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房地產開發(f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應用水源熱泵技術,甲級資質優(yōu)秀房地產項目可研)_第1頁
某房地產開發(f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應用水源熱泵技術,甲級資質優(yōu)秀房地產項目可研)_第2頁
某房地產開發(f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應用水源熱泵技術,甲級資質優(yōu)秀房地產項目可研)_第3頁
某房地產開發(f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應用水源熱泵技術,甲級資質優(yōu)秀房地產項目可研)_第4頁
某房地產開發(f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應用水源熱泵技術,甲級資質優(yōu)秀房地產項目可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 1 - 目 錄 第一章 工程概況 . 1 1.1 項目簡介 . 1 1.2 一期建設規(guī)模和項目組成 . 1 1.3 場地概述 . 2 1.4 總平面布置 . 2 第二章 建筑節(jié)能設計 . 5 2.1 設計依據 . 5 2.2 建筑節(jié)能 . 6 第三章 示范目標及主要內容 . 9 3.1 示范目標 . 9 3.2 示范主要內容 . 9 第四章 工程示范技術方案 . 15 4.1 冷熱負荷估算 . 15 4.2 空調系統(tǒng)方案比較 . 18 4.3 取水、水處理方案比較 . 22 4.4 水源熱泵用水的一水多用 . 31 4.5 集中空調系統(tǒng)的智能監(jiān)控系統(tǒng) . 33 4.6 分戶計費方案 . 34 第五章 項目投資估算及增量成本計算 . 40 5.1 工程項目投資估算 . 40 5.2 項目增量成本計算 . 45 第六章 全年運行費用對比及效益分析 . 46 6.1 與傳統(tǒng)集中空調 系統(tǒng)對比 . 46 6.2 與戶式空調加熱水器對比 . 54 6.3 一水多用節(jié)約費用計算 . 59 - 2 - 6.4 投資回收期計算 . 59 6.5 資金落實情況 . 61 6.6 單位面積替代量及費效比 . 61 第七章 項目實施進度 . 63 第八章 風險分析 . 64 8.1 技術風險及規(guī)避措施 . 64 8.2 示范效果風險及規(guī)避措施 . 65 8.3 資金風險及規(guī)避措施 . 65 第九章 技術支 持 . 66 9.1 項目執(zhí)行單位的技術力量描述 . 66 9.2 技術合作單位介紹 . 67 第十章 示范推廣 . 72 10.1 項目區(qū)域代表性 . 72 10.2 項目建筑類型代表性 . 72 10.3 其他資源節(jié)約措施 . 73 10.4 后評估保障措施 . 75 附件 . 78 1、主要設備表 2、取水工程工藝流程圖及取水工程平面圖 3、營業(yè)執(zhí)照及資質證書 4、滲濾取水專利證書 5、 XX市建設領域新技術認定證書 6、各部門批文 7、承諾書 8、長江、嘉陵江水文資料 -1- 第一章 工程概況 1.1 項目簡 介 xxxx太陽城是由 xxxx實業(yè)有限公司開發(fā)建設的集居住及配套的設備用房、地下車庫(附建人防工程)、幼兒園和商業(yè)服務設施為一體的居住小區(qū)。建設地點位于 xx市江北區(qū)。 用地范圍:南北向長 240m,東西向寬 360m,呈四方形狀。東側臨黃花園大橋,東、北鄰中央電視臺 xx 記者站培訓樓及住宅,南臨江北濱江路,場地正在土石方平整,拆遷已基本完成,周邊道路交通系統(tǒng)已全部完成,餐飲業(yè)發(fā)達。 本工程在西南角方向有市政供水管,西南角方向有市政污水管,西南角方向有市政雨水管。天然氣管道由西南方向引入;電力管網由北方向引入;電訊 (網絡、閉路電視)管網由北方向引入。 1.2 一期建設規(guī)模和項目組成 表 1.1 建設規(guī)模和項目組成一覽表 總圖 編號 項 目 名 稱 建筑性質 層數(shù) 建筑高度( m) 建筑面積( m2) 工程等級 備 注 1 1 號樓 商業(yè) -3D 4941.17 二級 2 1-1 號樓 住宅 30F/-1D 90m 19862.77 一級 3 1-2 號樓 住宅 30F/-1D 90m 19922.67 一級 4 1-3 號樓 住宅 30F/-1D 90m 19922.67 一級 5 2 號樓 商業(yè) -4D 4318.32 三級 6 2-1 號樓 住宅 30F/-2D 90m 19862.77 一級 7 2-2 號樓 住宅 30F/-2D 96m 19168.16 一級 -2- 8 3 號樓 商業(yè) -1D 4.5 7.5 680.11 一級 9 3-1 號樓 住宅 32F/-1D 96m 19581.5 一級 10 3-2 號樓 綜合樓 32F/-1D 96m 20096.49 一級 11 4-1 4-2 號樓 住宅 32F/-1D 96m 36866.26 一級 12 4-3 號樓 住宅 32F/-3D 96m 19109.48 一級 13 5 號樓 住宅 31F/-1D 93m 19083.96 一級 14 6-1 6-2 號樓 住宅 30F/-3D 90m 35604.65 一級 15 7-1 7-2 號樓 住宅 28F/-4D 84m 45446.88 一級 16 8 號樓 綜合樓 32F 96m 21414 一級 17 9 號樓 地下車庫 -2D 8.4m 42654.71 一級 一期工程總建筑面積為 368536.6m2;其中空調示范面積 307641.81m2,其中住宅面積為 293753.08m2,公建面積為 13888.73m2。 