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探討[文檔資料]_第1頁
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探討[文檔資料]_第2頁
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探討[文檔資料]_第3頁
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探討[文檔資料]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探討 本文檔格式為 WORD,感謝你的閱讀。 留守兒童在中國數量龐大,但其養(yǎng)成教育問題卻十分嚴重。大多數留守兒童在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普遍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本文首先列舉出留守兒童在養(yǎng)成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學校在品德與社會的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兒童良好品德、習慣的策略。 我國社會正處于快速轉型和城市化的進程中,人口流動頻繁,農村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此時,農村出現(xiàn)了一個特殊群體 農村留守兒童 。這些孩子或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自己卻留在農村生活,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調查顯示,由于種種原因,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在養(yǎng)成教育中存在嚴重問題,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均需要學校給予及時有效的教育。品德與社會是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課程,對于小學生品德認識能力的提高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作用。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成績偏低 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但在兒童眼中,父母即 使文化水平低,一樣可以打工掙錢養(yǎng)活在農村的一家老小。所以許多孩子會認為,學習對于改善生活來說并沒有多大作用,致使他們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加之父母不在身邊,監(jiān)管不力,學習成績都較差。有數據顯示,農村優(yōu)等生中,留守兒童所占比例很小,而絕大多數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都偏低。 (二)行為習慣較差 由于長時間父母不在身邊,主要教養(yǎng)者的教育無法及時跟上,許多兒童逐漸養(yǎng)成了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學習習慣及生活習慣。主要表現(xiàn)為不講衛(wèi)生、愛說臟話、愛吃零食、亂花錢、不認真完成作業(yè)等等。 (三)性格發(fā)展不健全 性格特點在兒童的前 15 年左右已經形成,主要教養(yǎng)者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視。父愛與母愛的缺失可能會在兒童心靈上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兒童的性格形成。許多問題兒童及青少年行為問題都在留守兒童中較為高發(fā)。筆者調查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常表現(xiàn)出兩種傾向:一是內向、不自信、不合群、不愛與人交流;二是脾氣暴躁、一沖動、情緒不穩(wěn)定、自律能力差。 二、做好留守兒童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 教育的首要目標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因此德育是教育的重點。對于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學校教育應把德育放 到第一重要的位置來開展工作。品德與社會是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課程,這門課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注重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會社會性發(fā)展。在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一)注重 “ 疏導 ” ,切忌 “ 禁止 ” 由于父母時常不在身邊,許多留守兒童的行為可能會由于他們暫時迷失方向而做得有些 “ 出格 ” 。而這些孩子的心理較為脆弱,承受挫折和批評的能力不強。老師在他們犯錯時,應及時給予包容和理解,而不是禁止、圍堵、粗暴的反對他們。一個班級的學生中,留守兒童往往是犯錯多 ,但不討人喜歡的群體。這樣的孩子如果再缺乏老師的關懷,很容易就走到違法犯罪的道路上。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關懷,例如多多與學生談心,適當家訪,了解學生的需要,發(fā)現(xiàn)他們的問題及時給予巧妙的糾正。比如,可以安排抽煙、酗酒的學生參與 “ 抽煙、酗酒危害普及 ” 的社區(qū)宣傳欄的編寫,讓學生自己了解到這些不良行為的危害,讓他們自覺自動的改掉壞習慣。 (二)注重培養(yǎng)兒童養(yǎng)成規(guī)則意識 品德與社會課中,有一個單元我和規(guī)則交朋友,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規(guī)則的必要性。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學生需要認識到萬事萬物均有 規(guī)則,才能在規(guī)則內享受充分的自由。老師可以通過大量的教學游戲讓學生體會到規(guī)則的必要性,讓學生明白,不僅游戲有規(guī)則,學校有規(guī)則,生活也是有規(guī)則的,社會上更需要遵守各種規(guī)則。 (三)轉變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較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感,學生不參與課堂,教育就無法實施起效。讓學生進入課堂中來,認真與老師進行互動,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教育中吸收先進觀點,學會更有效的行為處理方式。這就需要老師注重課堂教學的表現(xiàn)形式,盡量開發(fā)有趣新穎的教學活動,如比賽、課外參觀、演出、義務勞動等等 ,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的加入課堂教育,老師一方面可以與學生充分交流,以了解學生真正需要教育的入口;另一方面可以在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學生一邊玩兒一邊有所感悟,逐漸也就會產生看得見的變化。 結論:農村留守兒童中不乏優(yōu)秀者。這些孩子天真爛漫,不應因為父母的缺失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學校教學中,老師需要重視品德教育,以良好的學校教育來彌補學生在家庭教養(yǎng)方面的欠缺。品德與社會課程重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該課程的內容和課堂教學,給留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