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 鑒賞形象 訪隱者北宋郭祥正 創(chuàng)作背景 郭祥正 郭祥正 北宋詩人 字功父 自號謝公山人 又號漳南浪士 當涂人 今屬安徽 少有詩名 梅堯臣稱贊他是李白的后身 舉進士后 熙寧年間曾知武岡縣 今湖南武岡 簽書保信軍節(jié)度判官 他贊成王安石實行新法 然又為王安石所不滿 后通判汀州 今福建長汀 知端州 今廣東肇慶 又棄官隱居于當涂青山 訪隱者北宋郭祥正 一徑沿崖踏蒼壁 半塢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門 殘花滿地無人跡 一徑沿崖踏蒼壁 半塢 寒云抱泉石 徑 小路 崖 山崖 蒼 深青色 塢 山坳 抱 環(huán)繞 圍繞 直譯 我 走在一條沿著山崖的小路上 腳踏著深色的崖壁 半山坳寒冷的云朵環(huán)繞著山泉和巖石 山翁酒熟不出門 殘花滿地無人跡 山翁 指詩題中詩人所訪的隱者 酒熟 酒釀制結束 直譯 隱者 飲著 自己釀制的好酒不出家門 殘敗的花朵落滿地面 沒有人的行跡 譯文 我走在一條沿著山崖的小路上 腳踏著深色的崖壁 半山坳寒冷的云朵環(huán)繞著山泉和巖石 隱者飲著自己釀制的好酒不出家門 殘敗的花朵落滿地面 沒有人的行跡 作品鑒賞 在首聯(lián)中 與詩題相呼應的最關鍵的一個字是 踏 山翁酒熟不出門 殘花滿地無人跡 通過描寫隱者獨飲自己釀造的酒 足不出戶 門外落花滿地 無人造訪 無人酒掃的隱居生活 表現(xiàn)了隱者避世脫俗 隨性自然的情懷 1 在詩句中 與詩題相呼應的最關鍵的一個字是 答案 踏 解析 此題命題值得商榷 詩題中 訪 字固然重要 但是 隱者 更是重點 則答案只是針對 訪 字來作答 不見得準確 如果把題干命為 在首句中 或命為 與 訪 字相呼應的字 則答案才唯一 2 結合第三 四句 賞析 隱者 的形象 3分 答 答案 通過描寫隱者獨飲自己釀造的酒 足不出戶 門外落花滿地 無人造訪 無人酒掃的隱居生活 表現(xiàn)了隱者避世脫俗 隨性自然的情懷 意思對即可 解析 隱者的形象體現(xiàn)在隱者的隱居生活中 第三句寫隱者自釀自飲 自得其樂 第四句寫隱者花落不掃亦無來客 從這些生活場景中可以看出隱者真正是超然出世 怡然自樂 清靜無為之人 3 下列詩句與這首詩所寄寓的情懷最相近的一項是 2分 A 開荒南野際 守拙歸園田 B 錦城雖云樂 不如早還家 C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D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還獨傾 答案 A 解析 解此類題 必須把相應的詩句還原到原詩之中 這樣才能準確把握其蘊含的思想情懷 才能與眼前的詩句比較 從而做出準確判斷 A項是陶淵明的詩句 表達的情懷和文本一樣 都是隱逸恬淡之情 B項是李白白詩句 表達的是對蜀道艱難的畏懼 寄寓的是對官場的厭惡 對朋友的關切之情 C項是杜甫的詩句 表達的是對國家不幸和自身生活艱難的感傷 D項是白居易的詩句 表達的是孤獨苦悶的情懷 送人歸京師 宋代陳與義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送人歸京師門外子規(guī)啼未休 山村日落夢悠悠 故園便是無兵馬 猶有歸時一段愁 翻譯 門外子規(guī)鳥叫個不停 日落時分山村中那幽夢不斷 即使家鄉(xiāng)已無兵馬戰(zhàn)亂 但歸家之路仍愁緒萬千 作者簡介 陳與義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 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為界線 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前期表現(xiàn)個人生活情趣的流連光景之作 詞句明凈 詩風明快 很少用典 清新可喜 以 墨梅 詩受到徽宗的賞識 南遷之后 因國破家亡 顛沛流離 經歷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亂時頗為相似的遭遇 對學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詩風有了改變 轉學杜甫 他不象江西派詩人那樣 只從句律用字著手 