1.3 場地概述 1.3.1 本項目位于 xx 江北區(qū)濱江路劉家臺片區(qū),該片區(qū)東臨黃花園大橋,與繁華的渝中半島商業(yè)區(qū)隔江相望,交通便利,地勢優(yōu)越。 1.3.2 項目用地形狀規(guī)則,南北長 240m,東西寬 360m,用地面積77864.3m2,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相對較陡的階梯狀,總高差約 50m,最高處 241.82m,最低處 192.39m。 1.3.3 項目內原有劉家臺正街,場地內多無保留的建 (構 )筑物。 1.4 總平面布置 1.4.1 在平面布局上,根據小區(qū)地 形北高南低以及南面朝向嘉陵江的特點,整體布局采用塔式高層以點狀布置的方式,為每一幢住宅留出觀江景觀的視線走廊,整個小區(qū)倚山就勢, 拾 階而上,空間上呈現(xiàn)為向上而行的 -3- “ S”形,根據商業(yè)建筑形式不同,將整個小區(qū)分為八個居住組團 , 共有 16個 建筑子項及 1 個地下車庫。 圖 1.1 xx 太陽城區(qū)位圖 圖 1.2 一期工程平面圖 1.4.2 在功能布局上,根據該地區(qū)控規(guī)的要求,主要商業(yè)步行街布置于南側與 A-1-2 區(qū)商業(yè)相呼應,形成休閑娛樂的整體氣氛,其它商業(yè)沿用地四邊的城市道 路展開。 4-3 號樓 底 層及裙樓設置會所,以滿足居民休閑、娛樂和健身等日常生活需要,在 3-1 號樓裙樓設置幼兒園,滿足幼兒就近入園。 1.4.3 在空間布局上,通過空間的流動 、 連通和引導,視線走廊 串 起了一個個不同的景點,從而營造出“步移景異” 、 “曲徑通幽”的格局。通過對空間有意識地壓縮和開放處理, 以及 對景觀路線的精心組織,形成了“峰回路轉” 、 “豁然開朗”的感覺。通過前排點式建筑的空間以及豎向上的高層錯落使更多的住戶具有良好的景觀視野,將縱向的高壓控制線內的綠化空間與橫向的小區(qū)兩大公共空間融合為一體,互相延伸和滲透 。 1.4.4 豎向布置 1.4.4.1 小區(qū)排水方式以路面排水為主。雨水由北向南排出場區(qū)。設計中將場地進行平整,使場地略高于城市道路,并使建筑有良好的視覺形象, -4- 同時為場地內雨水、污水排放提供了便利條件,場地平整設計后最大高差為 25m,道路最大縱坡為 6.9%,最小縱坡為 1.06%,室外場地的連接方式采用平坡式與臺階式相結合。南北高差較大通過設置地下車庫來減少填方量,以道路的繞行來減少挖方量。 1.4.4.2 該場地地形復雜,高差較大。豎向布置以結合地形,滿足總體布局,不搞高切坡為原則。場地豎向設計標高考慮與 城市道路標高協(xié)調一致,以臺地結合自然地形,減少土石工程量投資等因素來確定各組團的室內外標高。每個組團基本采用同一標高。室內地 平 標高定在 203.90m226.60m 之間。 -5- 第二章 建筑節(jié)能設計 2.1 設計依據 1 國家節(jié)能中長期專項規(guī)劃 2 建設部建筑節(jié)能工程實施方案(報批稿)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jié)約能源法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建筑節(jié)能管理規(guī)定(第 143號部令) 6 建設部辦公廳(建辦科函 2005656號) 7 xx 市建設委員會, xx 市財政局關于申請 2007 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工程項目的通知(渝建發(fā) 20078號) 8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 GB50019-2003; 9 夏熱冬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JGJ134 2001) 10 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DBJ50-052-2006。 11 地源熱泵系統(tǒng)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50366-2005。 