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3.1.2 第二講 文言虛詞課件.ppt_第1頁
高中語文 3.1.2 第二講 文言虛詞課件.ppt_第2頁
高中語文 3.1.2 第二講 文言虛詞課件.ppt_第3頁
高中語文 3.1.2 第二講 文言虛詞課件.ppt_第4頁
高中語文 3.1.2 第二講 文言虛詞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講文言虛詞 浙江省最新 考試說明 對本考點的要求是 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意義和用法的理解 其實就是依據(jù)上下文 語境 來判定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這是歷年高考試題中文言文閱讀的重點考查內容 1 文言虛詞的內涵文言虛詞是指那些意義比較抽象 基本不能明確地表示意義 而只能組織實詞使句子結構完整的詞 它是構成文言句子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今漢語中 差別最大的不是實詞 而是虛詞 之乎者也 已成為文言文最顯著的特色 2 常見的文言虛詞的種類文言虛詞包括副詞 介詞 連詞 代詞 助詞 嘆詞以及兼詞等 數(shù)量雖然不多 但使用頻率較高 用法也非常靈活 3 文言虛詞的特點 1 用法比實詞靈活 往往一個字有好幾種用法 好幾種解釋 甚至分屬好幾類詞 2 使用頻率比實詞高 許多常用的虛詞 在一篇文言文中會多次出現(xiàn) 3 語法功能比實詞強 實詞往往要靠虛詞的組合 連接 輔助而成為完整的句子 體現(xiàn)不同的意思 抒發(fā)不同的感情 表達不同的語氣 4 掌握文言虛詞需注意的事項 1 要重點掌握考綱列舉的文言虛詞 考試大綱 和浙江省 考試說明 明確劃定了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為 焉 也 以 因 于 與 則 者 之 18個文言虛詞作為高考的考查范圍 2 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意義和用法的理解 是指對在閱讀材料中出現(xiàn)的文言虛詞能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準確把握其意義和用法 而不是要求考生孤立地去歷數(shù)哪些常見文言虛詞具有哪些意義和用法 5 考查特點高考對文言虛詞的考查一般難度不大 立足于 常見 著眼于辨析和判斷 在文中 的用法 從近年高考命題來看 對虛詞的考查在題型上一般比較穩(wěn)定 浙江高考近年來一直采用比較的方式 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虛詞 比較它們的意義與用法 其特點是將8個句子分為四組 要求考生比較 判斷每組兩句中同一虛詞用法和意義的異同 其中每組的第二個語句一般出自教材相關的篇目 這一命題形式 不僅可以擴大考查的范圍和信息量 而且能將課內與課外知識緊密地結合起來 體現(xiàn)出高考文言文 注重遷移 突出運用 這一 能力立意 的考查趨勢 2010 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5題 18分 胡叟 字倫許 安定臨涇人也 世有冠冕 為西夏著姓 叟少聰敏 年十三 辨疑釋理 知名鄉(xiāng)國 其意之所悟 與成人交論 尠有屈焉 學不師受 友人勸之 叟曰 先圣之言 精義入神者 其唯 易 乎 猶謂可思而過半 末世腐儒 粗別剛柔之位 寧有探賾 未兆者哉 就道之義 非在今矣 及披讀群籍 再閱于目 皆誦于口 好屬文 既善為典雅之詞 又工為鄙俗之句 以姚政將衰 遂入長安觀風化 隱 匿名行 懼人見知 時京兆韋祖思 少閱典墳 多蔑時輩 知 叟至 召而見之 祖思習常 待叟不足 叟聊與敘溫涼 拂衣而出 祖思固留之 曰 當與君論天人之際 何遽而反乎 叟對曰 論天人者其亡久矣 與君相知 何夸言若是也 遂不坐而去 至主人家 賦韋 杜二族 一宿而成 時年十有八矣 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xié)時事而末及鄙黷 人皆奇其才畏其筆 世猶傳誦之 以為笑狎 叟孤飄坎壈 未有仕路 遂入漢中 劉義隆梁 秦二州刺史馮翊吉翰 以叟才士 頗相禮接 授叟末佐 不稱其懷 未幾 翰遷益州 叟隨入蜀 多為豪俊所尚 時蜀沙門法成 鳩率僧旅 幾于千人 鑄丈六金像 劉義隆惡其聚眾 將加大辟 叟聞之 即赴丹陽 啟申其美 遂得免焉 復還于蜀 法成感之 遺其珍物 價直千余匹 叟謂法成曰 緯蕭何人 能棄明珠 吾為德請 財何為也 一無所受 節(jié)選自 魏書 胡叟傳 注 探賾 探索深奧的道理 鄙黷 輕賤侮慢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尠有屈焉屈 屈辱b 鳩率僧旅鳩 聚合c 將加大辟大辟 死刑d 遺其珍物遺 贈送 解題點撥 此題考查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理解 屈 屈服 義同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一句中的 屈 這四個實詞 除了 鳩 比較陌生外 其他都經(jīng)常見 大辟 對有的考生來說也是陌生的 但在文言中算較常見 如方苞 獄中雜記 中有 惟大辟無可要 然猶質其首 其中的 大辟 就是古代的一種死刑 文言實詞考查有一種規(guī)律 越陌生的詞語 其解釋往往越會列為正確項 鳩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 鳩集 一詞 鳩集 即 糾集 答案 a 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理解 2 下列各組句子中 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 b c d 其唯 易 乎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 拂衣而出倚歌而和之 遂得免焉風雨興焉 復還于蜀且貳于楚也 解題點撥 本題考查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意義和用法的理解 解題時 需要結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b項 