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國家的命運融合在一起 題材廣泛 感時傷事 寫了不少寄托遙深的詩篇 趨向沉郁悲壯 雄闊慷慨 成為宋代學習杜甫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 作品簡析 作者先是描寫了門外子規(guī)鳥叫個不停 讓人真切的感受到詩人強烈的故鄉(xiāng)之思 然后又通過日落時分山村中那幽夢不斷的場景的描寫 暗示詩人被深重的痛苦所困擾 既然只是因為思念故土 而惆悵失意 當然要解除這一煩惱的最好方式是能回一次故鄉(xiāng) 但擺在詩人面前的現(xiàn)實是 即便故園沒有戰(zhàn)火 但國土淪喪 南北分裂 已是亡國奴的詩人就是能回故鄉(xiāng)也是頗為犯愁的事 送友歸京 觸景生情 心生憂國之愁 這首詩當是陳與義于南宋建立之前的作品 京師 指北宋都城汴梁 詩中有寄托 感慨 諷喻之意 有傷離感亂之情 同時對于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強烈的不滿 練一練 1 指出詩中 子規(guī) 意象的含義 2分 答 命題立意 本題考查考生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 的意義 能力層級為D 解題技巧 解答此題應先概括意向的特點及作用 在解釋意象中蘊含的詩人的情感 參考答案 思念故土 有家難歸的悲傷 杜鵑鳥 俗稱布谷 又名子規(guī) 杜宇 子鵑 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鳴 聲音凄切 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在高中課文中經常提及 子規(guī) 這個意象 如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 愁空山 蜀道難 杜鵑啼血猿哀鳴 琵琶行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里斜陽暮 踏莎行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望帝啼鵑 竇娥冤 二 鑒賞語言 好事近陸游 作品原文 湓口放船歸 薄暮散花洲宿 兩岸白蘋紅蓼 映一蓑新綠 有沽酒處便為家 菱芡四時足 明日又乘風去 任江南江北 注 本詞寫于作者54歲時東歸江行途中 解析 首二句 點明了作者自己從湓口坐船而來 到了黃昏時 就停留在散花洲準備夜宿 散花洲這個地名 前面介紹了 是有典故的 陸游的一生中 曾在散花洲夜宿過兩次 寫這首詞時 是第二次 我們知道 陸游是愛國詩人 是很想收回金國所占失地的有理想 有抱負的愛國詩人 我們都學過他 家祭無忘告乃翁 那樣情懷的詩句 而當他到了散花洲時 應該會對孫權在散花洲犒勞赤壁之戰(zhàn)大勝的周瑜及將士這段歷史有很深的感慨 陸游的抱負實現(xiàn)了嗎 一直到他80多歲去世時 都是沒有實現(xiàn)的 而且 我們從這段時期他的平生簡介中了解到 陸游在從福建專管茶鹽的提舉改任到江西做提舉 應該是離朝廷又近了一點 心中是有希翼在的 可提舉又并不是個什么很大的官職 我們還了解到 陸游在這段時間 是個被同僚認為 不拘禮法 恃酒頹放 的人 那么 他對實現(xiàn)抱負 又的確是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 他應該一直都有一種矛盾的心理 這首 好事近 詞 就寫于東歸江行途中 次兩句 就描繪了陸游欣賞到的薄暮中散花洲兩岸的美麗風景 這里應該是寫的春夏之交時的景色 白蘋和紅蓼 色彩就很醒目了 再加上新綠的大背景 多么地美 蓑 我認為這里是指的船上覆蓋的草頂 才比較恰當 當然 也有可能是人身上穿的蓑衣 但全首詞都沒有寫有雨 沒有雨 一般自然不會穿蓑衣 映一蓑新綠 的意思 應該是綠色的大背景 綠樹 綠草 綠水映襯著這一艘小船 一蓑就是代指小船了 把小船都映襯得似乎染上了一層新綠 色彩明快 對比強烈的美 在這二句中表現(xiàn)得非常好 可以想象出畫面 像一幅山水畫 讀到這里 想象中陸游的心情應該是閑適遣玩般的興致吧 到了下闕 作者的心情轉變了 變得低回沉郁起來 首先談到了 酒 只要有 酒 的地方 那就是 家 你想 一個心情好的人 會以 酒 為 家 嗎 不過是借酒消愁而已 菱芡四時足 是對上一句的補充 