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涉及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德、立言、 立功、讀書、婚姻家庭、待人接物等社會人生的許多方面。本文首 先從回顧古代家訓的起源、主要內(nèi)容出發(fā),然后結(jié)合現(xiàn)實分析古代 家訓現(xiàn)代價值探究的主要依據(jù),最后本著”古為今用”、”去蕪存精” 的原則批判繼承古代家訓,從內(nèi)容到形式借鑒占代家訓的可取之處 來建構(gòu)和完善現(xiàn)代家庭道德體系,以期最終達到加強現(xiàn)代家庭道德 建設(shè)的目的。 i i 關(guān)鍵詞:古代家訓,家庭道德建設(shè),道德問題,批判繼承 a b s t r a c t c h l n a1 sf a n l o u st o rl t s t a m i l y e d u c a t l o nl nt h ew o r l du u r c o u n t r yn o to n i yo w n si t sg o o dt r a d i t i o n o fa t t a c h i n gi m p o r t a n c et o f a m i i y e d u c a t i o nt h a th a sc o n t i n u e da n ds t o r e du pf o rt h o u s a n d so f y e a r s ,b u ta l s oa c c u m u l a t e sa b u n d a n t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 s t h e r ei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e a r l ye d u c a t i o na n da t t a c h i n gi m p o r t a n c et o f a m i l y e d u c a t i o ni nt h e e x p a n s i o n a n d p o l y c h r o m e c u l t u r a lf o r e s t a n c i e n tf a m j l y si n s t r u c t i o ni no u rc o u n t r ye m e r g e dw i t ht h ep r e s e n c e o ff a m i l y ,w a saw a y o f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e n r i c h e da n dp e r f e c t e dw i t h t h e f a m i l y s c o n s 0 1 i d a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s ei n s t m c t i o n s c o a g u l a t e d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 si n o u rc o u n t r y ,a n dw e r e h o u s e h o i d e r s s a p i e n t i a l r i m ea n d a s s e m b l t n go ft e a c h i n g m e t h o d s t o d a yw 1 1 e nw ea t t a c hi m p o r t a n c et oq u a l i t y o r i e n t e d e d u c a t i o na n d c a l lf o rf a m i l yv i r t u e s ,i no r d e rt oe n h a n c eo u r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a n d m o r a ia t t a i n m e n t s , e s p e c i a l l y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m o d e mf a m i l y sm o r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e r e c t g o o df a m - 1 ys t y l e , a v o i d l e a d i n g c a d r e s c o r r u p t i o n , a n de v e nt ot h ew h o l en a t i o n a lm e n t a lc i v i l i z a t i o n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ti so fg r e a tu s ef o r r e f e r e n c ea n d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f o ru s t or e s e a r c hi n t ot h ei m p o r t a n t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d r a w i n gi ni t s f a m i l y e d u c a t i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 sw i t hr e a s o n a tp r e s e n ts o m es o c i a lp r o b l e m sa n dm o r a lc r i s e sa r eb e c o m i n g w o r s ea n dw o r s ew i t ht e e n a g ec r i m e si n c r e a s i n g ,a n ds o c i a li n s t a b l e f a c t o r sr i s i n g ,e v e nc r i s e so c c u r r i n g o n eo ft h em a i nr e a s o n si sr e l a t e d w i t hi g n o r i n g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0 u rc o u n t r yi sas o c i a l i s tc o u n t r yw i t h l a r g ep o p u l a t i o n ,t h e r e f b r ei nt