兩個 而 的用法都是連詞 表修飾 a項 第一個 其 是語氣副詞 表推測 大概 第二個 其 是副詞 難道 c項 第一個 焉 是句末語氣詞 第二個 焉 是兼詞 于此 從這里 d項 第一個 于 是介詞 到 第二個 于 是介詞 對 特別提醒 做虛詞辨析題時 代入法 是一種切實可行 行之有效的方法 虛詞考試題一般分四組 每組兩句 一課外一課內 可將課內已掌握的虛詞的意義 用法代入課外句中試一試 結合上下文看看是否講得通 一線穿珠 b選項兩個句子中的文言虛詞 而 均為連詞 表修飾 除此之外 文言虛詞 而 還有哪些意義和用法 請舉例歸納一下吧 連詞 表示并列關系 如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 黑質而白章 捕蛇者說 連詞 表示遞進關系 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荀子 勸學 連詞 表示承接關系 如 余方心動欲還 而大聲發(fā)于水上 石鐘山記 連詞 表示轉折關系 如 青 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荀子 勸學 連詞 表示假設關系 如 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 論語 代詞 這樣 此 如 同是被逼迫 君爾妾亦然 孔雀東南飛 想一想 解答該題應該遵循哪些步驟呢 解題指南 解答本題 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 通讀全文 了解大意 2 審讀題干 看清題目要求 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先確定所學課文語句中加點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再解釋閱讀文段中加點的虛詞 課文中學過的語句 a項 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 中的 其 為副詞 難道 b項 倚歌而和之 中的 而 為連詞 表修飾 c項 風雨興焉 中的 焉 為兼詞 于此 從這里 d項 且貳于楚也 中的 于 為介詞 對 3 結合題目要求 從中一一作出比較 要注意聯(lián)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 借助語句的結構 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意義是否有區(qū)別 通過逐項比較 b項 拂衣而出 中的 而 為連詞 表修飾 從而確定答案為b 答案 b 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胡叟與友人的交談 顯示出他對經(jīng)典的獨特見解 以及對當時那些缺乏真才實學的讀書人的不屑 b 文章敘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見的過程 刻畫出他言辭犀利 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 文章通過對胡叟為僧人解難一事的敘述 贊美胡叟敢為他人仗義執(zhí)言但又不求回報的高尚品德 d 胡叟聰敏過人 少年成名 但因恃才傲物 言行偏激 得罪了京兆韋祖思 以致仕途受阻 一生坎坷 解題點撥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本題 首先要根據(jù)選項內容找到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 然后將選項與原文進行比較 并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判斷 d項 言行偏激 得罪了京兆韋祖思 以致仕途受阻 一生坎坷 有誤 文中并沒有寫他得罪京兆韋祖思 他 仕途受阻 一生坎坷 也與韋祖思沒有關系 答案 d 4 用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3分 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xié)時事而末及鄙黷人皆奇其才畏其筆 解題點撥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 對這段文字的斷句需要注意三點 一 主語的轉換 由胡叟到人們 二 句中的謂語動詞 述 無 敘 有 奇 畏 等 三 句子的結構 述前載 與 敘中世 無違舊美 與 有協(xié)時事 奇其才 與 畏其筆 一一對應 答案 其述前載 無違舊美 敘中世 有協(xié)時事 而末及鄙黷 人皆奇其才 畏其筆 標 處可斷可不斷 5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6分 1 遂入長安觀風化 隱匿名行 懼人見知 3分 譯文 2 吾為德請 財何為也 3分 譯文 解題點撥 第 1 句注意 風化 隱匿 知 等的翻譯 第 2 句注意 請 的翻譯及 財何為也 的句式 何為 是 為何 的倒裝 翻譯時以通順為準 如直譯后讀起來不通順 可以改換 如 入 直譯為 進入 進入長安 不合習慣說法 可改為 來到長安 答案 1 于是 他 來到長安觀察風俗民情 不露姓名 隱藏行蹤 害怕別人看見并認出 2 我為德行而請命 拿錢財干什么 附 譯文 胡叟 字倫許 是安定臨涇人 家中歷代為官 是西夏著名大族 胡叟幼時聰明機敏 年方十三 就善于辯答疑問解釋事理 聞名于城鄉(xiāng) 他以思考感悟的見解 與成人交互辯論 也很少屈服 學問不由師傅傳授 友人勸他 胡叟說 先圣的著說中 精深而得變化之道理的 難道不是只有 易經(jīng) 嗎 我 還是認為通過思考就多半能感悟到道理的 衰敗世道中的迂腐儒生 略能區(qū)分乾坤的方位而已 豈有能從不顯明的征兆中探索深奧道理的人 求師問道的道理 不是現(xiàn)在能施行的 及至翻讀各類書籍 閱覽兩遍 都能背誦 胡叟 喜歡寫文章 既善于寫典雅的文字 又擅長用通俗的語言 因姚氏 政權即將衰亡 于是 他 來到長安觀察風俗民情 不露姓名 隱藏行蹤 害怕別人看見并認出 當時有京兆人韋祖思 從小熟讀經(jīng)典 常常看不起當時的人 知胡叟來 召他相見 祖思以平常的態(tài)度與胡叟見面 對胡叟很冷淡 胡叟勉強與他寒暄后 憤怒地拂衣而去 祖思堅決挽留他 說 正要與君討論天人之間的關系 