陸游幻想就這樣坐著船 到處漂泊 喝喝酒 反正有吃的 就這么什么也不想 什么也不用想不用做 放縱生涯算了 不管什么理想 抱負了就好 等夜宿一晚 到明天又順著風前行 那前面江南江北是什么樣子的 就隨它去吧 我懶得想了 這里 江南江北 仍是有含義的 江南是南宋管轄 江北大部分地區(qū)被金國所占 那么 陸游是真的什么也不想了嗎 他的理想抱負 想收回復地的理想 就這么輕易的放棄了 我們知道 他并沒有 一直到老 他都是積極的 標準答案說下闕是 下片緊扣江行特點 抒發(fā)了自己只需以酒為伴 生活上別無奢求 乘風順流 隨意飄蕩 處處為家的曠達自適的情懷 整首詞 我認為表達了陸游當時矛盾的心理 這種矛盾的心理 是陸游無意識中從詞句中表達出來的 有葉嘉瑩先生所說的 具含了花間詞之深微幽隱富含言外意蘊的特色 雖然說 陸游的詞還算不上最好的詞 他一生中所作的詞留下來的只有130首 而詩卻有9300首之多 他的詩比詞寫得好 數(shù)量也多 高考標準賞析 1 賞析上片 映一蓑新綠 句中的 蓑 映 二字的巧妙之處 4分 答 蓑 字勾連 新綠 新綠 如蓑 引人聯(lián)想 近觀長短參差 遠望綿延潤澤 形象生動 映 字體物甚細 將綠草與前句之白蘋 紅蓼相映襯 構成一幅深淺對比 冷暖交融的色彩豐富的美景 足以怡悅人心 2 簡析下片中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下片緊扣江行特點 抒發(fā)了自己只需以酒為伴 生活上別無奢求 乘風順流 隨意飄蕩 處處為家的曠達自適的情懷 菩薩蠻 北固題壁 清代詞郭麟 作品原文 菩薩蠻北固題壁青天欲放江流去 青山欲截江流住 儂也替江愁 山山不斷頭 片帆如鳥落 江住儂船泊 畢竟笑山孤 能留儂住無 作品注釋 菩薩蠻 詞牌名 原系唐教坊曲 又名 子夜歌 巫山一片云 花間意 花溪碧城里鐘 重疊金 梅花句 晚云烘日 菩薩鬘 等 回文體又稱 聯(lián)環(huán)結 雙調四十四字 兩仄韻兩平韻 初見于 花間集 溫庭筠詞中 北固 山名 在江蘇鎮(zhèn)江 上有甘露寺 儂 我 吳語 1 作者簡介 郭麐 1767 1831 清代詞人 字祥伯 號頻伽 晚號復翁 又因一眉白如雪 故稱白眉生 江蘇吳江人 后遷居浙江嘉善魏塘 諸生 長期客游江淮間為塾師 著有 靈芬館詞 四種 又有 詞話 詞品 論詞著作多種 其詞風格清靈圓轉 自然輕捷 為 浙派 后期持新變審美觀的名家 釋義 上天 大自然 要讓江河流下去 但旁邊的青山卻想要江流停下來 誰不替江流發(fā)愁呢 那一座座連綿的山川一眼也望不到頭啊 遠處的船帆如飛鳥一樣的落停了下來 船停泊不動的時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流逝 可笑群山依然顯得無力和自作多情 又怎么能把她留住呢 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歌詠山水風光詞 題壁北固山 表達詞人對山依水繞的自然風光的熱愛 且別有深意 上片 一二句寫景 起筆氣勢恢弘 青天欲放江流去 用擬人的手法 把自然造化寫得有情有味 生動多姿 放江流去 的一個 放 字 寫盡了江流肆意縱情 奔放流淌的氣魄 天高水闊之際 意境宏大 青天有意 青山卻也有情 欲截江流住 仍用擬人的手法 把山阻江流的客觀事實人情化 一個 截 字陡增了動態(tài)感 令人想到水涌山擁水躲山攔的游戲場面 所以即便是有 驚濤拍岸 的奇險 在這一 去 一留之間也多了幾分情致 生出幾縷溫情 三四兩句抒情 儂也替江愁 寫詞人面對山水的這個態(tài)勢引發(fā)的感慨 而這個 愁 絕非關涉?zhèn)€人得失的真的悲愁 愁 的原因是下句 山山不到頭 這里既寫出了群山逶迤 江流綿遠的自然風光 又筆底含情 流露出對這片山水的熱愛和思考 下片 一二句寫景 立足江面 寫小 船 片帆 用 落鳥 作比 既寫出了江面上片片白帆的輕靈躍動 更以小襯大 突出江面的平闊遼遠 江住 江水好像凝滯不動 船泊 船也似江流中停泊 用假象的 靜 來寫江流平緩的 動 可謂別有新意 獨具匠心 三四句抒情 只是這兩句感情來得突兀 它是在對前面兩處景物描寫的關照基礎上而產生的 靜水流深 水的胸懷足以容納天地乾坤 水的流轉足以帶動古往今來 唯有的山的佇立 一立千載 由此顯得單薄孤寂 所以舟行江上 詞人抑止不住發(fā)出洞察玄機的微 笑 青山阻截江流 希望江流停滯 是因為自己孤寂啊 結句反問 能留儂住無 問中有答 留得住 留不住 一種水流勢不可擋的必然 