8.1采收定植后第3年起可采收,以后每1年2年采收一次,當年10月次年1月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