為何倉促而回呢 胡叟答道 可以共論天人問題的人早已死了 與君相交 何必說如此大話 最終不入座而離去 回到主人家 寫長賦鋪敘韋 杜二家事 一夜而成 當時他十八歲 他追述韋 杜的過去 沒有掩去其舊日美德 敘及中古 則符合當時的情況 而近代則敘有輕賤侮慢的事 人們都驚嘆他的才華 畏懼他文筆含譏 至今還有人傳誦他的文章 作為談資 胡叟孤獨漂泊坎坷失意 沒有入仕的途徑 于是到漢中 劉義隆的梁 秦二州刺史馮翊人吉翰 因胡叟是有才華之人 便以禮相待 授胡叟為小官 不符合胡叟本意 不久 吉翰調任益州 胡叟隨其入蜀 常常被益州豪士俊杰所推重 當時蜀有僧人法成 聚合僧徒 有近千人 共鑄一丈六尺高的金佛像 劉義隆厭惡他聚集徒眾 將要把他處以死刑 胡叟得知此事 立即奔赴丹陽 陳述申明事屬善行 法成終得免罪 胡叟又回到蜀地 法成感激他 贈送胡叟珍貴物品 價值一千多匹絹 胡叟對法成說 安貧樂道的織蒿人 為何能拋棄明珠 我為德行而請命 拿錢財干什么 最后未收一物 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五種技巧1 語境推斷法虛詞通常有多種用法 要確定其具體意義和用法 必須結合具體的上下文 利用文意解題 用 焉 作例子來說明 積土成山 風雨興焉 荀子 勸學 文意是 堆積土石成為高山 風雨 就會 在那里興起 由此可推斷 焉 是兼詞 于之 于此 興焉 即 在那里興起 故為之說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柳宗元 捕蛇者說 的語境是交代寫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夠看到這篇文章 由此可推斷 焉 是代詞 代作者所寫的文章 得焉 即 能夠看到它 顛而不扶 則將焉用彼相矣 論語 季氏將伐顓臾 中的 焉 用在疑問句中 表示責備的語氣 由此可推斷 焉 是疑問代詞 可譯為 何 哪里 而 圣心備焉 荀子 勸學 中的 焉 用在陳述句中 是語氣助詞 特別提醒 我們在做虛詞題時容易犯脫離語境理解虛詞詞義的錯誤 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是詞義存在的基礎 文言虛詞的意義雖然較 虛 但也符合一定語境 并且語境限定了虛詞的用法 因此 文言句子里面的虛詞 如果根據(jù)句子的大意還不能判明其意義和用法 那就要結合上下文語境來判斷 否則 就會出錯 2 語法分析法這種方法是根據(jù)詞語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來推斷 如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無悔矣 其孰能譏之乎 中 其 不作句子成分 只表反問語氣 因此應該是副詞 再如 相如因持璧卻立 從語法結構上分析 主語是 相如 持璧卻立 作謂語 由此可見 句中 因 應該是連詞 作 于是 就 解 3 標志識別法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虛詞為標志的 若能記住教材中學過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 有助于快速答題 如表被動的 見 于 為 為所 等 表示賓語前置的 之 如 何陋之有 是 如 唯利是圖 等 含有虛詞的固定格式 如 是以 為 以是 的倒裝 譯為 因為這 無以 意為 沒有用來 的 辦法或東西 其 之謂也 乎 也是一個固定格式 根據(jù)情況可譯為 大概 恐怕 難道 說的是 吧 嗎 4 詞語替代法答題時先確認判斷兩句中自己最熟悉 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然后將其代入另外一句 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順 恰當 如通暢 則相同 反之 則不同 如 過于荊 至江上 和 苛政猛于虎 后一句源自課本 我們比較熟悉 苛政 與 虎 之間存在比較關系 于 相當于 比 比 更 的意思 用 比 代替句中的 于 句子通順 語義不變 但將 比 代替前一句的 于 顯然講不通 前句中的 于 是 從 的意思 如果是選相同的項 該項即可排除 5 句位分析法一些虛詞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 比如 也 句末助詞 表陳述 疑問 感嘆等語氣 在句中一般起舒緩語氣的作用 再如 其 在句首一般作代詞 如 今者項莊拔劍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 在句首還常作語氣副詞 表反問或揣測 如 其李將軍之謂也 表揣測語氣 在句中動詞后一般是代詞 如 秦王恐其 代藺相如 破璧 在名 代 詞后一般是語氣副詞 表期望 祈使語氣 如 爾其 語氣副詞 可要 當 無忘乃父之志 想一想 除了上面的五種分析推理方法外 我們還可以根據(jù)語言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成的對文 來推斷對應位置的疑難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即 對稱分析法 你能舉例談談嗎 拓展延伸 對稱分析法語言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成的對文 其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 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 推斷對應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 如 舟遙遙以輕飏 風飄飄而吹衣 陶潛 歸去來兮辭 并序 中 以 和 而 處于對應位置 而 是表修飾的連詞 由此可推斷 以 也是表修飾的連詞 再如 因利乘便 宰割天下 分裂山河 賈誼 過秦論 中 因 和 乘 處于對應位置 乘 是介詞 趁著 的意思 由此可推斷 因 也是 趁著 的意思 此句的 利 便 也是對文 都是指有利的形勢 文言虛詞題是文言閱讀理解題的第二題 做對與否 對文言閱讀其他題目的影響同樣不可小覷 同學們可注意下列解題步驟 1 審讀題干明要求 2 結合語境辨詞義 3 前后關聯(lián)定詞性 4 聯(lián)系句意看關系 5 比較選項出答案 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 