使這首題壁詞立時有了發(fā)人深省的哲學意蘊 綜上所述 這首詞寫景與抒情相結合 上下片景景相稱 情情相依 在直接的歌頌山水自然風光的背后 更含有水總要向前流動 勢不可擋的哲理意味 讀后思考 1 簡析 片帆如鳥落 江住儂船泊 中 住 字的含義 2分 答案 1 住 字寫出了因看不見江水流動而產生的錯覺 也形象地表現(xiàn)出水流平緩之狀 解析 第一問是欣賞一個字 字不離句 要回歸語句中 看 住 字在語境中到底說的是什么 住 為何 住 詞人為何要說 住 說 住 的效果是什么 2 詞的上闋說 儂也替江愁 下闋說 畢竟笑山孤 愁 與 笑 是否矛盾 為什么 4分 2 不矛盾 從 愁 到 笑 表現(xiàn)了作者主觀感受的變化 作者先為群山重疊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 然后 又為青山畢竟截不住江流而喜 故笑 第二問中欣賞詞中情緒 當然不矛盾 關鍵要回答出 為什么 因為所謂的 愁 只是表象 意在反襯后面的 喜 只要在不同的語境中分別答出了 愁 和 喜 的對象 那么二者的統(tǒng)一就是自然的了 三 鑒賞表達技巧 歲暮 盛唐杜甫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歲暮歲暮遠為客 邊隅還用兵 煙塵犯雪嶺 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 朝廷誰請纓 濟時敢愛死 寂寞壯心驚 1 注釋 歲暮 句 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 雪嶺 即西山 在成都西面 因終年積雪得名 江城 指梓州城 今四川三臺縣 梓州濱臨涪江 請纓 將士自告奮勇請命殺敵 語本 漢書 終軍傳 軍自請愿受長纓 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譯文 作客異鄉(xiāng) 年關已經臨近 邊防前線 戰(zhàn)爭還在進行 警報傳來 敵人進犯雪嶺 軍鼓號角 響聲振動江城 前方將士 日夜流血犧牲 朝廷大員 可有一人請纓 國難當頭 豈敢吝惜性命 報效無路 空有一片豪情 2 作品簡析杜甫 712 770 字子美 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 其詩多涉及社會動蕩 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 被譽為 詩史 其憂國憂民 人格高尚 詩藝精湛 又被奉為 詩圣 公元763年為唐代宗廣德元年 這一年杜甫五十二歲 這一年 他先是在梓州 聽說官軍大勝叛軍 便寫下了著名的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喜悅之下便欲還都 不久又想東下吳楚 其間曾經到閬州 今四川閬中 在這兒 他聽到了吐蕃進犯的消息 于是心憂國家的杜甫寫下了這首 歲暮 詩 首聯(lián)交待詩人客居他鄉(xiāng) 在歲暮之際 聽到了邊境傳來的外族入侵的消息 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的詩人 是多么希望國家安定 人民能夠安居樂業(yè)呀 可是內憂尚未完全平息 外患又接踵而至 所以首聯(lián)看似平淡的敘述語氣中 卻包含了憂國憂民的詩人多么沉重的心境 頷聯(lián)以 煙塵 和 鼓角 來借代戰(zhàn)爭 戰(zhàn)爭的烽煙籠罩了雪嶺 鼓角聲聲也震動了江城 一個 犯 字 一個 動 寫出了詩人聽到外敵入侵后內心受到的強烈沖擊 把詩人心系國家百姓的那份真摯情感含蘊其中 頸聯(lián)先寫 天地日流血 天地間日日有人在流血 或解為 連 天地日 都在流血 戰(zhàn)爭帶來的血腥 是多么慘不忍睹啊 接著作者發(fā)出自己的擔憂之聲 朝廷誰請纓 經歷安史之亂后 國家一片亂象 如今面臨強敵入侵 還會有人請纓殺敵嗎 尾聯(lián)先來一個反問句 濟時敢愛死 一個真正心系國家的人 是不會顧及個人生死榮辱的 為了拯救國家民族 天下蒼生 只會奮不顧身 投身于保家衛(wèi)國的血雨腥風之中 最后一句 寂寞壯心驚 點出了詩人此時的心境 寂寞 二字 有兩層含義 一是詩人此時獨自客居閬州 確實孤單寂寞 二是詩人有報國之心 卻無從施展 只能獨自寂寞 然而詩人畢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圣 