h ec o u r s eo fm o r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w h i l e w ea r ea d v o c a t i n gs o c i a lm o r a l i t ya n dp r o f e s s i o n a lm o r a l i t y ,w es h o u l d a t t a c hm o r ei m p o r t a n c et of a m i l ym o r a l i t y ,s u c ha sr e s p e c t i n gt h e0 1 d a n d c h e r i s h i n g t h e y o u n g ,e q u a l i t y b e t w e e nt h e s e x e s ,c o n j u g a l h a r n l o n y ,m a n a g i n gt h e h o u s e h o l di n d u s t r i o u s l ya n dt h r i r i l y ,b e i n g u n i t e dw i t h n e i g h b o r s i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f a m i l y m o r a l i t y w e i f s h o u l dn o to n l yb ee s t a b l i s h e di n r e a l i s m ,b u ta l s ob e n e f i tf r o ma n d s u c c e e di n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g o o dv i r t u e s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 “e s s e n c e ”i nt h ea n c i e n t f a m i l y si n s t r u c t i o n s , s ot h a to u rf a m i l v s m o r a l i t ya n di t s e d u c a t i o nc a nc o n t r i b u t et o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s g r e a t r e v i v a l a f t e ra 1 1o u r c o u n t r y s a n c i e n tf a m i l y si n s t m c t i o n sw e r e c o n c e i v e d ,f o r m e da n dg r o w ni nt h ei o n gf e u d a l i s ts o c i e t y ,t h e r e f o r ei t c a r r i e dm u c hf b u d a l s td r o s si n e v i t a b l v b u t i tn e v e rm e a n so u r n a t i o n s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s h o u l db ep o u r e da w a y j u s ta sac h 訂ds h o u l d n o tb ep o u r e da w a yw i t ht h ed i n yw a t e r t h er i g h ta t t i t u d ei st or e j e c t i t s d r o s s ,a n d a s s i m “a t ei t se s s e n c ee v e nt o c a r r y i tf o r w a r dw i t h m o d e r ns e n s ea n dh i s t o r i ci n s i g h tt or e c o g n i z ea n da n a l y z et h e m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p r e s e n th i s t o r y m a t e r i a l si n h a n d , 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 f a m i l y s i n s t r u c t i o n s s p r o u t e d i nt i m e so ff i v e e m p e r o r s , e n g e n d e r e d i nt h ex i z h o ud y n a s t y ,m o l d e di nt h ex i h a nd y n a s t y , m a t u r e di nb o t ht h es u ia n d t h n gd y n a s t y ,f l o u r i s h e di nt h es o n g a n d 、a nd y n a s t y ,p e r f e c t e di n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 i rc o n t e n t s a r ec o m p l i c a t e d ,m e n t i o n i n gc u i t i v a t i n go n e s e l f r e g u i a t i n gw e i io n e s f a m i l y ,g o v e r n i n gw e l lo n e ss t a t e ,b r i n g i n gp e a c e t ot h ew o r l d ,a n dt h e w a y so n eg e t sa l o n gw i t ho t h e r s ,e t c t h e t h e s i sf i r s t l yr e v i e w st h e o “g i no fa n c i e n tf a m i l v si n s t r u c t i o n sa n d i t sm a i nc o n t e n t s ,t h e n c o m b i n i n gw i t hr e a l i t y ,a n a l y z e st h em a i nb a s e sf o rl o o k i n gi n t ot h e m o d e mv a i u eo fa n c i e n tf a m i l v si n s t r u c t i o n s i nt h ee n di ti n h e r i t st