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中醫(yī)證候分布與發(fā)病季節(jié)、幽門螺桿菌感染、黏膜糜爛的關系研究.doc_第1頁
96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中醫(yī)證候分布與發(fā)病季節(jié)、幽門螺桿菌感染、黏膜糜爛的關系研究.doc_第2頁
96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中醫(yī)證候分布與發(fā)病季節(jié)、幽門螺桿菌感染、黏膜糜爛的關系研究.doc_第3頁
96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中醫(yī)證候分布與發(fā)病季節(jié)、幽門螺桿菌感染、黏膜糜爛的關系研究.doc_第4頁
96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中醫(yī)證候分布與發(fā)病季節(jié)、幽門螺桿菌感染、黏膜糜爛的關系研究.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6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中醫(yī)證候分布與發(fā)病季節(jié)、幽門螺桿菌感染、黏膜糜爛的關系研究作者:張聲生,吳兵,牧童,陶琳,汪紅兵,劉衛(wèi)紅,李萍【摘要】目的探討慢性淺表性胃炎中醫(yī)證候分布與發(fā)病季節(jié)、幽門螺桿菌(HP)感染、胃黏膜糜爛的關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學的調查方法,設計統一表格進行研究。結果慢性淺表性胃炎在春夏秋冬不同季節(jié),各個證候出現的頻率各不相同(P<;0.05);而證候分布在HP感染和無HP感染及伴有或不伴有胃黏膜糜爛之間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慢性淺表性胃炎中醫(yī)證候分布與發(fā)病季節(jié)關系密切;但證候分布與是否HP感染及是否伴有胃黏膜糜爛無明顯關系?!娟P鍵詞】慢性淺表性胃炎;中醫(yī)證候;發(fā)病季節(jié);幽門螺桿菌;胃黏膜糜爛Abstract:ObjectivesTodiscusstherelationshipsbetweendistributiondisciplinesofTCMsyndromesof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andonsetseasons,HPinfection,andgastricmucosalerosion.MethodsByepidemiology,wedesignedaunifiedformforexecution.ResultsTheoccurancefrequenciesofsyndromesvariedwithseasons(P<;0.05),butnomanifestdifferencewasobservedamongthatwhetherassociatedwithHPinfectionorwithgastricmucosalerosion.ConclusionThedistributiondisciplinesof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syndromesintimatelyconnectedwithonsetseasons,butnotwithHPinfectionorgastricmucosalerosion.Keywords: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TCMsyndromes;onsetseasons;HP;gastricmucosalerosion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學的調查方法,對96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中醫(yī)證候與發(fā)病季節(jié)、幽門螺桿菌(HP)感染及是否伴有胃黏膜糜爛等的關系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960例慢性胃病患者皆來源于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內科消化???經胃鏡和病理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符合中醫(yī)“胃痛”或“痞滿”的診斷。年齡1670歲,平均(48.5313.89)歲;男性438例,占45.6%;女性522例,占54.4%。1.2診斷標準慢性淺表性胃炎診斷參照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分會制定的“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1。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2觀察及檢測方法2.1中醫(yī)證候癥狀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參照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實用中醫(yī)消化病學3等及有關文獻報道,結合我們長期的臨床觀察,確定肝胃不和證、肝胃郁熱證、肝郁脾虛證、脾胃虛弱證、脾虛痰濕證、脾胃濕熱證、胃陰不足證為主要研究證候(在統計時把肝胃不和證、肝胃郁熱證合并稱為肝胃不和證;脾胃虛弱證、脾虛痰濕證合并稱為脾胃虛弱證)。