盡管年過半百 他的胸中依然跳動一顆不已的 壯心 一個 驚 字 把他那顆報國的 壯心 在聽到外敵入侵之后 砰然一動 豪情頓起的心情表露無遺 練習 1 詩人為什么會發(fā)出 寂寞壯心驚 的感慨 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5分 答 邊境發(fā)生戰(zhàn)爭 時局艱危朝廷中無人為國分憂 歲末暮年 漂泊異地 政治上被冷落 孤獨寂寞 詩人崇高的責任感 強烈的愛國感情 與其艱難的處境 報國愿望的難以實現(xiàn)形成巨大反差 試題解析 本題在鑒賞過程中 不但要細讀本詩 了解詩人境遇 主觀志向 明確注釋中點明時局背景 還要做到知人論世 根據(jù)平時所學習的杜甫的詩歌 了解杜甫的終生志向 然后進行綜合思考 才能不遺漏要點 2 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 請舉出兩種并作賞析 6分 答 借代 如 煙塵 代指邊境戰(zhàn)爭 與后文 鼓角 相映 從視角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zhàn)爭的緊張 渲染了時局的艱危 用典 如 請纓 典出 漢書終軍傳 在詩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 借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試題解析 一般認為 表達技巧 分為四個理解層面由低到高 字詞 句子 段落 篇章 分別是修辭手法 比喻 比擬夸張 借代等 表達方式 記敘 說明 描寫 抒情 議論 詩歌中主要是描寫和抒情 表現(xiàn)手法 對比 襯托 象征 比興等 謀篇布局手法 開頭 結尾 過渡 照應等 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辭手法 用典是引用的一種 也叫稽古 本題中的修辭手法還有 對偶 仗 還有 雙關 手法 如 歲暮 表面指的是時序歲末 深層指作者已進入人生暮年 還指唐帝國有盛而衰進入風雨飄搖的晚唐 描寫手法中有虛實結合 如 邊隅還用兵 煙塵犯雪嶺 朝廷誰請纓 是作者的想象 是虛寫 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 是眼下情景 是實寫 表現(xiàn)手法中有對比 如朝廷之臣無人請纓與江湖之士的作者 敢愛死 對比 作者高遠的心志與報國無門對比 濟時敢愛死 寂寞壯心驚 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對比 鼓角動江城 暗含戰(zhàn)爭前后對比 詩歌開頭 遠為客 與結尾 寂寞壯心驚 思想感情對比 等等 望江東作者 黃庭堅 作者簡介 黃庭堅 1045 1105 字魯直 自號山谷道人 又號涪翁 洪州分寧 今江西修水 人 工詩文 擅長行 草書 早年受知于蘇軾 為 蘇門四學士 之一 著作有 豫章黃先生文集 山谷琴趣外篇 山谷詞 原文 望江東 黃庭堅江水西頭隔煙樹 望不見 江東路 思量只有夢來去 更不怕 江闌住 燈前寫了書無數(shù) 算沒個人傳與 直饒尋得雁分付 又還是 秋將暮 注釋 望江東 黃庭堅創(chuàng)調 詞中有 望不見 江東路 取以為調名 江東路 指愛人所在的地方 此句說 住在江水的西頭 由于相隔遙遠 望不見江東的愛人 直饒 即使 假若 分付 交付 秋將暮 臨近秋末 以上兩句說 即使能找到鴻雁傳個信兒 可是已經到了秋末 時間太短了 賞析 賞析 此詞以純真樸實的筆調抒寫相思之情 全詞以一種相思者的口氣說來 由不能相會說起 至遙望 至夢憶 至對燈秉筆 終至傳書無由 通過一段連貫的類似獨白的敘述 用 望 夢 寫書 等幾個發(fā)人想象的細節(jié) 把一個陷入情網者的復雜心理和癡頑情態(tài) 表現(xiàn)得曲折盡致 首句開門見山 交待出 江水 煙樹 等重重阻隔 展現(xiàn)一片迷蒙浩渺的藝術境界中 反映出主人公對遠方親人的懷念 她極目了望 茫無所見 江水 煙樹 江東路 等客觀自然意象 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隔 字把遙望一片浩渺江水 迷蒙遠樹時的失望惆悵的心境呈現(xiàn)出來 望不見江東路 是這種惆悵情思的繼續(xù) 接著 作者把特定的強烈的感情深化 把滿腔的幽怨化為深沉的情思 思量只有夢來去 