12 民用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 13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2004 14 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GB50189-2005 15 建筑節(jié)能技術及產品標準、規(guī)范 16 xx 市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DB50/5024-2002; 17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 GB50019-2003) 18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guī)范( GB50015-2003) 19 泵站設計規(guī)范( GB/T50265-97) 20 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guī)范( CJJ50-92) 21 防洪標準( GB50201-94) -6- 2.2 建筑節(jié)能 2.2.1 總平面 設計 盡量減少硬化(混凝土、石板等)地面,增加綠地和水域; 建筑群的布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風; 小區(qū) 90%以上住宅布置在南偏東 150至偏西 150范圍內。 2.2.2 建筑單體設計 根據建筑功能要求和當?shù)氐臍夂騾?shù),在建筑單體設計中,科學合理地確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狀、空間布局、外觀體形、間距及層高。 將住宅主要活動房間布置在南面,使房間夏天可減少室外熱量侵入,冬天可獲得較多的日照; 選用合適的外窗尺寸和窗墻比,使其傳熱系數(shù)符合 xx 市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DB50/5024-2002 4.0.4 的規(guī)定。門窗洞口的開啟位置有利于自然采光,也有利于自然通風; 原則上減少建筑物外表面積。選用合適的建筑體型系數(shù),條式建筑的體型系數(shù)均不超過 0.35,點式建筑的體型系數(shù)均不超過 0.40,滿足 xx市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DB50/5024-2002 4.0.3 的規(guī)定; 2.2.3 建筑物外圍護墻 改善建筑的保溫隔熱性能可以直接有效地減少建筑物的冷熱負荷,選用節(jié)能型建筑材料、保證建筑外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等熱工我是建筑設計上的首要節(jié)能措施。 在滿足基本的承重、安全圍護、防水、防潮功能外,考 慮以下幾點: 采用保溫隔熱性能好的墻體材料,如燒結巖空心(多孔)磚、加氣混凝土砌塊、陶?;炷疗鰤K、加保溫層的復合墻板等; -7- 對傳熱性好的墻體或墻體中傳熱性好的部位(“熱橋”)擬采用外保溫體系,以滿足相應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 對垂直墻面采用外廓、陽臺、挑檐等遮陽設施。 廚房和衛(wèi)生間排風口的設置,避免強風時的倒灌現(xiàn)象和油煙等對周圍環(huán)境的污染 。 單面采光房間的進深不宜過大 。 屋面、外墻表面采用淺色處理 。 樓梯間采用可開啟式外窗 。 加強樓地面、分戶墻的保溫隔熱處理 。 2.2.4 門窗 除滿足基本的采光、通風和安全圍護作用外,還應從以下及各方面來考慮門窗的節(jié)能特性,以滿足相應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 選用塑料(斷熱鋁合金、玻璃鋼、鋁木復合材料等)窗框型材; 采用密閉雙層玻璃(中空玻璃、鍍膜中空玻璃等)材料; 門窗應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住宅外窗氣密性七層以下不低于建筑外窗氣密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 GB7107 規(guī)定的 3 級,七層及以上不低于 4 級。公建外窗氣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氣密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GB7107 規(guī)定的 4 級。透明幕墻的氣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墻物理性能分級 GB/T15225規(guī)定的 3級。 2.2.5 屋面 利用屋頂植草、栽花、種植灌木、形成生態(tài)屋面; 采用集防水、保溫于一體的屋面防水做法; 在防水層上設保溫層,形成倒置式屋面; 在屋面上貯水,形成蓄水屋面。 -8- 2.2.6 南向窗設置水平遮陽板 。 