4題 晉公子重耳之及于難也 指受驪姬陷害一事 晉人伐諸蒲城 當時重耳的封地 在今山西省 蒲城人欲戰(zhàn) 重耳不可 曰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 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 對抗 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處狄十二年而行 過衛(wèi) 衛(wèi)文公不禮焉 出于五鹿 衛(wèi)地 在今河南省 乞食于野人 野人與之塊 公子怒 欲鞭之 子犯 重耳的舅父 曰 天賜也 稽首 受而載之 及齊 齊桓公妻之 有馬二十乘 公子安之 從者以為不可 將行 謀于桑下 蠶妾 采桑的女子 在其上 以告姜氏 姜氏殺之 而謂公子曰 子有四方之志 其聞之者 吾殺之矣 公子曰 無之 姜曰 行也 懷與安 實敗名 公子不可 姜與子犯謀 醉而遣之 醒 以戈逐子犯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1 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 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晉公子重耳之及于難也公子安之以告姜氏醒 以戈逐子犯a 兩個 之 相同 兩個 以 不同b 兩個 之 相同 兩個 以 相同c 兩個 之 不同 兩個 以 相同d 兩個 之 不同 兩個 以 不同 解析 選d 前 之 為助詞不譯 后 之 為代詞 代指在齊國的安逸生活 前 以 為介詞 把 后 以 為介詞 拿 用 2 下面各句中 其 字的用法與 吾其還也 燭之武退秦師 中的 其 相同的一項是 a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b 吾其奔也c 蠶妾在其上d 其聞之者 吾殺之矣 解析 選b b項與題干 其 均為語氣副詞 表祈使語氣 a c d三項均為代詞 a項指代自己 c項指代桑樹 d項指代蠶妾 3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有人而校 罪莫大焉衛(wèi)文公不禮焉 乞食于野人將行 謀于桑下 有人而?;?受而載之 從者以為不可其聞之者 吾殺之矣 解析 選d a項前為兼詞 后為代詞 b項前為介詞 向 后為介詞 在 c項均為連詞 前一個表轉折 后一個表順承 d項均為代詞 的人 4 下列各句中 之 字指代的內容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 野人與之塊b 齊桓公妻之c 姜氏殺之d 醉而遣之 解析 選c c項代蠶妾 a b d三項均代重耳 附 譯文 晉公子重耳遭受驪姬禍難的時候 晉國派兵在蒲城攻打他 蒲城人想要迎戰(zhàn) 重耳不同意 說 依靠國君父親的命令而享有養(yǎng)生的俸祿 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擁護 有了百姓的擁護卻去跟父親對抗 沒有比這再大的罪過了 我還是逃奔吧 于是就逃命到狄國 重耳在狄國住了十二年之后離去 重耳 路過衛(wèi)國 文公不以禮相待 從五鹿經(jīng)過時 向鄉(xiāng)下人討飯吃 鄉(xiāng)下人給他一塊土塊 重耳很生氣 想鞭打他 子犯說 這是上天的賜予啊 重耳叩頭道謝 接過土塊放在車上帶走 公子到達齊國 齊桓公為他娶妻 送他 八十匹馬 公子安于齊國的生活 不想離開 跟隨的人認為不能這樣 準備出發(fā)前 他們聚集在桑樹下面商量 恰好有個采桑女子在桑樹上采桑聽到了 把這事告訴了姜氏 姜氏 怕走漏消息就 殺了她 然后告訴公子說 您有 回晉國爭取君位的 遠大志向 聽到這種打算的人 我已經(jīng)殺掉了 公子說 沒有這回事 姜氏說 走吧 留戀妻室和貪圖安逸 足以敗壞 您的 名聲 公子不肯 離開 姜氏同子犯商量 用酒灌醉后 把他送走 途中公子 酒醒 氣憤中 拿著戈追逐子犯 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 完成1 3題 孟嘗君將西入秦 賓客諫之百通 則不聽也 曰 以人事諫我 我盡知之 若以鬼道諫我 我則殺之 所未聞者 獨鬼事耳 謁者入曰 有客以鬼道聞 曰 請客入 客曰 臣之來也 過淄水上 見一土耦人方與木梗人語 木梗謂土耦人曰 子先 土也 埏 以水拌土 子以為耦人 遇天大雨 水潦并至 子必沮壞 應曰 我沮乃反吾真耳 今子東園之桃也 刻子以為梗 遇天大雨 水潦并至 必浮子 泛泛乎不知所止 今秦四塞之國也 有虎狼之心 恐其有木梗之患 于是孟嘗君逡巡而退而無以應 卒不敢西向秦 1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今秦四塞之國也 有虎狼之心 木梗謂土耦人曰 子先 土也 于是孟嘗君逡巡而退而無以應 卒不敢西向秦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a 相同 相同b 不相同 不相同c 相同 不相同d 不相同 相同 解析 選c 均為句末語氣助詞 表判斷 連詞 表承接關系 連詞 表轉折關系 2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 以 與例句 若以鬼道諫我 我則殺之 中的 以 用法 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自王侯以下 莫不逾侈b 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c 若潛師以來 國可得也d 王好戰(zhàn) 請以戰(zhàn)喻 解析 選d d項與例句中的 以 均為介詞 用 a項 助詞 可不譯 b項 動詞 認為 c項 連詞 表承接 3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 之 字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 客曰 臣之來也 過淄水上 b 今秦四塞之國也 有虎狼之心c 今子東園之桃也 刻子以為梗d 茍得聞子大夫之言 何后之有 解析 選a a項 結構助詞 用于主謂之間 取消句子獨立性 不譯 b c d三項都為結構助詞 的 附 譯文 孟嘗君田文準備向西前往秦國 門客們勸諫了上百遍 可是他都一概不聽 說 用人間的事來勸諫我 我已經(jīng)都懂了 如果用鬼神的事來勸諫我 不妨試試 我所沒聽說過的 