更不怕江攔住 夢 夢是遂愿的手段 現(xiàn)實生活中無從獲得的東西 就企望夢中得到 思量 是主人公遙望中沉思獲得了頓悟 只有夢來去 這是一種復雜的情緒 霧靄迷蒙的客觀美的襯托下 這種仿佛 模糊的潛意識 渴望離別重逢 只有夢中才能自由地來去 更不怕江攔住 從 江水西頭隔煙樹 到 不怕江攔住 是一個回合 似乎可以沖破時空 跨越浩浩的大江 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飛到思念中的親人身邊 但這個 夢 還沒有做 只是 思量 即打算著做 詞的上片 寫相思者想見對方而又不得見 望不見 只好夢中相會的情景 而下片通過燈前寫信的細節(jié) 進一步細膩精微地表達主人公感情的發(fā)展 夢中相會終是空虛的 她要謀求實的交流與聯(lián)系 燈前寫了書無數(shù) 以傾訴對遠方親人的懷念深情 但 算沒個 人傳與 的一念中 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淵 直饒尋得雁分付 直饒 宋代語言中 有 縱使 的意思 詞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寫的信無人傳遞 一轉念間 鴻雁傳書又燃燒起她的希望 分付 即交付 要把燈下深情的書信交與飛雁 然而又一想 縱然 尋得 傳書的飛雁 又還是秋將暮 雁要南飛了 因此連托雁傳書的愿望也難達到 由此可知 她寫的信是要傳送到北方去 燈下寫信這一感情細膩的刻劃 把女主人公的直覺 情緒 思想 夢境 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動 寫了書 又 沒人傳 尋得雁 又 秋將暮 那回環(huán)曲折的描摹過程中用 算 直饒 還是 等表現(xiàn)心聲的口語化語言 把一個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畫得細致感人 魅力無窮 練習 1 簡析 隔 字的雙重意蘊 5分 答 客觀 視覺的阻隔 江水 煙樹隔斷歸路 主觀 情感的阻隔 思念之情無法傳遞 解析 煉字類題目一般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該字的字典義 臨時語境義 該字使用的表達技巧 表達效果 該字所傳遞的作者的情感 態(tài)度 隔 隔斷 阻隔之意 詩人身處江西 目光被樹阻隔而難望見江東 同時 也是自身被阻隔 而回不到江東 一語雙關 增強于江東留戀之情 考點 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 2 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分析這首詞的上片和下片 請按高考要求的格式回答 2 答案一 上片前兩句實寫遠望不見江東路 引起后兩句夢中相見慰孤獨的虛寫 想象 想象中的相見反襯了現(xiàn)實中的孤獨 答案二 下片前兩句實寫燈前寫信無人傳 引起后兩句錯過大雁傳信時的虛寫 想象 想象中的暮秋雁斷烘托了現(xiàn)實中的情感阻隔 詩歌鑒賞首先要了解詩歌語言的高度精煉性和表意的豐富性往往是通過省略 倒裝 跳躍等形式完成的 其次 要堅持三看 看題目 不少詩歌的題目就概括了詩歌的主要內容 或者提供了感情基調 看作者 如果是熟悉的作者 我們可以回憶該作者的詩歌的風格及其生活的時代背景 看詩句 我們可以圈出意象 表達情感的關鍵字詞 句眼 要留意表情達意的形容詞 副詞 顏色詞 詩歌往往先敘事寫景后抒情議論 抒情議論處往往揭示詩歌的主旨 答案包括三個部分 寫作手法 揭示的內容 結合詩句 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 人 物 景 的什么特點 或抒發(fā) 突出了 什么思想感情 所起的作用 內容方面的作用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yōu)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 形式方面的作用 前后照應 虛實結合 先總后分 一問一答 考點 考查對詩歌主旨的解讀 四 鑒賞思想內容 雨雪曲 江總 作者介紹 江總 519 594 南朝陳大臣 字總持 祖籍濟陽考城 今河南蘭考 他出身高門 早年即以文學才能被梁武帝賞識 官至太常卿 侯景之亂后 他避難會稽 