h e i n s t r u c t i o n sc r i t j c a l l yw i t ht h ep r i n c i p l e so fm a k i n gt h ea n c i e n ts e r v e t h ep r e s e n ta n dr e j e c t i n gt h ed r o s sa n da s s i m i l a t i n gt h ee s s e n c e ,s e t s u pa n dp e r f e c t sm o d e mf h m “y s m o r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y s t e m ,d r a w i n g 1 e s s o n sf o mt h ev a l u a b l ea n c i e n ti n s t r u c t i o n sb o t ho fi t sc o n t e n t sa n d m e t h o d sw i t ht h et e r m i n a lp u r p o s eo f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m o d e mf a m i l y s m o r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a n c i e m f a m i l y s i n s t r u c t i o n s , f a m i l y s m o r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 o r a lp r o b l e m ,c “t i c a l l yi n h e r i t 引言 中國素以重視家庭教育聞名世界,我國不僅有著數(shù)千年來延 續(xù)、積淀而成的重視家庭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而且積累了豐富的家庭 教育經(jīng)驗。端蒙養(yǎng)、重家教即是這浩瀚而又絢麗多彩的古文化叢林 中的一大特色。我國古代家訓是隨著家庭的產(chǎn)生而出現(xiàn),并隨著家 庭的鞏固、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的家庭教育方式。這些家訓不僅 凝結(jié)了我國歷代家庭教育的經(jīng)驗,也是我國歷代家長智慧的結(jié)晶和 教子方法的薈萃。在重視素質(zhì)教育、呼喚家庭美德的今天,研究這 1 重要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合理地吸取我國古代文化中豐富的家教經(jīng) 驗,對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尤其對加強現(xiàn)代家庭 道德建設(shè)、樹立良好家風、從源頭上防止領(lǐng)導干部貪污腐敗乃至對 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設(shè)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啟迪作用。 在長期的中國歷史中,我們也清楚地看到,有相當一部分著名 人物,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中華民族的“明君賢相”、“志士仁人”、 “愛國英雄”、“文人學士”,都同他們所受的家庭教育有著密切聯(lián) 系。從他們的成長歷程,我們可以看出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他們從 小就形成了一種向往崇高、追求理想的浩然之氣,并培育了自覺抵 御社會腐朽風尚的堅定毅力。以至在日后的長期社會生活中,他們 依然能夠堅持操守、熱愛祖國、公而忘私、敬業(yè)奉獻、堅貞不屈, 直到保持晚節(jié)。這種自幼就形成的優(yōu)良品德,能使人遷善遠過、日 新又新,能使人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1 9 8 7 年1 月,7 5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有人問一位獲獎?wù)撸骸澳谀乃?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 ”這位學者的回答 是,在幼年時期受到_ 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方面的教育。在這位 學者看來,受到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方面的教育比學到的知識更 為重要、更能使自己成功。一個人在學業(yè)、特長上的缺陷不一定會 影響他的一生,而在品德、人格上的缺陷卻可以貽害一輩子,甚至 毀掉他的生命。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化,家庭在人 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所具有的親情聯(lián)系和生養(yǎng)、教育子女的功能, 仍將得到延續(xù)和發(fā)展。社會愈發(fā)展進步,就愈加需要賦予“家庭” 這個細胞以新的職能和新的活力。在物質(zhì)文明急速進步的今天,家 庭教育和良好家風的形成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一個重要方面。沒 有良好的家庭美德,沒有對子女適應時代的素質(zhì)教育,就不可能有 國家的富強和社會的安定。當前世界一些社會問題和道德危機日趨 嚴重,青少年犯罪現(xiàn)象不斷增長,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日益上升乃至發(fā) 生危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忽視家庭教育有關(guān)。我國是一 個人口眾多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道德建設(shè)中我們在提倡社會公德、 職業(yè)道德的同時,更需要重視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 儉持家、鄰里團結(jié)的家庭美德。