只有鬼神的事而已 拜謁的人進諫說 有人專門為討論鬼的事求您接見 孟嘗君說 請他進來吧 客人對孟嘗君說 這次臣來齊國 當我經(jīng)過淄水時 看見一個泥偶和一個木偶在那兒談話 木偶對泥偶說 你是西岸的土做的 用土把你捏成一個人 今年八月雨季時 淄水一上漲 您可就被沖壞了 土偶說 我就是毀了也不過恢復我的原樣 可 是 你是東岸的桃木 把你刻成木偶 遇到天上下雨 淄水一到 水就會把你沖走 到那時你將不知道漂泊到何處 現(xiàn)在秦國是一個四面都有要塞的強國 國君 有虎狼般的野心 我 害怕賢公有木偶人一樣的憂患 因此孟嘗君有些后怕 無語以對 最終不敢西去秦國 三 2012 衢州質檢 閱讀下面文言文 完成1 5題 楊王孫者 孝武時人也 學黃 老之術 家業(yè)千金 厚自奉養(yǎng)生 亡所不致 及病且終 先令其子 曰 吾欲裸葬 以反吾真 必亡易吾意 死則為布囊盛尸 入地七尺 既下 從足引脫其囊 以身親土 其子欲默而不從 重廢父命 欲從之 心又不忍 乃往見王孫友人祁侯 祁侯與王孫書曰 王孫苦疾 仆迫從上祠雍 未得詣前 愿存精神 省思慮 進醫(yī)藥 厚自持 竊聞王孫先令裸葬 令死者亡知則已 若其有知 是戮尸地下 將裸見先人 竊為王孫不取也 且 孝經(jīng) 曰 為之棺槨衣衾 是亦圣人之遺制 何必區(qū)區(qū)獨守所聞 愿王孫察焉 王孫報曰 蓋聞古之圣王緣人情不忍其親故為制禮今則越之吾是以裸葬將以矯世也夫厚葬誠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競以相高靡財單幣腐之地下 或乃今日入而明日發(fā) 此真與暴骸于中野何異 且夫死者 終生之化 而物之歸者也 歸者得至 化者得變 是物各反其真也 反真冥冥 亡形亡聲 乃合道情 夫飾外以華眾 厚葬以隔真 使歸者不得至 化者不得變 是使物各失其所也 且吾聞之 精神者天之有也 形骸者地之有也 精神離形 各歸其真 故謂之鬼 鬼之為言歸也 其尸塊 然獨處 豈有知哉 裹以幣帛 隔以棺槨 支體絡束 口含玉石 欲化不得 郁為枯臘 千載之后 棺槨朽腐 乃得歸土 就其真宅 由是言之 焉用久客 昔帝堯之葬也 窾木為櫝 葛藟為緘 其穿下不亂泉 上不泄殠 注 故圣王生易尚 死易葬也 不加功于亡用 不損財于亡謂 今費財厚葬 留歸隔至 死者不知 生者不得 是謂重惑 于戲 吾不為也 祁侯曰 善 遂裸葬 選自 漢書 楊胡朱梅云傳 注 窾 ku n 木 當中挖空的木頭 櫝 d 小棺材 藟 l i 藤 殠 ch u 腐臭的氣味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必亡易吾意易 改變b 重廢父命廢 違背c 竊聞王孫先令裸葬先令 指示d 將以矯世也矯 矯正 解析 選c 先令 事先立言 2 下列各組句子中 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死則為布囊盛尸夜則以兵圍所寓舍 亡形亡聲 乃合道情乃欲引節(jié) 斯不亦遠乎 及病且終臣死且不避 卮酒安足辭 精神者天之有也茍以天下之大 解析 選b 均為副詞 才 a 連詞 表承接 就 連詞 表轉折 卻 c 副詞 將 副詞 尚且 d 助詞 取獨 助詞 定語后置的標志 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楊王孫在病重臨終時 叮囑他的兒子說 我想死后裸身入葬 使自己返璞歸真 你一定不要違背我的心意 b 楊王孫的兒子認為父親的想法難以理解 如果按父親的意思辦 自己不好做人 于是就去找楊王孫的朋友祁侯請教 c 祁侯希望楊王孫仔細考慮圣人留下來的規(guī)矩 死者是要裝內外棺材 穿衣服 蓋被子的 d 楊王孫裸葬是想以此來改變世俗之人越禮厚葬 互相攀比抬高 向別人炫耀 浪費錢財?shù)氖里L 解析 選b 應該是父命難違 又不忍心給父親裸葬 4 用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蓋聞古之圣王緣人情不忍其親故為制禮今則越之吾是以裸葬將以矯世也夫厚葬誠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競以相高靡財單幣腐之地下 答案 蓋聞古之圣王 緣人情不忍其親 故為制禮 今則越之 吾是以裸葬 將以矯世也 夫厚葬誠亡益于死者 而俗人競以相高 靡財單幣 腐之地下 5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且夫死者 終生之化 而物之歸者也 譯文 2 今費財厚葬 留歸隔至 死者不知 生者不得 是謂重惑 譯文 答案 1 況且人的死 是生命結束時的轉化 像物體的回歸自然一樣 2 如今浪費錢財實施厚葬 阻留死者不得 歸 設置障礙不得 至 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 活著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這叫做雙重的糊涂 附 譯文 楊王孫是孝武帝時期的人 學習黃 帝 老 子 無為而治 的理論主張 家業(yè)千金 重視養(yǎng)生之道 保養(yǎng)身體無所不至 等到生病臨終時 事先給兒子留下遺言 說 我想死后裸身入葬 來返回我的本質 一定不要改變我的意思 死了就做一個布袋盛我的身體 葬到離地面七尺深的地方 尸體下葬后 從腳下扯下那布袋 使身體貼近土地 他的兒子想默不依從 但父命難違 想按照父親的意思辦 又不忍心 就去見楊王孫的友人祁侯 祁侯給楊王孫寫了封信說 獲悉王孫被疾病折磨 我因急著要跟從皇帝到雍地祭祀 不能前去看望你 希望你能振作精神 不要過多地考慮問題 好好看病吃藥 愛惜自己的生命 我聽說王孫提前立言要裸體入葬 假如死者沒有知覺也就罷了 如果有知覺 像你說的那樣戮尸地下 裸體去見先人 我認為你不應該那么做 況且 孝經(jīng) 上說 死者是要裝內外棺材 穿衣服 蓋被子的 這也是圣人留下來的規(guī)矩 何必要獨自堅持自己的見解呢 希望王孫仔細考慮 楊王孫回信說 我聽說古代的圣王 由于人之常情不忍心看著他們的親人死去 所以制定了安葬的禮儀制度 現(xiàn)在卻超過了那些禮儀制度的規(guī)定 所以我準備裸體入葬 想要以此矯正世俗的厚葬風氣 厚葬實在無益于死者 可是世俗之人卻爭著相互攀比 費盡錢財置辦隨葬品 使它們爛在地下 有的甚至今天才埋下去而明天就被挖掘出來 這究竟和暴露尸骨在田野中有什么兩樣 況且人的死 是生命結束時的轉化 像物體回歸自然一樣 回歸的能夠得其所 轉化的能夠順其變 這是事物各自復歸于它的本質 返回本真就是進入一種玄遠的境界 無形無聲 才合乎道的真理 如果裝飾外表來向眾人夸耀華貴 用厚葬來阻隔死者返回本真 