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技術手冊.doc_第1頁
麻辣燙技術手冊.doc_第2頁
麻辣燙技術手冊.doc_第3頁
麻辣燙技術手冊.doc_第4頁
麻辣燙技術手冊.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紅日子(上海)飲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麻辣燙技術手冊紅日子(上海)飲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技術手冊麻辣燙配方、麻辣串配方技術手冊內部資料 禁止轉印 加盟商專用上海紅日子餐飲技術開發(fā)推廣中心 印制麻辣燙配方、麻辣串配方以下配方只是18種料的其中12種:當然用以下12種配料調制出來的味道,最多只能達到我原來味道的50%60%左右。以下麻辣燙12種大料的配比及操作過程:按照先后順序分類分為:串菜 配制大料 炒料 湯料熬制 湯料的調味燙菜過程 裝碗過程1.可燙制菜類: (根據(jù)當?shù)氐牟祟惼贩N大概可以有40種左右)1.1 素菜類:青菜 白菜 花菜 香菜 生菜 菠菜 黃花菜 綠豆芽 黃豆芽 豆腐 豆府皮 腐竹 平菇 香菇 金針菇 絲瓜 海帶 藕片 冬瓜片 土豆片 油豆腐 年糕 鴨血 粉絲 粉條 火腿腸 胡蘿卜等 (買粉絲的時候,一定要買比較好的,不容易煮爛的;因為吃“麻辣燙”時,基本上每個人都會點一份粉絲,如果粉絲質量不好,會影響總體的口感)1.2葷菜類:牛肉 咸肉 鴨腸 油炸肉皮 牛百葉各種貢丸蟹柳類等。 (注:串菜這一環(huán)節(jié)比較靈活,最主要的是串了覺得比較美觀;用比較少的材料,串好了以后讓顧客看了覺得份量比較多,吃起來又吃得不會太飽,讓人吃了一次,下次還想吃)2.湯料配方: 2.1主要配料: 我原來做的時侯,每次配底料的時候也不會用標準電子秤去稱的,也只是用自己的手去抓來估計的(配料時比例不要差別太大,基本是不會影響口感的).因我的手在正常的男性當中稍微大一點,下面我將提供一下我用手抓的大概比例,以給你們提供參考。(解釋:一只手的滿把: 即用右手抓滿一下的量;一只手的大半把: 即右手抓一半多一點(比第項用量少一小半左右);以個數(shù)計的:直接按個數(shù)就可以了。白寇(25元/斤;用量:一只手的大半把) ;香砂(6元/斤;用量:一只手的大半把) ;桂皮(8元/斤;用量:折成小段,一只手的大半把) ;小茴香(6元/斤;用量:一只手的大半把) ;大茴香(6元/斤;用量:一只手的滿把再多一點) ;草果(25元/斤;用量:6-7個) ;孜然(10元/斤;用量:一只手的滿把) ;丁香:(25元/斤;用量:一只手的大半把);香葉(7.5元/斤;用量:一只手的滿把) ;涼姜(8元/斤;用量:6-7個)麻椒(25元/斤;用量:一只手的滿把再多一點,在麻辣燙中此料是“麻”的關鍵,能吃“麻”則在此用量基礎上增加,反之則減少)干紅辣椒用量:一只手滿把,想辣就多加一點,不想太辣就少加一點,在麻辣燙中此料是“辣”的關鍵,能吃”辣“則在此用量基礎上增加,反之則減少)注:因為我之前每次配料時,習慣一下配三天的料;以上的配方是我配三天料的用量,但是炒料這前一定要把三天的用量分開,即每次只炒三分之一的用量就可以了,當然如果你不習慣一下配三天的料,那你也可以每次只配一天的用量,也就是說每種料的用量要除以3,即是每天的用量,這一點重要。