又轉到廣州 至陳文帝天嘉四年 563 才被征召回建康 任中書侍郎 陳后主時 官至尚書令 總當權宰 不持政務 但日與后主游宴后庭 由是國政日頹 綱紀不立 陳書 江總傳 隋文帝開皇九年 589 滅陳 江總入隋為上開府 后放回江南 去世于江都 今江蘇揚州 江總是陳代亡國宰相 后宮 狎客 宮體艷詩的代表詩人之一 在歷史上聲名不佳 但隨著國家興亡和個人際遇的變化 他的詩也漸漸洗去浮艷之色 而時有悲涼之音 今存詩百首 少量贈答詩及陳亡后憑吊故土之作 有一定價值 閨怨篇 開唐人七言排律之體 原文 雨雪曲江總雨雪隔榆溪 從軍度隴西 繞陣看狐跡 依山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 地暗鼓聲低 漫漫愁云起 蒼蒼別路迷 首聯(lián) 雨雪隔榆溪 從軍度隴西 雨雪 此處 雨 應讀為 y 動詞 意思是 下 雨雪 下雪 飛雪 隔 阻隔 隔斷 榆溪 榆林塞 此處代指邊塞 從軍 參加軍隊 此處既是詩人自指 也指所有戍卒 隴西 在今甘肅東部 直譯 大雪紛飛隔斷了邊塞 出征的戍卒越過了隴西 賞析 首聯(lián)破題 交代了時間 地點 事件 為下文營造了特定的氛圍 頷聯(lián) 繞陣看狐跡 依山見馬蹄 直譯 圍繞著軍陣可以看見狐貍的蹤跡 依傍在山腳下可以看見馬匹留下的蹄痕 賞析 頷聯(lián)承接首聯(lián) 進一步寫出了邊塞的荒涼景象 頸聯(lián) 天寒旗彩壞 地暗鼓聲低 直譯 天氣寒冷得軍隊旗幟上的色彩似乎也變得不好了 陰暗的大地上軍鼓的聲音也顯得低沉了許多 賞析 頸聯(lián)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把邊地的寒冷 陰暗 蕭條與士卒壓抑 沉悶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尾聯(lián) 漫漫愁云起 蒼蒼別路迷 漫漫 廣遠無際 愁云 云氣陰霾暗淡 蒼蒼 空闊遼遠 別路 離別家鄉(xiāng)之路 迷 迷失 直譯 無邊無際的暗淡的云氣升了起來 使得 空闊遼遠的離別家鄉(xiāng)之路迷失遠方 賞析 尾聯(lián)總結全詩 點出了戍卒思鄉(xiāng)這個主題 正因為有了這個主題 則前幾句詩的蕭條之景也找到了落足點 愁云 和 迷 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 更是戍卒內心情緒的傳達 譯文 雨雪紛飛的塞外邊防 從軍的戍卒來到了隴西 在今甘肅東部 圍繞著軍陣邊上偶爾可以看見狐貍的蹤跡 在山腳下也可以看見馬匹走過的印跡 天冷得彩旗也似乎油缺乏了顏色 烏云壓陣的大地上就連軍鼓的聲音也顯得低落了許多 彌漫著的愁緒漸漸濃厚 離別家鄉(xiāng)時的路茫茫然已經迷失了 練習 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環(huán)境 末句中的 別路 是什么意思 答 這首詩描寫了邊地雨雪交加 荒涼苦寒的環(huán)境 別路 的意思是戍卒離別家鄉(xiāng)到邊關的路 解析 第一問實際上是在問詩中所寫的自然環(huán)境是什么樣子的 答題之前必須先要弄清楚命題人想讓考生到底答什么 此類命題的答題思路是 自然環(huán)境 時間 地點 景色 此問的答案要點應該是 寒冬 邊地 飛雪荒涼 9 詩人把 旗彩壞 鼓聲低 分別接在 天寒 地暗 之后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首詩表現(xiàn)了戍卒什么樣的情感 答案 這樣寫的好處是 不僅點明了邊塞 天寒 地暗 的環(huán)境 也真實生動地透露出戍卒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產生的 旗彩壞 鼓聲低 的心理感受 這首詩表現(xiàn)了戍卒身處遼遠而艱苦的邊塞的思鄉(xiāng)之情 解析 第一問實際上問的是頸聯(lián)兩個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而不是問某一個字的煉字藝術 因此 第一問至少有兩個答題要點 一是表面意義是什么 回答自然環(huán)境 二是深層意義是什么 回答人物的心理感受 第二問題干很明確 一是 戍卒 一是 情感 結合 壞 低 愁 迷 聯(lián)系詩后 邊塞 的注解 不難做答 需要注意的是 答此問時 不能只簡單地回答 表現(xiàn)了戍卒的思鄉(xiāng)之情 