使該回歸的不能得其所 該轉化的不能順其變 這是使萬物失去它們各自的歸宿呀 況且我聽說 人的精神是天賦予的 形骸是地賦予的 精神離開形骸 各自回到它的本質 所以叫做鬼 鬼 的意思說的就是 歸 死者的尸體像土塊一樣空寂獨處 怎么會有知覺 用絲織品包裹尸體 裝進棺槨與土地隔絕 肢體被捆束 口里含著玉石 尸體不能腐化 積聚成干尸 千年以后 棺槨腐朽 才能歸土 到達它真正的去處 由此而言 一個人死了何必用那么長時間去做土地的客人 而不返回真正的去處呢 從前堯安葬時 用掏空的木料做小棺材 用藤蔓當繩索捆綁棺材 他的墓穴往下不越過泉水 往上不排出臭氣 所以說圣王 在世的時候容易奉養(yǎng) 死了容易安葬 這是不在無用的地方下工夫 不在沒必要的地方花錢財 如今浪費錢財實施厚葬 阻留死者不得 歸 設置障礙不得 至 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 活著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這叫做雙重的糊涂 唉 我決不這樣做 祁侯說 說得好 于是 按楊王孫的遺愿 裸葬 四 2011 衢州三模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5題 苗生蒲松齡龔生 岷州人 赴試西安 憩于旅舍 沽酒自酌 一偉丈夫入 坐與語 生舉卮勸飲 客亦不辭 自言苗姓 言噱粗豪 生以其不文 偃蹇遇之 酒盡 不復沽 苗生曰 措大飲酒 使人悶損 起向壚頭沽 提巨瓻而入 生辭不飲 苗捉臂勸釂 臂痛欲折 生不得已 為盡數(shù)觴 苗以羹碗自吸 笑曰 仆不善勸客 行止惟君所便 生即治裝行 約數(shù)里 馬病臥于途 坐待路側 行李重累 正無方計 苗尋至 詰知其故 遂謝裝付仆 己乃以肩承馬腹而荷之 趨二十余里 始至逆旅 釋馬就櫪 移時 生主仆方至 生乃驚為神人 相待優(yōu)渥 沽酒市飯 與共餐飲 苗曰 仆善飯 非君所能飽 飫飲可也 引盡一瓻 乃起而別曰 君醫(yī)馬尚須時日 余不能待 行矣 遂去 后生場事畢 三四友人邀登華山 藉地作筵 方共宴笑 苗忽至 左攜巨尊 右提豚肘 擲地曰 聞諸君登臨 敬附驥尾 眾起為禮 相并雜坐 豪飲甚歡 眾欲聯(lián)句 苗爭曰 縱飲甚樂 何苦愁思 眾不聽 設 金谷之罰 苗曰 不佳者 當以軍法從事 眾笑曰 罪不至此 苗 曰 如不見誅 仆武夫亦能之也 首座靳生曰 絕巘憑臨眼界空 苗信口續(xù)曰 唾壺擊缺劍光紅 下座沉吟既久 苗遂引壺自傾 移時 以次屬句 漸涉鄙俚 苗呼曰 只此已足 如赦我者 勿作矣 眾弗聽 苗不可復忍 遽效作龍吟 山谷響應 又起俯仰作獅子舞 詩思既亂 眾乃罷吟 因而飛觴再酌 時已半酣 客又互誦闈中作 迭相贊賞 苗不欲聽 牽生豁拳 勝負屢分 而諸客誦贊未已 苗厲聲曰 仆聽之已悉 此等文只宜向床頭對婆子讀耳 廣眾中刺刺者可厭也 眾有慚色 更惡其粗莽 遂益高吟 苗怒甚 伏地大吼 立化為虎 撲殺諸客 咆哮而去 所存者 惟生及靳 靳是科領薦 后三年 再經(jīng)華陰 忽見嵇生 亦山上被噬者 大恐欲馳 嵇捉鞍使不得行 靳乃下馬 問其何為 答曰 我今為苗氏之倀 從役良苦 必再殺一士人 始可相代 三日后 應有儒服儒冠者見噬于虎 然必在蒼龍嶺下 始是代某者 君于是日 多邀文士于此 即為故人謀也 靳不敢辨 敬諾而別 至寓 籌思終夜 莫知為謀 自拼背約 以聽鬼責 適有表戚蔣生來 靳述其異 蔣名下士 邑尤生考居其上 竊懷忌嫉 聞靳言 陰欲陷之 折簡邀尤 與共登臨 自乃著白衣而往 尤亦不解其意 至嶺半 肴酒并陳 敬禮臻至 會郡守登嶺上 與蔣為通家 聞蔣在下 遣人召之 蔣不敢以白衣往 遂與尤易冠服 交著未完 虎驟至 銜蔣而去 異史氏曰 得意津津者捉衿袖強人聽聞聞者欠伸屢作欲睡欲遁而誦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覺 知交者亦當從旁肘之躡之 恐座中有不耐事之苗生在也 然嫉忌者易服而斃 則知苗亦無心者耳 故厭怒者苗也 非苗也 選自 聊齋志異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偃蹇遇之偃蹇 傲慢的樣子b 生即治裝行治 整理c 以聽鬼責聽 聽從d 遂與尤易冠服易 交換 解析 選c 聽 聽任 聽憑 2 下列各組句子中 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生以其不文久之 能以足音辨人 亦山上被噬者所以遣將守關者 多邀文士于此移其民于河東 自乃著白衣而往醉則更相枕以臥 臥而夢 解析 選c 均是介詞 到 a項 前一句 以 是連詞 因為 后一句 以 是介詞 憑 b項 前一句 者 是代詞 的人 后一句是助詞 判斷句的標志 d項 均是連詞 前一句 而 表修飾 后一句表承接 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在苗生與眾生飲宴聯(lián)句時 苗生隨口就能聯(lián)出 而坐在他下首的要深思好半天 可見苗生其實頗具文采 要好于一些夸夸其談信口開河的名士 b 蔣生因為嫉恨同縣的尤生考試排在他前面 想暗中陷害他 在那一天故意穿了便服前往 可最后陰差陽錯 還是與尤生換了衣服 結果被老虎銜了去 c 文章前半部分以龔生的所見所聞 后半部分以靳生的經(jīng)歷為線索 重點刻畫了兩個人物 一個豪俠仗義看不慣別人的自吹自擂的苗生 一個因嫉恨別人反而誤了自己性命的蔣生 d 通過這個故事 蒲松齡諷刺了那種自以為是 不分時機不分場合地夸耀自己的人 同時認為像苗生這樣的人脾氣暴躁 缺乏耐心 讓人非常討厭 解析 選d 從文末 嫉忌者易服而斃 則知苗亦無心者耳 故厭怒者苗也 非苗也 來看 真正讓人厭棄的是心懷鬼胎的嫉忌者 而不是苗生 4 用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得意津津者捉衿袖強人聽聞聞者欠伸屢作欲睡欲遁而誦者足蹈手舞茫不自覺答案 得意津津者 捉衿袖 強人聽聞 聞者欠伸屢作 欲睡欲遁 而誦者足蹈手舞 茫不自覺 5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移時 以次屬句 漸涉鄙俚 譯文 2 應有儒服儒冠者見噬于虎 然必在蒼龍嶺下 始是代某者 譯文 答案 1 過了一會兒 大家繼續(xù)按次序聯(lián)句 語句慢慢地粗俗起來 2 要有個穿戴著儒生衣冠的人被老虎咬死 但是必須咬死在蒼龍嶺下 那才是代替我的 附 譯文 龔生是岷州人 那年他去西安趕考 住在旅店里 打來酒自斟自酌 這時一個彪形大漢闖進來 坐下和他搭話 龔生勸酒 那人也不推辭 他自稱姓苗 言談笑語粗魯豪放 龔生看他不文雅 就傲慢地對待他 