在建設(shè)家庭美德的過程中,我們既 要吸取人類切有關(guān)家庭教育的優(yōu)秀成果,立足于現(xiàn)實,更要借鑒 和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中優(yōu)良的內(nèi)容一一尤其是“家訓”中的“精 華”,使我們的家庭美德和家庭教育能夠更好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 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當然我國古代家訓畢竟是在長期的封建社會 中孕育、形成和發(fā)展的,不可避免地帶有許多封建性的糟粕,但這 決不意味著我們民族的這份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就象浴盆里的孩子一樣 和臟水一起被倒掉。正確的態(tài)度應當是用現(xiàn)代人的意識和歷史眼光 認識、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將精華繼承發(fā)揚光大。 從現(xiàn)在掌握的史料看,我國古代家訓萌芽于五帝時代,產(chǎn)生于 西周,成型于話漢,成熟于隋唐,繁榮于宋元,完善予明清。家訓 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涉及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德、立言、 立功、讀書、婚姻家庭、待人接物等社會人生的許多方面?!爸?宜鑒占,無古不成今。”全面挖掘我國古代家訓這一珍貴文化遺產(chǎn), 正確地汲取和借鑒我們祖先的這一家教財富,對促進現(xiàn)代家庭道德 建設(shè)是很有價值的。 恩書、蔡邕的女訓等。這些著作中雖然沒有家訓”二字的 出現(xiàn),但其實質(zhì)內(nèi)容都是父家長垂誡訓示子孫后代的言行準則。然 而任何事物在開始萌芽和出現(xiàn)時,不可能包含如此豐富的思想和內(nèi) 容,家訓也不例外。至于第二種說法的不妥之處在于,我國最早出 現(xiàn)的家庭形式是“血緣家庭”,那時姊妹都是妻子,兄弟都是丈夫, 雖然名義上的祖先和子孫關(guān)系已經(jīng)存在,但是對于這種群體家庭我 們不能用現(xiàn)代家庭( 個體家庭) 的概念去理解。因此,實質(zhì)上的祖 先和子孫關(guān)系可以說是形同虛設(shè),那么家訓產(chǎn)生的可能性是不大 的。 任何事物的產(chǎn)生和出現(xiàn),它都有一個或長或短、或快或慢的過 程。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白綱先生認為,家訓的起 源大體是在“同姓從宗合族屬”的血緣實體一一宗族組織出現(xiàn)以后, 伴隨著宗法制度的確立而逐漸形成并發(fā)展起來的。從有關(guān)的史料 看,家訓的起源實出于此。詩經(jīng)周頌烈文“不顯維德,百辟 其刑之”,此謂帝堯訓育二女。帝堯和其女娥皇、女英之間所構(gòu)成 的家訓關(guān)系已顯而易見。而在堯舜時期,父權(quán)制和父家長制已經(jīng)相 當發(fā)達,父系氏族公社即將結(jié)束,階級社會即將到來,在個體家庭 中,父親( 或祖父) 就是天生的家長,是家庭一切事物的主宰,有 高于一切家庭成員的種種特權(quán)。在這種最早萌芽形態(tài)的宗法制大家 庭內(nèi)部,必然包含萌芽時期的家訓思想。 當人類步入階級社會的時候( 主要是夏、商、周奴隸制國家) , 隨著宗法制度的進一步確立和鞏固,傳統(tǒng)家訓開始得以確立和加 強。如果說在父系氏族公社的父家長制家庭中它還是母腹胎兒的 話,那么此時已是初生嬰兒了。記載周代及周代以前事情的易經(jīng) 家人強調(diào)家門之內(nèi),男者主外,女者主內(nèi),男女各正其位,是天 卜的大義。同時強調(diào)父母治家要嚴,縱使家人嗷嗷叫苦,也在所不 惜。在他們看來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 道由此而正。這些內(nèi)容正好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家訓的基本思想。禮記 記載的是先秦包括周代的史料,其中內(nèi)則一節(jié),是我國古代最 早系統(tǒng)論述家庭日常生活行為、日常規(guī)范的教化文獻,它對家庭每 個成員的所有行為及家庭關(guān)系作了詳細論述,稱得上是一部家訓內(nèi) 容理論化的文章。尚書中的無逸、康誥諸篇和史記、 戒子通錄中的記載,保留j ,周公訓示子侄兄弟的許多珍貴資料, 涉及許多道德規(guī)范與法律思想。周公的這些話語既開了帝王家訓的 先河,又包含了廣泛意義的宗教內(nèi)容,從而標志著我國古代家訓的 正式形成,周公則成為我國家訓的創(chuàng)始人。 ( 二) 我國古代家訓的主要內(nèi)容 經(jīng)過幾千年的流傳、發(fā)展,傳統(tǒng)家訓資料卷帙浩繁,蘊涵的思 想十分豐富。如日常的灑掃庭院、應對進退、待入接物、愛親敬長、 尊師重道、衣冠服飾、言行步履、讀書作文、修身齊家,以至治國 平天下,人生各個領(lǐng)域幾乎無不涉及。它把中國古圣先賢總結(jié)的人 生經(jīng)驗,融會了自己的體會,用比較通俗的語言概括成窮理盡性的 道德教育后代。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人生體驗各異,因此 家訓呈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內(nèi)容、各具特色的風格,很難將其所有內(nèi)容 完全歸納出來。下面我僅就其有關(guān)家庭倫理思想作如下總結(jié): 1 父子有親,敬長愛幼。 在以父親計算世系的中國封建社會,父子關(guān)系是家庭關(guān)系中最 重要的具有支柱意義的關(guān)系。儒家倫理所提倡的五種人倫道德把 “父子有親”放在最首。父子有親是調(diào)整父子關(guān)系時遵循的基本準 則,其主體是“父慈子孝”,即“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 慈”?!案笇捇荻卸Y,子敬愛而致恭”學?!案复取奔锤篙厡ψ?輩的關(guān)懷愛護,它不僅是一種哺育之情,更是父母對子女成長的關(guān) 心、期待、培養(yǎng)和教育,是對父母或長者的要求,即要求他們慈愛 自己的子女( “愛幼”) 。仁孝文皇后內(nèi)訓將“慈”解釋為“慈 者,上之所以撫下也。上慈而不懈,則下順而益親”。否則就會 “父不慈則子不孝”。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教子中以“父 子之嚴,不可狎:骨肉之愛,不可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 焉”強調(diào)愛子有方:親子之間既不能過于親昵,也不能過于簡慢、 嚴肅,而應以嚴正慈,以慈輔嚴。這樣既保證父子問形成父慈子孝 的良好人倫義務(wù)關(guān)系,又避免過分親近溺愛而養(yǎng)成子女傲慢驕橫的 惡習。 ”1 謝寶耿中國孝道精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 0 0 年第lo 頁。 。許維鷸韓詩外傳纂釋j e 京:中華書局,l9 8 0 年。 。徐少鐿、陳廷斌中國家訓史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第5 5 5 頁。 。顏之推顏氏家訓長沙:岳麓書社,l9 9 9 年第2 6 頁。 想認為,在家庭關(guān)系中,即夫妻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兄弟關(guān)系,只有 兄弟關(guān)系持續(xù)的時間最長。兄弟之間從生理上說,血脈氣息相通; 從感情上講,從小就同甘共苦,風雨同濟。因此占代家訓也十分重 視兄弟關(guān)系及其對家庭和睦的影響。顏氏家訓兄弟把兄弟描 述為“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 后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yè),游則共方。”同時,家訓 還從反面論述了兕弟和睦的重要性,即“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 子侄不愛,則群從疏??;群從疏薄,則童仆為仇敵。”o ,。因此,“兄 須愛其弟,弟必恭其兄,務(wù)以纖毫利,傷此骨肉情”。印到了明代, 龐氏家訓以骨肉相親、友愛互助、不爭財作為人倫的大德。它 要子孫切記“骨肉天親,同枝連氣。凡利害休戚,當死生相維持”。 直至清代,孫奇逢孝友堂家訓說“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 氣團結(jié)”是“家道隆昌”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曾國藩在家書中也寫 道:“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當然古代家訓講的兄弟友愛是建立在長幼有序的基礎(chǔ)上的,兄 與弟并不完全平等。清代名儒張伯行說:“古人稱兄弟為雁行,謂 其行次不亂,即長幼有序之意也。”國兄弟之間的長幼次序,應當象 大雁飛行一樣次序不亂。兄長對弟妹擁有相當于父權(quán)家長對子女的 監(jiān)護、懲戒、教令、主婚諸權(quán),正所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弟必須尊敬兄長,聽從兄長的教誨,甚至即使兄長做了違背德行和 法令之事,也應當為他隱瞞。同時以立法來保護兄長對弟妹的責打 等權(quán)利。唐律中就明確規(guī)定:尊長對卑幼沒有逼迫至死的罪名, 而卑幼對尊者稍有觸犯導致尊者自殺,就構(gòu)成逼迫致死罪。 4 正身率下,治家謹嚴。 由于家訓的制定、撰著者多為家庭中德高望重的前輩長者,他 們受儒家封建倫理熏陶,深知“其身正不令而行”的道理,因而, 在論及治家的道德要求時,他們要求家長以身作則,正身率下。所 謂“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闭f明感 。周秀才中國歷代家訓大觀( 下) 大連:大連出版社,i9 9 7 年第9 2 0 頁。 。方孝孺遜志齋集。 。1 徐梓家訓一一父祖的叮嚀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 9 6 年第l 4 7 頁。 “曾國藩曾國藩治家全書長沙:岳麓書社,1 9 9 7 年。第5 頁。 ”困學錄集粹( 卷一) 。 。顏之推,顏氏家訓長沙:岳麓出版社,l 9 9 9 年第2 6 頁。 8 情教化,上行下效。上者對下者的表率作用、先者對后者的榜樣力 量,是家風的重要成因。教育主體的思想、行為、品格,對受教育 者來說是一面鏡子,更是一面旗子。如東晉的殷仲堪身為荊州刺史, 吃飯時飯粒掉在桌上,也撿起來吃掉。北朝的崔國,自奉節(jié)儉,卻 將所得的俸祿分給親戚故舊,臨終遺命節(jié)葬,只要求尸體和棺材不 暴露地面。父祖提倡節(jié)儉,身體力行,這給子孫的影響無疑是深遠 的。 顏氏家訓的治家篇,涉及到家庭教育的好壞、居家的 奢儉、治生之具是否完備、對待奴婢是否寬仁、家內(nèi)婦女是否閨門 整肅、女工是否熟習、家中有無巫覡齋醮之事、甚至小到書案是否 陳設(shè)整齊等方方面面,治家不可謂不嚴謹細致。此外,李昌齡的樂 善錄以“唯是主家者持心公平,無一毫欺隱,乃可率下”強調(diào)治 家要憎愛不偏。司馬光的涑水家儀以“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 以御群子弟及家長”強調(diào)治家要以身作則,遵守禮法。龐氏家訓、 藥言、袁氏世范等家訓中還詳細規(guī)定了管理家政的具體辦 法。 5 勤勞儉樸,力戒惡習。 勤勞節(jié)儉是立家之本,興國之本。在家訓典籍中,此類訓導比 比皆是。顏氏家訓認為勤儉是保持良好品德的一種基本操守, 而奢侈則是養(yǎng)成驕慢失理惡習的溫床。明人龐尚鵬的龐氏家訓 更把“勤儉”與“孝友”四字奉為人立身之第一要義,并規(guī)定子弟: 親戚往來,亦“以儉約為貴”。眇昆山朱氏家訓專列“論勤儉”一章, 詳細論述治家持身的勤儉之道:“不勤,則寡入;不儉,則妄費。 寡入而妄費,則財匱;財匱,則茍取。愚者為寡廉鮮恥之事,黠者 入行險徼悻之途。生平行止,於此而喪?!?。在這里,家訓作者把勤 儉與奢侈同人的品行修養(yǎng)聯(lián)系起來,這種見解是很深刻的。一個人 一味地追求生活上的奢侈享受,經(jīng)濟條件又不允許時,就很容易走 到鼠竊狗偷的路上去。因此,作者認為要教育子孫族人本分地讀書 做人、加強品德修養(yǎng),莫如從提倡勤儉、勸戒奢侈開始。曾國藩對 培養(yǎng)勤儉德行的重要性,也講得頗為深刻。他常常寫信告誡家中子 。徐少錦、陳延斌中國家訓史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 0 3 年第4 9 7 頁。 。馮瑞龍、詹杭倫華夏家訓成都:天地出版社,i9 9 5 年第3 i3 頁。 因”一時之勢,而貽數(shù)世之憂”、。1 。鄭太和的鄭氏規(guī)范以“我寧 容人,毋使人容我”一再叮囑家人。四是審擇交游,近善遠佞。朱 熹在與長子受之中訓示其子不可交“諂諛輕薄,傲慢褻狎”之 人。吳麟征在家誡要言中指出:“師友當以老成莊重、實心用 功為良。若浮薄好動之徒,無益有損,斷斷不宜交也。”紀昀家訓 勸誡后人擇友要慎重,友卣,友諒,友多聞,才是有益之人。顏 氏家訓也說君子一定要慎重交往。 7 和家睦鄰,扶貧濟困。 家庭成員之間和睦與否,關(guān)系家庭興敗福禍,重視家庭和睦當 然是古代家訓的重要內(nèi)容。古訓說“夫家和則福自生”。,“和氣蒸 蒸而家不興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敗者,亦未之有也”。 