思鄉(xiāng)之情 前面的定語同樣十分重要 要學會 豐滿 地答題 定林 宋 王安石 原文 定林 宋 王安石漱甘涼病齒 坐曠息煩襟 因脫水邊屨 就敷巖上衾 但留云對宿 仍 值月相尋 真樂非無寄 悲蟲亦好音 注 定林 寺院名 位于金陵 今南京 作者罷官后常到此游憩 仍 又 背景解讀 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地主 大官僚的利益 兩宮太后 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 共同反對變法 因此 王安石在熙寧七年 1074年 第一次罷相 次年復拜相 王安石復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 不能把改革繼續(xù)推行下去 于熙寧九年 1076年 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 從此閑居江寧府 宋哲宗元祐元年 1086年 保守派得勢 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 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翻譯 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 病齒生涼 坐在空曠的地方 頓感煩躁的心情都寧靜下來了 脫掉鞋子 在巖石上鋪上被褥躺在巖石之上 欲留流白云對宿 恰好又逢明月相尋 真正的快樂并非不能寄托 悲鳴的蟲聲也是美妙的音樂 鑒賞 南京方山定林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 屬于金陵名剎 48景 之一 歷史上 定林寺分為 上定林寺 下定林寺 兩處 宋景平二年 423年 慧覺 于南京鐘山創(chuàng)建 下定林寺 劉宋元嘉十六年 439年 外國高僧竺法秀 曇摩蜜多 在南京鐘山紫霞湖一帶建 上定林寺 北宋神宗熙寧九年 1076 王安石第二次被罷相后 歸隱金陵 王安石深愛鐘山景色優(yōu)美 常騎驢游玩鐘山 疲倦時便到定林庵休息 后來 他就在庵內建了一個供自己休息和寫字讀書的書齋 取名 昭文齋 王安石一生都擺脫不掉疾病的糾纏 去能成為偉大的政治詩人 實在令人欽佩 他的詩中提及患病的至少40余首 所患有眼疾 腰疾 昏眩 齒病等 因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畜牧資源利用與疫病防控責任協(xié)議
- 營銷渠道拓展合作合同內容
- 行政管理中員工行為的心理學分析題及答案
- 游戲行業(yè)游戲引擎優(yōu)化方案
- 施工質檢規(guī)范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心理學與員工心理契約的關聯(lián)研究試題及答案
- 2025關于餐廳轉讓合同的范本
- 2025年心理學學習方法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工程考試的項目管理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心理學實踐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注塑模具設計英文參考文獻
- 低壓開關柜出廠檢驗報告-5
- 圍術期室性早搏處理
- 違反公務用車管理制度談心談話記錄內容
- 《心理健康教育》課件-關愛心靈擁抱陽光
- 辦理證件協(xié)議書
- PAC(流產后關愛)項目之流產與避孕培訓課件
- 腸道疾病的診療培訓課件
- 山東省施工現(xiàn)場監(jiān)理表格目錄及格式匯編
-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三元石窟煤業(yè)有限公司礦山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地質環(huán)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 團隊項目任務完成進度跟進表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