酒喝光了 龔生也不再去買 苗生說 和窮書生喝酒 真讓人悶死了 說完就起身到柜臺買酒 拎著一大壺酒進來 龔生推辭不喝 苗生抓著他的胳臂逼他干杯 龔生只覺得胳臂疼得好像要斷了一樣 他迫不得已 只好干了幾杯 苗生用湯碗斟酒自己喝 笑著說 我不善于勸人喝酒 是走是留隨你的便吧 龔生就整理行裝上路 了 大約走了幾里地 不料馬在途中病倒了 他只好在路旁坐下來等待 行李也成了沉重的負擔 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 苗生從后面趕上來了 問清了原因 苗生卸下馬背上的行裝交給仆人 自己就用肩膀托著馬肚子把馬扛起來 緊走了二十多里地 才到了一家旅店 把馬放在槽邊 過了好大工夫 龔生主仆二人才趕到 這時龔生開始吃驚地把苗生看做神人 優(yōu)厚地款待他 打酒買飯 和他一起吃喝 苗生說 我飯量大 不是你所能管得飽的 喝得痛快就可以了 拿過酒壺喝光 就起身向龔生告別說 你給馬治病還需要時間 我不能等 告辭了 說完就走了 后來龔生考試結束 三四個朋友約他一起攀登華山 在山上席地而坐飲酒進餐 正當他們一起吃喝談笑時 苗生忽然間來到 他左手拎著大酒壇子 右手提著豬肘子 扔在地上說 聽說各位來這里游覽山水 我恭敬地追隨各位 大家起身歡迎 請他隨便坐在一起 開懷痛飲 十分快活 酒興中大家想要聯(lián)句做詩 苗生爭辯說 盡情地喝酒多么快樂 何必冥思苦想地做詩呢 大家不肯聽他的 還規(guī)定做不出的就罰酒三杯 苗生說 詩句做得不好的 應當按軍法處置 大家笑著說 罪過沒有那么大 苗生又說 如果輸了也不殺頭 我這個武夫也是能湊上幾句的 于是 坐在首席的靳生先說了一句 絕巘憑臨眼界空 苗生隨口接續(xù)說 唾壺 擊缺劍光紅 坐在下位的人沉思了好久沒搭腔 苗生就提壺自己斟酒喝 過了一會兒 大家繼續(xù)按次序聯(lián)句 語句慢慢地粗俗起來 苗生叫道 就到這里已經(jīng)夠了 如果能饒了我 就不要再做詩了吧 大家還是不聽他的 苗生再也忍耐不住了 突然模仿著作龍的吟聲 引起山鳴谷應 他又起身一俯一仰地像獅子一樣舞蹈 大家的思路已經(jīng)被打亂 也就停止了做詩 再次舉杯飲酒 喝到半醉時 大家又交相吟誦考場上的八股文 彼此間連連贊賞 苗生不愿意聽吟誦 就拉著龔生猜拳 他們兩個已經(jīng)幾勝幾負了 而各位客人的吟誦和贊賞還沒完沒了 苗生厲聲厲色地喝道 我已經(jīng)全聽夠了 這種文字只配在床頭對老婆讀罷了 大庭廣眾之下刺刺不休太讓人討厭 了 大家聽了這話面有愧色 更憎惡他的粗魯 于是就越發(fā)提高了嗓門兒吟誦起來 苗生氣極了 趴在地上大聲吼叫 立刻變成了一只老虎 撲上去咬死了好幾位客人 然后咆哮著離開了 幸存的 只有龔生和靳生兩個人 靳生在這一科考中中了舉人 過了三年 再次路過華陰 忽然遇到嵇生 他是當年在山上被老虎咬死的 人之一 靳生見了他嚇了一跳想趕緊逃跑 嵇生一把抓住馬鞍不讓靳生跑 靳生就下了馬 問他要干什么 嵇生回答說 我現(xiàn)在是苗生的倀鬼 為他服役好苦啊 必須讓他再害死一個讀書人 才能替代我 三天以后 要有個穿戴著儒生衣冠的人被老虎咬死 但是必須咬死在蒼龍嶺下 那才是代替我的 那天你多邀請幾個讀書人到這里來 這 就是替老朋友著想了 靳生不敢爭辯 恭敬地答應后告別了 回到住所 他冥思苦想了整整一夜 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只好豁出去違背約言 聽任倀鬼懲治吧 這時恰好有個表親蔣生來了 靳生向他講述了自己遇到的怪事 蔣生是有點名的讀書人 縣里有個尤生考試名次排在他前面 他心里非常嫉恨 聽到靳生的話 暗中想要陷害尤生 到家以后 就寫了一封信邀請尤生 和他一起去蒼龍嶺游覽 自己就穿著便服去 尤生也不知道他的用意 到了蒼龍嶺的半山腰 他擺上酒菜 恭敬備至地招待尤生 恰巧這時知府也登上了蒼龍嶺 知府和蔣生是世交 聽說蔣生在嶺下 就派人召他上去 蔣生不敢穿著便服去 只好和尤生交換衣帽 衣帽還沒有穿戴好 一只老虎突然跑過來 叼起蔣生就走了 異史氏說 得意揚揚津津有味地吟誦的人 抓住人家的衣襟衣袖 強迫人家聽下去 而聽的人一次一次地打哈欠伸懶腰 又想睡覺 又想逃脫 可是吟誦的人卻手舞足蹈 糊里糊涂地毫不自覺 這時 知己的朋友也應當從旁邊用胳臂肘碰碰 用腳踩踩 暗中提醒他們 以防備座位上有苗生那樣不耐煩的人在 然而心懷嫉妒的人在換衣服的那一會兒就被老虎咬死 可知苗生也是無心的 所以令人憎惡痛恨的是苗生 也不是苗生 五 2012 杭州質檢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5題 書魯亮儕 清 袁枚魯之裕字亮儕 奇男子也 田文鏡督河南 嚴 提 鎮(zhèn) 司 道以下 受署惟謹 無游目視者 魯效力麾下 一日 命摘中牟李令印 即攝中牟 魯為微行 大布之衣 草冠 騎驢入境 父老數(shù)百扶而道苦之 再拜問訊 曰 聞有魯公來替吾令 客在開封知否 魯謾曰 若問云何 曰 吾令賢 不忍其去故也 又數(shù)里 見儒衣冠者簇簇然謀曰 好官去可惜 伺魯公來 盍訴之 或搖手曰 咄 田督有令 雖十魯公奚能為 且魯方取其官而代 之 寧肯舍己從人耶 魯心敬之而無言 至縣 見李貌溫溫奇雅 揖魯入 曰 印待公久矣 魯拱手曰 觀公狀貌 被服 非豪縱者 且賢稱噪于士民 甫下車而庫虧何耶 李曰 某 滇南萬里外人也 別母 游京師十年 得中牟 借俸迎母 母至 被劾 命也 言未畢 泣 魯曰 吾暍甚 具湯浴我 徑詣別室 且浴且思 意不能無動 良久 擊盆水誓曰 依凡而行者 非夫也 具衣冠辭李 李大驚曰 公何之 曰 之省 與之印 不受 強之曰 毋累公 魯擲印鏗然 厲聲曰 君非知魯亮儕者 竟怒馬馳去 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 先謁兩司告之故 皆曰 汝病喪心耶 以若所為 他督撫猶不可 況田公耶 明早詣轅 則兩司先在 名紙未投 合轅傳呼魯令入 田公南向坐 面鐵色 盛氣迎之 旁列司 道下文武十余人 睨魯曰 汝不理縣事而來 何也 曰 有所啟 曰 印何在 曰 在中牟 曰 交何人 曰 李令 田公干笑 左右顧曰 天下摘印者寧有是耶 皆曰 無之 兩司起立謝曰 某等教敕亡素 致有狂悖之員 請公并劾魯 付某等嚴訊朋黨情弊 以懲余官 魯免冠前叩首 大言曰 固也 待裕言之 裕一寒士 以求官故 來河南 得官中牟 喜甚 恨不連夜排衙視事 不意入境時 李令之民心如是 士心如是 見其人 知虧帑故又如是 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 裕沽名譽 空手歸 裕之罪也 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 