被譽為 顏氏家訓之亞的袁氏世范開篇一章就是“睦親”,它不僅 從正反兩方面分析了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對于“興家”、“齊 家”的極端重要性,而且系統(tǒng)地闡述了如何處理家庭瑣事等,以保 證家庭和睦。在處理鄰里關(guān)系上,宋人李邦獻省心雜錄以“家 庭和睦,家道才會昌盛;在外與人和睦,做事才容易成功”來強調(diào) 與鄰里和睦相處的重要。家訓還要求子孫后代待人接物要以禮貌為 先,如顏氏家訓中規(guī)定“凡與人言,稱彼祖父母、世父母、父 母及長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以下,則加賢字,尊卑之差也”娜。 此外,家訓還就怎樣與鄰里朋友和睦相處作了具體規(guī)定。如“臨事 讓人一步,自有余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余味”;“凡做人,須 有寬和之氣。處家不論貧富,亦須有寬和之氣”。;“以心體心,彼 此相容,但求反己,不可責人”扔;“若不忍小忿,遂生嗔怒,必致 仇怨相尋,終無了時矣”。等等。 歷代家訓中在強調(diào)睦鄰的同時,也反復灌輸解囊相助、雪中送 炭、助人為樂等扶危濟貧的美德。鄭太和在鄭氏規(guī)范中用了大 。周秀才等中國歷代家訓大觀( 下) 大連:大連出版社,1 9 9 7 年,第6 3 3 更。 。曾國藩曾國藩治家全書長沙:岳麓書社,l9 9 7 年第l 頁。 。周秀才等中國歷代家訓大觀( 下) 大連:大連出版社,l 9 9 7 年第2 頁, 。顏之推顏氏家訓長沙:岳麓書社,l9 9 9 年,第4 7 頁。 。周秀才等中國歷代家訓大觀( 上) 大連:大連出版社,19 9 7 年第4 l 9 頁。 。周秀才等中國歷代家訓大觀f 下) 大連:大連出版社,1 9 97 年第6 2 o 頁。 。周秀才等,中國歷代家訓大觀( 下) ,大連:大連出版社,19 9 7 年第9 2 2 頁 。同上。 l2 量篇幅諄諄囑告家人、子孫要體恤窮人疾苦,講究禮儀仁道,并千 方百計幫助鄰里鄉(xiāng)人,如規(guī)范以“遇時缺糧,依原價糶給鄉(xiāng)鄰 之困乏者”訓示家人借給鄉(xiāng)鄰糧食不收利息。蔣氏家訓也說: “不得逼迫窮困人債負,及窮佃戶租稅;須寬容之,令其陸續(xù)完納。 終于貧不能還者,焚其券。人有緩急挪移,取利不得過貳分。“曾 國藩在家書中也多次強調(diào)對待鄰里要“酒飯宜松,禮貌宣恭”。 ( 三) 我國古代家訓的主要特征 任何一種文化體系的出現(xiàn)和存在,都有它各自的理由和特征。 家訓在其長期的發(fā)展演變中呈現(xiàn)出四個鮮明的特點。 一是教化與政治的合一。教家立范是古代家訓的宗旨,占統(tǒng)治 地位的封建地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是古代家訓的基本內(nèi)容。家訓,作 為封建意識形態(tài)的體現(xiàn),將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精神支柱一一儒家倫理 綱常注入了家庭這一社會的細胞,家庭成員在家訓的約束規(guī)范和長 期熏陶之下,形成了社會需要的良好家風、門風,這種家風再經(jīng)過 統(tǒng)治者的倡導,又影響到整個社會風氣,這樣就實現(xiàn)了“修齊治平” 的政治目的,最后實現(xiàn)政治與教化的合一。 二是關(guān)愛與懲治的統(tǒng)一。家訓以血親倫常為基礎(chǔ),教育者與受 教育者關(guān)系最為親密、情況最為了解,故能愛之深而教之切,有許 多家書就是從他們的心里流出來的,循循善誘,關(guān)懷備至,能使人 觸摸到作父母兄長的那顆灼熱的心,關(guān)愛之心溢于言辭。當然針對 違反家法族規(guī)的人,家訓也主張采取必要的懲戒、強制措施。不少 宗法家族組織都設(shè)有功過薄,以便對族眾和家人起到記功勸懲的作 用。從家訓歷史作用來看,稱它是維護家長的族內(nèi)法并不過分。這 些集關(guān)愛與懲治為一體的家訓在某些方面,還發(fā)揮了國家法律、法 規(guī)所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譬如對父母不孝、對長者不尊這樣一 些涉及倫理道德的問題,有時很難利用國家的具體法律或法規(guī)來對 其進行懲罰或約束。但由于家訓主要是對道德的規(guī)誡與倫理的教 育,同時又具有約束性和規(guī)范性,通過這種倫理的力量,可以使社 會成員自覺地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教化。家訓的這種功能,既有直接的 。徐梓家訓一一父祖的叮嚀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 9 6 年第3 2 5 頁。 。中華文化通志編委會,中華文化通志,家范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第2 49 頁 1 3 二 我國古代家訓現(xiàn)代價值探究的主要依據(jù) 黑格爾說:“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錯,我國古代家訓能夠 伴隨結(jié)構(gòu)復雜、禮節(jié)繁瑣的古代家庭歷經(jīng)幾千年風風雨雨,僅從這一 點就顯示出它的合理性。事實上,我國家訓中凝結(jié)了我國最鮮明、最 突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道德,在當時對家庭乃至對整個社會都起著很好的規(guī) 范和維護作用。因此,挖掘古代家訓的現(xiàn)代價值不僅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 進步的需要,而且也是有據(jù)可依的。 ( 一) 挖掘古代家訓現(xiàn)代價值的必要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社會政治經(jīng)濟變革的晴雨表一家 庭,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尤其是二十世紀后期家庭承受了前所未 有的沖擊,出現(xiàn)了所謂的“家庭道德滑坡”現(xiàn)象,具體羅列起來, 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 親子之間:“幼者本位”代替了“長者本位”。中國古代家 庭倫理中,父子關(guān)系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鳥瞰歷史的長河,盱衡 全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父為子綱”成為“父子關(guān)系”這幕史劇的 主旋律。父為子綱,意味著父為子主,子受父的統(tǒng)治和支配。