設計統一的慢性淺表性胃炎中醫(yī)證候研究表格進行觀察。研究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發(fā)病季節(jié)、病程;癥狀和舌脈;HP感染、胃鏡下胃黏膜表現、胃鏡和病理診斷等。經二次培訓后,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主治醫(yī)以上醫(yī)師專人收集臨床資料,填寫觀察表格。2.2HP感染的檢測方法所有入選病例行13C呼氣試驗或糞便HP抗原檢測的同時,在胃鏡檢查時取胃黏膜行快速尿素酶試驗。以上3項檢查中,有2項為陽性者即判定HP陽性(HP感染)。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軟件包,把所有流行病學調查所得的數據參數輸入計算機進行處理;組間比較用卡方檢驗。3結果3.1慢性淺表性胃炎不同證候在不同季節(jié)的出現率慢性淺表性胃炎發(fā)病以冬季為常見,春季發(fā)病最少。春季、夏季以肝胃不和證和肝郁脾虛證多見,春季二者共148例,占季節(jié)發(fā)病的86.1%;夏季二者共156例,占季節(jié)發(fā)病的72.9%。秋季以肝胃不和證和脾胃濕熱證多見,二者共168例,占季節(jié)發(fā)病的65.9%。冬季以肝胃不和證和脾胃虛弱證多見,二者共222例,占69.59%。胃陰不足證在一年中以秋季最為常見。各個證候間兩兩比較,皆具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表1慢性淺表性胃炎不同證候在不同季節(jié)出現的頻率比較(略)注:各證候之間兩兩比較皆有顯著差異,P<;0.05。3.2慢性淺表性胃炎不同證候與HP感染的關系各證候之間比較,HP感染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表2慢性淺表性胃炎不同證候分布與HP感染的關系(略)3.3證候分布與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和不伴糜爛的關系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者343例(35.7%),不伴糜爛者617例(64.3%)。各證候之間兩兩比較,在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和不伴糜爛之間,證候分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表3證候在慢性淺表性胃炎伴或不伴糜爛分布情況(略)4討論中醫(yī)治病強調辨證求本、因時制宜。研究表明,脾胃濕熱證在夏秋季節(jié)最為常見4。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慢性淺表性胃炎以冬季發(fā)病率最高,而證候分布在不同的季節(jié)則表現了各不相同的特點,皆具有明顯差異(P<;0.05)。肝胃不和證一年四季皆為多發(fā),但春季、夏季以肝胃不和證和肝郁脾虛證多見,春季二者占季節(jié)發(fā)病的86.1%;夏季二者共占季節(jié)發(fā)病的72.90%。秋季以肝胃不和證和脾胃濕熱證多見,占季節(jié)發(fā)病的65.9%。冬季以肝胃不和證和脾胃虛弱證多見,二者占69.6%。胃陰不足證在一年中以秋季最為常見。慢性胃炎中醫(yī)證候與HP感染關系的探討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有研究顯示,熱證、虛實夾雜證HP陽性率高,慢性胃炎HP感染陽性率和感染程度依次為脾胃濕熱證>;肝胃不和證>;脾胃氣虛證>;胃陰不足證5,也有研究顯示,中醫(yī)證候之間HP感染無明顯差異6。我們的研究結果與后者相似,即慢性淺表性胃炎HP感染與否和中醫(yī)證候分布未顯示明顯的關系。有研究證明中醫(yī)證候與胃黏膜的病理變化有一定的關系7,慢性淺表性胃炎伴有糜爛是其中的一種特殊類型,也反應了胃黏膜局部病變的活動程度。關于慢性淺表性胃炎伴有或不伴有糜爛是否與中醫(yī)證候分布有關目前尚未見到報道。我們的研究顯示,在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和不伴糜爛之間,證候分布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其中醫(yī)證候分布主要與整體功能變化有關,而局部病理變化與外在表現的中醫(yī)證候并不完全一致?!緟⒖嘉墨I】1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0,20(3):199201.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3李乾構,周學文,單兆偉.實用中醫(yī)消化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92206.4馮春霞.HP相關性胃炎脾胃濕熱證本質初步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位論文,2004.5羅云堅,黃穗平,陳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