試做時草果、香砂、丁香這三種大料的用量一定要按照我的用量去做,一定不能多加,如果加多了很容易造成湯比較苦,味怪。2.2 炒料時輔料:(主要為炒料,油燒熱時,放入油內起到炸香的作用)生姜(0.3斤左右,切片) ;大蒜頭(整2個,刀切一分為二,不用切的太小) ;山東大蔥(2根,切成3寸的段)2.3 湯內增鮮的輔料: (不銹鋼湯桶內注入水時,直接放入湯桶內)牛腿骨(1個,大概4-5斤左右。也可用牛身上其他部分骨頭,但腿骨比較好) ;冷凍雞架(2個 即那種沒有多少肉的雞骨頭,一般的菜市場即可有售 )注:試做時,增鮮的東西加的多一點可以,加的越多就越鮮(如牛骨、雞架)2.4湯內輔料:火鍋底料(重慶三五牌,用1袋150克) ;陴縣豆辦醬(200克,選用桶裝的四川陴縣紅油豆辦醬; 試做時,為了節(jié)省材料,可以買袋裝的那種也可以);3.炒料過程:3.1 先把之前一次配三天的用量,平均分成三分;(因為之前一次配的是三天用量,現(xiàn)在只炒一天的料就可以了,如果說你配料時,只配了一天的用量,那就不用分了).3.2炒鍋置旺火,先加入牛油400克熬化,再加入色拉油300克,燒到7-8成熱時,再加入2.2的輔料炸香。3.3 再加入2.1的料 用大火炒出香味.(炒料這一步其實也沒有什么,基本上日常家里面炒菜的過程相同,但也不要把大料炒糊了,把那12味料都炒)4.熬湯過程4.1 然后在不銹鋼桶(選用直徑35厘米,深為38-40厘米的不銹鋼桶,此桶大概能裝25公斤水左右)先加入2.3增鮮的輔料;桶內注滿水用中火把湯熬開(熬湯過程中,注意隨時把湯表面上的一層浮沫撇除,如果想湯味比較鮮一點,湯熬開后,可以改成小火再適當?shù)亩喟疽粫?;再放入2.4的湯內輔料和炒好的料,用中小火進行熬制,大概再需用半小時左右。4.2 用網(wǎng)狀的漏勺把熬好的湯和料分開,湯放入另外一個桶內(此料即后來燙菜用的湯和加入碗內喝的湯),在裝料的桶內重新加入水,可反復熬制三桶湯料左右。4.3 第二鍋和第三鍋湯料是用中小火熬開后,然后再改用小火再多熬20分鐘左右。4.4把熬好的湯上面一層辣油用勺子撇起,裝入另外的一個小桶內備用。注:因這個辣油比較香、麻、辣,如果不撇開的直接放在湯內的話,對不能吃辣的朋友,吃的時候會受不了;當然如果你能吃辣,麻辣燙裝碗前可根據(jù)口味直接加入碗內,或者燙到最后,湯內沒有什么味道,也可加入一點此辣油。5.調制燙料: 5.1 三桶湯料熬好以后,把三桶湯料進行混合(因第一鍋湯內料的味道比較重,第三鍋的味道比較淡;混合的目的,就是讓其味道比較平均)5.2 湯混好以后,根據(jù)個人在口味,在湯內加入適量的鹽,再加入味精、雞精、湯料王(湯料王選用排骨味的那種)注:調湯時,味精不能多放,多放味道會苦;雞精和湯料王一定要加很多,多到相當于我們日常家庭用量的5倍以上;當然也有的朋友不喜歡把味精、雞精和湯料王直接加到湯桶內,那么你也可以把這些調料直接加到碗內也可以,但是鹽是直接加到湯桶內的,如果不直接加到湯桶內,則燙出的菜會沒有什么味道。6.燙制過程: 6.1 把調過味的湯放入爐火中,使之保持小沸,即可燙菜。6.2燙菜時,按照各種菜燙制時間的長短,先后放入燙勺內(一般不容易熟的先放,容易熟 的后放)6.3 麻辣燙裝碗,然后加入湯;如果能吃“辣”的,可以在碗內加入適量的辣油(這個辣油,也就是之前提到過,從熬好的湯表面提煉出來的)7.裝碗:7.1 在碗內加入味精、雞精、排骨味王及萬里香等(調湯時這些如果沒有放在湯桶內,也可以放碗里),再加入湯和燙好的菜,如果能吃辣的,可以在碗內加入適量的辣油(這個辣油,除了上面提到的,從熬好的湯表面提煉出來的以外,在完整配方中,還有專門辣椒油的熬制方法)。