直至 后來表現(xiàn)為對父母、長輩意志的絕對服從,甚至“父要子亡,子不 得不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違背人性的“孝”道的認識也 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批評超越傳統(tǒng)的“孝”道。處于明清之際的歸 莊,率先提出了“幼者本位”的觀念。近十年來隨著下一代自我意 識的增強,兩代人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差異的擴大,促使父母大權(quán) 旁落,甚至“倒孝現(xiàn)象普遍”。“幼者本位”的新觀念完全代 替了“長者本位”的舊道德,具體表現(xiàn)為: 第一,敬老不足,啃老有余。眾所周知,中國的傳統(tǒng)是“反 哺式”的養(yǎng)育模式,及上代有撫養(yǎng)下一代的職責,下一代有贍養(yǎng)上 一代的義務(wù)。但由于家庭規(guī)模逐步縮小,子女大都與父母分開居住, 家庭贍養(yǎng)功能日趨減弱。與此同時,子女的尊老、敬老和養(yǎng)老的觀 念日益淡化?!皳?jù)調(diào)查上海城市老人能得到子女經(jīng)濟幫助的僅占 5 7 2 6 ,平均每月僅1 3 5 元,而城市老人平均每月為子女支出的 。王恒生家庭倫理道德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 0 0 1 年第l5 2 頁 4 各種犯罪日益“家庭化”。2 0 0 0 年1 1 月1 5 日人民曰報 的0 1 2 版有一篇題為“貪官的背后有貪內(nèi)助”的文章,文章指 出山東省泰安市近期立案查處的3 7 起領(lǐng)導干部受賄案中,夫妻聯(lián) 手作案率高達9 0 以上。綜觀近幾年的腐敗案件,可以發(fā)現(xiàn)一點是 共同的:各種犯罪帶有家族性、親屬性的特點。那些落馬的腐敗官 員,他們大都把人民賦予的權(quán)利當作自己和家庭成員謀取私利的手 段,大行“寵妻”、“縱子”、“厚戚”之道,他們貪污的形式多是“夫 妻合貪”、“兄弟合貪”、“父子合貪”,三湘巨貪林國悌、“三胡干 部”胡長清等案件就是典型事例。當今販毒吸毒案件也顯示,犯罪 合伙人大都是一些沾親帶故的入。 面對這些家庭道德問題的出現(xiàn),有人對家庭存在的必要開始懷 疑,甚至認為只有取消家庭才能避免家庭帶來的這些弊端。實際上, 實踐證明婚姻家庭是人類經(jīng)過長期探索與選擇的文明成果。迄今為 止婚姻家庭仍是人類發(fā)展的最佳選擇,家庭本身不是這些弊端的直 接肇事者,在某種意義上家庭只是這些弊端的載體和受害者。家庭 一旦真的取消,只會導致更多的道德問題。人類學家米德曾經(jīng)這樣 說:“就我們所找到的人類最早期活動的記錄來看,我們的祖先總 是以家庭為生活據(jù)點的。我們從未發(fā)現(xiàn)過任何民族在毀壞家庭并以 別的方式取代它之后能夠持久興盛。盡管有人一次又一次地倡導改 革并且付諸實驗,人類社會卻仍舊肯定非依靠家庭為人類生活的基 本單元不可,即由父親、母親與子女所組成的家庭?!?。歐美某些社 會自2 0 世紀6 0 年代以來曾有過這種“標新立異”的“替代模式”, 但這些模式并未給社會和個人帶來福音,相反,半個世紀的西方“家 庭革命”,給西方社會本身乃至世界的文明進程都帶來了災難性的 后果。美國社會科學界的研究者們也提出了這樣的看法,即充斥美 國社會的青少年犯罪、暴力行為、濫用毒品、虐待婦女兒童、性濫 交、性病與愛滋病等等,都與家庭問題有關(guān)。不久前卡爾晉斯邁 斯特( k a r lz i n s m e i s t e r ) 等學者向美國政府提交的一份研究報告 顯示,解決美國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重新鞏固家庭。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生存壓力極大,每一個人都有這樣一種需 要:需要一個地方可以傾訴自己的感情,可以得到溫馨的撫慰,可 “j 米德家庭紐約,19 65 年第7 7 7 8 頁 以得到支撐,可以使自己能夠恢復精力。這種需要,除了在家庭之 外,在別的地方都不可能得到充分滿足。由此可見,現(xiàn)代人對家庭 有一種更強烈的需要,尤其家庭的情感需要在現(xiàn)代社會越來越突 出。因此解決家庭道德問題決不能以取消家庭為途徑。實際上,在現(xiàn) 代社會,至少在未來幾百年當中,家庭是消滅不了的。 既然家庭消滅不了,那么家訓就會與家庭如影相隨,揮之不去。 因此,從“家庭不可消失論”的層面來看,挖掘我國古代家訓的現(xiàn) 代價值已成為一種必要。羅國杰教授在中國家i j i l 史的序言中說: “為此我們在繼承家4 j i i 這一古代道德遺產(chǎn)時,一定要以馬 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按照批判繼承、棄糟取精、 綜合創(chuàng)新、古為今用的原則,拋棄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古 為今用,就是要使這些古老的家訓能夠與時偕行,能夠與 新時期家庭教育的實際相銜接,解決當前家庭教育所需要解決的問 題?!边@段話不僅告訴我們怎樣繼承古代家訓,而且暗含著挖掘我 國古代家訓的現(xiàn)代價值是必要的,因為它可以為我們解決當前這些 急需解決的家庭道德問題提供參考和借鑒經(jīng)驗。尤其當前這些家庭 道德問題的現(xiàn)實性使挖掘古代家訓的現(xiàn)代價值不僅是必要的,而且 是緊迫的。 當然,我們必須意識到家訓文化是對歷史、社會、人生的思考, 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屬于上層建筑。恩格斯說:“一切以往的道德歸 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的產(chǎn)物?!鄙鐣?jīng)濟的決定作用使 我們不能忘記:建立和完善人類的家庭倫理,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 建立更完善的社會經(jīng)濟關(guān)系,并且相應地改善社會的上層建筑,包 括意識形態(tài)。把加強現(xiàn)代家庭道德建設(shè)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古代家訓 上,只能是一相情愿,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我們知道,正是由 于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才從原始人群的群婚制家庭,走到了一夫 一一妻制家庭,只有在這種家庭形式中,才能產(chǎn)生出相應的家訓。