裕歸陳明 請公意旨 庶不負大君子愛才之心與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 公若以為無可哀憐 則裕再往取印未遲 不然 公轅外官數(shù)十 皆求印不得者也 裕何人 敢逆公意耶 田公默然 兩司目之退 魯不謝 走出 至屋溜外 田公變色下階 呼曰 來 魯入跪 又招曰 前 取所戴珊瑚冠覆魯頭 嘆曰 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幾誤劾賢員但疏去矣奈何 魯曰 裕能追之 遂行 五日而疏還 中牟令竟無恙 以此魯名聞天下 選自 小倉山房文集 有刪節(jié)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魯謾曰謾 傲慢地b 觀公狀貌 被服被 通 披 穿c 兩司起立謝曰謝 道歉 請罪d 不意入境時意 料想 解析 選a 謾 隨便 含糊 2 下列各組句子中 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且浴且思窮且益堅 以若所為若入前為壽 雖十魯公奚能為何以伐為 公何之之二蟲又何知 解析 選b 都是第二人稱代詞 你 的意思 a 連詞 表并列 一邊 連詞 表轉折 卻 c 動詞 做 干 句末語氣詞 無實義 d 動詞 去 指示代詞 此 這 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及藝術上的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以魯亮儕摘印為主干 主要寫了私行察訪 與李縣令見面 說服田文鏡三件事 b 文章開頭寫魯亮儕的威嚴 提 鎮(zhèn) 司 道 的官員們都非常懼怕他 在他面前連向旁邊看一眼都不敢 c 魯亮儕受命去摘印 但他到了中牟之后 從百姓和讀書人的議論中得知這里原先的縣令是個好官 與李縣令見面后 又得知他借俸銀是為了迎母親的到來 所以就諒解了李縣令 冒著自己被責罰的危險沒有摘印 d 本文塑造了一個頗具正義感 無私無畏的官員魯亮儕的形象 這在當時官場中充斥著趨炎附勢之輩的情況下是難能可貴的 解析 選b 不是魯亮儕 而是田文鏡 4 用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幾誤劾賢員但疏去矣奈何 答案 奇男子 此冠宜汝戴也 微汝 吾幾誤劾賢員 但疏去矣 奈何 5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好官去可惜 伺魯公來 盍訴之 譯文 2 魯擲印鏗然 厲聲曰 君非知魯亮儕者 譯文 答案 1 好官走了可惜 等魯公來 何不去向他申訴 2 魯公將官印鏗的一聲擲在地上 厲聲說 您還不了解我魯亮儕的為人 附 譯文 魯之裕 字亮儕 是一位奇男子 當時田文鏡任河南總督 為政嚴厲苛刻 提 鎮(zhèn) 司 道及其下屬 奉命守職極其謹慎 在進見田文鏡時 沒有人眼睛敢東張西望 魯公就在田文鏡部下工作 有一天 田文鏡命令魯公去摘取中牟縣李縣令的官印 并就此代理縣令 魯公變換裝束前去 穿著粗布衣服 戴著草帽 騎著驢子進入中牟縣境內 只見數(shù)百位老年人互相攙扶著在大路上嘆苦發(fā)愁 魯公走上去一再行禮詢問原因 回答說 聽說有位魯公要來接替我們的縣令 客人您在開封知道這事嗎 魯公隨口問道 你們問這個做什么 回答 因 為我們縣令賢明 不忍心讓他離去之故 又走了幾里路 看見許多讀書人聚集在一起商議 好官走了可惜 等魯公來 何不去向他申訴 有人就搖手說 咄 田總督早有命令 即使有十個魯公 又有什么辦法 何況魯公正是取代李縣令職位而來的 怎么肯自己不做官而讓給別人呢 魯公聽了 心里非常尊敬李縣令 但沒有做聲 到了縣衙 見李縣令的相貌溫和文雅 他向魯公作揖 請魯公進去 說 官印已經(jīng)等您很久了 魯公也向他拱手回禮 說 我看您的相貌 衣著服飾 并不是奢侈放蕩的人 而且在讀書人和老百姓中間 盛傳著您的賢名 怎么會剛剛上任就虧空了錢庫呢 李縣令回答 我 是遠在萬里之外的云南人 與母親分別后 在京師 游學十年 才得到中牟縣令之職 因此借了俸銀迎母親到來 母親到了 卻被彈劾去官 這是命啊 話尚未講完 哭了 魯公說 我一路來受了暑熱 準備熱水 讓我洗個澡 說罷 就一直走到別的房間中去 一面洗澡 一面思索 內心不能不有所感動 想了很久 他舉手敲浴盆中的水 發(fā)誓說 如果按照常規(guī)行事 就不是大丈夫了 于是他穿戴好衣帽向李縣令告辭 李縣令大驚 問道 您到哪里去 回答 到省里去 李縣令交給他官印 他不接受 李縣令堅決要給 說 不要因為我而連累您 魯公將官印鏗的一聲擲在地上 厲聲說 您還不了解我魯亮儕的為人 竟拍馬飛馳而去 全縣的人民都焚香送他 到省以后 魯公先去拜見布政司和按察司 稟告事情的前后經(jīng)過 兩司都說 你犯了喪心病了嗎 像你這樣做的事 在別的總督巡撫面前尚且不許可 更何況是田公呢 第二天早上 魯公到衙門時 兩司長官已經(jīng)先在了 名片還沒有投進去 全衙門已經(jīng)在傳呼魯公入內 只見田公朝南而坐 臉色鐵青 怒氣很盛地在等著他 兩旁排列著司 道以下文武官員十余人 田公斜著眼看魯公說 你不管縣事而來 做什么 魯公答 有事要報告 問 官印在哪里 答 在中牟縣 又問 交給了什么人 答 李縣令 田公一聲冷笑 朝著左右看看說 天下有這樣去摘印的人嗎 都回答 沒有 兩司馬上起立向田公認罪 說 這是我 們平時沒有教誡 以致有這樣狂妄背理的官員 請您將魯之裕也一起撤職 把他交給我們 讓我們來嚴厲審訊他們拉黨結派作弊的罪行 以警戒其他官員 魯之裕脫下官帽 向前叩頭 大聲說道 本來應當這樣 只是讓我講明一下 我是一個貧寒的讀書人 因為想謀求一官半職 所以來到河南 我能得到中牟縣令之職 非常高興 恨不能連夜就擺起儀仗 立即辦理公事 沒有想到一入縣境 耳聞目睹李縣令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竟這樣好 士大夫對他也是一樣 等見到他本人 知道錢庫虧空的緣故是這樣 假如大人您已經(jīng)知道他的情況而命令我去 我為了自己沽名釣譽 而空手歸來 那是我的罪了 如果大人您不知道他的情況而命令我去 我回來向您說明這些原 因 請示大人的意旨 這樣或許可以不辜負大人愛才之心以及圣上主張以孝來治理天下的意旨 您若是認為李縣令沒有什么可以哀憐的 那么我再去取印也并不遲 不然 大人衙門外有數(shù)十名官員 都想求得一個官印而得不到 我是什么人 敢違拗您的旨意呢 田公聽了默然不言 兩司給魯公遞眼色叫他退出 魯之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