7.2 如放碗中吃之前,把碗內的菜攪拌一下,以使調料入味。.所有的料在當?shù)氐恼{味品市場全部有售,對有的地方叫法不一可以參照如下:1.草果 :一種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2.香砂:又叫砂仁、春砂仁、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嘗之澀口,聞之有香味。3.桂皮又稱肉桂.這種東西比較常見。4.小茴香 :又叫茴香、香絲菜、懷香、野茴香,猶如小稻谷?;蜃稳?,有特異芳香氣。5.八角: 應叫八角茴香,又叫大茴香、大料、八月珠,這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味香料。6.麻椒:這是一種較熟悉的調料,不用介紹.(但有些南方地區(qū)習慣統(tǒng)稱為“花椒”)7.丁香:又叫公丁香、子丁香,為丁香的花蕾.8.白蔻:又叫白豆蔻 、圓豆蔻、百叩、叩仁的。9.香葉:即桂樹有葉子,呈灰綠狀。10.涼姜:有的地方也叫三奈、沙姜、山辣,為根狀莖。另外試做過程中,以下幾要點需要掌握:1、炒料時,加入鍋內的油一定要多,基本是用的油差不多要淹過配料.(如果油太少,湯熬好后,表面油太少,就無法提煉辣油)2、炒料時,油燒熱時,要用大火炒制(炒制大概需要3-5分鐘),但是要注意配料一定不要炒糊了。3、炒好的料,加入多少水進行熬制一定要控制好:如果加入的水太少,熬出的湯就會發(fā)黑,味道會苦且不好吃;如果加入的水太多,則熬出的湯就會比較淡(打個比方來說:我們日常買的辣椒都有辣和不怎么辣的;所以每種調料的味道,都有味重和味不重的;所以你們剛開始試做時,燙熬好后,如果苦,則水的用量再增加一點;如果味道淡了,則水的用量要再減少一點;“麻辣燙”湯料的好壞,在這一點特別重要,有很多朋友試做時,遇到的問題,基本上是出在這個方面。4、另外有些朋友就是搞不懂所謂的“紅湯”與“白湯”的區(qū)別:其實熬好的湯上面有一層紅紅的辣油;如果把這一層辣油完全撇開,湯則變成清湯(當然這個湯也不能完全說是清湯;也是有麻辣味的,只不過口味沒有那么重);如果比較能吃麻、辣的朋友;可以在清湯里面加入這個撇開的辣油,也就變成了所謂的“紅湯”。另外在調整湯顏色方面在完整配方中有所介紹。5、建議各位試做時,如果為了避免太浪費原料,可以按照我提供的料和水的配比;縮小比例進行試做。6、熬好的燙上面的一層辣油,一定要分開,如果不分開,你喝湯時會覺得湯比較麻辣,對于不能吃麻辣的朋友也許會覺得受不了;能吃辣的朋友,可以在碗里面加入這個辣油。7、現(xiàn)在有的朋友不喜歡太麻、辣的麻辣燙,比較喜歡那種有三鮮味但又稍帶一點麻、辣的麻辣燙;如果你喜歡三鮮的那種,那么你做這種麻辣燙時,就重點把骨頭和雞架等增鮮的原料多一點,但大料的比例要減少一點,至于怎樣能達到你的要求,你自己則要多試驗幾次。8、.我再次說明一下,我這個配方確實很不錯,也許有的朋友第一次試做,有可能用量方面把握不信,造成第一次試做不是太理想;如果真有這種情況,那你也不要灰心,看問題到底出在那里。9、因有的朋友第一次試做,所以買牛油,如果是少批量的不是太好買;那你試做時,也可以用雞油來替代,(雞油買那種半成品,自己回來提煉),如果沒有牛油和雞油,那么也可以用豬油來替代,不過豬油是效果最差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