如 古代家訓對家庭建設(shè)提出了一個一般性的,或者可以說是理想化的 模式:“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妻和順”。這一模式取決于古代的 社會經(jīng)濟狀況,對于穩(wěn)定當時的社會秩序,推動社會的發(fā)展進步, 同時對于我們今天認識和把握家庭倫理關(guān)系,建立新的家庭倫理關(guān)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3 卷) 4 9 9 :人民出版社,19 6 4 年第4 3 5 頁。 2 f 】 系和道德秩序也提出一個相當重要的參考坐標?,F(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下的 許多人,已經(jīng)全然忘記了人類原有和應有的血緣親情及家庭道德關(guān) 系,忘記了他們在家庭中的道德義務(wù)。在這種情況下,溫習一下古 代家訓中的家庭倫理不失為一種辦法。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 于人們認識的回歸,幫助人們重新重視家庭倫理關(guān)系,重建家庭道 德秩序。雖然這種作用是有限的,但它畢竟是一個方面,是我們可 以立即采取的一種措施、一個步驟。我們無法一勞永逸,只能從現(xiàn) 實出發(fā),步一步地走。 ( 二) 挖掘古代家訓現(xiàn)代價值的可行性 首先,道德的相對不變性為挖掘古代家訓現(xiàn)代價值的可行性提 供了理論來源。一定時代與社會的道德由相對不變和可變的兩類道 德要素構(gòu)成,如馮友蘭先生所說的:“有些道德是跟著社會來的, 只要有社會,就得有那種道德,如果沒有,社會就根本組織不起來, 最后也要土崩瓦解。有些道德是跟著某種社會的,只有這一種社會 才需要,如果不是這種社會,就不需要它。前者我稱之為不變的 道德,后者我稱之為可變的道德”“對此,我們可以這樣理 解:道德具有相對不變性的一面。不變的道德是存在于人類社會始 終、源于人性及人類社會內(nèi)在要求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中 不斷延續(xù)的道德。如只要人類以家庭形式繁衍,孝慈、友悌的道德 規(guī)范就有存在的基礎(chǔ);只要人類有社會交往,誠信、公正的道德信 念就會有生命力。此類普適的倫理規(guī)范隸屬于普遍的人性,它不但 不受社會形態(tài)的支配,并且已融入人類社會的任何特殊性之中了。 古代家訓現(xiàn)代價值之所以有挖掘的可能,正是這種“不變的道 德”所致。這種“不變的道德”唐凱麟教授在倫理學教程中將 其表述為“道德具有的全民性的成分或因素”。他們與現(xiàn)代家庭倫 理相通,并融入現(xiàn)實社會,形成“共時性”的文化積淀,即“古今 共理”一一人們普遍認可的一些最基本的家庭道德規(guī)范。當人們認 同了這些“不變的道德”,并予以肯定的價值評價,作出符合時代 要求的新的詮釋,再把這些通過現(xiàn)代詮釋所獲得的新涵義、新內(nèi)容 付諸社會實踐,努力使其作為一種構(gòu)成因素,熔鑄于現(xiàn)代家庭美德 ”馮友蘭三松堂自序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 8 4 年第2 9 0 頁。 共中央國務(wù)院關(guān)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shè)的若 干意見的通過,也意味著家庭的教育職能受到強化。 事實上,重視家庭教育不僅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我國國情 所致。我國是世界e 人口最多、也是家庭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如果我 國的家庭不能搞好家庭教育,那么,政府、民間機構(gòu)及各類社會保 障系統(tǒng)無論付出多么高昂的代價,都無法彌補家庭“瀆職”留下的 后患。當然,家庭的教育職能越是突顯,就越能說明挖掘我國古代 家訓現(xiàn)代價值的可行性。因為我國古代家訓不僅凝結(jié)了我國歷代家 庭教育的經(jīng)驗,也是我國歷代家長智慧的結(jié)晶和教子方法的薈萃, 是我們進行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人文資源。 三挖掘我國古代家訓現(xiàn)代價值,加強現(xiàn)代家庭道德建設(shè) 現(xiàn)代家庭道德問題的出現(xiàn),反映著固有體系已經(jīng)瓦解,舊的家 庭道德已經(jīng)失去了對今天的婚姻家庭的調(diào)節(jié)能力。然而在一種新的 道德體系不足以取代舊體系之前,“傳統(tǒng)家庭倫理不僅有其存在的 充分理由和社會需求,而且是我們建構(gòu)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初級試題及答案回顧
- 建筑行業(yè)安全生產(chǎn)月知識競賽活動方案
- 市場調(diào)整風險評估
- 消防工程管理知識試題及答案
- 網(wǎng)絡(luò)直播活動臨時演員招募合同
- 市政橋梁項目總承包及夜景照明綜合解決方案合同
- 高效地下污水處理廠EPC一體化建設(shè)合同
- 快遞網(wǎng)點加盟快遞分揀中心合作協(xié)議
- 網(wǎng)絡(luò)直播燈光控制軟件年度租賃與升級合同
- 物流配送中心叉車司機勞務(wù)派遣服務(wù)合同
- 汽車合伙合同協(xié)議書
- 2025年保密法基礎(chǔ)知識考試題庫帶答案(預熱題)參考答案詳解
- 2024年寶雞市城投資產(chǎn)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夏季安徽蚌埠市東方人力資源有限勞務(wù)派遣人員招聘3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二調(diào))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yè)生二月調(diào)研考試 語文試卷(含官方答案解析)
- MOOC 創(chuàng)業(yè)基礎(chǔ)-暨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20kV及以下配網(wǎng)工程建設(shè)預算編制與計算規(guī)定-
- 人工肝血漿置換術(shù)知情同意書
- (完整版)高中化學必修2有機化合物試題.doc
- 可填充顏色的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各省市地圖填色
- 彩圖——中國各省地質(zhì)圖13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共12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