2.2.7 附表 表 2.1 項目主要節(jié)能措施選用表 項目名稱 1-1、 1-2、 1-3、 2-2、 3-1、 3-2、 4-1、 4-2、 5、 6、 6-1、 6-2、 7-1、 7-2、 8 號樓 江水源熱泵集中空調系統(tǒng) 利用項目建址緊臨的嘉陵江河床豐富的含水砂卵石層,采用 滲濾取水方式(專利技術) 采集經砂卵石層天然滲濾的江水(水溫比江中水更恒定,夏季約為 22,冬季約為 16)作為水源熱泵機組的熱交換水源,能效比可達 5.93。 屋面主要材料及厚度 水泥膨脹珍珠巖找坡 2%(最薄處 30):密度 1000kg/m3、導熱系數(shù) 0.37( W/m.K); 20-35 厚擠塑聚苯板:密度 40kg/ m3 導熱系數(shù) 0.03( W/m.K)。 保溫 形式 外保溫 外墻主要材料及厚度 200 厚鋼筋混凝土墻或雙排六孔水泥陶粒砌塊:密度 850kg/ m3、抗壓強度 2.5Mpa、熱阻 (包括墻體雙面 各 20 厚抹灰層 ) 0.57( m.K /w); 20-40 厚聚苯乙烯保溫板:密度 280kg/ m3、抗壓強度 0.2Mpa、導熱系數(shù) 0.057( W/m.K)。 保溫 形式 外保溫 樓地面主要材料及厚度 35 50(底層架空樓板)厚聚苯顆粒保溫砂漿:密度 500kg/ m3、抗壓強度 0.47Mpa、導熱系數(shù) 0.11( W/m.K)。 分戶墻主要材料及厚度 200 厚鋼筋混凝土墻或雙排 6 孔頁巖砌體:密度 850kg/ m3、抗壓強度2.5Mpa、熱阻 (包括墻體雙面各 20 厚抹灰層 ) 0.57( m.K /w) 。 窗玻璃材料 中空玻璃 中空空氣層 6 12mm 窗框材料 塑料窗框型材 -9- 第三章 示范目 標 及主要內容 3.1 示范目標 總體目標:將 xxxx 太陽城一期工程項目建設成為 xx 市及國家級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工程。 主要技術指標: 1、節(jié)能 50%以上; 2、采用江水源熱泵空調系統(tǒng); 3、水源熱泵 制 冷 能效比為 5.93,采暖能效比為 4.7; 4、江水源熱泵 冷卻水 一水多用技術 ; 5、采用滲濾取水技術降低取凈水工程運行費用,減少占地面積; 3.2 示范主要內容 水源熱泵技術在我國 進行深入 研究 的 歷史并不悠久,主要是 從國外引進技術,該技術使制冷、 制 熱的效率大大提高, 值得廣泛 推廣。 xx 地處長江上游,可再生淡水資源豐富,為應用水源熱泵技術提供了很有利的自然條件 。 3.2.1 水源熱泵技術 概述 水源熱泵技術是利用地球表面淺層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吸收的太陽能和地熱能而形成的低溫低 品 位熱能資源,并采用熱泵原理,通過少量的高位電能輸入,實現(xiàn)低位熱能向高位熱能轉移的一種技術。 地球表面淺層水源的溫度一般都十分穩(wěn)定。水源熱泵機組工作原理就是在夏季將建筑物中的熱量轉移到水源中,由于水源溫度低,所以可以高效地帶走熱量;而冬季,則從水 源中提取能量,由熱泵原理通過空氣或水作為載冷劑提升溫度后送到建筑物中。 水源熱泵機組可利用的水體溫度冬季為 10 22 ,水體溫度比環(huán)境空氣溫度高,所以熱泵循環(huán)的蒸發(fā)溫度提高,能效比也提高。而夏季水體為18 30 ,水體溫度比環(huán)境空氣溫度低,所以制冷的冷凝溫度降低,能效 -10- 比提高。水源熱泵系統(tǒng)可供暖、空調,還可供生活熱水,一機多用。 熱泵的特點: 1、 淡 水源熱泵是利用地表 水 資源 作為冷源和熱源,是 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 2、屬經濟有效的節(jié)能技術 地能或地表淺層 水 資源是很好的熱泵熱源和空調冷源,使得熱泵機組運行更可靠、穩(wěn) 定,也保證了系統(tǒng)的高效性和經濟性。 3、環(huán)境效益顯著 該裝置的運行沒有任何污染,可以建造在居民區(qū)內,沒有燃燒,沒有排煙,也沒有廢物的排放,不需要堆放燃料廢物的場地。 4、一機多用,應用范圍廣 水源熱泵系統(tǒng)可供暖、供冷、還可以供生活熱水,一機多用,一套系統(tǒng)可以替換原來的鍋爐加空調的兩套裝置或多套系統(tǒng),可應用于賓館、商場、辦公樓、 住宅小區(qū)、 學校等建筑,更適合于別墅住宅的采暖、空調。 3.2.2水源熱泵工作原理及其系統(tǒng)構成 水源熱泵系統(tǒng)的基本工作 原理 是 在夏季將建筑物種的熱量轉移到水源中,而冬季通過逆向熱力循環(huán),從 水源中提取熱量。因為水體溫度的 比較恒定,使得水源熱泵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可靠、不受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高效節(jié)能,且不存在空氣源熱泵冬季除霜的難點問題。因此,水源熱泵系統(tǒng)是值得積極推廣應用的一項以節(jié)能和環(huán)保、可再生能源利用為特征的先進技術。這項起始于 1912 年的技術,最近 10 年在歐美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取得了迅速的發(fā)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